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欧米埃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15:48 字数作文
欧米埃尔字数作文

篇一: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篇二:美学原理

第一编 美的本质

? 美学之父。

? 鲍姆嘉通。他的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 美是主观的感受。

? 这是从主观方面对美的本质的理解。山鹰在空中盘旋,这是寻找猎物而已,我们却

觉得它高傲、自由。所以 “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 但燕子在空中飞翔,给我们的感觉是轻盈。这说明物的某种属性,还是对美有影响

作用的,美不完全是主观的。

? 美是主观说看到了美与人的感觉、体验、情感等方面的联系,但完全否定客观事物

在美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康德从质的方面对美的定义:“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

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

?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中我们所得到的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感觉,但它不同于单纯的

快感。因为一般的快感只是欲念的满足,主体对满足欲念的东西只关心其存在而较少关心它的形式。而审美活动不是欲念的满足,不涉及利害的计较,对象以它的形式而不是以存在来产生美感。所以美感不等于一般快感。美是不涉及利害和概念的纯形式。

? 美也不等于善,善是意志所向往的目的,要涉及利害计较的实践活动。美感是一种

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所谓“自由”就是审美活动不受欲念或利害计较的强迫,完全自发。

? 由上可知,审美判断不涉及概念和利害计较,美感不同于感官的愉快和善,因此,

康德就审美判断的质的方面对美下如下定义: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

? 美感与快感。

? 1,审美的愉快与生理的愉快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主要是:美感以生理快感为基础;

生理快感可以强化美感。

? 2,美感的愉悦性不同于快感:(1)快感是由实用功利目的的满足所引起的生理性愉

快,美感是由精神希求的满足所引起的心灵性愉快;(2)美感是对快感的超越和升华,美感是高级的愉快。(3)生理快感是在对象被消耗的过程中获得的,美感过程对象没有被消耗;(4)生理快感是短暂的,美感是长久的。

?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 柳宗元提出的观点。

?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 美并非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现为不同的景象

? 美是自由的形象。

? 人类将自己与动物相区分,人的活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性特征。在生产劳动实践中,

人类给自然界和周围环境打上了自己的印记,使人的本质力量在活动过程及其成果中显现出来,这就给人类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肯定自身提供了可能。

? 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悦虽然离不开一定的感性形式,但这种喜悦的根源

并不在于感性形式本身,而在于里面包含着人类实践中的自由创造。

? 美的本质特征在于人的本质力量同它的感性显现两个方面的统一。

? 首先,人的本质力量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

人类遵循客观规律和主观目的进行自由创造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凡是人们在创造性

的活动中显示出来的理想、情感、愿望,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表现。

? 其次,美必定是一种感性存在。美不是直接诉诸人的理智,而是诉诸人的情感。美

的事物和现象总是现象的、具体的,总是凭着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 最后,人的本质力量不是凝固的,而是发展的、变化的,它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所达到的相对水平,因此美的感性形态也是流动的、新颖的。

? 因此,美的对象形式特征上是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的感性形象。而美只是那种

肯定着人的自由创造的活动,肯定着人的目的、力量、智慧与才能的实现,人在其中能感到自由创造的喜悦的那种生活形象。

第二编 审美发生、审美活动、审美感受

? 审美发生的代表性理论。

? 1,巫术与图腾崇拜说。

? 2,劳动说。主要体现在工具上,工具是原始人类最重要的东西。从材料的选择、加

工的方法到外形的特征,都体现了人类自觉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创造。

? 3,本能说。主要是人的性本能、模仿本能、游戏本能。

? 审美需要:

? 审美需要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

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只有当审美需要被人清楚地意识到,并转化成一种自觉的精神追求时,它才真正构成推动审美发生的一种积极的力量。审美需要是审美意识的内在驱动力,而审美意识则是审美需要的心理表现。

? 审美潜能:

? 个体审美的发生必须有前提,前提之一是个体与客体都具有审美潜能。

? 对于主体,这种审美能力在未被激发的时候可以称之为审美潜能,即相应的生理—

心理结构。

? 对于客体而言,即审美对象要对审美主体产生作用,即审美诱导,具体表现在客体

反映出来的物质材料、社会内容以及艺术开放性。

? 心理距离说。

? 瑞士心理学美学家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观赏者对于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情感上或

心理上保持的距离,这种距离消除了我们对作品的实用态度,因而使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产生崭新的体验。

? 移情说。

?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在他的《空间美学》一书中提出“移情说”。

? 他认为审美主体赋予审美对象的生命和灵魂,使审美对象具有审美价值。审美中的移情

现象由两个基本方面构成:一是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对象上去;另一是对象本身是由线段、色调和形状等所构成的空间意志,能使审美主体的内在意识向它转移。最后主体和对象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第三编 审美领域

? 节庆狂欢之美。

? 1,节庆狂欢超越了世俗的等级、特权、禁令,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种种局限,显示了生

活的本来面目,回到了本真的生活世界。

? 2,人与人不分彼此,互相平等,不拘形迹,自由往来,从而显示了人的自身存在的自

由形式,显示了人的存在的本来形态。使人回复到人的本真存在。

? 关于自然美性质的看法。

? 1、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

? 2、自然美属于心灵美的反映。

? 3、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狭义的自然人化是指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广

义的是指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 4、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产生的审美意象。

? “艺术终结”论。

? 1)杜尚之后,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是艺术本体的消亡,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日趋模糊。

艺术终结说甚喧尘上。

? 2)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象征型艺术,这是艺术的

原始阶段。人类心灵力求把它所朦胧认识到的理念表现出来,但还不能找到合适的感性形象,于是采用符号象征。这样,从形式不能明确表示出内容,物质溢出精神;其次是古典型艺术,这是艺术发展成熟的阶段。认识到形象,也就能明确认识到它所显现的理念,物质与精神平衡;最后是浪漫型艺术,这是艺术开始解体的阶段。无限的心灵发现,有限的物质不能完满表现它自己,于是就从物质世界退回到它本身。精神溢出物质。总的来说,艺术越往前发展,物质的因素就逐渐下降,精神的因素逐渐上升。到浪漫主义,人们不能满足从感性形象去认识理念,精神进一步脱离物质,要以哲学的概念去认识理念,导致最终艺术让位于哲学,艺术终结。

? 3)丹托的艺术终结论。首先,他主张艺术作品总是深植于社会——历史背景之中,作品

的艺术特性总是依赖于它们的历史和文化处境,因为关于作品的解释也参与作品的构成,即艺术作品本身就包含着“一种理论氛围”,即丹托所说的“艺术界”;其次,由于艺术作品是从其历史上下文中获得身份和意义,而历史又是有方向的、不可重复的,因此艺术上的变化也是有方向的、不可重复的;最后,艺术发展史的最终目的,就是艺术最终认识到自己是“艺术界”的产物,是理论解释的结果。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本性,艺术发展的历史就走到了尽头。

? 4)对于艺术终结论的评判。可各抒己见。

? 艺术的定义特征不是我们从艺术作品上能够直观到的某些外显特征,而是隐藏在艺术作

品背后的某些非外显的特征。

? 20世纪中期开始, 出现了一批反对艺术定义的理论。根据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

理论,某些东西可以被归结为一类,是因为他们之间某些交叉重叠的相似,但并不是因为它们共有一个本质;而没有共同的本质, 就无法对这类事物进行定义。一些艺术理论家认为, 艺术就是这样一种家族相似概念, 被称之为艺术的东西五花八门, 尽管它们之间也具有一些交叉重叠的相似性, 但不具备下定义所必需的本质特征, 因此给艺术下定义是不可能的。

? 曼德鲍姆看来, 这些看法其实是误读了“家族相似”理论。一个家族的诸成员没有外显

的共同相似性, 比如没有面相特征上的共同相似,并不排除存在非外显的共同联系, 比如拥有共同的祖先。面相特征是外显的, 可以通过感知来识别的。共同的祖先是非外显的, 不能凭借感官来识别。如果艺术是一个家族相似概念的话, 那么就表明艺术的共有特征不是通过直观来识别的外显特征, 如面相特征, 而是不能通过直观来识别的非外显特征, 如遗传基因。

? 传统艺术定义的错误在于, 它们都力图从艺术的外显特征方面去下定义。但是, 传统艺

术定义的错误, 并不表明艺术是不可定义的, 因为我们还可以从艺术的非外显特征方面去定义艺术。

第四编 审美范畴

崇高的特征

? 1)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憾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如:人面对大海,感

到自己犹如“沧海一粟”感到大海的壮美,即崇高之美

? 2)崇高既是客观存在的宏大的现象,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显现。人不是匍匐在

宏大的对象面前,而是高扬本质力量寻求精神超越。

? 3)崇高包含有一种否定性的情感体验:恐惧感、惊惧感、痛苦。有一个辩证与升华

的过程:恐惧感——快感。

? 崇高与优美的区别。

? 1、就对象而言,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而崇高却涉及对象的“无形式”,形式都有

限制,而崇高却涉及对象的“无限制”或“无限大”。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

? 2、就主观心理反应来说,美感是单纯的快感,崇高却是由痛感转化为的快感。美是

想象力与知性的和谐统一,产生比较安宁平静的审美愉悦。崇高是想象力与理性互相矛盾斗争,产生比较强烈激动、震荡的审美感受。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的,是一种仅能间接地产生的愉快。

? 悲剧的美感。

? 1,恐惧感。在压倒一切的不能抗拒的命运前,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 2,怜悯感。

? 3,振奋感。悲剧引起的观者的怜悯和恐惧,最后不会让人感到沮丧、压抑。在让人

生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在不可抗拒的命运重压下,人依然坚持“自主”“自觉”的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

? 净化说 。

?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借由引起怜悯和恐惧,使人的情绪得到

生理和心理上的净化,压抑得到宣泄,获得一种舒畅的松弛。通过人物的不幸与毁灭,把观看者引向对人生真谛的认识和领悟,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感。

? 喜剧:

? 喜剧作为一种戏剧体裁,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在西方美学史上,一直认为喜剧的主

角是丑,滑稽的本质在于丑的事物以美的形式出现,具有矛盾不协调性等特征,使用“寓庄于谐”的手法,通过假象揭露本质。

? 丑的审美特征。

? 罗丹的《欧米埃尔》

? 1)审美的丑中主体与对象之间是一种不和谐的关系,主体凌驾与对象之上,漠视自

然、征服自然、肢解自然,将其神圣形式肢解变形,用来表示现代人复杂的自我与生存境遇。2)不规则、分裂、不自然、不统一、不完善、不对称、畸形、混乱、扭曲的表现形式。3)是非理性的意志表现自身的力量。近代以来的理性异化,人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改变。丑突破陪衬地位,变成独立的审美因素。

? 荒诞。

? 作为美感经验的荒诞感是西方后现代时期艺术主要的美感经验形态,是一种缺乏意

义的单纯的呈现。荒诞作为人的特殊的审美实践,实际上就是在否定之中构建其审美价值的。 表现为反叛性、无秩序以及价值的削平。

篇三:2014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概论套题与答案

第一部分

1 谈谈你对艺术的形象性特征的看法。 P9

答案:

A、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形象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B、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只是各个艺术门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已。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失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也就不能称作艺术作品。

C、艺术形象具有的三个特点: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中的少妇,据说是佛罗伦萨一个皮货商的妻子,这是主观的意识所能知道的,画家为了艺术上的追求,从生理学和解剖学角度客观分析了人物的面部结构和明暗变化,才创作出了这幅作品

2)内容与形式统一,例如罗丹在创作《巴尔扎克像》的时候,不仅读了很多相关资料,而且亲自到巴尔扎特的故乡采访,经过艰苦努力,罗丹终于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使得他的这个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有完美的艺术形式。

3)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例如《水浒》中108人,每个英雄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充满生气的人,而一起又是一个整体的梁山英雄好汉。

作品《美丽的欧米埃尔》为例,结合艺术的审美性原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P19 答案:

(一)

1)(A)艺术的形象性:它既指作品中的某一个别艺术形象又指各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B)艺术的形象性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管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的丑不同于生活的丑。 (二)

1)审美性原理:

(A)艺术的审美性是指艺术作品能够给人一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具有审美价值。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B)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因此,艺术作品不仅表现美的事物也要表现不美的、甚至丑恶的事物。

(C)艺术美源于生活真实,但又不等同于生活真实。真正的艺术家表现在生活中“丑”的对象时,必然会渗透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包含着艺术家的审美创造。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这个形象虽然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它已经具有审美意义。与此同时丑的存在也是历史苦难的见证。

2) 罗丹认为: “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 “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因为内在的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蹙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和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 “在艺术中,只是那些没有性格的,就是说毫不显示外部和内在的真实的作品,才是丑的”。

3 有学者指责阿尔都塞和希尔恩等人提出的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有折中之嫌,是一种滑头的理论,请阐述你对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认识。P33

答案:

多元论由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和芬兰艺术史学家希尔恩提出的。即认为社会发展不是由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这样的说法会使人感到有折中之嫌,然而它可能更接近真理。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答案:

(1)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与艺术是相互关系,一些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创作中表露哲学观点,使得一些艺术作品具有了哲学性。灵一方面,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

(2)精神危机和人的异化现象:

20实际,西方现代艺术风靡一时,而西方现代艺术主要是受到了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家包括尼采、海德格尔等人。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的异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怀疑和绝望,反映出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例如尼采《悲剧的诞生》,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释梦理论就是当时的代表。

(3)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

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A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影响到许多西方现代艺术家的创作,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欧米埃尔

B 在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了一批西方现代主义作品

C 在西方现代科学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潮流。

从美术、电影看有《西方美术通论》和《西方电影》,这能体现西方现代哲学是如何影响西方现代派艺术的。

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p78

答案:

1)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但是,两者也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对立的现象。从本质上讲,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等3D立体电影就是结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在现。

2)结合《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而言,这其实是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一种渗透和影响。 A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B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C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D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加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第二部分

1 在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北漂歌手多亮演唱的《小情歌》因带有强烈的个人摇滚风格而获得评委的认可,而该歌曲的原唱者台湾苏打绿乐团却唱出了校园青涩恋情的小情调,运用所学的艺术学原理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p14

答案: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因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都是人类的生产活动,都需要主体性,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更加具有主体性,因为艺术生产需要独创性、能动性。所有的艺术生产都应该具有独创性,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需要创新。歌手演唱歌曲的过程,实际是歌手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过程,在这二度创作过程中,歌手往往将主体性融入其中,从而使歌曲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当是如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具有艺术的独创性。或许,这就是艺术生产的产品和物质生产的产品,这二者截然不同的特点之一。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A、由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在审美感受上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

B、欣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从而完成和实现、补充和丰富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C、因为每一个欣赏者都具有特殊条件,都具有感受的个性,彼此的反应不可能完全相同。

答案:

毫无疑问,生活中出了真善美,也有假恶丑。但是生活中丑的东西,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同样要通过审美特征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这就是说,在生活中我们既可以找到美的现象又可以找到丑的现象,

在艺术中却一概都以审美性表达出来。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它已经有了审美意义。

(1) 丑的现实也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源,艺术家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审美创造,也能将之转化为艺术美。

(2) 在艺术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现实中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进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作为艺术形象,它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的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

(3) 例:罗丹雕塑《美丽的欧米埃尔》老妓女受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肉体。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对社会制度的愤怒,对这女子的摧残,罗丹刻画的丑陋是对全社会呼吁,美的事物是需要呵护和珍惜的。化丑为美”。

答案:

1)从根本上说,艺术的起源最终应该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2)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3)对于原始人来说,巫术具有特殊的实用性,他们甚至认为巫术的作用远远大于工具,具有巨大的威力。原始社会中这种巫术礼仪活动,同原始人的采集、狩猎等生产活动和社会群体交往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渗透到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各个方面的原始文化。正是在这种原始文化的

土壤上,艺术才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4在中西方艺术史上,出现过许多以宗教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请联系具体作品,谈谈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答案:

1)艺术与宗教是相互的关系,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艺术》一书,被不少人看做是现代派艺术理论的柱石,他在这本书中分析了艺术与宗教的密切联系,以及二者与科学的区别和对立。贝尔认为,艺术与宗教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科学则属于现实实证的领域,理智的领域。因此,他强调“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境界的两个途径。审美的狂喜和宗教的狂热是联合在一起的两个派别。艺术和宗教都是达到同一类心里状态的手段”

2)宗教对艺术影响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由于宗教常常利用艺术形象地宣传教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天地和舞台,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艺术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于此同时宗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5 经过一个学期的《艺术概论》课程学习,你有何思考及收获,请谈谈你对艺术理论学习的感受。 答案:

1)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觉自己的素质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在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了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特征。了解并熟悉了16门主要艺术的剧本知识,提高了艺术鉴赏力和艺术修养,增强了人文素质。而且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2)艺术的理论指艺术哲学的部分,包括审美的意义、审美距离、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等等。在学习艺术理论的时候,先是感觉到很枯燥没意思,但是到后来慢慢的领悟到了其精华所在,老师理论与例子结合,图文并茂的讲解,使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觉得艺术理论虽然是枯燥的,但是当自己用心去探索和学习,将一些理论用心体会之后,它其实是有很深刻的内涵和精神魅力的。而且艺术都是相通的,当用一个例子去探索一个理论的同时,其实对于一些相关的理论也就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第三部分

答案:

艺术形象性:1、艺术形象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这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2、艺术形象性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的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世界上的世界万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的体现为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病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例如阿Q这一人物形象就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

B、原因:

(1)形象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形象性也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也就不能称作艺术作品。

(2)艺术形象:指艺术作品中所创造的具体而又概括并富于情感色彩和审美感染力的意象或意境。

(3)在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其表现是不一样的,形象是艺术作品中的核心要素。

(4)在再现性、叙事性作品中,艺术形象一般是指人物形象,也包括环境、场面、景物、事态及一切有形物体。而在表现性、抒情性的艺术作品中,并不一定出现人物形象,某艺术形象则主要指情景交融的画面或氛围意境。

(5) 所以,艺术形象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情景和氛围,可以“有形有象”也不一定“有形有象”可以象具体人物,山川风光,花鸟虫鱼那样有可视性和可触感也可以是无具象的一种情思、氛围或意境。

2 英国有一句谚语:‘‘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结合你所学的艺术学原理解释该现象。p16

答案:

(A)、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表现在人们对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所以,每个人面对同样的艺术形象,获得的艺术美感就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

( B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艺术作品引导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能力来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 C )、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都离不开想象,但与艺术创作以创造性想象为主不同,艺术鉴赏要以再造性想象为主。欣赏主体总要根据艺术作品所用的材料(语言、图像、音响、人体动作等),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与审美经验,对作品中展开想象,再造审美意象。

答案: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正式提出的。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使人认识美育。 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实施美育的中心内容和基本手段,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它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答案:

(1)宗教和艺术有着相互关系,艺术与宗教是相互的关系,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艺术》一书,被不少人看做是现代派艺术理论的柱石,他在这本书中分析了艺术与宗教的密切联系,以及二者与科学的区别和对立。贝尔认为,艺术与宗教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科学则属于现实实证的领域,理智的领域。因此,他强调“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境界的两个途径。审美的狂喜和宗教的狂热是联合在一起的两个派别。艺术和宗教都是达到同一类心里状态的手段”

(2)宗教对艺术影响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由于宗教常常利用艺术形象地宣传教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天地和舞台,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艺术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于此同时宗教要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所以说宗教对艺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篇四:读罗丹《艺术论》有感

读《罗丹艺术论》有感

罗丹是西方乃至世界雕塑艺术史上三大伟人之一,被喻为欧洲雕塑史上继米开朗基罗后的又一座高峰,是不多的有关于艺术思想著作留世的艺术家之一,是现实主义最后一位雕塑家,其雕塑作品却为现代雕塑提供了许多参考与借鉴。

罗丹爱雕塑的肌理与动感,却更爱使肌肉具有灵魂与思想的内在生命,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艺术的美,在于其作品的真,自然——是美永恒不竭的来源。在其前期作品中,受当时古典浪漫主义、学院派影响,这一特点并未明显体现出来,如《花神》《头戴花帽的女孩》等,很优雅的女子,却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凡情愁结。但随着创作经验的丰富,生活阅历的增加,罗丹的作品慢慢的有了自己的灵魂,仿佛在诉说一个故事。

例如《塌鼻子的男人》,从他松弛下垂的肌肉,蓬乱的胡子与头发,断了骨头的鼻子,无神的双眼,我仿佛能看到瑟缩地他站在门栏边,在寒风中裹了裹单薄的衣服,为生存而奔波劳碌却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塌鼻子的男人的形是丑的,也许审美观自古至今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美的标准,但我相信不曾有哪个社会会将这样的塌鼻子男人视为美的,那是多么的丑,是备受生活摧残的丑,是那么的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即没有女子的娇柔美,也没有男子的伟岸美。

但自然中公认为丑的事物在艺术中可以成为至美,因为艺术是有性格的力量的体现,而丑往往比美更具特色,能表达更强烈的生命欲望与深刻的痛苦意识。1外在的真传达了更多的内在的真,而使雕塑有灵魂的,向来不会是甜美的外表,是内在的真。

正如罗丹的另一个雕塑《欧米埃尔》,往昔如花颜逝去,今朝但剩追忆,但看着那丑陋不堪的躯体,回忆越美,内心越不平静,她低垂的头颅,不知承受了多少压力才会如此。看着这无法反抗时间流逝的可悲可叹的妇人,眼睛虽未得到愉悦,但内心的震撼,心灵深处的愉悦,却回味悠长。正如尼采曾说的“悲剧是为了肯定生命而肯定痛苦和毁灭,是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2如果我们连生命的缺陷都能接受,如果连苍老的生命终段都能平和接受,坦然面对,那生命本身也会更能被我们所喜爱。

故罗丹不会为追求外在的形美而试图改变自然,他说“我唯一的野心,就是对于自然的卑顺忠实。”3但艺术不等于对自然的临摹,艺术是艺术家将自然的内

在的真用特定的艺术形式将之表现出来已给观者隐示,故为表现艺术家自己所观察到的、体会到的自然的真,艺术作品与自然又总是有一定出入的。例如罗丹的巴尔扎克像,那星空下被无端的思绪困扰的伟大的头颅,纠结的肌肉,仿佛要迸发的对人类命运思索的痛苦,通过一个被评价为“装在袋子里的癞蛤蟆”般的抽象的巴尔扎克像,变现的淋漓尽致。其外在与巴尔扎克未必肖似,但内在的生命的痛苦与冲突,却是如此神似,同等的憾人心扉。

让石头长出灵魂的秘密,不只在技法,更在思想,仅以我喜欢的罗丹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

1《罗丹艺术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悲剧的诞生》弗里德里希`尼采著 第二章

27页 周国平译 译林出版社 译者导言 20页 3《罗丹艺术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篇五:美学复习,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一、为什么美学产生于西方

1)对事物本质的追求

2)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

3)各艺术门类的统一性

第二章 什么是美

一、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1、古希腊:追问美的本质(本体论

毕达哥拉斯:美是数与数的和谐(合规律)

音乐:两个相差八度的音,其频率必定相差一倍。 美术:黄金分割比 苏格拉底:美就是合适、有用(合目的)[美是合目的的——由“属性”变为“关系”]

柏拉图:美是理念(概念)

什么是理念:理念即概念(真):绝对、唯一、永恒(真实的三个条件)。 理念凌驾于一切具体 事物之上。

审美的途径——迷狂:理智的迷狂、诗性的迷狂、宗教的迷狂

亚里士多德:美就是神的目的

事物形成的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形式高于质料,低级事物的形式是高级 事物的质料

神是最高的形式和目的。神的目的就是美。

2、18世纪:向主观美学过渡

(认识论) A、英国经验派:结合心对物的感受来谈论美丑

夏夫茨伯里:感官经验通过心灵的过滤呈现出观念和情操

哈奇生:第六感

伯克:审美就是关注不带利害关系的现实。美和崇高是割裂的

休谟:观赏者与艺术之间没有利害关系,但却能对艺术中的利害关系产生共鸣, 即是审美

B、欧陆理性派:确立美的普遍概念,再寻找实现和认知的途径。(唯智主义) 笛卡尔:感性不可靠 →→斯宾诺莎:美是智力的混乱

莱布尼茨:美是“以感觉的形式出现的理性”

沃尔夫 :美就是凭感官认识到的完善

鲍姆加登: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康德:变「美」为「审美」——鉴赏判断

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无利害的愉悦、非概念而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 的性、共同感受力

三大批判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三个批判:判断。实践理性。知情意。

黑格尔:变“美学”为“艺术哲学”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正→反→合)

绝对理念——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二者的统一

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绝对理念显现在感性上是有等级的,这个等级 是与宇宙进化历史相一致的,无机物是感性的最低级,艺术是感性的最高 级。艺术是美的最高和最典型的形态。

五大艺术,三大类型:象征型——建筑 (形式>内容 )

古典型——雕刻 (形式=内容)

浪漫型——绘画 音乐 诗歌 (内容>形式)

第三章 怎样获得美? 美感

一、对待事物的三种态度:认识(物理性 )、功利(物理性 )、审美(物理性 ) 物是多种属性的统一,其中包括形象性。只有当人以审美的态度去看物时,物的形象性才得以呈现.

物的形象性是固有的。有形象性的物并不是美,只有物的形象性脱离物的其他属性呈现出

来,才是美

形象性能单独呈现出来而成为美,是审美态度的结果。审美态度是美感的主动性表现,是

审美活动、美感使物成为美。美与美感同时产生,也会同时消逝。美=美感

二、审美心理学:

1、心理距离(布洛)

2、直觉(克罗齐: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即创造 《美学原理》)

3、移情与内模仿(‘移情”概念由德国人罗伯特·费舍尔提出,由立普斯形成体系。

谷鲁斯 ——内模仿)

4、格式塔心理学:同构说(冯特:实验心理学,又称“元素主义”“构造主义”)

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

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而在社会法律、道德、文明、舆论的压制下,人被迫将性本能压抑进潜意识中,使之无法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上,而以社会允许的形式下发泄出来,如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等。

第四章 美的领域

一、审美的领域: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

1、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

是否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 (否)

自然物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分别 (有)

自然美与艺术美孰高孰低 (不分高低)

2、社会美

A、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

1)普通生活中为何难以觅得社会美:社会生活领域,利害关系处于统治地位 日常生活单调重复,人们容易陷入“审美冷淡”

2)特殊的社会审美形态:在这些社会生活形态中,人们超越了利害关系,摆脱了

“审美冷淡”,在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中回到本原的“生活世界”,

得了审美的愉悦。如: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文化、旅游文化

(美的生成,要有一定的条件,就是要超越主客二分,超越“自我”局限性,实现人与世界的沟通和融合。)

B、人物美

人体美可以从三个层面关照:人体美,人的风姿和风神,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

1)人体美(形体、比例、曲线、色彩)

例:黄金分割 大足石刻媚态观音 印度雕刻舞蹈天使

感性生命整体(人的形体美、线条美、色彩美等,最终显示为感性生命之美) 情景相融的审美意象(人体美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审美活动中生成的)

?2)风姿和风神

中国封建社会中对士夫风韵的审美

魏晋时期流行的人物鉴赏就是着重欣赏人的风姿、风采的美。当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声音笑貌表现出这个人的内在的灵魂美、精神美时,就形成一种风姿之美,风神之美。

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即王羲之)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十》)

嵇康

3)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人物美

大卫 《加冕典礼》 两弹元勋 邓稼先

3、艺术美

对“什么是艺术”的几种回答:模仿说、表现说、形式说、惯例说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

端。”

第一次提出“意象”这个审美范畴。

4、科学美

A、科学家对科学美的论断:

? 彭加勒(庞加莱):1)科学家并非因为自然有用才进行研究,而是因为能从中得到愉悦,这种愉悦来源于自然的美。 2)科学美中有一种简单和浩瀚美 3)数学家们及其重视其方法和结果的雅致

·爱因斯坦:1)相对论之美 2)在科学研究中追求简单性与和谐性 3)强调想象、

直觉、灵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海森堡:1)自然界展现的数学体系的美让人震惊 2)数学关系是美的源泉 3)科

学美就在于统一性和简单性:繁多的现象被简单的数学形式统一,由此便产生了科学美。

4)人们对科学美的直接领悟,并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可能是唤醒了存在于人类灵魂深处的无意识区域的原型。

·狄拉克:1)相对论本质上的美才是人们相信这一理论的真正原因2)美与真统一,美

的理论必然是正确的。

·杨振宁:物理学中存在三种美: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架构之美。

B、物理学大师们对科学美的论述总结(共同点):

1)肯定“科学美”的存在;

2)“科学美”表现为物理学理论、定律的间接、对称、和谐、统一之美,也就是说,“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

3)“科学美”是诉诸理智的,是一种理智美;

4)相信物理世界的“美”和“真”是统一的,因而他们都强调,科学家对于美的追求,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科学美的实质:理性美(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不是一种性质的美)

?美感的不同层次:生活中某个具体事物 → 人生感、历史感 → 宇宙感

5、技术美

?技术美的实质,就是功能美

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生在英国、欧洲大陆及美洲等地的一场国际性艺术风潮。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艺创作在艺术设计中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纯粹技巧层面上的,而是还具有着丰富道德和伦理价值内涵。

第五章 审美范畴

一、优美与崇高

1、来源:

优美:古希腊文化→拉斐尔的绘画、莫扎特的音乐

崇高:希伯来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歌德的《浮士德》、罗丹的《巴尔扎克》 中世纪后期出现的哥特式教堂,是崇高的最典型的“感性显现”。

2、外在区别比较:

1)空间形状的大小 2)力量上的强弱 3)本质上的刚柔 4)速度上的疾缓

二、悲剧与喜剧

1、悲剧三要素:抗争、行动、毁灭

2、悲剧的三种类型:

命运悲剧:古希腊戏剧中的悲剧多为命运悲剧。 《俄狄浦斯王》 《奥德修斯》 性格悲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中的悲剧多为性格悲剧。 《王子复仇记》 《奥赛罗》 社会悲剧:现代戏剧中的悲剧多为社会悲剧。 易卜生《人民公敌》 米勒《推销员之死》

3、喜剧的三种分类:

A、意识到偏离而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偏离——善意的幽默

B、意识不到自己的偏离,而把偏离作为正常的东西显示出来——善意的戏谑

C、明知自己的偏离却要掩盖甚至炫耀自己的偏离——犀利的讽刺

4、喜剧的美感的产生:

喜剧是指令人发笑的故事或情境,但喜的“可笑”不同于美的“愉悦”。

喜剧通过将对象掩饰的“不正常”展现在正常的理性下,使人愉快地与过去诀别。 喜剧是包含了同情感、智慧感和新奇感的审美效应。

喜剧感使主体处于一种平静的、轻松的精神状态之中。

三、丑与荒诞

1、丑的审美价值:

1)实际生活中不仅有美、健康和光明的东西,也有丑、病态、阴暗的东西。“丑”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2)丑常常最能显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比如:罗丹 欧米埃尔

2、何为丑?(和谐VS不和谐)

鲍姆嘉登——外形的不完美就是丑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