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酬乐天席上见赠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6:58 体裁作文
酬乐天席上见赠ppt体裁作文

篇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材分析:

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政治家,他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尽管是初一年级的阅读课文,却是初三年级的中考默写篇目,也是鉴赏篇目。也就是说从应试的角度看,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本单元刚刚学习过白居易的《诗二首》,和下一单元即将学习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再结合刘禹锡、白居易以及柳宗元这三位好友的共同遭遇,我们不禁会思考:为什么有才华,为民请命的古代文人常常会遭到贬谪的命运,他们是如何面对这种人生打击的。

本首诗歌的教学,既要符合本单元的要求,即读读背背,赏析诗歌的意思,还想通过介绍刘禹锡个人的际遇、与两位好友的关系、三人相似的人生经历,来引发学生思考,并感受像刘禹锡这类的古代文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自励的情怀。 教学目的:

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懂得古代文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自励的情怀。

教学重点:

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人的别号:

李白: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诗圣(露成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居易:诗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写诗刻苦成魔一般,当时的人们称他“诗魔”。诗人间也有互送别称的,白居易就曾送人“诗豪”的别称。)

提问:诗豪是谁呢?(刘禹锡)

2、刘禹锡的简介:(先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情况)

陋室主人刘禹锡:

中唐诗人,洛阳人,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政治家,字梦得,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白居易称为“诗豪”。于诗与白居易合称为“刘白”,二人唱和诗结集为《刘白唱和集》。于文与柳宗元合称为“刘柳”。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二、释题。

白居易和刘禹锡同朝为官,相互认识么?关系如何?(学生根据诗歌题目回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

酬:答谢,这里指以诗回赠。乐天:白居易的字。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如:见谅,见教。见赠:白居易赠送给刘禹锡的诗作。即:酬谢白居易在扬州初逢时的席上赠送给我的诗作。

(ppt出示白居易的赠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四句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愤与对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情之深厚。

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回洛阳,途中在扬州遇见了从苏州刺史任上回洛阳的白居易。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初次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排行二十八,“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因此白居易称刘为“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也写下了一首诗作为酬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回赠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指导朗读诗歌。

1.学生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诵读节奏。

2、自由诵读诗歌,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初步了解诗人的经历。

四、指导理解赏析。

首联,第一、二句:“巴山楚水”:泛指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诗人的贬居之地。弃置身:弃置,抛弃,这里指被贬官离京。弃置身,被抛弃的人。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冷落的不满。诗一开头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板书:首联 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革新失败被杀,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古代属楚国,多水)司马。815年曾被招回长安,因游玄都观看桃花作《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讥刺权贵,又被贬为连州(在今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后又转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古代属巴国,多山)、和州刺史。二十三年:作者从805年被朝廷贬职,到827年重新回京任职,其间共二十三年。回想二十多年来两度遭贬,一直在远离京城的荒僻之地为官,心中感慨万端。

在遭贬谪的日子里,诗人的心态如何,生活状态怎样?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酬乐天席上见赠ppt)

(ppt出示)

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颔联:第三、四句:怀旧:怀念老朋友。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诗人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板书:颔联 运用典故,世事变迁)

了解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三人的经历:

白居易:(772~846),800年29岁时与元稹同中进士,815年被贬谪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任杭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太子太傅。

刘禹锡:(772-842),与柳宗元同年中进士,805被贬朗州司马,晚年(827)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柳宗元:(773—819),793年20岁中进士,805年贬邵州刺史,又出为柳州刺史。

颈联:第五、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颇为曲折复杂。针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叹惋,诗人吟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叹息,说自己已如“沉舟”、“病树”,只好看着别人纷纷在仕途上奔忙,不必为自己的的“寂寞”、“蹉跎”介怀,以此来宽慰白居易。

人教版:“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

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板书:颈联 千古名句,表达胸襟)

(ppt出示)

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柳宗元:“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尾联:第七、八句: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板书:尾联 点睛之笔,表达意志)

四、为民请命的古代文人常常会遭到贬谪的命运,他们是如何面对这种人生打击的?

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有着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自励的情怀。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背诵出来,当堂默写。

六、小结。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七、作业。

(1)抄写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校编配套练习。

附板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颔联:运用典故,世事变迁。 不屈不挠

颈联:千古名句,表达襟怀。 旷达开朗

尾联:点睛之笔,表明意志。

篇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思想内容:诗人通过抒写长期贬居生活艰辛和对世事沧桑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心中的不平。

同时也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艺术特色:①诗情起伏跌宕,于沉郁中见豪放;语言精练,用典贴切,是酬答诗中的优秀代

表。

层层递进的手法。首 颔 颈 尾四联内容递进。

练习:

1、第一联作者通过“ 凄凉地 ”和“ 弃置身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

出自己 被贬官的愤懑之情 之情。

2、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

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道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

3、颔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见批注)

4、颈联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见批注) 也给友人以 鼓舞 。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诗人用“沉舟”“病树”自喻,饱含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千帆

7、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惘之情的诗句是: 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8、摆脱艰难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

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

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

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

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

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提示诗句的含义。

4、这首诗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5、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6、写诗人用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付世变,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 )。

7、通过用典,表现诗人十分复杂心情的诗名是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乐天”指谁?

9、诗的首联与白诗的尾联相应和,表现了什么?

10、颔联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具体指的是什么? 5、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11、颈联刘禹锡以“ ”和“ ”自喻,固然无不( ),却也( )。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

14、对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颈联展望未来风光,形象壮丽,显出了慷慨昂扬的气概。

B.诗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变化,蕴含哲理。

C.诗人在诗中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显得十分悲观。

D.诗人借他创造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15、“见赠”中的“见”字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 、 。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2、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3、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侧畔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8、白居易 9、表现了诗人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10、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惆怅的心怀。 11、沉舟 病树 惆怅 豁达 12、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13、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是对23年贬谪经历的感叹与惆怅。但他对朋友同僚“千帆过”“万木春”般的升迁并未心怀妒意,反而以豁达又振奋的心情激励自己。 14、C 15、见教、见谅、见笑 16、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急春,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被贬异地的不平心境,但也表现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B.本诗的颔联用典贴切,使诗句意蕴丰厚,《思旧赋》和“烂柯人”的故事本身就有悲凉的色彩,诗人将之化用在诗中,表达内心对世事沧桑、人事已非的怅惘。

C.颈联比喻形象感强而含意深刻,在其中寄寓了诗人的乐观精神,极富感染力。

D.尾联表达了诗人要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转而追求田园生活的宁静,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襟怀。

答案: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1分)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 分)

答案: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评分:共1分。8.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评分:共2分。只答出诗作的本意或新意,即可得满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3、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4、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领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5、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6、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7、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 、 。

1、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3、C 4、A 5、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6、(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7、白居易 见教 见谅 见笑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13、(共6分)(2分)(1)凄凉地,弃置身

(4分)(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7.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

C.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

8.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7.D(2分)

8.D(2分)

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

A.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B.诗涛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

C.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计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澍的哲理。

D.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

5.A( 2分)

9.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

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宫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惰,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答案:A

篇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

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 刘玮凤

第一部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赏析,了解诗人的由沉郁愤懑到昂扬乐观的情感变化,感受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字词:凄凉,弃置,空吟,翻似,沉舟,千帆过,病树,万木春,长精神的理解。

2.了解古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诗中典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明确诗中名句所包含的自然哲理,并理解其新的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板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题解

明确:酬,酬谢,以诗相答。乐天,白居易的字。“初逢”是指两人久别之后在扬州初次相逢。“席上见赠”是指白居易在席上唱诗一首送给作者。作者就和诗一首作为答谢。

2. 作者,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二、赏析品读全诗。

1

1.了解白居易在筵席上唱的诗(多媒体展示):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箸(zhù):筷子 蹉跎(cuōtuo):一直被贬 颔hàn联

合被:遭贬 才名:才气名望 折:不幸

题目中的“二十八”是指刘禹锡在家族同辈里排名28位,所以熟知他的人又称他为“刘二十八”,使君:是刺史的别称。

了解诗的大意

明确:从白居易的赠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刘禹锡的遭遇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其中的“诗称国手”和“才名”可以隐约看出白居易对刘禹锡是大加赞赏的,也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很好。最后两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因为白居易在尾联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和诗的首联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

2.初步感知诗意

先齐读一遍诗,学生自我评价

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在此过程中明确落实重点字词:巴山楚水,凄凉,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闻笛赋,翻似,烂柯人,沉舟,病树,长精神。

3.品读并体会诗人感情

请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明确:

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弃置:诗人被贬二十三年,这是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诗人感觉自己被朝廷抛弃了,内心的辛酸与痛苦无法言表。

2

空:白白,“怀旧”是怀念当初一同参与改革的旧友,“闻笛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来怀念已故的友人。一个“空”字,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翻似”课下注解为“倒好像”,“翻”副词“却”。“烂柯人”典故,表达自己被贬23年的感慨:自己被贬二十三年后回到家乡早已物事人非,恍如隔世,暗示自己被贬时间太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

了解典故(多媒体展示)

用典故,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

希望学生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典故及其作用。

首联和颔联所表达的辛酸,无奈和悲苦是谁造成的呢,是朝廷,所以,作者还有对朝廷的愤懑之情。(板书)

读前四句诗,试着读出诗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凉”“弃置”“空”“翻”)

4.名句赏析

请大家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明确:

颈联沉舟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物争春,此诗写在冬末春初,这些正是扬州内外的景色。但是作者把“沉舟”“病树”“千帆”“万木”都赋予了比喻的意义。把“沉舟”和“病树”比作已故的友人和被贬的自己,把“千帆”和“万木”比作仕途春风得意的达官贵人们。后来人们赋予这句更新的含义,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一个为国家前途而遭受不白之贬长达二十几年的人,还能淡定的说出这般理智的话,可见其内心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后人对这一千古名句推崇备至正是因为诗句中包含着的这样的哲理。还有意境深远,诗意深厚

3

5.尾联的作用:

明确: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激之情,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四、诗歌诵读

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全体齐读。

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悲楚,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目的:让学生在读中更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变化。学会有感情的朗读。

五、结束语

六、课后作业:

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 辛酸痛苦

颔联: 无奈愤懑(典故)

颈联: 豁达 (比喻)

尾联: 乐观

情感变化:由沉郁愤懑到昂扬乐观

第二部分:课堂实录

时间:2011--10--17

地点:上海市铁岭中学初一(7)班

执教者: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 刘玮凤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4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目很长,你们理解题目的意思吗?

(边说边板书课题: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女生:(举手)感谢白居易在扬州初次见面的酒席上给我做了一首诗。 师:除了一个字,你的理解还是不错的。大家知道是哪一个字吗? 生1:酬,应该是酬谢的意思。

师:酬谢和感谢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酬谢是用具体的东西表示感谢。感谢就是语言表达谢谢。

师:这里作者用什么向白居易表达谢意呢。

生2:以诗答谢,课下注解有。

师:你很认真,理解的非常好,谢谢!我们理解了题意,就来了解作者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首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通过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多媒体显示:)

选自《刘禹锡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师:请大家齐读(生读),红字部分,请大家记录下来,着重记忆一下。

师:大家了解了刘禹锡的这首诗是因为白居易在席上唱诗一首而和的诗,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我们一起先了解白居易的诗。

(多媒体展示:)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箸(zhù):筷子 蹉跎(cuōtuo):一直被贬

5

篇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及中考试题集锦

发布时间:2012-08-28 浏览:499 人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音

凄凉(qī liáng) 赋(fù ) 柯(kē) 畔(pàn)

作品注释

(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倒好像

(7)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9) 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10)怀旧:怀念故友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帆船驶过,病死的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作品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他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

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末尾两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中考试题

.(09辽宁沈阳)

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2009年连云港市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

(1)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分)

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

答:

7.(2分)刘禹锡 白居易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8.(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有错该题不得分)

9.(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思对即可

20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文后两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低沉愤懑高昂乐观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竟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完成7~8题(5分)(2008·广西百色)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8.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答:(1)思想感情: (2分)

(2)哲理: (1分)

答案:

7.B(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8.(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2分)

(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1分)

2010年贵州毕节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 ;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 (4分)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4分)

1.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4分)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4分)

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题目:(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

(2)烂柯人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

2006扬州市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11-12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评分标准:2分,每点各1分,意对即可 2.答题要点: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评分标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2007梧州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7.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 转为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3分)

答案:6.(2分)D

7.(3分)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1分) 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2分)

读下面的诗,完成60—64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0、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61.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篇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八年级下册重点古诗文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4.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5.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1)思想感情: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2)哲理:告诉人们: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二)《赤 壁》 杜 牧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3.诗中的“周郎”是谁?周瑜。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句中“东风”指什么?这两句千古名句是什么意思? “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可能被关进铜雀台中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5.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三)《过零丁洋》 文天祥

1.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主旨句:末尾的两句;情感线索: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

2.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3.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4.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国家形势危急,国势如柳絮飘散, 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两个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6.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9.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10.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四)《水调歌头》 苏 轼

1.词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弟弟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共称文坛“三苏”。“婵娟”在诗中指月亮。

2. 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人生。

3.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6.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此元曲中“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题目。

2.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4.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5.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6.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六)饮酒(其五)陶渊明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悠然,闲适,恬淡,自然的心境。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5.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七)《行路难》 李 白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艰难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是写实吗?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前途渺茫。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6.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

1.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尊称他为“诗圣”。

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大声吼叫)②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靠近) .....

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长夜沾湿何由彻!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4.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八月,事件是暴风雨袭击茅屋 ,从诗中的一个词语“丧乱”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安史之乱。

5.此诗选自《杜诗详注》,题目中的“歌”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 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沉含义。

诗人要的是解除广大“寒士”的这种痛苦,而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只要千百万寒士实现大庇的愿望,解除痛苦,尽欢颜,自己甘心在破屋中受冻,死也瞑目,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忘我为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宽广的胸襟!

9.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本诗作者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

2.这首诗咏雪与送别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惜别之情。

3.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视觉角度看,红白相衬,互相映衬,色彩鲜明。

6.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比喻,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奇丽的雪景。

8.这是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依依不舍,传达出因朋友离去无限惆怅的情景。②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

9.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10.这是一首送别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走了,诗人久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

是对行者留恋、难舍,或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或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等。

11.这首诗写出了塞外雪景什么样的特点?在诗中有何作用?将塞外飞雪写的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惜别之情。

12.赏析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写法上的妙处。

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

(十)《己亥杂诗》 龚自珍

2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3更护花。

4.这首诗的感情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了哪两方面的情感?一方面有辞官离京的惆怅,另一方面也有希望忠心报国为民的信念。

5.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命运的一片痴情。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离愁别恨,充满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6.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7.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

示例: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