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吃泡汤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13:40 小学作文
吃泡汤小学作文

篇一:以“四风”反“四风”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以“四风”反“四风”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江口县政法机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侧记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江口县政法机关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亲民为民爱民”大走访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素质“正学风”、深入基层“吸民风”、放下架子“戒威风”、严于律己“树正风”为抓手,抓“四风”转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建立了鱼水深情。

提高素质“正学风”。一是学理论。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领会落实中央、省、市重大方针、政策和决议,做到理论学透、贯彻彻底,切实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二是学业务。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如县公安局开展了“大练兵、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反恐演练等;县司法局加强对公证人员的培训,严把公证质量关。三是学先进。举行先进事迹报告和观看先进录像等形式,“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涌现出了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县人民法院杨光汉同志,被省高院、市中院荣记二等、三等功,并荣登2014年4月贵州好人榜。

深入基层“吸民风”。以“亲民为民爱民”大走访、政法干警进驻“干群连心室”为载体,坚持“五个必去”、“五个必访”,主动融入群众,听百姓言论,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营造“接地气”氛围。如实行政法委员包案制度,实行责任到人,帮扶到家,千百计为群众解决实

际问题。今年来,走访群众达1750户,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发放民警联系卡150张,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54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123件,协调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35万元。

放下架子“戒威风”。一是树立政法新形象。规定严禁非警务活动或紧急事件使用警灯和报警器,严禁非紧急警务驾驶警车闯红灯、逆行、超速、随意改变行驶方向;另外除执法车辆外,其余“O”牌专段号全部改成民用牌号;二是走出机关,贴近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机关送去的实惠。如县法院开展巡回法庭,把审理工作从“庭内”搬到“庭外”,扎实推进“项目法庭”、“环保法庭”等巡回审判工作。

严于律己“树正风”。全县政法干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市委“十项规定”等各项禁令规定。该县年初召开了全县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大会,转发了市委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强化政法队伍管理的通知》、印发了《严禁政法干部参与高利贷的通知》,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纪检、政工会同效能办组成政法系统行风督导组。县检察院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把廉政建设贯穿各项检察工作中系列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如某政法部门2013年年终总结会,公款杀年猪吃泡汤,3名领导干部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今年5月,公安机关某队副队长接受邀请到娱乐场所消费,被处以行政记大过,撤销职务。

篇二:老乡,你妈喊你回家恰杀猪饭!

老乡,你妈喊你回家恰杀猪饭!

贵州的老乡们注意啦,不管你家是贵阳、遵义、安顺、毕节、铜仁,还是六盘水、黔南、黔东南、黔西南的;不管你在江浙沪,还是鄂豫皖,广东广西也好,湖南湖北也罢;不管你在读书也好,在工地烧电焊也罢;在厂头里头上班也好,在社会上混起也罢;不管是男的在外上门也好,女的嫁在外面也罢。总之,现在紧急通知你们:

你们家还有个把月要杀过年猪了,叫你们回去帮忙烧哈开水,扯哈猪毛,翻哈猪肠子,灌好香肠熏好腊肉再打哈“洋尘”好过年了,接到此通知后速与家人联系,几爷子一年到头也不打个电话回去,还要我来挨个二个的来通知你们,不要紧到起看了,赶紧准备哈回家过年了!

(提示:对话中有许多贵州方言,外地人请准备找好翻译哟!)

杀猪情景再现:

甲(帮忙者):主人家,水开了没有,开啦就“架势”开干撒!

主人:还没有哦,妈逼柴火不肯燃,还有哈哈儿,杀猪匠都还没拢,吃杆烟嘛,帮忙把门板那些放到"桃屋"门口搭起嘛。表叔娘,你把对门边的扫把拿来扫一哈地坝嘛,灰巴拢怂的。

乙(帮忙者):今天我们分个工哈,表叔内行些,打整大肠嘛,三表叔翻小肠,二表叔通猪肚子。

丙(帮忙者):几样麻烦活路都叫别个搞,你又搞啥子嘛?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吃泡汤)

乙:嘿嘿,等哈我帮忙抬“嘎嘎”?

丁(帮忙者):抬你妈个鬼,你不帮忙搞,猪屎都没得你吃的。

乙:老辈子不要这样说哦,我哪点不搞咯嘛。

主人:杀猪匠来啦,水也烧开啦。

屠夫:帮忙的,都过来整起整起。

甲:狗日的,这猪还饿得很诶,那么大一头,按得住不?

屠夫:怕哪样?!扯的扯猪耳朵,刷的刷猪尾巴,抓的抓脊毛,提的提脚杆,一刀子弄进去就克球咯呢!

丁:要得,你叫我们朗凯我们就朗凯,听你指挥。

屠夫:主人家,血盆拿来,注意哈,这猪烦躁很,我喊一二三,都用力惩好,逮倒不放??!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把猪按到在门板(板凳)上。

甲:我硬是以为它有好凶,一刀子就落气了哦!

屠夫:哎??哎!表忙松手,还没撒蹄??

丙:耶,主人家明年财运好,你看好大盆血哟??

屠夫:哎呀行啦,提开水来,几哈搞完啦好早点吃饭??

接下来就是烫猪,刮猪毛,翻猪大肠,通小肠,破猪肚子,理板油??

最后就是吃泡汤肉了??吃泡汤肉那必须是最值得期待的!剩下的猪肉,主人家还都要整成腊肉。

篇三:课程纲要

《古老的侗族》校本课程纲要

班级:科教604班 姓名:吴姚倩 学号:10610260419

一、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古老的侗族

开发者情况简介:在校大学生,是地道的侗族人,十分关注侗族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掌握丰富的侗族文化知识。

开发本门课程的条件及优势:家乡是少数民族侗族的聚居地,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人文资源,现在不少民族文化的消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能让这些文化风俗就这么消失。

开发进度计划: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两个课时

总课时段:20课时

授课学段:小学学段

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

二、具体内容:

㈠课程目标:

1、 让学生更加的了解自己的家乡是怎样发展成为今天的城市;

2、体验民族性的服饰增强学生对美的不同感受的欣赏;

3、 学习常用的侗族的语言,不仅非常有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于侗族语言的亲切感;

4、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让学生领略民族文化的别样风情;

6、 现在的有些侗族传统文化的消失,教导学生重视中华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的传承和保护。

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侗族的传统文化,曾经的辉煌并且了解到现在的传统文化的消失,感召学生作为中国人应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继续流芳百世。

㈡课程内容

1、一路走来的侗族文化:了解侗族悠久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

2、漂亮衣服:让学生身穿侗族传统服饰,互相欣赏服饰美的地方,了解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

3、小小语言家:学习简单的侗族语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传承一部分的语言文化。

4、我是小小美食家:制作简单的美食,又好吃又特别,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互相品尝并点评,让学生深深记住这些美食。

5、我是小歌星:学习侗族山歌,班级分组大家一起对山歌,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思维的敏捷。

6、古老的舞蹈:欣赏侗族傩戏,穿戴服装并尝试表演,锻炼学生的胆量。

7、这些习俗你知道吗:斗牛,合拢宴,拦门酒,吃泡汤,拓展学生的民族文化常识。

8、它们正在消失:现在大家合拢宴的机会不多了,拦门酒也不常见了,大家看傩戏的也不多了,我们应该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9、我们怎样保护它们:大家一起想办法,并表述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来评价哪些方法可行,哪些不可行,然后大家总结结果,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与表达组织能力。

10、我会介绍:向其他人介绍侗族的各种传统文化习俗等,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现在民族文化的衰退,号召大家保护和继承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

㈢课程实施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多种教学手法并用。提高学生学习侗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㈣ 课程评价建议

评价指标(一):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

评价指标(二):平时上课的积极性与考察相结合。

评价指标(三):教师综合评定给予相应评定。

篇四:陕南风俗

民俗调查报告

常言道:“一方水土,一方情。”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一部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另一小部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民间逐暂形成的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被人们和当地政府所默认。一般的风俗习惯有婚、丧、嫁、取、生小孩、过大寿,还有扒房盖房等。优良的传统风俗习惯被人们所敬仰,并代代相传,并且在此基础上又新琢磨出了些新花样。

结婚是人生中一大喜事。婚俗虽因时代变化,或贫富相异而有繁简之别,但基本仪式程序相似。即使到了现代,自由恋爱兴起,仪程更趋简化,不过媒人(介绍人)通言、相亲、定亲和迎娶等习俗仍有一定保留。陕南地方,在很早以前的时候会有哭嫁的习俗。娘家人边为出嫁姑娘置办嫁妆,边相互倾诉离别之情及叮嘱的话语。会哭的姑娘不哭现词,哭的内容丰富多彩,哭祖先、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亲朋、哭媒人、哭嫁妆、哭开脸、哭上头、哭换露水衣、哭上轿、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有长短句,有五言七言,有板有眼,抑扬顿挫,一泣一诉,哀婉动人。逐渐衍化成有一定格调和韵律的曲子,成了“哭嫁歌”。

在我的家乡,根据婚礼的传承和周围人的说法,结婚的第一天,那是女方家的时间。女方家要备酒席邀请自家的亲朋好友。此席称之为“花圆酒”,意为女方嫁女。宴席中女方父母被年龄稍长与他们的亲朋好友用鲜艳的红印泥涂个大红脸寓为红红火火,当然有大家祝福加整治,图的就是开心,自然不会有人生气。当天晚上,就是女方父母同“总管”(了解风俗习惯及婚礼礼数的亲戚或朋友)商议第二天结婚的注意事项。

当第二天新郎来接新娘时,自然先被女方家的小孩子堵门要红包,然后是吃甜酒汤圆,取甜甜蜜蜜,圆满之意。接着由新娘的弟弟将新娘背出女方家门口,在门口要铺一张大红纸(因为在此时新娘还不能脚沾地),让新娘踩在红纸上交给新郎官,这时新郎就可以抱着新娘上花车了。在这段时间里新娘不能回头看娘家一眼(据说这样不吉利。)当花车接新娘走时,要按原路返回,此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到男方家后,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男方会派人端上一盆清水让新娘洗手,而新娘会给这个送水的人一个大大的红包的。这天的婚宴就是正席,即男方家娶儿媳妇。农村随礼很随便,几面之缘的交情也的送,这事风俗习惯,一般随礼一百元。如果一家过事,十里八村的人都来凑热闹。

第三天由男方家准备宴席邀请女方父母及为女方家送亲的人(俗称“尚亲”)。此席名为“圆欢席”,取其团圆、欢乐之意。为的是双方父母及亲朋好友在一起欢欢乐乐,彼此多些认识、了解。第四天是新娘回娘家。早上有尚亲的人到新郎家接新郎和新娘回娘家,在太阳快落山只前,要将这对新婚夫妇送回去。这样婚礼就圆圆满满地结束了。

这里除了婚礼有讲究外,还有送葬。在陕南一带老人去世后,一般要通过洗尸、停尸、入棺、闭棺和出殡几道程序。过去一般为3天,现在多为一天一夜。在守灵期间,丧家为了悼念亡灵,慰藉人心,便会请歌手来唱孝歌,也有歌手不请自来的。歌手大多是业余性质的,他们会唱多种孝歌,有的还能即兴创作,针对死者的年龄,性别和家庭情况来虽。有一个人唱的,有对唱的,也有一人领唱,众人续唱或合唱的。哭丧歌伴奏的乐器是鼓和锣,或边敲边唱,或唱一段再敲一定的套数。

停尸的当天。室内灵堂已安排就绪,室外庭院点燃香、烛和火纸,燃放鞭炮。歌手的开场锣鼓是叙述灵堂摆设和孝男孝女的“孝道”,守灵的子女不禁失声哭泣。在守灵期间,孝男孝女要出门接待前来吊孝的亲友乡邻,陪祭的人一进灵堂,歌手便引唱孝歌。 天晚了,灵堂内外灯火通明。丧家招待歌手和前来悼念的亲友。饭后不久,歌手继续虽哭丧歌,亲友也有唱劝人孝敬老人的孝歌。到了半夜,由领头人按顺时针方向绕灵柩一周,孝子捧香在后,名曰“转香”。在歌手间歇的时候,丧家以茶点招待歌手,并用糖水润喉。到了天亮,歌手慢慢走出灵堂,来到室外,改唱“还阳”歌。送灵时,歌手又唱送灵歌,孝子随后叩头。“尸不见天,棺不二掩”,封棺前,孝家和近亲要看一眼死者面容,即“辞容”,然后封棺。

第二天早上出殡。棺木用木杠抬,木杠前后刻有龙头龙尾,歌手一唱“启龙歌”,孝儿孝女牵着灵柩上系的白纤在前,众亲友在后送行。在送葬的路上,歌手鸣锣敲鼓开道,遇山唱山,遇树唱树,遇水唱水。并以祈祷歌给抬杠有人加油。在锣鼓鞭炮声中,孝歌一直唱到坟地,下葬时先撒“五谷”,孝子接着五福,植土,谢恩。

主人家客人的多少,也不同程度决定着职客人数的多少,“事”过的大,需要帮忙的人就越多,主要职客都是专门聘请的,如“盘头”、“班头”各个方面的牵头人等。在“起事”后开席时,各职事(也称职客)坐第一拨专为他们开的席叫“待职客”(招待有具体职务帮忙的人),“起事”先“待职客”主要是正式待客时,这些职事的人都要各负其责,为“事场上”服务,先待他

们以便使他们更好的为他人服务。乡下坐席也很有讲究,开席前“客头”都要事先将准备好坐“上席”(也就是首席,一般是八仙椅)的名单当场公布,该坐上席的,该坐前席(上席对面)的,该坐档档的(首席两边)各就其位。坐上席的都是主要亲戚及辈分高者,以显示对长者、老者的尊重。乡下坐席讲究,还反映在“上席”要先动筷子指点一下,其他人方可开吃,敬酒也要从上席开始敬,以此类推,这也是对长者、老者尊重的有一个体现。

陕南杀猪很有讲究,首先要选择单日为吉日,随后要招呼亲朋故旧和杀猪人“吃泡汤”,厨师做菜时,要从猪头到猪尾割一块来做,意为一年喂猪,有头有尾,然后将猪肉腌熏起来。在走亲访友时,猪肉是最好的馈赠礼品。

这腊肉,又叫烟熏肉,是陕南一带的地方特产,也是陕南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这种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秦巴山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陕南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陕南宰杀的年猪年羊,均供自食,每年旺为淡贮,终年享用。佐餐、下酒、宴客、馈友、逢年过节,都离不开腊肉。因此,一般农家,均以此为家常必备之乡食,遂成乡土美味。特别是深山人家,以家藏腊肉的多寡,来衡量贫富的标志。

陕南的民俗很多,想要了解的更多,不妨多走走,也许有更多地发现。

民 俗 调 查 报 告

系别:中文系

班级:汉语言文学(2)班 姓名:黄艳 学号:2011215247

篇五:中国土家第一村

中国土家第一村

这里是被民族学家潘光旦先生“中国土家第一村”的地方 这里是被称为“土家第一人”田心桃老师的故乡

这里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毛古斯和摆手舞传承人彭英威和田仁信的家乡。

这里是中国土家族基因的血样采集点。

双凤村隶属湖南省永顺县大坝乡,位于永顺县西部,距县城15千米(离即将通车的吉首至恩施高速公路永顺出口10千米),平均海拔680米。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共96户,325人,是一个纯土家族聚居村。据族谱和祖墓碑文称,双凤村之先祖自西汉年间为逃避战乱遁居于此,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双凤村留有诸多文化遗迹,比如摆手堂、八字门、九蓉庵、官厅、土家祠堂、五谷祠、接龙桥、转角楼群等等。该村到处古木参天、竹林掩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怡人。双凤村至今还保留着“过赶年”、“吃泡汤”等年节习俗;双凤村的男女老少如今还会跳来源于古代、融入了砍火畲、播种、结麻、挽麻团等10多种劳动场面的摆手舞;双凤村的父老乡亲还能演示被誉为戏剧活化石、展示氏族时代狩猎、雄强崇拜的记叙的“茅古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因为保存着最为完整的土家族古文化特征,就被著名的民族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潘光旦先生誉为“土家第一村”,为国家认定土家族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作出过相当大的贡献。从很大程度上讲,双凤村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

内保存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统的民族文化村落,含“金”量极高,凡是从事语言、民俗、建筑、舞蹈艺术、服装研究的民族学专家,要取得原始古老的第一手资料,无一不到双凤来。

双凤村因地处偏僻,故而能够完整保留着古朴原始的土家族民俗民风,是一处具有传统、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立体空间。双凤村拥有着众多的“第一”:在国家认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前,著名民族学专家潘光旦教授代表国家民委考察的第一个土家村寨就在这里;代表土家族上北京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表演摆手舞的第一对男女也从该村挑选的;土家族文化艺术精品——毛古斯、摆手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也是经专家学者深入该村挖掘整理后再向整个土家族地区推广的(其中土家族毛古斯舞代表性传承人彭英威和摆手舞代表性传承人田仁信均为双凤村人)。所以双凤村在土家族研究学界素有“土家第一村”之美誉。2003年,该村又被中科院和云南大学确定为研究土家族唯一固定的调查点。

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天津卫视、重庆卫视、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前来拍摄民俗风情和专题纪录片;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大学、吉首大学及日本民族专家学者,先后到双凤村研究考察土家族文化。2010年1月被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认定为“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