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教学一教三激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18:58 体裁作文
作文教学一教三激发体裁作文

篇一:听作文课心得

“观摩路北区作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唐港经济开发区王滩镇九沟小学 姚方圆

通过这次听课,我第一次接触了“一教三激发”的先进作文教学理论。听课之后我认真自学了 “一教三激发”的理论,刷新了我对作文教学的认识,给我的作文教学指引了新的方向。

曾曦讲到学生写作文时,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即“一次次地问”、“一次次地答”。他用模块分析法分析了作文行为的四个模块:兴趣——材料——方法——个性。他还讲了作文教什么的问题:教结构方法(结构形式和构思手法);对怎么教作文,他提出“一教三激发”法。一教即交给学生写作方法,三激即用经典故事、游戏、情境,激发兴趣、激活材料、激励个性;曾曦博士大胆地破旧立新,把传统理论中不正确的东西一股脑地挑出来,加以破除,代之以他自己多年研究、总结、创新的新理论,他另辟蹊径的作文教学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这次的观摩课程也是很好的实践了这一理论。我的心得如下:

一、教方法,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一教三激发”理论提倡模块式作文教学,重在授予学生方法——表达的结构形式、构思的手法。在这次听课中,“漫画叙事法”这堂课就借助活泼有趣的漫画形式教授了“三点成像两画面”的能让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方法。“童年趣事”这堂课就教授了从表演者、观众、自己多角度观察和叙事。将方法的教授展现的形象直观,明白易懂,以往都是老师讲:“不要平铺直叙,要有波澜起伏”“要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多角度描写事物”“要多多运用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其实光凭这样的干巴巴的口头的嘱咐,没有实际的体验形成的过程,是没有多大益处的,你觉得讲得很到位了,可同学们难理解,更不知如何做到,往往口干舌燥却收不到理想效果。“漫画叙事法”先让先观察漫画,后表演,在品评中再表演,总结叙事方法,直观而形象的展示一波三折的叙事魅力,我想一波三折在同学的心里一定活了起来,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哦,原来这就是漫画叙事法,太神奇了!”。写作方法的教授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载体,有的借助漫画理论,有的借助图片,有的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场表演,还可以借助实物,只有现时的鲜活的素材才更有生命力。才能激发热情,启发思路。让写作方法看得见摸得着才是关键。

二、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作文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

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岳杰的“漫画叙事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反其道而行之,重视漫画的价值,挖掘漫画的叙事法为作文所用。从同学们最喜爱的漫画入手,想必能极大的激起学生的兴趣。《童年趣事》猜谜入手,再巧妙引出鸡蛋的故事,同学们兴趣盎然。因此,揭示习作题目,我们应以多样的形式,如谜语、故事、图画、情境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注重观察,打造体验课堂。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就是再著名的作家,他也写不出好文章。所以说要想写好作文必须通过细心地观察。这些优秀的课程,共同的特点是离不开课堂上的实际观察,同学们的集思广“忆”和集思广“议”。当堂提供素材,打造体验课堂,用经典故事、游戏、情境,体验结构方法、体验表达效果。这样避免了有些同学课下不用心观察,不会观察的弊端,便于同学间互相讨论,比较。但是不是所有作文都适合在课上观察,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在尽可能的提供观察机会的同时,教授观察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可见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因此,要想丰富学生的素材,就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找素材。

也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并且要有一定地目的性。这种观察可以在阅读、写字教学中、教学后进行。比如:在学习有关小动物的文章时,可以课堂现场观察,也可以学文前或学文后观察,并由此及彼,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再去观察其它动物,进行随文小练笔时学生就有话可说了。这种观察也可以安排在习作前,根据习作要求提醒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学生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学生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采用“聊天法”“问答法”“故事法”等多种方法激发表达,释放个性表达。

通过本次活动,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简单易行、可操作的作文教学的方法,而且更新了作文教学观念,受到了精神的洗礼。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将以这次听评课活动为契机,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灵活的方法,更加务实的教风,努力推动我班作文教学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篇二:苏教版三年级作文习作1教案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

习作1

教学目标:

1.看例图,读例文《脱棉衣》,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并结合例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段。

2.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领会“观察画面,寻找联系,合理想象”的习作方法,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编写一个小故事。

3.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把图意写明白、写具体、写连贯,写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初步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领会“观察画面,寻找联系,合理想象”的习作方法,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编写一个小故事。

2. 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把图意写明白、写具体、写连贯,写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

难点:

1.从例文中学习看图作文方法,并通过实践进行知识的迁移。

2.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初步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评价设计:

1.采取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习作的欲望。

2.重视评价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全过程的态度、方法。在观察生活、择取习作素材、起草、修改、誊写、参与展示活动的每个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3.开展班级星级作文编辑活动,以壁报、黑板报、印制班级小报等便于操作的形式,展示学生习作,注重推进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兴趣。

学生准备:老师提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选择一组连环画,练习说一个故事。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连环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 激活愿望

(一)发起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连环画﹚老师小的时候经常阅读这种课外书----连环画。就是一页页图画下面配上文字,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传阅连环画﹚图画是无字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为图画配上合适的文字,也就是看图作文。﹙板书:看图作文﹚我们先来学习例文《脱棉衣》。

(二)借助例文,感知写法

1.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给我们的例图,一边观察,一边按照大屏幕上的提示认真想一想。

﹙老师走进学生巡视注意倾听,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指导。﹚

⑵我一边走一边听,发现有许多孩子说得可好了,还用上了许多漂亮的词语,用上了比喻句和拟人句,听起来那么有趣。我相信,每小组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

﹙指三名同学站起来叙述,重点围绕第三个问题进行。交流时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指

导,注意学生表达是否完整性、用词是否准确,以鼓励为主。答案预设:

A一共有四幅图,图上有三个人。

B写了春天到了,妈妈给宋霞脱下了棉衣,换上了毛衣,她感到很轻快。宋霞来到户外,看到小树还过着棉衣,对好朋友郑美荣说要给小树脱下去年穿上的棉衣。然后她们用剪子剪断捆稻草的绳子,帮小树脱掉了棉衣。小树脱去棉衣后挺直了身子,不几天就长出了新叶。

C第一幅图:春天到了,妈妈给宋霞脱下了棉衣,换上了毛衣,她感到很轻快,心里非常高兴。 第二幅图:宋霞和好朋友郑美荣出去游玩,看到小树还过着棉衣,提议要给小树脱下去年穿上的棉衣,让小树苗也轻快轻快。

第三幅图:她们跑回家,拿来剪刀,用剪子剪断捆稻草的绳子,帮小树脱掉了棉衣。

第四幅图:小树脱去棉衣后挺直了身子,不几天就长出了新叶,在阳光下随风摆手,和小鸟高兴地打招呼﹚

2.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能从图中发现文字,可真了不起。段秋霞同学根据这几幅图编了个小故事,而且一字一句的写了下来。我们来读一读例文,学习一下小作者是怎样把图写清楚的。

⑴老师请四位同学读例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下边的同学一边听一边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①四个学生分自然段读例文,老师注意纠正出现的错误。

②让我们交流一下,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那幅图?指一名同学回答。﹙答案预设:第一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第二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第三自然段写了第三幅图;第四自然段写了第四幅图。﹚

③是呀,小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然后每一幅图都安排了一个自然段,这样让别人一读,就很清楚,这就叫层次分明﹙板书:层次分明﹚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如何安排段落吗?

⑵我们再一次默读例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内容是图上可以看出来的,哪些是小作者想象出来的? ①学生默读。读后交流:看出来的有妈妈给宋霞换毛衣、宋霞和郑美荣看小树、她俩为小树剪掉棉衣、小树长出了叶子也长高了。小作者想象出来的有宋霞的想法、宋霞与小朋友之间的对话、回家拿剪刀、小树苗的动作。

②同学们说得不错。看图作文就要图上看到的写出来,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补充出来,只有展开想象﹙板书:展开想象﹚,才能让你的作文有血有肉,才能吸引别人。

⑶我们在快速浏览例文,看一看那个自然段写得最多。

①学生浏览回答:第三自然段。

②对,在一篇文章中,要抓住一幅图或两幅图写得更详细一些,要重点突出﹙板书:重点突出﹚。

3.总结写法:同学们,学习到这儿,请你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请和身旁的小朋友讨论讨论,然后教给老师。

⑴学生讨论交流。

⑵多请几名学生发言尽量把看图习作的方法说完整。﹙答案预设:要有顺序地仔细观察图;一幅图写一个自然段;图上有的要写,没有的要展开想象;抓住几幅图重点写;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

⑶教师小结:这四幅图画的是宋霞的妈妈给宋霞脱了棉衣,穿在身上很轻快,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小树穿棉衣的事,于是她和小伙伴一起去给小树脱棉衣。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一幅图写一段,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其中重点写了第三幅图,写得生动有趣。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三)确定选材,辅助构思

1.接下来我们就把学到的写作方法用到实践中。我们来看书上的两组图,请选一组喜欢的运用这样的方法,练习编写一个小故事。

2.四人学习小组选一组自己喜欢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我们现在一起学习你们喜欢的一组,喜欢第一组的举手,喜欢第二组的举手。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第一组,我们就一起观察第一组图,编个小故事,看谁有创意。

⑴我们就来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合适的题目,也要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指两到三名学生回答。(答案预设: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小猴子可以叫孙小圣,熊猫可以叫熊小猫。题目可以是“我错了”或者其他。)

⑵整体的内容我们掌握了,还要把故事写具体﹙板书:写具体﹚,这就需要我们一幅图一幅图进行观察。

①大家先来观察第一幅图,想象什么时间﹙板书:时间﹚?再想想他们在什么地方﹙板书:地点﹚?都有哪些景物?在描述景物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指一名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回答做补充调整。(答案预设:春天,晴空万里,和风吹拂,天空像被清水洗过了一样。一棵棵小树舒枝展叶,引来了许多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一条小河缓缓地流着,河里趴着一块大石头,到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指导学生先从天空、天气开始观察的目的是为下文的孙小圣和小熊的春游做个铺垫,因为如果天气和景色不美好,那么他们也不会去郊游。还要突出指导小河中那块突出的石头,因为下面孙小圣即将站在上面,写石头也是为下文做铺垫。)

②说说图上有谁﹙板书:人物﹚?孙小圣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登上河中的那块石头?他有哪些动作或者姿势?面临怎样的危险?再拓展思考:孙小圣登高后看到了什么?登高后当另一个主人公小熊看到这样一幕后,有哪些反应?你可以把自己当做孙小圣,同桌是熊小猫,表演表演,你们都会说些什么﹙板书:语言﹚?

学生观察插图,和同桌表演。请一组小演员到讲台表演。学生在表述时,也要及时提示小熊说话的语气以及双方的心理活动和动作。

③我们可以给这两个小演员提一些建议。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要及时鼓励

④哪位同学把第一幅图完整的将给大家听呢?

请两名同学叙述。

⑶我们继续观察第二幅图,思考:

①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孙小圣为什么要爬上柱子写下这么一段话?(说明他想留个纪念)那么再展开想象:为什么要留?﹙说明此时此刻的景色的确让人留恋往返﹚我们看孙小圣提写的那几个字,﹙孙小圣到此一游﹚你见过像这样留言的吗?他们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话呢?联系生活来说一说。

指三名学生说出他们在哪儿看到的这样的留言。

②而小熊见到这样的情景,他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谁来扮演小熊表演一下呢?

指两名学生表演。﹙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加以鼓励。﹚

③孙小圣做错事情后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做错事情后的弥补方法。﹚

④大家说得都不错。第二幅图我们也请两名同学完整的说一说。

指两名同学完整的说后。先请学生评议,老师再补充。

⑷最后我们观察第三幅图,这次还是请两个小演员先来演一演,小观众们可以给提意见。

①请两组小演员表演。﹙通过小演员的表演,想象他们的动作与语言,不需统一。﹚

②在这幅图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小鸟。请你也想一想,小鸟会不会说些什么?

③第三幅图我们就请一名同学总结一下吧。

4.每一幅图我们都说得很棒,现在来试一试把三幅图连起来完整地说下来。我们仔细倾听,看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哪些地方你可以给他建议。

⑴请一名学生叙述。

⑵学生点评。

⑶老师点评。

5.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集体交流第二组图了。选择第二组的同学可以按照第一组的方式自己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我相信你的能力。

(四)动笔实践、大胆习作

学生练写,师指导。

第二课时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动笔习作、大胆习作

学生继续习作

(五)作后修改

1.重申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同学们,真正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怎么修改呢?先轻轻地、慢慢地读给自己的耳朵听。你的耳朵最厉害了,能灵敏地感觉到哪个词用得不恰当,哪一句话还不通顺,然后用心地改正过来。等读了两三遍后,听起来感觉顺畅了,文章就基本上改好了。你可要慢慢读,仔细听呀!

⑴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文章,修改不恰当、不通顺的地方。

⑷自己读读经过同桌修改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

2.小组评改。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团队,大家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相互欣赏,相互修改,最后选出你们最满意的一篇,在全班内分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选出好的习作。

3.自我感觉好了吗?每小组选出来的小选手一个一个来大声读给大家听一听。 一来,可以和别人分享你的美梦与快乐;二来,还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进一步的修改指导。

4.小组选出的小作者逐一朗读自己的习作,老师对学生习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评述。

5.誊抄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同学们在誊抄作文时要继续修改,让你的习作成为真正的“精品”。

(六)誊写作文

1.现在我们就要誊写自己的作品,誊写时要注意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符号占一格。尤其是树立作品意识,这是你辛辛苦苦完成的作品,是要展示给老师、同学、家长看的,要特别用心地把它完成好。

2.学生誊写,鼓励认真。

(七)展示评价

老师批阅作文后,选择作文,粘贴在班级创新园处。(既要关注成文质量高的,也要关注参与习作的过程中积极地,习作内容要多元关注,尤其是富有童真童趣的)组织学生利用课间时间阅读。

板书设计:

看图作文

仔细观察 层次分明

展开想像 重点突出

写具体 时间 地点 人物 语言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对习作的要求是: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留心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新奇有趣或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初步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本单元对习作的要求是:读懂例文,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看图作文”,是想、说、写的综合训练,要在把图意写明白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把重点画面写具体,把故事情节写连贯。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中,又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此教案:用连环画入手,先指导学生看懂例文的图意,朗读例文,再详细指导第一组图。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了解图画的内容,并把图意说清楚,然后有条理地把图意说出来,最后把说的过程写下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

说话、写话的能力。学生也在逐步的指导下,把故事编的像模像样,出现了不少好的作文。

1.学生注重了记叙文的四要素,而且依照每幅图叙事较有条理。

2.习作中出现了不少好的词语,故事编的较完整。

3.想象力比较丰富,增加了许多图上看不到的内容。

不足之处

经过三年级上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知晓作文是怎么一回事了,已经明确了习作的一些基本要求,如:写作文要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就是要把想说的话写完整、写明白,但在表达具体细致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另外,孩子们的习作不会突出重点,抓不住细节的东西,这需进一步指导。

第一幅图

1、图中都有谁?它们是什么关系?给他们取个名字吧!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 孙小圣 熊嘟嘟 亲密无间的

朋友 活泼 淘气 憨厚 可爱

2、现在是什么时间?天气怎么样?这是哪儿?

星期天的清晨 阳光明媚 公园的小池塘

3、这里的风景怎么样?

星期天的清晨 阳光明媚 公园的小池塘

清澈见底 绿油油 鸟语花香 色彩斑斓 郁郁葱葱

4、现在它们在干什么呢?

它们边走边聊,突然,熊嘟嘟停住了脚步。原来,淘气的孙小圣正金鸡独立地站在彩石上向小熊扮鬼脸呢!熊嘟嘟被孙小圣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说:“快下来,太危险了,滑进水里可就麻烦了!”

第二幅图

1、这个场景发生在什么地方?

供人们休息的凉亭 红色的柱子

2、图中小猴子在干什么呢?

突然,孙小圣不知从哪儿掏出一支毛笔,拔下笔套,“哧溜”一下蹿上了亭子的柱子,后腿夹着一根柱子,俯下身,“刷刷”写下了“孙小圣到此一游”七个大字。

3、它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聪明伶俐的孙小圣心想: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啊!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来这里玩儿。一次,不留下点纪念怎么能行呢?

4、小熊是怎么做的?

这下可急坏了小熊,他连忙摇着手说:“快下来!不能乱涂乱画!”

篇三:第三单元作文讲评课教案(一课时)

第三单元作文讲评教案:

快乐的三人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作文讲评,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2、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生活的感情,进行德育渗透。

3、针对习作要求,评价习作片段,并尝试修改习作,感受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就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过渡和照应等处着重修改。

二、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下课的时候课件出示下面两句话:(名家赠言)

A、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B、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

师:你从这两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是啊,两位大作家虽然在不同的国度,却对作文的修改如此重视,可见修改是写作多么重要的环节啊!(板书:修改)

2、习作总评

前几天,我们写了“快乐的三人世界”的作文,要求大

家从几个侧面,全方位的反映“三人世界”的生活,也可以着重写一件事来表现中心意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着重就如何合理安排结构方面讲评这篇作文。

3、榜上有名

这次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同学有xxx等,(课件出示学生

名单及作文题目)他们选材合理,能写出真情实感,而且思路清晰,重视层次段落的安排。总的来讲,我们班这次作文写比较好,老师很高兴。

4、佳作放送

学生读作文。(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些笔记。) 听

了这篇作文,说说你特别欣赏他哪里的结构安排?

5、合作修改

但是,我们的同学还是给我出了个难题,我碰到了这样

一篇文章,它优点很明显,但也存在结构安排上的一些不足,希望大家来帮助我,好不好?

(1)出示一篇典型文章请学生点评,并帮助修改。

A、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个地方写得好?还有哪些地方结构的安排存在不足?怎么改?请按照要求修改。

B、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交流。

(2)学生讨论后讲评。(教师有方向性引导、深入并修改。)

(3)教师总评。(这篇文章优点正如刚才的同学说的??最

大的不足之处在??还存在??等问题。

6、金玉良言

刚才,我们修改这篇作文,很到位。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小的提高,特别是文章的作者。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修改,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获得激发,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会得到提高。

三、布置作业

根据这堂课的要求,继续修改自己的作文,使文章写得更好。

篇四:作文教学中的“五、四、三、二、一”

作文教学中的“五、四、三、二、一”

作者:杨孝雷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0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五、四、三、二、一”的方法,即指导学生用好“五种感官”,通过“四种渠道”,利用“三个空间”,坚持“两个勤字”,遵照“一条原则”来写作文,走出了一条切实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之,收到了巨大的成效。

1 调动五种感官,引领搜集多种习作素材

五种感官是指耳、目、口、鼻、身。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作文内容往往来源于自己耳闻目睹的、心想手做的事物。为了用好五种感官,笔者要求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到眼明;聆听人或自然界的声音,做到耳聪;疑惑不解的事宜,做到不耻下问。同时,注意历练学生嗅觉的灵敏度,让他们亲身体验事物,营造“跃一跃,摘桃子”的氛围。必要时,几种感官并用,这样,鲜活可感的素材就会如汩汩喷泉,源源不断。

2 通过四种渠道,让学生会写乐写

四种渠道,是指教师教、家长做、社会见闻及时记录、网络电视报刊宣传。教师教,是指教师正确的指导,即教师平时语文课上教给学生的一些写作知识、写作技巧等,引领学生在习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家长做——家长正确的、朴实文明的言行对学生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准的提高能够耳濡目染,对增强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通晓人间世事的真善美、假丑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使这一渠道畅通无阻,笔者经常对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家访,零距离地同家长交流,共谋教育子女的良策;在当今网络化时代,社会见闻如雨后春笋,令学生感到新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鼓励学生及时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观点、感悟或体会,坚持每天利用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叙述当天的社会见闻,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社会、分辨是非、锤炼及表达语言的能力;电视报刊是获得大量信息、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安排学生挤时间看电视、读报刊,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等等记在读写笔记上,定期进行评奖,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3 利用三个空间,给学生开辟美的天地

三个空间,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我们不仅给学生提供书刊,还注意优化校园环境,给学生开辟美的天地。我们学校虽然是所偏远的农村中学,

但在全体师生的精心设计下,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墙一土都足以说话,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譬如,校园成了学生写作的芳草地,四季如春,绚丽多姿!一个学生在《我们的校园》中这样写道:“笔直的水泥甬道两侧分别有三个大花坛,花坛里的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不管粉红的满天星,还是开得不大的淡蓝的紫薇花,或者是艳红的大若碗口的月季花,无不让人赏心悦目……”,“中心花园是黄杨球围成的大花园,里面栽着的铁树,对称地排着,看上去很茂盛,很威武,像严守纪律的士兵日夜守卫着阵地。几棵日本晚樱和中间的广玉兰安家不到一年,就心安理得,居然开满了高贵的花朵,让人百看不厌,我每次路过这里,总是驻足端详。”“我更喜欢教室前的垂梅。开春,她总是先绽放花朵,扭动着的细细的腰肢,一直垂到地面,吻着泥土清香;花谢了,绿绿的叶儿长出来,依然是那么俊秀、可爱!”“我们学校墙字,文化氛围浓郁,字体规范、大方、美观。东面墙是用新综艺体写的?六个学会?,南墙迎面用黑体字写的?三个面向?,背面是陶行知的名言?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每读到此句,我都仿佛看到我们的老师正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还在灯光下认真批改作业,有的已经白发苍苍,有的已经病魔缠身,但是我们的老师无怨也无悔!”可见美好的校园空间,能给学生触景生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习作题材。

每个学生都有家庭,对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因此,笔者注重利用家庭这个空间的优势,要求学生写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写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写家里发生的难忘的事,写家庭的变化等,学生就可以信手拈来;社会这个空间是个大熔炉,对于学生习作必不可少,笔者定期组织学生观察、访问、开展社会活动,多让学生直面社会,了解社会。让他们注意观察社会的闪光面,弘扬正气,培养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写这类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要求学生学会及时捕捉,拥有记者般敏锐的目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金钱与良知》的文章,其实就是一件买东西的小事,因买主缺斤少两,一味赚钱钱良心尽丧。这篇文章获国家级中学生作文比赛二等奖;还有一个学生观察街边的小摊贩,写一篇作文《套圈还是“圈套”》非常精彩,笔者把这篇习作作为范文在班级朗读,极大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社会及写作热情。

4 坚持两个“勤”字,使作文水平日臻提高

两个“勤”字,就是勤思考,勤动笔。而勤奋思考是提高认识的重要途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勤思考很重要,思考成熟了,就有了正确的认识,再动笔记下来就可以一气呵成。坚持勤思考、勤动笔,要求多多读多写,坚持记日记。学生写得多,老师改不过来,可以组织同学相互批改,老师抽查、抽批。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周写一篇作文,坚持数月作文就明显提高。为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校校刊《小星星》,定期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学生的写作兴趣猛增,有一个学生一个学期写了11本作文,共计100多篇文章,只要灵感来了立马就写,篇篇质量都较高。两年来,学生的作品纷纷在各级发表、获奖。 5 遵照一条原则,避免“假、大、空”的弊端

作文教学要遵照一条原则,即“从内容入手”。许多专家在这点都有独到见解,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

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但以前的作文教学,不少老师“只注重写法”,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必须从这种误区中走出来。“物——意——文”这是写作的三个转化过程,和郑板桥的“眼中看竹——胸中有竹——手下画竹”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遵照“从内容入手”的作文教学原则,每布置一次作文都要设身处地地想想学生是否有内容可写,再依据内容,指导提炼主题,然后精选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最后才对写法予以指导。这样就会水到渠成,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篇五: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研究1

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研究

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蒋小琴

一、教学问题与困惑;

做小学语文老师很多年了,感觉作文教学最难教,学生也最有恐惧感。我很想想出一种方法让我的学生可以少受写作的“折磨”,可是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写作依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我校语文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将这些学生对作文的为难情绪主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难在听。听得太少,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写。

学生见识的东西本来就不多,生活两点一线,缺乏生活经验和体会,听见的新鲜事、有趣味的事很少。再加上现在家里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怕出意外,总喜欢把孩子关在书房里。而学生在家里跟大人交流总有那么一点代沟,除了日常生活起居的对话,别的很少交流。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不做家务,即使想学个扫地、炒个鸡蛋什么的,家长也不让,直接说:你只要念好书就行了。所以学生失去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的机会没有了,听和看的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

二、难在说。说得太少,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写。

学生口语训练即口头作文的能力差。一部分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总是唱着歌谣或讲着故事陪伴孩子入睡,可是孩子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的机会却不多。孩子平时放学回到家,写作业还来不及,所以主动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就不多,有时候好不容易大家凑在一块,可是有的家长爱打牌、搓麻将;有的家长爱看电视;有的家长爱玩电脑;有的家长在上夜班;有的家长自己本身就不识字??即使有交流的时间也没有交流的机会。特别是我们农村孩子的学习,不像城里的家长一样经常督促,更不会像城里的家长一样与孩子进行很好地交流。学生没有人陪着说说话,说话训练平时就没有很好地在生活中运用。学生往往一、二年级说话教学或写一段话还没有很好地掌握,三年级马上就正儿八经地写作文了,从而觉得无从入手。就好像一个不会开汽车的人,突然让他坐在驾驶室里,他紧张地不知道手脚怎样放一样。

三、难在读。因为少读,腹中空空,学生无话可写。

小学生因为看书不多、又很少接触社会所以害怕写作文;唐朝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才会有广博的知识,写起作文来才会如有“神”。我想,单靠多读还不够,还必须注重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大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品质的提升。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四、难在写。因为写得太少,学生下笔无言。

实践证明: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并产生厌倦情绪。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适合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自觉性和参与的积极性。而带领学生多活动,让他们多动笔,学生就会有很高的写作兴趣。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其实写作文并不难,灵感来时犹如滔滔江水可以下笔千言。可是为什么大多数同学经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烦恼。关键在于没有打好基础关。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

作文教学一教三激发

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像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对此问题的检索综述;

写作难,只要把好起步关。起步作文的难,就难在上述四个方面:一是难在听得少;二

是难在说得少;三是难在读得少;四是难在写得少。学生写作的时候,不知该写些什么。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城乡结合区的学生,既不像纯农村的学生一样在广阔的田野里炼就吃苦耐劳的品德,更没有感受到泥土的芳香和淳朴;也没有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灵活地游走在车水马龙之间,见多识广。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很欠缺。我们要研究出一套学生感兴趣的起步作文的教学方法,并且要及时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运用于实践的意义。

四、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来写好起步作文呢,这就像孩子一开始不会做饭要妈妈教一样,孩子们一开始不会写起步作文,我们做教师的也需要通过耐心的教来帮助学生走好这一步。我们分以下四个方面来研究

第一,听的训练

听的方法尝试了以下几种,比如在语文活动课的时候让学生听故事、听例文;比如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小小展销会、小当家、明星模仿秀??听爸爸妈妈工厂里的事,听爷爷奶奶买菜的事。为了教会学生在生活中竖起自己的耳朵,做一个善听的人:鼓励学生走出家门,让她们和自己的同龄人一起玩耍交流;推荐同学收听新闻联播;让同学自己走进菜场,感受来自菜场的叫卖、吆喝声??甚至请同学们聆听来自大自然的不同声音:小鸟的叫声,刮风、下雨、打雷的声音,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记忆。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运用到各种来自不同方面的活泼的语言。

第二,说的训练

说和写是表达思想的两种形式。说是写的基础,说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能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地说明自己的意思;能语言通顺,内容正确。说的时候这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最好能够一一交代清楚了,使那些听的人能够听出个内容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在教学时,要重视说的训练,比如先让学生说说家里发生的事情,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的训练,使我们不仅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也了解不同学生表达水平的差异,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凡是经过口述过的作文,学生的作文质量明显提高。说的训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从听故事说起。

从听故事开始说起,是最简单的一种训练说的方法。可以分成三个步骤来练习:

1、听了故事之后,复述这个故事。

2、听了故事之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3、听了故事之后,口头续写这个故事。

(二)从自己家庭的人和事说起。

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孩子一出生就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说起自己的家庭,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三)从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说起。

学校是学生除了家庭之外,第二个熟悉的地方。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逃不过孩子们的眼睛。

当然,学生的说需要教师的好好引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然后再说。说的时候需要讲究技巧,要有顺序地说,可以按照方位顺序,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或者是时间顺序等。总之不能让学生想到哪就说哪,教师需要好好引导。

第三,读的训练

“书香校园”的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学生在读这一块上对写作的帮助最大。布置学生每周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在班队课、语文活动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写的训练

写,是把自己观察和思考所得如实地表达出来。我们提倡“有所为而作”,尽量设法把作文练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眼前的画面情景展开想像,重视文字、内容、思想的统一。只有这样,作文才有可能写得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

在学生刚接触作文的时候,帮助他们树立作文的信心尤为重要。当然,树立信心并不容易。

(一)信心来自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文训练才会有效。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促使他们经常练笔,才能更快地提高作文水平,逐步树立写作信心。

(二)信心来自学生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1、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要典型;要准确;要牢记。

2、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丰富的写作语言来自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的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

3、引导学生保持规范的写作格式。书写工整,卷面干净、整洁;标点正确;段落清晰;

4、引导学生努力掌握写作技巧。三年级学生,虽然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但并非不向学生教授作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古人言:“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里的方法和技巧,是通过让他们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找到诸如作文开头、结尾,谋篇布局,详略、层次、中心等等的基本规律,为尽快入门奠定基础。

(三)信心来自学生用心的写作态度上。

对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不用说他就会用心写作。自己会动脑筋观察、思考、找资料; 对习作能力一般的学生,如选材举棋不定的,老师要帮助及时选定材料。没有内容写的,要善于引导对周围事物进行精心观察,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对“拼凑作文"的学生要指导立意,围绕立意选材;

对习作能力很差的学生,如懒于动脑、抄录仿套的学生,采用调动写作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总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最高的水平、最佳的态度去写作。

(四)信心来自老师不断的辅导鼓励下。

人人都希望被肯定、鼓励和赞美,都需要来自外界的更广泛的尊重感和价值认同感。老师要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掀起学生作文的热情。在批改作文时多表扬优点,让成就感增长他们的自信,从而喜欢写作。对于缺点,以略为主。批改时不要从自己的水平出发去评价学生,及时肯定学生习作的点滴进步。对于不同学生,应用一些激励机制,如黑板报上的佳作欣赏园地、未来小作家等荣誉称号等。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赞美,孩子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被点燃。那我的赞美就不是让人感到廉价,而是功德无量了。

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加强起步作文对孩子们的吸引力。那就是能够把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避免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并对写作产生厌倦情绪。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适合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自觉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在作文教学活动中,美的形象会吸引学生,会产生一种精神的契合和情感上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人的内在心理思维活动与美的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信心面对作文教学中充满的各种荆棘,并愿意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工作,愿与所有同行携手同行,为孩子们在作文写作方面创造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局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