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打开大自然的课本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4:55 体裁作文
打开大自然的课本ppt体裁作文

篇一: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说课稿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说课

1、说教材分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情趣。全诗共有6个小节。第一小节与第六小节诗内容的反复,首尾呼应,都是写可爱的祖国号召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三、四、五小节写只要少年儿童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他们以丰富的馈赠。

2、说教育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根据课文特色和课标精神,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是考虑到以下三方面:把握诗意;领悟意境;超越课本。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问、悟、创,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四)超越文本,创作课文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因为“错误往往更容易被大家注意到”,所以我设计了在板书课题时故意少写“绿色”两个字,引起学生注意,并能更顺其自然的引出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和“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等核心问题?

然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的“读”诗歌的语言与情感,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悟”诗歌的意境与情怀。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要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诗歌的结构,再细细的去品读文本内容。然后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把导入时学生提到的主线问题由浅入深的呈现出来,真正达到学生自读自悟的效果。

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1)自读诗歌,整体品读。

2)补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说说文章结构吗?

3)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自学和与老师的共同交流中,找到(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后,再让学生讨论诗歌结构就成了显而易见的事。读悟第一、第六小节。教师通过讲述,告诉学生这两小节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诗歌里面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这两小节完全一样,但是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第一小节首先描绘了“大自然绿色课本”的美丽神奇,吸引读者走了进去;而第六小节既呼应了开头,又

总结了全文。使得学生对诗歌写作的修辞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考虑到“与孩子相处时,我们有必要考虑创造性问题。我们要寻找一些方法来鼓励孩子学习或增强理解力。”诗歌的语言凝练、简洁,跳跃性强。赏读诗歌不能只满足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还要走进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和诗人一道,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对诗歌的理解才能不浮于表面,才能真正理解、领悟诗歌的内涵。我设计了第三个的问题,“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学生依据课文诗歌中的内容,分别找出了“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等表示景物的词语。点拨概括,适时指导朗读:“大自然是什么样的?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这时要不失时机的进入第三个“总结激疑,赏读课文”环节。

这里设计了三处激疑,实际就是围绕学生在读题之初提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渗透解决。让学生更有主体意识,更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第一处激疑赏读:“大自然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课题中为什么说是绿色的?”

“同学们用那么多美妙的词语来概括形容大自然,我却根据文题想说,大自然是绿色的。你同意吗?大自然还有其他颜色吗?让我们用诗歌一般的语言来说一说。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超越课本,在用心思考、全面感悟大自然的同时,不但语言能力得到训练,而且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美的认识。进一步提出:那为什么诗歌题目中却用到了“绿色”?要学生认识到绿色代表生命的颜色,大自然是充满生命力,充满希望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富有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啊,你让我们怎能不热爱。我们禁不住要走进您的怀抱,去体会您的美好了。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大自然的美,读出我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第二处激疑赏读:“大自然这课本如何打开?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在自学中明确“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让诗歌原来凝练、简洁、跳跃性强的词语,就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景有情、连贯性很强、立体的、鲜活的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真的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同学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第三次激疑赏读:为什么把自然比作课本?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自然”与“课本”的相同点,很容易地认识到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大自然中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同时,进一步提出“既然说大自然中有知识,那么,你觉得大自然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扩展学生对大自然认识与感悟,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好奇,对领略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努力。

(四)超越文本,创作诗歌

引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绿色的课本等待我们去打开,我们将如何打开更多的自然的课本?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对大自然的理解!进行我们自己的诗歌创作。” “读得美,悟得真,写的好。”是我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学生们在充分感悟诗情、语意之后,难道不正需要这种笔端的抒发吗?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诗歌的仿写、创作能力,同时更加深了对诗歌理解,对诗情的领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多么富有号召力的召唤。我们应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这既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正如书中说的“没有什么比拥有热情更重要的了。如果你对教学充满渴望与兴奋,学生们就会对学习你所教的课程兴奋无比。我们必须

鼓励和鞭策他们,使他们渴望学习,期盼成功。”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立足文本,超越课堂,回归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

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围绕诗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展开学习主线,让学生明了的感受到,我们要跟随召唤,走进这充满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探索更多的秘密。

篇二: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三:第4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课文及指名读课文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指名读、批注、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使学生真正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能告诉老师,你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 学生畅谈自己旅行中所见到的美景。(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不仅洋溢着愉悦之情而且更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师:同学们都去过这么多美丽的地方,真幸福!大自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多 的美景,这么多快乐,真让我们兴奋不已!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第四课一起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板书课题。(语文教学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2.理解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生1:“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指什么?

生2:为什么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题?

生3:为什么把大自然的课本说成是绿色的?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一种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是学生真正参与语文学习过程的体现。)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 课文,相信你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其中“苍、撒”是

平舌音。“敞"是翘舌音。

2.留心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更能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几遍。

(2) 用“—”标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

(3) 对自己在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练习朗读课文。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投入,下面我们来展示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教师指名朗读: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2)小组合作朗读:展示小组实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意识。

(3)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

2.通过朗读课文,你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

生尝试解决。

生1:通过朗读我知道了“为什么把大自然的课本说成是绿色的?”因为大 自然中到处生机勃勃,焕发着生命的绿色,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

生2:我读出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指山水、翠竹、松柏、果园、鸣禽、 野花、青山、绿水、大海和天空。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把诗歌读透彻了。那老师这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大 自然绿色的课本学到哪些知识呢?

(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些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学生交流后汇报:

生1:我:从“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中学会了坚强和奋进。

生2:我从“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中”感受到勤劳的可贵。

生3:我从“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中感受到生活的温馨。

??

(五)走进文本,探索 “绿色的课本”中的奥秘。

1.自读课文2—5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而设计了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环节,旨在更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想象能力。)

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生1:第二小节中,我仿佛看到了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和丰收的果园,

好一派美轮美奂的景色呀!

生2:第三、四小节中我有看到了鸣禽、野花、青山、绿水。

生3:第五小节中我感受到了清晨与黄昏的美不胜收。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么我们可以说大自然真是( )呀! 学生尝试填空。(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诗情画意??)

2.在朗读中升华感情。

师:你能用朗读表达出大自然的美丽吗?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与意境美。只有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文章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请读得好的同学进行范读。

师:在“绿色的课本”中我们听到了婉转的禽鸣、潺潺的溪流;看到了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温馨与浪漫,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吧!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六)品读词语,练读课文。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敞开、芬芳、描绘、云锦、微风、苍劲、黄昏。

师:读了这些词语,你有哪些感受?(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文章最耀眼的地方。积累好的词语,更能为学生的习作打下良好基础。)

生:感受到无比陶醉。

师:同学们绚丽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我们的性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下面请你通过朗读将自己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七)品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5小节,找出课文中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的方法有哪些?教师课件展示如下内容,帮助学生发现方法。

生: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方法就是要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倾听去攀登。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作者在——认真地看、用心地听、尽情地想。)

2.品读第二小节。

师:大自然如此绚丽多彩,谁带大家走进第二节?(指名学生朗读。 ) 师:这一小节描绘了哪些动人的画面?

生:这一小节描绘了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和耕耘的沃野。 师:谁能用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3、4小节。

师: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4小节,读完后看一看这两小节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写的?

生:这两小节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镜想一想鸣禽、野花怎样和我们联欢?

小练笔:写出鸣禽、野花和我们的联欢场景。

(小练笔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展示学生作品。

师引导:既然我们和鸣禽、野花玩得如此开心,那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小节?

生:轻快、活泼。

篇四: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顺河中心小学 张明珠

教学目标:

1、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创造性小作文《我心中的大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会品味诗歌的语言,能够通过想象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产生美的感受,将这种感受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出来。

2、帮助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1、老师板书“课本”两个字,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再补全课题,学生读题。提问: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配图朗诵诗歌,使学生进入大自然美的情境。

2、过渡:那么,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有同学知道了吗?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大自然里有些什么?(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文章哪些段落写了大自然有什么呢?(2-4小节)所以课文就可以分为三

段,第二段的段意就是告诉我们大自然里有许多绚丽的景色,有丰富的知识。那么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别急我们学下去。

三、细读品味,产生美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一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让他谈谈自己读后的感觉,也就是为什么要那样读。

2、再请两位学生读一读这一段。

3、总结:这里告诉我们大自然已经作好了准备,等待着我们进入他的怀抱,去参观,去游玩,去学习。

4、齐读感受大自然的号召。

5、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

6、过渡:那么,大自然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吧!

打开大自然的课本ppt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收获和快乐呀!要探索其中的奥秘少不了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和纯净的心灵去观察、去体会,那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大自然中的那些景象?大自然能带给我们哪些收获呀?

2、哦,走出我们的校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比较近的地方的景色,有正在拼命生长,挺拔的翠竹,有古老、苍劲的松柏,果园里(农民们正热呵呵地采摘着苹果、李子、葡萄,因为采用了优良品种水果的个子更大,营养价值更高,农民伯伯想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沃野里农民们正在耕种,布谷鸟还在多余地叫着布谷、布谷快快耕种,它不知道现代科学发达什么时候该耕种、什么时候该施肥都有农业科技站来通知的。

3、大家的眼睛真是太明亮了,说明我们都是用心观察的好孩子!我们再来看看作者观察到了什么?自读第二段

4、请你把这一幅景象读出来给大家听吧!你读的时候你的脑子里有些什么呢?

5、你还想用什么来感受大自然呢?(可以用画笔描绘、用歌声赞美)。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我们继续在大自然中漫步。(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我们又遇到了什么呢?(遇到了鸣禽、野花和祖国的山水)

2、“温馨”是什么意思呢?

a、请同学们联系一下上下文,看一看。从文章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b、我们来查一查字典,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c、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3、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起来读第三自然段。并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结:小朋友们,你们好久没来啦,想同学们的鸣禽、野花都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玩耍。生活是多么幸福,让我们齐声告诉世界吧。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大自然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许多快乐等待我们去收获。自己读一读第四、五自然段,想象一下祖国山水的景象。天空、大地、早晨、黄昏的美景。待会读的时候一边想一边读。(祖国的山水很美,要包揽无限风光,要尽享大自然的无私给予,还必须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要想奔向浩瀚的大海,就要搏击狂风巨浪,不畏险恶。)

2、学生读第四、第五自然段。你觉得祖国的山水怎么样?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3、大自然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在呼唤着我们去发现、探索,“清山说??绿水说??去吧??去吧??”

齐读这二段读出我们的快乐,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读出探索大自然的无畏。

过渡:大自然是美的,是可爱的,是幸福的。你能对大自然说一句话来回答它的邀请吗?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了吗?(大自然神奇美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给我们无比的幸福。) 让我们齐读课文。

3、这里和第一自然段是一样的,属于前后照应、呼应开头。

那么是不是多余的呢?(不是的,第一自然段是一个悬念,通过第2-5自然段我们已经明白了,在篇尾的出现则给我们一种豁然开朗、领悟于心的感觉。如果说,在篇首,它是对全诗主题的暗示,那么,在篇尾,则是全诗的升华。

四、课堂扩展、加深理解

1、大自然神奇美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给我们无比的幸福。大自然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发现美的时间。听老师读一首小诗——《大自然的语言》,体会其中的含义: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眼睁开就能看见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2、打开自然之门

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

(是呀,大自然绚丽多姿,有许多奇趣妙景,有许多奥秘,只要我们勇于去“打开”,会收获到快乐、温馨、幸福、乃至健康。让我们拿起课文,像一位小诗人一样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用简单的话写一写你心目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

3、课后拓展:下课后再用心去观察下大自然,用你想用的方式,和伙伴们一起写一写、画一画或者唱一唱你心中的大自然的美景。

篇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能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读懂诗歌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怎样才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通过诵读、品味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初步领悟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诗歌的音韵美,并模仿诗歌中明显的语言范式进行创编。

4.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起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读懂诗歌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怎样才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难点: 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初步领悟诗歌的表现手法,并模仿诗歌中明显的语言范式进行创编。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书、小组比赛读、评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词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交流、想象画面、课件图片展示、感情朗读等方式读懂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

3.借助仿写及拓展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情况,并及时做出评价。以及对课堂生成情况,利用评价做出精当的引导。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附件)

教师: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质疑。

绿色的课本指的是什么?

教师在课题中加上“这个”——去打开大自然(这个)绿色的课本

这句话把______比做______。

(通过在题目中加上“这个”,让学生理解课题。知道作者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为什么作者省略了“这个”呢?

(通过对比初步感知诗歌语言特点:语言简洁)

4.再一次齐读课题,感受诗歌简洁的语言。

5.题目质疑。

通过学生质疑筛选出本课教学重点: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学生带疑读书。

2.交流预习单。

A.出示学生预习单,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情况,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重点指导,如“敞”翘舌音,上声。“苍劲”的“劲”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jìng”

B. 针对难写的“敞”“芬”“限”三个生字进行书写指导,通过捺这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走向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其相同之处,又要仔细观察其不同之处。

C.学生练习自己写错或不满意的的字词。

D.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查到的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

A.指名朗读课文。

(一是要读得正确、流利,二是要指导读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B.解决质疑问题,(把握学情,为下一步组织教学做好铺垫)

C.自由朗读诗歌,思考预习单第三题(大自然里有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文中的 “挺拔的翠竹”“ 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微风”这些词语感知诗文内容。)

D.电脑出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大自然?

(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概括大自然的特点,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

电脑出示:正是因为大自然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祖国召唤我们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概括诗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检查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程度。)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理解,重点突破——探究大自然这本书中有什么,感受绚丽多姿的大自然。

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祖国对我们的亲切,热情的召唤?

(引导学生抓住诗文中关键词语“敞开”“去吧”“去吧” 体会祖国亲切,热情的召唤。)

2.指导学生情感朗读第一小节。

3.为什么连续用了两个“去吧”?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两个“去吧”强烈表达出祖国殷切的希望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感受诗歌的又一个特点——节奏感强。)

4.指导读出体会,读出诗歌的节奏。

5.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

(1)配乐范读2——5小节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

师电脑提示:

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仿佛感觉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汇报交流:

(3)根据学生汇报内容教师随机组织教学。

A.第二小节抓住“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让学生分别说说脑海中的画面,然后想象画面感情朗读本小节;

教师电脑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的画面,再一次情感朗读本小节;

(通过联系生活感受,想象画面,图片展示,让学生再现诗句描绘情景,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情感朗读诗句。)

教师通过调整词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另一个特点——韵律美。

例:a.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b.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丰收的果园,耕耘的沃野。

读一读,哪一种表达方法更好?为什么?

(通过对比朗读感受原文诗句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

同位尝试背诵本小节。

B.第三小节抓住“鸣禽”“野花”让学生说一说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配合课本插图让学生谈一谈置身于这种环境中的感受。从而理解“温馨”一词。

通过查字典理解“洋溢”一词,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指名情感朗读本小节。

C.第四小节通过教师引读“青山”“绿水” 的话,结合文中的“!”让学生感受到青山绿水的呼唤,从而感悟大自然对我们的呼唤。

感受表达方法,仿写片段。

电脑出示: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这一小节运用了__________表达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蓝天____说:___翱翔吧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仿写感受诗歌的表达方法,语言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D.第五小节抓住“片片云锦”体会“撒开”一词运用的精当,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回忆。

6.教师小结:一花一世界,大自然的课本,就是一本神奇无比、永远也读不尽的厚厚的百科书!

7.学生感情朗读2——5小节,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理解,重点突破——探究诗歌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课本”,开拓“打开”内涵。

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在大自然这本百科全书中,我们不仅能学到知识,增长见识,还能受到精神方面的熏陶,大家默读2——5小节思考:你从大自然这本书中受到哪些精神方面的熏陶?把你的体会写在书中空白处。

3.学生感悟诗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从翠竹的挺拔,感受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从松柏的苍劲感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洁;从“无限风光在险峰”感受青山的豪情;从绿水启迪“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襟;从“联欢、相聚”感受到景人合一,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与愉悦??)

5.补充练习: 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划线部分让学生自由填空)。

6.小结:大自然这本书即让我们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又让我们的精神得到?(陶冶)品质更加?(高尚)让我们的胸怀更加?(宽广)让我们生活的更加?(快乐 温馨 幸福 健康)

所以,课题说是“绿色的课本”。

(通过大自然给人们的启迪,一草一木折射出的品质,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一切,来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从而突破本文其中一个重难点。)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