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魏文侯改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3:05 字数作文
魏文侯改过字数作文

篇一:(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开发孩子想象力的寓言故事_魏文侯改过

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乐曲跳起了舞,并且高声说道:“我的话别人不能违抗。”

师经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没有打中,却把帽子穗儿给打断了,文侯大惊,气愤地问道:“寡人有何过失,你打寡人?”

师经没有回答,在一旁默默不语。

文侯接着问手下的人说:“身为臣下却打他的国君,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呢?”

“应该处以死刑。”左右答道。

师经说:“我想在死之前说一句话,可以吗?”

文侯说:“可以。”

师经说:“以前尧舜做国君时,只怕他们讲的话没有人反对;桀纣做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遭到别人的反对。我打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君。”

文侯说:“放了他吧!是我的过错,把琴挂在城门上,让它做我的符信;不要修补帽子上的穗子,用它来时常告诫我自己。”

篇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2.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

外国: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

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使俄国走向近代化。

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经济现代化: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上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重工业迅速发展;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中国:

管仲改革实现了齐国的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鲁国“初税亩”取得了预期效果,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诸侯列国纷纷仿效。从税制改革的角度看它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可以说是成功的。

魏文侯改革:通过李悝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楚国吴起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段时间内,楚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连连获胜,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失败的改革

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

中国:魏文侯改革(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5.改革的认识和启示

①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的曲折性。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恢复公民大会权力

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①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②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③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历史局限: 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 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

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2、表现

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

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国力: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各诸侯派人来称贺

3、局限性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

4、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 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

改革不彻底,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特别是秦汉时期存在大量奴隶制残余。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背景:

1、东晋时建代国,拓跋珪建魏,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推动了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民族融合

2、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

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

广大农民赋税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

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激化矛盾

3、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改革条件具备

二、改革内容:

1、创新制: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

2、迁都:目的——强化中原统治、避开鲜卑族旧势力;原都城偏穷、交通不便、不如洛阳;北受柔然威胁、南为经略中原

3、移风易俗:汉服、汉话、汉姓、通汉婚、改汉籍

三、评价:促进民族大融合

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鲜卑游牧民族的农耕化 汉族人民生活的鲜卑化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

(1)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2)极贫积弱局面: 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2、庆历新政:以整顿整治为中心,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

二、内容:

1、富国之法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2、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改革官吏选拔

3、强兵之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三、评价:

1、结果:新法被废止,变法失败。

原因:新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

失去宋神宗的支持

新法推行中的缺陷,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2、变法的历史作用

理财: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

(作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

军事:加强军事实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减少军费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

教育:培养、选拔人才(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作用:选官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病。)

第五单元 宗教改革

一、背景:

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天主教地位: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②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③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以兜售赎罪券的形式对德意志进行勒索

主要改革: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社会原因

根本原因: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

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宗教改革

直接原因:天主教兜售赎罪券

(2)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圣经》是信仰的惟一权威

世俗的统治权力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建立本民族教会

篇三:岳麓版选修一:改革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一:改革综合测试题

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3、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反映了改革前

A.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君主与平民的矛盾

4、梭伦改革中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废除债务奴隶 C.鼓励发展工商业 D5、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 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6、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 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 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 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 ②反对出身和财产的不平等③比例代表选举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周王室衰微 B.宗法分封制破坏 C.生产力提高 D.争霸战争的需要

9、《吕氏春秋》记载:”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0

A.“相地而衰征” B.“废沟洫” D.“为田开阡陌封疆”

11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2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制定连坐法

13。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1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15、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 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

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 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

16、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

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 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

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7、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18、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 的赋税收人 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2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②设立三长制

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②实行宗主督护制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2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

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

23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 D.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24、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25

A

B

C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26

AB、鲜卑族的封建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27

A B.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

28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均输法④市易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9、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30、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31、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推行青苗法 B.实行募役法 C.颁行农田水利法 D.推行免役法

32、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33、下列改革属于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改革的是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改革 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

34、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

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B.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 D.推行重商主义

35、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

A.赎罪券不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也不能赦免罪过

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

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D.

36、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集中体现在

A.“九十五条论纲”中 B.《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中 C D.《基督教原理》中

37、宗教改革中最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A.路德宗 B.加尔文宗 c.英国国教 D

38、下列对宗教改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发端于德意志

c.加尔文教和英国民族教会居合法地位 D

39 ②因信称义

③简化仪式 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 ④创立的加尔文宗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 D.①③④

41A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42

A B.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

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43、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展的缓慢 B.俄国农奴制的落后 C.新思潮的冲击 D.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

44、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

B.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

C.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

D.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

45、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导致国内市场狭小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④暴力斗争不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6、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47、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 克里木战争失败 ② 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③ 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48、俄国1861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许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49、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① 造成资本的集中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0、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农民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B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

51、1861年农奴制改革

A.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c.从根本上维护了农奴的利益 D

52、俄国1861

A.改革是由最高统治者主持的 B

C.改革是进步文学家推动的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53、俄国成为“欧洲谷仓”

A.彼得一世改革 B.废除农奴制改革 C.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 D.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54

A.素丹亲自统治 B

cD.总督与残存的马木路克一起管理埃及

55

A. C.马木路克 D英法等国

56

A.①②③ 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7、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工业发展的重点是

A.民族工业 B.官办工业 C.纺织工业 D.军事工业

58、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取得的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

A、中央集权 B、整顿社会秩序 C、创办近代工厂 D、建立海军

59、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

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0、被称为“东方的伏尔泰”的日本启蒙思想家是

A.福泽谕吉 B.吉田松阴 C.伊藤博文 D.高杉晋作

61、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62、自日本明治维新起,促使日本从锁国到开国转变的因素有

①黑船来航②洋学的传人③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④幕府的高压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3、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条件是

A.广泛的群众基础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改革派与天皇结成联盟 D.改革派采取了割据富强的策略

64、推动日本近代化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A.推进殖产兴业 B.发展教育 C.改革社会风俗 D65

A.日本国内市场狭小 B.周围邻国衰弱 C.藩阀长期垄断政权 D

66、“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67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

68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

69、根据1889年日本宪法

A.议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 B.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C.枢密院成为咨询机关而非决策机关 实行君主立宪,天皇解散议会是违法行为

70 B.日本 C.印度 D.朝鲜

71不正确的是

A 制约

B 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

72“文明开化”,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政府开放的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B.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C.日本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D.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7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篇四: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测试题(一)-新人教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综合测试题(一)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30题,共45分)

1.梭伦为打破贵族政权的垄断所采取的措施是( )

①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③创立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④取消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中国古代最早改变卿世禄制的是 (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变法

C.吴起改革 D.商鞅变法

3.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 )

A.“相地而衰征” B.“废沟洫”

C.“尽地力” D.“为田开阡陌封疆”

4.预示着分封制下封国采邑制废除的是 ( )

A.设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

C.实行按军功授爵 D.推行什伍连坐制

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大大加快了各民族人民融合

进程的是 ( )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6.下面改革中影响最大最彻底的是 (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变法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8.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宋加强中央集权所致

B.北方民族的南侵

C.对四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

D.财政人不敷出

9.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

A.推行青苗法 B.实行募役法

C.颁行农田水利法 D.推行免役法

10.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11.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1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 )

A.周王室衰微 B.宗法分封制破坏

C.生产力提高 D.争霸战争的需要

13.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 )

A.民族的融合 B.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

14.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

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

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

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

15.下列改革属于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改革的是 (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改革

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

16.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

A.天主教会到德国兜售赎罪券 ‘

B.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

C.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试验

D.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

17.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 )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简

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③提出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 ④创立的加尔文宗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 )

①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②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③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④促进了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⑨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 ( )

A.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

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0.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

B.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

C.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

D.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

21.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 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 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埃及存在着土耳其、英国和马木路克三股外来势力

B.日本倒幕派联合外来势力推翻了幕府统治

C.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形势下展开的

D.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 治维新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23.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政府开放的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B.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C.日本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D.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24.维新思想发展过程中明显体现出中西思想结合的是( )

A.严复 B.郑观应

C.康有为 D.王韬

25.下列现代民主生活的原则在雅典古代民主改革中已经出现萌芽的有 ( )

①以法律保障人身自由 ②反对出身和财产的不平等③比例代表选举法 ④议员选举机会均等,任期制⑤人民权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6.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 ( )

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

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

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 ( )

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

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

2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9.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工业发展的重点是( )

A.民族工业 B.官办工业

C.纺织工业 D.军事工业

30.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埃及开始建立第一家纺

织厂是在 ( )

A.1815年 B.1809年

C.1816年 D.19世纪30年代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2,34题

16分,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心。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

魏文侯改过

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4分)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4分)

(2)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6分)

32.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3分)

33.根据《历史重大改革回眸》相关内容,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三,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途径;第四,改革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请根据以上四个方面,各举一例并进行简要说明。

(12分)

34.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

根据相关知识和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改革中,是怎样着手进行风俗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6分)

(2)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如何评价其变革?(i0分)

参考答案及解题指导

一、选择题

1.B

2.B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这是对传统世卿世禄制的改变。

3.A“相地而衰征”实际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要注意“开始瓦解”的含义。

4.A县制是政治体制,其所取代的是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

5.D 6.C

7.D秦国人实行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加强了人们的防范心理。

8.A北宋所实行的加强中央集权举措,虽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但因其矫枉过正而使这些政策的负面影响加大。

9.C

10.A在中国古代,主要有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形式。商鞅变法中规定废井田,这标志着土地国有制的废除,而其他的变革并不涉及土地所有制的问题。

11.C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从价值观方面考虑,应为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12.C本题考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改革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3.B 14.D 15.D 16.A

17.A加尔文创立的加尔文宗的教义更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很快传播。

18.A

19.D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彼得一世改革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并且改革与革命的形式不同。

ZO.C

21.C 19世纪末,日本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是带有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并非完全封建性的。

22.B 23.C 24.C 25.D 26.B 27.C

28.A维新运动中,梁肩超的主要活动是强调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9.D 30.C

二、非选择题

31.(1)马丁·路德国和加尔文者主张信仰得救,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2.(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是得到了王权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实践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3)认识: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篇五:高中历史选修一_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 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

2.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

外国:??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使俄国走向近代化。??

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经济现代化: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上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重工业迅速发展;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中国:??

管仲改革实现了齐国的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鲁国“初税亩”取得了预期效果,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诸侯列国纷纷仿效。从税制改革的角度看它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可以说是成功的。??

魏文侯改革:通过李悝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楚国吴起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段时间内,楚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连连获胜,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

(3)失败的改革??

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

中国:魏文侯改革(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5.改革的认识和启示??

①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的曲折性。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

3、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

①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②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③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④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历史局限: 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