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心上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53:17 体裁作文
篇一:谁说人心是冷漠的
谁说人心是冷漠的
二中学生 张振昌
摔倒在地的大妈,没人敢去扶起,怕惹“祸”上身;身单苍老的乞丐没人去救济,怕是遇到骗子;河南安阳公交车上行凶,无人反抗,怕伤及自己??一幕幕耸人听闻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让我的心如这冬日的天气一样寒冷。
推开了单元楼的门,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上行走,每走一步,脚下的雪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使我的心也跟着颤抖起来。
路上的行人随着太阳的升起,渐渐多了起来,滑倒成了雪中最常见的一景。东边的一个妇女,打了个趔趄;西边的老太太摔了个不沾地;远处的人摇摇晃晃,近处的人噗通噗通;我一脸茫然的看着,欲助又止,于是,摇摇头,继续朝前走。
不远处,怎么围了那么多人?看来又有遭殃的了,我心想。于是顺着人缝向里探探头,果然,一老头倒在地上,身上到处是雪,胡子上也挂上了白霜,双手紧紧地抱着大腿,嘴角咧向一边,满脸的痛苦样。旁边一青年弓着腰,用双手搀扶住老人的胳膊,低着头,问着老头:“大爷,要不我背你吧!”“你看这样行不行”??那个肇事的摩托车似乎无辜地倒在一边。哼!这个青年把老头撞到了,看来倒大霉了,我心里暗暗地想。周围的人也议论纷纷:“小伙子摊上事了!”“老头要讹人!这可得钱了!”“年轻人,不如刚才骑上摩托快跑了,不跑,这事可麻烦了”??
可慢慢地,老头在年轻人的搀扶下,缓缓地站了起来,小伙子帮老头拍打身上的雪。“哎,小伙子,耽误你上班了,这老了,腿脚不灵便??小伙子,快上班吧??我没事”“那可不行,咱上医院看看,要不,我不放心”,“就是擦破了点,不碍事”
??什么?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和我一样。我只觉得我的心被猛的撞击了一下,撞得很疼,很疼,为我自己,也是为这老人
“老大爷,你跟我去医院吧,别再伤了骨头”
“没事,雪天道不好走,碰着也正常,我能走!”老人在年轻人的搀扶下颤颤地移动脚步。
??
这和谐的风景,一老一年轻,在这白色的雪地上映出一片霞光,将我的眼前照亮。似乎同样故事 也在近期发生,沈阳一老年人被电动车撞倒,怕耽误年轻人上班,而谎称自己有医保。他们如此的相似,而善良的心又是相同的。
周围顿时响起了这样的声音: “这老头,好人啊,好人有好报。” “这人真善良啊!” ??
他,他们如一缕春风瞬间吹走了我心头的阴霾,我的寒冷的心也在这冬天被悄悄地融化,我想起了那句歌词:“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的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只要我们都播撒善良与爱的种子,那么人间定然永远是春天。
面对眼前这纯洁的世界,我想大声的呼喊:“谁说人心是冷漠的!”
篇二:2012年海珠区一模语文测试题
2012年海珠区初中毕业班综合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共34分)
一、(6小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
A.迂回(yú) 迸溅(banɡ) ..
B.哺育(bǔ) 贮蓄(chú) ..
C.点缀(zhuì) 称职(chan) ..
D.招徕(lái) 绯红(fēi)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 ..
A.馈赠 一代天骄 惬意 相得益章
B.慰藉 人情练达 恻隐 广袤无垠
C.峰峦 大廷广众 帷幕 不可名状
D.胚芽 顾名思义 疾妒 物竞天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
A.广州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夜幕降临时,处处呈现出一片灯红酒绿的景象。 ....
B.传世的书法艺术品,往往是完美无缺的,任何的败笔,都可能影响其价值。 ..
C.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 .......
D.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食品添加剂问题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A.我们初三毕业班的学生,虽然面临着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是依然能迎难而上,努力学习。
B.近年来,广州市开展“明日之星”及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旨在提高中学生学习文化的风气。
C.《三国演义》《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众多文学名著对今天的中学生是并不陌生的。
D.有人主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适当减少文言文篇目,也有人主张增加文言文篇目,我同意后者。
5.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世界、国家和个人
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①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②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③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④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A.④②③①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栈桥(zhàn) .炽痛(chì) .阔绰(chuò) .胆怯(qùe) .周道如砥(dǐ) .气吞斗牛(dǒu) .怏怏不乐(yànɡ) .如坐针毡(zhān) .
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当今人们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一:今年 “两会”胜利召开,其中“幸福感”成为热词之一。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日渐富足,但是幸福感却在减低。有专家指出: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材料二: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得很累。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曾子曰:“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E.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F.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②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③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⑤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说明:①题为必答题,2分。②题为加分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①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无题》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是赞颂宋朝文天祥的名句,化用了他《过零丁洋》中的诗句“ , ”。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 C.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6分)
三、(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其西南诸峰 .
B.野芳发而幽香 .
C.饮少辄醉 .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建亭的是
僧人智仙,给亭命名的是太守,含蓄表达了作者渴望隐居的心情。B.作者写醉翁亭时,由远及近,从山写到泉再写到亭,描写的景物层次分明。
C.被贬滁州的欧阳修自号“醉翁”,他寄情山水,陶醉于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D.选文中的“也”具有表示判断与舒缓语气的作用,读时有回味无穷的感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泊秦淮
杜牧 安陵君其许寡人 .舜发于畎亩之中 .造饮辄尽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2分)
(2)诗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四、(9小题,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
岭南风情 西关大屋
说到广州民居,一般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西关大屋。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现在荔湾区,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在明清时期是广州的商贸中心。明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清代中后期起,又先后形成了宝华街、宝源街、多宝街、逢源街等商贾富绅豪宅区,西关于是成为当时广州时尚的代表。在广州人眼里,这种民居历史悠久,故称“古老大屋”。
西关大屋平面呈纵长方形,临街面宽十多米,进深可达四十多米,典型平面为“三边过”,即三开间。现双开间以上布局的清末青砖房屋也统称为西关大屋了。三开间的西关大屋,其正中的开间叫“正间”;两侧的开间称“书偏”,是指旁侧的书房和偏厅。
西关大屋平面布局一般为左右对称,中轴线上为主要厅堂,每厅为一进,厅与厅之间用天井间隔。全屋一般有二至三进,大宅则更多。正间以厅堂为主,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及尾房,形成一条纵深的中轴线。正厅是全屋的“心脏”,是供奉祖先和家庭聚会议事的场所,也是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所以也叫大厅或神厅。正厅后隔一屏门是头房,为最老的长辈居住的房间。尾房是中轴线上最后一个房间,其后墙一般不设门窗。
西关大屋装饰最有特色的部分为大门,一般分为三道,称“三件头”。临街最外的一道是四扇对开的屏风门,也叫矮脚吊扇门或花门。花门上部为木雕通花,镶着花玻璃或衬以钩花布帘,顶端两角通常还会对称地雕一串葡萄或松鼠之类的木雕作为装饰。屏风门可以遮挡街上行人的视线,同时又不影响采光和通风,特别能体现广州人的生活取向——重视小家庭独立的生活空间和个人隐私,同时在闷热多雨的岭南地区,保证通风又是第一要务。屏风门之后就是独具岭南特色的趟栊了。趟为开,栊为合,趟栊就是可以滑行着拉开、合上的木门,其原理及功能和现代横拉式的防盗门差不多。趟栊之后的硬木门才是真正的大门,一般都非常厚重,用于防盗。
西关大屋最多时曾达到800多间,现存的已不足百间。虽然西关大屋最早出自西关,但现在广州保存最完好的西关大屋却不在西关而在海珠区,其中最集中的是南华西街、海珠区龙导新街大屋群等。 (选自大洋网,有删改)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中后期,西关就逐渐形成了宝华街、多宝街、逢源街、十八甫等商贾富绅豪宅区。
B.西关大屋又称“古老大屋”,专指清末三开间的青砖房屋,一般分为正间、书房和偏厅。
C.明清时期广州城西门外一带最早出现西关大屋,是西关大屋保存最集中、最完善之地。
D.西关大屋布局一般为左右对称,神厅主要用来接待重要宾客、供奉祖先、举行家庭聚会。
14.文章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西关大屋的大门的?为什么这样写? (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6题。
敬重文字 传承文化
周天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和留存,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唐诗宋词,都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笔一画的手写汉字逐渐为电脑键盘的敲击所代替,一些喜欢求新逐异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因此,在所有的伟大发明中,最应当敬重的当属文字。 的年轻人,更以自造的“火星文”炫酷,乱用成语竟然成为一种娱乐时尚,语言文字规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汉字的神奇上秉天意,中通人气,下惊鬼蜮。“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人吴文英将“愁”字拆分释义,便生发出天人合一的萧索意绪。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既在纵向发展中代代相传,又在共有时空里人人互用。作为语言的符号,文字历经历史陶冶与文化锤炼,形成完整的形、音、义系统,在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书写性灵、传递信息、协调行动、创造文明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受着语法修辞的规约,语言文字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通用性,因此,社会成员之间才借此相互理解和沟通。 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对于基础的“小学”有忽视之嫌,以致很多学生文字基础薄弱,错字连篇。社会上流行的错字,以讹传讹,更不可小视。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错别字不胜枚举。更有甚者,网络上出现了“火星文转换器”,把一个个汉字变得古怪离奇,难以理解。
统一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推行奴化教育,其方式即是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一些人为守护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而献出宝贵生命。因此,我们不能以游戏的心态对待书写的随意和错误,而应当恪守文德,敬重汉字,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书写、传承下去。
文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璀璨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如果中华文明史的建构,需要无数国人的不断努力,那么文字的规范、语言的纯洁将是其牢不可破的基石。试想,没有这样的文化传承,我们的文明因何延续?民族统一大业从何谈起?复兴与繁荣因何维系?当我们谈及文化自觉的时候,不要忘了,最基本的自觉就是尊重自己的语言文字,学好汉字,用好汉字,才能谈得上为五千年的文明史续写新篇章。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 ...
A.本文针对现实生活中乱用成语及错别字等语言文字问题,呼吁我们要敬重汉字,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
B.文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民族历史和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在影响世界的伟大发明中,汉字是最应
篇三:2016届语文中考适应性练习1
河田中学2015—2016学年寒假培优班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二)
命题人:胡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任选5题作答)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落红不是无情物,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天涯若比邻。(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6)、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9分)
亲爱的孩子,此时此刻,我想送你一声鸟儿悦耳的啼鸣,我想送你一抹花儿明丽的色彩,我还想送你一(缕)草儿清新的香韵……我要召集所有大自然中快乐的精灵,来为你的成长壮行!然后,你回报我一个.
微笑,好吗?要知道,你的微笑啊,本就是这世上最动人的花,最 (liáo )亮的歌,最美丽的诗!你看,..
你笑了。真好!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一缕 ( ) liáo( )亮 .
(2)解释文中第二个“微笑”的含义。(2分)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予修改,并更正在下面横线上。(3分)
(4)仿写下面的句子。(2分)
例: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________, ___ ;拥有___ ___,_________。
3、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⑤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A.④⑤①③② B.⑤④③②①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②③①
4、综合性学习(9分)
材料一:据统计,A市患呼吸、心脑、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人数比例与10年前比增加了2.4倍。医学证实,雾霾中的微颗粒携病菌进入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炎症,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导致人脑功能衰老,引起如肾衰竭等生殖泌尿系统病变,进入心脏引发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或损伤,对人体造成直接严重危害。 材料二:A市10年前曾被誉为“天然氧吧”,如今却遭受着雾霾严重污染。
表一 A市2014年1—3月份空气质量 (单位:天)
表二 A市雾霾成分分析结果
(1)综合研读以上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3分)
(2)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学校组织开展“生命与空气”语文综合性学习,
请你设计一项活动。(3分)
(3)联系实际拟写一则公益广告。(3分)
5、诗歌鉴赏(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用你自己的话描绘“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的画面。(2分)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有何妙处?(2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6—9题。(15分)
唐临为官
①②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
③④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
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注释】①万泉:古县名。②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③稼穑:耕种与收获。④明公:对县
令的尊称。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会暮春时雨 会( ) ②令惧其逸,不许 许( )③至时毕集县狱 毕( ) ...
7.下面句中“出”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3分) A.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 B.老妇出门看 ..
C.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 ②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
9.选文有关唐临的语言描写共两处,前者表现了唐临____________的想法,后者表现
了唐临____________的品格。(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8分)
从敬重文字开始
周天一
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和留存,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唐诗宋词,
都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因此,在所有的伟大发明中,最应当敬重的当属文字。
②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汉字的神奇上秉天意,中通人气,下惊鬼蜮。“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人吴文英将“愁”字拆分释义,便生发出天人合一的萧索意绪。
③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既在纵向发展中代代相传,又在共有时空里人人互用。作为语言的符号,文字历经历史陶冶与文化锤炼,形成完整的形、音、义系统,在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书写性灵、传递信息、协调行动、创造文明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受着语法修辞的规约,语言文字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通用性,因此,社会成员之间才借此相互理解和沟通。
④文字一旦乱用、错用,就会闹出很多笑话。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家里的枇杷熟了,想请朋友来品尝,随手写了请柬就让人送出去。朋友接过请柬一看,上书:“琵琶(枇杷)结果,欢迎品尝,敬请大骂(驾)光临。”朋友作诗一首,交与来人:“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若是贵府迎大骂,相会定是龙虎掐。”闹笑话尚且无伤大雅,若是错字出现在不恰当的时候或不合理的场合,麻烦就大了。比如,王三向刘四借款5万元,如果将“借于”错写成“借与”,那意思就满拧了。又如某晚报错将“僧多粥少”与“狼多肉少”含混挪用,写成了“僧多肉少”,最后招致宗教界人士提出抗议。
⑤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对于基础的“小学”有忽视之嫌,以致很多学生文字基础薄弱,错字连篇。社会上流行的错字,以讹传讹,更不可小视。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精品装璜(潢)、补胎冲(充)气等错别字,不胜枚举。更有甚者,网络上出现了“火星文转换器”,比如“请不要使用错别字”用“火星文转换器”一转换,就变成了“埥芣婹使鼡措莂牸”。每一个字都用的是汉字的偏旁部首,但是却古怪离奇,难以理解。
⑥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巴别塔的故事。传说,人类联合起来,准备造一座通天巨塔,上帝为了阻止这一宏大抱负,就混乱了人们的语言,让他们彼此之间不能沟通,无法会意,建塔的工作再也无法进行下去。统一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推行奴化教育,其方式即是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一些人为守护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而献出宝贵生命。因此,我们不能以游戏的心态对待书写的随意和错误,而应当恪守文德,敬重汉字,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书写传承下去。
⑦上古时的结绳记事,伏羲氏的一画开天,甲骨文、钟鼎文、行楷隶篆,文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璀璨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如果中华文明史的建构,需要无数国人的不断努力,那么文字的规范、语言的纯洁将是其牢不可破的基石。试想,没有这样的社会仪轨,我们的文明因何延续?民族统一大业从何谈起?复兴与繁荣因何维系?当我们谈及文化自觉的时候,不要忘了,最基本的自觉就是尊重自己的语言文字,学好汉字,用好汉字,才能谈得上为五千年的文明史续写新篇章。
10.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3分)
11.第④段提到“文字乱用、错用,就会闹出很多笑话”,第⑤段提到“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出现的错别字不胜枚举”。请你各补充一个例子证明作者的说法。(6分)
答:(1)文字乱用、错用举例:___________。
(2)错别字举例:__________。
12. 第②段主要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22分)
怯懦
安宁
⑴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⑵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所以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⑶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
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⑷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⑸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⑹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一个趔趄,便重重跌倒在台阶下的花池旁。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下花池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⑺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在人群的拥挤里,没有回头,迅速地走开去。但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她的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⑻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⑼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⑽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
14.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15.第⑶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6分)
16.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6分)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
(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
17.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6分)
三、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5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朋友之间,一是相互欣赏,二是相互激活,三是彼此交流。因为哪怕一个再用功的人,也不能穷尽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再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无须人人成为饱学之士。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的建树,取决于能否打通、激活生命,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能做到这样,就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篇四:诗歌鉴赏中常见典故和意象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
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
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2、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
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
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23、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9、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
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篇五: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常识
知识清单 古代诗歌常识
一、常见古代诗歌的10种类型
1.送别赠别诗
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
2.咏史怀古诗
其主题不外乎两大类。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刘禹锡的《石头城》。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怀古伤今)。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③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3.边塞征战诗
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①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③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4.羁旅行役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便不可视作山水诗。这类诗表达的主旨主要有:①人在旅途或身在异地他乡思亲怀远,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②诗人因贬谪以及其他原因被迫流浪,感怀身世,抒发一种漂泊之感,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
5.托物言志诗(咏物诗)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和理想。如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6.写景抒情诗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抱负。“一切景语皆情语”,思想感情与景物是高度一致的。如杜甫的《登高》。
7.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8.山水田园诗
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题材的诗,体现了一种隐逸的乐趣。①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人的自得其乐和怡然自得。如陶渊明的《饮酒》、王维的《山居秋暝》等。②表现了诗人远离红尘俗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10.咏怀述志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现象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二、中国古代诗歌中常
见的100种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
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4.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