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2:56 体裁作文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体裁作文

篇一: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年版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年版)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本诊疗方案是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甲型H1N1流感诊疗经验,增加了有关儿童及孕产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修订而成。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一、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四)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妊娠期妇女;

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

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30);

4.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5.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一)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新生儿和小婴儿流感样症状常不典型,可表现为低热、嗜睡、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呼吸暂停、紫绀和脱水。儿童病例易出现喘息,部分儿童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妊娠中晚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较多表现为气促,易发生肺炎、呼吸衰竭等。妊娠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

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降低。部分儿童重症病例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3.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抗体检查:动态检测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甲型H1N1流感肺炎在X线胸片和CT的基本影像表现为肺内片状影,为肺实变或磨玻璃密度,可合并网、线状和小结节影。片状影为局限性或多发、弥漫性分布,较多为双侧病变。可合并胸腔积液。儿童病例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膈气肿等征象。

孕妇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注意做好对胎儿的防护。

四、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有效治疗的关键。

(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1.发病前7天内与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密切接触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等。

2.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尚未进一步检测病毒亚型。

对上述2种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

(二)临床诊断病例。

仅限于以下情况作出临床诊断:同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样症状病例,在排除其他致流感样症状疾病时,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甲型H1N1流感暴发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

篇二: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年版)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年版)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日期:2011-8-3 9:22:28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本诊疗方案是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甲型H1N1流感诊疗经验,增加了有关儿童及孕产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修订而成。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1 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 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 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 ℃条件下30 min可灭活。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

2.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

2.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2.4 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①妊娠期妇女;②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③肥胖者(体质量指数大于30);④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⑤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 d,多为1~3 d。

3.1 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新生儿和小婴儿流感样症状常不典型,可表现为低热、嗜睡、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呼吸暂停、紫绀和脱水。儿童病例易出现喘息,部分儿童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妊娠中晚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较多表现为气促,易发生肺炎、呼吸衰竭等。妊娠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

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3.2 实验室检查

3.2.1 外周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降低。部分儿童重症病例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

3.2.2 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3.2.3 病原学检查 ①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②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③血清抗体检查:动态检测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3.3 胸部影像学检查 甲型H1N1流感肺炎在X线胸片和CT的基本影像表现为肺内片状影,为肺实变或磨玻璃密度,可合并网、线状和小结节影。片状影为局限性或多发、弥漫性分布,较多为双侧病变。可合并胸腔积液。儿童病例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孕妇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注意做好对胎儿的防护。

4 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有效治疗的关键。

4.1 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①发病前7 d内与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密切接触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等。②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尚未进一步检测病毒亚型。

对上述2种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

4.2 临床诊断病例 仅限于以下情况作出临床诊断:同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样症状病例,在排除其他致流感样症状疾病时,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甲型H1N1流感暴发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诊断病例可安排病原学检查。

4.3 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①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②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③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5 重症与危重病例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①持续高热>3 d,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②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③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④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⑤合并肺炎;⑥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①呼吸衰竭;②感染中毒性休克;③多脏器功能不全;④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6 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①疑似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住院病例须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②临床诊断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住院病例须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③确诊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进行隔离。住院病例可多人同室。

7 住院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及当地医疗资源状况,按照重症优先的原则安排住院治疗。①优先收治重症与危重病例入院。对危重病例,根据当地医疗设施条件,及时转入具备防控条件的重症医学科治疗。②不具备重症与危重病例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要及时将病例转运到具备条件的医院;病情不适

宜转诊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就地进行积极救治。③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较易成为重症病例,宜安排住院诊治。如实施居家隔离治疗,应密切监测病情,一旦出现病情恶化须及时安排住院诊治。妊娠中晚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的全身状况以及胎儿宫内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住院诊治。④轻症病例可安排居家观察与治疗。

8 治疗

8.1 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8.2 抗病毒治疗 研究显示,此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目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也可考虑使用盐酸阿比朵尔、牛黄清感胶囊等其他抗病毒药物。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开始给药时间应尽可能在发病48 h以内(以36 h内为最佳)。不一定等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即可开始抗病毒治疗。孕妇在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宜尽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

对于就诊时病情严重、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病例,须及时用药,即使发病已超过48 h,也应使用。

奥司他韦:成人用量为75 mg,2次/d,疗程为5 d。对于危重或重症病例,奥司他韦剂量可酌情加至150 mg,2次/d。对于病情迁延病例,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质量给药:体质量<15 kg者,予30 mg,2次/d;体质量15~23 kg者,予45 mg,2次/d;体质量23~40 kg者,予60 mg,2次/d;体质量>40 kg者,予75 mg,2次/d。

扎那米韦: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成人用量为10 mg吸入,2次/d,疗程为5 d。7岁及以上儿童用法同成人。

8.3 其他治疗 ①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②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③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④出现继发感染时,给予相应抗感染治疗。⑤18岁以下患者避免应用阿司匹林类药物退热。⑥妊娠期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应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情况、妊娠周数及患者和家属的意愿等因素,考虑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⑦对于重症和危重病例,也可以考虑使用甲型H1N1流感近期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或疫苗接种者免疫血浆进行治疗。对发病1周内的重症和危重病例,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宜早期使用。推荐用法:成人100~200 ml,儿童酌情减量,静脉输入。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使用过程中,注意过敏反应。

8.4 中医辨证治疗

8.4.1 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8.4.1.1 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银花15 g,连翘15 g,桑叶10 g,菊花10 g,桔梗10 g,牛蒡子15 g,竹叶6 g,芦根30 g,薄荷(后下)3 g,生甘草3 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 ml,每次口服200 ml,2次/d;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ml。

加减:苔厚腻加藿香10 g、佩兰10 g;咳嗽重加杏仁10 g、炙枇杷叶10 g;腹泻加黄连6 g、木香3 g;咽痛重加锦灯笼9 g。

若呕吐可先用黄连6 g,苏叶10 g水煎频服。

常用中成药:疏风清热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藿香正气类、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银翘解毒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退热颗粒。

8.4.1.2 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黏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基本方药:炙麻黄5 g,杏仁10 g,生石膏(先煎)35 g,知母10 g,浙贝母10 g,桔梗10 g,黄芩15 g,柴胡15 g,生甘草10 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 ml,每次口服200 ml,2次/d;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 ml。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 g;持续高热加青蒿15 g、丹皮10 g。

常用中成药:清肺解毒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8.4.2 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8.4.2.1 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基本方药:炙麻黄6 g,生石膏(先煎)45 g,杏仁9 g,知母10 g,鱼腥草15 g,葶苈子10 g,黄芩10 g,浙贝母10 g,生大黄(后下)6 g,青蒿15 g,赤芍10 g,生甘草3 g。

篇三: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本诊疗方案是在7月10日第二版诊疗方案基础上,依据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甲型H1N1流感诊疗经验修订而成。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一、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

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四)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妊娠期妇女;

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4.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5.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一)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3.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抗体检查:动态检测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阴影。

四、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有效治疗的关键。

(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1.发病前7天内与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密切接触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等。

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尚未进一步检测病毒亚型。 对上述3种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

(二)临床诊断病例。

仅限于以下情况作出临床诊断:同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样症状病例,在排除其他致流感样症状疾病时,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甲型H1N1流感暴发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诊断病例可安排病原学检查。

(三)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五、重症与危重病例 (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 2.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3.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4.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5.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6.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 7.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 8.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二)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 2.感染中毒性休克;

3.多脏器功能不全;

4.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六、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一)疑似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住院病例须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

(二)临床诊断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住院病例须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

(三)确诊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进行隔离。住院病例可多人同室。

七、住院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及当地医疗资源状况,按照重症优先的原则安排住院治疗。

(一)优先收治重症与危重病例入院。对危重病例,根据当地医疗设施条件,及时转入具备防控条件的重症医学科(ICU)治疗。

(二)不具备重症与危重病例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要及时将病例转运到具备条件的医院;病情不适宜转诊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就地进行积极救治。

(三)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较易成为重症病例,宜安排住院诊治。如实施居家隔离治疗,应密切监测病情,一旦出现病情恶化须及时安排住院诊治。

(四)轻症病例可安排居家隔离观察与治疗。

八、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研究显示,此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目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对于发病时即病情严重、发病后病情呈动态恶化的病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开始给药时间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以内(以36小时内为最佳)。对于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不一定等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即可开始抗病毒治疗。孕妇在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宜尽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

奥司他韦:成人用量为75mg b.i.d.,疗程为5天。对于危重或重症病例,奥司他韦剂量可酌情加至150mg b.i.d.。对于病情迁延病例,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体重15-23kg者,予45mg b.i.d.;体重23-40kg者,予60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 b.i.d.。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扎那米韦: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成人用量为10mg吸入 b.i.d.,疗程为5天。7岁及以上儿童用法同成人。

(三)其他治疗。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2.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

3.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4.合并细菌和/或真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和/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5. 对于重症和危重病例,也可以考虑使用甲型H1N1流感近期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或疫苗接种者免疫血浆进行治疗。

对发病1周内的重症和危重病例,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宜早期使用。推荐用法:一般成人100-200ml,儿童50ml(或者根据血浆特异性抗体滴度调整用量),静脉输入。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使用过程中,注意过敏反应。

(四)中医辨证治疗。

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杭菊花10g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 6g 芦根30g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咽痛重加锦灯笼。

常用中成药:疏风清热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藿香正气、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基本方药:炙麻黄3g 杏仁10g 生甘草10g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5g 黄芩15g 柴胡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常用中成药: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重症与危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热毒壅肺

主症:高热,咳嗽咯痰、痰黄,喘促气短;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基本方药:炙麻黄5g 生石膏(先煎)30g 杏仁10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金荞麦10g 黄芩10g浙贝母10g 生大黄10g 丹皮10g 青蒿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持续高热,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

抽搐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腹胀便结加枳实、元明粉。

常用中成药:喜炎平、痰热清、清开灵注射液。

2.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咳嗽或咯血,胸闷憋气气短。 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

基本方药:水牛角30g 生地15g 赤芍10g 银花15g丹参12g 连翘15g 麦冬10g 竹叶6g瓜蒌30g 生石膏(先煎)30g 栀子12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血必净、醒脑静注射液等。

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供参考,儿童剂量酌减;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若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随证施治。

九、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可以出院。

2.因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后,可从隔离病房转至相应病房做进一步治疗。

篇四: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上 答案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上 答案

篇五: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诊疗方案解读及其对新型流感应对的启示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诊疗方案解读及其对新型流感应对的启示

作者:赵静 寇爽 李立 高原 吕诚 王玉光 王燕平 吕爱平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4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针对几次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疫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应急程序,成立了“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委员会”,并颁布了4版甲流中医诊疗方案。这4版方案是在传统温病理论指导下,参考专家经验,应用文本挖掘技术,通过现场调研、病例回顾、基础研究等方法,不断修订完善而成,在诊治甲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稳定的中医药防控流感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发布的机制,为应对新型流感及其他新突发传染病中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H7N9新型流感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5.001

中图分类号:R259.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5-0001-04 近年来,季节性流感发病率逐年增加,2009年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及2013年人感染H7N9流感等新型流感不断暴发,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尽管奥司他韦能有效抑制新型甲型H1N1病毒的复制并可用于人感染H7N9流感的治疗,但限于诸多客观原因,我国目前大量储备并不现实。中医在以往突发和新发传染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4]。在新型流感不断暴发之际,如何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在全国不同地域推广的中西医并重防控方案,对中医药行业既是历史赋予的重大机遇,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中医药在应对2009年甲流过程中共制定了4版方案,这4版方案的制定是中医药对甲流证候规律认识不断全面的过程,也是治疗逐渐完善的过程。本文旨在阐述中医药在应对2009年甲流时防治方案的形成与修订过程,并对各版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为新型流感的防控与积极应对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诊疗方案制定、修订和更新

1.1 专家共识结合文本挖掘制定第1版方案

2009年全球甲流疫情的出现,引起我国卫生部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102872);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200907001);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060814、Z0256);

通讯作者:王燕平,E-mail:wangyanping4816@163.com

的高度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迅速启动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2009年4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成立了“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委员会”,其成员由临床、基础和方法学领域的专家组成,于2009年4月30日即甲流未传入我国之前及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在传统温病理论指导下,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和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专家委员会广泛搜集整理了美国、墨西哥流感的报道资料,重点讨论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专家从美国呼吸年会带回的甲流系列病例的最新信息,结合既往中医药防治季节性流感的经验及文本挖掘结果,制定了第1版甲流中医药治疗方案和甲流中医药预防方案[1,5]。2009年4月30日,原卫生部2009年第1版甲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将中西医治疗方案第1版一并刊发,为中医药第一时间全面介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医用药是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现,中医辨治充满非线性思维,“证-药-效”间的多层关联、序列组合、集群对应形成了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原则。文本挖掘具有探索中医用药规律的技术特征和条件,可用图形化方法描述数据间的相互关系,且脉络清晰,可理解性强。借助不断成熟的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已有中文文献挖掘分析中医药防治甲流的规律,探讨甲流的中医药治疗特色,可以快捷、全面、系统地总结以往治疗流感等疾病的中医用药规律,并根据采集的四诊信息,提出针对性的流感中医证候分类和临床常用中药复方和中成药。从已有文献数据中寻求有效药物,可以弥补目前中医药指南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缺陷,尽可能为专家制定甲流防治方案提供参考和文献支持。

1.2 全面收集疫情资料、总结中医证候特征,制定第2、3版方案

2009年5月9日,四川成都出现第1例输入性病例后,原卫生部组织专家组第一时间赴当地指导治疗,其成员包括由1位中医专家担任副组长的4位中医专家,保证了中医专家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医证候特征。

2009年6月12日,随着国内甲流病例的增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甲流专家委员会及时组织全国参与甲流救治的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甲流防治专家委员会扩大会议。与会专家深入总结分析了甲流的证候特征、核心病机和证治方案,在对第1版方案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发布了第2版甲流中医诊疗方案[2]。

随着疫情的不断扩大,2009年10月4日,中国大陆报告第1例甲流死亡病例,各地甲流重症、危重症病例不断涌现,国家流感防治策略逐渐转移为“强化预防措施,突出重点环节,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专家委员会根据疫情的变化,及时开展了甲流重症、危重症和甲流重症高危人群的中医药治疗的典型病案研究和系列病案研究。专家

委员会认为,甲流重症、危重症病例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间段表现为不同的中医证候,经讨论制定了中医药治疗甲流第3版方案[3]。

1.3 及时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修定第3版方案

在疫情进入以本土和社区轻症病例为主的流行阶段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全国中医药参与治疗406例连续病例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发现单纯中医药疗法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中药与达菲(通用名:磷酸奥司他韦)合用对于重症病例的应用具有潜在价值[6]。与此同时,关于甲流核心病机的方药基础实验也在同步开展,结果显示,连花清瘟胶囊、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合方,以及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新型甲流病毒作用,并对甲流导致的肺炎动物具有保护作用。据此,专家修订了第3版治疗方案。

1.4 归纳治疗情况,完善方案,制定第4版方案

2010年4月,甲流疫情进入后甲流时代。随着甲流流行范围的逐步扩大,流行病学证实甲流已在普通人群中大范围流行,甲流疫苗接种也逐渐覆盖到社区学校。但这一阶段甲流疫情突出表现为甲流重症高危人群,即老人、儿童、妊娠妇女和肥胖者发病为主,且危重症病例不断在全国各地散发。甲流防治专家会员会组织了妇科、儿科专家,汇总甲流患儿和妊娠妇女的病例,根据高危人群的特点,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制定了高危人群的中医证治方案,同时根据全国危重症病例的诊治经验,修订了重症证治方案,制定了第4版方案。

2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诊疗4版方案解读

上述4版方案,相互关联,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充分体现了当时疫情的证候特征、核心病机和证治方案,在中医药应对甲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第1版甲流中医药诊疗方案解读

第1版方案是在甲流疫情初期制定的。该方案将甲流中医证候分为毒袭肺卫、毒犯肺胃和毒壅气营证。专家委员会根据此次流感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传遍迅速等特点,将这种引发新型病毒的病原归为疫毒之邪,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毒袭肺卫、卫气同病,故选择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和小柴胡汤加减,以清热解毒、宣肺透邪;中成药则选择了以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合方的连花清瘟胶囊。而针对咽痛、头痛、发热等症状,该方案推荐了银黄颗粒、双黄连制剂。根据已发病例资料,甲流患者消化道症状多见且较重,多在恶寒、发热、肌肉酸痛基础上,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不适,符合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顺传及胃的传变规律,在毒犯肺胃出现后,选择葛根芩连汤和平胃散为主,以清热解毒、化湿和中。另外,因重症和危重症病例资料匮乏,专家委员会根据温病传变特点和既往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禽流感等规律,认为证候属毒壅气营,?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孕壮衅胂堑鼗铺篮戏揭郧迤褂?/p>

在我国出现第1例输入性病例后,中医专家委员会成员赶赴济南、成都、福州等病例发生地,展开现场调研,并指导了国内输入性甲流患者的救治。2009年5月21日,专家委员会对国内甲流确诊病例进行了集中讨论。期间,各位专家在第1版方案基础上,针对我国甲流患者证候学特点、核心病机,以及文献挖掘结果,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再次明确甲流的证候属于风热疫毒袭肺,临床治疗显示中成药、中药汤剂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鉴于患者表证较轻,专家委员会认为应采用清热解毒、宣肺透邪为主要治法,以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较为适当。

2.2 第2版甲流中医药诊疗方案解读

随着甲流病例不断增多,专家委员会根据疫情的证候特点,在第2版方案中将中医证候调整为风热犯卫证、热毒袭肺证和气营两燔证。其中,风热犯卫改用辛凉平剂银翘散疏风清热,选择的中成药有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另外,根据国内甲型H1N1病例流行病学资料统计,甲流进入气分阶段,患者消化道症状并不突出,疫毒之邪在气分仍然以肺经为主,故将第1版毒犯肺胃修订为热毒袭肺,以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为主清肺解毒,而中成药也选择了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等。鉴于国内重症病例仍较为罕见,第2版方案仍将重症和危重症的证候诊断为气营两燔证,治疗方药不变。但针对危重症不断增多的情况,此版方案推荐了喜炎平、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等注射液,以保障中医药在甲流危急重症救治过程中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2.3 第3版甲流中医药诊疗方案解读

第3版方案是在疫情不断扩大化的情况下制定的,并基于国内外甲流最新的分类方法,分为轻症和重症、危重症。其中,根据全国传染病临床基地重症危重症的中医药的诊疗经验,重点调整了重症与危重症的诊治方案[7-8]。轻症辨证治疗仍然延续第2版方案中风热犯卫证和热毒袭肺证,其证候与方药保持不变。重症与危重症辨证治疗分为热毒壅肺证和气营两燔证。根据国内重症病例特点,热毒壅肺证主要出现在病程3~5 d,持续高热,咳嗽剧烈,痰量增多,喘促、乏力,舌红绛,苔多厚腻。病理表现主要为病毒性肺炎,部分病例处于急性肺损伤阶段。根据热毒瘀滞于肺的核心病机,拟麻杏石甘汤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并加入金荞麦、鱼腥草增强清热解毒之功,以牡丹皮凉血化瘀,同时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以大黄清肠保肺,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肺、解毒散瘀的功效。甲流危重症表现为病毒性肺炎合并细菌感染,处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阶段,中医辨证为气营两燔证,治疗应以清气凉营之清营汤。鉴于甲流危重症病情凶险,需在重症监护条件下采取多种综合治疗措施,故此期应以西医为主,中医辅助治疗。

在开展了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研究后,专家委员会确定连花清瘟胶囊、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合方,以及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新型甲流病毒的作用,并对甲流导致的肺炎动物具有保护作用,根据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修订了第3版方案。相关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甲型流感能有效缩短患者发热等症状的缓解时间,改善流感症状[6,9],无明显不

良反应且治疗费用低于西药[10]。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进行传染病的防控,选择疗效肯定且费用低廉的药物不仅可以降低医疗卫生开支,还可提高民众治疗的可行性。

2.4 第4版甲流中医药诊疗方案解读

第4版方案轻症辨证治疗在第2、3版方案基础上,增加了儿童用药指导。甲流的中医证候学调查表明,甲流患儿轻症主要以咽喉部症状为主,因此,该版方案增加了适于儿童以疏风清热利咽为主的风热类感冒中成药。随着甲流重症、危重症不断增多,第4版方案对重症、危重症辨证治疗进行了详细修订。重症分为毒热壅肺证和毒热闭肺证。其中,毒热壅肺证将第3版方案中的牡丹皮易为赤芍,同时更明确了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以便临床应用。根据国内甲流重症病情证候特点,增加了毒热闭肺证候,强调以解毒开肺、凉血散瘀为治疗法则,在第3版方案基础上,加用马鞭草、大青叶、茜草、牡丹皮增强清热凉血化瘀作用的同时,宜适当佐用西洋参等扶正药物,预防正气衰脱。在第4版方案中,危重症辨证治疗分为气营两燔证和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危重症的核心病机为毒热壅肺、闭肺,肺失宣降,毒瘀互结,肺气壅闭,毒损肺络,肺不主气,化源竭绝。中医治疗须在祛邪基础上,加强扶正力量,因此,拟定了清气凉营、固护气阴治法,修订了第3版气营两燔证的治疗方案,改以凉营为主并注意固护气阴。若病情进一步加重表现为毒热内陷,内闭外脱,多脏器功能衰竭,正气衰败,则中医治疗是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重点在于扶正固脱。

此外,第4版方案还增加了的恢复期辨证治疗和妊娠期妇女及儿童的诊疗注意事项。甲流恢复期患者表现为气阴两虚、正气未复,主要应用益气养阴的治法。妊娠期妇女治疗可参考成人方案,但应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宜治病与安胎并举,以防流产,并应注意剂量,中病即止。儿童用药也可参考成人治疗方案,根据儿科规定调整剂量,辨证使用。

3 小结

上述甲流4版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制定与更新是本着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科学、规范、有序的原则,在传统温病理论及诊疗原则指导下,结合新发、突发疫情的临床特征及现代医学研究证据的支持而完成的,在中医药应对甲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流感等相关传染病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从2009年甲流4版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制定,到近年人感染H7N9第2版方案的发布,中医药防控流感等传染病诊疗方案的制定与发布已建立了稳定的机制。该机制从专家委员会的建立,方案的制定、更新与实施,科研方法的开展,经验的总结等方面为中医药防

从2003年中医药积极参与SARS的防控开始,中医药队伍就认识到了防控新发、突发传染病对于我国民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为此,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ⅰ⑼环⒋静〉闹幸揭┓揽靥逑礫12],为今后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可靠基础。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