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当人类进入到19世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3:38 作文素材
当人类进入到19世纪作文素材

篇一:第19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导学案(答案)

顶兴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 时 间:2014.10..20—25 第8周 共2课时 审阅: 审 核: 姓 名: 第 组

评价: 课 题: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学习目标: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作用。 学习纲要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二.电力的使用和电器的发明

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实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3.“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4.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三.电讯业的兴起

1.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2.贝尔发明电报 3.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4.电讯时代的到来 学习重点

电能的利用和电讯业的兴起 学习难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对本课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3.繁杂零碎的知识点的掌握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本课讲了许多人物、许多时间、许多发明,很零碎,我们不易把握。一是运用内在联系法:每目都可按“时代需要——科学发展——技术发明——社会影响”四层推进。二是列表法,诸多发现发明可按时间、人物、国籍、成果四项列表掌握,使人一目了然。

1.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2.工业革命的三个主要标志: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电报、电话等通讯手段的发明。

3.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法拉第由于对电气学的奠基贡献,被后人尊为“电气学之父”。

4.依据电磁感应原理,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可以实用的电动机。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机器工作。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变成了现实。

5.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以“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作为人生理想,发明了电灯泡,此外还发

明了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碱性电池等重要电器产品。他一生发明近2000项,被称为“发明大王”。随着电力的开发、各种电器的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6.利用电流能传递信息的特点,人们发明了有线电通讯工具。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电磁波的发现,使无线电通讯工具的发明成为可能。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7.有线电通讯和无线电通讯的发明,为迅速和远距离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类通讯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300年里,中国丧失了三次经济现代化的良好机遇。中国是经济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起步就比别人晚,丧失重大机遇,更是给中国经济现代化雪上加霜。

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763年前后。1793年,也就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的第30年,英国国王派使者访华,请求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的清朝皇帝乾隆却拒绝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使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晚了约70年。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没有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无视外面的世界,拒绝改变旧制。当时的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1870~1913年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抓住机遇并获得成功。尽管1860~1894年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但这种工业化是被迫的和被动的。

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发生了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技术,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而中国此时却接连发生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失去接受工业转移的机遇。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政治环境的优化: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科学研究的推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爱迪生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这句话说明特别有创造能力、有成就的人,除具有一定的聪明才智外,更主要是依靠勤奋努力。人的智力都差不多,事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进取心、意志力及努力的程度,即所谓的天才出于勤奋。爱迪生之所以成功,就是由于他有进取心及不屈不挠的意志,我们要学习爱迪生这种热爱科学、执着追求、不屈不挠、勤奋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有成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3. 在电子通讯技术发明之前,人类是怎样进行通讯联系的? 电子通讯工具在通讯上有什么优越性? 电子通讯工具发明有什么影响?

步行、骑马、坐船、点狼烟等。 可以远距离快速传递信息。使人类进入电讯时代;可以远距离快速传递信息;促使电讯新产业的兴起;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的进步。

畅想天地

结合本课内容,你认为成为一个科学家应具备哪些素质?

立志服务社会;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知识;吸取前人成就;潜心科学实验;善于观察和想象;敢于创新思维。 疑难点拨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课堂检测

1.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知道是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C ) A.爱迪生 B.卡尔·本茨 C.法拉第 D.贝尔

2.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革命是( B ) A.以蒸汽为核心的革命 B.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 C.以核能为核心的革命 D.以太阳能为核心的革命

3.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 C )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全品中考 B.发明内燃机 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D.改良蒸汽机

4.1873年,比利时工匠格拉姆参加维也纳世博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明了电动机,关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众多技术马上被

当人类进入到19世纪

产品化并投入市场。这之后,人类进入 ( B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原子时代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B )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推广 D.原子能的重大突破

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C )

A.新航路开辟时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

材料二:

请完成:

(1)上述材料中的话是谁说的? 爱迪生。

(2)请举出他“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的成果。(要求不少于四项) 电灯泡、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碱性电池、电车、麦克风、油印机等。 (3)谈谈你对“天才”的理解。

这是开放性问题,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应该说对天才的正确理解就是“灵感”加“勤奋”。“灵感”是指人的健全的大脑,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勤奋”是主要的,大脑的潜能要靠勤奋才能开发,没有刻苦的钻研就不可能创造奇迹。

8.把课本中提到的发现发明列表归纳(表格不足部分自己添加在纸上):

教学反思:

篇二: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

一、单选题

(一)基础知识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

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的是C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论认为无产阶级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D

A.同一天发生B.同一时刻发生

C.同一年发生D.同一历史发展时期发生

5.俄国苏维埃政权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是在A

A.1917年11月——1918年春 B.1918年3月——5月

C.1918年11月——1919年春D.1919年5月——7月

6.列宁领导实行战士共产主义政策是在D

A.1917年秋——1918年春B.1918年春——1919年夏

C.1919年秋——1920年夏D.1918年夏——1921年春

7.1921年3月,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B

A.联共(布)十大B.俄共(布)十大

C.联共(布)九大D.俄共(布)九大

8、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于C

A.1918年10月——1923年初B.1923年10月——1928年秋

C.1928年10月——1932年底D.1928年10月——1933年秋

9、苏联宣布已经建成社会主义是在B

A.1930年12月B.1936年12月

C.1945年12月D.1956年12月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C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初级生产力的发展

D.实现共产主义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

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B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规律

14、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的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5、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D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武装斗争问题

C.农民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

16、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

17、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D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D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D

A.通过革命和改革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通过实践实现的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2.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D

A.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C.新中国的建立 D.巴黎公社的建立

23、列宁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24、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人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2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革命D.国家政权

2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D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二)理论联系实际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相互排斥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与和平两种形式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5、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D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于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6、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

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AB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了天才的设想

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CD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BD

A.解放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

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4、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BCD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5、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ABC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6、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BD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B.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7、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BC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8、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ABCD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9、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ABD

A.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彻底消灭一起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10、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行的基本原则是BD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从本国国情出发的原则

11、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ABCD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将一段时间内

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同志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

然后波浪式的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12、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有ABCD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计划生产

D.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13、列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有ABCD

A.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B.按劳分配

C.存在商品生产和交换 D.建立民主制度

14、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包括ABCD

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理论联系实际题

1、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BCD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

的必然结果

2、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BD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与和平两种形式

3.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ABCD

A.要先完成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

B.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之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C.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根源不一定就在于这种制度本身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会受制于本国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

1、“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2、十月革命的胜利证实了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一国胜利论。

4、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

5、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明确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篇三:第五讲 19世纪的欧洲

第五讲 19世纪的欧洲:鼎盛时代

一、时代特点:鼎盛与和平时代

1、时间断限 2、时代特点

二、政治:自由和民主制度的确立

1、自由主义的胜利

2、影响欧洲政治变化的重大事件 3、三大政治支柱 4、政治和变化 5、意识形态和制度

6、四个大国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7、结论

三、经济: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1、基本数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人口革命:经济增长动力

3、投资增加和技术革新:经济增长的动力 4、农业、贸易和金融业 5、欧洲经济地理的变化 6、经济发展的后果

四、社会:新社会的形成

1、研究社会变化的各种理论

2、自由主义:中间阶层和竞争社会 3、社会主义:工人和合作社会 4、保守主义:上层阶级和等级社会 5、结论

五、文化:繁荣的世纪

1、问题:19世纪有没有文化? 2、新文化机构的出现 3、世俗化运动中的文化 4、科学 5、历史学 6、体系热 7、现代主义

六、欧洲国际关系:和平时代

1、19世纪欧洲国际政治的特点 2、维也纳体系(1815—1848)

3、维也纳体系的破坏和解体(1848—1861) 4、普鲁士—德国的建立(1861—1870) 5、俾斯麦体制的运作(1871—1890) 6、帝国主义和世界政策(1890—1907) 7、卷入世界大战漩涡(1908—1914)

七、欧洲和世界:扩张时代

1、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

2、1815年:欧洲帝国

3、1870年: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4、1914年:欧洲和世界

第六讲 19世纪的欧洲:鼎盛时代

一、时代特点:鼎盛与和平时代

1、 时间断限

I.1800—1900

史学意义不大。

II.1815—1914年

这是最典型的19世纪时间时间断模式。始于维也纳会议的召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于说是处于两次大战——拿破仑战争和一战——之间,长达一个世纪和平发展的历史。

III. 1815—1945年

认为二战之前都属于19世纪。这是欧洲力量巅峰状态延续到20世纪,继续支配国际关系格局的时代,之后美国和苏联时代。

IV. 1789—1870年

法国大革命到力量鼎盛之间的时代。1870年欧洲力量达到顶峰,开始对内争夺霸权和对外瓜分世界的竞争,即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这个时代不是19世纪的特征,而是20世纪的特征。

V. 1789—1880年

即大众社会形成期史,法国大革命开其端,1880年左右精英社会结束,大众社会形成。

VI. 1815—1890年

90年代出现现代主义思潮,开始批判和解构19世纪建立的思想体系,进入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时代。

19世纪欧洲史可再分为三个阶段:

1815—1850:维也纳体系时代

1850—1870:革命和战争时代

1870—1914:帝国主义和扩张时代

2、时代特点

19世纪是现代欧洲的 “盛唐时代”。

(1) 最和平的时代

持久的和平是19世纪欧洲史最突出的特点。现代欧洲主要是一个战国时代,和平,特别是持久和平是现代欧洲人的奢侈品。16、17、18、20世纪的欧洲,大多是在局部和全面战争中度过的。有的战争非常惨烈,如16世纪的意大利战争、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和路易十六的系列战争、18世纪的七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19世纪的欧洲则不然,主要大国之间,除了有限的局部战争(1848年革命、德国和意大利统一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外,基本维持和平局面,没有发生全面战争。

但和平仅限于欧洲,在欧洲之外则充满欧洲人发动的各种战争,引发多次政治和战争危机。

所以,“内和外战”是19世纪欧洲史的又一个特点。

(2) 最强大的时代

19世纪的欧洲是“散文时代”,不是18世纪那样的“诗歌时代”。按部就班的和平时代取代了激情四射的革命时代,欧洲力量达到了顶峰。

经过三个世纪的发展性积累,19世纪的欧洲成为了实力最强大的洲,诞生了一批世界强国(英国、德国、法国、俄国、奥匈帝国),主宰了世界格局,即使欧洲的二流国家(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对世界也有重要影响。20世纪初,欧洲把世界瓜分完毕。

此外,欧洲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艺术创造、生活方式等软实力,也达到了很高水平,深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望其项背。

19世纪欧洲史的主角是英国、奥地利、德国和俄国,各是西欧、中欧和东

篇四:第19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导学案(含答案)

黄盖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生姓名: 第 组 第 号评价: 备课时间:11月16日主备教师:宋银舫

课题:第19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学习目标: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作用。 学习纲要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二.电力的使用和电器的发明

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实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3.“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4.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三.电讯业的兴起

1.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2.贝尔发明电报 3.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4.电讯时代的到来 学习重点

电能的利用和电讯业的兴起 学习难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对本课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3.繁杂零碎的知识点的掌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本课讲了许多人物、许多时间、许多发明,很零碎,我们不易把握。一是运用内在联系法:每目都可按“时代需要——科学发展——技术发明——社会影响”四层推进。二是列表法,诸多发现发明可按时间、人物、国籍、成果四项列表掌握,使人一目了然。

1.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2.工业革命的三个主要标志: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电报、电话等通讯手段的发明。

3.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法拉第由于对电气学的奠基贡献,被后人尊为“电气学之父”。

4.依据电磁感应原理,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可以实用的电动机。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机器工作。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变成了现实。

5.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以“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作为人生理想,发明了电灯泡,此外还发明了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碱性电池等重要电器产品。他一生发明近2000项,被称为“发明大王”。

随着电力的开发、各种电器的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6.利用电流能传递信息的特点,人们发明了有线电通讯工具。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电磁波的发现,使无线电通讯工具的发明成为可能。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7.有线电通讯和无线电通讯的发明,为迅速和远距离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类通讯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300年里,中国丧失了三次经济现代化的良好机遇。中国是经济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起步就比别人晚,丧失重大机遇,更是给中国经济现代化雪上加霜。

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763年前后。1793年,也就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的第30年,英国国王派使者访华,请求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的清朝皇帝乾隆却拒绝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使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晚了约70年。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没有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无视外面的世界,拒绝改变旧制。当时的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1870~1913年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抓住机遇并获得成功。尽管1860~1894年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但这种工业化是被迫的和被动的。

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发生了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技术,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而中国此时却接连发生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失去接受工业转移的机遇。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政治环境的优化: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科学研究的推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爱迪生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这句话说明特别有创造能力、有成就的人,除具有一定的聪明才智外,更主要是依靠勤奋努力。人的智力都差不多,事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进取心、意志力及努力的程度,即所谓的天才出于勤奋。爱迪生之所以成功,就是由于他有进取心及不屈不挠的意志,我们要学习爱迪生这种热爱科学、执着追求、不屈不挠、勤奋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有成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3. 在电子通讯技术发明之前,人类是怎样进行通讯联系的? 电子通讯工具在通讯上有什么优越性? 电子通讯工具发明有什么影响?

步行、骑马、坐船、点狼烟等。 可以远距离快速传递信息。使人类进入电讯时代;可以远距离快速传递信息;促使电讯新产业的兴起;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的进步。

温故知新

举出生活中有关电能利用的例子,并说说其工作原理。 畅想天地

结合本课内容,你认为成为一个科学家应具备哪些素质?

立志服务社会;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知识;吸取前人成就;潜心科学实验;善于观察和想象;敢于创新思维。 疑难点拨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课堂检测

1.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知道是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C ) A.爱迪生 B.卡尔·本茨 C.法拉第 D.贝尔

2.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革命是( B ) A.以蒸汽为核心的革命 B.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 C.以核能为核心的革命 D.以太阳能为核心的革命

3.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 C )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D.改良蒸汽机

4.1873年,比利时工匠格拉姆参加维也纳世博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明了电动机,关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众多技术马上被产品化并投入市场。这之后,人类进入 ( B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原子时代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B )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推广 D.原子能的重大突破

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C )

A.新航路开辟时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

材料二:“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请完成:

(1)上述材料中的话是谁说的? 爱迪生。

(2)请举出他“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的成果。(要求不少于四项) 电灯泡、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碱性电池、电车、麦克风、油印机等。 (3)谈谈你对“天才”的理解。

这是开放性问题,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应该说对天才的正确理解就是“灵感”加“勤奋”。“灵感”是指人的健全的大脑,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勤奋”是主要的,大脑的潜能要靠勤奋才能开发,没有刻苦的钻研就不可能创造奇迹。

8.把课本中提到的发现发明列表归纳(表格不足部分自己添加在纸上):

收获与不足

篇五:《海底两万里》阅读试题及答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儒勒?凡尔纳是 (国家)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

公认为为“ ”。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是 ,第三部

是 。

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 ”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

和幻想,并成为 现代 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

启发和影响。

4、《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

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 , ,还在于它们是 和 巧妙结合

的成果。

5、《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自然科学家、仆

人、捕鲸手,“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

半个;

6、《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

船身坚固,利用 发电。

7、《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 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

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 ,它肉当晚就被端上

了餐桌;7、鲨鱼 儒艮

8、《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

包含了大量 、 、 、 、 、

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

知识。

9、《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10、你还知道作者的那些作品?写出其中几部: 、

11、故事情节:《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

看到了一条 ,法国生物学家 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

艇,并且带着仆人 和一个捕鲸手,跟随乘坐这艘潜艇在 做了 的

旅行。

12、主要人物: 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

仅 ,而且 ,能够利用海洋提供能源。他与大陆保持联系,用

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 。

13、《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 ,美妙壮观的海底充满了 和 ,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14、凡尔纳的小说得以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 和 。他笔下

的人物都是 、 的人,是 、 的人。

一、填空阅读答案:1、法国,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2、第一部是《格

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3、 “机器时代” 西方和日本科幻4、构

思巧妙、情节惊险,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5、尼莫、 阿龙纳斯、 康塞尔、

尼德?兰,法拉格特,6、海洋 7、鲨鱼儒艮(gěn) 8、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

质、气象 9、“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10、《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

地球》《机器岛》《大木筏》《隐身新娘》等

二、简答: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

出3次险情。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3、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4、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5、《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

某些关系吗?

简答答案:1、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2、从太平洋出

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3(略)4、尼摩船长逃

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

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5、①示例:海

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②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

成为现实。③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的推理和预言。曲折的情节和对海

洋知识的介绍,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的发展。

名著——《海底两万里》习题

上传: zhang3456 更新时间:2012-1-1 21:38:44

【作者介绍】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

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等著名书籍。

1828年2月8日,凡尔纳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

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

的漫游》一举成名。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

岛》 。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

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

五星期》.《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

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又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

探险的热情,所以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

是 、( )。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

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 ,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

3、 是一名 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 的体

现。

4、《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国人。

5、阿龙纳斯的仆人叫 ,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

叫 ,“鱼叉手之王”指的是 。

6、鲸鱼用 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 。

7、潜艇的主人是 ,他会说 种语言,分别是 。

8、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 材料做的, 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

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 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 做的。

9、 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 册, 鹦鹉螺号的造价是 万法郎。

10、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

11、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 ”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

意志和幻想,并成为 现代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

发和影响。

12、《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 船长 、自

然科学家 、仆人 、捕鲸手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

长 ,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13、《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 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

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 ,它的肉

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14、《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

还包含了大量的 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在阅读引人入

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15、《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简答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3次。

(1) (2)

(3)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从 出发,经过 、 、 、 ,进

入 、 。

3、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4、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5、《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

某些关系吗?

简答

1、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3(略) 4、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

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

吸引人的人物。 5、示例: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

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的推理

和预言。 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 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 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科学的发展 。

文段阅读 一

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

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真

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

西!”法拉古舰长喊。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

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

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

点疲劳的样子。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

斗。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

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

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可是我错了。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

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也

许白天跑得累了。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

用这次机会。他发出命令。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

进。在大海中碰到睡着了的鲸鱼,因而胜利地攻击它们,这并不是希奇的事情,尼德?

兰也不止一次在鲸鱼昏睡的时候叉中了它们。加拿大人又到了船头斜桅下,走上了他

原来的岗位。战舰慢慢地前进着,一点声息也没有,离这动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时候

关了气门,船现在只凭本身余下的气力走动。船上连呼吸声也听不到。甲板上绝对沉

寂。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这时

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

利的鱼叉。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

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

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

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

掷到海中去了。

1、以上文字出自 小说《 》,作者是 国

的 。

2、为什么说那条独角鲸是“古怪的动物”?

3、“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为什么说这一天是倒霉的?

4、“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后来,

“我”怎么了?请简要概述。

文段阅读 一

1、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作者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 。

2、因为它不怕炮弹,不知疲倦,其实,它是一艘不为人所知的潜水艇

3、因为他们搜寻了几个月的目标终于出现,但追逐了一整天却一无所获。 5、4、后来,“我”被潜艇俘虏,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在极其险恶的

情况下逃脱,并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这时候,我听到相当响的啸声,我晓得船上储水池盛满水了,诺第留斯号潜入大西洋

水底下去了。

我留在我的房中。我要躲开船长,使他的眼睛看不到我心中激动的情绪。我就这

样度过这很愁闷的一天,一方面想走,恢复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丢开这只神

奇的诺第留斯号,使我的海底研究不能完成!这样离开这海洋,像我喜欢说的,这样

离开“我的大西洋”,并没有观察它的最深水层,并没有从它取得印度洋和太平洋曾给

我揭露的秘密!我的小说刚翻完第一章就从手中掉下去了,我的梦正在最美好的时候

就被打断了!多少苦闷的时间就这样过去,有时看见自己跟同伴们安全逃在陆地上,

有时又不顾自己的理性,希望有意外的机会,阻止尼德·兰的计划实现!我两次到客厅

中去。我要看罗盘。我要看诺第留斯号的方向是不是接近或离开海岸。不,诺第留斯

号总是在葡萄牙沿岸海水中行驶。它沿着大西洋海岸向北开行。所以,这时候必须打

定主意,准备逃走。我的行李并不重,只有我的笔记,没有什么别的了。至于尼摩船

长,我心中问,他对于我们的逃走将怎样想,使他心中有怎样的苦恼,或者使他有多

少的损害,以及当逃走或被发觉或不成功的两种情况下,他将怎么办!当然我没有什

么可以埋怨他,与此相反,待客的态度,从没有像他那么坦白真诚。我离开他,我不

能说是忘恩负义。没有什么誓言把我们跟他束缚在一起。他相信把我们永远拉在他身

边的,只是客观环境的力量,而不是我们的约言。但他的这种公然承认,永远把我们

留在船上作囚人的想法,正能说明所有我们的逃走企图都是合理的。

我自从在桑多林岛附近跟船长会见以来,就没有再看见他。在我们出走之前,是

不是有机会使我再见他一面呢?

我同时又想见他,又怕见他,我注意听,我是不是可以听到他在隔壁的房中走动

呢。没有什么声响传到我的耳边来。

1、“一方面想走,恢复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为什么会感到惋惜?

2、最后一段说:“我同时又想见他,又怕见他。”其中,“怕见他”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

句话?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