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人称转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16:30 字数作文
篇一:采用人称变换升华记叙文意蕴论文
采用人称变换升华记叙文的意蕴
记叙文的写作总是离不开写入、叙事、绘景、状物和抒情,这自然也就需频繁地使用人称代词。一般地说,记叙文的人称前后一致,“或者只用第一人称,或者只用第三人称。”,否则,人称前后错乱,必然要造成叙述或描写对象上的混乱,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不少著名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却常常有意变换人称,而这些文章中人称的变换.非但没有使文脉不畅,反而收到意蕴升华之效。在记叙文的作文教学中,我想。能否把这种意蕴升华的手法,即人称变换的方法移植过来,以改变学生作文中意蕴浮浅、抒情力度不够的现状。经过初步试验,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下面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一、示例、分析
著名作家的记叙文,有多篇出现了人称变换,在作文课中.我有选择地列举并分析了以下几个实例:
1、巍魏《我的老师》,这篇文章起笔写蔡老师的七件小事。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心灵。这七件小事的叙写,作者始终运用第三人称“她”来称呼蔡老师。可是在写到由于学校放假.蔡老师要离开学生一段时,作者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这里作者变换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如同作者面对蔡老师诉说崇敬的思想感情,使人倍感真切,这比第三人称抒情更直接、更强烈。
2、贾平凹《我的小桃树》是一篇记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首先运用第三人称对小桃树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写出
了小桃树的孱弱、孤单和顽强;桃花的苍白、冷落与希望,同时又写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遭遇。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变换了人称,写道:“啊,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样去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吗,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这段文字,作者含蓄委婉地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从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坚信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第二人称的运用,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情趣。
3、张洁《挖荠菜》一文,作者写孩子们并不理解我要他们挖荠菜、吃荠菜的深意时,始终用第三人称来写孩子,如“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昧瓶,什么滋味都有。”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写道:“孩子??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段抒情很强的议论文字,运用第二人称,宛如母子对坐.促膝谈心,母亲娓娓道来,对孩子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同时点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朱自清《绿》写梅雨潭的绿先是用第三人称,从不同角度来形容梅雨潭的绿,“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接着通过联想,运用比较法来突出赞叹梅雨潭的绿敏暗适度、浓淡相宜,这些景物描写引起作者与读者对梅雨潭倾慕、神往的感情。接下去作
者改为第二人称,直接赞叹“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这些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难以抑制的浓烈的喜悦之情,运用第二人称抒情,明显要比第三人称感情强烈。
二、规律、认识
在分析以上实例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人称变换的几点规律,从而使学生的分析上升到理性认识。同学们认识到:
1、人称变换大都限于第三人称变换成第二人称。这是因为在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文章中,运用第三人称有利于充分地记叙或描写,而运用第二人称,则有利于抒情、言志与说理,而且这种表意或抒情表现得更真切、更强烈。
2、在运用人称变换的文章中,一般首先运用第三人称来写景、状物,而且一定要充分、细致,“虽十百干字亦在所不惜”,要层层推进,处处铺垫和烘托,这样,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才能愈加自然、合理,愈少斧凿痕迹。
3、由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的文字,一般或点明文旨,或意蕴升华,总之为文章点睛之笔,所以要求文字一定要凝炼、含蓄、警策,不能拉拉杂杂,拖泥带水,意蕴浮浅。
三、模拟、练笔
虽然同学们对人称变换的规律有所掌握,但要想把它转化成能力,还必须进行模拟练笔。基于此,我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作文,要求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人称变换的手法,或写人、或叙事、或绘景、
或状物。一堂课学生的作文全部交了上来.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王乃洁同学的作文《月季花情思》,文章先用大量的篇幅,运用第三人称写法描写了月季花的嫩,叙述了花的遭遇,抒发了惋惜的心情。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变换人称,写道:“哦,我的小花,相信你一定会度过这漫漫冬天,待到明年的春日里,再次展示你那惹人爱惹人怜的花朵,泼泼辣辣地成长起来。”这段文字,言简意丰,韵味深长。
篇二:作文语言之人称变化
作文语言专题——人称变化
一、引入:
下面的几句话都正确吗?
1、小王对小明说:“我过两天把书还给你。”
2、小王对小明说,他过两天把书还给他。
3、小王对小明说,我过两天把书还给小明。
4、小王对小明说,他过两天把书还给你。
二、朗读下面片段,观察下列文章片段的人称,谈谈个人的感受。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黄河颂》七年级下册)
◆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他不但看见了太阳、月亮,还看见了那么多萤火虫组合的灯。
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
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
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他的影子就站在他身边,和他手拉着手。
他转过脸,亲切地望着他这位朋友,它也微笑着望着他。
他发现,他的影子慢慢退去了黑色,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也有着一样红润的圆脸,油亮的头发和大大的黑眼睛。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级上册)
三、作品中人称运用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三大人称的特点:
第一人称:
特点:以“我”或“我们”的身份来叙述所见、所闻、所历,把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告诉读者。
优点:让读者有一种亲切真实的感受。
局限性: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不能写进去。
第二人称:
特点:一般都兼有拟人意味,使语言生动;“你(你们)”可以是人、物、道理等,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优点:使文章有说服力,便于交流感情,便于抒情,给人亲切感。
局限性: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第三人称:
特点: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便于客观描述。
优点:使文章读起来像故事,悬念层叠,吸引读者。
局限性:缺少真切感。
◆注意事项:
比较下面例子,有何不同?那句正确?
1、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2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魏巍《我的老师》
小结:第一人称文章可以有第二人称出现,但在已经以第一人称为基调的文章中,使用第二人称有个基本条件——在人称变换时要有呼唤语,如“朋友”“老师”“爸爸”等具体称呼。 比较下面例子,有何不同?那句正确?
1、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2、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小结: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在一篇文章中交替使用,则要注意交待清楚,要用过渡的语句或引用语言来提醒读者,要让文章衔接自然、清楚,人物转换得明白。否则,情节脉络可能混乱,致使读者找不到头绪。
四、随堂练习:
1、原句:老师对我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答案:改法一:老师对我说,他看了我的作文很满意。
改法二:老师对他说,他看了他的作文很满意
2、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答案: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四、小试牛刀:
1、根据下列特定情景进行表达,不超过60个字,标点不计。
星期五晚上,你打算和同学李欣明天早上8点回学校编写主题“我和灾区孩子心连心”的手抄报,于是你马上打电话到李欣家,可李欣不在家,是她的妈妈接的电话,你想请她妈妈帮你向李欣转告这件事。
答案:你会这样说:“阿姨您好,明天早上8点我要和李欣回学校编写手抄报,麻烦您帮我把这件事转告她好吗?我不再给她打电话了,谢谢!”
2、请将下面这段话里转述的话变为直接应用的话:⑴、不改变原意 ⑵、人称表述正确 ⑶不属于直接应用的话语可以适当删减。 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我便写一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人之常情,并且告诉他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里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问他可能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参看。
答案: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我很后悔和你相见,我的话多,你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我便写一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人之常情。再说你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你可能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参看。”
3、根据下面的开头,请以第二人称写一段话,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答案:妈妈,谢谢您!是您??的爱伴随着我的成长,让我体会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感情——母爱,让我无比幸福;是您指引我走出人生的第一步,帮助我找到以后的路;是您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在我难过时候,安慰我;在我烦恼时候,开导我;是您的爱让我生活陡然增色;是您的鼓励让我更加自信;是您信任的笑脸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五、作业:
请用第二人称“你”来写伏地乞讨的残疾人,表达心中的恻隐、怜悯和遗憾之情。(80字左右)
篇三: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转换 练习二
句型转换 练习二
原句:老师对我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如何修改?
改法一:老师对我说,他看了我的作文很满意。 改法二:老师对他说,他看了他的作文很满意。 很明显,大家所争论的焦点实质上是对转述人的争论:改法一中,转述人为“我”,转述的形式是,我向第三个人转述老师对我说的话;而改法二中,转述人是第三人转述了“老师和我”的对话,转述人为第三人。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呢?
我想我们得首先思考问题:
思考一:到底什么是转述句?(转述句就是将某人说的话转述给别人听。)这种表达大家都能接受。
思考二:什么是第三人称转述?(语文中,我们将“我”看成第一人称,将“你”看成第二人称,“他(或她、它)看成第三人称,基于这样理解,第三人称转述也是将某人说的话转述给别人听,但限制了转述人必须为第三人称)
归纳起来,转述句中的人称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对×××说:“我??,你??。”
如: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
“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改成:
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你的??,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妈妈对小花说:”今天我回家会晚一点.”
妈妈告诉小花,她今天回家会晚一点
姐姐对明明说:”作业写完了吗?”
姐姐问明明,他作业写完没.
小红对妈妈说:"我要吃饭".
小红对妈妈说她要吃饭
爸爸说:"你想去爬树吗?我带你去!"
爸爸说我想去爬树他就带我去!
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问桑娜,他不在,她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不服气?”
齐威王对田忌说,你不能不服气.
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老师对小明说,看了他的作文很满意。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他一定到我这玩。
含义/方法: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小红对妈妈说:"我要吃饭".
小红对妈妈说她要吃饭
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他送大嫂母女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你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他说,明天妈妈要出差,这几天只好要他自己照顾自己了。
篇四:如何写好作文的人称
关于那个橘子
【出生】
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位伟大的母亲生下了早产仅有4斤重的女婴。出生证显示:1994年12月10日凌晨1点。听母亲说,虽然体重较轻,但眉目清秀(我也不知道母亲大人是怎么看出皱巴巴的脸蛋是清秀的⊙﹏⊙b汗),唯一不足是双腿发紫,呆在保温室十天后才回到母亲怀抱??
【斜视】
才几个月的你就不老实,在床上总是乱蹬乱踢,你爸爸就在你上方---屋顶上吊了一个玩具,好让你老实一会儿。可吊玩具的地方不在你的正上方,你常常歪着头或斜着眼才能看清那个玩具。直到现在,周围的人们都这样议论你:这孩子挺清秀的,眼睛怎么就那样呢?
【祸不单行】
“疯疯癫癫”的你,在10岁那一年,摔到地上被一块石头硌伤了,眉心缝了几针。这下算是“破相”啦。11岁那一年,你在吃花生米时,一粒花生米堵在了鼻孔,父母连夜送你去医院,开刀才取出来,又缝了几针。唉---这就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
【遐想】
你想象力够丰富,总是期望自己生在古代,而且武艺高强,会轻功,使一把宝剑,通过一番搏杀,你成为了皇帝。则像武则天那样,女帝千秋,号令天下,威风凛凛。
你天生一种豪情,觉得自己是自己是七尺男儿,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那种。所以,那帮男同学常常被你“追杀”,纷纷大呼:救命呀—那声音凄惨极了,像是进了屠宰场!
【喜爱】
对于一个00后,你却偏偏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常常沉醉于此人的歌声中。如果说这也算正常,那喜欢一些年代稍远的歌,便显得与年龄不符了——陈淑桦的《笑红尘》、李丽芳的《爱江山更爱美人》、刘德华的《上海滩》、张国荣的《当爱已成往事》??
【真相】
那个橘子,其实就是普通到人群中完全认不出的一个短发女生,一个才读五年级的学生,,一切都一般,相貌一般,故事一般,成绩也一般??只是她希望她的文字能让人觉得不一般。嘻嘻??
互动作文教学新方案之二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 邓大林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记叙人称。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作文人称转换)教学重点:
弄清作者本人与文章所写内容的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
用什么人称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记叙的人称主要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第 三人称最常见,而第二人称比较少用。用什么人称写,得看主体与内容的需要。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作用,比较一下它们的短长,对我们写记叙文有很大好处。
二、 要点评析
1、 先看第一人称。
师:记叙文里第一人称即用"我怎么怎么"的口吻,以"我"或"我们"的身份讲述所见所闻。我们学过哪些文章呢?
生:鲁讯《阿长和(山海经)》、阿累的《一面》、程 姗《吾家有女初长成》等。
师:这些文章中的"我"就是作者。记住,一般说来在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作者向读者讲自身的事情,自然都用第一人称叙述。那还有哪种情况也常用第一人称?
生:我们写文章,多是写自己经历的事,也最常用第一人称叙述。
生:另在不是讲自身经历的作品中,作者为了叙述得亲切真实、动人,也可用第一人称叙述。
师:也有"我"并不指作者本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文学创作里面的"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作品里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有时是重要的(甚至是主人公)如鲁讯《社戏是的"我"哥,有时则是次要的;它只是事情发生的见证人,甚至仅仅起线索的作用如王愿坚《七根火柴》里的"我"。
师: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但所叙述都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呢?
生:这种写法的优点是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生:从作者方向来说,它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这些都是这种写法的优点,但是采用第一人称也受到不少限制,由于作者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必须在我所耳闻目睹的范围内,这就会受到约束,不便于广阔的反映现实生活,因而更多的文章使用第三人称。
2、第三人称
师:第三人称被称为全知全能的写法,在记叙文中用的很多 ,作者自己不露面,直接把事件的变化和人物的情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呢?
生:很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生(2):用第三人称便于记叙比较复杂的内容,受"我"个人听觉与视觉的局限,
师:这种叙述也会失去第一人称叙述的哪些优点,为了弥补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叙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也使读者咸到真实亲切。
3、能不能用第二称"你怎么怎么"的口吻来写记叙文呢?能。如出示胶片: 青菜(片断)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合,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这篇抒情散文便运用第二人称,直呼青菜为"你"把青菜拟人化,使全文产生一种当面交谈的语气,便于交流感情,大大增强了抒情性。
当然,对初学者而言,主要应学好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两种写法。也可尝试二人称写法。
三:审题提示
1、以"回顾初一"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由小学升入初中,走过初一,你会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许多吗?新同学、新老师、新学校、新课程,会给你常带来多少崭新的感受,回顾初一生活该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若写记叙文,宜用第一人称。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事,方能写得亲切、真实、动人,应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地运用议论和抒情。
2、以"想念"为话题,考试写一篇主要运用第二人称的作文。
提示:首先定对象:想念已故的亲人?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想念久别的朋友?然后寻思事件,想念哪些事?选择记忆深处,永难忘怀之事,选择以小见大的细节。最后调动激情,让自己沉浸在回忆中。追思中,喜怒哀乐、情不自禁忍不住呼唤对方则可一气呵成。
板书: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名称 使用范围 优点
人称 第一人称 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文章、亲身经历 读者产生亲切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第三人称(全知全能) 许多记叙文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第二人称 少数文章 当面交谈产生的语气,便于交流感情。
第二课时
本节课学生作文,教学过程略。
.学生优秀习作
【创新例文】1
今天我没有获奖
今天是开学典礼,我的心情格外不同,看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顺眼,往日总走不过垃圾桶的我,今天也显得格外爱护环境,把手中的纸屑小心地放进垃圾桶里,还回头望了望是否进去,我心里乐滋滋的。我知道学校表彰的优秀学生中一定会有我。班上的学习委员,老班的得力助手,期期成绩总是在班上前五名,优秀学生舍我取谁?心里想着,不禁想笑,但害怕别人说我是只骄傲的乌鸦,所以,整个上午,我都皮笑肉不笑的。
我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所以,一上午我都在教室里坐立不安,真希望下午马上到来,希望这一刻就开开学典礼,可是时间老人却总是这样和我作对,你越希望他过得快一点,它就越慢。我一上午就在这么期待中度过。
终于盼到了下午,我早早地端着凳子到学校礼堂。等了很久,开学典礼才开始;可偏偏又有那么多过程,鸣炮、升国旗、奏国歌,校长致开幕辞,主任讲话、学生代表讲话??不知过了多久,才轮到发奖。首先公布所有获奖名单,然后再发奖品。我伸长脖子,竖起耳朵,希望能早点听到自己的名字,又怕听漏了;但获奖名单中始终没有自己的名字,我就不相信这是事实。发奖品时,我再一次仔细地听,可奖品都发完了,还是没有自己的名字,最后,我终于以落榜而告终。 我失望极了,伤心极了,我的泪如决堤的江水奔泻而出,左手抹过,右手再抹,也抹不尽恣肆的泪水。我这么一个优秀学生,居然没有获奖?我不由得垂下高昂的头,觉得很没有面子,没脸见人,老师和同学们一定会笑我的。
过了很久,我渐渐平静下来,当我抬起头,用疑惑和胆怯的目光看了老师一眼时,却看到他正对我微笑。我读出他那慈祥的目光中有安慰,但更多的是肯定。 我又把目光悄悄移向周围的同学,他们同样地对我微笑,他们的眼神充满着鼓励和信任。我突然明白老班的良苦用心:骄傲易滋生优越感,易与同学们隔离啊!
今天我没有获奖,但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比学校发的物质奖品更珍贵的奖励,那就是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无言关心和信任。
谁说我今天没有获奖?其实我得到了比别人更珍贵的东西。
【指导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从反面立意,围绕自己没有获奖运笔。先写今天要召开开学典礼,作优生的我急切盼望那一刻的早点到来,成功地刻画自己急不可待的心理活动。但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写今天我没有获奖,点明主题。文章到这里本可以结束,但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者继续深入挖掘主题,将没获物质奖励上升为获得了精神奖励,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文章歌颂了新时期中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
【创新例文】2
世 外 桃 源 新 编
邓曼
陶渊明驾着“亚洲雄风”在海上巡逻,无意中再次发现了自己曾生活过的“世外桃源”,他迫不及待的跑进去,眼前的一切使他惊呆了——这里的人们竟然还过着和几千年前一样的生活:妇女们在窗前悠闲的织着布,男人们则在地里忙着种田,不远处隐约传来夫子教学童们背《三字经》的声音,这里沉寂得仿佛空气都快凝固了,他简直不敢相信,在21世纪的新中国居然还会有这种与世隔绝的地方。
等他回过神来,他发现有好多人围在他身边,那些人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不时还有人在议论:“他是谁呀?哪儿来的?怎么穿这种怪怪的衣服?”
“现在外面都是公元2003年了,那里的人都穿这种衣服,我们的首都北京还有5年就要举行奥运会了。”陶渊明说。
“奥运会?什么是奥运会?”
“奥运会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呀?2008年,即将在北京举行,到时候全世界的人都将到北京去。”
“那北京是不是会赚很多钱?”
“当然啦!会赚很多人民币的。
“人民币?人民币是什么?”
“人民币就是外面的人用一种钱,必须要有它,才能买吃的,住的,用的,就像你们现在用的银子一样。”
“是那样啊!我们的祖先就是为了逃避战争才躲到这个地方来的,现在外面还在打仗吗?”
“早就停了!现在外面国与国之间都很和平,人们的生活都很幸福??” 这样谈了好半天,突然那里的酋长说:“今天大家这么高兴,不如叫小伙子们搭个剧台,让姑娘们跳舞庆祝一下吧!”
陶渊明忙说:“不用不用,现在外面早就不用这种方式了,你们看!”随之,他从旅行袋里掏了一台掌上电脑,然后连续敲了几下键,屏幕上立即播放出一些音乐节目。人们惊呆了,“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还有人在里面跳舞呢?”
“现在已不再是几千年前了,人类科技都很发达,他们发明了好多东西,这种东西就叫电脑,人们能够利用它做很多事情。”
“哇!那太好了!那照你那样说来,我们这里太落后了,对了,那外面的人如果要去很远的地方,是不是还得步行或骑马呢?”
“怎么会呢?现在人们可乘汽车、客轮、火车、飞机等,比步行强多了。” “是真的吗?咦?什么声音好像是从你身上传来的。”
原来是陶渊明的手机响了。他的同事叫他立刻回去策划一个什么关于“世界新鲜事"的项目。那些人就更好奇了:"你怎么和这种小东西讲话呢?”
“噢,这叫手机,人们为了联络方便,都用这种东西,即使对方在千里之外,也能和自己说话的。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了,我必须赶回去策划这个项目,它就是——《世外桃源新编》。”
“不行,不行,你必须留下来教我们学习电脑,或者把我们都带走!否则??”老酋长说。
“上次我辞去时,你们不是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次怎么了?”陶说。 “上次是晋朝,现在可是强大的新中国了。”人们答到。
一阵笑声飘荡在回家的海面上。
篇五: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姓名: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4、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5、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6、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7、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8、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9、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10、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1、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12、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1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29、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5、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6、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7、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8、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9、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
2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
23、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24、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25、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
26、 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7、 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