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赏析人有悲欢离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0:34:28 体裁作文
赏析人有悲欢离合体裁作文

篇一:初三语文赏析

2014-04-02

《钱塘湖春行》1.思想感情(描写西湖明媚的早春风光抒发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动物的变化描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3.品味“争、啄”的表达效果(争的意思是争相,啄的意思是衔泥,生动形象写出早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新燕衔泥做窝的景象,展现初春的勃勃生机,抒发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己亥杂诗》

1.思想感情(卸甲归田的惆怅回归的喜悦继续为国效力的信念)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手法+内容+情感运用新奇的比喻,移情于物诗人以落红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护花象征了崇高的奉献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寄托作者怎样的心境(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2014-03-31

七下古诗赏析1.《《观刈麦》1.思想感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蒸意思为受熏蒸灼意思为受熏烤准确形象的描写了农民甘愿忍受酷热的炙烤辛苦劳作的场面,表达对农民深切的同情)《破阵子》1.思想感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2.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运用对偶从视觉、听觉两方写奏乐吃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

气氛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衬托了将士们的意气风发,英勇善战《使至塞上》1.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的残红对仗工整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风光,写景开阔鲜明气势雄浑2.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情感。 以征蓬归雁自比,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抑郁之情。

2014-03-24

今天复习了两首古诗赏析,今天放学后检查背诵并签明情况!

1.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哪些?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雨,草色 这首诗细腻真切地描绘出早春有特色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2.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运用对比手法,将满城烟柳和淡远草色进行对比,抒发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3.请用生动想象的语言描绘出“天、草”的画面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思想感情(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关切之情)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运用独特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

心人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的关心和无尽的安慰之情。3.首句写景抓住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杨花、子规,点明了时令,寓情于景,渲染离别时的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4.表现手法: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2014-03-21

《次北固山下》1.思想情感(思念家乡)2.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闯入江南。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风”的画面(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一片白帆顺风而来)

4.颔联中阔字表现怎样情景?阔字写出江面广阔浩淼,既写了江水之势,又写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赤壁》1.思想情感(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的抑郁不平之情)

2.写作手法(以小见大,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用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水调歌头》1.思想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致)

3.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月)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4.赏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6.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课本笔记)【

篇二:诗歌鉴赏

(2015·江苏宿迁市)六、诗歌鉴赏〔5分)

1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寒 夜

杜耒

①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②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19.(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

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1分)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

解析(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

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2015·江苏常州市)(一)5——6题。(3分)

杜甫

5?(1分)

答:6(2分)

答: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一、【2015·贵州毕节】

春 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第?题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诗中的“烽火”原指古代战争中的信号源,后引指战争;“三月”极言时间之久;“抵万金”突出家书的珍贵难得。此联反应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导致音信隔绝。故C项不正确。第?题是开放性题目,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诗句表达的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再根据此情此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C。?示例:我渐渐年华已老,还为国忧心忡忡,不但已是满头白发,连这白头也越抓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连束发都困难了。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小,郁结在心中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用手搔头,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二、【2015·贵州遵义】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

2.“山回路转不见君,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题目要求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一诗句所展现的画面,答题时,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瀚海”“冰”“愁云”进行描述,并加以适当的描写。

【答案】山谷的阴面纵横散步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阴云。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抒情的方式以及作品表现作者情感的能力。诗歌抒情的方式一般有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两种。这两句诗中“山回路转”“雪”属于景物描写,友人已远去,诗人还在驻足远望,这个举动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因友人归京产生的惆怅之情,所以诗歌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答案】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2015·贵州铜仁】

阅读范仲淹的《秋思》,按要求答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词中围绕一个“______”字,描绘了塞下独特的景象。

2.这首词意境深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和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就本首词来说,“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一个“异”字统领,接下来从“衡阳雁去”“四面边声”“落日孤城”三个方面写塞外景色与别处不同,以此来突出“异”。

【答案】秋思 异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能力。本题没有明确的鉴赏要求,只提示自选一个角度,所以,鉴赏时我们可从修辞运用、写作技巧、词语运用、抒发情感以及互文见义等方面任选一处,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2015·江苏扬州市)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 ▲ 之情。(2分)

(4分)

▲ ▲

9.?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第?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就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第?题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要注意“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

(2015·江苏徐州市)(二)古诗词赏析。(3分)

9.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

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

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9.【答案】B。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解答这题,要在熟悉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如B项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环境描写,营造的是一种幽静冷落的气氛,更增添了凄凉与愁苦之情。故该项的陈述错误。

(2015·广州市)12. 5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2分)

(2)(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词词句的赏析。(1)表面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合和月圆。实际是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落和对团圆的向往。回答第(2)题时,可先描述题所选诗句的意境,并分析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然后分析诗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2015·云南昆明市)(一)诗歌赏析。(第7题,2分)

品读下面的散曲,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曲中“踌躇”一词用的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

【答案】诗人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达了心中情绪激动,作者怀古伤今,自己心中暗叹。

【解析】这首散曲的主旨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

(2015·浙江台州市)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赏析人有悲欢离合)

10.从“ ▲ ”一词可以看出。(2

10. 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 不识

考点: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思路点拨:题目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山行》中”,研读诗句“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抓住关键词“不识”,再结合题干中“《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不难用四字....

短语概括出《山行》中的主人公“初来乍到”“初到此地”。

11.3分) ▲

11.《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对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能力。

思路点拨:揣摩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有:1.读标题2 读注释(背景)3读关键词4读意象5读作者。就本题而言,虽然题目要求回答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但解答时也要注意结合诗境并展开想象来分析。如,由上阕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可见“物.

是人非”;由“无可奈何花落去”可见感叹时光易逝,“似曾相识”见其怀旧(人)之情。由前面的“青山不识我”而白鸟“似相识”,且对我“三两声”不难体会其惊喜之情。

(2015·吉林省)(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点绛唇

陆游①

篇三:诗歌赏析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

孟正圣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4、.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词语是“生”和“入”。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里。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 ,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2、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两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3、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

4、 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胸怀。也表现了作者老当亦壮,不服老,自强不息的精神。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2、暗写诗人望月,点题之笔的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诗上阙写诗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下阙写词人望月怀远,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

2、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月圆月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是自然的常理。包涵人生哲理,表达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3、试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婵娟”——月亮。但愿天下有情人的情谊都能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不清有什么颜色。以此景描写早春再恰当不过。

2、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西江月》?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蛙声一片”已透露出天将有雨的信息。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2、“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3、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予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

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

3、“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4、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以飘零和落寞之感;“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衬情。

5、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沉的牵挂和思念。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篇四:诗词曲五首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

【答】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

3.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4、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两个典故表达归京之后怎样的感受?

【答】“闻笛赋”表现对许多已经去世旧友的怀念。“烂柯人”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对亲旧

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7.本诗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并描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画面 【答】①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②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8.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简要分析。

【答】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9.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①思想感情: ②哲理:

【答】①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

②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10、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答】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境界。

1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赤壁

1.赤壁属于哪一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

5.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三)过零丁洋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

2.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3.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答】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4.请体会“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妙处?

【答】颔联运用来两个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用“风飘絮”来比喻国家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一生浮沉的政治生涯的写照。

5.请体会“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妙处?

【答】颈联利用来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运用了双关,具体描述了在抗元战争中艰苦难忘的经历。

6.颈联两个“惶恐”“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一语双关,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和哀怨。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①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②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③这两句诗直抒胸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8.结合古代名人对待生死的态度,说出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答】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9.(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答】(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四)水调歌头

上阕——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

下阕——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景物 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实写)

宫阙,琼楼玉宇 (虚写)

明月——天上宫阙——玉宇琼楼(想象) 月圆——人圆 (联想)

12.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3.《水调歌头》中作者 4.

5.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答】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6.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答】表明作者“奋力有当世志”,而又不谐尘俗的情思。

7、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8.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各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9、说说“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答】想到月宫去,却又彷徨。反映了作者想超脱尘世而又热爱人间的激烈的内心矛盾。

1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1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赏析。

【答】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 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主题,因而自解自叹了。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

【答】包涵着人生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 者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13、试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

【答】“婵娟”,这里指月亮。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14.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

【答】(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2)思想内容:抒写“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15、上下阙主要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

【答】上阙写诗人饮酒问天,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望月,写景。下阙写词人问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怀人,抒情 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6

、水调歌头中

【答】在作家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17.①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②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点拨:“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④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阙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

篇五: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一、 《次北固山下》

(1)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大景小景相互映衬,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帆高挂,波平浪静的

景象。

画面: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放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此

开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

“阔”:一个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感。

“悬”:悬写出了海上行驶的形象,在广阔无限的海上,一笔小小的帆影高高悬立,

写出大景中小景的形象。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在描写景物时令中,蕴含着一中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

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3.把“日”、“春”作为新

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生”、

“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理解: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4) 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杨花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直叙其

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路途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

见。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这两句抒情,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月亮人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

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愁心”是指:与王昌龄辞别时的离愁别绪。

(3)古诗内容: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

(4)情感基调:感伤悲苦,思念惆怅

(5)思想感情: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赏析: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绿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如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2)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

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私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进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写早春之景远远胜于晚春景色,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揭示了一

切美好事物,最好的季节就是在它萌生阶段,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5)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1.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反映出作者怀才不遇的心境。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赏析:这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由此想到汉末分裂动荡

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中的风云人物,借物起兴,抒发了岁月流逝而物是

人非的感慨。

画面:一把折断的战戟深埋于沙中,但并未被销蚀,我将它磨洗过后认出

是前朝的遗物。

(3)东风指的是:火烧赤壁

(4)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气。

五、《水调歌头》

(1)“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而不是题目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中的“恐”字

“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炼字:“转”和“低”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

了词人的忧伤。

(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句蕴含浓郁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

的高度契合,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

内容: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离别的时光中共享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乐

观旷达的胸怀。

炼字:“婵娟”是美好的样子,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

了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

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6)全诗思想感情

本诗上阕写对月饮酒,下阕对月怀人。

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及无限热爱。

六、《使至塞上》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了作者出使的任务,“单”字是“少”的意思,透

露出诗人出使边塞随从很少,路途艰苦,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无依之感。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征蓬”与“归雁”相对,“出汉

塞”与“入胡天”相对。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慨叹身世浮沉,抒写思乡之情。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烽火台上燃起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中冲天而起,蜿蜒的黄河映衬着夕阳西下。

2) 炼字:“直”“圆”二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直”写出孤烟之高。“圆”表现

落日之低之大,画面开阔,其实雄浑。

3) 手法:对仗工整,描绘出塞外雄奇壮阔的独特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语透雄豪,显示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5)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伤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6)全诗情感变化:因被排挤出朝廷而孤独、悲伤,但看到大漠雄浑的景色后,产生了慷慨悲壮之情。

七、《观刈麦》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描绘了一幅什么场景。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向上冲,弯下的赤裸的脊背被灼热的阳光烘烤得黝黑发亮。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赏析

1)手法:不仅展示了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而且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进行刻画,写事

与写心理完美统一。

2)炼字:“惜”字用得好。是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刻的感情

态度,也表明了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3)“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态度?

将农民的辛苦劳作与自己的安逸享乐对比,表现了作者自疚自愧,也是一种对整

个官僚社会的隐约批评,达到了讽喻的目的。

(4)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图景?

描绘了一幅炎热夏日,忙于收割的场面。

(5)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官僚贵族社会的批判。

八、《破阵子》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词人想领兵杀敌而不得,只能在醉梦里回忆当年杀敌快意的落寞。

(2)“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翻”是演奏的意思,写出了所奏音乐之雄壮,以及士气的

高昂。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画面:将士们骑着像的卢一样飞奔的战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

(4)“沙场秋点兵”赏析

1)内容:秋天在沙场上点兵,人山人海,沙场上响着震天动地的军号,军令声,气

势磅礴。

2)炼字:“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二楼肃杀的气氛。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天下事”指什么

指的是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天下大业。

2)这两句写出了战争胜利,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洋溢着词人忠君报效

朝廷的理想,使诗的情感上升到了极点。

(6)“可怜白发生”赏析

炼字:“可怜”写出了词人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空有

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心生一种悲哀,一种无奈。

本句所起作用: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与前面雄壮的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形成强

烈对比,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

(6)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强烈悲愤之情。

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风烟:显出杜少府所任之地卑湿荒远,上任路途艰险。

2. “辅”:形象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者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3. “望”:将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4.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正面写离情,急转为劝勉。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赏析: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是永恒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只要心中有朋友,那么朋友就好像在身边。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6. 这首诗和其它送别诗的不同: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7. 全诗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十、《望岳》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赏析“小”字也是这个答案)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画面: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的画面,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骏奇险。

钟:有汇聚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阳光好像被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高峻绵长,遮天蔽日的形象。

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3.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赏析:极言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表达诗人心胸开阔的感受,突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4. “会”和“望”可以看出作者未登顶。

5. 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思想感

情。

十一、《春望》

1. 国破:二字点名时间,次句点名季节。

2. 破: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3. 望:统领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4. 草木深:表面上写山河依旧,草木茂盛的情景,实际上写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

会状况。

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落泪,鸟使我心惊。

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赏析:这两句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7. 思想感情:整首诗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十二、《钱塘湖春行》

1. “春”字是全文的线索。

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象。

3. “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了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

4.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

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

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几处,谁家”,说明初春时分,飞鸟不多,符合季节的特点。“争暖树,啄春泥”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活力。

这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6.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渐欲”说明早春时节花渐开渐多;“没马蹄”表明草长得很浅。这两句从植物变化写早春景象。

7. 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8.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9. 思想感情:抒发作者喜爱早春风光,闲适自得的感情。 十三《雁门太守行》

1.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

2. 中心:描绘了一长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坚强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3. 前四句写落日前情景。

4.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人将黑色和金色相对比,用比喻和

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赏析: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呜咽的角声,紫红色的秋色,创造出一钟苍凉、悲壮的气氛。

6.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7.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

赏析:“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北地的秋夜,风疾霜弄,连战鼓也擂不响,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