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隐居深山50多年的夫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31:19 字数作文
隐居深山50多年的夫妻字数作文

篇一:夫妻隐居深山18年究竟为何

夫妻隐居深山18年究竟为何

高清图集

2015年8月4日报道,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米仓山高大雄奇,大山深处,有一个女人,18年前,她只身来到这[详细]

原标题:一个女人的王国:深山护林18年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往北80公里,米仓山南麓,丛林茂密,树木遮天蔽日,满山老藤怪树。

在这样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女人。18年前,中专毕业的她只身来到这里,与丛林、松鼠、黑熊为伴;18年后,她仍留在这里,生活

依然单调贫乏,唯一不同的是身边多了一个老公和女儿。

在深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叫景祥俊,是一位普通护林员。 风林网络:专业lol代练

22岁的选择:上山守林

1997年3月,中专毕业的景祥俊,从城里来到一个叫泥地坪的地方,在一栋职工宿舍住下,当年同来的还有5人。那一年,22岁的景祥俊风华正茂,如花似玉。

这排房子,建于上世纪50年代。火烧的土砖,搭建成8间平房。

因为缺少光照,房间里始终弥漫着一股霉味。当年,没有通电、通水,也没有手机信号,七八个年轻人聚在一起聊天唱歌,打发漫漫长夜。

不过,有说有笑的日子并不长,同事陆续转行,全部离开了大山,只剩下景祥俊孤单的身影。

对于22岁的少女来说,山那头的世界花花绿绿,充满诱惑。山这头,唯有空旷山谷里村民说话的回音和寂寞深夜里远处飘来的动物嚎叫声。

风林网络:最专业的lol代练团队

命运的选择:一留18年

“是否要离开这里?”命运似乎帮她做了选择。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拉住了她,让她在这里一呆就是18年。

1997年夏天,景祥俊在山间巡护时,镰刀不慎砍中一个毒蜂窝。密密麻麻的毒蜂像发了疯似地朝她飞来,毒针蜇得她大声呼救。而此时,诺水河镇铁坪村2组村民张志才正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挖草药,听到呼救,他跑来发现肿得像个皮球的景祥俊躺在草堆里,痛苦不堪。

张志才背起景祥俊,沿着山路,踉踉跄跄地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她送到林场的医疗点。景祥俊终于捡回一条命。

这之后,两人越走越近。1999年元旦,泥地坪宿舍门前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新娘是年轻貌美的城里姑娘景祥俊,新郎是当地农民张志才。从此,两人定居深山中。

2003年,女儿张馨月诞生,给这个清贫的家庭带来不少欢乐。如今,张馨月出落得亭亭玉立,平日里在县城读书的她每晚都会与父母通电话。每逢寒暑假,她就会回到山上,跟父母一起生活。

18年过去,那栋破旧的职工宿舍仍然挺立,云雾中宛若一片孤舟; 18年过去,宿舍斑驳墙壁已经脱落,好在已经通水通电,站在门前空地上偶尔还能搜索到手机信号;

18年过去,家门前种上了一人高的玉米,屋檐下挂着养殖的蜂筒,70多只山羊吃饱了会自觉回家;

18年过去,景祥俊年轻的脸庞留下了岁月痕迹,白嫩的皮肤也晒得黝黑,城里姑娘的浮华和娇气早已褪去;

18年过去,生活还是清贫,但起码有了变化,而唯一不变的是两人的感情和对大山的坚守。

风林网络:lol代练

本文来源:www.09784.com

篇二:52岁夫聚21岁妻,隐居深山筑爱巢多年

52岁夫娶21岁妻 隐居深山筑爱巢多年

“在新昌东部山区水帘尖边,有一个既不通公路又不通电的茅屋里居住着一对年龄相差31岁的夫妻,他们很恩爱,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里。”近日,新昌一资深驴友向记者报料。这是怎样的一对夫妻,他们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探寻。 男主人出生于上海

3月25日上午,记者从新昌县城出发来到大市聚镇青石村青宅自然村。路到终点,便是青山环抱。山的那头就是小将镇地界。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我们弃车步行。

这是一条盐帮古道。古道沿山开凿,一边是青山,一边是峡谷,地势十分险要。大约一个小时的行程,转过几十道山弯,爬上山顶,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依山而建的土坡上有一排低矮的茅屋,一名年轻女子梳一根长辫,脸色黑红,正抱着小孩,边上一位年逾花甲的男子逗着小孩玩,几只小狗悠闲地在屋前转来转去,若非亲眼所见,实在无法想象这样的深山中居然会有这等人间景象,宛若世外桃源,如诗如画。 见有客人来访,男人便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而女人则温顺地依偎在他身边。 “我叫郑林法,今年60岁了,我从小是上海被抱来的。”男子毫无掩饰地向记者道明了自己的身世。

由于当年自己的养父膝下无子,养父就托自己远嫁上海的妹妹抱养小孩。在他姑姑的撮合下,8个月大的郑林法就从上海郊区来到了这里。

养父母居住结局山路边的一个茶廊里,靠给路人烧茶为生,日子虽然清贫,但对郑林法却宠爱有加。在养父母的辛勤照料下,郑林法渐渐长大。

“19岁那年,养父告诉了我真实的身世,并给了我生父母的联系地址让我去找他们。”郑林法说,养母早年已去世,养父身体也不好,在养父的要求下,那年郑林法只身一人去上海,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

虽然自幼远离亲生父母,但毕竟血肉相连。亲生父母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执意要他留在上海生活。

“但养父对我有养育之恩,我不能让他孤单地生活。”郑林法婉言谢绝了亲生父母的一片好意。

半个月之后,郑林法道别了亲生父母又回到了新昌。而此时养父却已去世。

此后,他就一个人靠着几分薄田度日。2004年,郑林法靠多年积蓄在上阵山自然村购置了一间小屋。

年纪相差31岁的老夫少妻

郑林法的妻子叫梁桂英,今年29岁,老家在新昌大市聚镇姚卜丁村。两人相差31岁,怎么会走在一起呢?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我是看着梁桂英长大的。”郑林法说。

原来梁桂英的父亲是大市聚镇姚卜丁村的护林员。该村所在的山林紧挨着上阵山自然村。为了照看好山林,梁桂英的一家就生活在这里。

郑林法和梁桂英两家不仅住得近,而且走得也近。

“碰到哪家缺点米、油之类什么就相互借一下,桂英家缺少男劳力,我就主动去帮忙。”郑林法说。

就这样一晃10多年,梁桂英长大成人,情窦初开的她对老实勤劳的郑林法心存好感,有意无意间,经常跑到老郑家里玩耍。梁桂英的父亲也有意将女儿的终身托付于郑林法。

几年相恋之后,两人终于修成正果。

2007年,梁桂英21岁,郑林法52岁,他们办理了结婚登记。

两个人的世界自己最懂

他们结婚了,没有宴请亲朋好友,更没有美丽的婚纱和昂贵的戒指。他们的结合是如此平淡和简单,然而在他们眼里生活是幸福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人相依相偎,十分亲热,恩爱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这里没有通公路,走到山外买菜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郑林法夫妻俩平时基本上吃自己种植的蔬菜,吃肉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

“家里有肉的日子,桂英总是让我多吃点。”郑林法感激地说,“桂英还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家里的田都是她种的。”自己则负责耕田和打打下手。

而老郑对桂英也十分关心,他自己已有好几年没买新衣服了,而只要桂英说要买衣服,郑林法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她去。

为了贴补家用,郑林法还在村口养起了蜂。可到了收获的季节,蜂蜜连遭贼手。为了防止蜂蜜被偷,3年前郑林法干脆就在养蜂处盖起了一个茅屋,将家搬迁到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我们两个一天也分不开。”郑林法说,这几年他从来没将她一人留在家里过夜。 在艰辛和温情中撑起一个家

爱情美好,但物质基础匮乏,事实上,郑林法一家却过得异常艰辛。由于幼时缺奶,导致郑林法的左眼失明,干活全靠一只眼睛。“一家人的年收入不会超过2000元。”郑林法说,目前仅靠养鸡、养牛的微薄收入。去年6月,妻子生下一个小男孩。这给本来贫穷的家庭增加了负担。

郑林法的茅庐四面透风,简陋至极, 没有电视机、电饭煲等电器,照明靠仅有的一只矿灯,生火做饭靠一只风炉灶,家里仅有一条竹椅子。茅庐被隔成了三间,一间为卧室、一间为厨房、余下的一间则用来关鸡和牛。

“矿灯平时用得很节约,常常是在老屋里充一次电用上两三天。”郑林法说。“这样艰苦的条件你们还能坚持下去吗?”记者问。郑林法和妻子笑而未答。

郑林法在上海还有亲戚。“我出生在上海宝山县罗南公社石家桥生产队,我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要不去找一下他们?”记者向郑林法提议。“彼此都有各自的生活,不想去打扰他们。我觉得这样过日子也挺好的。”郑林法平静地说。

篇三:男子52岁时娶21岁妻 隐居深山筑爱巢多年

男子52岁时娶21岁妻

隐居深山筑爱巢多年

夫妻隐居深山筑爱巢

“在新昌东部山区水帘尖边,有一个既不通公路又不通电的茅屋里居住着一对年龄相差31岁的夫妻,他们很恩爱,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里。”近日,新昌一资深驴友向记者报料。这是怎样的一对夫妻,他们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探寻。 男主人出生于上海

隐居深山50多年的夫妻

3月25日上午,记者从新昌县城出发来到大市聚镇青石村青宅自然村。路到终点,便是青山环抱。山的那头就是小将镇地界。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我们弃车步行。

这是一条盐帮古道。古道沿山开凿,一边是青山,一边是峡谷,地势十分险要。大约一个小时的行程,转过几十道山弯,爬上山顶,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依山而建的土坡上有一排低矮的茅屋,一名年轻女子梳一根长辫,脸色黑红,正抱着小孩,边上一位年逾花甲的男子逗着小孩玩,几只小狗悠闲地在屋前转来转去,若非亲眼所见,实在无法想象这样的深山中居然会有这等人间景象,宛若世外桃源,如诗如画。 见有客人来访,男人便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而女人则温顺地依偎在他身边。 “我叫郑林法,今年60岁了,我从小是上海被抱来的。”男子毫无掩饰地向记者道明了自己的身世。

由于当年自己的养父膝下无子,养父就托自己远嫁上海的妹妹抱养小孩。在他姑姑的撮合下,8个月大的郑林法就从上海郊区来到了这里。

养父母居住结局山路边的一个茶廊里,靠给路人烧茶为生,日子虽然清贫,但对郑林法却宠爱有加。在养父母的辛勤照料下,郑林法渐渐长大。

“19岁那年,养父告诉了我真实的身世,并给了我生父母的联系地址让我去找他们。”郑林法说,养母早年已去世,养父身体也不好,在养父的要求下,那年郑林法只身一人去上海,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

虽然自幼远离亲生父母,但毕竟血肉相连。亲生父母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执意要他留在上海生活。

“但养父对我有养育之恩,我不能让他孤单地生活。”郑林法婉言谢绝了亲生父母的一片好意。

半个月之后,郑林法道别了亲生父母又回到了新昌。而此时养父却已去世。

此后,他就一个人靠着几分薄田度日。2004年,郑林法靠多年积蓄在上阵山自然村购置了一间小屋。

年纪相差31岁的老夫少妻

郑林法的妻子叫梁桂英,今年29岁,老家在新昌大市聚镇姚卜丁村。两人相差31岁,怎么会走在一起呢?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我是看着梁桂英长大的。”郑林法说。

原来梁桂英的父亲是大市聚镇姚卜丁村的护林员。该村所在的山林紧挨着上阵山自然村。为了照看好山林,梁桂英的一家就生活在这里。

郑林法和梁桂英两家不仅住得近,而且走得也近。

“碰到哪家缺点米、油之类什么就相互借一下,桂英家缺少男劳力,我就主动去帮忙。”郑林法说。

就这样一晃10多年,梁桂英长大成人,情窦初开的她对老实勤劳的郑林法心存好感,有意无意间,经常跑到老郑家里玩耍。梁桂英的父亲也有意将女儿的终身托付于郑林法。 几年相恋之后,两人终于修成正果。

2007年,梁桂英21岁,郑林法52岁,他们办理了结婚登记。

两个人的世界自己最懂

他们结婚了,没有宴请亲朋好友,更没有美丽的婚纱和昂贵的戒指。他们的结合是如此平淡和简单,然而在他们眼里生活是幸福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人相依相偎,十分亲热,恩爱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这里没有通公路,走到山外买菜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郑林法夫妻俩平时基本上吃自己种植的蔬菜,吃肉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

“家里有肉的日子,桂英总是让我多吃点。”郑林法感激地说,“桂英还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家里的田都是她种的。”自己则负责耕田和打打下手。

而老郑对桂英也十分关心,他自己已有好几年没买新衣服了,而只要桂英说要买衣服,郑林法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她去。

为了贴补家用,郑林法还在村口养起了蜂。可到了收获的季节,蜂蜜连遭贼手。为了防止蜂蜜被偷,3年前郑林法干脆就在养蜂处盖起了一个茅屋,将家搬迁到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我们两个一天也分不开。”郑林法说,这几年他从来没将她一人留在家里过夜。 在艰辛和温情中撑起一个家

爱情美好,但物质基础匮乏,事实上,郑林法一家却过得异常艰辛。由于幼时缺奶,导致郑林法的左眼失明,干活全靠一只眼睛。“一家人的年收入不会超过2000元。”郑林法说,目前仅靠养鸡、养牛的微薄收入。去年6月,妻子生下一个小男孩。这给本来贫穷的家庭增加了负担。

郑林法的茅庐四面透风,简陋至极, 没有电视机、电饭煲等电器,照明靠仅有的一只矿灯,生火做饭靠一只风炉灶,家里仅有一条竹椅子。茅庐被隔成了三间,一间为卧室、一间为厨房、余下的一间则用来关鸡和牛。

“矿灯平时用得很节约,常常是在老屋里充一次电用上两三天。”郑林法说。“这样艰苦的条件你们还能坚持下去吗?”记者问。郑林法和妻子笑而未答。

郑林法在上海还有亲戚。“我出生在上海宝山县罗南公社石家桥生产队,我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要不去找一下他们?”记者向郑林法提议。“彼此都有各自的生活,不想去打扰他们。我觉得这样过日子也挺好的。”郑林法平静地说。

篇四:河南一对夫妻隐居深山 生活自给自足

河南一对夫妻隐居深山 生活自给自足

近日,在洛阳市栾川县,大山深处的庙子乡庄子村,有这样一户人家,周围没有其他人家,一条幽深的山洞,一部手机,是他们连接外界的渠道。夫妻两人在这里养蜂、喂鸡、种庄稼、种菜、采药、看护竹林,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家里用的水,是从屋后山沟里流下来的泉水;吃的粮食、蔬菜,也是自己在山坡上种的;家里用的电,还是其他人家搬出去之前拉过来的。

村里曾劝他们搬出去生活,但他认为自己“不会与人打交道”,也不会经商,在这里种地、砍柴、采药、养鸡,虽然生活苦了点,但过得很快乐。

这户人家的主人名叫李卫城,今年66岁。

寻找李卫城不是一件简单事儿。记者问到几个年轻人,都是一脸迷茫,一位稍微年长者告诉记者:“就是住在洞那边的李老憨,一直走,过一个山洞,就能找到了。”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一个山洞口,从这边根本看不到它的尽头,而隧道里一汪不知深浅的潭水也挡住了进去一探究竟的脚步。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山洞那头传来了摩托车的轰鸣声,接着,微弱的手电筒灯光迎面照来。李卫城带着老伴从山洞那头出来了。

“我们也经常出来转转,去山下的亲戚家走走。”李卫城说,山洞不是唯一的通道,翻山也能到他住的地方,但是会绕很远的路,他平时出入山洞,就靠这台有些破旧的三轮摩托车。

听到我们想要到他住的地方一看的请求,他爽快地答应了。 趴在三轮摩托车窄小的车斗里,车子沿着山洞缓缓向前,经过最低处时,坐在车上只得把头埋得很低很低,一抬头就可能蹭到洞顶的岩石。

艰难走过这条约200米长的山洞,再拐过几道弯,就到了李卫城家。屋内,昏暗的灯光下,一张无法看出原本颜色的桌子,桌子上放着收音机、手电等工具,加上一张床。 家里用的水,是从屋后山沟里流下来的泉水;吃的粮食也是自己在屋后山坡上种的,做菜时,跑到屋后拔一棵;家里用的电,还是其他人家没有搬出去之前拉过来的。

养蜂、喂鸡、种庄稼、种菜、采药、听广播,看护竹林,这几乎是李卫城的全部生活。

在李卫城57岁那年,才娶到了小他8岁,离异过的赵七妞。近些年,赵七妞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赵七妞有个女儿,已经出嫁生子,偶尔也会带着孩子来山里看望他们。 “这个山洞凿通四五十年了,是村里人一块儿开凿的,夏天的时候,水有时候能淹到大腿根部,打着手电才能过隧道;天冷的时候,遇到水大,我们只能翻山出去。”说起这个维持他与外界沟通的山洞,李卫城乐起来了。 近年来,庄子村附近开发旅游,村里改造,李卫城获得了一些补助,再加上自己能拿出来的一点钱,在山外盖了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四五年前,其他村民都搬到了一公里外的地方,但李老憨选择继续留在这里。

庄子村的温支书告诉记者,李老憨住的地方有水有电,也不是景区所在地,对景区没有任何影响。因为考虑到他一户人家不太方便,他在山洞外边也有房子,村里曾经劝过他搬出来,“这不是强制的,住哪边完全是李老憨自愿,村里也不干涉。” “我这人笨,不太会跟人打交道,打了半辈子光棍,让我跟其他人一样,出去开农家乐或者干别的,依我现在的情况也干不成。如果种庄稼,住外面反而不方便,我就在这山里种地、砍柴、养蜂、养鸡,日子是苦了点,但什么也不愁,我过得很快活。”李卫城说

篇五:男子52岁时娶21岁妻 隐居深山筑爱巢多年

男子52岁时娶21岁妻 隐居深山筑爱巢多年

2015-04-05

?

夫妻隐居深山筑爱巢

“在新昌东部山区水帘尖边,有一个既不通公路又不通电的茅屋里居住着一对年龄相差31岁的夫妻,他们很恩爱,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里。”近日,新昌一资深驴友向记者报料。这是怎样的一对夫妻,他们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探寻。 男主人出生于上海

3月25日上午,记者从新昌县城出发来到大市聚镇青石村青宅自然村。路到终点,便是青山环抱。山的那头就是小将镇地界。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我们弃车步行。

这是一条盐帮古道。古道沿山开凿,一边是青山,一边是峡谷,地势十分险要。大约一个小时的行程,转过几十道山弯,爬上山顶,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依山而建的土坡上有一排低矮的茅屋,一名年轻女子梳一根长辫,脸色黑红,正抱着小孩,边上一位年逾花甲的男子逗着小孩玩,几只小狗悠闲地在屋前转来转去,若非亲眼所见,实在无法想象这样的深山中居然会有这等人间景象,宛若世外桃源,如诗如画。 见有客人来访,男人便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而女人则温顺地依偎在他身边。 “我叫郑林法,今年60岁了,我从小是上海被抱来的。”男子毫无掩饰地向记者道明了自己的身世。

由于当年自己的养父膝下无子,养父就托自己远嫁上海的妹妹抱养小孩。在他姑姑的撮合下,8个月大的郑林法就从上海郊区来到了这里。

养父母居住结局山路边的一个茶廊里,靠给路人烧茶为生,日子虽然清贫,但对郑林法却宠爱有加。在养父母的辛勤照料下,郑林法渐渐长大。

“19岁那年,养父告诉了我真实的身世,并给了我生父母的联系地址让我去找他们。”郑林法说,养母早年已去世,养父身体也不好,在养父的要求下,那年郑林法只身一人去上海,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

虽然自幼远离亲生父母,但毕竟血肉相连。亲生父母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执意要他留在上海生活。

“但养父对我有养育之恩,我不能让他孤单地生活。”郑林法婉言谢绝了亲生父母的一片好意。

半个月之后,郑林法道别了亲生父母又回到了新昌。而此时养父却已去世。

此后,他就一个人靠着几分薄田度日。2004年,郑林法靠多年积蓄在上阵山自然村购置了一间小屋。

年纪相差31岁的老夫少妻

郑林法的妻子叫梁桂英,今年29岁,老家在新昌大市聚镇姚卜丁村。两人相差31岁,怎么会走在一起呢?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我是看着梁桂英长大的。”郑林法说。

原来梁桂英的父亲是大市聚镇姚卜丁村的护林员。该村所在的山林紧挨着上阵山自然村。为了照看好山林,梁桂英的一家就生活在这里。

郑林法和梁桂英两家不仅住得近,而且走得也近。

“碰到哪家缺点米、油之类什么就相互借一下,桂英家缺少男劳力,我就主动去帮忙。”郑林法说。

就这样一晃10多年,梁桂英长大成人,情窦初开的她对老实勤劳的郑林法心存好感,有意无意间,经常跑到老郑家里玩耍。梁桂英的父亲也有意将女儿的终身托付于郑林法。 几年相恋之后,两人终于修成正果。

2007年,梁桂英21岁,郑林法52岁,他们办理了结婚登记。

两个人的世界自己最懂

他们结婚了,没有宴请亲朋好友,更没有美丽的婚纱和昂贵的戒指。他们的结合是如此平淡和简单,然而在他们眼里生活是幸福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人相依相偎,十分亲热,恩爱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这里没有通公路,走到山外买菜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郑林法夫妻俩平时基本上吃自己种植的蔬菜,吃肉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

“家里有肉的日子,桂英总是让我多吃点。”郑林法感激地说,“桂英还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家里的田都是她种的。”自己则负责耕田和打打下手。

而老郑对桂英也十分关心,他自己已有好几年没买新衣服了,而只要桂英说要买衣服,郑林法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她去。

为了贴补家用,郑林法还在村口养起了蜂。可到了收获的季节,蜂蜜连遭贼手。为了防止蜂蜜被偷,3年前郑林法干脆就在养蜂处盖起了一个茅屋,将家搬迁到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我们两个一天也分不开。”郑林法说,这几年他从来没将她一人留在家里过夜。 在艰辛和温情中撑起一个家

爱情美好,但物质基础匮乏,事实上,郑林法一家却过得异常艰辛。由于幼时缺奶,导致郑林法的左眼失明,干活全靠一只眼睛。“一家人的年收入不会超过2000元。”郑林法说,目前仅靠养鸡、养牛的微薄收入。去年6月,妻子生下一个小男孩。这给本来贫穷的家庭增加了负担。

郑林法的茅庐四面透风,简陋至极, 没有电视机、电饭煲等电器,照明靠仅有的一只矿灯,生火做饭靠一只风炉灶,家里仅有一条竹椅子。茅庐被隔成了三间,一间为卧室、一间为厨房、余下的一间则用来关鸡和牛。

“矿灯平时用得很节约,常常是在老屋里充一次电用上两三天。”郑林法说。“这样艰苦的条件你们还能坚持下去吗?”记者问。郑林法和妻子笑而未答。

郑林法在上海还有亲戚。“我出生在上海宝山县罗南公社石家桥生产队,我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要不去找一下他们?”记者向郑林法提议。“彼此都有各自的生活,不想去打扰他们。我觉得这样过日子也挺好的。”郑林法平静地说。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