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说面面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3:52 体裁作文
小说面面观体裁作文

篇一:小说面面观-读后-思维导图

篇二:小说和散文区别要点

小说和散文区别要点

散文是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写实性文体

一、真实与虚构

现代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要求写真人真事,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至少也应有相当根据;但它所允许的艺术加工程度要比报告文学大些,它强调人物事件的主要方面符合客观真实,不像报告文学那样,要求所写的人物言行乃至时间、地点、事件都必须准确无。(当然,散文也允许适当的虚构,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文学环境的宽松、作者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改变,散文也变得越来越自由开放了。比如贾平凹的游记就有大量的虚构性成分。余秋雨的《道士塔》、《这里真安静》等作品,更是将小说的场面描写、戏剧的情节冲突移植到了散文中。于是,“有限制虚构”的观点被提了出来。 如鲁迅的《野草》,比如冰心的《小橘灯》,我们一般当散文来读,可冰心说那是虚构的,还有孙犁的《山地回忆》,一般也当作散文,其实也是虚构的)

“小说是用散文写成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小说面面观》第3),而小说虽也是取材于作者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但只要有想法,故事就可以虚构,是可以凭空发挥想象力演绎出来的。

二、关于第一人称“我”

散文是以人以景以物抒发作者主观感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散文描写时注重的是一个“情”字。散文创作主要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作者说这山美,这山就美,作者说这水美,这水就美,作者说这人美,这人就美。

散文中的“我”,常常是作者自己,与小说中的“我”有很大的不同。散文写作是作者感情的发泻,文随情动。散文则否,可以作者直接进入文本,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散文不是叙述,而是自述,是作者的自我叙述;散文侧重抒情的时候,散文便与诗歌接近,从这个角度说,散文又是作者的自白。

小说创作的主体要做“隐身人”,把叙述对象抛给读者,自己最好躲得远远的,最好不要参与到小说中来指点评说,那种超然物外的隐身叙述,被认为是小说的高致。

小说创作时,虽然也是作者感情寄托,但作者的感情却被小说中的人物控制,当一个成功的小说人物的个性形成后,小说的故事就不以作者的意志发展了。这时候的小说创作则是文随小说中的人物而动了。此时,不是作者想把这个“人物”如何就能如愿以常了,文中人物的命运则是随由他牵动的故事的发展而发展了。小说则以情节烘托人物,以环境衬托人物,以故事刻划人物,小说描写时注重“刻划”二字 。

散文中的“物”,“景”,“人”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可以相互“烘托”“衬托”。但小说中的“物”和“景”则是为小说中的“人”服务的,是刻划小说人物的导具,三者之间有主次之分。

小说创作时作者的意志则要受小说人物生活的时代,环境和他的个性所支配。作者本意是想写一个坏人,当作者在描写这个坏人和这个坏人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时,这个坏人会无意中成为一个好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和吴存恩的猪八戒就是例子。这也是很多作者在创作时,人物形象和他的命运在行文中和作者构思时的安排发生了大的改变的原故。

小说创作时,虽然也是作者感情寄托,但作者的感情却被小说中的人物控制,当一个成功的小说人物的个性形成后,小说的故事就不以作者的意志发展了。这时候的小说创作则是关于文随小说中的人物而动了。此时,不是作者想把这个“人物”如何就能如愿以常了,文中人物的命运则是随由他牵动的故事的发展而发展了。 小说创作时作者的意志则要受小说人物生活的时代,环境和他的个性所支配。作者本意是想写一个坏人,当作者在描写这个坏人和这个坏人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时,这个坏人会无意中成为一个好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和吴存恩的猪八戒就是例子。这也是很多作者在创作时,人物形象和他的命运在行文中和作者构思时的安排发生了大的改变的原故。

三、关于主旨

散文创作不能像诗歌那样与客体直接同一,不能像诗歌那样高喊“我是天狗”,“我爱你,塞北的雪”,但作者又必须把自己对客体的感受告诉读者,散文的主旨一般都是比较明确的,如比杨树象征北方农民坚强的性格、菊花象征君子、荷花象征高雅的读书人。

小说一般都不明确揭示主旨,作品的内涵让读者去品味、感悟。 四、关于情节

散文的情节常常是两两对比,事不过三。情感变化呈带状渐次展开,经过不过的反复,在结尾时达到矛盾的解决和境界的飞升,一般是以圆合收场的。以《背影》为例。

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了。如“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了”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小说面面观》第75)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了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毫无意义。

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鉴赏小说的情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来说,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的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的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二)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嘲笑他、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为了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这些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来完成对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三)见微知著,涵泳细节的内在意义

小说的情节往往由若干个场面构成,而场面总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个情节令人难忘。犯人在最后受判时画押,通常总是迟疑而颤抖地执着笔,无可奈何地画上一笔就算,鲁迅写阿Q的画押就大大不同,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即使没有看过《阿Q正传》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为人,单就这一细节来看,阿Q的麻木无知就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了。如此抓住场面和细节鉴赏,就不是浮光掠影了。有人阅读小说,只顾着热闹,单纯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社会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就不得要领了。

(四)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

每篇小说的情节铺设都有讲究,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什么地方埋伏笔,什么地方照应,什么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游离于情节之外、荒诞不经的“噱头”等,都要细细加以赏析。例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情节,每次各不相同。一进,只让刘姥姥见了王熙凤,借此给读者展示了荣国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的豪奢;二进,刘姥姥见了贾母,又是饮宴,又是饱览,让读者见到了荣国府也有各种矛盾,由此埋下了贾府即将败落的伏笔;三进,那位曾向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琏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鉴赏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要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

五、关于人物

写散文是在审视自己;写小说要直面人生,审视普遍的人性,但不能像写散文一样直抒胸臆,要将自己的看法结合到作品中去;散文和小说最重要的都是真实,散文需要的是感情真实的倾诉,小说需要的是理性真实的想象力。而虽然涉及语言文字的美,可以次之,不必像诗那样讲究,但也不是说文字可以随随便便。

扁平人物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如果这些人物再多一个因素,我们开始画的弧线即趋于圆形。(《小说面面观》第59)

小说的意义,或者说小说的价值,应该是在于作者用他的想象力,探寻发掘人们日常生活见惯了的平面现象并作出解剖,从而指出掩饰在道德伦理等等可疑的人性之谜,引起读者作出深思。汪曾祺说:“小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以为是思想”。汪曾祺先生强调的“思想”,就是那种既有自己理解而且有独特感觉的东西,而不一定是什么“主义”之类。

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小说的另一要素。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开展中,应当通过对人物外貌、人物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直接描写,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小说也有只写一个人物的,但通常总描写一个以上的人物,除了主要人物即小说的主人公外,还描写众多的次要人物。

六、散文的语言

1.关于找点:找点是选点的前提,找不到点赏析就无从谈起。在这个环节中,一要对散文语言的赏析点了然于胸,心中有点找点自然不难;二要按图索骥,千方百计地找到赏析点。点在文中的分布成随机状态,无规律可循。找点时我们须“登临高层”,摄全篇于眼底,反复“扫射”,凝神捕捉,终能获得发现的惊喜。

2.关于选点:选点是评点的序曲,点选得得当,赏析才能顺利进行和深入。选点的原则是适合自己,一忌草率马虎,二忌舍熟取生,三忌自不量力。一句话,要根据自己的“家底”和“能耐”来定。

3.关于赏点:

(1)字词赏析可从字词的本义及其用法入手,根据句意及上下文推断它们在选文中的意思,弄清作者借用的是比喻义,还是派生义,然后具体解说作者如此谴字用词的高明之处。

(2)赏析辞格是语言赏析的重头戏。我们对常用辞格要能准确辨识,并能从文中找到运用某种辞格的例句。赏析时要具体阐明运用这种辞格的表达效果。比如,运用比喻形象生动;运用拟人情趣横生;运用排比增强气势;运用设问发人思考;运用对偶古朴典雅。本文运用了多种辞格,可从中选择一种赏析,具体写出欣赏的理由或原因。

(3)从色彩搭配的角度赏析,首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文章使用的色彩元素,可直接找表现颜色的形容词或带色彩的事物;第二要有一颗慧心,仔细揣摩和领会作者调配色彩的匠心;第三要有一双巧手,精当写出自己的心得。

(4)从句式安排的角度赏析,一要熟悉现代汉语常用的句式,二要掌握变换句式的方法和技巧,三要理解选择句式的意义和综合使用句式的表达效果。

(5)散文语言具有抒情性,但情感的表达特点各有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委婉曲折;有的真挚热烈,有的深沉冷峻;有的激越豪放,有的婉约含蓄。从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散文语言,不但要了解散文表达情感的各种方式,而且要用心谛听作者感情脉搏的律动,进而走进和触摸作者的情感世界,把感受形诸文字。

还是以《寂静钱钟书》为例,设题者认为“寂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的“格调”,与之无关的内容就做了删节。

吴宓赞其:“才情学识兼具,新旧中西俱通”;学界称其:“中国博学鸿儒,当代文化昆仑”;世人惊其:“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一次又一次地惊讶了国人,感叹了世界。

而且但凡他看过的书,只消阅读一遍,基本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对于这种“照相机式的记忆能力”,同窗们自叹弗如。当年的同窗许振德回忆说:“图书馆借书之多,恐无能与钱兄相比者,课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

世人知晓钱钟书,多因《围城》蜚声在外。但真正奠定他在学界地位的,还是那部《管锥编》。这是先生

研读了《周易》等十部中国古籍所作的札记和随笔总汇,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西语原文,引述了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该书自问世以来,不要说读懂的人寥寥无几,就算是通读一遍的人,也屈指可数。

当追思会现场主持人问“谁知道钱钟书先生最著名的学术著作是什么”时,几十人中只有寥寥数人能答上来。答上来者,也未必晓得这部鸿篇巨著所记为何。

无法亲入其中领略大师才华的人也许会问,《管锥编》对大众到底又能意味着什么?19日,前来参加烛光追思活动的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部长杜汇良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做学问就是‘心在焉’,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以上部分,主要叙述钱钟书的博闻强记,与“寂静”关系不大,命题者把它删去了。

由于拒绝与媒体合作,钱钟书先生似乎成了一些人笔下“‘魔镜’中的影像了。”《走出魔镜的钱钟书》一书这样对他进行了解读:“当我们把钱钟书这面‘魔镜’翻转过来看时,便发现镜子背面有一行镌刻的字迹:做完整的人。”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在住了1600个日夜的病房内,合了眼。杨绛先生赶到医院,伏在他耳边轻轻说:“你放心,有我呐!”此前一年,两人唯一的女儿钱瑗已因癌症离他们而去。清华学生在先生离世后曾谱曲写词以为纪念:“我总觉得,每次去图书馆,还能看到先生的背影,也许,先生刚走,茶还没有凉??”

这段是写钱钟书的个性,临终前的伤心事和学生的纪念,也与“寂静”无关,也删去了。

篇三:研究内容主要为作家孙犁早期短篇小说的创作情况

研究内容主要为作家孙犁早期短篇小说的创作情况,分别从意象的选取与营造,女性崇拜情结下的人物主体创作和柔性的艺术语言及技巧方面来阐述孙犁优美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展示,以论证孙犁清新典雅,温婉优美的文学作品于战火之中构筑出宛如桃花源般的北方水乡世界,为现代文学尤其是抗日文学带来清新的美学体验,拓宽了战争文学和乡土文学的审美疆域。

研究资料主要是孙犁早期短篇小说,例如《荷花淀》《芦花荡》《嘱咐》《“藏”》《光荣》《村歌》《吴召儿》《浇园》《正月》《走出以后》《篙儿梁》《老胡的事》和《山地回忆》等。

研究理论主要是具体文本分析法,社会历史学理论,对比比较,原型批评理论等。 研究条件为丰富的作家作品,文论集,史学资料等。主要分为孙犁作品集,论著类作品和论文,

论著类:

1. 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叶君.参与、守持与还乡——孙犁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郜元宝.不够破碎[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5. 刘金镛,房福贤.孙犁研究专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6. 郭志刚.孙犁评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7.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7.

8. 加斯东·巴什拉.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M].长沙:岳麓书社,2005.

9. 汪耀进.意象批评[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

作品类:

1. 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2. 孙犁著,李朝全,庞俭克选编.孙犁作品精编[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

年.

3. 孙犁:荷花淀[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

4. 汪曾祺:汪曾祺小说卷(上册)[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 论文类:

5. 卢森焕.诗性叙事的高度与难度——论孙犁的抗日小说[J].《长城》2011年

08期.

6. 杨洋.《文心雕龙》意象说微探[J].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7. 乔以钢.试论孙犁小说的意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02期.

8. 郭志刚.论孙犁作品的艺术风格[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03期.

9. 金梅.试论孙犁的美学理想和短篇小说[J].文学评论,1982年03期.

10.苗雨时.诗的艺术——简论孙犁的创作风格[J].河北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11.冯健男.孙犁风格浅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12.周申明.孙犁小说的现实力量[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年04期.

13.周申明,邢怀鹏.孙犁的艺术风格(上,下)[J].河北大学学报,1980年03、04期等。

2013.6参与四川成都地区的高考阅卷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语文试卷评阅,圆满完成了高考语文科目成都地区的评分工作。

2012.6——2012.9在河北省定州市科技职业学校从事招生顾问实践,协助同事完成下学期学校招生工作。

篇四:经典名著

1.《论语》

2.《三国演义》(罗贯中)

3.《红楼梦》(曹雪芹)

4.《呐喊》(鲁迅)

5.《女神》(郭沫若)

6.《子夜》(茅盾)

7.《家》(巴金)

8.《雷雨》(曹禺)

9.《围城》(钱钟书)

10.《谈美书简》(朱光潜)

11.《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12.《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13.《歌德谈话录》(艾克曼)

14.《巴黎圣母院》(雨果)

15.《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16.《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

17.《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18.《普希金诗选》(普希金)

19.《老人与海》(海明威)

20.《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二、初中学生课外必读推荐书目(教育部)

1.《西游记》吴承恩

2.《水浒》施耐庵

3.《朝花夕拾》鲁迅

4.《骆驼祥子》老舍

5.《繁星?春水》冰心

6.《鲁滨孙漂流记》(英)笛福

7.《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8.《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9.《童年》(俄)高尔基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

三、台湾语文老师推荐

1.文艺理论方面:

《谈美》(朱光潜)

《谈文学》(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

2.诗词论方面:

《词人之舟》(琦君)

《传统的与现代的》(杨牧)

《迦陵谈诗》(叶嘉莹)

《迦陵谈词》(叶嘉莹)

《人间词话》(王国维)

《从徐志摩到余光中》

《诗的方向球》《诗的照明弹》(罗青)

3.散文论方面:

《跋涉山水历史间》(欧阳子)

《现代散文纵横论》(郑明娳)

《现代散文类型论》(郑明娳)

《现代散文构成论》(郑明娳)

《现代散文现象论》(郑明娳)

4.小说论方面:

《小说面面观》(志文出版社)

《爱情?社会?小说》(夏志清)

《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张爱玲未完》(水晶)

《王谢堂前的燕子》(欧阳子)

《十二重楼月自明》(杨昌年)

《龙应台评小说》(龙应台)

5.作文及创作指导方面:

《讲理》(王鼎钧)

《驰骋在思路上》(郭丽华)

《中央日报作文七巧》(王鼎钧)

《怎样写议论文》(郑发明.国语日报)

《字句锻炼法》(黄永武)

《一首诗的诞生》(白灵)

《现代诗创作演练》(萧萧)

6.中国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

《西游记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红楼梦》

《水浒传》

小说面面观

7.现代文艺作品:

散文名家:

梁实秋《雅舍小品》《秋室杂文》

琦君《烟愁》《桂花雨》

王鼎君《人生的试金石》《开放的人生》《我们现代人》《左心房的漩涡》《碎琉璃》

子敏《小太阳》《和谐人生》

张晓风《你还没有爱过》《晓风散文集》

黄永武《生活美学》(四本)

刘墉《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你诈》

余光中《左手的谬思》《听听那冷雨》《逍遥游)

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掩卷沉思》 简媜《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亮照眠床》《红婴仔》。 林文月《午后书房》、

龙应台《百年思索》、

林清玄《凤眼菩提》、杨牧、丰子恺、陈之藩、张秀亚、陈幸蕙、张曼娟……

小说名家:

白先勇《台北人》、张爱玲《金锁记》、司马中原《荒原》

现代诗名家:

郑愁予、洛夫、纪弦、辛郁、杨唤、余光中、杨牧、蓉子、罗青、向明、简政珍、罗门、周梦蝶、渡也、焦桐、张默、萧萧、隐地……

四、大陆语文老师推荐

名家名作: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史铁生《我与地坛》;

张中行《负暄琐话》;

宗白华《美学散步》;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光潜《谈美》《谈文学》;

梁实秋《雅舍小品》;

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

曹禺《雷雨》;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

顾城《顾城的诗》;

舒婷《舒婷的诗》;

食指《食指的诗》;

韩少功《马桥词典》;

贾平凹《贾平凹散文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