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绍兴下雨出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0:30:27 初中作文
绍兴下雨出游初中作文

篇一:绍兴游记(穆威)

在乌镇寻找了曾经的似水年华后,我和朋友就回到了杭州,在酒店里紧锣密鼓地计划着下一个出行目标,看着手中的乌镇三白酒,让我想到了在绍兴还有与之齐名的绍兴黄酒。绍兴黄酒闻名天下,而朋友又是出了名的爱酒之人,在经过一系列计划后我和朋友踏上了我们的绍兴之旅。

绍兴地处中国东部,是历史上的大都会和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故里。素有“会稽天下本无俦”的美誉,号称“海内巨邑、泱泱大邦”。东南山水越为首,天下风光数会稽,绍兴的山水之美,堪称翘楚。 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400多位著名诗人都留下了赞美稽山镜水的绚丽诗篇。

很快我和朋友就来到了绍兴的标志性景点,鲁迅先生故里,在这里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首先映入眼睑的是那一尊尊的人物铜像。迂腐落魄的孔乙己、细脚丁零的杨二嫂等小说人物都惟妙惟肖,表情生动得就如真人一般。

从西入口进入鲁迅先生故里怎能不先去看看向往已久的百草园,那是鲁迅先生度过童年的地方,一切景观都如鲁迅先生作品里提到的一般“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在离开百草园时我和朋友都不禁地说“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一路向东就是赫赫有名的三味书屋了,鲁迅先生童年就是在这里读书学习的。“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三味”:读书之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xī hǎi )。看见了书桌上鲁迅先生奉为座右铭的“早”想到了文中三味书屋的描述“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先游百草园再观三味书屋完整地了解和体验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中午在和朋友吃了一顿绍兴特色的午餐后,我们坐着三轮来到了沈园。沈园之所以闻名是与宋代大诗人陆游(公元1125—1209年)一生的遗憾有关。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看到后感伤之余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此次邂逅不久唐琬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园,写有“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诗句。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

还没进入沈园就嗅到了从庭院深处传来的阵阵梅香,令人神清气爽。我和朋友踏着梅香走进沈园。在一路梅香中我们找到了那面题有《钗头凤》的石壁。“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雨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在梅香与《钗头凤》中体味陆放翁与唐婉一生的遗憾和郁郁。

天色逐渐地暗了下来,带了一丝丝下雨的迹象,于是我和朋友告别了鲁迅故里,告别了沈园,踏上了返回杭州的归程。

篇二:绍兴十大风情

绍兴十大风情

领略漂在水上的古城,少不了环游环城河,沿河的各式桥梁、古城楼、沿河的公园、城内山麓、酒厂、码头、民居你都将一一领略。

游环城河可以一边茗茶,一边拍照,讲解员会如数家珍一般将前面的景致一点点讲给你听。船行的不快不慢,眼前如印象画一般一幅幅掠过。不时会有暮归的乌篷船迎面划来。无论如何都有点晃晃悠悠的惬意。

现代的古典的并存,静静的水面与舞动的光影并存,遥遥的期待的和飘然而过的并存,一段水上旅程,一段“漂”的旅程。

沿途景点介绍

绍兴环城河始掘于公元前490年句践建都城时,江湖通连,历史悠远,文化深厚。到了二十世纪末期,环城河失修失管现象日趋严重,江南水乡的神韵魅力受到了沾污。1999年初,绍兴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环城河综合整治,一年投入12亿元,终于打造出了这条美轮美奂的美丽长景,文化长河,风情长廊。环城河整治工程也因此一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环城河各景点间由河串联,由绿绵延,坐船观赏沿河风景,一路是新建的稽山园、鉴水苑、治水广场、西园、百花苑、迎恩门、河清园、都泗门等八大园景,如璀璨明珠镶嵌于古城四周,令人目不暇接——

稽山园位于城区东南角,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 园内有“南浦小集”、“迎岚阁”、“浣花草堂”、“农家乐园”等景观,浓缩了积淀了水乡古城的清幽,颇可玩味。园中那18座形态各异的小桥,又集绍兴“桥乡”之大全。

莞花草堂:它是稽山园的园中园,又美称“又一村”,陆游有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情此景进入园内就能身临其境。

其主要建筑莞花草堂一半临水,围廊建在水上,很像船厅,宽敞的围廊和数曲廊桥相连,通向莞花厅,坐在廊桥上如坐在船上,很有一番诗意。过了莞花厅又接上五曲板托架在莲花之上,通向沿湖的竹林小径。整个庄园,浸润在水的气息里,清新高雅,园内的水和环城河的水一脉相连,桥上的花窗,桥下的倒影,都透露着外部新鲜的气息。 迎岚阁 是一个三层仿古建筑,高二十米左右,屋顶正方四檐,四只翘角临风招展,厚重又具有王者风范,登上八角高楼,迎会稽山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其间。它现在是一个婚俗馆,展示了古代绍兴婚嫁的用品,精美喜床、嫁娶状奁、精美刺绣、工艺杂件,无不透出绍兴浑厚的文化沉积,让你更多的了解古越婚俗,越乡风情。

“南浦小集”由粉墙黛瓦构建,是古老绍兴水城的一个缩影;水穿行于房前屋后,徘回于长廊之畔,流连于石桥之间。这里仿造了绍兴历史上的水乡集市,充分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将水、桥、街巧妙安排,配上茶肆酒楼、作坊店铺、豪宅民居、戏台、轩壁、各式桥梁在这里交会影叠。

鉴水苑

鉴水苑东面毗邻稽山园,内有大型音乐喷泉、下沉式休闲广场、悦茗楼等景点。东部是亭台楼堂组成的休闲娱乐广场,与中区以花廊相隔,悦茗楼,不论室内室外都可以品茶闲谈,文娱爱好者也可以在这里自娱自乐,各尽所兴。鉴水苑的现代园林设计喷发着现代都市的活力。每当华灯初上,音乐喷泉随着动人的音乐翩翩起舞,映照着旖旎多姿的水景,宛如在水一方的伊人,溯流求之,宛在水中。

治水广场地处鉴水之滨,近傍马臻墓,远眺会稽山,内设治水纪念馆,陈列自古至今之治水业绩。它是为纪念绍兴的治水先贤而建造的,广场上立着大禹、马臻、汤绍恩等治水先贤的塑像及“治水碑记”,碑的正面写着“瓒禹之绩”意思是激励后人发扬绍兴治水历史中闪光的绍兴精神。

风则江廊桥,是环城河上规模最大的一坐桥,也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座廊桥。它连接着绍兴目前最高学府绍兴文理学院内外,四方学子、远来之朋,皆循桥而过,成为学校与社会主要通道。桥长1183米,桥上有廊,廊中立亭,路人可以小憩,散出宜人的舒适,甚至有遗梦式的浪漫。桥身横跨过风则江的最宽阔处,静水深流,碧波澄澈,江的平缓,岸的宽窄,屋的多少,又添浅黛匀绿。“风则”之意,为言行举止符合规范,蕴意高雅。廊桥上有对联曰:“文理自成风行水面,往来不息则在人心。”将风则江廊桥建造在大学路上,蕴涵了对文理学院学子的殷殷期望。

百花苑位于环城西河西侧,三面临水,为一完整小型滨河公园。她是环城河公园中唯一将所有植物一石刻标明品种的园林,有一百多中植物花草组成故称百花苑,它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园内花木高低错落,色彩分层,造型新颖,展现了园艺设计和培育的精致细腻。清晨市民在百花中晨炼,心旷神怡。夜晚一对对情侣漫步花间,体验别样浪漫。

迎恩门 位于古城的西北角,又名西郭门,是根据隋朝越国公杨素设计的城门重建,系水陆两用城门,古时凡朝庭命官以至皇帝亲临,必经此门,故称迎恩门。相传越王句践曾在迎恩门外建箭楼,自己在箭楼上卧薪尝胆。登临迎恩门,能让人感到浓浓的历史气息。

河清园南依蕺山,借景入园,长廊逶迤,曲径通幽,内有嬉水池、可憩堂、临水轩等,是一处以生态园林为特色的休闲活动场所。由于园林布置巧妙,低山浅水穿插得体,充满着一股清幽静逸之气。

都泗门,全国少有的旱门和水门合为一体的城门,共有四个小城门,一个大城门,这里是旧绍兴的重要商埠,内有许多港汊,船只停泊鳞次栉比,墙桅如林,一直延伸到长桥、保佑桥的大埠头。现在城楼依然恢宏高耸,古典纯朴。从都泗门的水门进城,可以直达世界上第一座立交桥“八字桥”它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众所周知,绍兴是中国的一个文化古城,早在春秋越国时期,越王勾践就定都在此,所以绍兴的市中心也叫做“越城区”。

自古以来,绍兴就是出名人的地方。"大禹治水",是绍兴历史上最早的辉煌篇章。春秋时期卧薪尝胆、图犟兴国的越王勾践,东汉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东晋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圣王羲之,兴建鉴湖水系,泽被后世的马臻,唐代诗歌旷达、诙谐,诗篇脍炙人口的著名诗人贺之章,南宋的"马上击狂胡,马下草军书"、"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诗人陆游,"明代第一才子"艺术大师徐渭,毕业穷困潦倒,却能撰著与车尘马足之间的著名史学家章学诚,以及晚清的革命志士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蔡元培、都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绍兴是我国文化革命旗手鲁迅的故乡,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祖居。这些伟人的丰功伟绩彪炳於中华民族的史册,他们的浩然之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名人出自绍兴,这当然跟绍兴的文化风情有莫大的关系,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绍兴的十大风情。

之一 —— 水 乡 社 戏

文豪鲁迅对孩提时代看过的故乡社戏始终未能忘怀,称赞备至。鲁迅先后写了小说《社戏》、散文《无常》和杂文《女吊》等作品,对社戏有过动人的描绘和精辟的论述。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写下多少吟咏和描绘社戏的诗文。

绍兴的水乡戏台,大都构筑在土地庙之类寺庙前的河上,故称"河台"、"万年台"。东安、任家桥、凤仪、东周、宾舍等地的古戏台迄今犹存。清代童谦孟写有一首竹枝词,描写当年看社戏的盛况:"岳神赛罢赛都神,演出河台戏曲新,两岸灯笼孟育管,水中照见往来人"。鲁迅在《社戏》中说,外国人以为中国戏的"大敲,大叫,大跳",不适于剧场演出,但若在野上演出,"远远地看起来",却"自有他的风致"。《龙虎斗》、《游园

吊打》是很能体现绍剧特色的戏,历来为绍兴观众所拍手称快,叫好。鲁迅把这两出戏写进《阿Q正传》、《社戏》等著名小说里,均不是他信手拈来之笔,而是充分反映了它们的人民性。连自己的姓名也写不出,甚至连圆圈都画不圆的阿Q在临刑前游街时,居然还要哼几句"手执钢鞭将你打",足以说明社戏受到绍兴人民的普遍欢迎了。鲁迅再用他的如椽之笔,以优美抒情的笔调追述儿少年代观社戏的美好回忆,一派诗情画意,引人入胜,更激起了人们对社戏的眷恋和怀念。

时过境迁,水乡社戏在传承,在发展。现在的水乡社戏以鲁迅笔下的绍兴社戏为主要形式,重现绍兴演社戏、看社戏的民俗风情和越地戏曲特色,将原始社戏风貌和现代表演艺术有机结合,定能赢得无数观众的喝彩。

之二 —— 鉴 水 乌 篷

沿着长长古纤道,坐乌篷船游鉴湖徜徉在轻缎似的湖面上,船移岸动,草绿花红,长橹出水,柳丝摇风,只见远山黛影,近岸绿萍,烟雾迷蒙,岚气氤氲,心驰天外,人在画中。坐在船底席上,手搁船舷,泼水嬉戏,岸边水草,几与眼鼻相近,小船晃悠悠起伏颠簸在浪谷波峰,那天,那山,那云,和自己的身心一样俯仰漾动,陶陶然,醉醺醺??.

乌篷船两头尖翘,船舱覆盖半圆形船篷。篷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桐油黑漆,绍兴方言称黑为"乌",故称"乌篷船"。乌篷大抵三道,除中间"定篷"外,另两扉可自由移动。晴日游湖,你可移动船篷,直立船舱放眼四望,视野开阔,水势浩渺,岸芷汀蓝,苗青花鲜,清风白云,洗心沸肩,忘情江湖,真?quot;水仙"。

绍兴下雨出游

船游湖中,还不时可见一道道渔范,轻舟过箔,声如琴韵;箔旁往往兀立起渔察一座,为渔翁安栖之所,入夜渔家灯火点点,映波摇荡,远远望去,宛如仙阁,星落银河。一遇到下雨天气,"船底江声篷背雨,游人听得最分明",更觉身浮云间,梦绕枕边。 乌篷船有用橹摇的,用桨划的,也有脚"躅"的,所以又叫"脚划船"。看着船头脑一边用脚躅橹,一边双手捧着酒碗喝酒,听着他用地道的绍兴话,向你述说越中掌故,往古趣闻,你会沉醉在这份风情中悠然出神。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划船"。坐着这绍兴特有的乌篷船,沿长长古纤道游浮行,你可真正走进了江南绍兴的水乡风情。

之三 —— 咸 亨 酒 韵

咸亨酒店,原为鲁迅的周氏本家堂叔仁房的周仲翔等人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合伙开设,与鲁迅故家只隔一条石板路。酒店虽小,"却有双间店面"。其"格局"在"城中遍垆"的酒乡绍兴极富代表性。且不说其主营的绍兴黄酒的代表品种,就连那当街的曲尺形柜台,高竖于柜端的"太白遗风"青龙牌,柜上一字摆开的过酒坯,用以温温的爨筒,以及供人坐喝的荸荠色的条桌长凳,均堪称清末绍兴酒店的典型风范,自酒种、酒菜、酒具,以至于酒客、酒风,无不浓缩着绍兴酒文化的醇厚韵味。

绍兴酒自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期起源,至春秋战国已用之政治、军事,见诸史册,至明清则更是"越酒行天下",美誉播中外的全盛时代。在乡,则"家家可乞浆",在城,更是"酒垆千百所",而咸亨酒店的范式则占这"千百所"中的大部,在水街石巷随处可见,蔚为酒城一景。

虽然原型的咸亨酒店并未因其取之于《易经、坤封》的"品物咸亨"而真的"咸亨"起来,但这一儒雅吉祥的店名却与始于近代的百年现代进程中国人求富图强的民族心理契合。鲁迅取之而用于针砭时弊与"国民性"的故事背景,写成了自己最为满意的小说《孔

乙已》,可谓立意精警用心良苦。店以文传,咸亨酒店遂与这位代表中华民族新文化前进方向的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及其不朽的杰作密不可分开,并与都昌坊口的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土谷祠等文化遗传,共同构成了解读鲁迅的原典钥匙。

之四 —— 南 镇 祭 禹

南镇祭禹,由来已久。自夏代以来,祭禹之典历代承续,而以明清两朝为盛。总的来看,历代祭禹有四种形式或四个层次:一是天子亲祭,如秦始皇、康熙帝、乾隆帝;二是诸侯级祀,如越国、吴越国;三是遣官司致祭,定期或不定期,如新君即位或遇重大灾情等;四是基层一级,即"每岁有同于春秋二仲月祭"。至于黎民百姓,则向来一不祭禹,二不拜禹。只是以游嬉禹庙代之。其实,嬉禹庙的风俗较之祭禹礼制更为古老,它直接是由大禹"兴礼祀"的依据中承传而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时代的某种风俗。 相传夏历三月初五日是大禹的诞辰。这一天是民间洲嬉禹庙的高潮。清康熙《会稽县志》中记载:"属生之日,禹庙游人最盛,无论贫富贵贱,倾城俱出。全民皆乘画航,丹垩鲜明,酒樽食具甚感,宾主列坐,前设歌舞。小民犹相矜尚,虽非富饶;亦终岁储蓄,以为下湖之行。春欲尽数日,游者一众,千秋观前一曲亭,亦竞游不减西园"。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市深入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1995年4月20日,隆重举行了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陵典礼。2000年,绍兴市各界再次举行公祭大典,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于民间祭禹,则自第一年公祭以来,年年不断,今天,仲春祭禹已与书法节、黄酒节一起,成为绍兴市本级的三大新兴节会,闻名遐迩。

之五 —— 曲 水 流 觞

作为修禊余兴的"曲水流觞"古已有之,魏晋以前,即有"引流引觞,递成曲水"的诗句描述其事。然而,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会稽兰亭的"曲水流觞"却因其景美、人美、文美、书美而成就了千古"书圣"及"书法圣地"的美谈和美名,显得不同凡响,不仅使"上已修禊"一俗淡化了迷信色彩,集聚了智光才情,得以人性的张扬和精神的提升,而且为后世效慕相沿成风,成为文化史尤其是书法史上的一大雅事和一座丰碑。

王羲之自永和六年由护军将军出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在定居会稽的第三年上已,与当时在绍名士谢安、郝昙、孙绰、李统、李充、许询、支遁及子侄共四十二人,在兰亭?quot;修禊"之后行"曲水流觞"这余兴,众人列坐曲水两侧,注酒于觞,浮觞于水,令觞停于前者饮而吟诗共得佳作三十七首,由王羲之编为《兰亭集》,并乘酒兴写成序文。尤为后世所重的是《兰亭集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法成就。这篇行书作品,"飘着浮云,矫若惊龙"、"笔刀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益代"。王羲之将魏晋以前中国书法质朴古拙的线条艺术,推向流美妍妙的全新境界,"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创造了足以体现创作主体,审美个性的今体行书,被后世公推为"行书第一","为百世学书人立极"。

上已一俗,因有此兰亭雅集和美文墨宝而流美千古,蔚为百代书家遗风,平添了光照万世的文化韵味,不仅为后世文人效慕追随,而且雅风流播,远及海外。

之六 —— 台 门 遗 韵

古城绍兴多台门。绍兴的台门,其格调淡雅,自然古朴,造型独特,在江南宅第建筑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绍兴台门的名称,有以官衔命名,有以科举功名命名,有以行业命名,有以建筑形式命名,也有以原来宅主的姓氏命名,种种不一。其格局大抵

如此:大门上顶一般有屋檐挑出,台阶古框,里面为进堂式住宅,或三进、五进、七进,砖木结构,石板铺地,有的还有石萧墙。绍兴台门大都屋宇高大,天井开阔,天井即院子,绍兴人称做"明堂",然后为几进的两层楼屋,各进楼屋之间都有"明堂"。

绍兴台门的台门斗里,多悬有匾额,称为门匾。门匾有蓝底金字的,有白底黑字的;悬挂的格式,有横卧式的,也有直竖式的,而以蓝底金字、直竖式悬挂为显赫。门匾上的题字,或昭以台门主人的官衔,或昭以台门主人科举的功名。现绍兴鲁迅纪念馆旧址,原为鲁迅故居所在的周家新台门,建于清乾隆末年,原为正屋五开门五进,台门斗悬有蓝底金字"翰林"匾额。坐落在劳动路的周恩来故居百岁堂,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台门。位于笔飞弄的蔡元培故居,为蔡元培之祖父蔡嘉谟于清道光年间购置,第一进建筑年代较早,颇具明代建筑风格。

绍兴的台门,积淀着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具有绍兴的独特风情,它反映了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的人文风貌和民间建筑的艺术特点。

之七 —— 水 乡 集 市

一条老街沿着河岸延伸,悠悠长长且直且弯。鳞次栉比的商店,青石板铺砌的路面从商店的屋檐或雨廊下通过,古老的水街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河里,赶集的人们熙熙攘攘,一半在石板路上溜达,一半在脚划乌篷船里晃悠。

每逢集市,一大早水街就喧闹起来。水街的交易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上。岸上有米行、着国、茶庄、染坊、当铺、药店、剃头店、裁缝店、南货店、古玩店、打铁铺??靠河边还有各种小摊,吃点心的,卖玩具的,搞修理的??.。河埠头则有卖鱼虾、水果、蔬菜的??酒楼和茶馆则大都设在离桥头不远的地方,水乡人对桥情有独钟,生意人更是把桥作为通达的象征。做完了生意,卖好了物品的赶集人,便坐在桥头的酒楼或茶馆里,饮酒、喝茶、聊闲天。

水街集市是绍兴的一大特色,遍布城乡。水乡人赶集,也喜欢与水与船作伴,而爱赶热闹可以说是绍兴人的天性,赶集总往人多的地方挤,人挤来挤去,掉到河里是常有的事。好在河湾里的水上戏台正在演社戏,看社戏的观众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上,河里漂满了乌篷小划船,从岸上挤到河里去的人会立即被"船头脑"捞上来,那被捞上来的"落汤鸡",顾不得换一换浑身的湿衣裳,就坐在船头看起戏来。绍兴人赶集,不仅仅是为了购物,他们赶的是一种气氛,一种情趣,而购物只是一个理由。

之八 —— 茶 馆 听 书

绍兴人爱品茶花,茶馆便应运而生。旧时绍兴城里的茶馆,遍及大街小巷,茶馆的设置,以沿河为多。抗战前的1936年,绍兴城里有大小茶馆206家,几乎半数设在街河岸边,有的干脆设于桥头。鲁迅小说《药》中华老栓开设的那种小茶馆,城内随处可见。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大茶馆和大茶楼,如花巷的"适庐",县前街的"第一楼"、"天香阁",大江桥的"越明",新河弄的"鼎丰"等。小茶馆的顾客多为小市民,大茶馆的顾客则为上层有闲人士。旧进茶馆的掌柜很讲究泡茶的艺术,他们经常探求茶事之"五境",即茶叶、水源、火候、茶具和环境,说只有"五境"得当和配置相宜,才能煮出好茶,且相互衬托。特别是茶具,更是讲究。因为只有好的茶具,才能保持茶的清香醇味。他们尤重越瓷,认为越瓷所产生的青瓷茶碗,最能使茶透发原汗原味和芳香,并使汤色明净。

旧时绍兴的茶馆也是民间文化的传播场所,一块惊堂木在茶桌上拍得震天响,那是说书,煞是吸导映客:一把胡琴加一副板子,那是绍兴莲花落。唱到精彩处,茶客们或是鸦雀无声,或是满堂欢笑,这时候连"茶博士"(旧时对茶馆伙计的称呼)也忘记了自己的职事,站在角落里听得出神。鲁迅先生晚年在一篇杂文里对茶馆的作用概括为三条:"打听新闻,闲谈心曲,听听说书"。

现今绍兴城区茶馆业如火如荼,古老的绍兴茶馆必将遗韵永继。

篇三:绍兴暴雨

绍兴暴雨灾害的类型、危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暴雨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位于浙江的绍兴由于其气候和地形方面的原因,是暴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将结合绍兴地形图,对绍兴暴雨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继而对绍兴暴雨的类型即台风、梅汛期和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暴雨的危害、分布等进行介绍,进而阐述绍兴暴雨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危害以及引起地质灾害等次生危害,并相应的提出提高预报能力、迁移地质危害点居民等防治措施。 关键字:绍兴;暴雨;危害

1.引言

暴雨是指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量24小时达到50.1—100mm的降雨。暴雨经常夹杂着大风。其中降雨量24小时超过100mm的为大暴雨,超过200mm的为特大暴雨。暴雨来得快,雨量大,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危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绍兴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著名的江南水乡。但是由于受到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绍兴是中国受台风、暴雨、干旱、寒潮、大风、冰雹等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其中暴雨是绍兴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6—9月。由于近几年绍兴经济发展迅速,一旦发生灾害性暴雨,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绍兴发生灾害性暴雨天气的几率也在上升,对绍兴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2.绍兴暴雨灾害分布特点

影响暴雨灾害分布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水文、地形条件等。位于浙江北部的绍兴各县市大气环流和水文条件基本相似,因此地形是影响绍兴暴雨灾害分布的主要因素。

从图1中可以看出,绍兴各县市中

位于北部的绍兴和上虞属于宁绍平原,

地势平坦,但是位于东北部的上虞,由

于距海较近,海风常常带来大量水汽,

是绍兴暴雨灾害比较严重的一个地区;

西部的诸暨位于浙中丘陵地区,多山地。

当气团受到山地地形阻挡抬升时产生的

上升气流会产生大量的降水,因此诸暨

是绍兴暴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南部

的嵊州则是属于盆地地形,盆地边缘山

地对气团有抬升作用,盆地内的水汽也

图1 绍兴市地形图

不易散发,常常形成强降雨;东南部的

新昌也处于盆地和丘陵地区,多降雨。因此在绍兴地区,除了绍兴市和绍兴县外,其余各县市暴雨灾害均比较严重。总的来说,绍兴暴雨灾害的分布特点是南部比北部严重,东部比西部严重。但是暴雨是一个局部区域性的天气现象,受区域内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分布特点具有多变性。

3.绍兴暴雨灾害类型

3.1台风带来的强降水

绍兴遭受的暴雨灾害很大一部分来自夏秋季节的台风影响。绍兴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几乎每年夏秋季节都会遭受来自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的影响。台风(包括热带风暴)是影响绍兴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1949以来平均每年有2—3个台风影响绍兴。由于台风的降水与台风路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有关,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对绍兴各地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时期

绍兴

上虞

新昌

嵊州 5—11月 5—11月 5—11月 5—11月 影响台风 平均次数 3.1次 3.0次 4.7次 3.3次 以上降水最多次数 所占比例 7次 7次 10次 7次

续表1

诸暨 5—11月

全市 5—11月 2.8次 7次 3.4次 7—10次 48% 43% 250mm 250—350mm 358mm 250—550mm 45% 40% 48% 34% 300mm 365.5mm 368.0mm 300mm 236—558mm 347—575mm 597.3mm 330—470mm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绍兴各市县中受台风带来的暴雨影响总的分布是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其中影响最严重的是位于绍兴最东南的新昌县,其次是上虞市。新昌县位于绍兴市的东南方,属于盆地、丘陵地区,山地较西北平原多,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多于西北平原地区,是绍兴台风降水的中心地。上虞由于处于沿海地区,地势又比较平坦,受台风影响较内陆地区大,台风带来的降雨量也比较多。据统计,每年影响绍兴的台风在这些地方产生过程雨量在100mm以上的暴雨几率高达30%,有些地方如上虞下管、新昌芹塘等地区可达60%以上。1962年14号台风在9月3日至8日影响绍兴,曹娥江中下游及绍虞平原总雨量达到400—500mm,其中下管站575.4mm,曹娥站547.5mm,华顶站575.7mm,曹娥江、浦阳江均出现大洪水,绍虞平原严重内涝,绍兴南门水站水位达5.30米,全市受灾农田面积108.52万亩,死亡75人,水库倒坝34座。

3.2梅雨天气的强降水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之间会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阴沉多雨的天气,就是梅雨天气。正常的梅雨期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mm之间。但有些时候梅雨期可长达两个月,瓢泼大雨不时袭来,不少地区爆发洪水[2]。而在正常梅雨期中也可能产生短时间的强降雨过程。梅汛期暴雨

是初夏影响绍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它带来的强降水和次生灾害给绍兴地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表2 2008年6月9日绍兴各县市24小时降水量

地区

降水量 绍兴 30mm 上虞 50mm 新昌 55.3mm 嵊州 64mm 诸暨 30mm 表2为2008年6月9日,绍兴市入梅后一天各县市24小时降水量。自6月8日入梅后绍兴全市普降大到暴雨,6月9日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43.3mm,局部地区降水量达到80mm。由表2可见,上虞、新昌、嵊州的降水量已达到暴雨级别。同台风带来的暴雨一样,新昌等山地较多的地区,由于地形抬升,降水量比西北平原地区多。上虞由于距海较近,水汽比较多,降水量也较大。本次梅雨期强降水的中心位于嵊州,24小时雨量达64mm。嵊州由于位于盆地,边缘山地对气团有抬升作用,同时水汽集中不易扩散,导致雨量较大。但就梅汛期暴雨次数来看,西部的诸暨最大,梅汛期暴雨次数占全年暴雨次数的30%—60%,超过全市平均的30%。

梅汛期的强降水同台风带来的暴雨一样,对绍兴造成严重的危害。1977年6月15日至16日,绍兴全市普降暴雨,暴雨中心位于诸暨市安华街亭王家宅双江溪的狭长地带,平均雨量超过150mm,这次暴雨强度大,历时短,6小时降雨量占次雨量的75%—180%。诸暨市淹没农田23.5亩,下四湖练七湖墨城湖决堤,淹没32个村庄,平均水深3米,死亡15人。

3.3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

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历时短,天气剧烈、破坏性强的灾害性天气。强对流天气在夏季出现较多,伴随着雷雨大风和短时间之内的强降水,造成严重的危害。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绍兴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由于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很难预测,加上常常伴随雷击和狂风,带来的损失往往更大。绍兴市的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7月上旬末、8月中下旬。在绍兴南部山区出现强对流天气的频率比北部平原地区要高。山区由于山体各部分受热程度不同,初夏又有充足的水汽,当有冷空气来临时,空气冷热差异大,引起强烈的对流性天气。

强对流天气带来的短时间的强降水伴随着强雷电、雷雨大风以及冰雹等,对绍兴各县市造成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1988年7月29日,连续高温干旱35天之久的绍兴遭受强对流天气,东南山区突然普降大暴雨,12小时降水量在200mm之上的地区达到891平方公里,黄泽江上游三坑站雨量大478.3mm,创绍兴市实测24小时暴雨最大值,三坑站暴雨强度达82.1mm/h,接近200年一遇暴雨强度。新昌嵊州上虞11个区49个乡镇,498个村34.3万人受灾,冲毁良田35217亩,死亡42人。

4.绍兴暴雨灾害的危害

4.1暴雨危害农业生产

绍兴地处中、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较优,湿润多雨,适宜多熟制生产;地貌类型多样,局地性小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生物繁衍。但是绍兴暴雨灾害常有出现,虽然其影响范围没有如干旱等其他自然灾害广泛,但其对农业的破坏性却比其他自然灾害大,严重的暴雨灾害不仅造成农作物绝收,甚至破坏良田和水利设施,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暴雨已经成为影响绍兴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精品农业、效益农业建设,单位面积产出有了较大提高,暴雨造成的农业灾害损失也越来越大。如2006年6月1日,一次强对流过程产生大暴雨,整个绍兴市农业经济损失就达到6765万元。

表3 2005年绍兴各市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值统计表

地区

耕地面积(千公顷)

农业总产值(万元) 绍兴 25.95 139289 上虞 40.78 210996 新昌 16.17 94382 嵊州 40.78 169769 诸暨 43.31 185069

从表3中可以看出,绍兴农业生产主要在上虞、嵊州、诸暨这3个地区,2005年这3个地区的耕地面积以及农业总产值均位于全市前3位。根据前面的分析,上虞、嵊州位于东南山区,受地形抬升作用,是绍兴出现暴雨灾害时降水量最大的地区,而西部的诸暨是梅汛期出现暴雨频率最多的地区,而且由于暴雨灾害来的突然,预报困难,难以提前防备,因此,暴雨灾害对绍兴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往往非常巨大。2001年6月26日,绍兴普降暴雨,24小时雨量达到101.7mm,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4.6万亩,农作物绝收面积9990亩,粮食减产2170吨。全市10万亩蔬菜基地遭水淹,蔬菜产量受损失150万斤以上,损失上亿元。

4.2暴雨引发地质灾害

长时间的强降雨,使山体土壤和岩层疏松,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绍兴位于浙江北部,山区面积较大,又处于初夏梅雨影响区域和夏秋台风登陆区,可能产生大暴雨,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2009年,绍兴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为5520.5平方公里,其中高易发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共有地质灾害点515处。这些地质灾害点和高易发区在遭受强降雨袭击时极易发生地质灾害,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表4 2009年绍兴因暴雨引起的地质灾害次数

地区

由暴雨引起的地质灾害次数 绍兴 2 上虞 2 新昌 0 嵊州 5 诸暨 21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9年绍兴因暴雨引起的地质灾害达到30起,其中崩塌10起、滑坡12起、泥石流8起。绍兴这30起因暴雨引起的地质灾害中有25起是发生在8月9日至16日这一周时间内,当时绍兴正值汛期,全市普遍持续降雨,而8月9日“莫拉克”台风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全市普降大暴雨,造成25起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62.1万元,104国道一度中断。从暴雨引起的地质灾害的分布上看,诸暨是遭受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一方面,诸暨位于绍兴西南

部,接近浙中丘陵地带,山地众多,大部分的城镇、农村是建立在山谷之间或直接建立在山上,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2010年绍兴确定的273处地质隐患点中诸暨就拥有113处,这些地质隐患点在遭受大暴雨袭击时,容易产生地质灾害。另一方面,诸暨是绍兴遭受暴雨袭击次数最多的地区,而其西南部的山地对气流又有抬升作用,更容易产生大量降水。因此诸暨是绍兴遭受暴雨引起的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4.3暴雨造成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绍兴是著名的水乡,境内河网众多,北通曹娥江—钱塘江—杭州湾—东海,泄洪条件比内陆地区优越,曹娥江上的新三江闸,就可以蓄水排涝挡咸,但是由于近年来绍兴经济高速发展,造成用地紧张,不断的填河填湖,破坏了这种平衡,而且绍兴城市排水系统已经老旧,通往内河和环城河的通水管道一直没有配套,当发生五年一遇的大暴雨时,绍兴各市城区就会出现积水,当遭遇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时,绍兴的建筑室内就会进水。2007年10月7日,受台风罗莎与南下冷空气影响,浙北地区普降暴雨,绍兴城区3小时雨量达90mm,部分市区道路积水深达30厘米,上百户居民家中进水,部分小区停水停电。

绍兴农村地区在防止内涝方面更是薄弱,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专业的排水设施,当遭遇大暴雨袭击时很容易产生内涝。2007年6月21日晚,绍兴西南部山区普降大到暴雨,新昌县澄潭梅渚两镇7个村进水,水深达0.8—1.0米,35间房屋倒塌;嵊州市里南乡20多间房屋倒塌。

5.绍兴暴雨灾害防灾措施

5.1提高暴雨预报水平和普及率,科学组织防灾减灾

暴雨是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在防范暴雨灾害时无法对其进行控制或将其消减,因此,提高暴雨预报水平和普及率,在暴雨来临之前做好科学的、充足的防范准备,是防范暴雨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

暴雨通常是由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具有突发性,难以用现在的探测技术进行监测,而且暴雨云团内部复杂,再加上云团移动过程中复杂地形的影响,这些都导致了暴雨预报很难准确[3]。在今后的暴雨预报中,应该运用遥感等手段,例如气象卫星、雷达等进行探测,并运用探空气球获得暴雨云团内部的信息,提高暴雨预报的水平。在暴雨预报中,应该加强对目前可监测的台风、强对流气团的预报,为进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绍兴的暴雨灾害通常发生在6—9月份,在这个时候正是农作繁忙时期,遭受大暴雨袭击,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各地农业部门应该及时向农户提供提供气象信息,提醒农户做好暴雨防范工作。特别是在上虞、嵊州、诸暨等绍兴主要农作物产区,同时也是绍兴暴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应该建立高覆盖率的气象监测网,及时把握气象条件动态,并在重点农业产区、特色产业区和农业示范基地等关键点上布设相应的专业气象观测站,对暴雨灾害进行及时的防范。

5.2加强地质灾害防范,村庄城镇建设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

篇四:绍兴景点

宋六陵

在绍兴城东南18公里的攒宫村,有南宋六位皇帝的陵墓,即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度宗永绍陵,即现在所称的宋六陵。还包括了北宋哲宗皇后孟氏,亡国之君徽宗及一批后妃与皇室重臣的坟墓,从而在方圆五里之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皇陵区。今属绍兴县皋埠镇。

平水平阳寺

鲁迅西路与府山直街南端交叉口上的“拜王桥”。

它是目前我国仅存的最早的五折边桥,此桥早在《嘉泰会稽志》就有记载。《越中杂识》记有:“唐末,钱武肃王平董昌,郡人拜谒于此,梁太祖即位,后封吴越王,故桥以拜王名。”《万历志》又名登嬴桥,清康熙二十年(1689年)知府李铎重修更名丰乐桥。全长4米,净跨5.8米,桥面长3.9米,宽2.65米,拱圈高3.5米。拱石上有大洞两个,疑是修理石梁时搭脚架之用……

徐锡麟衣冠冢华表:

[对联]:承先启后,其人如光风霁月、翠柏苍松;

毓秀钟灵,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风物介绍]:十年动乱期间此墓被毁,但华表尚存。1987年初,中共绍兴县委统战部、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东浦镇人民政府仿杭州南天竺烈士墓,在故居西箩卜桥重建烈士衣冠冢。)

马臻墓:

[对联]:

作牧会稽,八百里堰曲陂深,永固鉴湖保障;

奠灵窀穸,十万家春祈秋报,长留汉代衣冠。

[赏析]:本联围绕主旨,构词属对,气氛恰协调,端庄有制致。牧:古代治民之官。虞、夏、周称“牧”,汉代一州的军政长官叫“州牧”。马臻是会稽郡太守,故称“牧”。陂:“蓄水”。

窀穸:“墓穴”。

[风物介绍]:在绍兴偏门外跨湖桥南首的鉴湖之滨。墓道置清初墓碑,上镌“敕封利济王东汉会稽太守马公之墓”。两侧为狮头方石柱,中间设青石长方形祭桌。南端有石质望柱,墓前方树有青石牌坊,上刻“利济王墓”四个大字(“利济王”为北宋仁宗所赐),中柱正面刻着本联。墓历代多次修整,1982年重修。

徐梅生墓道牌坊:

[对联]:佳气郁葱龙有万壑争流千岩竞秀;

躬行惟耿介曾镏尘来绂土芥黄金。

[风物介绍]:徐梅生(1855-1918)名凤鸣,山阴(今绍兴)东浦镇人。清秀才,做过山阴县县吏,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之父。他反对徐锡麟从事革命活动,但家里仍有五人参加光复会,实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家庭。1918年徐去世后,葬于鉴湖南岸之今福泉镇花径村,墓碑由原中华民国副总统黎洪元题,墓前离巨大牌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建筑。柱顶雕有石狮。四柱正反两面均刻楷书楹联,此联刻在反面中柱上。

[其他对联]:

1、花径延芬定知桂子兰孙芳流百世;

柳田金荫应与竹苞松茂芘及千年。

2、山蕴川葆此地笃生忠烈士;

瓜棉瓞失衍地年慰起梁材。

3、厚德著乡评惟善人现寿者相;

英材看后起其令子为天下雄。

绍兴秋瑾纪念碑:

[对联]:

化身作自由神,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

呕心为长吉语,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赏析]:

[风物介绍]:位于绍兴市解放北路轩亭口,为秋瑾烈士就义处。1907年,秋瑾和徐锡麟分头准备举行浙皖两省起义。7月,徐锡麟在安庆组织的起义失败,秋瑾亦被捕牺牲。碑为水泥制成,高7米,上下分两层,呈正方形,1930年先贤王世裕集资树碑并落成。碑座正面(西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秋先烈纪念碑记”,碑身镌有张静江书“秋瑾烈士纪念碑”字样,四周设有栏杆。轩亭口原有候轩亭,为唐观察使李绅所建,后于亭前临街建有大楼。今亭与楼俱废。现在纪念碑西面建有“轩亭口”牌坊,东面塑有秋瑾汉白玉塑像,其后照壁上镌“巾帼英雄”四个字,系孙中山先生手书。此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昌古镇市井图

沿河而筑的长街,一路铺陈的廊棚,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古老凝重的台门,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间的河埠,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间或有“月腊肠、扯白糖”的吆喝在耳边响着,加上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浙江安昌“绍兴师爷”群落,更使这里浸润着一股深厚的书香气息。 位于绍兴西北的安昌,素有“金柯桥银安昌”的美誉。如果说“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是安昌独特水乡景观的形象描绘,那么“社戏锣鼓伴月升,腊肠香味随风飘”则是安昌浓郁风情的具体写照。

安昌古镇延续了绍兴百年来的民风习俗,安昌的腊月风情节今年已是第五届。逛逛老街,坐乌篷船游古镇,看各式石桥、青石小弄。特别是来到老街东市段民俗风味的集中之地,可观看当地人在箍桶、竹编、打铁、纳鞋、挑花边、纺棉花??更不要错过热闹的社戏,喜庆的船头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小船和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迎接新春的习俗,说不定还能观看上一场水乡婚礼呢。

除了“闹新春”,其余时间的安昌更多呈现出一种水乡小镇贯有的淡泊甚至冷清,使游客在悠然和闲适里,清晰地触摸到一种熟稔的亲切平和,体验着一种浓浓的温暖的真实与平常。尤其是杏花三月,春雨绵绵的老街韵味无穷,阳光灿烂的早晨别忘了去泡福安居茶馆,寻找一幅老虎天窗斜射下的金光将一个带毡帽的老头子罩住的市井图画。

当明亮而慵懒的阳光透过廊棚将斑驳的石板照得清晰光洁,蹲在河埠与乌篷船老大共咂一碗黄酒,或索性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坐在廊棚下任过往行人三三两两从身边走过,听家居妇

女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总之,游客随意观览一番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越中十二景很美也不远

“越中十二景”的最初来源是周恩来高祖周元棠的诗,他是清朝绍兴著名的诗人,曾写过与这些景色有关的十二首诗,而且这些诗歌现在都在。这十二处的风景都不错。

除“星闸惊涛”(指三江老闸)较陌生外,其中有七处在市区,蕺山晴眺、卧龙春晓、吼山云石、秦望积雪(指秦望山)、若耶春涨、禹庙苍松和炉峰烟雨。而鉴湖秋水、兰亭秀竹和柯亭夜月在绍兴县,曹江竞渡在上虞,要去看看其实也不算远。

星闸惊涛

蕺山晴眺

卧龙春晓

吼山云石

秦望积雪

若耶春涨

禹庙苍松

炉峰烟雨

鉴湖秋水

兰亭秀竹

柯亭夜月

曹江竞渡

平水镇同康村三百年的竹林和清朝时的老台门

转过一片竹林,再转过一片竹林,眼前仍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绍兴县平水镇同康村一望无际的竹林,已形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画.

同康村的竹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区域面积达6.8平方公里;竹林7000亩,其中3000亩被评为省级园区,1000亩是其核心园区;2500亩竹林被评为省级绿色基地。

在这片竹林之中,竹子都有碗口那么粗,山中的小石板路蜿蜒而上,通向竹径深处。竹林里空气清新,阳光铺洒其中,来此的人都认为这里是一处绝妙的自然景观和天然的氧吧。偶尔,竹林里会出现百年古树,让人惊讶不已。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竹笋,村民每天都在这里采挖新鲜的竹笋,年产竹笋187万公斤,仅竹笋一项就有600万元的收入。而在竹林深处,还有溪流淙淙。一到下雨时,这里的山溪便形成瀑布。

在成片的竹林附近,不时看到有一座座古老的台门。这些台门都是清朝时的建筑。有几处台门连成一片。不少台门至今还有砖雕、石雕、木雕。据了解,该村有20余处古台门,与竹林相映成景。

这里也是“三孙故里”,即工矿泰斗孙越崎、著名政治活动家孙孚凌、文学家孙席珍的故里。

禹陵、舜王庙

舜王庙的“三雕”艺术

王立导

坐落在绍兴县双江溪舜王山之巅的舜王庙(又称大舜庙),由山门、戏台、大殿、后殿、看楼等组成。建于清代咸丰年间,重修于同治元年(1862年)。以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殿宇宏伟,庙内装饰工艺精湛,自然环境优美而著称,为历史纪念性建筑。

舜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姓姚,名重华,先国于虞,故史称虞舜。尧去世后继位,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舜是国人心目中的第二个贤帝(之先为“尧”)。一代明君自幼孝敬父母,以孝名世,后人尊其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始祖”,世代受人崇仰。

相传,舜受帝位后,为避尧之子丹朱之乱,曾巡狩于此,后人遂在于此建庙纪念。宋代嘉泰《会稽志》载:“舜庙在县东南一百里。《述异记》云:?会稽山有虞舜巡狩台,下有望陵祠?。”万历《绍兴府志》云:“虞舜庙在府城东南七十里,太平乡舜山之阳。”绍兴舜王庙初建何时已不可考(一说初建于南朝),清代重建之今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舜王庙以“三雕” 遐迩闻名,在庙内石雕、木雕和砖雕鳞次栉比,层见迭出,遍及庙宇内各种建筑的构件上。雕镌细腻,生动别致,沉健浑厚,精美绝伦,为世所罕见,堪称清代寺庙建筑的典范,不愧为越中一绝,深受国内外建筑学家和艺术家的珍视,有“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美誉。

从小舜江畔登百步石阶上山,即可看到坐北朝南的古庙,在参天巨樟的掩映下,更是古朴典雅。中间山门峙立,上悬额书“大舜庙”三字竖匾。东西两侧墙面上的窗棂,是用整块石板缕空雕凿而成的。窗内四周透雕的花格边框,灵通交合,端庄雅致。中间是缕空的人物深浮雕,西首一扇,四位老翁在苍劲的松树下,展画围观,谈笑风生。刀笔所至,情态逼真,神态生动,惟妙惟肖,引人入胜。石雕窗面庄美凝重,手法细腻,工精艺绝,乃是不可多得的手工艺珍品。

进山门,迎面就是三重檐攒尖顶(俗称:鸡笼顶)飞檐翘角的戏台,坐南朝北,高达11米多,宽约5米,

进深5米。下端16根石柱上铺木板为台基。四根台柱挺立四角,上面的“鸡笼顶”构造独特,能使演员的唱腔和配乐在里面回旋,使之音色宏亮悦耳,余音不绝。“鸡笼顶”藻井斗拱叠砌,不用一根横梁,这是匠心独运的力学与音学有机结合。藻井雕绘图案,纹饰细腻,精美严肃,外部贴金敷色,十分敦厚凝重,美轮美奂,可谓巧夺天工,令人惊叹。

庙内木雕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在戏台三面之横梁与两厢侧屋的门窗上,雕绘着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人物故事,布局合理,构图精巧,姿态各异,活脱跌宕,形神兼备。木格窗以多种曲纹斗花构成,错落有致,中置浮雕图象,清雅灵动,古典雅致。庙内各处的梁柱雀替等构件上,到处遍布木雕形制的祥禽瑞兽、鱼虫花卉各种图案,大小不过数寸,雕琢精美,神态若生,有的贴金敷色,突出了主题,渲染了氛围。它以淳朴的材质肌理,精湛的工艺技巧和优雅的视觉效果,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品格。 庙内用以支承梁枋的各种牛腿,上雕各种故事和民间传说,内容丰富多彩,工艺灵巧厚重。其中山门檐柱上的牛腿,端置文武财神,神态雅致。戏台牛腿表现“和合二仙”、“刘海戏蟾”等神话典故,妙趣横生。在东西两侧看楼檐下,骑伴十二生肖的孩童圆雕,形象生动,造型逼真,形制俊逸,景物陪衬相宜,耐人寻味。传说故事和各种典故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形成了气脉贯通连绵不断的传统图象的工艺世界,这是随着建筑自身功能的演变完善而表现的空间组织的延伸和细化,提升了整体建筑的艺术品位。

戏台对面是大殿,更是“三雕”艺术荟萃之处。大殿三开间,面宽13米,前檐四根大石柱,气势雄阔,庄严肃穆。中间二根深雕巨龙盘绕于上,云龙仰首展颈宏伟壮丽;左右二根精雕栖凤展翅欲飞,双凤朝阳摆尾婀娜多姿。龙凤绕柱,构思精当,围环得体,粗犷刚猛,气宇轩昂。这是传统文化心理的形象演绎,也是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结合。

大殿南首两侧的内墙上,各嵌有用通块立式巨型青石精工雕刻成的《西湖十景》图。生动传神的五十多个人物,掩隐于西湖山光水色树影楼宇之中,断桥、灵隐、岳庙……呈在眼前历历在目。可贵的是现在已消逝的古迹——风波亭、望江楼、望越门……均驻留于此,令人眷恋,意趣盎然,极具珍贵的史料价值。 在大殿两侧山墙的上端,各有四格如舞台状的人物砖雕窗格,高不盈尺,里面的各种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寸尺之内眉眼耳鼻清晰可见,精巧细腻,生动多姿。还配有相应的各种场景,中正平和,动静结合,状物传神,技艺高超,臻于神妙,可谓鬼斧神工。它与山墙下端内侧的“西湖十景”石雕相映成趣,表现了名工巧匠卓尔不群的智慧和技能。

舜王庙的“三雕”艺术,“粗看没有大不了,细看花头真不少。”在大殿广阔的内顶上,雕饰着各式精美灵巧木雕形制的藻井图案,上面镶嵌着雕刻细致玲珑剔透的梅、兰、竹、菊、琴、棋、书、画和各种祥瑞图象,以及运用谐音和借比手法构成内容广博的寓意吉祥图案。藻井纹样中遍布精雕细琢的各种蝙蝠等祥瑞物象,寄寓着先人对吉利如意的翘盼和向往。

自古世人多崎岖,世事多坎坷,鸿运逆境,机遇祸患,得失成败,谁能预料和左右。历经数千年的传统寓意图象,精心构思,灵想巧运,让人展开幻想的翅膀,把人生的时运翱翔于广袤的希望之中,充实精神需求,激发进取的热情。现代人进庙烧香拜佛,为的是求个吉利,讨个平安。在舜王庙林林总总的“三雕”民间艺术中,意象物象融合共振,张扬优美隽永的吉祥意趣,演绎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吉祥文化。

精美灵巧的木雕,气势恢宏的石雕,细腻淳朴的砖雕,三者汇集于一庙,构成舜王庙建筑艺术“三杰”的特有风采。古朴浑厚、形制精雅、意韵深邃、争奇斗巧的“三雕”艺术,以审美装饰为主,辅具辟邪、祈祝和教化。这些穆和高华的建筑构件,寓意性的构想,通过象征和具象的手法,反映出古代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以特有的符号语言,表达特定的意象。当建筑语言与传统工艺交融汇合,遂使历史文化的韵律,恰如其分地凝固在这些建筑中,赋予特有的意境和神采。

舜王庙“三雕”艺术数量之多,种类之全,造型之精,纹饰之美,传统建筑符号语汇之丰富,独具一帜。乃我们绍兴具有较高工艺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建筑文化的优秀模范。它的意义不是单纯的建筑装饰,而是在优雅的工艺形象中意蕴和张扬了深层次的越文化内涵,感知古越泱泱博大的文化渊源,奇突浑朴的生命气息,给人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同时,昭示了绍兴名不经传的民间工艺美术之卓越成就。

在大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今天,我们应该共同重视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通过建筑装饰,将本土文

篇五:绍兴桥文化

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一本漂在水上的书,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古称越国。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之誉。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美名桥乡。 据清光绪癸巳(1893)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城市面积为7.4平方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桥一座,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45倍(该城面积为567平方公里,当时有桥378座,现仅存桥76座),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2倍(苏州城内面积21平方公里,清末有桥310座),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 绍兴桥梁量多面广,据1993年底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誉为“万桥市”。在这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

绍兴古桥(2张)

大比例,是国内保存古桥品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自适应于小江小河的木梁桥、木拱桥,到适应于大江大河的浮桥继而发展到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半圆形石拱桥、马蹄形石拱桥、椭圆形石拱桥及至跨入当

今世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拱桥,构成了一个极完整的古桥系列,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发展,演化的一个缩影,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 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13座,明以前古桥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550座

东浦镇位于绍兴城区西北7公里处,东浦镇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末年已有聚落,并在两宋时形成集镇。因东浦在鉴湖之北,为水乡泽国,据乾隆《绍兴府志·水利志》载,积水之区,小者为浦。该地位于原山阴县东半部,故名东浦。嘉庆年间,现东浦街面河两岸已形成街市。东浦人杰地灵,诗人陆游、光复会的创始人徐锡麟均出生于东浦。东浦乡土气息浓厚,有“酒乡、水乡、桥乡”之称。东浦酿酒历史悠久,素有“越酒闻天下,东浦酒最佳”、“绍兴老酒出东浦”及“东浦师傅绍兴酒”之称。东浦地势平坦,河道纵模,相传镇上有72条弄,人们大多面河临水而居,较好地保留了完整的水乡风貌。

屋檐上的流水滴入瓦缸,缸内的阵阵涟漪不时传出水的声音,耳边仿佛传来远古的声息。

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走进水乡,当我到达古镇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一点,镇上的老人早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轮回。走进古镇着实让我吃惊,古镇非常的安静,似乎只听的到下雨的声音,在我身边经过的

也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细细的打量这我,问这问那,我想肯定是不常有人来的原因吧。因为古镇几乎未开发,所以保护的相当的完整,我一路走过几乎看不到任何的商业气息,除了几家小卖部,似乎也只供应给生活在古镇里的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么古老的古镇,且保护的这么完整,还未被开发,这点已让我欣喜不已。和一位大妈聊天,问为什么古镇为什么人会这么少,大妈说,年轻人都去城市里生活了,只剩下一些在古镇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因为放不下这里的一切,所以一直都没有离开。他们的话多少听了让人有些伤感,不过他们享受当下的一切。

如果有化身魔术,我愿是每个清晨一只唤醒古街老巷的煤炉;是寻常日子里一碗喘着白烟的米粥;是浣衣的老妪手腕上渍水的玉镯;是躺在河沿桥廊上慵懒晒日头的青叶;是鉴湖水里无忧无虑的一枚闲鱼;是吼山石上千古依偎的一缕青苔;是夜行乌篷那一声(ai)欸乃的摇橹之音;是晨练太极那一股游走于五内的清气;是吹开路人紧蹙眉头的一阵微风;是扶摇而飞的那一行白鹭,在菲薄的流年里,飞过秋天的青甸湖。

秋天,很多爱情故事在晓风残月里滋生着。在绍兴,你很难不联想到沈园。公元1151年春日,陆游与唐婉邂逅于沈园的那一天,一定极具离索之痛。你能想象,当年共你把盏夜语之人,如今却缘尽情灭,只能当路人错肩的那种悲怆吗?陆游感慨怅然,题《钗头凤》于壁间。这是多么巨大的错落与嘲弄!想当年,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唐婉见词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抑郁而逝。一个女人以这样一种形式死亡,那只能证明她是真的爱过,并且用情至深。

人生的艰难,也许陆游和唐婉都懂,懂得百般千般的不能割、不能舍,都只能收在自己心头。这一路漫漫人生,思也罢、忆也罢,都不忍去问彼此归期。一阕《钗头凤》写到这个份上,已是人类情感的一种极致表达了。千百年来的

咏吟传承,已绝不仅仅是陆游唐婉的悲剧,更是无数个在封建意识形态下挣扎着的陆游们和唐婉们的悲剧。陆游,他可以有庙堂之思,也可以有江湖之忧,他可以铁马冰河,也可以美人遗踪。我想,这样的陆游才是完整的,而他流传的诗词才会有筋骨和魂魄。

传说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边的城隍山下住着一个姓孟的绍兴人。由于他年纪轻,大家便叫他小绍兴。小绍兴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后再挑起糕担沿衔叫卖,以此来养活自己和瞎眼的母亲。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由于杭州有春节登山的习惯,以讨“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上山下,游人如织。小绍兴的松糕卖得很快,不大一会儿功夫,就卖得仅剩了一小块破碎的松糕了。小绍兴想起母亲还未吃饭,便留下了这块破角糕,准备带回去给母亲吃。当他走到城隍庙时,只见一个白发银须的老人,头枕在口对口地对在一起的两只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讨。原来这是上八洞仙吕洞宾,因见人间闹,便下凡来看看。当时,小绍兴并不知道这就是吕洞宾。他见老人衣衫褴褛,瘦骨嶙嶙,非常同情,便摸出儿文铜钱给老人。谁知老人不要铜钱,却要讨块松糕吃。小绍兴便拿出留给母亲的破角糕,递给了老人。老人不客气地吃了下去。小绍兴回到家里以后,把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十分赞许。从此,小绍兴天天走过庙门口,只要看见那老人,便送给他一块松糕。 有一天,老人见小绍兴愁眉不展地递给他一块糕,便问道:“你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吗?” 小绍兴答道:“连日阴雨,生意清淡,松糕卖不出去。我娘吃了卖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饭不思。” 老头听了哈哈大笑:“别着急,要吃的没有,良药我可有。”说着,从怀里掏出个葫芦,交给小绍兴。吩咐他做松糕时,将葫芦里的药放到松糕里,他娘吃了这种糕病就会好。说完话,一阵风起,老人就不见了。小绍兴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对口对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这就是吕洞宾。于是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按照吕洞宾指点的方法制松糕。他先把葫芦里的药倒出一点儿,放进糕粉里,制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待糕冷却后再一块、一块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黄色。烘烤出来的松糕散发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末进的老母亲闻到这股异香,顿时觉得腹中饥饿,即叫小绍兴把糕拿来吃。老母亲吃下糕后,第二天病就好了。从此,小绍兴就一直用这个办法制糕。由于这种糕奇香扑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赞不绝日。于是改松糕名为“香糕”。因为香糕是

小绍兴做出来的,又被称作“绍兴香糕”。 后来,人们才明白,香糕里放进去的药,原来是中药里的砂仁。砂仁性温,能理气宽胸,健脾和胃,增进食欲,适用于脾胃气滞以及消化不良等症。作为一种疗效食品,香糕更受人欢迎了。

我对绍兴最大的爱,不再是张岱苦苦托身梦境的“可坐、可风、可月”的琅嬛福地;不再是杨华遍寻江南后于宝山泰宁寺贪恋一城山水而上书建皇陵的执迷;不再是“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李白笔下临水照镜如鲜藕般的越女;不再是王阳明筑室宛委山那一方坐而论道的仙洞,而是诸如沈园这般发生过真情实感故事的每一个地方。因为有朴素的人情和深深不灭的大爱,城市,才会更加动人可感、有血有肉,才会真正与人的关系亲密衔接至数代延绵。

862年前的那一场相遇已经过去,我仍然想看一眼,陆游在题壁《钗头凤》时,笔下那每一个疼得“吱吱”大叫的字。如同苏轼丧王弗,起墓志铭时,苏洵殷殷告诫东坡:“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从此王弗成了苏轼夜深人静时无法抹去的隐痛,十年之后,这样的情深终于凝聚成了一首传唱千古、痛人心髓的悼亡妻词《江城子》。人间真情,竟是一脉相通。我真希望,每一座城市都是有情人的栖居之地,而所有的故事,从现在开始,最美丽。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