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海安花鼓视频12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4:04 字数作文
海安花鼓视频12人字数作文

篇一: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

顾景红 (江苏海安)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海陵公园的树荫里斑驳,一阵阵“咚咚” 的鼓声,引得行人纷纷驻足。

只见柔美的江南绸子,把几位年过半百的大妈映衬得如同出水芙蓉。她们跳着舞,扭动着半软的腰肢,隐约可见的皱纹仿佛消失在满满的笑靥之中。颔首、摇肩、展臂、舒腕,大妈们跳得悠然自得,节奏欢快、铿锵有力的鼓声透露了她们的激荡的豪情。因满面灿烂的笑容而显露的牙齿,宛如水中的珍珠般璀璨,那张张笑脸也如东升初日,如风、如云、如霞、如烟,浸入行人的内心。人群中不时响起阵阵掌声,那一刻大妈们好像恢复了青春年少??

这是伴随我成长的场景,那“咚咚”鼓声总能激得我的记忆漾起涟漪。啊,家乡海安的花鼓。

明嘉靖年间,海安花鼓即在本地流传,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直到现今,角斜、旧场、李堡、曹园、西场等地区打花鼓的活动十分活跃。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质朴欢快、轻盈柔美风格的海安花鼓曾晋京参加建国50年庆典,获得首都国庆联欢晚会指挥部授予的“五好表演单位”称号,演出的成功为南通乃至江苏省赢得了荣誉。

更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7月28日,海安人民热烈欢送“海安花鼓”演出队进京,南通市海安县火车站欢庆的锣鼓敲得震天响。父老乡亲们用无限期盼的眼神目送着火车缓缓加速,直至消失在视线中,热切地期盼植根于农耕文化,有着四百多年历史,这个江苏唯一入选北京奥运会“暖场表演”的民间文艺节目海安花鼓,在“鸟巢”向全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

8月8日17时54分,海安家家户户都打开了电视机,当熟悉的花鼓队在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乐曲的伴奏下,井然有序地亮相时,全县一片沸腾,腾空而起的烟火灿烂了天际。霎时,炮竹声、爽朗的笑声、热烈的掌声汇成一股欢庆的热浪。

海安花鼓,在传统文化形式上又有了新的传承和飞跃。

海安花鼓,源自民间,表达的是广大父老乡亲们在日常劳动生活中乐观向上的精神,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虽然,我现在到南京读书,但对那“咚咚”鼓声和大妈们热情洋溢的身影久久不能忘怀。

(原载2011年11月15日《南京林业大学报》)

篇二:小学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好用文中的内容。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怎么读?

请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找(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海安花鼓视频12人)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四)、结束语: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第二课时

(一)、揭题读题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想到了用哪些词来形容它?

(二)、听,感受表演中的安塞腰鼓。

1. 听录音,记下自己听到的声响。

【百度视频】《安塞腰鼓》课文范读录音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wMTU4ODY4.html

2. 学生交流。

3. 在现场的作者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呢?快速浏览课文,标画出来。

4. 学生回答,师展示: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1) 指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从同学的朗诵中听到了什么?

(2) 出示问题:“什么变成牛皮鼓面了?为什么?”

(3) 小组交流,讨论。

(4) 汇报

(5) 齐读。

5. 透过朗诵和鼓声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言之成理即给予鼓励)生自由想象。

(三) 读出画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像描绘出了一幅气壮山河的雄伟画面,凭借自己的揣摩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文中作者也有对该画面的具体描绘,请找出来并比较自己的想像与作者的亲眼所见是否有所异同。

舞姿:(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1) 比较自己的描绘与作者的描绘之间的异同。

2)(幻灯片:打击腰鼓的画面)摄影师眼中的安塞腰鼓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百度图片】安塞腰鼓打鼓的图片

3)综合以上(自身想像、文字、画面)有感情朗诵本段文字。(也可进行教师范读)

(四).读出情感(作家蕴含于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

综合以上的情感体验,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朗读,并谈谈自己从所朗诵的段落中感受到了什么。

例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例2:(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例3:例4:……(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

借此让学生总结安塞腰鼓的雄浑壮阔,感受西北汉子的热情豪迈、感受黄土地蓬勃的生命力:“全文歌颂了一种奔腾的,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力量是由一群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西北汉子所产生的,他们渴望挣脱、渴望冲破、渴望撞开束缚他们周身的一切。他们以自身的热情、自身的豪迈敲出了雷霆万钧的生命,山崩地裂的豪情,让人叹为观止!“

(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

第三课时

(一)、复习(略)

(二)、新授: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见识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闹或烈。

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见识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闹或烈。

课文中除了写“闹”“烈”,有没有写静呢?

读一读,男生1-4,女生18-20

这样“静——闹——静”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2.文章除了这种对比的写作特色外,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排比、比喻、反复)

(三)、拓宽欣赏,理解地域差异以及文化的多样性。

篇三:美丽海安我的家

美丽海安我的家

在美丽的黄海之滨、长江江畔,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我的家乡——海安。 海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青墩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苏中“七战七捷”,书写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篇章,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彰显了苏中军民伟大力量。流传于明嘉靖年间的海安花鼓,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走出海安,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五十周年联欢晚会。 海安,有着优美的环境和和谐的生态。这里有中国最富特色的酒店——中洋豪生大酒店,主楼似“黄金一柱”,高高耸立。金黄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裙楼已玫瑰金的主色调,热烈而深沉,智能化替代豪华的未来方向,每一位来这里的宾客都赞不绝口。行走在七星湖边,只见一只只形态各异的游船徜徉在碧波浩淼的湖面上,船上的人儿谈笑风生,似乎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和生活的压力。临近的游乐场更是娱乐的天堂,儿童欢乐的天地。每逢节假日,这里便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铁丝吊桥”、 “恐怖城”惊险刺激,让人欲罢不能;“海洋公园”里的动物表演,不时逗得人们开怀大笑,引来阵阵掌声。东洲公园,一个曾经杂乱的荒漠之地,如今绿叶成荫,花团锦簇,如此之美的生态公园,大大提升了海安人的生活质量,晨练的、垂钓的、摄影的,都慕名而来。

海安,文化和体育名人传扬四海。韩紫石一生德政贤明,广为推恩;文字学大师魏建功治印不拘一体,富有书卷气;2008年奥林匹克奥运会上,仲满勇夺金牌,为国争光。 海安,我美丽的家,“紫菜之乡、“河豚之乡”、“禽蛋之乡”、“建筑之乡”、“丝绸之乡”??的美名誉满天下,她无时无刻都为你张开双臂,奉上最温暖的怀抱。

紫石中学七(3)班 王栩翊

篇四: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精品课题成果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课题名称: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类别: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D/2006/02/267 课题主持人:严抒勤

课题核心组成员:陈铁梅、周宏、王爱春、袁兴程、

研究周期:2006年至2008年

结题时间:2008年12月30日

公开出版的主要成果:

1.《悠悠乡土情—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江苏美术出版社

2.《打开一扇窗—案例分析与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

3.《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图库》(光盘)江苏音像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4.《打开一扇窗—案例分析与研究》(光盘)江苏音像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

1.“悠悠乡土情:南通地方美术文化概述” 《江苏学校美术教育》07.第1期

2.“只为那浓浓乡土情” 《美术之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2009年笫五期

3.“试论美术乡土教材的开发”《教学与管理》2010年笫四期

4.“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刍议”《上海教育科研》2010.7.总笫276期

5.“浅议乡土美术教材的编写”《教学与管理》2011年笫八期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在一个旧时代的衰退与一个新时代的交替之中,新的审美准则形成时难以避免时间产生的落差,移风易俗的极端化使得民俗中有积极倾向的乡土文化遭遇冷落,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的衰减。因此,注重激发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珍视本地区优秀文化遗产的热情,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的遗存,并将其拓展为可资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是非常适时与必要的。

“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就是以南通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现状调查研究为出发点,以新的课程观下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转变为理论依据,以挖掘南通富有特色的民间美术文化经典个案为抓手,对南通的地方美术文

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梳理,进而研究其历史价值、美术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

1.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主要偏重于理性方面的梳理、理论方面的归纳与研究,是该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悠悠乡土情:南通地方美术文化概述;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对构建南通地方美术文化的影响;南通地方美术文化现状分析。

(2)寻求文化的根: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南通民俗文化寻绎(节庆活动、戏剧、祭祀活动、庙会活动);南通青墩文化寻绎;南通特色美术寻绎(启东版画、启东少儿版画、如东农民画);南通染织工艺寻绎(蓝印花布、南通大布、现代染织);南通刺绣寻绎(沈绣、彩锦绣、十字绣);南通城乡美术寻绎(玉米人农庄、博物馆文化);南通滩涂文化寻绎;南通特色工艺寻绎(南通风筝、南通家具、南通剪纸、勾编工艺、南通盆景);南通园林与民居寻绎(地方民居、濠河、水绘园);南通东皋印派寻绎;南通佛教文化艺术;南通角斜民兵文化艺术寻绎。

2.美术课程与南通地方美术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偏重于教学实践层面的操作,备有大量的教学案例,同一个教学内容,提供了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便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参考应用。

(1)南通地方美术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南通地方美术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与意义;南通地方美术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与原则;南通地方美术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2)南通地方美术文化案例分析与研究

3.南通乡土美术教材的编写与应用研究。

南通乡土美术教材作为地方教材,可作为对课标教材(省编中小学美术教材)的补充。平时学习仍以课标教材(省编美术教材)为主。每学期可安排1-2课时(不超过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一学年安排3-4课时(不超过四课时)的教学内容。编写原则以审美与美术文化教育为主线,欣赏为主,适当进行一些技能训练。编写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专题展开:

(1)南通籍书画名家、民间工艺大师的生平、作品简介(王个移、赵无极、赵丹、高冠华、范曾、袁氏兄弟等);

(2)南通乡土艺术作品(蓝印花布、扎染、风筝、彩灯、剪纸、农民画、启东版画等);

(3)综合类艺术作品(书法、建筑、摄影等)。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民族和本土文化,是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教育的又一个热点。它不仅有利于保持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护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使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人们产生精神的认同、自尊和自信。

然而,“民族和本土文化的保存与弘扬不能仅仅是以典籍的形式进行,也不应是图像、影像和声音的记录,必须以一种活化的状态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欲臻此目的,舍教育无其他良策”。因此,运用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中的乡土美术资源进行教育已成为当今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取向和研究课题。 而今,为实现这一目标与理念,为系统探究南通地方美术文化的历史、梳理南通地方美术文化的脉络、整合南通地方美术文化的教育资源、继承南通地方美术文化的优秀传统,我们提出了这个切合时代发展的命题:“美术课程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四)研究过程:

1.研究启动阶段(2006、1-2006、5)

研究目标:申报课题;收集相关资料,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及其内容,明确课题组成员职责;印发课题学习参考资料;探寻本地美术资源;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成果形式:课题申请表,课题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

2.研究展开阶段(2006、6-2007、5)

研究目标:召开课题组专题工作会议;邀请南通民俗专家讲座;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子课题申报;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课题相关评比及展示活动,启动《悠悠乡土情—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打开一扇窗——案例分析与研究》的编写工作,启动“南通地方美术实验教材”的编著,举办全国性的“地方美术文化开发和利用会议”。

成果形式:成立子课题组,子课题申报表,《悠悠乡土情—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打开一扇窗——案例分析与研究》初稿,“南通地方美术实验教材”初稿,优课展示,南通地方文化图库资料收集与整理。

3.研究总结阶段(2007、6-2008、10)

研究目标:收集、整理、分析、提炼成果,结题验收。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美术乡土实验教材、理论专著、音像资料、过程资料、各子课题组研究成果专辑。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通过课题立项,制定研究目标,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建了一支由美术教研员、大专院校教师、中小学教师组成的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能力为一体的课题研究小组。以课题研究的目标为导向,推动、引领地方的美术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

(二)建构“多位一体”式的研究模式,将研究课题划分为若干个子课题,明确各自的分工与研究目标。通过分散研究、集体交流,不断进行多元多级的“参与式”、“互动式”的研讨、培训,建立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互动网络。全市美术教师或其他相关教师采取资源共享,强化地方美术课程的互动与交流。

(三)通过研究,加深教师对现有美术课程资源的认识,填补美术课程资源利用上的一些空白。在原有南通风筝、海安花鼓、蓝印花布、沈绣、跳马夫服饰、农民画、盆景等美术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拓展现代观念中的博物馆群、濠河、南通大布、青墩文化等南通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并通过实践,将这些地方课程资源运用于教学,帮助学生走进家乡的文化,达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目的。

(四)通过研究,编撰完成《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悠悠乡土情》、《南通地方美术案例分析与研究—打开一扇窗》二本理论与教学研究专著;编撰完成《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悠悠乡土情》图库光盘、《南通地方美术案例分析与研究—打开一扇窗》电子书光盘。除了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套丰富翔实的文本与图像资料,同时也为教师能直接快捷应用于教学提供了方便。

(五)通过研究,编撰“美术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中学和小学乡土教材共三册。该教材如能推广应用可以很好地切合各校的教改实际,可以结合各校的具体情况形成各自的特色,可以进一步扩充各校的美术课程资源。学校同时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形成互补。

四、课题研究形成的理性认识

“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开拓性。该课题通过对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闪耀着先辈聪明才智的南通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寻绎以及课程开发运用,最终达成了该课题研究主要的三个纬度:

(一)通过寻绎、整合具有浓郁南通地方特点的民间艺术案例,充分挖掘南通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整理完成了南通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学习内容体系。

(二)构建具有兼地方美术文化资源与美术专业知识于一体,同时又符合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审美需求的地方美术乡土文化课程。帮助学生应用绘画语言、文字等表达对民间艺术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促进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一支集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研究团队。有效推动我市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促进我市的美术课程改革。

五、课题研究产生的成果与影响

(一)该课题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悠悠乡土情—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打开一扇窗—案例分析与研究》已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图库》和《打开一扇窗—案例分析与研究》两张光盘已由江苏音像出版社出版。编著了《南通美术乡土实验教材》小学低段、高段各一册,初中一册,共三册(尙在实验中)。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试论美术乡土教材的开发”、“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刍议”、“悠悠乡土情:南通地方美术文化概述”等73篇相关论文在《中国美术教育》、《教学与管理》、《上海教育科研》、《现

代教育报》、《中小学教育》、《基础教育》等杂志发表和在全国、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二)该课题取得了较为丰厚的实践成果。课题组成员分别在全国、省、市范围开设了37节研究课和实验课,40余次专题讲座。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科研能力的迅速成长。建设市、县(区)、校三级科研小组数十个,整个地区美术教师参与率达到80%以上。许多子课题承担学校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拓展了学校的特色文化,发展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

(三)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中,人们对地方文化资源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青少年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流行文化趋之若骛,而对自己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文化,一是无知,二是采取漠视或鄙薄的态度。我们应该清楚,地方美术文化资源中的美术价值、审美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几千年社会和文化沉淀的结果。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是对此最直接的应对。

“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主持人:严抒勤

2012.1.19.

篇五:对联知识

对联习题集锦

1、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或当今时代楷模,对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有个上联,请你试试对出下联:

上联:雪中送炭,贫困子弟登学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层出的一幅对联。请写出含有“岳阳”或“黄鹤”的诗句。

岳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

张军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对联”的小组,他们收集了很多对联,整理了有关对联的知识。假如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请接着完成下面的工作。

(一)下面⑴⑵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⑴下列对联写的是河南哪处名胜?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馨悠( )

②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 )

③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

④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千古流传()

A.巩义杜甫故居B.汤阴岳飞庙C.南阳卧龙岗D.嵩山少林寺 ⑵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

②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

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③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

④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

春联B.婚联C.挽联D.行业联

5、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学初三(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1)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1

上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____________________(奥斯特洛夫斯基)

9、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 。

10、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其中一副对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2)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一心照古今。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11、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

温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 , ”。

12、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

①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②下联:

②上联: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13、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

14.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2

_______欧阳修_______。

15.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1)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_______

(2)上联:品千古美文 下联:_______

(3)上联:_______ 下联:花静鸟淡天

(4)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______________

(5)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

(6)上联:海安花鼓,誉满神州

下联:

从下列提示中选出一个对象对出下联:品王佳酿、海林内衣、中洋河豚。

(7)下面是教师节某学生献给辛勤园丁的一副对联,请你拟写下联。 上联:无声润物三春雨

下联:______________

16.诸葛亮凭借才智,辅佐刘备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相传他曾推演兵法,聚石布成八阵图。下面一副对联是杜甫对他的评价,清你补充完整。

上联:功盖三分国

下联:名成_______

17.徐特立九生曾经赠给青年人一副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有关家国书常读

下联:______________

18.楚汉战争时期由于萧何的推荐,韩信被拜为大将,也由于萧何的计谋,韩信又惨遭杀害。韩信少时,常常挨饿,漂母怜而饭之才得以生存,而最后他又死于吕后之手。请你用一副对联来概括韩信的一生。上联: 下联:

19.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后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他在总督府写了一副对联以自勉,表示自己光明磊落的胸怀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请你补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

下联:壁立于仞,无欲则刚。

20.杭州西湖边上岳飞墓前有秦桧等四人的铸铁跪像,人们借此来贬恶扬善。当年秦桧等人谋害岳飞,为后人唾骂理所当然,但用来塑像的白铁则是无辜的。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的对联。

3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联:______________

21.《醉翁亭记》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美感。请以“欧刚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______________

22.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个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个上联内容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3.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第七回回目:______________,五行山下定心猿。

24、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 )

(2)我其仙乎吞云梦八九 登斯楼也览气象万千( )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

(4)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12.下列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清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

(1)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

(2)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

2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前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7个字)

(1)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后的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行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______________

4

27.对联寻亲。

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打乱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两袖清风存正气 a.琴棋书画自陶情

B.竹菊梅兰可养性 b.莫愁两鬓霜雪寒

C.且喜满园桃李艳 c.雪压难摧涧底松

D.风吹不动天边月 d.一间陋室透书香

28.观察课本插图(见人教版九册(上)彩页插图)《古隆中三顾堂》,根据提示写出你所读到(或想剑)的信息。

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______的故事,下联讲的是_______的事情;

2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于。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矾”,“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 对_______,莫愁湖 对_______,总统府 对_______

30、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2分)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结合已学过课文《出师表》的有关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

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辞,_________________。

32、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3)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