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我与新华字典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5:15 作文素材
我与新华字典的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我和新华字典的故事

我和《新华字典》的故事

武威市凉州区和平街小学 六年级四班 史婷 随着学习的需要,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或更多的字典。字典已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书。我也有一本《新华字典》,而且发生了许多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中国人有许多姓氏,名字更是多如繁星。父母在给我们取名时都不会信手拈来,而是反复揣摩,取一个响亮又好听、涵义深刻的名字。例如我:史婷,在字典里“婷”通“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我的爸爸妈妈大概想让我出落的“婷婷”玉立吧!

一次,由于我做作业时偷懒,不想伸手拿字典,让字典在书橱里静静的呆了好几个星期。或许是字典生气了,就惩罚我,让我也变成了一本字典。我站在书架上,刚开始还为没人打扰我睡懒觉而沾沾自喜呢。可后来,因我好长时间没被翻开过,整天看着灰尘一点点落下,听着字们怨声连天,我终于体会到了字典被忽视时的孤独和痛苦,忍不住后悔的哭了??忽然听到妈妈叫我,眼前的一切都没变,我眼角还挂着点点泪珠。我舒了一口气,还好,只是一场梦。从此,遇到不会的字词,我都会先找字典———这位不说话的“老师”帮忙,字典再也不会孤独寂寞了。

我和新华字典的故事还有很多,有的真实,有的虚幻,但现在想起来,都会有很多感慨,这都是字典带给我的。

字典,真是一位好“老师“。

篇二:我和新华字典的故事

我和新华字典的故事

认识新华字典还是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天妈妈把一个包着漂亮包装纸盒子送给我,我兴奋的拆开,里面是一本小而厚厚的书。书皮上写着大大的字:《新华字典》。我好奇地问妈妈:“字典是什么啊?”妈妈说:“字典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他就像老师一样,能叫你认字,写字。可神奇了。”

我怀着好奇心,每天背他上学,放学。有一次,老师让同学读“行人”这个词。一位同学大声读:“行人。”我感到奇怪行人的“行”不是读“hang”吗,那位同学明明读错了,老师为什么不纠正呢?于是,我立马查了新华字典,才发现”行“这个字是多音字一个音读

“hang”另一个音读“xing”在“行人”这个词里读“xing”字典真奇妙!

从此以后字典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我看来他就是十全十美的。可当发生了补习班里的那件事后,我才知道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照常去补习班上语文课。老师让我读一篇课文。当我读到“我顿时怔住了”时,老师打断了我,说:“这里的‘怔’不读‘zheng’读‘zheng’这是多音字”我坐下以后,迅速翻开字典,发现“怔”字并不是多音字。下课后,我去问老师:“老师我刚查了字典,您看”我把字典放到老师跟前,说:“‘怔’字不是多音字。”老师看了看,又发了翻词典,说“你看,词典上‘怔住’的‘怔’读什么?”“可是……” “可能是印刷错误,这么厚的字典,错误免是有的”

这时我才明白:世界上,无论是动物,植物,物品都会有优点,缺点,都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瑕疵。为人处事也是如此,我们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尽量做到最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新华子典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六年级四班 卫一雯 指导老师:王莹

篇三:我与《新华字典》(

我与《新华字典》

八年级四班

泮蒙鑫

我与《新华字典》

2011年全国两会委员代表提案将《新华字典》纳入“两免一补”政策;2012年10月,《新华字典》被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2012年“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配齐《新华字典》”,“以后年度只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在《新华字典》成为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过程中,党中央高度重视,有关政府部门积极行动,媒体发挥正能量,社会各界汇聚大爱,呈现出一幅文化民生的辉煌画卷。为纪念《新华字典》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两周年,现面向全国开展“我与《新华字典》”征文活动。

2012年,《新华字典》被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一本正版《新华字典》,使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得以叩响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的世界,展开属于他们的阅读旅程。

“中国的未来系于儿童,危险在于文盲和无知。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60多年后,金克木先生对字典的观点言犹在耳。

优秀的工具书是助人迈向阅读的基石。谈论阅读,让我们先来谈谈字典。

“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新华字典》背后的故事

第一排从左至右: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金克木;第二排从左至右:丁声树、王力、陈原、吕叔湘

通常,人们的阅读是借助字典开始的。尤其在好书匮乏的特殊年代,字典

更是成了许多人的启蒙读物。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字典,《新华字典》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影响深远,在其出版后的60多年里,先后经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多次修订,至今已印行五亿余册,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小小的字典,却成了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孩子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几年前,中央电视台记者张芸在广西采访时发现,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缺乏字典的现象并非个例。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统计,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600多万名学生中,缺字典的学生达到340多万名。当地很多家长反映,他们一年的收入大约1000多元,能用在孩子一年学习上的花费是70元到100 元,对他们来说,16元一本的字典太奢侈了。”所以,许多小学生使用的是5元一本的盗版《新华字典》。这种字典错讹甚多,印装粗劣,对孩子的戕害是无形却巨大的。 令人欣慰的是,在媒体的广泛关注下,有关政府部门积极行动,社会各界汇聚大爱,2011年全国两会委员代表提案将《新华字典》纳入“两免一补”政策,2012年10月,《新华字典》被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一本正版《新华字典》,使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得以叩响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的世界,展开属于他们的阅读旅程。

《新华字典》集举国之力编纂,是国人文化启蒙的起点。它记录着共和国的发展变迁,承载着恢宏的大国文化;它融入了几代人的成长记忆,影响着亿万民众的语言生活。

近年来,倡导全民阅读的呼声日高。作为工具书的字典与阅读的关系无须多言,但是,如果了解了这本“小字典”背后的故事,便不难理解其所蕴藏的为民族的文化普及和知识传播建功之文化理想;如果熟知了那些默默奉献的语言学界泰斗孜孜矻矻于一本“小字典”的精神,就会相信,一本优秀的工具书是助人迈向阅读的坚固基石。

我有一本《新华字典》,每当拿起这本字典不由自主地惦记起幼儿园的敬爱的老师!这本《新华字典》是在幼儿园毕业时班主任王老师送的。当时我拿到这本像“小砖块”的书时,觉得莫名其妙,没有华丽的外表,打开来没有我喜欢的美丽插图,全是密密麻麻的字,看得我眼花缭乱,我有点不喜欢这本书。和老师同学依依不舍地告别后,我回到家,我把这本古怪的书拿给妈妈看,妈妈指着封面上四个大红字告诉我,这本书叫《新华字典》,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具书,当 我们有什么字不认识或不会写时,便可以从《新华字典》中找出答案。王老师希望我们上了小学后,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到更多本领。听了妈妈的话,我想到了王老师,情不自禁地哭了。 现在,我即将读小学二年级了,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学会了使用《新华字典》,会用拼音音节和部首查字。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我会拿起它;当我遇到不会组词的字时,我也会拿起它。《新华字典》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很感谢王老师送给我这么珍贵的礼物!我会好好爱惜它的!

我是一个从小到大就喜欢看书读故事的孩子。随着岁数逐渐变大,我越来越不满足看那些带着拼音的幼儿画刊,喜欢上那些简单的比较长一些的童话故事,可这时书上出现了许多我不认识的字,不知道意思的词语,这可难倒我了。妈妈 成了我每天纠缠的对象,可是每天都很忙的妈妈有时对我的纠缠不耐烦,还会生气,我真想找一个知识渊博,没脾气的好老师呀!

一年级刚入学,妈妈带回来一个“小砖块”,小小的块头,没有美丽的外表,打开全是字的书——《新华字典》。其貌不扬的书,你可别小看它,它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会的疑难杂症专家呀!虽然它不吐墨水,可它装满了墨水,有问题你找它准没错,我决定拜它为师。

要想拜它为师也不是件简单事,《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可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关考验才取回真经,我的老师《新华字典》也开出了两道的入学考试关。

第一关:拼音音节索引。过这一关,我可是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拼音是我的弱项,幼儿园时,我一边学拼音一边学英语,结果这些字母我全混一块了。为了能拜到这位老师,我花了几天时间来复习拼音,从a、o、e一直到Y、W,还有各种音节,我认认真真地把它们重新认识了一遍,终于我学会了拼音查字法,会根据读音查到生字,了解它的意思了。《新华字典》的第一关考试,我通过了。

第二关:部首检字索引。很多生字我根本不知道它怎么读,那就需要知道部首查字法了。部首查字法,就是要先找出生字的偏旁部首,再在部首目录里查出生字所属的页码,最后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字所在的页数。这样我既能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也能结合书上的故事理解它的意思了。过这一关,对我来说可就没有那么难了。

两关通过,我拜到了这位知识渊博、不会生气的好老师。有了这位老师,我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尽情享受书带给我的无限乐趣。

篇四:我与《新华字典》

我与《新华字典》征文

我与《新华字典》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河东于小学 王乃梅 电话:15169605819 邮编:261111

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书。虽然家里很穷,常缺吃少穿的,但唯独不缺书。那时,父亲下班回家,经常不知道从哪儿弄到一些“画本”(就是图文并茂的一种连环画)带回来。画本的内容很丰富,故事很吸引人,可画本里面有很多字是我不认识的,面对这些陌生的字,只好常常去问别人,可时间长了,一直问别人,难免会惹得别人烦。当时看到一些家庭条件富裕的同学拿着《新华字典》查阅一些生字,心里非常羡慕。可买一本《新华字典》要5元钱,就我当时的家庭经济条件来说,是非常奢侈的,家人根本不可能同意。从此,买一本《新华字典》便成了我儿时的最大梦想。于是我便利用假节日、放学后、周六周日的空闲时间去捡废品,经过了一年多的积攒,终于在我8岁时一个暑假的一天,我攥着辛苦攒起的5元钱来到了新华书店,圆了我人生的第一个梦想——买到了一本装帧精美的《新华字典》。从此以后,我便像得了宝贝似得,字典左右不离身。一本字典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小学时光,查字典满足了读书的欲望,也使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中学时代,我认的字多了,读的书自然也就更多了。但

只要看书,字典还是不离我身边,以备随时查生字词及它们的意思。有了字典的陪伴,我在预习课文时,对一些内容的理解比其他同学多,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时常超出课本的内容,因此我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有了字典的陪伴,我的作文水平提升很快,初三时便开始了我的写作之旅。当处女作《掉在地上的烤鸭》被校园文学刊载时,那种激情兴奋之感至今记忆犹新。字典帮我爱上了写作,也使我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

当上了大学后,课余时间更多了,可我对《新华字典》的热爱依然不减。它又陪伴我在图书馆里度过了三年的大学时光。当《时光深处的芙蓉树》、《石榴树》《迎春花》《小路》《粮囤》……等一篇篇文学作品见诸国家、省市级各大报刊的时候,我常常抱着《新华字典》喜极而泣。字典使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浓郁的书香味道。

如今,我已从教二十余载,可每每上课时总还是喜欢带一本《新华字典》,目的不只是为了自己查字词,而是让我的学生们把我的这种读书不离字典的习惯传承下来。我会时常告诉学生:字典是你们最好的老师,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它。有了字典的帮助,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对书籍的热望更加强烈了。在我精心指导下,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教书的幸福。

哦,《新华字典》,你是我今生的挚爱。愿天下所有的

学生都和我一样终生与《新华字典》结缘,在阅读的旅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王乃梅:女,1974年生人。小学高级教师,朱里街道优秀教师、朱里街道优秀班主任、优秀大队辅导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撰写的论文、散文等有50余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刊发。)

篇五:我与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关于书的名言数不胜数。从牙牙学语的稚嫩少年到传教授业的人民教师,我的一生也注定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小的时候,流行于孩子们手中的就是一本本连环画,当时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娃娃书”。由于那时经济条件很差,娃娃书就显得尤为珍贵,一本娃娃书在孩子们手中争相传阅,会让它变得破烂不堪。虽然大家读破了这么多本娃娃书,但并没见哪个“下笔如有神”。记得当年看的四大名著中的娃娃书特别多,如:《智取威虎山》、《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还看了《白雪公主》、《小蝌蚪找妈妈》等娃娃书。当时,看这些书会被父母当做是不务正业。每当我正如痴如醉的沉浸在书中情节时,总会被母亲那几句刺耳的呵斥声惊醒:“又在看这些空书,这个得不得考试嘛?成天不好好学习,脑子里全装的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每次在同学那儿借到几本娃娃书就只能偷偷摸摸的看。幸而我不辱母亲使命,在小学阶段每次期末考试中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不然,我那心爱的娃娃书可就“罪大恶极”了哦。现在,如果谁能够有几本当年的娃娃书那可牛逼了,因为它现在已经升级为文物了!

小时候娃娃书看多了,总是幻想自己能够成为书中的人物。曾幻想自己就是那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拥有七十二变,变出那无数的金山

银山,让父母不再为生活而疲于奔命;也曾幻想自己能够成为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能在森林里遇到高大帅气的白马王子。而今,自己也常常被当初那天真无邪的幻想笑醒。

上了初中,班里就流行看《故事会》,我却热衷于看另外两种书,那就是《新华字典》和《绕口令》。可能大家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奇葩,这可要归功于我那一口流利的“川普”。那时,国家没有实行义务教育,我是由农村小学经过考试考入城里的初中的,我的小学老师就是一名拥有一口标准的四川普通话的民办教师。小时候没别的优点,就是爱学习,连老师那一口流利的“川普”也学得惟妙惟肖。当时,我的初中同学全是城里人,都是干部子弟,操一口标准的“北京音”。每当我“一开金口”,他们就笑得前俯后仰。有时候在课堂上,自尊心极强的我会被他们嘲笑得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于是,我下决心学好普通话。什么平翘舌音、鼻音边音、前鼻音后鼻音、F和H声母,只要我分不清楚的,我都去请教我的“字典老师”。字音读准了还不够,还需要把舌头练得灵活,于是我又找了许多绕口令来练习。像什么“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等,都是我初中时期读得滚瓜烂熟的绕口令了,是它们让我变得“巧舌如簧”。时至今日,我也经常拿这些绕口令在我的学生面前炫耀,他们常被我惊人的语速吓得目瞪口呆,接着就是点一万个赞。

上了师范,学校首次举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我就是那为数不多的

通过二级甲等的学生之一。当时,学生中间流行看杂志,由于经济条件逐渐好了,许多同学都买一些期刊杂志,如《知音》、《读者文摘》、《婚姻与家庭》等。我最喜欢读的是《读者(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我与新华字典的故事)文摘》,现在叫《读者》。因为我觉得《读者》是一本能够震撼人的心灵,拯救人的灵魂的书。每当我读完一本《读者》,我的精神将得到一种洗礼,它简直就成为我当时思想的指引者。我对《读者》的喜爱,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迫不及待地等待期刊,买到后就废寝忘食地读,直到灯火阑珊,有时候下了晚自习躲在被窝里借着手电筒的光也要把它看完才肯睡觉。直到现在,我也是《读者》的忠实读者。

参加工作以后,我又喜欢上了文学作品。什么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我都看。比如莫言的《讲故事的人》,柴静的《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司汤达的《红与黑》等。刚开始读的时候,总觉得太过深奥,读不懂,后来逐渐逐渐读出那么点味道,最后甚至爱上了文学作品。它们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心理内涵。

书,陪我度过了儿时的快乐时光,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是我一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也是我的良师益友。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