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游邓州花洲书院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0:49 字数作文
游邓州花洲书院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游邓州花洲书院[1]

游邓州花洲书院

每到邓州,亲戚朋友就邀请前往邓州花洲书院游玩,最近我前往邓州花洲书院了。

邓州花洲书院是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于1046年创建,距今逾960余年。提起花洲书院,使我想起范仲淹,我最早了解范仲淹是上学时学习岳阳楼记时知道的,听说是有朋友滕子京贬官时画了一张图寄给范仲淹,范仲淹不到现场看着画图写出的千古名篇,在我的印象中一个不靠山不临水的县级市,咋能有一个“很美”的书院呢?

那一天,带着一种不屑与质疑,一脚踏进花洲书院的大门,我的心便醉了,

这一日正是暖阳天,碧空明净得不见一丝尘埃,缕缕白云如丝般拉在瓦蓝的天幕上,阳光下,梧桐树叶闪烁着金灿灿的光。我随亲朋好友一行前往花洲书院寻幽探胜,同时想掬一捧这里氤蕴了千年的“忧乐”古风。

车至邓州市城区东南隅,一排翠柏烘托的高高楼阁便突兀在眼前了。亲朋告诉我:花洲书院到了!

车在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灰色牌坊前停下。穿过牌坊,一座拱桥如虹般凌架于一泓碧波之上。桥是青石条面,青石栏杆,上有蟠龙玉柱;水是千年古护城河水,阔十米余,深一丈多,碧澈的水映着蓝天白云金梧翠柏和两岸的石栏杆,从城的西边流向东边,在书院这儿又

折向北去,给人不尽的沧桑感。潺潺的碧水缓缓地从历史深处流出,再流向新的历史。

跨过拱桥,便到了书院大门下。大门巍峨高耸,那青黛色的古砖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院门上方错落的挑檐给人一种飞动的灵感。门楣上几个隶体的大字金光闪射:花洲书院。黛青的庄重、飞檐的灵动、门楣字体的遒劲,加上朱红金钉大门的厚重,让人肃然起敬:这里面肯定贮满了历史风云和文化沧桑。

跨过大门向右,顺着鹅卵石甬道前行,两旁是苍松、翠柏、黄花、怪石。松、柏、花姿态各具:奇崛的、妖娆的、阳刚的、娇媚的……不一而足。不论哪种,都充满了一种勃发的生机。树是这样的树,花是这样的花,也就罢了,偏偏那在别处冰冷的石头在这里也满是活力,每一块、每一叠,或蹲,或卧,或斜倚,或兀立,看去像神龟、像骏马、像骆驼、像灵猴……有的怀抱一盆青松,有的背负两株银杏,还有的干脆将花藤在头顶盘上几盘,一头摇翠隐着几朵红花,实在好看极了。这里的石,模样千姿百态,但心都是实的,不像苏杭的那么多孔。导游介绍说,这是邓州杏山奇石,在民间有“北太湖石”美誉。

穿过长长的奇石甬道,就来到邓州古城墙下,城墙高两丈有余,如龙般托起满脊的古树。我们拾级而上,康熙手书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幅在迎面的墙上熠熠闪光,这字飒爽、流畅,颇有气势。登上几十阶折尺形的阶梯,来到古城墙头,眼前豁然开朗,花洲书院内的美景便尽收眼底了。

站在古城墙向北俯眺,映入眼帘的是青砖黛瓦的一大片院落,分成几进,院落排列有序而又错落有致。这片古色古香的院落正是花洲书院的主体建筑群,黛青的瓦顶如伏虎般匐匍着,跃动着。自北宋范仲淹到此兴建这座书院起,这所院落已隐藏在这片花丛树林中千余年了。院落东南紧紧包绕着的又是一泓碧水,玉带般依偎着书院的几进院落,水中锦鳞游泳,令人赏心悦目。导游说,那泓碧水就是百花洲了。

百花洲顺地势走向,竟也呈现出“九曲十八弯”之妙。在这曲弯之间,有桥、廊、亭和两座小山。山不大,但怪石嶙峋,犬牙交错,山路崎岖,更妙的是山间有洞,洞有回环,曲径通幽,入洞可听山上瀑布轰鸣,出山但见桥下流水潺潺。

山水东面,仍是城墙,几座楼、阁、亭、台矗立在上面;山水之南,就是我们脚下这段城墙。

走下城墙,过小桥流水,再过一片小广场,花洲书院主体建筑群半掩的门咿呀呀地开了,我们的脚步随着虔诚的心轻轻地挪移在范仲淹这位古圣贤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这片神秘土地上了。院内青竹含笑,丹桂飘香,与书院内浓郁的书香、墨香、历史沧桑和墙外邓州一高校内传出的琅琅书声氤蕴在一起,给人无限遐想,随着导游的讲解,我的心飞向了北宋庆历年间,好像看见范仲淹正在伏案疾书,或悲或忧,或起立或坐下,或仰天长啸或泪如雨下……。

范仲淹生于苏州吴县,27岁踏入仕途,先后在泰州、兴华、睦州、苏州、饶州、邓州等地任职,其间多次奉诏进京,任大理寺丞、

秘书阁校理、开封知府等职。范仲淹为官刚直不阿,竭力为百姓兴利除弊,为国事民事敢于秉忠直谏、屡黜不堕。他主张的“庆历新政”失败后,第四次遭贬放逐而知邓州,这让谁也早该心灰意冷了。然范老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仍是忧国忧民,风骨铮铮。在邓期间,应被贬谪任巴陵太守的挚友滕子京之邀,在花洲书院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发出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振聋发聩的千年吟哦。花洲书院因有范仲淹,产生《岳阳楼记》,更因诞生了“忧乐”精神,从此声名远播,成为人们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胜迹。

据史载,范公知邓期间,大志不衰,以天下为己任“孜孜民事”,倡农耕、办桑田、废苛捐、办教育,他为政清廉,重安抚,轻惩罚,尚节俭,真正做到爱民如子。以至后来皇帝诏他离邓时,邓州数万百姓沿道长跪不起挽留,“不忍公去”,遂得以在邓州继续留任才罢。

故人已去,精神长留。穿春风堂、过先圣殿、入万卷阁、进名人馆……走过几进错落有致的古院,邓州的时代烽烟、文人蔚起、历史沉浮随着一个个展室而刻印在你眼中、耳中、脑中了,景物不论怎么变换,让人萦绕于心的“忧乐”二字始终不变。

洇染了满心头的“忧乐”情结,攀书山,过文昌阁,登上书院至高点春风阁,放眼四顾,只见楼群巍然,街道豁然,车行井然。回顾沉静的百花洲和捻须吟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心中暗想,外面的世界是否有书院因素的浸染?

何时再来百花洲畔?

(海晶公司 戴立俊)

篇二:邓州名胜--花洲书院

邓州名胜—花洲书院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古有“六山障列,七水环流,舟车会通,地称‘陆海’”之说,是豫、鄂两省边陲中心城市和文化重镇。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199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化名城以来,邓州城市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市民对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邓州各类文化建设越来越快,其中花洲书院最为著名。 邓州古城东南隅,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千年学府--花洲书院。书院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参知政事范仲淹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被谪知邓州后,为造就人才而创建。走进书院,但见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成趣,其建筑皆为江南园林风格。书院外的城墙上,古柏森然,春风阁、文昌阁掩映其间;书院正门前,一桥横跨城河两岸,桥上长虹卧波,桥下流水潺潺,更增加了这座千年书院的雅致景色。 当初与范仲淹一同贬官的,还有其挚友腾子京。腾子京贬官岳阳后,重修了江南名楼——岳阳楼。新楼落成,腾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仲淹,恳请其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接信后,也不推辞,开始对照岳阳楼文图,反复揣摩,酿酝文稿。庆历六年的九月十五这天,范仲淹端坐于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前,凭着手上仅有的《洞庭秋晚图》,在花洲书院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中外传颂的《岳阳楼记》。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遂成为天下之千古绝唱,花洲书院也随之名扬海内外。从此成为天下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圣地。

1905年于花洲书院设立邓州高等小学堂,1926年设立邓县县立初级中学,1950年附设高中班,1952年高中班合并于南阳高中,1956年再次附设高中班,1958年过渡为高级中学,定名为邓县第一高级中学校。1998年更名为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07年农历2月2,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搬迁至北京大道。现在邓州一高大部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纪)已迁入处于邓州市东郊的新校区,只有复习班还在原来的校区。而原来的校区已经变为邓州市第四高级中学的校园,并更名为花洲实验中学。

现在的花洲书院,占地126亩,有各类仿古建筑66座,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书院内处处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2007年,花洲书院被列入河南省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花洲书院成功晋升3A景区。

篇三: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处 邓州花洲书院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处 邓州花洲书院

儒学神州 华夏经纬网

2013-11-15

邓州市花洲书院俯瞰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谪知邓州,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并且,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

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任叶县尉。曾到花洲书院瞻仰范公遗迹。作诗云:“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山谷诗注·百花洲杂题》)

书院牌坊

书院正门

花洲书院,便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出河南省邓州市城区,向东南行不远,便可见一处竹柏掩映、亭台错落的园林式建筑,这便是当年范仲淹知守邓州时创建的花洲书院了。范仲淹原系江苏吴县人,庆历四年(1044年),由于其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悲愤之余,乃上书皇帝,自请守邓;次年,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身份来到邓州任上。

范仲淹像

百花洲内

以堂堂副宰相之才智,治一邓州,范仲淹大显身手,他重教

化,轻刑罚,废苛税,倡农桑,一年后,朝廷命仲淹移守荆州,而邓州百姓因感其恩德,绵延数里,跪道挽留。仲淹为民情所动,终不忍行,遂上书皇帝,恳请留邓,皇帝也只好特许。

先圣殿

公余之暇,范仲淹多是饮酒揽胜或者讲学会友,“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主人高歌客大醉,百花洲里夜忘归”,和朋友在一起,范仲淹一反平日刻板严肃模样,或击鼓高歌,或迎风长啸,颇有点放浪形骸。同时,他还在百花洲旁建起一座书院,常于书院内执经讲学,为广大学子传

篇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花洲书院

河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

规划状况调研

——花洲书院

专 业:

班 级: 2013071 班

学生姓名: 孟丽君

学 号: 201307121

指导教师: 彭茜

完成时间: 2015.4.13

河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状况调研

——花洲书院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瑰宝,随着经济全球化、现

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历史文化遗

产以其体现历史遗存的真实性、体现文化脉络的传承性和生态环境和

谐性等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

于花洲书院,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主

题论述了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

遗产区位: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河南省辖的县级市,豫西南门户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

市。花洲书院正坐落在河南邓州市市区东南角,是闻名全国的五大书

院之一,其因傍百花洲而得名。花洲书院地理位置优越,南临人民路,东临东二环、东三环路,交通方便。我们一行五人在去往花洲书院的

路上也十分的顺利,虽然书院坐落在邓州市的老城区,周围环境比较

破旧,但这正突出了书院本身的历史气息。

环境概况:

我们去了之后发现,书院内部设施及服务体系完善,已经真正的

向一个旅游景区发展,书院内部的基本结构被保留下来,书院的后方

也正在建一些类似的建筑,虽然建筑基本保留,但城墙的保护却基本可以忽略,使城墙的存在感变得很低。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范仲淹在此写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最著名的春风堂房门两侧挂有范仲淹后裔范文通亲笔书写的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楹联,不过春风堂内部及很多个构建都比较新,甚至排了电线,不禁

让我觉得这个本来书香满满的阁楼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遗产特色:

各种资料中花洲书院的特色五花八门,但在真正的调研过后我总结为了四点。在游览的过程中,无处不见关于范仲淹各种信息,这是

花洲书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其次是花洲书院的园林式的格局,给人

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进入内部就像真正的进入了苏州园林一般,毫无

违和感。在了解了花洲书院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无不惊叹于花洲书

院的历史悠久,是真真正正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花洲书院,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

二:2007年,花洲书院被列入河南省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

花洲书院成功晋升3A景区。2014年12月,花洲书院景区成功荣升

为国家4A级景区。

三:花洲书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为清代苏州园林风

格。百花洲建筑采用范仲淹家乡清代江南园林风格。

从而使花洲书院

形成完美一体的中国典型书院园林。

四: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历史文化悠久。

遗产渊源及修葺:

花洲书院,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邓州市城区向东南行不远,便可见一处竹柏掩映、亭台错落的园林式建筑,这便是当年范仲淹知守邓州时创建的花洲书院了。 范仲淹原系江苏吴县人,庆历四年

(1044年),由于其主持的“庆历新

政”失败,悲愤之余,乃上书皇帝,自请守邓;次年,以给事中、资政

殿学士身份来到邓州任上。 公余之暇,范仲淹多是饮酒揽胜或者讲学会友,范仲淹一反平日刻板严肃模样,有点放浪形骸。同时,他还在百花洲旁建起一座书院,常于书院内执经讲学,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书院内,讲经者娓娓道来,听课者如沐春风,这座书院,便是如今的花洲书院。自范仲淹以来,花洲书院屡遭战火焚毁,又历经修葺,同时又因其风景优美,故而名列邓州八景之首,曰“花洲霖雨”。

元宝2年谢绛开辟百花洲,建揽秀亭。庆历五年范仲淹整理百花洲,建书院。皇佑元年,邓州人为范仲淹建祠。绍圣2年,范仲淹第四子整修范公遗迹。慕靖34年,重建春风阁慕靖41年完工。2002到2005年,邓州市委、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1400余万元,对花洲书院进行全面修复。重修后的花洲书院,占地126亩,有各类仿古建筑66座,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书院内处处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气息。

遗产现状:

花洲书院地理位置优越,南临人民路,东临东二环、东三环路,周围布满宾馆饭店。书院内部设施及服务体系完善,年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1046年9月15日范仲淹在此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现春风堂房门两侧挂有范仲淹后裔范文通亲笔书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楹联。范文正公祠是明代嘉庆年间邓州人民为纪念范仲淹所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房门上方悬挂二十九代孙范文通亲笔所题“范文正公祠”匾额。名人馆是为纪念古今邓州籍历史名人所建,建筑面积480.7平方米,为仿清代建筑。前院正房和厢房为《姚雪垠文学馆》,馆内陈列有姚雪垠办公用具,著作手迹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后院正房及厢房设医圣张仲景,历史名将张巡、铁铉等历史名人纪念馆。重建的百花洲为清代苏州园林风格。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洲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临水有扇亭“月到风来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赏石园以欣赏石 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亭,别有洞天,形成一条完美的园林风景线。

2007年,花洲书院被列入河南省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花洲书院成功晋升3A景区。2014年12月,花洲书院景区成功荣升为国家4A级景区。

具体保护措施:

现在花洲书院已经成为一个4A级景区,这体现了当地政府对这

篇五:邓州市地理

郑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

课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河南地理》期末结课作业 邓州市的发展 B13地理科学2班 134108030063 苗新

第一章 邓州市的地理位置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河南省辖的县级市,豫西南门户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范仲 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 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校油泵之乡、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

邓州处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东接南阳市卧龙区、新野县;西连淅川县;南界湖北省襄阳区、老河口市;北邻内乡县、镇平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2°22′—32°59′, 东经111°37′—111°20′之间。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

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根据考古界对邓州八里岗太子岗、杨岗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七千年前就有古人在邓州生活的实际情况,使邓州七千年的历史在文物和史志中得到肯定。约公元前21世纪,夏代仲康建都于邓,即邓 国。根据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确定商代邓国为公爵国,周初为邓伯国,西周中期为邓公国,西周晚期为邓侯国。同时,确定了五千年前邓字地名由以族为氏的夸父氏族形成,到商周时为曼姓封国,春秋早期改曼姓为邓姓封国。

交通区位优越。邓州地处武汉-郑州-西安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的中心地带,起着连接东西、南北的“桥梁”作用。邓州市交通便利,207国道和六条省干线穿境而过;位于焦枝铁路和宁西铁路、二广高速公路和陕沪高速、207国道和312国道三个“十字”交汇的枢纽位置。水路从老河口、襄樊等地码头入位,通江达海。距襄樊、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邓州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力度,形成了九纵七横城市道路网络,正在逐步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豫西南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

综合实力雄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南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强力实施三大战

略(工业立市、开放带动、人才兴邓),坚持三抓带动、产业支撑,全力推进“六大工程”(工业振兴工程、农民增收工程、城乡一体建设工程、劳动技能培训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生态邓州建设工程),走好三条路子(工农互动,探索农区工业化路子;城乡互动,走城镇化路子;经济生态互动,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了邓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6亿元,同比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4亿元,同比增长3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8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508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2%;居民储蓄66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居南阳各县市区首位。一二三产之比达到29.2:43.3:27.5。

第二章 邓州市的发展趋势

农业特色突出。邓州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宽广,生态良好,物产丰饶,盛产小麦、棉花、油料、烟草、豆类、辣椒等优质粮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林牧烟棉等四大优势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还是全国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2008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01.9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农业增加值59.8亿元,同比增长5.9%。

工业基础雄厚。围绕建设“工业强市”目标,强力实施项目统揽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扩张壮大优势产业,依托邓州资源优势和现实生产力,大力培育发展棉纺服装、建材、粮油食品、林板纸、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体系,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支柱产业成为支撑邓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58.6亿元,同比增长18.6%;限额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增加值40.8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70%。全市工业企业入库税金9796万元,同比增长22.9%。工业综合效益指数315.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30家,实现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以上。强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六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80%以上。

商贸流通发达。邓州市围绕建设豫西南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依托资源、区位、产业优势,强化市域中心城区对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吸纳能力,已经形成独具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彩棉种植及加工中心、服装产业集散中心、农机制造及销售中心、豫西南粮食仓储现代物流服务中心、优质烟叶生产及加工供应中心、豫西南石油储备战略中心等六大市场体系,对周边形成了强有力的辅助带动作用。

第三章 邓州市的教育发展

邓州基础教育发展迅速 一是“两基”工作成效显著。自1996年和1997年邓州市先后通过省政府“扫盲”和“普九”验收达标后,2003年11月又顺利地通过了省政府复查验收,现正向“两基”巩固提高目标迈进。目前,邓州的小学入学率为99.7%,初中入学率为99.5%、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98%。二是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2001年以来,全市用于学校建设的资金达4000多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0多万平方米。其中,2001年危改工程启动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867万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71675平方米。三是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市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招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进线人数连年居南阳之首,招飞工作连年荣获全国先进和基地学校河南第一的好成绩,多次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通报嘉奖。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近年来,邓州市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务工农民培训为主体,以扩大就业上岗为主线,全方位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据统计,全市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每年共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务工农民和回乡初高中生10万人次,有效地服务了邓州经济的发展。邓州市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研先进市、河南省成人教育教研先进市。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圆满完成了撤销乡(镇、办)教办室、设立中心校的改革任务;二是落实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了“三保”目标;三是启动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2004年暑假,经过资格审查、综合考核、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程序,全市中小学校择优聘任教职工

12449人,落聘600余人。基本实现了“精减人员,

游邓州花洲书院作文

优化结构,合理流动,提高效益”的预期目标。

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师德师风“四评活动”,选拔优秀教师组成报告团,在全市巡回报告,极大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时报》在头版头题报道了邓州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做法。与此同时,教师队伍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同时,积极探索出的“教师点菜、优师下厨、送教上门”的教师培训模式,受到省、南阳市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2005年春,启动了“送教下乡”工程,为广大农村教师送去丰富的精神大餐,受到普遍欢迎。《河南教育信息》编发专期信息,向全省推荐,《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等新闻媒体也给予了报道。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