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多难兴邦的例子和理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18:31 字数作文
多难兴邦的例子和理由字数作文

篇一:多难兴邦哲学论

多难兴邦

班级:B060502 学号:B06050216 姓名:李新群 天(自然)没有意志,无所谓喜怒哀乐,但其运动有规律——有的人类已完全掌握,有的还没有或还没有完全掌握。但不管是何种情况,人类的行动规则只能是、必然是“自强不息”。人类“自强不息”就能天人合一。人类从来就是在与天(自然)的矛盾对立统一中繁衍、壮大、飞跃。

科学的灾难观,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灾难。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各种灾难看作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是可以认识,可以战胜的。同时,要坚持辩证法,要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全面认识灾难。

对于我国的救援工作者队伍,他们是在和平时期投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超负荷的工作,重大的精神压力,甚至流血牺牲。这总不能够说是好事。但是,这场战斗锻炼了我们的救援队伍,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与地震斗争的经验。这场与地震的大规模战斗,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的抗震救灾水平,将会出现一批国际高水平的专家。这样说来,这次地震,又不完全是坏事,它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俗话说,多难兴邦。我们的民族遇到这场灾难,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一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精神,在灾难面前,更加激发出了全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我们长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歌舞升平。这是一种幸福。但是,也容易消磨人们的斗志。这场地震灾难,使人们充分地动员了起来,激发出人们的斗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不能说不是我们的重大收获。在救援灾区的战斗中所激发出的民族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发挥作用。

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没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灾难的态度。树立科学的灾难观,将会助我们摆脱灾难的阴影,怀抱希望开始新的生活。

多难兴邦,是对国人的鼓舞。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和苦难——冰雪灾害、火车脱轨、汶川强震……然而,灾难不仅是灾难,也是一笔特殊的精神财富。当灾难无可避免时,我们迎难而上,守望相助,灾难在折磨我们的同时,也教给我们平时难以学到的东西。

多难兴邦,这次强震,并没有把中国人的脊梁压弯,我们的祖国,在这次灾难中成长,强大。我们的人民,在这次灾难中励精,图治。

多难兴邦,一个国家正是在遇到困难时,才更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精神,骨气,正是在遇到灾难时,人民才会更加团结。这个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强大,永远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

篇二:作文--多难兴邦

说明:这首诗是今年四川的高考满分作文,今年四川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该考生以歌行体和楚辞体写汶川地震,并且这是一首藏头诗,第一排下来分别是地震灾区的地名,可见其才华横溢!

戊子岁,四月初八。川静其波,鸟罢其鸣。一场无情的天灾袭来,举国恸哭。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 。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

----序

汶水东流不复西,神仙难改地震袭。

川蜀儿女多苦难,一片荒城尽眼底。

映现当年唐山景,尽是残垣与断壁。

秀丽河山浩劫后,昨日今朝各两异。

都道零八年岁好,为何灾难紧相逼。

江山如画景色美,怎奈苍天生妒忌。

北国刚受冰冻灾,天府又遭夷平地。

川静其波鸟罢鸣,齐哀满目皆疮痍。

江天五月渐阴沉,满腔悲痛灰色弥。

油绿麦田无人收,万千苍生宿路隅。

平生有泪不轻弹,今朝闻此泪如泥。

武候诸葛若有知,不堪目视亦掩泣。

彭祖寿延八百载,可知人命仅须臾。

州州郡郡华夏土,一砖一瓦似金玉。

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万事吉。

花儿凋谢来年开,来年风景更旖旎。

茂年男儿体健壮,安能袖手闻羌笛。

理会百姓疾与苦,血汗合流同舟济。

绵薄微力不足道,奇迹因爱八方聚。

竹丝管弦为君鸣,可敬可赞可歌泣。

卧薪含悲建家园,蜀山青青蜀水碧。

龙的传人谁可胜,只手亦有撑天力。

汉羌一家爱无疆,我齿你唇永相依。

旺兴岁月定轮回,红霞当空雄鸡啼。

红烛数盏列堂前,潜心默祈哀思寄。

白云苍狗命难料,生者奋进逝者息。

青史铭刻五一二,永记今朝万人罹。

川蜀儿女多坚强,还把灾难视蝼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惟见山河齐悲兮,黯然神伤。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还看万众一心兮,不屈脊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奋起兮。多难兴邦,中华坚强!

蓝鹰评:写得还不错,考生对于中华语文的参悟,对于古文、古诗有较强的驾驭能力,从高考作文本来就是要考学生的语文水平,那么从这篇文章就已经达到目的了,此文表现出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给满分,不为过。

前面有序,

后面几句力度很足,很精彩: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惟见山河齐悲兮,黯然神伤。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还看万众一心兮,不屈脊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奋起兮。多难兴邦,中华坚强!

成语“多难兴邦”, 温总理在慰问地震救灾时在黑板上也曾写下,此学生用起来也很顺手,手法娴熟。

尤其是考生是在高考写的,根据蓝鹰的经验,当年高考中留给写作文的时间约1个小时。

512地震,到高考有一段时间,不排除他事先已经写过此内容的诗,或打过腹稿,到了高考现场再默写出来,…… 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多难兴邦——08年高考同题作文(陕西卷)

——2008年高考同题作文(陕西卷)

多难兴邦

5月23日,温家宝总理第二次重返北川指挥抗震救灾,在临时搭建的帐篷教室里,总理写了“多难兴邦”四个字。

多难兴邦!

笔力遒劲,章法严谨。带给我们诸多的感动和力量;

字如其人,有刚有柔。表达民族内心的坎坷与坚强。

2008,这一年本该天佑中华喜迎奥运,本该国运昌盛风调雨顺。可是天公不做美,南国飘雪冻雨成灾,随后达赖不做美,制造骚乱阻挠圣火,此番最是地公不做美,地牛翻身举国成殇。更有火车相撞股市告急,疫病凶险狂风暴雨,诚如总理坦言:多难!

多难啊!

中华民族总是那么的历经磨难,而今正欲奋起时却又灾难踵至。来的那么频那么快。可是大家一定记得,在数十万人被困的广州车站时,突然出现在候车大厅的总理;在地震90分钟后,踏上废墟的总理,他来的那么频那么快,比灾难更频,更快!

每一次,千里调军人民会战,每一次,倾囊相助爱心捐款;每一次,坚守职责凛然担当;每一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在灾难面前毫无代价毫无条件的付出,只因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无论高官、富贾、贫穷、低微,灾难牵一发而动全身,只因为灾难面前生命同等珍贵。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家庭,13亿的中国人全都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共赴难关。哀悼日里,所有人停下所有车止行所有呼吸都一齐沉默,试问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人心聚集,哪里有这样的无穷动力?这是何等伟大而令人震撼的民族啊!

所以灾难中的你和我连同幸灾乐祸的敌人都必须有理由相信:我们决不会倒下,决不会! 在灾难中孕育出的力量,你们感受了吧?在灾难后迸发的力量,你们看到了吧? 兴邦啊!

总理的话,是我们民族最坚定最强劲的声音。是我们对灾难绝不妥协的宣言,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挺住的姿态。千军万马波澜壮阔,都无法描绘我们救援的宏大场面;团结一致万众一心,都无法穷尽我们生死不离的温暖。

震后第五天国内捐款就突破60亿;血站告急,因库容不足而限制献血;志愿者排队报名热情高涨;人民恪守职责安定团结,打击恶搞阻止谣言;奥运将至,我们做好准备翘首期盼;物价上涨,人民努力工作理性接受。

中华民族就是在灾难中站起来的,中华民族一定也会在灾难中兴盛起来。灾难给我们的是伤痛,但给我们更多的是凝聚团结和崛起的希望。

吓不倒的人民,压不弯的脊梁,震不碎的中国心!

让我们记住: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总理的话必将激励我们顽强坚韧迎难而上,

地震的痛必将提醒我们行动起来振兴家邦。

篇三:多难更有利于国家发展

立论

我方认为多难更有利于国家发展

解释: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多难带给我们的思考以及对待灾难经验而不单单是灾难本身。这样说并不是空穴来风

早在古代《左传·昭公四年》中说到“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 失其守宇。”

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多难兴邦,指多灾。刘琨曾以此意劝告晋元帝发奋图强,振兴国家。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民励精图治,转危为安,使国家复兴强盛起来。

: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指不经过灾难考验的国家是无法长久生存的,只有在不断面对灾难和忧患中的国家,才可以真正强大。

再到近代李鸿章在他的遗折里这样写道:“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现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应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那场“天灾”中有着完美表现的日益强盛的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之下,一定能够转“危”为“机”,在与金融海啸这场“人祸”的鏖战中续写新的传奇,使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法新社一篇题为《中国成为亚洲金融危机大赢家》的文章中肯地评论道,“如果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有赢家的话,则非中国莫属”,“因处变不惊而备受称赞的中国已崛起为经济强国,并似乎对另一场金融危机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这场危机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推动中国继续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即在严格控制金融体系的前提下开放经济)前进”。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多难更有利于国家发展

哲学观点 1.矛盾是统一的,有利就有弊,所谓祸福相依。“多难”中也潜藏着机遇。比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会淘汰掉许多老式企业,但也会造就更多现代化企业。从而促进发展

2. 多难和发展是一对矛盾的该概念,他们既对立又统一,他们相互存在,相互斗争。而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转化办法,方法就是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多难和少难二者是量上的差别,从质量互变规律上说,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引起一次飞跃,实现质变。具体来说,也许是一次小小的灾难的话,旁人肯定会幸灾乐祸,这是中国人的普遍特变,当这个灾难累计到一定程度,超

越类人们的承受范围,势必让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抗击灾难,而共同团结的结果就是繁荣。去年的汶川地震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自然灾害给四川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是全球华人同心同德,共同战胜了灾害,民族凝聚力也就大大加强,对于建设国家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 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 现实角度还是哲学高度 都证明了我方观点:多难更有利于国家发展

例子

唐朝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唐朝建立之初,边疆受到突厥的严重威胁,此外国内还有一些反隋朝起义军遗留下来的地方割据势力,而且贞观初年关中地区又遭受旱灾,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候,唐朝君臣上下一心,奋发图强,一刻也不敢懈怠,国家不但并没有被外敌、内乱和自然灾害击垮,反而逐步走向强大,在唐朝几代君主包括大周皇帝武则天的努力下开创了大唐盛世;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文化发达,国威远播于海外。而到了唐玄宗的时候,由于唐朝国势强盛,经济发达,社会、政治稳定且久无强大的外敌威胁,整个社会风气开始变得奢靡,唐玄宗即位之初还能励精图治,但不久也认为天下太平、万事大吉,开始声色犬马、整日耽于酒色,荒废朝政,唐朝终于在安史之乱后江河日下、从此一蹶不振。

中国历史上像唐朝这样的例子很多,而且不仅是唐朝,世界史上国家因多难而兴邦,在国家强大,国内富庶,外无强敌的情况下反而以惊人的速度走向了灭亡。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和秦国打仗,晋国由于国力强大并且在军事上主帅调度得力,军队战斗力强等原因即将大胜秦军,几乎所有晋国将领在这个时候都士气高昂,唯有大将先轸愁眉苦脸,而且还想尽办法阻止晋军获胜,但最后晋国还是大胜秦军,战后先轸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外安逸,而内乱生”,如果这一仗把秦军赢了,晋国周边就没什么威胁了,而且国内政局、社会也很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国家容易放松警惕,国家就会走向灭亡。果然,后来在国内稳定,外无强敌的情况下,曾经是春秋时期中原最强大的国家的晋国由于内部权臣之间争权夺利而走向了分裂,分裂为赵、韩、魏三国,而此三国最后被秦所灭。 贞观前三年,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遭遇特大旱灾,且突厥威胁国家安全,但经过太宗君臣努力,从贞观三年开始国内经济状况好转,并一战打败东突,开启了贞观之治

汉初,经过秦末战乱的劫难,中原地区百废待兴,北方又有匈奴危险,不过汉采用和亲之策稳住匈奴,对内大量复员军队,减免赋税,经过文景两朝励精图治,到武帝时汉朝国力达到全盛

建国之初,同样百废待兴,内有严重的通货膨胀、匪患、残敌、天灾、物资紧缺,外有美帝窥边,但在GCD的领导下,新中国挺过了前三年的困难时期,开始走上复兴之路

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金融海啸后的世界 危机灾难后的中国

中国履行责任坚持“内外兼顾、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原则。在国际反应普遍迟缓的情势下,中国沉着、冷静地采取一系列“救危”举措,掀起了一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中国旋风”,不仅赢得国人的信任和支持,而且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中国责任包括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

多难兴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应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那场“天灾”中有着完美表现的日益强盛的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之下,一定能够转“危”为“机”,在与金融海啸这场“人祸”的鏖战中续写新的传奇,使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法新社一篇题为《中国成为亚洲金融危机大赢家》的文章中肯地评论道,“如果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有赢家的话,则非中国莫属”,“因处变不惊而备受称赞的中国已崛起为经济强国,并似乎对另一场金融危机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这场危机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推动中国继续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即在严格控制金融体系的前提下开放经济)前进”。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多难带给我们的思考以及对待灾难经验而不单单是灾难本身

灾难后的思考

1、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对灾难,人们开始反思!洋务派这时迈出了洋务运动的步伐,开始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步伐。

2、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也是灾难,维新派反思后,开始策划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却也开始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步伐。

多难兴邦——这也是对国人的鼓舞。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和苦难——冰雪灾害、火车脱轨、汶川强震……然而,灾难不仅是灾难,也是一笔特殊的精神财富。当灾难无可避免时,我们迎难而上,守望相助,灾难也就在折磨我们的同时,教给我们平时难以学到的东西。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等地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灾情震撼了世界。5月23日,在四川绵阳考察灾情的温家宝总理到北川中学安置点看望师生。他勉励学生们面向未来,努力奋斗,并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字。 国家多灾多难,可以激发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兴盛起来…这是现代汉语字典上的解释,这个词不是温家宝首创的,自古就有,可以到百科看看…灾难能使人们的凝聚力增强,有利于国家建设发展

哲学观点

1.矛盾是统一的,有利就有弊,所谓祸福相依。“多难”中也潜藏着机遇。比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会淘汰掉许多老式企业,但也会造就更多现代化企业。从而促进发展

2. 多难和发展是一对矛盾的该概念,他们既对立又统一,他们相互存在,相互斗争。而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转化办法,方

法就是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多难和少难二者是量上的差别,从质量互变规律上说,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引起一次飞跃,实现质变。具体来说,也许是一次小小的灾难的话,旁人肯定会幸灾乐祸,这是中国人的普遍特变,当这个灾难累计到一定程度,超越类人们的承受范围,势必让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抗击灾难,而共同团结的结果就是繁荣。去年的汶川地震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自然灾害给四川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是全球华人同心同德,共同战胜了灾害,民族凝聚力也就大大加强,对于建设国家是非常有利的。

灾难例子 1.禽流感:2004再度爆发

2.2003年重庆高桥镇天然气井喷事件

3.齐齐哈尔日军遗弃毒剂伤人事件

4.辽宁海城豆奶中毒事件

5.2003年美国森林大火事件

6.中国SARS事件

7.南京汤山 9· 14特大投毒案

8.广东河源“瘦肉精”中毒事件

9.美国 9· 11恐怖袭击事件

10.英国口蹄疫危机

11.日本雪印牛奶金葡菌污染导致的中毒事件

12.法国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事件

13.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二恶英中毒事件

14.1998年中国水灾事件

15.1996年日本“O157’感染事件

16.英国“疯牛病”事件

17.孟加拉国的砷中毒事件

18.太阳圣殿教教徒自杀事件

19.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

20.1994年美国洛杉矾大地震

2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泄漏事件

22.1984年印度博帕尔剧毒气体泄漏事件

篇四:多难兴邦--中国的发展特点

多难兴邦- 中国的发展特点

(2008-05-23 20:14:06)

中国历史从来就是大乱到大治的周期变化。所谓多难兴邦,就是对中国历史的恰当总结。读历史能够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中的一些强国都是在战乱之后很短的时间里崛起的。勾践的卧薪尝胆、伍子胥的一夜白头、重耳的流亡,无不是在领导人的奋发带领下,民族奋发图强,国家迅速崛起的例子。

每当战争,灾害,外族入侵,造成持续的民族灾难以后,就会迎来一段前所未有的统一与崛起。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兴起了儒家的治国思想,同时诞生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国家秦朝和汉朝。三国的战乱,催生了魏晋的繁荣,更有五代十国、民族融合、生产力发展、文化进步,迎来唐宋的辉煌。在宋、元、辽、金的北方民族向南融合的过程,持续战乱又是几百年。结果形成了强大的明、清两个朝代,形成了当时世界的中心。从这些历史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确实有着在逆境中崛起的客观规律。

其中也确实有些深层的原因,让我们来简单分析。

在生产力发展上,中国的农耕经济,严重的依赖自然气候条件。自然气候条件好,百姓日子就好过,遇到自然灾害就会造成百姓饥荒。特地的多灾害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强大中央集权国家的基础,只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才能组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工程。也只有这样的集权国家才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战胜灾害,平息地方战乱等。可以说中国特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主要是指水利灌溉方式就决定了这片土地上需要统一,需要强大的中央权利来解决水利这一人民生存的首要问题。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到都江堰水利工程。还有京杭运河,历代治黄河、治淮河、治长江。还有后来的红旗渠、三峡工程,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史首先是一部水利建设史。在水利建设的背后,更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战胜自然的历史。自然的灾害不断,决定了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来管理。强大的国家才能调动全国力量,用在重要环节上,解决关键问题。从而保证了生产力的稳定,持续发展。

在文化上,主流的思想一直是儒家的治国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实际上就是要好好学习,出来做官。做好官光宗耀祖,同时造福百姓。文化阶层普遍崇尚出仕做官,做官为百姓做事。尽管各个时期都有严重的政治腐败和官员腐败。但是主流的为官思想和人生价值观还是光明磊落的。其中不乏为国家和百姓流血流汗的忠臣良将。从生产力发展的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农业劳动的辛苦培养了人们吃苦耐劳的同时,也形成了重视农业又轻视农民的特殊思想。出身农民的文化阶层的求学做官动机发自离开农业劳动的强烈愿望。按古代的说法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想。通过读书找到出路。这种出人头地,力争上游的进去文化,并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儒家谦和礼让,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斗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表面的温良恭俭让下面的激烈竞争。竞争的积极意义是儒家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

儒家的治国文化结合中国需要不断治理的自然条件,在历史上确实创造出来很辉煌的经济繁荣时期。生产里水平保持世界绝对的领先。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不存在传统的小富即安思想和小农意思。各个时代的中国人,但凡读了书,识了字,都很有上进心。都有报效国家的理想,每当危机时刻,都有英雄会站出来,各个时期都有民族的脊梁。这种基于“礼和义”的思想其实远高于标榜自由主义和各人价值实现的西方人奋斗理想。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劳动人口比例一直很高。往往要劳作一生才能满足一生的温饱问题。一旦不劳动了,就会挨饿。一旦不能劳动,也要被迫挨饿。这一现实决定了民族的勤劳精神和节约精神。一般是人的做法是省吃俭用,为灾荒留些余粮。这种储蓄精神,一旦遇到连续的丰收年,就变成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社会财富用在再生产上,往往极大的推动经济发展。储蓄精神在中国将长期存在下去,所以中国一旦转变思想,在资本市场开放,社会保障健全的条件下,解放出来的资本力量将是任何西方国家望尘莫及的。

中国还有一个充满矛盾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人口既是资源也是负担。不能解决好社会分工问题,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人口是一个社会的负担,人均的社会贡献度低,甚至是负数。反过来,如果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的情况下,人均产值再低,只要是正数对社会都是个促进。从这次救灾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人口优势,设备资源优势,中央集权的优势都很明显。

中国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天灾人祸不断。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伟大的敢于战胜困难的民族,再多的灾难只要众志成城,齐心合力,灾难的后面注定是国家的更加富强。我们最后的一次长期的灾难是从清朝的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算起,二百多年了,与此同时的是西方近代强国的海上霸权的更迭。在这些年里,我们经受的灾难不计其数,降临的幸运事情却很少。终于积累了百年的力量在最近的30年得到充分的爆发。各种最大限度的灾难已经过去。改是发展的时候了。

2008年的小小自然灾害,在中国人眼里只是潜龙腾渊前的小动作而已。战胜这些局部的困难。看到中国更光明的前途已经很近。中华民族是最勤劳的民族,只要给中国人民100年安心工作的时间,以我们的勤劳和储蓄精神,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富饶的地方。

篇五:综合性学习二

综合性学习二

16、咸爱学校九(1)班为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举办了一次“趣味学语文”专题活动。这次活动包含了演讲、猜谜语、讲故事、成语接龙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①成语接龙。请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要求开头一字与前一成语最末一字相同,最后一字与后一成语开头一字相同。(1分)

兴师动众 城下之盟

②活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有一句口误,请修改(只改一处),并说明理由。(2分) “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乃至汶川等地遭受巨大损失。”

改正:

③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演讲稿中的一句话,请将它改为通俗的表达(尽量口语化)。(1分)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隆重开幕”

答:

答案示例:①众志成城(1分)

②改正: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使汶川乃至四川等地遭受了巨大损失。(2分)

③示例: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要在北京举行,规模很大。(1分)

17、2008年6月3日,奥运圣火传递到湖湘大地,你所在班级举办“传圣火,迎奥运”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①请结合“传递圣火”主题,拟一则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的宣传标语。(2分)

宣传标语:

②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递圣火,湖湘大地

迎奥运,华夏子孙

答案示例:(1)①示例:点燃激情,传递梦想。②热浪滚滚 喜气洋洋

18、.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此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在规定发布之前,某民意测评机构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目还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目”的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调查对象

调查项目 中 老 年 青 少 年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更喜欢过中国

传统节日 73.8% 95.5% 58.3% 70.1%

更喜欢过

西方节日 26.2% 4.5% 4 1.7% 29.9%

答案示例(1) 根据上表得出结论: (2分)

①在我国中,中老年人比青少年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②在我国中,城镇青少年比乡村青少年更喜欢过西方节日。

(2) 对国务院的举措,你所持的态度及理由:(2分)

态 度:赞同

理由:①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培养亲情;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丰富百姓的生活。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1)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纪念活动,缅怀我们伟大的总理,

讴歌他光辉的一生。“鞠躬尽瘁为人民”和“呕心沥血干革命”是从下面纪念总理的一副对联中抽取出来的,请你把它放回原处。(2分)

上联:戎马倥偬, ,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

下联:日理万机, ,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2)在全市各学校开展创建“周恩来班”的活动中,你所在班级也打算参与创建,请你为本班级创建活动拟写一个能体现创建主题的标语(可从总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优秀品质中任选角度拟写),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创建设想(4分)

标 语:

创建设想(不超过60个字)

答案示例:⑴上联是:呕心沥血干革命;下联是:鞠躬尽瘁为人民。

⑵标语:例,树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创建设想:通过广泛搜集、阅读有关周总理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严谨治学事迹书籍,交流阅读感受,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20、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采集火种、点燃火炬、传递橄榄枝、放飞白鸽等仪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材料二:3月31日,胡锦涛主席在北京点燃圣火。北京奥运圣火世界传递之旅由此起步,奥运火炬将传遍五大洲,途经国内外一百多个城市。所到之处,爱好和平的人们,用他们的热情和友谊为火炬助跑。

材料三:5月8日9时,火炬传递到达珠峰。19名登上珠峰的队员展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旗,异口同声地向世界呼唤“北京欢迎你”。

材料四:5月25日、5月27日,港城8位火炬手手举祥云火炬,奔跑在南通、南京两座沸腾的城市里。红色的火焰所到之处,点燃了一片欢腾。

(1)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意义的认识。(2分)

(2)如果你以《苍梧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前往南京,现场采访奥运火炬接力南京站第78棒火炬手——新海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任晓婷,你应该问她一个什么问题?(1分)

答案示例:(1)激发人们热爱和平、增进友谊、参与奥运的热情。(如果答“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或“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得1分)

(2)参考示例一:作为中学生火炬手,你有什么感想?示例二:作为港城的火炬手,你想对港城的市民说些什么?

为下列一则新闻拟一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成都商报讯 4月13日,又一套“竹编福娃”在四川省青神县中国竹艺城制作完成。该作品将捐赠给北京奥组委,以表达竹艺城员工对即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的祝福。每一幅竹编作品要使用2000多根薄如蚕丝的竹丝。

示例:

《献礼奥运 万根竹丝编福娃》或《心系奥运 竹丝编成五福娃》。

21、某同学想就奥运会期间太原的旅游状况进行调查,请你给他提出两条具体且易于实践的建议:

示例: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喜欢程度远远超过对饮食文化和历史名人的喜欢程度。

(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信息概括2分,语言简洁1分,共3分)

多难兴邦的例子和理由

示例1:电话咨询奥运会期间旅游景点门票价格是否有变化。

示例2:到景区调查是否有与奥运相关的特色旅游项目。

22、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国务院办公厅l月8日发出“限塑令”,规定从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 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学校就此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也参与这一活动。

【活动一:搜集资料】某小组从网上搜索到这样一幅漫画,请你说出这幅漫画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主旨。(2分)地球的困惑 图/冯印澄 新华社发

【活动二:开展调查】“限塑令”生效首日,他们对某超市使用塑料购物袋及无纺布袋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请读表后答题。(3分)

时间 塑料袋使用量(只) 无纺布袋销售量(只)

5月25日(星期日) 10852 0

6月1日(星期日) 905 500

①调查表反映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什么?(1分)

【活动三:口语交际】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4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活动四:广告宣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自觉执行“限塑令”,请你为这次宣传活动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要求:紧扣主题,新颖独特,生动形象,语言简洁,不超过l5个字) 参考示例

(1)这幅漫画运用夸张手法,(1分)突山表现“白色污染”对地球的危害。(1分)(意思符合即可)

(2)①“限塑令”执行后,塑料袋使用量大幅下降,无纺布袋销售量上升。(意思符合即可)②“限塑令”得到了有效执行。(意思符合即可)

(3)本题4分。称呼l分,劝说内容2分,语言连贯、得体1分。“劝说内容”要点:①菜卖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菜的质量、价格和服务;②带头执行“限塑令”,为保护环境尽责任,大家会理解、支持的;③执行“限塑令”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④还可以有偿提供竹蓝子、无纺布袋等,增加收入。(答到以上任意两点即给2分,其他合理的劝说内容也可。)

(4)本题答案开放。要求:紧扣主题,语言简沽,新颖独特,生动形象。例:(1)小小塑料袋,室息了整个地球!(2)地球:别把我装进这白色的牢房!

23、语文综合运用。(8分)

(1)汶川大地震后,九年级(1)班要开捐款赈灾主题班会,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在黑板上写上字数相同的两句话。

答:

(2)芜湖市一些中小学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主动接纳了十多名受灾学生入学。在震灾中,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学校,有的还失去了亲人。如果你们班也转来这么一位新同学小李,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呢?(不少于50字)

答:

(3)学校即将举行主题为“多难兴邦’’的演讲比赛,代表本班参赛的小明正在准备演讲稿,请你向他推荐一个例子作为论据,并简要说明推荐的理由。

答:

答案示例:(1)(2分)示例:情系四川灾区,奉献一片爱心。(意思对即可) (2)(3分)示例:小李,你好,你们的家园在这次地震中遭到重创,我们深表同情。天灾无情人有情,这里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的亲人,希望你能化悲痛为力量,在这儿安心学习,学好本领以后为重建家园出力。(符合语境、语言得体即可)

(3)(3分)示例: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险些亡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

终反败为胜。(2分)可见“多难”并没能消灭越国,反而造就了一个更加强大的新越国。(1分)(意思对即可)

24、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香醇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母爱。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在2008年5月11日母亲节前,雏鹰中学九年级⑴班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8分)

⑴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2分)

⑵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先分成不同专题活动小组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然后将开展全班交流,下面请你完成全班交流的步骤。(2分)

步骤一:主持人致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主持人致结束语并宣布活动结束。

⑶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对中央电视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很感兴趣: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看见妈妈正在给奶奶洗脚,于是也端着不断溢出的半盆热水走到他妈妈面前,用欢快、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您洗脚。”请你谈谈同学们为什么对这则公益广告感兴趣?(2分)

⑷2008年母亲节刚过,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却经历着磨难,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震撼中华。请你写一句话为最伟大的母亲祝愿。(2分)

示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答案示例:①道不尽的母爱! ②母爱无声惊天地! ③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④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⑤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⑥梦里常回针牵线,晨起来不期饭透香。 ⑦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分)

⑵示例:步骤二:各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或各专题活动小组展示他们小组的成果;各个小组长代表小组进行交流。)

步骤三:全班评价。(或:班上评委组进行评价;老师点评;评委组评价并宣布评价结果;教师评价并宣布评价结果)(步骤设计合理,具有一定逻辑性,表述清楚即可。)(2分)

⑶示例:①小男孩妈妈的行为影响(教育)了他,使他学会了孝敬(感恩)。②母爱是无私的,母亲终日为我们操劳,我们应学会感恩,从小事做起,从当前做起。③“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孝心长驻,孝敬母亲。④母亲为我们无私付出,我们不但要有孝敬母亲的感情,更要把这种感情化为关爱母亲的实际行动。(围绕其它亲情谈亦可,但同样要抓住“感恩”“报答”“孝敬”“关爱”等关键词。)(2分)

⑷示例:①中国,挺住!四川,雄起! ②让无数的爱,点燃祖国母亲继续前行的希望吧! ③灾害无情,你我有情,让我们共筑爱的长城。 ④在危难中众志成城,在困难中守望相助! 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无情,襄樊有爱!(2分)

综合性学习

2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11分)

《新华日报》5月16日发表的《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一文写道:“在汶川抗震救灾前沿和后方,在千万名普通救灾者和受难者中间,新华社记者记录下了一个个普通的人和他们在危难之时发出的声音,并从中感受到一种既平凡又伟大的力量。”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工作人员李亦纲说:“哪怕早到一分一秒,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损失。”

地震灾区甘肃文县元茨头村村委会主任杨德明说:“我们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 92岁的某军区干休所退休干部范永贵说:“我还能尽一点儿微薄之力。”

(1)为了清楚地了解灾情,更好地援助灾区,新盐中学初三(5)班学生接通了材料中的杨德明主任的电话,让你与他连线,你会对他怎么说?(3分)

(2)该班学生纷纷行动起来,自发组织了以“灾区,让我们感动”为主题的活动。(8分)

A、读了上述材料,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这些“声音”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请你从这些“声音”中找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精神。(2分)

B、该班同学决定组织募捐活动支援灾区,请你为这次募捐活动设计一段话,进行宣传发动,要求运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或名句。(不超过50字)(3分)

C、班级准备出一期以“灾区,让我们感动”为主题的手抄报,你认为应该搜集哪些方面的信息?请至少写出两点。(3分)

(3分)内容围绕了解灾情、援助灾区,语言通顺,有称呼和自我介绍。

答案示例(1)(2分)答案要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意思相近也可)。

(2)(3分)答案要求:内容围绕募捐主题,语言有鼓动性,引用名句或成语或俗语。(3)(3分)答案要点1:灾区的感人事迹;2:社会各界援助灾区的感人事迹;3:党和政府对灾区的关怀;4:国际社会对灾区的援助等。

26、今年6月,学校决定开展“学习何凤山先生优秀事迹活动周”活动,阅读下面材料,请你完成相关工作。(8分)

何凤山,1901年生于益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信义中学(现益阳市一中)。1938年至1942年,何凤山任中国驻奥地利维也纳领事馆总领事,当时德国法西斯正残酷迫害犹太人,何凤山冒着生命危险,向大量犹太人签发到中国上海的“生命签证”,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免遭屠杀。近年来,以色列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国际正义人士”,益阳市人民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为何凤山先生修建了墓地,使这位伟大游子魂归故里。余秋雨先生撰写了墓志铭,对其伟大义举作了高度评价。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何凤山先生的不朽事迹。(2分)

(2)活动期间,何凤山先生的女儿专程来学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们。面对何女士,你最想 对她说的是什么?(2分)

(3)外地有一批游客来参观何凤山墓,当读到墓志铭时,向你询问有关余秋雨的情况。请你向游客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余秋雨。(2分)

(4)余秋雨在墓志铭中说:“华夏之德,不思远征而不拒远援;君子之道,默行大善而不声张。”“三尺之助尚不易,万里之善非等闲。”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事令你感动(身边的、报纸电视上了解的),请结合某件事谈谈对上面语句的理解。(2

分)

答案示例示例:何凤山冒着生命危险向大量犹太人签发到中国上海的“生命签证”,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免遭屠杀。(2分,单句复句皆可) (2)示例:何奶奶,感谢您父亲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像您父亲一样报效国家,为国争光。(2分,措辞符合特定情境,文明得体) (3)示例:各位游客,余秋雨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他写过很多书,像《文化苦旅》,我们在初中就学过他写的《信客》。(2分,指出其地位1分,举出一部或一篇作品记1分) (4)示例:积德行善,大爱无疆。地震发生后,同学们通过捐款等多种形式支援灾区,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国际社会也纷纷伸出援手,通过捐款、派遣救援队等形式支援中国的抗震救灾。(2分。能准确理解语句意思记1分,紧扣语句意思举例分析记1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