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4:55 体裁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裁作文

篇一: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

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

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小学作文

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

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

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

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

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

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

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

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

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

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

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

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

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

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开展体

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引导他

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

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

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

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

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

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

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

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

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

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经典诗文,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

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

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

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

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

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

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

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

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

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

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

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

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

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

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

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

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

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

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

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

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如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

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

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

乐趣。

四、恰当地欣赏学生,鼓励肯定学生

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

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

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

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

因此,教师恰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

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

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

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应毫不吝

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要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

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

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

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

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

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

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

标。

因此,教师只有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具有真挚情感

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剑锋从磨砺

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要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

的小蜜蜂,多思考,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

维,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小学

生写作能力。

篇二: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

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

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

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

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步行街呼唤文明》、《”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四、因地制宜的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1)设立自主自能作文。进行作文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

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拓展观察思考空间。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发展个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能够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各尽其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篇三:小学作文教学点滴

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才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和抄袭的弊端。

如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

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把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的写

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适当地欣赏学生,鼓励肯定学生

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的指指点点。

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也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要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教师只有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四、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从而适应新课改的浪潮,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四: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高淑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引导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动笔勤写,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提高写作质量。注重作文评价,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作文的主人。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下面我谈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写亲身经历的事或积极参与的游戏,以“熟”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什么样的文字。”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珍惜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回忆过去曾参加过的游戏、劳动、辩论、演讲等活动。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如“贴鼻子游戏”、“枪椅子”等。游戏前,告诉学生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们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开心,自然也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也就不难了。

2、随文小练笔,培养写作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时练笔,有意识地把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学了《长城》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导游词;学习了《麻雀》后,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父母对孩子那种伟大的无私的爱,引导学生写《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后,由于学生对文中人物充满了敬意,就让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克服了怕写作文的心理。

3、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写。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我用鼓励性的评价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后进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班里读,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之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会写,从而引导他们由“怕写”向“要写”,再到“乐写”的过渡。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向学校“星光闪闪”文学社投稿,并且对入选《星光闪闪》的作品定期进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乐于写作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良好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际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多种形式的训练。

1、指定观察训练。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文化长廊,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嬉戏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提示。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指导学生从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例如观察一盆花、一棵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又例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校园活动场面等等。

3、联系实际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雨》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天气,以及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进而将优美语句运用到了自己的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否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

1、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生活内涵,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2、扩大阅读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为作文创作积累素材。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学生学好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扩大阅读要重视向课外扩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读书班会或校园文学主题活动,让学生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或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指导,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秦做记录,喜欢做摘抄笔记,坚持写好日记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四、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第二、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点。要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

第三、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写作的构思过程,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的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五、积极鼓励学生动笔勤写,启发诱导用好素材,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还有坚持写读书笔记,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坚持写日记又是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还积极鼓励学生在我校《星光闪闪》校刊上发表文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引导学生有求异、求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在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设立学生自主自能作文。进行作文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六、认真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质量。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己会发现”。作为叶老那样的大作家,自己的文章尚且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对小学生来说,更应该养成严肃认真的对待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1、自念自改。把写好的文章至少念两遍,边念边改。

2、互念互改。在自念的基础上,找你的同桌,把自己的文章读给他听,然后再修改,满意了,又读给对方听,请对方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作文要“忍痛割爱”,我为他们提供了修改意见:(1)“揪”出多余的字、词、句、段。(2)是否有病句。(3)句子是否完整。(4)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5)条理是否清楚、层次是否明白。(6)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用词不当的地方。(7)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3、全班交流。要求说出修改过程和理由。重点引导学生从内容、语句等方面进行修改,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提高写作质量。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

七、注重作文的评价,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适当地欣赏学生,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肯定。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

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对学生的文章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即使表扬,能让这样的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作文教学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指引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学中争取实现学生与环境、教材、学生、教师多向互动的桥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创作灵感的火花激情迸发,愿他们的写作在这宽广无比的创作天地里,自由的发挥,自由的驰骋,自由的翱翔,自由的创造。

篇五:小学作文教学点滴感悟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感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

的难点。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

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

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

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

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

学要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

个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较好地解决作

文教学中的难题。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

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

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

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小学生由于理性认识的能力差,对平常的

事情细节很少注意,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问他们这个

东西这个人怎样,都会说很好、很可爱、很漂亮。但是要是再追问

到底怎么可爱怎么好了,恐怕答案就会是:“因为好所以好了”。这

就是对事物缺乏细致观察所导致的。针对这一弱点,我们就要在平

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

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味和声

色等各方面。为督促学生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规定必

须观察若干方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列表格填写。如过一次观察达不

到数量,就继续观察,直到“细致”为止。这样训练就不会出现那

种写一句话就没有下文的情况了。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

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

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

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

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

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

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

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

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

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课堂

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

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

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

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产

生有因就有果的思维方式,然后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每一个观点

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

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只有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

系的本质,就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

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例如《消失

的叶子》这篇习作中,学生们观察到了仙人掌是没有叶子的,只有

又细又尖的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运用因果逻辑思维,在习作中

表达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由水分充足的绿洲变成了干旱的沙漠。通过这个习作,既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也培育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是: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

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

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

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

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

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

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

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

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

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

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

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训练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

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

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

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即低年级说写提早训练,

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

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

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

“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

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

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

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观察

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

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

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

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

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

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

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

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

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低年级注意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中

年级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高年级要有意识

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

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

体现了作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学还要突出抓好语言文字能力的训

练。向书本学习表达,利用这一机会强化表达训练。观察发展了思

维,思维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赖以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又能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协调发展。因此,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

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重要方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