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5:45 高中作文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高中作文

篇一:宋代词人辛弃疾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业

题目:辛弃疾词分析

姓名:陈景

学号:U201117181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苏轼开创了宋词中豪放派的词风后,并不为当时文人的接受,他们觉得苏词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不是词的本色,直到100年后辛弃疾的出现,继承发扬了词中豪放一格。辛弃疾的词引领了陈亮,刘过等后人的创作,使豪放派真正能够和婉约派分庭抗礼,不相上下。

辛弃疾词感情深沉,境界宏大。早年参加抗金起义,后来投奔南宋。他一生以男儿自许,以英雄自许。在文学史上他不择不扣是一流的大词人,他的词集收入作品有600多首,在宋代词史上是流传作品最多的词人。但是但凡对辛弃疾一生遭遇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辛弃疾首先是要做一位战士,其次才是一位词人。 后人总结辛弃疾词最为突出的有两方面:

(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永遇乐》

表现了他豪迈的英雄气概。

(二)、“恨之极,恨极消磨不得”—出自《兰陵王》

表现了他一生壮志未酬的失意悲愤。

要了解辛弃疾的词,可以从辛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着手。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为:

1.歌颂抗金斗争,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失意悲愤。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他送给友人陈亮的,辛弃疾在这首壮词中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军中的生活,写出了一位带兵打仗将军的英勇,让人感到热血沸腾。不过词中最后一句“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壮志未酬的悲愤不言而喻。

2. 借登临江山、咏怀古迹抒写感时忧国的内心。

主要代表作有: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过剑南双溪楼》

这句话总结了辛弃疾对历史兴亡的反思及个人遭遇的感慨。想到辛弃疾咏怀古迹的词就不能不说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二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气魄宏大借古代英雄的事迹表明了希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又借南

朝宋文帝草率北伐,导致打败的历史事件,以惊醒当朝君主。

3.伤春悲秋、离愁别恨、男女恋情等内容。

代表作有:《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是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往湖南任职途中,他的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在酒席上所写。先是感叹春光流去,再劝春留下,接着怨春不语。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留恋惋惜之情。最后写自己境遇不佳。表现处辛弃疾在政治上不为众人所容,被压抑的苦闷。

4.抒写救国理想,表现英雄失意之悲的遣兴抒怀之作。

代表作有: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晓,眼前万里江山。”—选自《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一生以拯救天下的男儿自居,渴望实现救过理想。这句词写在辛弃疾晚年,说明他一直没有忘记救国理想和男儿抱负。

5.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表现村居生活情趣。

辛弃疾晚年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对农村生活别有体会。

主要代表作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作朴素生动,体现了辛弃疾对农村生活的喜爱,洋溢浓郁的生活情趣。

总结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可以归纳为:词境的开拓和风格的创新;善于运用幻想、夸张和拟人化等手法,构成丰富多彩的形象,展现出一种瑰丽、奇特的境界;擅长于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隐微曲折地抒写内心;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多采用散文化的语言及典故,以文为词;

王国维评价辛词“有性情,有境界”。辛弃疾在词作上的成就是少有人比的,前人把辛弃疾称作词中之龙,可以说这个评价,辛弃疾是当之无愧的。

篇二:南宋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诗词较多,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

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字“坦夫”改为“幼安”,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他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四书五经”。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篇三: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说

1、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说“人生在勤”,辩证分析。

2、 假设: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愚公移山、削山造田

3、 近来,独一胎办出身证时要求当事者出具各种证明材料,引起闹事,你如何解法。

1、 名人人生的价值不能用时间来衡量,而是用深度来衡

量。

2、 知识分子向商人看齐,商人向官人看齐,官人向知识分

子齐看齐。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

3、 脸难看、事难办被媒体曝光,让你去消除影响。

1、 网络谣言:火灾、砍人制造恐慌,公安机关对上述行为

的处理你怎么看。

2、 救护车的生命通道被摆摊人或公交车占用,院办公室让

您处理,您该如何处理。

3、《曾国藩家书》有言: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你怎么看?

1这位儒家大师将“求强之说”加以区别对待,很有道理,在任何时候都“求强”是不妥 的,应当处理好“内强”和“外强”的关系

2人在自我修身养性的时候,可以“求强”应当从严把握,坚持执着,把自己磨练得更 有道德,更有水平,更有力量,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强大。但是在与他人比风格,比名利 时,不可争强好胜,应当低调做人,以道义感动人,以利益让步人,以责任团结人。如 果相反对待,颠倒位置,则可能适得其反。

3因此,我们立身处世,要做到“自修需求强,胜人不求强”。在工作和生活中经营好自己, 坚忍自立图强,培养自己的“内品”。对待他人时,能以德聚人,善纳群言,尽最大努

力发挥他人的积极性、团结人、使用人、奖营人,做到培养他人“外强”

。这样内强加外强,才能最终在各方面都强大。

1、《出彩中国人》一根羽毛平衡庞大的支架,一旦羽毛拆走,支架当即坍塌,这给你什么启示?

2、最近反对铺张浪费,有人说阻碍了经济发展。

3、某地危房坍塌后,政府办让你去处理善后工作,你该怎么做。

1、习总书记在北大讲座说人生就像扣扣子,第一个没有扣好,后面的就一直扣不好,您怎么看?

2、百分六十的人在维权时都默认了,但又仍还有人选择维权,您怎么看?

3、广场舞的噪音影响了居民,居民采取了过激行为,领导让您去处理此事,您该怎么办?

篇四:辛弃疾词

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辛弃疾词的艺术特点

班级:2008级中文4班

姓名: 崔维兵

学号:200840103090

2011.7.1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点

宋代词人辛弃疾存词六百多首,其词以内容、风格和形式上的无所不包而著称。辛弃疾以小调写温柔伤感,以慢词长调写豪放壮阔。其词的主导风格是豪放,雄奇和沉郁。他与苏轼并称,但是他又有苏轼不及之处。

辛弃疾是宋人存词最多的一位,他的词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属一流,并且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即爱国词、农村词、闲放词和爱情词。在这四类的词中,爱国词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农村词。爱国词和农村词可以说是辛弃疾词中两项重要的成就,这自然是和他出仕与隐退的时间较长有关。而慷慨激昂的爱国词更是辛弃疾词的主调,代表着他的最高成就。

辛弃疾一生先后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等四代皇帝统治时期,虽然他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和收复失地,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于是他就将河山之恸、故国之思、对奸臣当道的无尽愤怒以及满腔的忠肝义胆化作了声宏气壮的《稼轩词》。可以说《稼轩词》正是南宋王朝这种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的真实反映。在《稼轩词》中,辛弃疾抒发了人生哲理,幽怨闲情,评量了成败兴亡,刻画了田园山水,而更主要的写出了自己爱祖国,爱人民的的政治激情。对于辛弃疾来说,凡是可以写进去文学样式的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写进词了。与广泛的内容相适应,他笔下的词风格也是多样的。慷慨雄奇、沉郁苍凉、豪放悲壮之作是其主流,而委婉缠绵、回肠荡气、高朗空灵,清新淡雅之篇也时时在其笔下出现。兼有“婉约”与“豪放”的词风,摧刚为柔,柔中有刚,兼具壮美与柔美 。

本文主要结合相关作品论述了辛弃疾词作的多样风格:

1、豪迈奔放

辛词之豪放,主要表现为悲壮激昂,常常饱含着辛弃疾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雄阔壮大的艺术境界,他的笔下,群山是“叠嶂西弛,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潮水是“望飞来,半空欧鹭,须臾动地鼙鼓”(《摸鱼儿》);景象是“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西江月》),壮丽雄浑;江天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龙吟》),阔大高远;英雄形象是“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战斗场面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还有“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的壮阔境界。

2、沉郁悲壮

辛弃疾词沉郁悲壮的风格主要体现在那些抒发作者恢复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功业难就的作品里。如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题目为“赋壮词”,其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是豪放、壮美的作品。

3、刚柔相济

辛弃疾词刚柔相济的风格主要体现在那些抒发作者政治失意的悲伤和怨愤的作品里。如《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借一个被妒美人惜春、伤春、留春、怨春的伤感心情,及其被排斥遗弃的苦闷,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嘲讽了奸邪投降派的猖獗不过是一时,终难摆脱可耻下场。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寄托爱国情思。在风格上缠绵而悲壮,刚柔相济。就其内容寄托爱国情思而言,抗金报国,义无返顾,满腔忠贞,日月可鉴,恨奸邪当路嫉恶如仇,见国势日衰又忧心如焚。这种种思想品质,当然是属豪迈奔放而悲壮的,但在表达方式上,由于通体以美人自喻,以美人伤春、被妒自处来设计其他方方面面,就呈现出柔婉衰怨缠绵风格,同其所表现内容互为表里。

4、婉约含蓄

辛弃疾词婉约含蓄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体物言情的作品里。如《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大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前。作者正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家中。辛弃疾这首词是描绘元夕之夜

万众赏灯盛景,却有人独处的情事,风格一反那些慷慨激昂的豪放词格调,呈现出婉约含蓄风格,具有深长的意味,是一首托事言情、脍炙人口的佳作。

5、恬淡清丽

辛弃疾词恬淡清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描写田园风光的作品里。如《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小词,写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出色的表现农家淳朴、有趣的劳动生活,老人和小孩,都描写得生动传神。景物和人物的配合、人物主次的配合,都极自然匀称。是一幅充满生趣的农村写生画。

再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需要注意的是,辛词具有散文化的笔法,这有利于他表现散乱的心灵和慷慨纵横的情绪。这是他感情和情绪的主流。以炽热的政治情感与崇高的政治理想来拥抱人生。豪爽的英雄本色常常企图与历史上的众英雄相认同。关注社会现实,往往以时代的歌手自居。执着的爱国热忱与壮志难酬的忧愤悲情相交织,使其内心痛苦不已。“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诘问与感喟,使人产生几多悲凉之感。

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写豪气,而以深

婉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外,也是辛派后劲不可企及之处。辛弃疾词作的豪放使他的形象定格在一代词宗的地位,而他词作中那清婉亮丽的细腻又使更多的后人记住了这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性情中人。

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的辛弃疾,本无意成为词人。他的词是他的生命意识的自然流淌。他将民族的命运,民族的呼声,以及自己全部的生命理想都融入他壮美词篇。当代史学家叶嘉莹先生说:“辛氏乃是一个能以英雄豪杰手段写词而却表现了词之曲折含蕴之特美的一位杰出的词人。”

篇五:南宋词人辛弃疾传

南宋词人辛弃疾传

由义军掌书记到封疆大吏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迁,辛弃疾的出生地成为金朝的统治地区。他的祖父辛赞,当北宋灭亡时,因受家族拖累,未能脱身南渡,不得已仕金,曾任亳州谯县令、开封府知府,官至朝散大夫。但他时时眷念故国,常带领儿孙“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愤”① ① 辛弃疾:《进美芹十论札子》。。他对辛弃疾寄以殷切的期望,曾两次让辛弃疾至金都燕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借机侦察金人形势,以图恢复。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兴兵南下,欲图灭亡南宋,统一江南。这时金朝统治下的中原地区,赋役繁重,人民不堪征调,纷纷起义反抗。时年22 岁的辛弃疾,毅然“鸠众二千”,奋起抗金。后率众加入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任掌书记,负责起草书檄文告,掌管义军大印。根据其时形势,为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与南宋军队配合作战,辛弃疾力劝耿京“决策南向”,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耿京命辛弃疾和贾瑞等人奉表南归,宋高宗在建康(今南京)接见了他们,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并让他们回山东向耿京传达南宋朝廷的旨意。但就在辛弃疾与朝廷接洽成功,准备返回军中的时候,义军内部却发生了重大变故。张安国、邵进等人在金朝的利诱下,密谋杀害了耿京,带领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辛弃疾等人行至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闻讯,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等50 人驰赴金营,其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等人出其不意袭进金营,抓获张安国,在5 万金兵中带着张安国,摆脱追敌,急驰而归,献俘行在,后张安国在临安被斩首示众。辛弃疾这一机智勇敢的行动,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正如洪迈所云:“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①但是,作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并没有得到南宋朝廷的真正欣赏和信任,南宋朝廷只安排他担任江阴军签判,一个并不能让辛弃疾施展其才能和抱负的职务。不久,宋孝宗即位,重用主战派人士张浚,进行宋室南渡以来的第一次主动北伐,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由于主将之间的嫉功害能又自毁长城,导致符离大败,随后金宋签订“隆兴和议”。在此情况下,主和派势力又占了上风,但26 岁的辛弃疾不为所动,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客观地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以后,他又向右丞相虞允文上了《九议》,再次陈述他的抗金方略。辛弃疾希望以此唤起宋廷君臣的抗金热情,坚定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念。但是,在苟安成风的情况下,他的满腔热忱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经过深思熟虑的恢复中原大计如石沉大海,这使辛弃疾陷入极度的悲愤和苦闷之中。

从乾道四年(1168)年始,辛弃疾先后担任过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等职,在平定了赖文政领导的茶商军之后,又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成为封疆大吏,后历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频频的调动与升迁并没有使辛弃疾感到舒心与满足,他日夜渴望的是驰骋沙场,弯弓杀敌,收复失地。但在小人当道、国事日非的时候,他的愿望不仅不能实现,反而因在地方上大刀阔斧地整顿、创置“飞虎军”等事,妨碍了权贵们的利益,淳熙八年(1181)被交章弹劾,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等罪名,罢去所有职务。他到上饶城郊带湖去闲居,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后领宫观闲差。在上饶一住十余年。在此期间,他与郑汝谐、杨民瞻、陈亮、韩元吉等交往,或慷慨激昂,极论世事,或长歌相答,情意深长。同时,他还与朱熹建立了较深的友谊。在“庆元党禁”时,他不顾禁令,常到武夷山看望朱熹。朱熹病死,他写词悼念,还亲携祭文前往吊祭①。

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辛弃疾出任福建提刑、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等职,其间一度归

朝任太府卿,又被劾罢官奉祠,庆元二年(1196)自上饶移居铅山(今江西铅山东南)期思瓢泉。嘉泰三年(1203)再度被起用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差知镇江府。开禧元年(1205)三月,正当他在镇江积极备战时,朝廷却以所荐非人将他连降两级阶官。同年六月,改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不久又被劾奉祠归铅山。一连串的打击使辛弃疾心力交瘁。开禧三年(1207)韩侂胄欲对金用兵,急调辛弃疾,但此时他已卧病在床,不久便与世长辞。

① 洪迈:《文敏公集》卷6《稼轩记》。

① 《宋史》卷401《辛弃疾传》。

爱国词人,风格豪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辛弃疾词现存600 余首,数量居宋代词人之首。作品体裁多种多样,风格富有变化,内容极其丰富。而以抗金御敌、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为中心主题,也是所有词作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在这些词篇中,可以感受到词人对北方故土深切怀念,可以感受到吊古伤时,深沉的家国兴亡之感。投身于时代激流的辛弃疾把词作为呼吁恢复、激励抗金的武器。当南宋军民取得军事胜利时,他赋词赞颂;当有朋友赴召或升迁时,他赠词激励他们为恢复中原大业尽力献身。当然,更多的是抒发他个人的报国之心声,倾诉自己驰骋疆场的渴望,表达他“马革裹尸当自誓”的决心,发泄他报国无门的不平之气,写尽他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愤。词中还对南宋主和派屈辱妥协给予尖锐批判,他揭露主和派的误国罪行,谴责得势佞臣对有志之士的迫害,鞭挞昏君庸吏对亡国之恨的麻木不仁..。无论是慷慨激昂的战歌,还是壮志空怀的悲吟,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辛弃疾的爱国情操。

从艺术风格而言,辛词继承苏轼诗风,以慷慨雄奇,沉郁苍凉之作为主,为豪放词派杰出代表。辛弃疾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龙腾虎跃,生气勃勃,不作“妮子之态”。他写山水自然景物,清新之外,也着意于雄浑、冷峻,显得境界开阔,具有动态之美。其语言丰富、大胆,往往采用散文语言或自铸新词,呈现出汪洋恣肆、五光十色的艺术效果。辛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的,除了豪放、壮烈,清雅委婉的词作也常常在他笔下出现。这些词,或情致缠绵,或词意婉约,又往往是柔中有刚,刚柔兼具。如《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田园诗,风格清新,描述生动,引人入胜。《祝英台近·晚春》抒离情别绪,也同样宛转凄惶,哀怨动人。著名的《青玉案·元夕》虽写幽怨闲情,却寓意深刻,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句,更是脍炙人口,千古绝唱。他的成就不仅影响了南宋词坛,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正如清四库馆臣所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①词之外,辛弃疾的文也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① 《四库总目提要》卷198。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