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室上性心动过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18:51 高中作文
室上性心动过速高中作文

篇一: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邹建刚

如何定义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类有哪些?诊疗流程是怎样的?如何理解预激综合征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如何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概述

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主要包括阵发性室上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时,病人感觉心跳得非常快,好像要跳出来似的,很难受。发作时心率每分钟150次~250次,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数日。有时当医生赶到,病人已终止发作了。心慌可能是唯一的表现,但如果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史,就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改变。多数情况下,房室旁道的存在,或房室结功能上的传导性和不应性的差异是其发生的基础。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且种类最多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在国人最常见为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双通道占30%,其它包括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常伴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二尖瓣脱垂、艾勃斯坦畸形心脏手术以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诱因包括运动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妊娠、饮酒或吸烟过多等。室上速症状多样性,可以无症状;最常见症状是心悸,同时可伴随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晕厥。

(一)、流行病学

发生率是2.29/1000,平均发病年龄是在57岁(范围的是婴儿至90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大多数患者心脏结构正常,部份患者伴随心血管疾病。

(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类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类,按临床特征分类有阵发性、持续性、非持续性、永久性、无休止性、慢性和复发性;按发生机制分类有自律性、折返性、触发活动,慢/快、快/慢、顺向性和逆向性;按心电图表现分类有窄QRS波和宽QRS波;按起源部位分类有窦性、房性、房室结/交界性。

(三)、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年龄、性别分布

根据1991年至2003年的 一项研究表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占56%,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占27%,房性心动过速占17%。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年龄比例如图2所示。不同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性别分布如图3所示。

二、诊断

病史特征是突发突止;心电图显示的是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进一步诊断是动态心电图, 植入式事件记录器;最终确定诊断的是电生理检查(EPS)。

(一)、诊疗流程

诊疗流程如图4所示。病史是心悸,并且有心电图,通过预激来判断,如果是则怀疑AVRT,如果不是则评估病史的心律失常情况,然后判断晕厥,最终使用出现不同的流程。

(二)、分类

根据起源部位分类有窦房依赖性、心房依赖性和房室结/交界区依赖性,窦房依赖性是指窦性心动过速、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房结折返;心房依赖性是指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房室结/交界区依赖性是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如图5所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为慢-快型、快-慢型两种AVNRT 流行病学,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20%~30%。发病机制如图6所示。心电图特征是窄QRS 波心动过速,心率是在104~250之间,RP

三、预激综合征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一)、预激综合征(WPW)

篇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指南()

上 传 者:一叶方舟下 载次数:130 上传时间:2012-01-11 20:46:02 爱问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指南

前 言

当诊疗措施被引入时及对其在探查、治疗或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检验时,能够由医疗界对其进行批判性的评估是很重要的。将记录这些措施所能带来的绝对和相对获益和风险的资料进行严格的、专业的分析,能获得有益的指南,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转归,并能通过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影响总体医疗费用。

自1980年起,美国心脏病基金学院(ACCF)和美国心脏学会(AHA)就已合作在心血管领域制订这样的操作指南。这项工作由ACC/AHA实践指南的责任部门执行,主要负责发展、更新或修订重大心血管疾病和操作的实践指南。本责任部门愿意与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合作制订这个指南。起草委员会负责指南中证据的评估,并作为独立写作组负责撰写或更新对临床实践的建议。

来自上述3个机构的经选专家将参与检验相关题目的资料,并撰写指南。此过程还有从其它医疗机构的中选出的相关代表和专家组参与。起草委员会还特别负责进行正式的文字修改,对支持或反对某种治疗措施或操作的客观证据的力度进行衡量,并对某些有资料的健康预测进行评估。患者特殊的影响因素、合并症和患者的选择倾向性均会影响对某些检查和治疗的选择,以及随访的频率也将纳入考虑范围。若有可能,有关费用研究将纳入考虑,然而,对效果和临床结果数据的参考,仍是形成这些指南中建议的基本资料。

ACC/AHA实践指南责任部门与ESC实践指南委员会尽一切努力去避免任何由商业关系或起草委员会成员私人利益所引起的现实的、潜在的或可预料的利益冲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起草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均要求作出与上述可能引起确切或潜在利益冲突的因素无关联的陈述。上述声明将在第一次会议中向起草委员会全体成员口头汇报,当有更改时也应通知。

这些实践指南将特定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方案定出一个广为接受的范围,旨在协助医疗工作者作出临床决定。指南描述的主要是大多数病人所面临的大多数情况下所需要的处理。指南建议反映的是经过对当前科学依据的全面回顾性总结而得出的专家统一观点,旨在为患者服务。从调控性或消费者的决定的角度,指南的最终目标是为提高服务质量以及为患者争取最大利益。对患者个人应在其充分知情的情况下,由医患

双方共同对其处理作出决定。某些情况下也可作出与指南有出入的决定。

Elliott M. Antman,MD. FACC. FAHA

ACC/AHA实践指南责任部门主席

Silvia G.. Priori,MD.PhD, FESC

ESC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

I. 简介

A. 委员会和证据评审机构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组常见的心律紊乱。其最常用的治疗策略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经导管消融。在前十年中,后者成为了一成功率高甚至治愈性手段。随着新的介入治疗手段和精密的标测工具的引进,甚至是十分复杂的心律失常也可治愈。为促进并优化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ACCF、AHA和ESC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制订指南,以更好地处理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本文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处理进行了总结,包括对诊断程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或)非药物治疗的应用指征的建议。

此小组由大学及社区医院的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组成。成员有欧洲各国和美国遴选的专家代表,还有一些活动和工作领域与起草委员会的主题相关的组织和机构,包括ESC心律失常工作小组、心脏起搏工作小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工作小组以及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Heart Rhythm Society)。起草委员会有6个代表ACCF及AHA的成员,4个代表ESC的成员以及1个代表NASPE的成员。起草委员会成员的选择基于自愿和积极参与会议和最终手稿的制订的原则。撰写组特别地负责实施一项正式的文字审阅,衡量支持或反对某一治疗或操作的证据力度,并对期望转归资料进行评估。患者特有的修正因素、合并症和患者选择倾向性这些可能对某些检查或治疗的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随访频率和费效比均列入考虑范围。在有争议的领域或对于缺乏客观证据而非临床实践的问题上,由专家组经过彻底的讨论而达成一致意见。

本文经过2名代表美国心脏学会基金会的外部官方审阅人员,2名代表美国心脏协会的外部官方审阅人员,以及2名代表欧洲心脏协会的外部审阅人员进行审阅。北美起搏协会及电生理-心脏节律协会共同指派1名指南审阅人员。此外,有37名代表ACC/AHA实践指南责任部门、欧洲实践指南委员会、ACCF电生理委员会、ESC心律失常工作小组以及ES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责任部门的外部审阅人员参与审阅,审阅人员名单详见附录2。

本文已获得ACCF、AHA及ESC有关政府机构许可的出版权。ESC及ACC/AHA实践指南责任部门将对其中的指南进行年审,若未经修改或撤消则依然为当前指南。

《ACC/AHA/ESC关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指南》起草委员会对其相关的文字进行了复杂的审阅。相关的参考文献来自以下的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包括Cochrane系统回顾数据库及Cochrane对照试验记录),以及“最佳证据”。规定这些文献为英文版且为关于人类的内容。本文章内所参考的文献为具有代表性的

建议均是以证据为基础制订的,尤其是已出版的数据。证据水平分级如下: A级(最高水平):来自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汇萃分析的数据。

B级(中间水平):以来自单项随机试验、非随机研究或观察性调查的数据为基础。 C级(最低水平):以专家的一致意见为基础。

建议参照先前ACC/AHA指南的格式对指征进行分类,总结证据及专家意见。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

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

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

III类: 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有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

B.本指南的内容——概况

ACC/AHA/ESC联合制订此文件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医生处理和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A)患者提供实践性的及权威性的指南。其中包括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起源于心房组织的心律(心房扑动)以及起源于交界区及折返性或附加旁道介导的心动过速。本文件不包括关于心房纤颤(AF)患者[详见《ACC/AHA/ESC关于心房纤颤处理的指南》]以及小儿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建议。本文件中,SVT用于描述折返性心律失常如房室(AV)交界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心房(房性心动过速[AT])或AV折返性节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我们的定义是,“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对除AF外所有室上性节律的统称;而SVT,指的是AVNRT、AVRT及AT。

本指南首先对SVT的定义、公众健康状况、流行病学、常见机制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然后列出对各种心动过速的处理方法,包括对目前关于药物与经导管消融治疗对比的回顾。治疗方案包括针对各种不同情况的药物与非药物抗心律失常措施。总之,此指南是将数个国家的客观证据和专家意见相统一的文件。因此,其中讨论的药物与

非药物抗心律失常措施可能会包括一些未经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许可的药物和设备。鉴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与半衰期在《ACC/AHA/ESC关于心房纤颤的处理的指南》中已有详细记载,本文不再赘述。

II.有关大众健康状况和流行病学的内容

室上性心律失常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为反复发作性的,偶尔可为持续性的,罕见生命威胁。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作与年龄、性别以及合并症等有关。虽然室上性心律失常是急诊常见病,常需要医师诊治,却并非常见的入院病因。

错误的诊断为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和其它室上性心律失常,会造成普通人群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准确定义复杂化的后果。估计美国成人中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约比室上性心律失常高10倍(分别是78/1000及6-8/1000)。在美国Wisconsin州Marshfield流行病学研究所(MESA)医学记录的3.5%的抽样病例中,估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患病率约为2.25/1000。这项调查中PSVT的发病率为35/100000/年。

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患者中,将室上性心律失常分为不同的亚型来统计发病率。CHF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为11.1%,老年患者、男性、CHF病程长以及有心肌肥厚影像学证据的患者较易发作。

年龄是SVT发病的一个影响因素。MESA队列研究中PSVT起始的平均年龄是57岁(范围包括婴儿到90余岁的老人)。在急诊室里因体表心电图显示室上性心律失常而接受腺苷静脉注射的16岁以上患者中,9%为心房扑动,87%为SVT;上述患者(年龄为57±9岁)中70%报告有心血管疾病史。在MESA研究人群中,与那些患其它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相比,“孤立性”(无器质性心脏病)PSVT患者的年龄较年轻(平均年龄为37vs.69岁),心率更快(186vs.155次/分),且更易于最先被送入急诊室(69vs.30%)。AVNRT心动过速起始的年龄(32±18岁)比AVRT的年龄(23±14岁)要高。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住院统计数据在表1、2中有所归纳。1991至1998年间美国医疗供给分析和回顾(MEDPAR)统计中的65岁以上出院的共144512名患者中,心房纤维性颤动和心房扑动的住院率和出院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75-84岁发病率最高。保健费用和应用计划数据库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全国性的来自美国各个社区医院的住院患者的用费情况,提供了可与MEDPAR媲美的关于各种室上性心律失常亚型的资料。HCUP-3的数据显示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住院天数(3.1vs.4.2天)和病死率(0.8%vs.1%)均稍低于MEDPAR。在1998年MEDPAR数据库记录的有关室上性心律失常和传导紊乱的资料中,心房扑动和PSVT的比例分别为5.2%及

3.8%,但HCUP-3的1996全年数据库的入院记录中仅有0.1-0.11%。

性别对SVT的流行病学也有影响。MESA研究人群中女性PSVT的相对发病率(RR)为男性的2倍(RR=2.0,95%可信区间为1.0-4.2)。MESA中,58%的无器质性心脏病女患者的有症状的“孤立性”PSVT发生在绝经期前,仅9%的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女患者中。美国1999年非联邦医院收治的PSVT(ICD-9-CM 427.0)患者中,女性占了大部分短程住院比例(64%)。

唯一一个关于心房扑动的流行病学研究取样是Marshfield医院的患者,主要由Wisconsin州农村地区的白色人种组成。58820名患者中超过75%的人以及实质上所有的健康事件均包含在此人群的资料库中。大约60%的病例是在某一特殊诱发事件(如大型手术、肺炎或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初发心房扑动。其余的患者,心房扑动的发生与慢性合并症有关(如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慢性肺病)。仅1.7%的患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以及诱发事件(长期的心房扑动)。整体的心房扑动发病率为0.088%,其中的58%同时患AF。仅有心房扑动的占0.037%。心房扑动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有显著相关性,50岁后的发病率为5/100000,80岁后的发病率为587/100000。男性心房扑动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5倍。如果上述资料在全美推广计算,大约每年将有新发心房扑动200000例,是PSVT诊断量的2倍。

III.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机制

A. 特殊的心房组织

窦房(SA)结、心房以及AV结具有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中的组织和细胞各有其独特的电生理特性。比如在窦房结和房室结中,细胞的异质性就是一个突出的特征。在心房中,细胞的异质性就不突出,但其中的组织结构非常复杂,与冲动的传播和心律失常的产生有重要关联。

SA结是一组具有特殊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的细胞集合。它的中心部具有优势起搏功能,由一些具有比其它心脏细胞更长的动作电位和更快的4相收缩期除级速度的细胞组成。SA结细胞的电生理分型多样化是由各种细胞离子通道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正由于结中细胞电生理特性各异,以及细胞间离子通道和连接子的表达与分布各异,使SA结的组织从其周围心房肌电活动的影响中隔离出来。

有关心房中动作电位的异质性已有描述。有关心房动作电位空间差异的离子电流基础也在动物模型中有所描述。在犬右心房中,从附件和梳状肌游离出来的细胞具有中等长的动作电位时相以及来自房室环的肌细胞,而房室环表现出最短的动作电位时相,相比之下,位于界脊的细胞具有最长的动作电位时相。不同的钙离子电流以及短暂的外向和延迟的矫正钾离子电流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态和时相的差异。左心房比右心

篇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CD-10:I47.113)。行药物复律或直流电复律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病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50%以上为预激综合征患儿),也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如Ebstein畸形等。多数发作时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小婴儿表现可不典型,无特殊症状或仅有纳差等。持续发作较久者可有休克、心力衰竭。

2.临床特征:突然发作与突然终止,心率常在160–250次/分之间,心律绝对规则,刺激迷走神经的机械方法和药物可终止发作或使心率减慢。

3.心电图检查。

(1)快而规则的QRS波群。

(2)心律规则,频率在160–250次/分之间。

(3)可见直立或倒置的异位P波,或难以辨认。

(4)部分病例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当伴有预激发生逆传型室上速、心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阻滞时,则QRS波宽大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查找引起室上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如洋地黄类等)。

3.刺激迷走神经。

4.药物治疗或直流电复律。

5.获得患者及家属有关病情以及相关抢救的知情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47.1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疾病编码。

2.除外缺血、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等造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3.如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首诊处理(急诊室)。

1.明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2.明确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确定终止室上性的方式。

(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意识不清,血压不稳定者,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终止室上速。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但意识尚清楚者,给予静脉诱导麻醉后直流电复律。

(3)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先给予刺激迷走神经,如无效静脉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效果不好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可择期麻醉后直流电复律。

3.初步筛查引起室上性的基础疾病,确定治疗方案:

(1)存在电解质紊乱或药物毒性等诱因的患者,室上性终止后给予补充电解质、停药观察等治疗后进入药物治疗流程。

(2)无心内畸形及电解质紊乱等,发作频率较少终止后可门诊随访。

(3)反复发作但年龄较小不适于射频消融(RFCA)或伴有心肌病、心肌炎等进入药物治疗流程。

(4)年龄大于7岁且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或者药物控制困难的患者进入电生理检查+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流程。

(七)住院后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12导联心电图;

(2)胸部正侧位片;

(3)心脏彩超;

(4)血电解质、心肌酶和肌钙蛋白。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

(2)凝血功能;

(3)柯萨奇病毒抗原或抗体等。

(八)选择用药。

(1)普罗帕酮:为PSVT常用的复律药。1–2mg/kg缓慢静脉推注,无效者可于20min后重复1–2次。累计剂量不超过5mg/kg。对有心肌炎等基础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及传导阻滞者慎用,严重者禁用,对新生儿及小婴儿慎用。

(2)洋地黄类:首剂量用饱和量的1/2(饱和量为0.03–0.04mg/kg),余量分2次,1次/4–6h。主要用于新生儿、小婴儿和有心功能不全者。

(3)三磷酸腺苷(ATP):常用剂量0.2–0.4mg/kg,不

稀释,快速“弹丸式”推注。有心肌炎或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慎用。需心电监护并备有阿托品。

(4)胺碘酮:为长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静脉注射治疗PSVT时,负荷量5mg/(kg〃次),30–60min缓注;然后胺碘酮静脉维持5–15μg/(kg〃min)。

(5)维拉帕米:为钙通道阻滞剂,对房室结折返和顺传型房室折返PSVT显效,0.1–0.2mg/(kg〃次),<1mg/min缓慢静脉注射。因有明显负性心肌作用,年长儿可选用,<1岁婴儿禁用。

慢性或频繁反复发作的室上速在儿童少见,常引起心功能不全和心脏扩大,联合用药治疗此类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九)复查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复查项目:心电图。

2.根据病情需要复查血气、电解质等。

(十)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心律转为窦性或24小时心电图仅短阵室上速发作,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儿入院时已发生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急性感染等,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篇四: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查房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2.03.20

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陈燕燕 石慧 李澍君 李楠 韩佳蓓 孙京京 李阳 王晓瑞 韩金兰 霍清娟 李淑芳 宁鹏茹 任玲 李孟娟 张美娟 李芳芳

护士长: 今天护理查房以病人33床邵文帅为例,邵文帅 男,15岁,室上性心动过速,今天组织大家进行护理查房的目的有三,第一由于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希望通过此次查房,让大家对所学的本疾病知识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实践更加深入的了解疾病的护理相关内容 第二发现护理过程中还有许多疾病知识的不足及时改进,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 第三加强护士对专科疾病的业务学习 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基垫。下面请责任护士李阳汇报病史。

责任护士李阳:邵文帅 男,15岁,室上性心动过速,主管医生顾国平,以“间断心慌不适1月余”为主诉与 3.12 08:00自行步入病房,来时神志清,精神尚可,来时生命体征36.6℃ P74次/分, R20次/分 Bp100/70mmHg,给予急查血常规、血凝四项、心肌酶、肌红肌钙蛋白等,提示异常化验结果:白细胞105.1/g, 心电图:A型预激综合症 医嘱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对症治疗。口服药:阿司匹林100mgPo qd 莲花清文胶囊1.4g Tid Po等。经过以上抗血小板聚集,抗凝,3.19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患者诉心慌较前减轻;现住院第8天 ,情绪稳定,心慌较前减轻,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对症治疗。

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有:

舒适的改变:心慌 与心输出量的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告知患者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2.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严格限制探视,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3.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观察心率、心律等变化,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及设备,并使其处于启用状态。

4.避免诱发因素,如饱餐,受凉,情绪激动及用力排便。

5.护理操作时要轻柔,及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痛苦及不适感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与医源性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

1.因患者术后需要沙袋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24小时,所以需及时巡视病房,听取患者主诉,及时满足其合理需要。消除其紧张心理。

2.将常用物品放在患者床头,方便患者取用。协助患者进餐等。

3.把呼叫器放在患者伸手可得的地方,及时了解患者需要。

焦虑 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对治疗及手术缺乏信心有关

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各项操作要熟练,取得患者的信任,减轻其恐惧心理。

2.耐心听取病人主诉,必要时予以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情绪。

3.向患者介绍相同疾病恢复好的患者情况,增强其信心,配合治疗。

4.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预后,讲解射频消融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焦虑。

5.由于患者年纪尚小,要向家属介绍本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等,取得其家庭支持,也可减轻患者焦虑。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及射频消融术相关的知识

护理措施:

1.患者年幼,对疾病的了解不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射频消融术需要注意的事项。术前训练病人床上排尿,指导病人衣着舒适,术前排空膀胱。

2.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疾病,饮食,用药及活动的注意的事项,告知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术前不需禁食,但术前一餐饮食应以六成饱为宜,可进食米饭,面条等,不宜喝牛奶

及油腻食物,以免术后卧床出现腹胀及腹泻等

3.及时反馈及评估患者对疾病饮食及用药了解情况

4.出院时,要给与出院指导

潜在并发症:出血

护理措施:

1.应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观察穿刺处有无渗出,出血及血肿,如有异常

2.通知医生。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比较两侧肢端的颜色、温度、感觉与运动功能的感觉。

3.术后平卧24小时,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

4.处给予沙袋压迫6小时,保证沙袋压迫良好。

潜在并发症:感染

护理措施:

1.常规备皮 根据需要性右侧腹股沟及会阴部、锁骨下静脉穿刺区备皮及清洁皮肤。

2.应加测体温,观察体温的变化。

3.穿刺点清洁、干燥、有污染及时更换。

4.者多饮水,合理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

护士长:预激综合症是有位于房室沟的Kent束参与的折返环引起的心动过速。其中有90%的为由房室结顺传,而由旁道逆传,有10%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相反的反向,出现宽大的QRS波;多数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胸痛等,持续发作较久者可有休克、心衰。冠心病者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常呈短阵反复发作,可引起反复晕厥或抽搐。下面请大家根据责任护士李阳提的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补充发言。

护师陈燕燕:我补充一下潜在并发症,此病人还的潜在并发症是:猝死 护理措施:1.床边备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及时巡视病房,仔细倾听病人的主诉,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

3.出现心律失常时,要配合医生抢救,注意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4.安慰患者,给予必要地心理支持。

5.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这项护理诊断就应该停止。

护士石慧:我补充一下用药的护理:用药的护理 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密切观察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此病人用的有拜阿斯匹林 可导致胃肠道反应、柏油样便、牙龈出血等副作用,应饭后半小时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还应告知患者及时观察牙龈是否有出血,大便颜色是否发黑等,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护士李淑方:我补充一下心理护理,此病人入院以来情绪紧张,要做好入院宣教,让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减轻其焦虑的情绪。告诉病人及家属本病的病因和病程进展特点,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做好与疾病作斗争以控制疾病进展的思想准备。

护师霍清娟:我补充一下饮食的护理:不要吃如辣椒、胡椒、和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便秘的发生。

护士李楠:此病人的术前护理有:术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另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术前还要检查两侧足背动脉的情况并做标记,以便术中、术后的对照观察。

护士李孟娟:术前应停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做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必要时进行食管调搏,Holter等检查;还要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如药物、发放射频电能引起的不适症状,或由于书中靶点选择困难导致手术时间长等,以缓解病人紧张与不适,帮助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护士韩佳蓓:我补充一下术后护理措施,术后护理还要注意一下几点:出监测病人的一般状态及生命体征,描记12导联心电图,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如方式传导阻滞、血栓与栓塞、气胸、心脏压塞等。

护士韩金兰:我说一下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指导,避免诱因,预防感染,首先应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与睡眠。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避免劳累、感染、防止诱发心力衰竭。

护士长:通过这次查房,可以知道大家都很用心,很认真的准备这次护理查房,大家的求知欲很强,学习的知识很全面,护理措施提的也很全面,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共同把心内科的护理提升到一定的理论的高度!

篇五: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与诊断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与诊断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郑强荪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我们临床工作经常面对的心律失常,表现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但合并出现束支传导阻滞也会表现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它主要指房速(A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以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射频消融能根治这类心律失常,但在消融之前,明确诊断是必须的。鉴别(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并没有一个实用性与准确性很好方法,往往需联合多种手段进行,抽丝拔茧,作出最终诊断。下面就如何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与诊断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步:理解正常心脏激动顺序以及SVT心动过速激动顺序及心动过速所涉及心脏范围。正常窦性冲动及心房刺激是传导至房室结,然后经希氏束、左右束支传导至心室肌,而逆行心室刺激经左或右束支传导至希氏束、房室结然后至心房肌,呈现向心性传导。AT多数为局灶激动,然后经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传导至心室肌,其心律失常发作不依赖于房室结及心室肌;AVNRT为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心动过速局限于房室结,常表现为经慢径前传、快径逆传,也可表现快径前传、慢径逆传等,其逆向心房激动顺序表现为从下至上,心律失常发作不依赖于心室肌;AVRT为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常表现为经房室结前传,旁道逆传,心律失常发作依赖于心房、房室结、心室肌。

第二步:回顾临床资料,将窦性心律的心电图与发作时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得出初步的印象。 年龄、性格以及临床表现对SVT判断有点帮助。一般来说,性格比较敏感的女性AVNRT可能性大一点,而发病很年轻AVRT可能性大一点,而老年人AT可能性大一点,但通过这些资料判断准确性差。突发突止是AVNRT与AVRT的特点,但必须强调的是很多AVNRT与AVRT病患描述为突然发作,慢慢终止。

心电图是我们诊断SVT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要将发作时的心电图与窦性心律心电图进行对照。心电图如果出现AV分离,即P波多于QRS波,基本上就排除了AVRT,AT可能性较大;如有明显的预激波,则考虑AVRT;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尽可能明确心动过速发作时的逆行P波(必要时可改变心电图走纸速度与增益)。如果RP间期大于70ms,则AVRT可能性较大;发作时II、III、aVF S波加深,V1导联假r波,则AVNRT可能性较大。但心电图并不能完全诊断SVT,最终明确需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第三步:心内电生理检查,通过抽丝拔茧,最终明确室上速。

在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前,必须了解各种刺激方案、刺激部位以及心动过速对刺激的反应,才能理解各种鉴别方案;在使用每一种鉴别方案时,必须了解其机制以及存在的优缺点。 首先我们先行常规电生理检查,能够明确绝大多数SVT。对于绝大多数旁道,其电生理特性为全或无传导;对于房室结双径路,其电生理特性为跳跃式传导,部分情况下需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下显现,但我们必须有一个概念,少部分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旁道并不参与心动过速,而只是一个旁观者。

一般情况下,常规进行逆行心室刺激,如果S1S1 400msVA呈现非1:1传导,则旁道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如果S1S1400ms呈现1:1传导,同时观察CS 近端至远端A波激动顺序,则行S1S1300ms刺激,如果仍呈1:1传导,随后进行心室程序刺激,观察呈现全或无还是存在跳跃现象并进行诱发;然后进行心房程序刺激,了解有无前传双径并进行诱发,必要时在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下进行,如出现跳跃、折返并诱发出心动过速,则考虑诊断为AVNRT。同进观察发作时心房激动顺序,如果呈现从高到低顺序,则考虑AT;因为AVNRT最早激动点在希氏束、冠状窦口,AVRT最早激动点在瓣环心房侧。

第二步,对于常规电生理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SVT,我们就需要进行各种鉴别方案,但鉴别之前首先放置希氏束电极,可以是消融电极,也可是标测电极,放置希氏束电极必须了解两

个问题:希氏束电极H波记录以及SVT发作时如何判断H波。

对于SVT来说,最难鉴别是不典型AVNRT、间隔部旁道以及窦口和间隔部房速。目前主要有几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JACKMAN实验室提出,在希氏束不应期发放一个心室刺激(晚发RS2),如果H波不提前,但能提前A波,并且心动激动顺序相同,考虑AVRT;如果心房激动顺序不同,则存在旁道,但是旁观者。不能提前A波,考虑AVNRT和AT,然后在希氏束离开不应期后发放一个心室刺激(早发RS2),如果能提前H波,同时心房A波提前且心房激动顺序相同,则考虑AVNRT;如果H波提前而A波不提前,则考虑AT,但此方案最大问题是H波辨认,因为如果窦律记录的H波较小,在心动过速发作时不易辨认。

第二种方案是给予ATP注射,阻断房室结,如果阻断房室结后心动过速仍存在或最后心动过速终止于A波,则诊断为房速,但此方案敏感性太差。

第三种方案是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起搏,很多鉴别方案都是基于心室起搏。心室起搏存在最大问题是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起搏并不能拖带心动过速而是直接终止心动过速导致无法分析。

第一种方案是窦律下进行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比较右室基底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VA间期,当存在旁道时,因基底部离瓣环较近,离旁道心室插入点较心尖部近,故VA间期短;而AVNRT和AT时,其逆传经希浦系统、右束支、希氏束、房室结,而心尖部心室激动较基底部心室激动较快传导至右束支,故VA间期延长。

第二种是以小于心动过速周长进行心室起搏,停止起搏在心动过速继续前出现V-A-V反应,考虑AVRT和AVNRT,如查出现V-A-A-V反应,考虑AT,但存在问题是要能鉴别伪V-A-A-V反应。

第三种是进行心室拖带,如果拖带后回归周期(PPI)与心动过速周长(TCL)差值大于 115ms,则考虑AVNRT,小于115ms,则考虑AVRT,这是因为心室是AVRT折返环路之一,而对AVNRT来说,心室远离折返环路,其回归周期长于AVRT,其缺点是拖带成功可能性并不是太高。 第四种是进行心室起搏,比较心室起搏VA间期和心动过速VA间期,如差值小于85ms则考虑AVRT,大于85ms则考虑AVNRT,这是因为AVRT不管是心室起搏还是心动过速发作,其激动均是心室激动后经旁道传导至心房,而AVNRT则不同,心室起搏时心室激动经左、右束支传导至希氏束、房室结然后至心房,而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房、心室同时激动。 同样地,我们也可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在不同心房部位(高右房、冠状窦口)以短于心动过速周长20ms进行起搏,起搏终止后不同部位第一个VA间期差值大于14ms则考虑AT,小于14ms则考虑AVNRT和AVRT缺点也是同样可能终止心动过速。

第四种方案是进行旁希氏束起搏,将希氏束近端电极用于记录希氏束电图,远端电极用于起搏,当希氏束失夺获时SA间期不变考虑AVRT,SA间期延长考虑AVNRT和AT。

最后我们要能敏锐观察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一些电生理特征。A-A间期继之于H-H 间期,考虑AVNRT;V-V间期继之于A—A间期考虑AT;SVT发作时VA出现分离或不固定考虑AT,但不能排除AVNRT;出现束支传导阻滞,VA间期延长30ms考虑同侧游离壁旁道;心室起搏诱发SVT则房速的可能性较小;心动过速自发终止于A波,则排除AT。

总之,利用上述手段,我们可能诊断绝大多数SVT,但是当合并多种SVT时,我们采取阶梯法,确定一种,消融一种;消融一种成功后继续进行电生理检查,最终明确所有SVT诊断。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