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往事依依作文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6:32:07 体裁作文
往事依依作文600字体裁作文

篇一: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

不知不觉中,阔别母校已四年了。本以为时间和忙碌已将一切冲刷,可再次听到“中山路小学”几个字时,那尘封的记忆竟排山倒海般一下子展现在面前,清晰如昨日。

沉浸在甜美的回忆中,我很庆幸自己在中山路小学度过的六年时光。母校不仅以良好的氛围熏陶了我,更给了我一个绝佳的平台——数学思维训练中心。在那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朦胧的理想逐步清晰起来。

数学思维训练中心培养了我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老师们绝不是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思维训练中心的所有老师,无不用他们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数学是好玩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事物。记得焦长露老师给我们讲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阿基米德大喊:“不要弄坏我的圆!”阿基米德对数学的热爱震撼了我,数学的魅力震撼了我,先贤的事迹鼓舞我不断探访数学王国的奥秘。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性,数学思维训练中心的刘蒂老师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直观。在解决追及问题时,刘老师总是引导我们画线段图。一条条长短有致的线段,再加上合理的演绎推理,再复杂的追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刘老师讲“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更为巧妙。这种问题的一般解法是解方程组,但这种方法对没学过方程的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刘老师用“小兔站起”和“小鸡趴下”的方法:假设所有

小兔都站起来,只用2条腿站立,此时应有多少条腿?实际共有多少条腿?两者相减再除以2即为小兔的数量。这种形象直观的方法,再配以刘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我感受到学习数学真是一种享受,至今回忆起这一切依旧记忆犹新。

数学思维训练中心开阔了我的眼界,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吴永平校长讲授不同进制及其转换,拓展了在不同进制下的四则运算知识,还强调了二进制在计算机中重要作用。从他的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未知的知识,大大开阔了眼界,也学会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在天一少年班的第一节数学课上,邵老师给大家出了一个题目:1+2+4+…+2n=?同学们踊跃发言,很快提出了七种做法。邵老师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大家说:“不错,还有别的方法吗?”我站了起来,大声说:“可以将这个式子转换成二进制,变成1+10+100+…+1…0(n个0),结果是二进制的1…1(n+1个1),也就是十进制的2n+1-1”。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掌声雷动,连见多识广的邵老师也拍案叫绝:“用二进制来解这条题目,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简洁的算法。我的数学教案上又添了一种新的算法了!”

初次遇到“牛吃草”问题,我感到无从下手,刘蒂老师娓娓道来,使我茅塞顿开。一条题目讲完后,刘老师趁热打铁,又抛出一些类似题目,注重培养我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让我们学会通过对一类题目的归纳总结出其共性,万变不离其宗。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数学素养对我以后的数学乃至理科学习都影响极大。

数学思维训练中心还培养了我仔细严谨的数学态度??这一切

都使我受益无穷。2011年,我顺利考入了江苏省天一中学少年班,凭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紧张繁重的学习中我如鱼得水,尤其数理化成绩非常突出。2013年,我顺利进入天一中学高中强化班,高一时即在数理化信息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高二我又进入了强化班中的强化班——创新班。我将继续努力,取得更大成绩,不辜负母校对我的培养。

喜闻母校数学思维中心成立十周年,“童子何知,躬逢盛事”。愿母校思维中心越办越好,愿我的母校越办越好!

2

篇二: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

作者:董玥

来源:《作文·初中版》2014年第02期

和他的那份友谊,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开头。

一个深秋的清晨,在老师的“专政”下,我们两个互不相干的人成了同桌。当年的他是个白白的小胖子,有着青涩的傻傻的笑。他在我身边略显拘谨地坐下,然后转过头来俏皮地眨了眨眼睛,像在友善地打招呼:“同桌愉快哦!”

最初,我们的交流只限于借些文具,或是有一方书没带,两人默默地合看一本书,从不多说一句话。深入的交流开始于那个浅蓝色的“便利贴”。那天傍晚,我去参加年级里的诗朗诵培训,回来时教室里已空无一人了。我有些沮丧地走到座位上收拾书包,却惊喜地发现,各科的作业本被细心地整理成一摞,最上面摆着一份浅蓝色的“便利贴”,上面详细地记录了当晚的作业,连“是否需要家长签字”都标明了。瞧着那熟悉的圆圆的字体,眼前浮现出了他那认真的神情,我的心里突然很温馨很感动。第二天,我请他吃了两块大白兔奶糖,在彼此暖融融的笑声里,我们的关系拉近了许多。

后来讶异地发现,我们的共同语言真是太多太多了。

有次自习课上,我倍感无聊,昏昏欲睡。这时,身旁的他也闲来无事,便小声哼起了当年最流行的《小酒窝》:“小酒窝长睫毛,是你最美的记号。我每天睡不着,想念你的微笑。你不知道,你对我多么重要……”没想到,他的歌声低沉又深情,真有几分醉人的味道。我出神地听了一会儿说:“你喜欢林俊杰吗?我更崇拜周杰伦呢。”“那你会唱《不能说的秘密》吗?”他若有所思地看着我。然后,我们就一起唱:“你说把爱渐渐,放下会走更远;或许命运的签,只让我们遇见;只让我们相恋,这一季的秋天;飘落后才发现,这幸福的碎片,要我怎么捡……”正合唱到忘情处,突然发现老班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教室,他的双眼,如同高压探照灯一般正扫射着我俩。情势严峻,我们偷偷地扮了个鬼脸,一齐悻悻地住了嘴。

其他时候,我们也配合得极有默契。写“随堂练”时,每当我刚刚算完一题代数,他就恰好低低地报出了答案;英语老师抽背课文时,我们是一对“难兄难弟”,总是“狼狈为奸”,互相“包庇”;后来的体育课上,全然不顾操场上龙腾虎跃的气氛,我们一人一只耳机尽情享受流行音乐;课间10分钟,我奋笔疾书,感觉疲惫时,他也正巧放下笔,兴致盎然地建议道:“聊会儿天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俩的关系越来越铁,以至于每月一次的“座位调换”总会让人心惊胆战,恋恋不舍。率直的他总会情不自禁地说:“我就想和你坐在一起!”这时,我便如他同壕的战友,深有同感地拼命点头。好在,我们一直同桌。

后来,离别就来了。6月的阳光下,好像很愉快地填写了同学录,很轻松地在校门口挥手再见。我们都天真地以为,反正考上了同一所重点初中,今后相处的时光还很长很长。可是,

又一个3年过去了,我们又一同考入了重点高中,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楼层,让我们为数不多的相遇,只化为淡淡的点头一笑。

时光的长河,汩汩流淌,奔腾不息,总是无情地送走人生中一批又一批的过客,但河床上的五彩贝壳里,却永远珍藏着那些年我们无法忘记的欢笑,无法忘记的往昔……

往事依依,满怀芬芳。

篇三: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

时间似飞箭,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阳光少年,当我再一次打开记忆的闸门,去细细地品味每一件事,他们仍然是那么的美好,令人回味无穷。但唯有几件是让我至今难忘。

小时候,我十分调皮,因此常常挨打。在我九岁那年,一不小心将窗户砸了一个洞。妈妈回家后见此状况,顿时火冒三丈,拉着我的耳朵骂:“你这个坏蛋,家里的好东西到你手里都遭殃,你等着,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那一次,妈妈真的生气了,随地捡了一根木条,狠狠地抽我,疼得我哇哇叫,坐在椅子上屁股都感到火辣辣的。我忍着疼去厨房倒水,路过妈妈的房门时,我停下了脚步,透过门缝,我清晰的看见妈妈在哭泣。不知为什么,我的双脚像灌满了铅似的再也抬不起来。我推开了房门,嗫嚅地说:“妈??对不起。”突然,妈妈冲向我,紧紧的搂着我,泪水也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激动的说:“女儿啊,妈妈也不想打你啊,你是我的心头肉啊,我心疼啊!”我仔细地听着一字一词,心里像被千万根针刺的,很是难过。妈妈擦干了眼泪接着说:“女儿,不是我想打你,做妈的谁不疼儿女啊?你屡教不改,我有什么办法呀?”听着,听着,忽然,我感到手掌里热呼呼的,一滴,两滴,溅在我的手上,真的,是的,不是雨,是泪。那一霎那,我明白了,父母一直用这样令我们反感的方式爱着我们,无论我们是喜是厌。

爱若可作酒,亲情便是一场宿醉。我愿意三生三世喝醉,醉得一塌糊涂,无怨无悔永远有多远,幸福就有多长。

等我长大了,我变的文静起来,可是,那件尘封已久的事,现在回头想想仍心人又说不出的愧疚。

又是烟尘纷飞,又是人车争道,出门时的好心情被眼前拥挤的场面扫去。隔面相望,前面是庞大的上班族。我左躲右闪,见缝钻车,不一会就像油蛇一般地走到了小路的尽头。谁知到这路的尽头竟是噩梦的开始。巴掌大的出口各种交通工具齐备,左小轿车,右行人,中间是自行车族。再一看表,快到了与爸爸约定的时间。真是屋漏偏锋连阴雨,不管三七二十一,冲出去就是好汉。在一片鸣笛声中,我依旧我行我素。忽然,前面一群行人挡住了我的出口,我急忙将车胎向左转,一个民工为了躲避与我相撞,也迅速转动车胎,一不小心,靠在左边那辆颇有风度的丰田汽车,人们纷纷停下来询问他是否有事,在确定他没事正准备离开时,一个尖锐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

“呀,我的宝贝,看让你划的,你是怎么骑车的?”

“对不起,人太多,我??”

看到如此情景,鬼使神差,脑子一热,我便逃之夭夭了。耳边还是那尖锐的责骂声,和那民工尴尬的赔礼声。我是否应该回去?这件事与我有关吗?这一连串的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当我正考虑是否该回去的时候,去发现已经到了约定的地点。我停好车子,走进了亭子。爸爸似乎从我的表情中看透了我的心思,便逼问我。

“怎么了,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唉,路上争车道,害得人家划破了一辆丰田汽车。”

“后悔吗?”

“嗯。”

“那还不赶紧回去?”

“可是,我??”

不知哪来的力量,我飞快的跑出亭子,开锁,上车,奔向那遗憾的地方。

到了那里,早已是一片平静。哪些拥挤的车辆和行人早已离去,只留下一阵微风,拂乱了我的发丝。我呆呆的望着,心里十分失落和愧疚,离开时又是烟尘纷飞。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些美好的回忆催我不断奋进,不断探索。

江苏省江阴市山观中学初一 刘洁

篇四: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第一单元,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把你带进了亲近文学、走进文学之门。但我们一踏进大门去就觉得眼花缭乱,似走入仙境,又似走入迷宫,近处是弯曲盘旋的山路,远处是波澜壮阔的天海。这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让人痴迷又让人不敢涉足。

没关系,这节课,于漪老师用她曾经跋涉过的脚印,指引我们拥抱文学,用她曾经渡过这雾海小船载我们去遨游五彩斑斓的文学海洋。

2、作者简介

于漪 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5岁。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播放于漪录像。简单评价一下:和蔼可亲、热爱生活(最好)、有精神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0分钟完成以下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请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可讨论) 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以美动人)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 找规律

2、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

与读书(画)有关。

3、“往事依依”应该有许多件,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画)有关”? 答: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

再说,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这些往事留下深刻印象,产生了依依

之情。

4、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迪?(练习第一题)

从作者的依依往事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三、品味欣赏

于漪的这篇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就是:美。美在哪里:形美、神美。形美—语言风格、词语优美、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

1、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3人左右即可)

教师范例:2段写看画入了神的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寥寥数词,就把一个痴迷于想像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来。 阅读文章,要学会扣住关键字词来把握主要内容。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在对下列往事的描写中,分别侧重于哪个字,请填出:

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以美动人)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

3、下面我们逐一来感受:

一、以趣动人

作者能这样做,她用什么方法,你会吗? 凭借联想和想像产生的。

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就是与艺术品产生共鸣。方法是:一、培养兴趣;二、融自己于其中(转换角色、角度、时空)去联想、想像,去探求、去感知。(须笔记)

欣赏此图,说说你在画中看到、听到、闻到、感受到的……

今后在阅读、写作、鉴赏艺术作品中,要运用这种方法去训练自己,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够在艺术的天空中得到陶冶,逐渐脱离低级趣味,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

二、以美动人

1、全班齐读P37

作者列举的诗句分别是:春夏秋冬,分别用括号括起来。(见课本)

2、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图片,学生用课本上的诗句或者自己知道的诗句乱猜。

3、“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

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往事依依作文600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三、以情动人

1、欣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创作背景]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头,下临长江,形势险峻。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山,感慨历史的兴衰,因写此词。诗人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南乡子》。黄自选用这首著名的辛词,显然也有寄托爱国情怀的意思。

全班模仿跟读,抽查效果。

2、田汉的《南归》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孤独、惆怅、感伤的感情。(诗中的人如果是男的,他回来找什么?故乡、姑娘。结局会怎样?(家园破败、姑娘嫁人或是死了)) 学生个人朗读训练

四、以理服人

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句。

5、本文主旨

创设情境:

设想一下:于漪老师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作者少年时代为什么会爱读文学作品呢?(真正根源)这就要具体从课文中去寻求答案了。

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她明白要去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青少年应该: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本文主旨: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两点。

学生思考

发言

听讲

四.延伸拓展

1、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五、结束语

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体味语文的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

六、作业

1、CCTV-10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言,“探访名师的金色年华”,今天就请4个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组长先推选代表充当于漪、主持人,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交给组长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节目

2、出示活动要求: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请试着模仿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他的一件事例,并能模拟名人的语气有感情地娓娓道来。

请各组在课外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以上要求一一在组内交流,并选出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评出“最打动我的发言”。

3、科代表更正字词,规定抄写字词。

于漪赠言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文章

篇五: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

学习目标

1 整体学习,理清思路

2 欣赏优美典雅的语句,提高欣赏散文作品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从《为你打开一扇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 学生交流自己和文学的一段难忘往事,引入课文,简介作者.

二、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不明白意思的词语.

2、提出问题.

(1)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已的哪些往事? (一句话概括)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2)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3)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

承上启下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

品味语言,明确主旨,欣赏背诵.

1、生默读课文,画出好词佳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交流讨论)

2、生齐读第四段,再背出一两句读过的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

3、根据课文第五段描写的情景,背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学生表演,评价,集体背诵)

1、请一位同学朗诵新诗<<南归>> (教师作指导)

2、体会作者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位老师讲课时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写好后全班交流评价)

3、考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讨论,教师明确)

(1).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2).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4、说说自己课外读过哪些好书,推荐给大家(学生交流)

四. 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词语和句子

2、课外搜集名人好读书的事例.

拓展资料

1、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196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系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八,九届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教育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五十例>>,<<于漪教案选>>等等.

2、辛弃疾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衮衮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有<<稼轩长短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