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一波三折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4:54:12 字数作文
篇一:一波三折作文示例
寒假中的一件事
从前,我总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然而有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农历十二月二十八这一天,我在集市上闲逛。因为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所以今天买东西的人特别多。我转来转去转到了卖鲤鱼的地方。今天卖鲤鱼的人买卖可真红火!买鱼的人多,卖鱼的人少。许多人都围着一位老大爷转。在人群的最外边,有一个手拿一把零钱的小男孩和一个绅士模样的中年人。看小男孩的样子很是着急,却又苦于挤不进去。而那个中年人却并不着急,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对那拥挤的人群显出鄙夷的神色。
那位老大爷的生意真不错,才一会儿,他那满满的两筐鱼就剩下一条了。此时,也仅剩下两个人要买鱼了:小男孩和那个中年人。两人几乎同时递出钱又同时说了一句:“我买鱼!”面对这种情景,我有了兴致,想看看究竟谁能买到这条鱼。
“这鱼多少钱一斤?”中年人问。
“3块钱!”老大爷答道。
“几斤呀?”中年人又问。
“3斤!”大爷答道。
“我这儿正好有9块钱,我买了!”一个稚嫩的童音带着嘶哑。
“老张,怎么还在这儿呢?你那宝贝儿子吵着要吃鲤鱼呢!”从旁边走过一个人来对中年人说。
“给你10块钱,我买了!”中年人边说边拿鱼。
“大爷,俺们刘老师得了种怪病,听说只有吃鲤鱼才能把病治好。这点儿钱是全班同学凑的,求您把鱼卖给我吧!”小男孩恳求道。
中年人不耐烦了,嚷道:“20块,20块钱总够了吧?你们老师有毛病也用不着你们管!”边说边扔钱,伸手去拿鱼。
老大爷一把从中年人手中抢过鱼,递给小男孩。小男孩激动地说:“老大爷,谢??谢谢!”边说边把手里的一把零钱递给老大爷,老大爷用粗大的手把小男孩的手挡了回去。中年人愤愤地说:“老头儿,你??”老大爷白了他一眼,对小男孩说:“孩子,记住,大爷姓李(理)不姓钱!”
简评:这篇记事的文章将“卖鲤鱼”这个中心事件写得一波三折,作者先运用“悬念法”要看看老大爷剩下的最后一条鱼究竟谁能买到。然后又抓住小男孩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由希望“正好有9元钱”到失望——中年人给10元,小男孩说出买鲤鱼是为给老师治病,似乎又有希望,可中年人紧接着又拿出20元硬要拿鱼,小男孩又一次失望了。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结局出现了老大爷一把从中年人手中抢过鱼,递给小男孩。这不仅使情节一波三折,而且通过最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突现了文章的主旨,文章最后由老大爷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孩子,记住,大爷姓李(理)不姓钱!”将老大爷的高贵人 格充分表现出来。
最后,请同学们记住,作文叙事贵曲折,太平直的作文往往写不具体;写不具体,内容就同样写不曲折,内容就不生动感人。巧设悬念,就会使文章曲
折生动,引人入胜。
醉人的春夜
“再遇到人,一定开口。”陈静想着,抬眼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夜深了,到处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这倒霉的自行车!”她从心底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
身后传来一串自行车铃声,陈静只来得及“哎”了一声,骑车的小伙子已经一掠而过。
咦!骑车的小伙子又回来了。陈静心里却紧张起来:“这么晚了,他······”“您刚才喊我?”小伙子跳下车。“啊,没。”矜持和自卫的心理占了上风,她语无伦次了。“是车子坏了吧?”一双似笑非笑的细长眼睛望着她。陈静稍稍镇静了一下:“链子卡在大链盒里了。”她呐呐着,低着头,心里升起一线希望的光。“那,我也爱莫能助了,没工具,谁也拆不开大链盒呀。”陈静心里又是一片黑暗。“你家远吧?”“我家?”她没了主意,下意识地推着车子往前走了几步。“这样吧,胡同口外左边,有个车铺,这会儿可能还有人,你去看看吧!”小伙子在她身后跨上车子,边说边飞快地骑跑了。“这号人!”陈静差点哭了。十一点了,哪家的车铺这时候还有人?她心里咒那小伙子:“骗人!叫你今晚做个噩梦。”
不信归不信,出了胡同口,陈静忍不住真朝左手方向看了一眼。便道上,果然有间小屋还亮着灯。她踌躇地站住了。小屋里走出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冲着陈静喊:“同志,来吧!”“哎呀,真是车铺!”陈静觉得周围一下子亮了起来,沮丧、恐惧,一股脑儿没了。
这是间临街筒子房,通里屋的门关着,外面这间,只有一桌一床和一辆自行车。一个年轻人正蹲在桌边翻看什么。“请进,就是地方小了点。”年轻人站起身,手里拿着把改锥。陈静一楞:“是你?”“是我。”年轻人笑了:“我说有人嘛,还能骗您?”他狡黠地眨了眨细长的眼睛。“我哥送我嫂子上夜班,回来就急火火地把我叫起来,说有要事,原来是······。”跟在陈静后面的姑娘说话象是放机枪。“还是有个体户好。”陈静心里想着,感激地冲着那姑娘笑了笑:“太麻烦你们了。”“没什么,我哥怕您不敢来,才让我起来招呼您,其实您也是胆子太小,我就不怕。”说得陈静怪难为情的。
会者不难,车很快修好了。“多少钱?”陈静打心里希望这小伙子多收她点儿钱。“钱?”小伙子一楞,旋即笑了:“给五块钱吧。”一只大手,满是油污,伸到陈静面前。“五块?敲诈!”陈静心里一惊,却又无可奈何地掏出钱包。“哥——”快嘴的姑娘拉长了声音叫着,“这么晚了,你还开玩笑!”她娇嗔地把那只油污的手打下去,转头对着陈静:“同志,您别多心,他就这样,跟谁都瞎逗。我们又不是开业修车的,哪儿有帮帮忙就要钱的?”姑娘有点不好意思了,脸上泛着红潮。“好了,不开玩笑了”小伙子搓了搓手,咧开嘴笑着,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
一路上,微风吹着陈静的长发,拂到脸上,怪痒痒的,又很舒服。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地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呵,你这醉人的春夜!
篇二:优秀作文秘诀——一波三折
优秀作文秘诀——一波三折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
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
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这就叫做──事件的波澜。
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⑴ 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⑵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3、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
⑴ 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⑵ 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① 情节突转法:
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 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这个故事就运用了情节突转法。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② 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 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 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这曾到过几家金库, 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③ 铺陈误会法: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 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 “我指的是轮子。”
讨论:事情的波澜因何而起?(误会)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 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 好的效果。
例文:
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 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通过铺陈误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不学无术。
④ 抑扬交错法: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在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 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一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 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抑 扬 即贬抑,扬即褒扬。 写文章时,对人和事物的褒贬不径直道出,而是在褒贬中求变化。
例文一
三 四 五
国人乘车“只争朝夕”。我几乎被挤扁,终于钻进了车门。我的座位是临窗的三号。还没坐稳,刚才踩我脚的那个小山似的女人,一屁股将四号座位压得“咯吱”呻吟,一下子,我的地盘被她侵占去三分之一。盛夏乘车摊上这样的芳邻,真是不幸。我的这排座位是三、四、五号。五号座位上是位不满二十岁的姑娘,一副近视眼镜架在高挺的鼻梁上。我瞥她一眼,见她表情丰富的脸上清晰地写着对四号邻居的厌恶。原来,五号的“疆土”也遭到胖女人的“扩张”。只见五号几乎愤然地急挥纸扇,把胖女人呛人的汗酸味扇到我这边来。我心中非常恼火,但又不便说她。
汽车在郑汴公路上飞驰,闷热的空气与发动机的“哼哼”声胜过催眠曲,车上的乘客有半数在打盹。四号的眼皮也在合拢,小山似的身躯慢慢向五号位倾斜,我幸灾乐祸起来;胖女人灰衣服上那汗渍斑斑的“盐碱地”,可以从俏姑娘那里揩到一点香水味了。五号由表情讨厌,到怒气升腾,由“厌而远之”到奋起反击:她架起胳膊肘顶四号的胖脸。胖女人一定是在梦中喝醉了酒,任你五号怎样明顶暗碰,也撞不开她的梦门。最后五号愤中生智,猛然一闪身,把四号闪倒在座位上。车内一阵窃笑。 四号从突然破碎的梦中惊醒,艰难地支起身,很难为情地低下头玩起自己的胖指头来。
车行至某县城,那位五号姑娘也开始打盹,不由自主,她的秀发委屈地贴在四号的“盐碱地”上。渐渐,五号的头滑到了四号的胳膊弯里了。可胖女人并不去回敬那姑娘一个闪身,反倒尽量保持平稳,让姑娘舒服地依着她。四号的右臂一定是很累了,她用左手去托扶着右臂。不知怎么,我的心里泛起一股说不清的滋味,不禁对四号低声说:“大嫂,弄醒她吧。” 她答非所问:“俺家大妞也这般大,年轻人爱困。”
车在颠簸,我的思绪也在跳动。
巧用悬念掀波澜
例文三
人间“大爱”
沧桑几许,人生几何,在爱与恨的抉择中,有一种爱叫做"人间大爱"。重于山,浓于血。 --
——题记
村里人都说他俩是双胞胎,可他却看不出一点眉目,一高一低,一黑一白,难道双胞胎会如此不相像?这个大问号整整在他的脑海里游荡了十五个年头。他和哥哥都在村里上初中,学习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父亲因为重病,早早地撒手而去,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为生活奔忙着,日子艰辛,但却甜蜜。
转眼间,他与哥哥都初中毕业了,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兄弟俩上高中的昂贵费用,母亲咬咬牙告诉他俩:"我们家只能供得起一人读书,而另一个必须跟着村里人下矿挖煤。"看着母亲眼里莹莹的泪光,兄弟俩狠狠地点了点头,似乎一场命运的赌注就要开始,因为从小到大,无论大事小事只能满足一个人的时候,母亲都会用抓阄的办法决定,他明白,母亲真的很无奈。
这天早上,母亲小心翼翼地拿出每次抓阄都要用的那个土瓦罐,轻轻地擦拭着上面的灰尘,兄弟俩默默地注视着,过了一会儿,母亲淡淡地说:“这次让弟弟先抓吧,绿豆是去下矿,红豆是去上学。无论谁抓了绿豆,都不能怨恨。”
他颤颤地把手伸进瓦罐,犹豫地在里面摸索着,轻轻地抬起头,注视着母亲似乎就要淌出泪水的双眼,这种感觉是他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激动,胆怯,矛盾,无奈。他闭上眼睛咬咬牙,抽出了手。绿豆,竟然是绿豆。
他疯狂地喊:“不!不!”他像一只刚被放出笼子的野兽,高高地举起放在床上的那个神圣的瓦罐,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碎片和那另一颗豆犹如烟火般四射开来。母亲惊慌地呆立着,因为兄弟俩谁也没有想到剩下的一颗豆还是绿色的。他狠狠地看着母亲,满腔的怒火灼伤着母亲的心。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上行囊离开了家,从此再也没有音讯。母亲病重的那年捎口信给他,让他回家,他冷漠地回答,他早已没有母亲,没有家。那个人留下信,说是母亲给他的,他不屑地将信压在箱底整整三年。
在一次无意地整理中,他发现了那封信,让他震惊而又无法原谅自己的是,母亲在信中告诉他:"其实,哥哥是捡来的"
兄弟疑问 无奈抓阄 狠摔瓦罐 离家出走 真相大白
这篇作文的亮点有那些?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伏笔照应,环环相扣 情节曲折,富于变化
例文:
钥 匙
我转学时间不长,已经感到压力了。这里的同学都很注重成绩:学得好的受人尊敬,相反,就抬不起头来。我很努力, 语文不错,可数学成绩却比较差。我很着急。
眼看就要期末考试了。班主任老师让我请同桌、班上数学最棒的同学帮助我复习。她的语文不怎么好,我们俩正可以互相帮助。我跟同学们还不太熟,可对她印象挺深。她白白净净,很文雅。她有个习惯──爱笑,笑得厉害了,就要流泪,尤其是听我说笑话的时候。
放了学,我马上把老师的意思告诉她。她听了,微微一笑,低头想了想。“行啊,不过,这两天我的事挺多……” “那,怎么办呢?要复习也就在这两天了。”我不想让她为难。听说她考试前总要列一个详尽的复习提纲,我就说: “这样吧,先借给我你整理的复习提纲吧,我明天就还你。”一边把我整理的语文复习要点给了她。
“行啊,”她笑着接过我的《要点》,“可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你看……”
“没关系,我跟你取一趟吧。”
“我家可远呢!”
“不怕,我有月票。”
“那……好吧。”
我们上车了。大概是两个人就伴儿的缘故吧,说说笑笑的就到了。估计不过是五六站的路。
这里是一片新建的住宅区,一栋栋高大的楼房挺立着,真神气。我忍不住问:“你家在哪栋楼?”
她朝前边示意了一下,我顺着看过去,有好几栋呢,“到底是哪个呀?”
“嗯,从这儿数,第四栋。”那是一栋六层大楼,楼身略带粉红色,“真好看。你住几层?”
她又微微一笑。“你猜猜?”
“一层?……二层?……嗯,四层?……怎么还不对呀?”“六层。”她说。
“那,是哪扇窗子?”我望着六层上的那些窗户,“是那扇摆着花的吗?”她笑着摇摇头,“是那扇开着玻璃窗的吗?”她还
是摇头。“哦,我知道了,是那扇挂着黄色窗纱的吧!“她含笑默认了。
我高兴地说:“多漂亮的黄色呀!是你自己选的吧?” “嗯,不过,那种颜色叫鹅黄,是黄色里很淡雅的一种。” 哦,原来一种颜色还分好多样哪。看看那窗纱,又看看她,我不禁拉着她的手,上楼──倒像我是主人了。
我们说笑着上了六楼,到了左边的门前,她停下了,打开书包找什么东西。
我问:“怎么啦?” 她又翻了翻书包后面的 夹层,终于抬起头来,苦笑着说:“真对不起,我忘带钥匙了。”
我真有点失望,要走;可一想她得等她家人下班回来才能进去,一定很寂寞,就想陪她一会儿。她半急半笑着让我走, 我不肯。我忽然想起个笑话来,就讲给她听:四个旅客赶了很多的路,好不容易回到旅社,可是电梯坏了。只得一层一层地爬。她们住在第四十层。为了减轻疲劳,规定每人讲一个故事。等轮到最后一个人讲了,他们也上到了第四十层。大家就要这个人讲一个最简短而又最悲伤的故事。那人把眼一瞪说:“我把咱们房门钥匙
落在楼下的汽车里了。”
她听了,捂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流眼泪了。她赶快从兜儿里掏出手绢儿──“当啷”,一个发亮的东西蹦出来,掉在地上。天色暗了,那个东西却更刺眼。她愣着,刚才那一丝笑纹却僵在嘴角上。
愣了好久,我俯下身去,捏起那枚发亮的东西,放进她有些颤抖的手上。她开了门,刚跨进去,“咔”,猛地把门碰上了。我呆呆地站着,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篇文章情节很完整也很曲折。文章刻画的“她”是“班上数学最棒的”,但心地狭窄,唯恐人家超过自己,因此当“我”向她借复习提纲时,她先以“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我家远着呢”作托辞,最后竟以“忘带钥匙”来假托,不肯借。情节屡次转折,较能吸引读者:
1、文章用“情节突转法”来构思情节,钥匙的出现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它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写她的“笑”和“流泪”,这是显示作品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使行文曲折的有效方法。
3、在高潮来临前,作者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描写问楼、认房、上楼、讲笑话等内容,为情节的高潮蓄势,不断强化读者的期待心理,使矛盾爆发情节突转时具有飞瀑流泉从天降的艺术效果,造成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
4、运用了误会法。文章中的“我”对她的屡次托辞,不仅不生疑,反而信以为真,使情节步步发展,层层铺垫, 引人入胜。
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中心的关系不大,使文字显得冗长拖沓。
2、情节的构思老套,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作业 :(任选一题)
1、迷失的小孩:
小女孩一个人在大街上玩,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怎么也找不到家,便大声哭起来。警察过来说:“好孩子,你哭什么, 回家去吧!”小女孩哭着说:“我迷路了,找不到家。” “你家在什么地方?”“在楼上。”“你爸爸叫什么?”“亲爱的 !”“你妈妈叫什么?”“宝贝!”“你家里还有谁?”“还有我。”“你叫什么?”“我叫乖乖!”
警察怎样才能将这位小女孩送回家,请展开想象,以“送迷路的小女孩回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作文。
要求: ⑴ 故事要有波澜; ⑵ 情节合情合理; ⑶ 以给出文段为文章的开头。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请以“喝彩”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篇三:一波三折好作文
“灿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文章发表了……”老妈还没进门,快乐的话语早已飞进了家里。
我从椅子上像触电似的一跃而起,放下课本从书房跑到客厅门口来迎接老妈。老妈的手上除了背包就是新鲜的蔬菜,怎么看不到报纸的踪影呢?我的好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老妈,你又忽悠我,我才不信呢!”“真的,真的,吃中午饭时,小叶娘在政府食堂当面告诉我的,说你的作文在《金陵晚报》作文版上发表了,写得真不错!还好好的表扬你一番呢!”“哎!只不过她看的报纸今天没有带过来------”
看来是真的,我的心情一下子又快乐起来。还没等老妈反应过来 ,我从储蓄罐里拿出一些钱,像离弦的箭一样跑向楼下的报亭。卖报纸的老奶奶说,《金陵晚报》中午全卖完了 。我接连又跑了两家报亭,遭遇都一样。我内心非常沮丧,迈着沉重的步子往家走。 “灿灿!你这个小东西,文章发表了都不告诉我们!”文具店朱阿姨的话飘进了我的耳边。“快来,阿姨把你发表在《金陵晚报》上的作文剪贴下来了,送给你做个纪念,以后成了作家可别忘了我哦!”随后就是朱阿姨银铃般的开心的笑声,我的心情当时也像吃了蜜一样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终于看到自己发表的文章了,真是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好几遍--------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真的成了一个大作家,一夜笑醒了好几回----
篇四:一波三折兴尺水 挥洒自如出妙文
一波三折兴尺水,挥洒自如出妙文
——如何让作文情节更曲折生动
引言
文似看山喜不平”,读文章如同爬山赏风景,只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布局,才能够让游览者感到美不胜收、流连忘返。作文也是同理,只有那些曲折生动的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才能紧紧扣住读者心弦。
佳作秀台
【2008年日照中考作文试题】我依然 。要求:请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我依然爱您
山东日照一考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我却不知道您依然爱你
——题记
六岁以前,我曾经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女孩,有疼我爱的爸爸妈妈,然而,一场车祸带走了爸爸,温暖幸福的家瞬间支离破碎,妈妈哭昏了??
令我更料想不到的是,妈妈从医院回来后竟变成了一个凶狠的泼妇。(为下文写自己对母亲充满愤恨做铺垫)
她叫我做饭、洗衣,甚至让我提水,永远无法忘记,六岁时我提着沉沉的水桶走一步歇一步时的无助和孤独,跌倒了,一桶水全洒在我的身上,好冷,好痛。我盼望着妈妈会过来拉起我,像小时候那样一边给我擦泪一边说:“青儿乖,不哭不哭??”听到哭声而跑出来的她,站在那儿,厉声道:“站起来,你骨头软了还是怎么的,趴那儿给谁看?”就这样,六岁的我扶着大大的水桶慢慢的从地上爬起来,或许她并不知道,从那一刻起,我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没错,是仇恨。(具体描述二人关系的恶化,情节在预料中发展)
我跟她之间的关系更加僵化,彼此都不说话,即使偶有一两句,也是冰凉的。为了减少欠她的情,少花她的钱,每天放了学,我就出去捡废品、卖报纸??挣来的钱我可以交学费,我不稀罕她的钱!(关系进一步僵化,但我学会自强、自立,为下文埋下伏笔)
16岁那天早上她一反常态叫了我一声,那种语气如同6岁前她喊叫一般,我一震,随即冷冷地回了一句:“干什么?”我淡淡的描了她一眼。“我,我想告诉你点事??”“回来说!”我背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想不到,那竟是我们之间永远的诀别。(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那天正在教室里上着课,班主任急匆匆冲进来告诉我她出事了,在医院里面。等我赶到时,她已经永远的走了,刘姨站在那里满面泪水。她静静地躺在那里,脸白的如同一张白纸。刘姨对我说:“青儿,你不知道,你妈在你爸死的那天,被查出了白血病。医生说她最多能活六年,为了你她舍不得花钱治病,又拼命的多撑了四年,她让你干活是怕她走了之后没人管你啊!打你骂你是为让你恨她,不会想她啊!”一张7万块钱的存折从我眼前飘落!(真相大白,一波三折)
“妈妈!”我普通一声跪倒在床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却不知道您依然爱你。 妈妈,我依然爱您!(跟文章题目、题记照应,画龙点睛)
点评:
母爱,一个古老的话题,往往陷入旧有的素材与格式中去,缺少新意,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这篇独特新颖的文章,作者独辟蹊径,避开了传统模式,以“恨”来写“爱”,开始对母亲充满愤恨,后来明白事情真相之后才知道这都是母亲的用心良苦,在抑扬中点明主题。情节一波三折,感情真挚深沉,读来令人感动。
【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作文】以“孝敬父母”为话题作文。
礼物
青岛一考生
从学校赶到家时,父亲正伏地织草席。见了我,立刻停住手中的活儿,定定地打量着我,深陷的眼里分明地闪出久别重逢的惊喜。
我赶紧上前扶他坐下,迫不及待地报告起带回来的好消息:“爹,期中考试,我得了总分全年级第一!”父亲激动地点着头,现出一脸振奋与欢乐:“??呃!行!??”
“爹!明儿是你五十三岁的生日,我用奖学金给您买了条烟。”我满怀激情地去包里翻出给他的生日礼物,恭敬地呈上。
抽烟,是父亲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每每在田间劳累了,便去怀里摸出一支极便宜的劣质烟来,悠悠燃起,在专注安逸的神情中,用烟伴随田间劳作后的片刻休憩,末了,体力似乎也全部恢复,便又操起农具,加劲干活??
而此时,父亲却呆着没接。他慢慢站起身离开了木凳,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复杂了许多,嘴唇也开始剧烈的翕动,但,没出声。
“爹!三块多一包的好烟哪!”父亲这才呆缓地伸过手来,抖抖地接了烟。
我一见他青筋暴跳的手,马上就要掉下泪来——母亲走得早,十余年来,他独自一人默默无声地操持着屋内屋外,还要供我念书,人老得很快。我看了实在不忍,半年前接到市重点中学的入学通知时,我曾主动向父亲提出弃学帮他。可他断然不允,硬是东借西借凑足了一千二百块钱,把我送到了车站:“去了,好好读。书读好了,就都好起来了。将来有了出息,逢年过节回家探亲,给爹带两包好烟抽抽,爹也就心满意足了。”车将行时,父亲又撵上来,吃力地攀着车窗叮嘱道:“差钱,只管打邻居电话,爹有办法!”我流着泪狠劲点头??
此时,我多想让父亲立即拆开烟盒,取出一只,像往常劳累后一样,专注安逸地燃起。可,没能,父亲只是将烟捧在眼前动情地盯着,看着烟,又看着我,眼里盈着泪,良久,小心地搁下了烟,平静地说:“烟,我戒了。”
“爹??”我扑在父亲温暖的怀里,失声的抽泣。
“争气的傻孩子,哭啥呢?你用奖学金买烟,是你给爹的最好礼物啊!”我听了,再也哭不出声来,任父亲粗糙的手深情地在我头上轻抚,轻抚??
点评
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这是一个懂事的儿子!父亲借钱供子读书,懂事的儿子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报答父亲,并送上用奖金买的礼物——烟,但是父亲却把烟早就戒掉了,似乎礼物失去了作用,但父亲收获了儿子的孝心这份沉甸甸的礼物,父子相爱之情令人不由不感动。文章紧扣“孝敬父母”这一话题,倒叙增加文章的悬念,最后在巧合中结束,选材新颖,情节曲折,结尾有欧氏风范,不失为满分作文。
读后一思
如何让作文情节更曲折更生动些呢?请在一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抓住误会巧为文。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给你,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突然停电,邻家小孩敲门问有没有蜡烛,这很自然地让我们想到是来借蜡烛的。作者用了一段细致的心理描写来让读者强化“误会”印象,满以为小孩将会借物不成、无功而返,哪知结果出人意料,小孩送来“两根粗粗的蜡烛”。这样一来,故事就生动得多了。
这种误会法简单易学,同学们在写作实践中不妨尝试一下。
二、设置悬念曲折生。
这是一篇题为《照相》的小小说:
她一向聪明,可这回给难住了。几个外国人硬要给她拍照,并要她保持刚才的姿势:肩挑菜箩,弯腰拣地上的菜皮、烂叶。
菜是自家的,挑来卖完了,拣回人家剩下的菜边菜叶喂猪,这有什么新鲜?不给照,咱农家妇女不懂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别得罪了人家;给照,咱又不缺吃少穿,照了去,岂不丢人现丑?
有了。只见她将身子一转,换了个角度,迅速摆出了刚才的姿势。可那几个外国人一看,几乎同时耸起了肩膀,挤出了围观的人群。
原来,她身后有一块醒目的标语牌——“公共场所,自觉注意卫生”。
外国人拍照意图不言自明,但是小说中的她只“换了个角度”,就让他们灰溜溜走掉。何也?于是“原来”释悬,秘密就在她身后的标语牌。这就是悬念的魔力。在作文中设置悬念,可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跌宕起伏,造成文章的层次美,引人入胜。
某地中考满分作文《感受生活之美》开始设计悬念,吸引读者: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这篇文章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要死了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后来会怎样?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把你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吸引读者阅读,效果很好。
三、抑扬对比印象深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江南才子唐伯虎一次为官宦人家的老太太写诗祝寿。他提笔写出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顿时全场目瞪口呆;接着再写:“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方舒一口气;不料接下来“儿孙个个都是贼”,又让人大跌眼镜,差点就要在寿席上动手;最后一句“偷得蟠桃献娘亲”,众人转怒为喜,赞不绝口。这首诗大起大落,每组诗先抑后扬,可谓波折跌宕,意味无穷。
我们的作文不妨也有意识地使用抑扬对比之法,可以先抑后扬,也可以先扬后抑。这样就避免平铺直叙、千人一面的单调乏味。
四、设置巧合显主题。
同学们看演义小说或者影视剧,每到英雄好汉遭遇危险或者正义人物面临问斩的关键时刻,总会有人一声断喝:“住手”,或者一骑快马奔来,马上大呼“刀下留人”。于是我们的心情为之一振,松一口气,笑一下“真是无巧不成书”,又欣欣然接着看下去。
的确,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就要灵活设置巧合。如在一篇题为《朋友》的作文训练中,一个聪明的小作者是这样安排情节的:
“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但因为曾和好朋友有约定:“谁要是先得到《搜神记》,绝不能忘了好朋友”,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犹豫好久的“我”终于忍痛割爱,把爱不释手的书寄赠给了好友。不料就在“我”将书邮寄出去的那一天下午,却意外地收到了好朋友给“我”寄来的同一本书。作文就在这样的“巧合”中对“朋友”作出了具体而生动的阐释。
当然,让作文情节曲折生动的方法远远不止以上四种,而且这些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机械套用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将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联系地址:山东日照五莲高泽初中 于曰展
邮编: 262313 邮箱:yyuezhan@wljy.cn
电话:13562377982
期待经常合作,天天快乐!
篇五:读精彩故事,品一波三折
读精彩故事,品一波三折
作者:谢丽艳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4年第05期
《三打白骨精》节选自经典名著《西游记》,被收录在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收录时有所编排和改动,跟原文相比,少了点原汁原味。
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师要善于将其丰富的文本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打一个来回”,走进去体味、品悟,走出去积累、内化、迁移,而后获得丰富的语言实践,将语言外化出来。为此,在《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我从文学作品自身的角度和教学文本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品味探究,围绕“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展开了阅读。
一、 抓住“一打”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学过的名著中,有哪些故事是带“三”字的?
生1: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
生2:桃园三结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师:不错。在经典小说中有很多用数字三表示的曲折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有一个数字,叫什么?(三打白骨精)想一想,从题目里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生3:我想知道孙悟空那么厉害,为什么还要三次打这个妖精?
师:问得好。到底为什么孙悟空竟然要费那么大周折才将白骨精给打败,我们可以先从“一打白骨精”说起。圈画有关白骨精的句子和段落,想一想,白骨精在刚出现时,在唐僧师徒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生4:唐僧看她是个送斋饭的,认为她是个良善的女子。
生5:猪八戒看到的是一个美貌的村姑。
师:对。课文改编后没有写,但原文对猪八戒的动作做了描述:“他丢下钉耙,摇摇摆摆走到近前,一边迎着那女子,一边想要偷偷看那村姑的美色,看到那个女子说不尽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这说明白骨精是怎么样的?
生6:很狡猾,故意把自己变成非常美的女人。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精彩之处,就在于“三打”的一波三折。如何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深意呢?可以从题眼抓起。在小说文本解读的第一个环节追问,能够帮助学生理顺写作思路,抓住故事的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语文阅读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学生从“一打”中看到了白骨精的变化多端,
二、 抓“二打”细节,品读人物性格
经典名著的故事描写贵在人物刻画。《三打白骨精》的“二打”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此时我引导学生挖掘白骨精的心理,了解猪八戒的好色,并从中体会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拥有火眼金睛的孙大圣,看到的根本不是女人,而是一个妖,它诡计多端,厚颜无耻,居心叵测。可惜的是,这个成了精的女妖仗着自己的厚颜无耻,变着法子将众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让唐僧认为她是善良的,八戒因为好色认为她是可怜的,弄得悟空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她一次次逃脱。
那么,有哪些描写能够表现白骨精的阴险狡诈呢?学生从文中找到行动描写:“白骨精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太太,闪到了唐僧的面前。”一个“闪”字,表现出白骨精的阴险毒辣,变化之快,她迫切想要吃掉唐僧,所以百般伪装。学生又从文中找到语言描写:“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果然来了!”学生一边品读白骨精的狡诈,一边通过朗读(虚读),感受白骨精的阴险。悟空是如何判断她是白骨精的呢?学生抓住环境描写:“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这里正是妖精出没的地方。”正因为悟空有火眼金睛,所以他看到了美貌背后的假、恶、丑。悟空一棍打下去之后,白骨精化成一缕青烟跑掉了。唐僧对悟空大开杀戒连伤两条人命十分愤怒,想要将悟空驱逐出队伍。那么,师徒二人的内心有什么情感变化呢?学生从细节中读到,唐僧一方面疼惜悟空跟随自己一路取经,另一方面又觉得悟空死性不改,无心向善,因而念了紧箍咒。而悟空内心却十分委屈,明明自己打杀的是个歹毒的妖精,可惜唐僧肉眼凡胎就是看不分明,反过来还指责自己,这种愤怒怎么忍受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猪八戒幸灾乐祸,煽风点火,让师傅念了紧箍咒,使悟空痛不欲生。这种痛苦既是头上的,也是心灵的。
三、 扣“三打”故事,领会作者匠心
《三打白骨精》故事的精彩,完全在于情节一波三折。何谓“一波”,就是“一打白骨精”引出了风波:八戒煽风点火,唐僧肉眼凡胎,误解悟空,并一步步对悟空失望,直至愤怒,最终要将他驱逐出取经的队伍。
在这个故事里,人物性格随着这一波三折的情节得到了丰富和延伸,学生可以根据情节,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悟空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特意请来了众神帮忙,终于让唐僧看到了真善美,解除了自己心头的
委屈。师:既然两次就可以打死白骨精,为何作者要安排“三打”呢?
生:因为“一打”是打出风波,“二打”打出故事的高潮,“三打”打出悟空的勇敢和智慧。 透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解读,学生一方面领悟到了小说中精彩的人物刻画,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了将人物间的情感距离拉大,让误会促使故事向前发展,会使得小说生动曲折,扣人心弦,这正是一波三折的叙事小说的魅力所在。
(责编 刘宇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