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放飞蜻蜓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2:32:37 初中作文
放飞蜻蜓读后感初中作文

篇一:《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殷萍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前通过五彩缤纷、姿态万千的蜻蜓的图片呈现,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放飞蜻蜓读后感

学文时,我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的品格,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面对手中的蜻蜓你会怎么做呢?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也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探究“有效”教学。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篇二:《放飞蜻蜓》评课

《放飞蜻蜓》评课

刘老师这节课有有以下几个亮点,让我印象深刻。

1、刘老师课前精心制作准备蜻蜓教具,一只是在教室里飞的蜻蜓,另一只是贴到黑板上的蜻蜓,这样的教具形象生动,很直观,能帮助学生形象地建构蜻蜓的特点,使学生对蜻蜓了解得更清楚,认识得更深刻。

2、刘老师在课前能认真地搜集资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课本以外的有关蜻蜓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空间上的延伸。如有关复眼的介绍,让学生猜一只蜻蜓一天可以吃多少只蚊子的问题。

3、刘老师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又不失幽默,令人如沐春风。如:展示学生写字成果时,评价学生“结构”的“结”字时,刘老师说:“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像喝醉了酒一样。”还有说;“谁愿意展示展示自己的作品啊?”“老师这里有一只蜻蜓,谁愿意捉一捉?”“你猜得真准啊!”诸如此类的话语洋溢课堂,使人心旷神怡,如饮甘泉。

4、第四亮点就是在课文的结尾部分,刘老师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而且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陶行知先生对孩子们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学生在体会到放飞蜻蜓的乐趣的同时,也对知识丰富、和蔼可亲、尊重孩子的教育家陶行知更加敬佩。拓展题:“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更是激起了孩子们心灵的火花,使孩子深深体悟到:放飞的是真情,是爱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校内公开课。

篇三:如何写好读后感:放飞心情 文随心动

如何写好读后感:放飞心情 文随心动

如何写好读后感:放飞心情 文随心动

作为一名职工,工作中我们时常接触请示、申请、报告、总结等文种,而提及“读后感”三个字眼脑海里便浮现出美好的学生时代。工作后也读书,只是仅仅将读后的“感”停留在内心或言语中,很少将真情流露于笔端。在这次“读书成就梦想、坚守提升素质”职工读书交流活动中,我先后阅读了60多篇读后感,读后感慨颇多:透过一篇篇文字,我感受到不同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感受到总厂浓浓的文化韵味。今天有幸参加读书交流活动,也想畅谈一下自己就如何写读后感的一点想法,愿与大家交流、共勉。

回想当初与二年级的儿子一起写读后感的情景,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幼稚和肤浅。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我将80%的篇幅用来介绍文章内容,只在结尾草草写上几句“我读了本书有??感想。”有时水平还不及二年级的儿子。后来我在校讯通开通了博客,校讯通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每年两次举办“书香阅读”活动,同一本书有十几、几十个孩子、家长、老师写读后感,通过阅读别人的博文我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慢慢地我尝试着多种方法撰写读后感。

我们都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却又不愿意去潜心阅读。说心里话我起初的阅读也是为了“用”而读。孩子幼年时,我阅读过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孩子小学时,我阅读过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初中时,我阅读过卢勤的《初中三年早知道》、吴海溪的《青春期,妈妈说给儿子的悄悄话》和魏书生的《与父母对话家庭教育》;现如今,儿子考上高中了,博友“玉蝴蝶”又送给了我一本刘称莲的《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起初读这些书的目的是取经、是预防,更多的是借鉴,后来我受一些博友(阅读推广人)的影响,也把一些读过的好书以读后感的形式推荐给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们。

熟能生巧,随着读和写的增多,我也逐渐总结出一些经验和秘籍:要静下心来读,要读出文章的重点和出彩的部分,读感有机结合、各有侧重,联系实际(思想、认识、生活、感情)谈感悟。一篇读后感最感人的是真情实感和反映生活,因为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真实的也是最感人的。而读后的“感”也是写好读后感的重心所在。其实同一篇文章,别说不同的人,就是你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心情下读后的感悟是不同的。时下很流行莫言的作品,我也时尚了一把,前后阅读了四五本,每次阅读时我都对莫言大加讽刺和批判,总感到他是在利用文字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文中还不乏一些土得掉渣的方言和不堪入目的秽语,总感觉不是在倡导积极的、阳光的东西。后来,我又从书中描写事情的背景观看,从另一个角度感悟,倒也勾起对儿时懵懵懂懂的一些回忆。《蛙》让我回忆起幼年时农村施行计划生育的艰辛,《天堂蒜苔之歌》让我联想到今年安阳瓜农的无助和无奈??一篇文章可“感”的点很多,选好“感点”很重要,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的一个或几个“感点”,沿着“感点”联系自己的生活

(思想、认识、生活、感情),也可联系身边的事或某种社会现象(这部分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摘录文章段落、语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受越深,表达越真切,文章也就越感人,此时你可以放开心情,让文字随着你的心情跳跃,切忌面面俱到,因为面面俱到的结果是“蜻蜓点水”,让读者感到你在隔靴搔痒,纵然洋洋洒洒也是华而不实。

万变不离其宗,读后感也是如此,一篇好的读后感不但要感人,要真实,更要懂得与“读”紧密结合,因为“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所以你选择的“感”点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开头引“读”,中间不间断地回应“读”的内容(我喜欢以引用原文段落、语句的方式展开回味、感悟),文章结尾最好恰当地回扣“读”的内容,给读者一个“千条线,一根针”的感觉——又回归到“读”的内容当中。

篇四: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汪庄小学:张伟锋

教学内容:语文版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会老一辈教

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捉蜻蜓”——“谈蜻蜓”——

“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

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

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

教导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吗?(可爱的,美丽的)

2、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 ,就引导他们认

识 ,最后孩子们 。)

过渡: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先生是

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选择

学生身边熟识的事物,很容易使学生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对照图片,让孩子介绍蜻蜓。这样既可以检测孩子对蜻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积极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主动地应用语言,学习观察和分析事物,在实践中揣摩遣词造句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课件蜻蜓图。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设计意图】先从课题入手,大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使学生萌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录音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

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孑孓:蚊子的幼虫。口吻:口气。

C、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三年级同学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笼统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同学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俺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了解陶老先生,更能知道蜻蜓的特点。愿意读课文吗?小朋友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让学生在读中找出问题,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读中知道课文的大意,突出了学生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朗朗读书中突破了这一环节。

四、精读课文,感悟内涵

1、“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

2、学生默读后交流。

3、通过阅读,你能说说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 、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5.组织交流:

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抓住“慈爱”、“抚摸”体会陶先生说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板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

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抓住“拉着”、“坐在”感受到陶先生的和蔼可亲。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相机板书:循循善诱)

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抓住“取过蜻蜓,高高举起”一系列的词语感受陶先生的爱护蜻蜓。指导读好句子。

第十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从“小心地翻过去” 感受陶先生的爱护蜻蜓。指导读好句子。

第十一段:课件出示句子,“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还给翠贞”。 指导读好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获得爱的感动,受到心灵的陶冶。

6、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7、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们也入神得听听着,学到这儿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印象?

8、过渡:陶先生真是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教育家,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

你现在有什么想法?那课文中的这些小伙伴怎么做的呢?

(1)引读最后两句话。

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就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2)小结:这群孩子在陶行知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开导下,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说明孩子们已经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板书),他们知道了要保护有益的动物。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让语文课堂成为灵动、活泼的课堂。充满童真、童趣。

五、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2、小结写法。

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怎样写的?谈谈写法。

【设计意图】懂得尊重生命,才有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把爱融入生活,才会用实际的行动关爱生命、呵护生命。孩子们才可以在获得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六、作业: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什么特点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外阅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研究,一星期后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引向课外。

七、 板书设计:

21 放飞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神态 捉 循循善诱

动作 谈 蜻 蜓

语言 放 图 和蔼可亲

【整体设计意图】叶老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没有对文章进行分析,而只是针对课文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当,然后指导美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学生对课文的感情朗读,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如,《放飞蜻蜓》我以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陶先生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个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色,设计出不同的语言实践训练,使学生用新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教学完本课后,我出示了说话要求,让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句式的训练中又一次体会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彩的描述。

姓名:张伟锋

性别:男

年龄:37岁

职务:教师

职称:小一

工作单位:襄州区张家集镇汪庄小学 邮政编码:441112

电话:13476322372

电子邮箱:hubei1201@126.com

篇五: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放飞蜻蜓》,齐读课题。这是关于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个故事,故事虽小,意义却很大。[板书:陶行知]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答案不唯一】,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板书:孩子、捉、放]

二、抓住陶行知问的两个问题,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

过渡: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出示读书小提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关于蜻蜓的哪几个问题?用“__”画出来。

[板书:问]

1.学生默读后交流。

(出示问题):“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2.师:你会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问题一:蜻蜓吃什么

生: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师:(出示孑孓图)瞧,这就是孑孓,它是蚊子的幼虫。

师:课文还有一处告诉我们蜻蜓还可能吃什么?

生:吃自己的尾巴。

师:在哪里?

生:在第10小节。

师:(出示文字:“据说,在它饿极时……”)谁来读一读?

生:……

师:这是陶先生说的话,他有没有肯定蜻蜓吃尾巴?(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据说”这个词)。(点击突出“据说”)可见陶先生在给孩子们讲关于蜻蜓的知识的时候注意严谨、科学。那蜻蜓到底吃不吃尾巴呢?

(出示补充资料1:你看那只蜻蜓姿式好奇怪呀,它的尾部回弯过来,好像在吃自己的尾巴。原来,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谁来为大家作介绍?

——评:哦,原来蜻蜓不会吃自己的尾巴,它只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等一些害虫,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蜻蜓是——

生:益虫。

师:所以陶先生说,(出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先生这是在反问孩子们呢!他其实在说—— (蜻蜓真的是我们的好朋友;蜻蜓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板书;好朋友]

▲问题二: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过渡: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因为它吃——(……)。

(1)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生: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蜻蜓用尾巴掌握飞行方向。

师:(出示补充资料2: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谁来介绍“蜻蜓点水”的现象?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啊!

(2)师:(出示第10小节)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什么外形特点和作用?

生自由读。

师:这段话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什么特点?(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什么作用?(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评:正是这特殊的尾巴让蜻蜓获得了“飞行家”的美称!

(3)师:陶先生除了为孩子们介绍了蜻蜓的尾巴,还介绍了蜻蜓的眼睛。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眼睛的特点是——(……),作用是——(……)

师:(出示蜻蜓眼睛图【2组】)(引读)蜻蜓的眼睛——很大,……

——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4)师:蜻蜓的尾巴、眼睛这么特别,(出示第10小节)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们的特点呢?先自己练练。

生练读。

师: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指名读。

(出示做了标记的第10小节)的确,突出这些词句能让我们感受到蜻蜓的尾巴和眼睛与众不同。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

(5)复述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受益匪浅,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蜻蜓,瞧,多美丽的蜻蜓呀,

[出示图片]我想问它几个问题,谁愿意做可爱的小蜻蜓,配合我的采访?

师:你好,可爱的小蜻蜓!

生:……

师:小蜻蜓,你飞来飞去忙什么呢?

生:我在捉害虫。

师:你捉哪些害虫?

生:……

师:你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哎,小蜻蜓,你这眼睛可真大呀,和我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师:呀,你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生:……

师:小蜻蜓,你身上还有什么秘密?能告诉我们吗?

生:……

师:再见,小蜻蜓。我们会保护你的!

三、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1.教师提出问题导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是谁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师:又是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的?

生齐:陶行知。

师:(出示陶行知画像)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知识渊博,品德也很高尚。 快速浏览课文的2—11小节,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句用“~~”画出来,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陶先生还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从“扶”到“放”)

“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慈爱地抚摸”【联系生活】你被谁慈爱地抚摸过?现在孩子们被陶先生慈爱地抚摸,从这里你看出陶先生怎样?(指名4、5人说)师小结。 “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拉着”,像好朋友那样,看出什么?“坐在哪里”?(田埂上)陶先生没有考虑会弄脏自己的衣服,想到的只是要和孩子们好好谈谈蜻蜓,你觉得他怎样?(指名4、5人说)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指名4、5人说)师小结:陶先生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爱护蜻蜓)谁来读一读?(3、4人)

“用商量的口吻” ——陶先生用怎样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商量的口吻)【联系生活】在家里,爸爸或妈妈有没有和你商量过事情?当时你感觉怎样?现在陶先生在和孩子们商量事情,你觉得陶先生怎样?(指名4、5人说)师小结:陶先生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 “把蜻蜓还给翠贞” ——为什么把蜻蜓还给翠贞?你读出了什么?(指名4、5人说)

四、创设情境,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

过渡:陶先生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

1.师:(出示第11小节)所以,当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引读),孩子们纷纷说——(引读)。于是,翠贞张开小手——(引读)蜻蜓展开翅膀——(引读)

2.点题:这动人的情景就是——放飞蜻蜓。

3.(出示蜻蜓飞的动画)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师:蜻蜓在感谢陶行知先生,因为在他耐心细致的引导下,[板书:导 ]孩子们认识了蜻蜓,喜爱上了蜻蜓,最终放飞了蜻蜓。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2.(出示名言),齐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正是陶先生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蜻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孩子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六、拓展延伸。

1.(通过板书小结课文,揭示主题。)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是好朋友?(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

2.拓展延伸(出示)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本领? 交流。

3.作业: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有益动物进行观察研究和资料搜集,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这种动物的小短文。相信写好了一定是一篇很棒的科学小论文!

板书: 放 飞 蜻 蜓

孩子 陶行知

捉 好朋友 问

放 导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