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8:34:41 作文素材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文素材

篇一: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篇二:幻想即兴曲

幻想即兴曲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人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他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中创造出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为美的源泉。

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亚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歌唱出来的。

肖邦一共写过四首钢琴即兴曲,在这四首小曲中我们可以看出肖邦所发挥出来的音乐天才。“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肖邦的即兴曲在形式上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毫无规则地发展,而是有着明显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有的乐评家认为:“肖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着一贯的形式。看来像是自由的,独特的,却可以感觉到构成上的严密。”

特别喜欢肖邦的《幻想即兴曲》,第1次听我就立刻被这激腾飞越的曲调所征服。奔放激荡的曲调,溢满绚丽斑斓的色彩,深深触动

我的灵魂,心像是打着旋飞荡,高歌,狂舞,如有一双洁白翅膀,我想展开双翅,在碧蓝的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爱,沐浴在这样感人的音调中,如炽热的火焰更加缤纷绚烂,光彩照人,宁愿在辉煌中粉身碎骨,随风而去。颗粒状的音符飞溅,如天使在跳舞。喷涌般的激情,恰似,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泻千里的江水,气势磅礴的瀑布。心有多深,溶的下这样荡气回肠起伏跌宕的天籁之音和燃烧的热情,心太小,盛不下,唯有思绪翻滚,跳荡,沸腾。梦中,这恢宏的曲调也早已将魂魄吞没。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遗作),肖邦创作的四首钢琴即兴曲之一。肖邦的四首即兴曲中,以《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升c小调,遗作)最为脍炙人口。我觉得《幻想即兴曲》是充分表达出肖邦性格的杰作。美妙的钢琴曲清晰弹奏出流水般激越的旋律,曲调欢快如流水,水流在林间,山谷欢快的跃动,时而舒缓,时而奔跑。这首幻想即兴曲,可能作于1834年,呈献给狄斯特夫人,由冯达纳作为遗作发现出版。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1855年出版。标题《幻想》则为出版时所取。据说作者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兴曲的主题有些相似,因此作者为了免遭非议而拒绝在生前出版。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

这首肖邦于24岁一时灵感从而一气呵成的即兴曲有着自由奔放到了极致的洒脱与从心所欲。同时,作曲家又以一种不可思议般的框架贯穿其中,将自由和结构、浪漫和严谨完美地统一到了一起。

乐曲的构成为三段体式:第一段为升c小调,激腾飞越、奔放激荡的曲调使人产生一种幻觉。像是溢满绚丽斑斓的色彩,深深触动我的灵魂,心像是打着旋飞荡,高歌,狂舞,如有一双洁白翅膀,我想展开双翅,在碧蓝的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爱,沐浴在这样感人的音调中,如炽热的火焰更加缤纷绚烂,光彩照人,宁愿在辉煌中粉身碎骨,随风而去。颗粒状的音符飞溅,如天使在跳舞。喷涌般的激情,恰似,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泻千里的江水,气势磅礴的瀑布。心有多深,溶的下这样荡气回肠起伏跌宕的天籁之音和燃烧的热情,心太小,盛不下,唯有思绪翻滚,跳荡,沸腾。梦中,这辉宏的曲调也早已将魂魄吞没。

中段为降D大调,有优美如歌的旋律,把听众带入一个幻想中的美丽世界。如歌的行板,抒情、明朗、流畅的迷人旋律,在清澈如流水般的音型伴奏下,自然酣畅的倾泻,轻灵缥缈而悠远,像风中翻飞的白色纱帘,与前后热情的幻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梦幻般的意境。轻柔的琴声,深情的倾诉,恬静的沉思,飘摇的思绪,清丽婉转,妩媚动人。小溪轻幽的拨动琴弦,紫罗兰在岸边娇柔的绽放,露珠玲珑的挂在叶尖,云雀婉转歌唱。感觉自己好像开始羽化,渐渐的,变成了风,没有了人的形状,最后连世俗的颜色也褪去了,于是,痴迷地

流连在花丛中,亲吻着盛开的和即将盛开的花朵,追逐着花间舞蹈着

的蝴蝶,然后,尽情的找寻星星昨夜遗忘在花叶间的那一颗颗夜明珠。

然后回到第一段。尾声为中段的旋律在低音部反复,仿佛幻想中的世界还在时隐时现,酝酿出一种余韵袅袅的效果。华丽而富有诗意的曲调,演绎了人生最美妙的幻想与爱情,像是一场美丽的梦.在幻想中迷离,彷徨,沉醉.梦幻中,亦点燃希望与光明的火种,憧憬美好灿烂的未来??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

义的钢琴诗人”。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升

C小调《幻想即兴曲》这首在在巴黎的全盛时期(1832~1845)的作品代表着浪漫主义音乐家肖邦音乐的奔涌与细腻。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情性,在他的作品中是对立而统一的。如果单单是轻狂意气的奔腾流转,就会失之轻浮,没有了细细品尝的深邃。单单是严谨细致的推敲雕琢,则会落入沉重,没有了飞扬跳脱的幻彩。肖邦以其神奇的才华,举重若轻,又举轻若重,将两者自然地融合为一体。丝毫看不出一点人工雕刻的痕迹。所以,每听一次,每个音符、每个小节都会有着不同的变幻组合,却又由中心的结构引领着,就好像五彩的梦境一般交错叠加、同时十分有序的排列着。

肖邦,性格敏感细腻,忧郁多情,瘦弱的身体中,却蕴藏如此浩浩荡荡的能量与气魄。中间部分是如歌的行板,抒情、明朗、流畅的迷人旋律,在清澈如流水般的音型伴奏下,自然酣畅的倾泻,轻灵缥缈而悠远,像风中翻飞的白色纱帘,与前后热情的幻想色彩形成鲜明

的对比。梦幻般的意境。轻柔的琴声,深情的倾诉,恬静的沉思,飘摇的思绪,清丽婉转,妩媚动人。小溪轻幽的拨动琴弦,紫罗兰在岸边娇柔的绽放,露珠玲珑的挂在叶尖,云雀婉转歌唱。情侣们,手牵手,双眸星辰点点,蜂蜜般香甜的阳光下,编织着玫瑰色爱情的花环。

华丽而富有诗意的曲调,演绎了人生最美妙的幻想与爱情,像是一场美丽的梦.在幻想中迷离,彷徨,沉醉.梦幻中,亦点燃希望与光明的火种,憧憬美好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葛俭.《肖邦——古曲之门音乐丛书》

[2]池超波.《古典音乐欣赏随想录》

篇三:肖邦幻想即兴曲

篇四:音乐知识

1、 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

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织体、音色,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

2、 民歌的种类,按体裁、演出场合和功能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3、 汉族民间乐器,除了各种乐器的独奏及不同乐器组合的中重奏、合奏外,

还有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如:西安鼓乐、辽宁鼓乐、十番鼓乐、河北吹打、山东鼓吹、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南板头曲等。

4、 中国近现代音乐始于清末的学堂乐歌,沈心工、李叔同等人创作了一些

具有资产阶级******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歌曲。

5、 巴洛克时期音乐(约为公元1600年至1750年),这个时期的音乐,大

小调初步确立,歌剧、组曲、奏鸣曲和协奏曲等体裁初步形成,代表人物:巴赫、亨德尔。

6、 古典主义音乐是指:1750年至1825年间产生与欧洲的音乐潮流及创作

风格,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7、 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韦伯、舒伯特、柏辽兹、肖邦、李斯特、瓦格

纳等,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新的音乐体裁,如:多乐章标题交响曲、单乐章交响诗、交响音画、狂想曲、随想曲等。

8、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与19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

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代表人物法国的德彪西、拉威尔。

9、 歌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

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融音乐、舞蹈、哑剧、文学、舞台美术

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组曲:几个具有相对******性的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排列、组

合的器乐套曲。

12、 序曲:原来是指歌剧、清唱剧、舞剧的开场音乐,后发展成为******的

标题性管弦乐曲,称为音乐会序曲。

13、 长征组歌:又题《红军不怕远征难》,由10首歌曲组成,(1)《告别》

混声合唱(2)《突波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3)《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4)《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

(5)《飞越大渡河》混声合唱(6)《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7)《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8)《祝捷》领唱与合唱(9)《报喜》领唱与合唱(10)《大会师》混声合唱。

14、 组歌:组歌是由若干首内容情节有联系的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 15、 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的认识功能、音乐的教育功能、

音乐的娱乐功能。

16、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包括民歌、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曲、说唱、戏剧音乐。 17、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

诗的名称为李斯特所创。

18、 交响音画:是一种与交响诗类似的音乐体裁,侧重与景物的描绘。 19、 民族乐派是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中后期在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兴起的一个音乐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斯美塔纳、德奥夏克、格里格、西贝柳斯、格林卡、巴拉基列夫、鲍罗丁、柴科夫斯基等。

20、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包含音乐、舞蹈、文学、

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

21、 戏曲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的重要构成要素

之一,包含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

22、 京剧唱腔主要分西皮和二黄两大类。

23、 曲艺音乐或称说唱音乐,其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部分,有说有唱,多以

唱为主。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

24、 交响曲是一种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功能和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并由

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

25、 西洋交响乐队分为木管乐器组(短笛、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

铜管乐器组(圆号、长号、小号、大号)、弦乐器组(小提琴、大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打击乐器组(大鼓、小鼓、定音鼓、三角铁)

26、 中国民族乐队可分为吹管乐器组(笛、管、萧、唢呐、笙;)、拉弦乐

器组(京胡、二胡、高胡、板胡、马头琴)、弹弦乐器组(琵琶、柳琴、月琴、古琴、筝、扬琴、)、打击乐器组(腰鼓、堂鼓、大锣、云锣、木鱼)

27、 音乐剧亦称音乐喜剧,类似与轻歌剧的一种舞台剧,由歌曲、说白、合

唱与舞剧结合在一起。音乐通俗,内容轻松,20世纪其流行与美国和说

英语的国家。

28、 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可以分为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童声。 29、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30、 31、 三种基本类型

1、歌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融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有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等类型。

2、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融音乐、舞蹈、哑剧、文学、舞台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3、 室内乐:通常指由少数演奏者演奏的重奏曲。室内乐重奏不同于管弦乐合奏,前者每一声部由1至2人演奏,后者每一声部则由多人演奏,按声部或人数的多寡,室内乐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直至九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

4、 组曲:是几个各具******完整结构的乐曲,根据互相对比的原则和一定的联系,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套曲。组曲分为古代组曲和现代组曲两种类型。

5、 奏鸣曲:13世纪始见于音乐用语中。16、17世纪时泛指各种器乐曲,以与

声乐曲的泛称康塔塔相对。17世纪中叶以后,古典奏鸣曲开始出现并巩固其某些特征。自海顿、莫扎特之后至今,奏鸣曲专指采用器乐套曲形式(即三至四个乐章)组成的大型器乐独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

6、 协奏曲: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其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7、 交响曲:是在17世纪末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18世纪中叶后,才******成为音乐会乐曲的体裁名称,专指用交响乐队演奏采用奏鸣(交响)套曲形式的大型器乐曲。

8、前奏曲:原文是“序”、“引子”之意。是一种自由结构的短曲。原指西欧民间歌手开始歌唱之前伴奏的“引子”,最初常是即兴演奏。19世纪波兰作曲家肖邦开始使前奏曲脱离组曲和赋格,成为******的钢琴特性曲。作品欣赏:《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波兰]肖邦

9、即兴曲:即兴曲是19世纪的一种抒情特性曲。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成为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即兴是指创作动机,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作品欣赏:《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波兰]肖邦

10、幽默曲:又名滑稽曲是器乐独奏曲的乐曲体裁。流行于十九世纪的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精致的器乐曲。作品欣赏:《幽默曲》[捷克]德沃夏克

11、叙事曲:一般指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奏曲。叙事曲一词源于拉丁文ballare,意为跳舞,是行吟诗人唱的歌曲,伴以舞蹈。14世纪后,只歌不舞,专指带伴奏的叙事性的独唱曲。作为******的器乐独奏的叙事曲,则是肖邦所首创。《g小调第一叙事曲》[波兰]肖邦

12、夜曲:通常指一种具有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降E大调夜曲》[波兰]肖邦

13、谐谑曲:又称“诙谐曲”,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的一种轻松活泼的声乐曲或器乐曲。特点是节奏突出,活跃而富于生气,乐观且幽默,速度较快,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大多数采用复三部曲式,其中部具有歌唱性。作品欣赏: 《谐谑曲》[德]巴赫

14、摇篮曲:一译“催眠曲”。最早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由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作曲家发展为艺术歌曲。十九世纪,摇篮曲成为一种特性曲风格的器乐体裁。其特点为3/4拍或6/8拍、4/4拍,速度中庸或徐缓,主旋律亲切温柔,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作品欣赏: 《摇篮曲》[奥]舒伯特

15、无词歌:指用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它的旋律犹如歌曲,用音型伴奏。这一体裁为门德尔松首创,其旋律大多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音调通俗易懂,结构精练。 作品欣赏:《春之歌》[德]门德尔松

16、随想曲:16-17世纪随想曲是一种形式自由赋格式的幻想曲,各声部互相模仿的复调音乐。19世纪的随想曲是一种即兴器乐曲。随想曲泛指各种自由形式的乐曲,不受乐曲主题的约束,曲作者可以任其奔放的乐思自由驰骋。《意大利随想曲》[俄]柴科夫斯基

17、狂想曲:一词源于希腊语rhapsodia,指一段古希腊史诗。19世纪以来,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通常指具有英雄史诗般气概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常常取材于民族民间音乐或流行音乐的音调,以此为基础进行变奏,并与具有宣叙特点的段落和快速的民间舞曲段落相对比。《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匈]李斯特 《蓝色狂想曲》[美]格什温

18、创意曲:是一种以模仿为主的小型复调乐曲,音乐系根据某一音乐动机发展而成,有的属于自由模仿性质,有的与赋格曲和小赋格曲相类似。大多数创意曲都根据一个主题写成。创意曲的结构大多为二段式和三段式。创意曲为德国作曲家J。S。巴赫所创用,他作有二声部和三声部《创意曲》各15首。 作品欣赏: 《二部创意曲》[德]巴赫

19、浪漫曲:原主要指一种有伴奏的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独唱曲。其特点是旋律紧密结合歌词,细致深刻,伴奏也有一定的形象刻画。后来作曲家把他们写的旋律流畅抒情的器乐独奏曲取名为“浪漫曲”,使之成为一种器乐体裁。 作品欣赏:《G大调浪漫曲》[德]贝多芬

20、幻想曲:是一种形式自由洒脱、不拘一格、乐思浮想联翩的器乐曲。最初,幻想曲是由管风琴或古钢琴演奏的即兴独奏曲,18世纪末,幻想曲成为******的器乐曲,其性质类似随想曲。但是,在结构上,幻想曲往往比随想曲要长大一些。 作品欣赏: 《卡门幻想曲》

21、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一种三拍子的舞曲。十七世纪传入宫廷,后演变为3/4拍、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流行于整个欧洲。十八世纪起常用于“古代组曲”或“奏鸣曲”、“交响曲”中,作为其中一个乐章,亦有用以写成******器乐曲者,大多为三部曲式,其中段常用三声部写成,故称“三声中部”,沿袭至今。 作品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德]贝多芬

22、 波尔卡舞曲:“波尔卡”是译音,原文是“半步”的意思。这种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是一种快速的二拍子的舞蹈。乐曲的节奏型为 ,音乐活泼、热情。作品欣赏:《拔弦波尔卡》[奥]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

23、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原为军队中用以整步伐、壮军威、

鼓士气的队列音乐,其起源可以上溯到16世纪的战争曲。进行曲以曲调规整、节奏鲜明并多带附点音符为特点。17世纪以后,进行曲的用途日益扩大,除军队进行曲外,尚有用于婚、丧、节庆的进行曲,以及运用于歌曲、歌剧和器乐曲中专供艺术欣赏用的进行曲。《军队进行曲》

24、“玛祖卡”是波兰民间的一种男女双人集体舞。动作有滑步,成对旋转,女子围绕男子作轻快的跑步等。起原于波罗的海沿岸玛祖耳人聚居的马索动维亚地区。十八世纪起,流行于欧洲各地。其音乐特点为:三拍子,中速,重音流动多变(不像圆舞曲那样通常在第一拍上),以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上者常见,情绪活泼热烈。《降B大调玛祖卡舞曲》[波]肖邦

25、波洛奈兹:一译波兰舞曲。原为波兰民间的行列舞曲。十六世纪未传入宫廷。十七、十八世成为******的乐器曲。其特点为3/4拍,重音在第二拍上,速度中庸,常从强拍开始,乐句大都终此在第二、三拍上,常采用三部曲式结构。《A大调(军队)波洛奈兹》[波]肖邦

26、圆舞曲:圆舞曲音译“华尔兹”,是一种旋律流畅,节奏轻快的三拍子舞曲。其主要特征为伴奏声部采用周期性反复的节奏型主旋律平滑流畅,妩媚动人,和声与曲式结构简单明晰,每小节第一拍常采用低音和突出强拍的伴奏写法。 作品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约翰 施特劳斯曲

27、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曲目内容、整体规模和演出形式,与大合唱相似。区别在于大合唱更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贯串;组歌则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的意义。《长征组歌》是一部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

28、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

队伴奏,内容富史诗性和戏剧性,常用来表现重大的现实题材,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大合唱起源于欧洲十七世纪。国外除“大合唱”外还有叫“清唱剧”和“康塔塔”的大型多乐章声乐套曲,其内容及形式与大合唱相似,我国统称为大合唱

篇五: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作品27/2,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01年创作的独奏钢琴作品,别称“月光奏鸣曲”(德文:Mondscheinsonate)。[1]这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该曲于1801年夏天在匈牙利作成。据称,此作品题献给贝多芬17岁[2]的学生裘莉塔·圭齐亚蒂(GiuliettaGuicciardi)。

该作品由3个乐章组成:

迟延的柔板

小快板

激烈的急板

全长约20分钟。

第一乐章

首乐章(迟延的柔板),升c小调,二二拍,十分粗糙的奏鸣曲式(其第二主题并非在属调上,而是在不相关的b小调上)。乐章以左手的八度音和右手的三连音琶音开头,渐渐引入右手旋律;同时,右手的三连音固定节奏型依然不停,一直贯穿全曲。力度非常弱,多标注有“pp(很弱)”,最响处也不过是“mf(中强)”。该乐章时长约6分钟。

该乐章气氛沉着、朦胧、有着静想的意味,令人印象深刻。柏辽兹评论说:“这是人类语言所不能描述的诗篇。”[10]他亦将右手的旋律称为“追悼”,这与“月光”的解读大相径庭。即便在贝多芬的时代,该乐章也享有盛名,甚至到了令贝多芬烦恼的地步——他对自己的学生卡尔·车尔尼说:“我绝对写过更好的东西。”[11]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四三拍。是较常规的谐谑曲,包括谐谑曲主题和三声中部,之后谐谑曲主题再现一次。采用了升c小调的和声大调降D大调(之所以称“降D”是为了记谱识谱上的方便)。乐章时长仅2至3分钟。

该乐章篇幅短小,主题简短(四音固定音型),有多次重复;较为平静、优美,充当前后两乐章之间的桥梁作用。李斯特称之为“两道深邃的鸿沟间的一朵小花”

第三乐章

从上至下:第三乐章激烈的第一主题、较平和的第二主题、特强的高潮。

末乐章(激烈的急板),升c小调,四四拍,奏鸣曲式。该乐章是全曲的重心,也是贝多芬实验性质的一曲。第一主题是右手爬升的琶音,左手是强烈的断奏。第二主题较如歌,与第一主题交织细密。[12]发展部开头回顾了两个主题,并在再现部结尾处达到戏剧性的高潮。该乐章时长约5至6分钟。

该乐章情感爆发十分激烈,有许多快速的琶音、颤音和夸张的表情记号,对于演奏者的技巧和情感体验有着很高的要求。查尔斯·罗森曾就该乐章说过:

“ 这是对情感的不羁表达,直至二百年后的今天,其激烈程度依然令人惊诧。 艺术特点

此曲在结构上颇有革新之处:并没有遵照传统的规矩,采用“快—慢—快”的结构,其第一乐章也并非奏鸣曲式;反而该曲的重心和高潮部分都在最为戏剧性第三乐章。这种突破是贝多芬所追求的。德国评论家保罗·贝克撰文称:“如果一部作品以奏鸣曲式的快板乐章起头,那么一上来就定下了基调,让后面的乐章只能补充而不能改变;但贝多芬想要的是一个前奏曲、一个序幕、一个引言,而非一个概括性的呈示。”[13]

该曲第三乐章充分利用了“sforzando(突强)”的力度记号。贝多芬经常使用这个记号来表达激烈、跌宕的情感起伏,以增强乐曲的戏剧性。因而虽然第三乐章还是以“piano(弱)”为主,但却有着很强的冲击力。

全曲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小节,但大多都有着紧密的关联,例如第一乐章中的固定节奏型,以及第三乐章中类似但有所变化的上行音组。这样的处理增强了张力和多样性。

解读

对于本曲,尤其是第一乐章,历来有着不同的解读,包括对自然景色的描摹、对朋友的追思和对女学生单恋的宣泄等。柏辽兹认为其气氛如哀歌一般。费舍尔也认为第一乐章是葬礼上的歌。[14]贝多芬的一位传记作者阿诺德·谢灵则称此作品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在情绪上有所关联。[15]在具体内容的诠释上,并没有共识。

第一乐章的踏板记号[编辑]

贝多芬在乐曲开头写有意大利文提示“Si devesuonaretuttoquestopezzodelicatissimamente e senzasordino”,意为全乐章都应当踩延音踏板。然而这一指示是针对当时的钢琴而言的;现今钢琴的延迟音已经长得多,如果全程踩踏板,会造成极其不和谐的混杂声响。有些演奏家特地使用复古的乐器,以营造贝多芬原设想的效果。

对于现代钢琴演奏而言,大多数演奏家都尽量多地踩踏板,只要不造成负面效果即可。也有使用“半踩踏板”的,这样可以避免太过分的混音。[16]巴诺维茨(Banowetz)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在第一乐章开头轻轻按下最低的几个音,并固定使之持续整个乐章,以达到共振的朦胧效果。[17]

影响[编辑]

波兰作曲家萧邦的《即兴幻想曲》从该作品(尤其是第三乐章)中汲取了灵感。前者也是在升c小调写成,中段进入降D大调,恰与《月光奏鸣曲》的三个乐章相同。[18]

披头士的歌曲Because也由该奏鸣曲引发。约翰·列侬当时正聆听妻子演奏第一乐章;他要求将原来的和弦倒过来弹一遍,并据此创作出此歌曲。[19]

该曲(尤其是第一乐章)亦常被电影电视作为背景音乐使用。

(一)总体艺术特征分析:第一乐章,慢板,三部曲式。表现的情感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克制着的冲动和阴暗的预感。第二乐章,小快板,复三部曲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花”。幽雅轻盈的音调,与第一乐章的情感形成对照,好像是瞬息间留下温存的微笑。第三乐章,激动的快板,奏鸣曲式。虽然在音调上与前一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情感则迥然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止的沸腾和爆发,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跺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结束部中连续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冲动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激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了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潮并没有就此平静,而是在作最后的冲刺。(一)具体艺术特征分析:第一乐章-持续的柔板(Adagio sostenuto),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如果要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中选出一个最著名的乐章,那恐怕就是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了。这个乐章与其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毋宁说是暧昧,不间断的三连音贯穿始终,和声色彩朦胧,有冥想的静默,欲言又止的悲伤,也有甜美的回忆,梦一般幻想。乐章开始于绵延的三连音,可以说是整个乐章的背景,所有的乐思都建立在这些宛如心跳的音型上。四个小节后,三连音型出现反复,同时第一主题进入,宁静的主题似乎在沉思,又带着一丝忧伤和不安,那是一种渗入肌肤的的预感。第二主题在B大调上进入,好像试图驱散三连音背景的晦暗阴霾,可是三连音却出现在音域类似管风琴脚键的最低音上,最终取代了第二主题昙花一现的乐观。中段三连音在独自歌唱,一次又一次,唱出清澈透明的高音,却又不得不回到低沉的阴郁。乐音在

流动,那里面有克制的情感,有焦虑的心灵。再现部加重了忧郁的气氛,平静的第一主题再现后,是转调到升c小调的第二主题,低音持续着三连音,在一串下行中慢慢消逝在阴暗的和弦里。第一乐章是沉思,默默的思考中,有悲哀,焦虑,怀疑,也有片刻的光明。第一乐章的情感是克制的,没有那种过分的滥情,一切都建立在连绵不断的三连音上,这是在一个天才的构想,用持续的,如同睡梦中的呼吸的节奏,来刻画思维的流动发展。这个乐章大概可以说是即兴曲甚至是大多数浪漫主义钢琴小品的先驱了,他没有按照常规,把

第一乐章写成快板的奏鸣曲式,这实际上表明,当内心的情感需要更加直接的表达的时候,形式的平衡规范已经开始让位于乐思的自由想象了。第二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这个短小快乐的乐章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美。Liszt形容这个乐章是“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小花”。呈示部连奏和断奏交织,跳动的音符有温柔的抚慰,也有戏谑的微笑,不断的变换表情。中段的气息宽广温厚,宛如大自然中自由的呼吸。再现部简短温柔,好像瞬间留下的微笑的脸,永远让人回味。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Prestoaagitato),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第三乐章贝多芬采用了迟到的奏鸣曲式。在严整的形式下却表现出令人惊异的激动。连串的琶音组成的主部主题犹如风暴中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在浪峰的最高处,,是有力的重音,是沸腾的热情,也许,还带着出离的愤怒。副部加大了控诉般的力量,十六分音符如同暴风雨中的雷声,在远方滚滚作响,在焦躁不安的背景中,右手弹出刚强有力的旋律,不带一丝妥协。副部的结尾类似于一个插段,毫无顾忌的激情迸发,最后连续的八分音符敲出斩钉截铁的节奏,这是意志力的声音,是胜利的号角。发展部短小有力,副部回响在左手,节奏放慢,表情舒展,但是紧接着,右手的动机变得不安,内心的激动不但没有丝毫的缓解,反而更加强烈了。发展部的结尾阴郁,略带痛苦,似乎是悲剧的预示。再现部当中主部规模略微减小,副部的乐念被扩展成尾声暴风雨般的琶音,却在热情的顶点突然沉寂,冻结成疲惫的绝望,但是贝多芬的精神是永远不会屈服的,那一小段如同华彩的上行,终止于沉重的低音八度,澎湃的大海并没有就此平静,沉重的和弦在暗示,精神的力量仍然活着,它是不可战胜的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