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8:11 体裁作文
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体裁作文

篇一:暖冬

化亚氮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这份梗概综合了全世界科学家6年多来的科学研究成果,与2001年发表的第三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相比,增加了科学性,减少了不确定性。他以预测海平面升高幅度为例说,在起草第三份评估报告时,科学界的依据仅有几项实验,而此次的依据是11个国家采用14种气候评估模式进行的58项实验。此外,对全球气温升高幅度的预测浮动范围也明显缩小,这表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水平大大提高。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中,专家曾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摄氏度至5.8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9厘米至88厘米。 暖冬之利

节约能源减轻供电压力:在正式供暖前,是用电高峰,供电压力很大。如果是暖冬,供电压力就会小一些;由于气温偏高,冬季供暖时有利于节约能源,但由于冷暖变化不定,气温有所起伏,所以供暖部门应和气象部门合作,根据天气情况供暖。中国北京市气象局开始通过节能供暖监测服务平台,依靠科学数据指导企业供暖。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按平均节约4%的数据推算,全市每年可节约1.44亿元的能源经费。

降低三类疾病死亡率:大量的研究都证实,居民的每日死亡人数与季节和气温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受气温的影响更大。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这三类疾病的死亡人数都与气温有关,寒冷可以造成这三类疾病死亡人数的增加。因此,暖冬可以减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上述疾病的发作和死亡人数。

降雪融化快有利通行:第一场雨雪降临时,因为周围建筑物(尤其是地面)温度高,雪花到达地面立刻就化了,不容易形成积雪。另外,雪化得快,使用融雪剂就少,对环境保护也有好处。利于植被生长:暖冬的到来对森林的植被生长有利。另外,暖冬会促使小麦旺长。

暖冬造成的影响还包括:极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较低洼的沿海陆地,冲击低地国及多数国家沿海精华区并造成全球气候变迁,导致不正常暴雨、干旱现象以及沙漠化现象扩大,对于生态体系、水土资源、人类活动与生命安全等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弊大于利。 应对措施

虽然迄今为止,科学家仍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应该想尽办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长,不可听天由命任凭发展。国际舆论也在朝此方向不断进行呼吁,而各国的研究机构亦已提出各种具体的对策方案。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3%左右的抑制效果。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于省油设计方面,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于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2050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5%左右。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这对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8%左右的抑制效果。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于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任何化石燃料一经燃烧,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来。惟其排放量会因化石燃料种类而有不同。由于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炭、石油为低。同样是要产生一千卡的热量,煤炭必须排放相当于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这在石油则为0.085公克;若是换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因此,有人提案依照天然瓦斯、石油、煤炭的顺序予以加重课税。譬如生产方面,要对二氧化(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碳排放量较高的煤炭,以能量换算,每十亿焦耳课税0.5美元,而对天然瓦斯则只课税0.23美元。亦

即二氧化碳排放量愈高的化石燃料课税愈重。至于消费方面的情形亦复加此,其课税比例在煤炭订为23%,在天然瓦斯订为13%。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1%的程度左右。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由于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预计将对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分担2%左右的抑制效果。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不过,就算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于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只具4%左右的抑制效果。其效果似乎未如人们的期待。

九、开发替代能源: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Energy)作为新的干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预防疾病

气象专家表示,由于暖冬的气温比常年略有偏高,这就使各种病菌、病毒活跃,病虫害滋生蔓延。冬天暖和、干燥,加上长时间使用暖气和空调,会使人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火气大等。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何在暖冬防治这些疾病的发生,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一、通风换气:建议每天最好开窗换气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但因为室外空气相对较冷,每次通风时间也不宜过长,最多30分钟。用煤炉取暖和使用燃气热水器的家庭更要注意安装通风装置。此外,在室内放一台小型高效负离子发生器,对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也是很不错的方法。也可以定期采用食醋熏蒸、臭氧紫外线或者点卫生香等措施给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二、注意加湿:空气湿度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最大。按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冬季室内空气湿度标准为30%~60%。冬天的空气干燥,湿度较低,导致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加上暖气和空调的使用,室内环境中的湿度往往较低。建议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多喝开水;室内生炉子或取暖时,可以在炉子上烧一壶水,使水分蒸发;在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毛巾等;在地面洒水,放一盆水在室内,使用空气增湿器或负氧离子发生器等,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增强人体的舒适度,从而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另外,室内温度也不宜过高或过低,建议保持在16℃~24℃。

篇二:说明文练习及答案

(一)飞舞的线条:书法

①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

②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_______(甲),_______(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③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_______(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④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⑤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⑥一个是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

⑦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

⑧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

⑨“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选自《中国文化读本》)

1.填写在文中甲、乙、丙三处最合适的一项应是( )

A.实用性 快捷化 形式感

B.形式感 实用性 快捷化

C.快捷化 形式感 实用性

D.快捷化 实用性 形式感

2.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稍”、“或多或少”可否去掉?为什么?

3.简要概括④、⑤两段内容,填写在第⑥段的横线上。

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

5.【甲】有人说:汉字书法艺术不光属于书法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写好属于我们的、我们每日应用的汉字。

【乙】一名中学生,因作业字迹潦草和错误百出而被老师批评,他满不在乎地说:“您真是太‘老土’了!现在都用电脑上打字,谁还总用笔写汉字呀!将来我只要会用钢笔签出漂亮的名字就够了。”

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 D

2. 不可删。“稍”说明书法影响之广,“或多或少”写出人们对书法的认识程度不一,体现

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 一个是当代舞蹈家从书法中得到舞的智慧,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

发。

4. (1)汉字书写形式的演变(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

(2)中国书法产生的条件和基础

(3)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精神、灵魂)

5. 示例1:

同意甲观点。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传统都表现在方块字中,我们是中国人,应该热爱汉字,写好汉字,传承中国文化从写好汉字开始。

示例2:

同意乙观点。科学迅速发展,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电脑打字取代书写已成趋势。书写汉字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要求。

(二)

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用剪刀剪东西时,一不小心把手给划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不会看见鲜血直流的现象,而仅仅看见皮肤里渗出几滴滴血珠,不久便凝结了。同时皮肤划伤处会肿胀起来,逐渐发红。对了,这块区域发炎了。所有入侵的细菌或病毒都会在进入伤口后被消灭干净,到底这块发炎的皮肤表层下面又发生着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呢? ②发炎可以算得上是体内的一场火灾。白血球被人们称为人体内的消防员,哪里有险情便会及时赶到哪里,消灭从皮肤表层伤口进入的细菌和病毒,从而消除炎症。而人体的免疫系统正是利用了白血球的这一特征,在皮肤划破时为了引起注意,消灭入侵的细菌,主动放了这把“火”并拉响警报,从而动员消防员——白血球,及时出击。于是,白血球终于从人体的红骨髓中出动了,它们在血管中不断游弋,到处巡逻。

③那么,白血球又是怎样定位伤口的所在处,并及时赶到出事地点的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研究了白血球这种精确定位的过程和机理。他们认为,体内消防员的工作过程可要比他们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同事复杂得多。因为现实生活中,消防队员找到并靠近着火地点还是容易的,但是在体内,白血球如果要准确知道哪里出事了并火速赶到,首先要面对复杂的地理问题。因为人体内各种细胞壁层次众多;经络路线错综复杂。白血球如果想抄近道到达皮肤受伤表层,就必须突破层层细胞壁,钻入你受伤手指附近的血管中。 ④不断横冲直撞的白血球在接近伤口前需要减速,这个减速的过程要分成好几个不同的

步骤。在每一个步骤中,白血球的行动速度都会逐渐减慢,直至在伤口处准确停止。导致白血球逐渐减速的是血管内壁上一种被称为粘连分子的化学物质。它可以与白血球表层粘连分子相互结合。免疫系统只有在发生炎症时才会分泌粘连分子。

⑤伤口附近血管中的粘连分子像钩子一样钩住了白血球外壁上的同类。渐渐的,粘连分子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白血球逐渐停了下来。这样,这些白血球牢牢地附着在了发炎区域的血管壁上,消灭外来的细菌和病毒,保护着细胞壁不受外界干扰。或许,你的孩子在皮肤划伤后,你可以给他讲讲白血球的这个故事,告诉他,不要怕,肿胀伤口的皮肤下面,有白血球在与细菌做着英勇的斗争。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的特征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皮肤划破时为了引起注意,消灭入侵的细菌,主动放了这把‘火’,并拉响警报”中,这把“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白血球要尽快进入伤口附近的血管中,必须突破层层细胞壁。

B.免疫系统可以随时指令白血球,使它分泌粘连分子。

C.粘连分子与白血球表层的同类相结合,这种粘连分子是一种化学物质。

D.由于血管中分泌的粘连分子与白血球表层粘连分子相互结合,因而白血球可以附着在发炎区域的血管壁上。

5.最后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白血球 白血球可以消灭从皮肤表层伤口进入的细菌和病毒,从而消除炎症。

2.指皮肤划伤处会肿胀起来,逐渐发红。

3.打比方:“发炎可以算得上是体内一场火灾”或“白血球被人们称为人体内的消防员”等。 作比较:“体内消防员的工作过程可要比他们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同事复杂得多”。

4.B

5.白血球是怎样附着在发炎区的血管壁上,保护着细胞壁不受外界干扰的。(意思对即可)

(三) 暖冬

①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近几年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②暖冬是怎样形成的呢?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气象台的专家作出如下解释:

③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大量矿物质燃料

燃烧和森林砍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迅速增加,全球气温明显上升,近100年来已上升0.6°C以上。

④火山活动也是一个原因。地球上大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上升到高空,形成一个“气溶胶层”,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温度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阳伞效应”。这表明火山活动频繁,气温容易降低;火山活动少,气温容易升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的火山爆发明显减少,可能也是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⑤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常常导致我国冬季温度上升,形成暖冬气候。1951年以来发生过14次厄尔尼诺现象,有13次我国出现了暖冬气候。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我国持续偏暖。

⑥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强弱是导致冷暖变化的直接原因,一般来讲,冬季风弱,意味着北方的冷气团不活跃,侵入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少,势力弱,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暖冬。

⑦副热带高压的强弱。位于我国东南部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暖性的高气压,它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冬季冷暖。一般情况下,该高压强大时,有利于南方温暖气流向我国输送,容易出现暖冬。

⑧结合以上分析,气象专家们指出,暖冬对人们的生活起居和农作物的成长带来的影响颇大。一是暖冬对人们的健康而言是弊大于利。因为冬天气温偏高,有利于细菌、病毒的繁殖。暖冬会使空气干燥,导致人们咽喉疼痛、口干舌燥、皮肤瘙痒等,会降低呼吸系统的防疫功能。如果人们平时摄取的水分不足,血液黏度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就增大了。二是暖冬最可怕的极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大幅度、突然性降温天气,这些现象对那些体质较弱者的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三是暖冬会使冬天天气暖和干燥,加上长时间使用暖气和空调,也会使人口干舌燥,出现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等症状。

⑨暖冬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市气象专家分析说,暖冬会使农业病虫害加重。因为暖冬形成的较高气温,使虫卵能够更容易越冬生存,并在春天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大面积虫灾;在暖冬过后的春天,3月末至4月初时,正是农作物出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和果树花期,暖冬使农作物旺长,生长发育提前,抗寒能力降低,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将会产生很大危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全年的农业收成,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

⑩气象专家们指出,暖冬对农作物来说,受害首当其冲的便是小麦,其次是果树及其他越冬作物。就拿小麦来说,暖冬气候对其生长发育有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致使其生育过程与季节不同步;二是小麦个体偏旺,群体质量下降;三是提早拔节,抗寒力低;四是病虫害发生加重。 同时,专家们还指出,出现暖冬现象并不说明不会出现强降温天气,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影响而出现寒潮和大雪天气。气象专家特别提醒人们在各个方面做好防范。

1.结合文章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暖冬。

2.结合文意回答,造成暖冬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 .对全文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B.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C.下定义 列数字 作比较

4. 一般来讲,冬季风弱,意味着北方的冷气团不活跃,侵入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少,势力弱,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暖冬。句中加点的词“一般”有什么表达作用?

5.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在哪些方面感受到暖冬现象带来的影响。文章列举的除外。

参考答案:

1.暖冬是个气候概念,一般指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

2.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火山活动、厄尔尼诺现象、冬季风的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强弱。

3.B

4.“一般”这里是“普通、通常”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是说冬季风弱产生暖冬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使文章说明的语言更加严密。

5.答案示例:(1)都12月下旬了,还可以精神抖擞地在外面走,一点没有钻回室内的迫切感。(2)暖冬的到来没有使市民的菜篮子供应变得紧张。

篇三:周报(3月10日-3月16日)

一 周 天 气 预 报

(淮北市专业气象台2014年3月9日发布)

一、 上周天气回顾(3月3日—3月9日)

上周我市上空基本受偏西气流控制,以多云天气为主,无降水过程。上周平均气温8.0℃,较常年同期偏高。周最低气温0.6℃,出现在3日早晨,周最高气温16.1℃,出现在9日午后。

二、本周天气趋势预报(3月10日---3月16日)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未来一周我市上空基本受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其中,12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市风力增大,气温下降,部分地区伴有降水。未来一周平均气温10℃左右,比常年同期偏高;一周最高气温19℃,周最低气温3℃左右。具体预报如下:

三、农事建议:

1、空气活动仍较频繁,冷暖变幅较大,各地要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早做好农作物低温冻害防御工作。

2、气温逐渐回升,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春季病虫害发生发展,各地要加强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3月是大雾多发季节,交通管理部门和公众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工作。此外,春季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各地要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安全,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4、老弱人群应注意春季保健,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四、本周基本气候特征:根据历史资料统计,本周平均气温9.1℃,极端最高气温25.6℃,极端最低气温-4.4℃,平均一周降水量7.3毫米。

本周影响农作物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大风和低温冻害等。

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

“植树节”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的由来

3月12日是我国自己的植树节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就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气候变化不定 慎防早春易感疾病

早春时节是新一年的开始,同时也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今年H7N9禽流感疫情较去年同期更加严重,不良天气条件也容易引起人体不适,这个春天与疾病作战似乎需格外重视。另外,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早春时节也需格外注意,天气变化频繁,气温的起伏不定都容易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发疾病,做好预防措施,完全可以实现早春时节的平稳过渡。

流感高发

春季本是流感易感季节,今年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也较去年同期严重。

【应对策略】适时添衣,外出就餐注意安全。

心血管病

早春时节,天气比较寒冷干燥,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随之下降,尤其是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这更多是诱发性的,指本身已经患有心血管或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表现出相应症状。

【应对策略】注意保暖,适当调节用药量。

花粉过敏

春季是过敏高发时节。而空气污染及不良天气条件也存在加重花粉过敏的可能,空气中本身有一些悬浮颗粒等也是过敏原,并且增加了花粉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人们吸入的几率会随之增大。

【应对策略】尽量避免花粉直接接触皮肤。

春季让蔬菜帮你控制“怒火”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很容易发怒,周围的人都只知道此人脾气大,却很少想到此人很可能是患了一种疾病。中医将容易发怒称为“善怒”,是指无故性情急躁、易于发怒、不能自制的症状,又称“喜怒”、“易怒”,应属于疾病的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意思是说,肝属于刚强、躁急的脏器,喜欢舒畅柔和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主要为发怒。所以,善怒主要与肝有关,主要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等三种症候。

肝郁气滞所引起的善怒:

在饮食上可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

肝火上炎所引起的善怒:

除了应戒烟限酒、忌食甘肥辛辣的食品外,要适量多吃清肝泻热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西红柿、绿豆、绿豆芽、黄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针菜、油菜、丝瓜、李子、青梅、山楂及柑橘等。

脾虚肝乘引起的善怒:

要健脾理气为主,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有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高粱米、薏米、荞麦、栗子、莲子、芡实、山药、大枣、胡萝卜、包心菜、南瓜、柑橘、橙子等食物。

中医认为,过度的情绪反应会损伤人体的脏腑而引发疾病。我国传统的精神养生法对克服不良情绪有很好的效果,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平息怒气,但当情绪特别激动时,也应该通过异地发泄、理智消解、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除怒气,使心情得以平静。 暖冬的成因与利弊

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近几年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暖冬的成因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火星增温和地球增温周期一致,主因是太阳;美国一些科学家也认为,气候变化主因在太阳,1975年~2000年之间,太阳磁循环和北半球地面温度变化曲线几乎一致;另外,丹麦天文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主因在宇宙。但是更多人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暖冬形成的主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暖冬现象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而形成暖冬的主要原因。

暖冬之利

节约能源减轻供电压力(供暖需要用电,若冬季偏暖,供电压力就会减小)、降低三类疾病死亡率(大量的数据表明,居民的每日死亡人数与季节和气温关系十分密切)、降雪融化快有利通行(由于冬季气温高,即使下雪也会很快融化,不容易在道路上形成积雪,有利于交通)、对植被生长有利(暖冬可促使小麦旺长) 暖冬之弊

呼吸道疾病大大增加(由于冬季的气温偏高,可使得各种病菌、病毒活跃,病虫害滋生蔓延,会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火灾频发( 由于暖冬气温相对较高,空气干燥,很容易引起火灾)

初春应注意养生 初春季节,北方冷空气势力仍然比较强劲,并且不时大举南下,而此时南方的暖湿空气也开始活跃起来,并且不时挥师北上,冷暖空气你来我往争斗不止,从而造成初春季节“天气舞台”的丰富多彩。“春天孩儿脸”就是人们对春季天气多变、冷暖无常这一显著气候特点的形象、生动刻画和描述。

气温的急升骤降,天气的忽冷忽热会刺激人体植物神经系统,使一些体质较差的人,体内功能发生紊乱,调节失控,出现不平衡,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被某些病菌、病毒攻破“防线”而疾病缠身。因此,在这个“非常”时期即将到来之际,大家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备加注意,应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

第一,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好利于出行的天气,全家去郊外旅游踏青,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三,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第四,天气冷时及时增衣,天气暖和时也应适当“春捂”,以避免外感风寒;

第五,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篇四: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冷冬”现象研究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冷冬”现象研究

昌吉学院化学与应用化学系 韩赟

摘 要

近年来,全国大部地区经历了最冷冬季。我们经历一段寒冷月份的事实不能说明长期趋势,属于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出现的极端天气现象,比如高温、干旱、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虽然频率有所减少,但寒冷程度越来越严重,冬季气温越来越低。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太阳黑子说、深海巨震降温说、厄尔尼诺说和月亮惹祸说等。从不同的方面研究“冷冬”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全球变暖;中国;冷冬;现象研究

一、引 言

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判别,我们需要从时间尺度上来加以分析,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气候变暖,指的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百年时间尺度的变化。我们经历一段寒冷月份的事实不能说明长期趋势,属于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出现的极端天气现象,比如高温、干旱、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2008年1月中国发生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交通、通讯和输电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研究冷冬的兴趣。气候资料表明,这个冬季的温度负距平可能接近或小于冷冬的标准(-1.5℃),远低于寒冬的标准(-2.5℃)。但是,这是1977年以来最冷的冬季。近千年的资料表明,寒冬之后,夏季在中国出现东部多雨或北方多雨的概率会超过气候值。此外,统计显示,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天津连续5个月气温偏低,这在天津历史上十分罕见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检测室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任福民说,如果冬季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1981年—2010年同期)的平均值偏低0.5℃以上,就算是冷冬;比常年平均值偏高0.5℃以上,就算是暖冬。我国已经连续两个冬季气温异常偏低,遭遇冷冬。在最近的5个冬季中,有3个是较明显的冷冬。

在全球范围内,近年来,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导致如加拿大寒流袭小麦减产,墨西哥暖流缩小。科学家指出若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等。同样,中国等亚洲地区也难以幸免。冬季“冷冬”现象研究的出现,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我国近年来极端冷冬天气变化

近年来,全国大部地区经历了最冷冬季。在最近的118年间,共发生了10异常冷冬【1】,

如2008年冬季,全国大部平均气温为零下5.3℃,较常年同期(零下2.2℃)明显偏低,为1989年以来最低值。全国其他大部地区气温一般较常年偏低2~4℃。2010年新年伊始,暴雪、寒潮、大风降温等极端天气频发,使我国大部地区温度突破历史极值,寒冷异常。总体来讲,这种自然的变化是叠加在长期的气候变暖趋势上,形成温度上升中的冷暖交替周期,但从长期平均看,很难改变整个气候变暖的趋势。2009年12月北京市气温比常年偏低2℃左右。是1971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气温。北京市平原地区平均气温为零下3.5摄氏度,比常年的零下2.7摄氏度偏低0.8摄氏度,比近10年平均的零下1.9摄氏度偏低1.6摄氏度。

中国南方在过去的400年中,1890—1999年是极端冷冬发生最频繁的时段,其发生次数达1950—1999年的2倍【2】。虽然频率有所减少,但寒冷程度越来越严重,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从2009年11月入冬,黑龙江省就呈现出降雪多的趋势,平均气温分别在在-16.7℃,比历年同期低1.6℃。南方大部地区与雨雪低温相伴。江汉、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出现中到大雪或雨夹雪天气,江苏、安徽、浙江的局部地区出现暴雪,南京、合肥出现农历新年首场大雪,杭州降了暴雪;贵州贵阳等36个县市出现较大范围冻雨天气。“冷冬”现象频频光临。

三、冷冬现象发生的原因探讨

3·1太阳黑子说——太阳黑子低值导致冷冬

太阳黑子,是指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它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近两年,太阳黑子特别少,太阳黑子周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2009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低温冰雪天气,广东天文学会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由太阳黑子稀少的原因引起的,而太阳黑子持续低迷,广东或许又将迎来“冷冬”。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是太阳黑子低谷年,1986年末至1987年初,我国不少省、市出现低温天气。1964年、1954年都是太阳黑子低谷年,也有类似统计结果。

3·2深海巨震降温说——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2009年萨摩亚群岛地区凌晨发生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8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室副主任的郭增建提出了“深海巨震降温说”,这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

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根据郭增建的理论,2005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客观实践已经做出了公平的检验。世界都公认1998年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2008年是近十年最冷的一年,2005年也没有突破1998年的高温纪录。

3·3厄尔尼诺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严重低温,1964年2月8日~26日湖南低温冻害。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8年1月发生的中国南方罕见的冰雪冻灾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2007~2008年拉尼娜事件中;2009年至201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可能导致冷冬。

3·4月亮惹祸说——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季林2000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海洋潮汐规模最大,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冷却海洋上的空气。

近年来冬季我国北方干冷、南方湿冷,平均气温-4.8℃,较常年同期偏低1.0℃。此外,孙淑清等【4-5】,施能等【6】进一步研究了冬季风异常与环流的隔季相关。说明冷冬的出现有诸多的原因存在。

四、冷冬对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冷冬的出现,入冬明显提早,气温持续偏低,致使我国部分地区小麦苗情偏弱。冬季的低温天气造成了一定的冻害,大雾、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交通、农业、能源、林业及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据农业部农情调度,2009年冬小麦冬前一、二类苗比例为79%,同比减少3.3个百分点,是近五年来苗情较差的一年。黄淮海地区小麦叶龄较常年同期偏少0.5-1片叶,单株分蘖少、群体偏小、次生根发生少、幼穗发育进程慢。 由于极地

冷空气南下频繁,暖湿气流较弱,出现雨雪量较少或仅单纯的阴霾天。小麦油菜就是在这种寡照阴冷环境下越冬,光合效率低下,缓慢生长。

冬天气温很低时,有些滞后效应在低温结束后还会陆续表现出来。雪后墒情改善对北方旱地春播有利,尤其黄土高原。虫害有望减轻。华北平原雪量适量地区冬小麦越冬良好。对黄淮平原的冬小麦和冬油菜仍利大于弊,但积雪时间过长,雪化后部分小麦将发黄对长江流域小麦和油菜不利影响较多;果树和林木是受损失最大的农业产业,其影响至少还将延续二三个月;畜牧业损失仅次于蔬菜,由于停电或缺煤等蓄禽将受冻害或冻死。停电缺煤将严重影响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影响良种的及时调运;通讯中断严重影响农业信息流通和农产品贸易;停电和燃料不足严重影响拖拉机、排灌设施和其他农机的作业;交通、通讯障碍严重影响农业经营活动。

五、应对冷冬的对策与措施

5·1可以利用温室育苗,大棚进行青菜、小白菜等快速菜的生产;从北方调运马铃薯、洋葱、大葱等耐储存蔬菜;发动群众充分利用雪埋菜;开通绿色通道,促进蔬菜市场流通;持续低温寡照时适当通风降湿以减轻冷冬的灾害,有条件的适当加温;要加固大棚,及时清除棚顶积雪;及早部署早春茬蔬菜的育苗,以弥补冬季蔬菜的经济损失。

冻死苗严重的只是少数过早播种冬前过旺和冬性太弱的品种,面积不会太大。大面积是长势偏弱和发黄的问题,转晴后要适当浅松土和追肥促进。长江流域稻茬麦要在回暖后麦田要及时排水将湿。积雪覆盖过久的争取能够用人力破雪或晒黑灰促进融化。

果树和木林要清理受冻枝干,包扎伤口防腐烂病。对座果枝条覆盖和包扎均可减轻冻害和寒害。将蓄舍覆盖薄膜或草帘,堵塞漏风处以保温;蓄舍地面要保持干燥,铺干草;适当增加精饲料比重,特别是种应蓄、母蓄、和幼蓄,饲料中添加防寒中草药;

5·2在有重大的工程项目时,必须经过充分的气候论证,特别是永久性设施绝对不能只考虑常年平均值或较短时期内的极端值。高压线塔大多穿越人烟稀少的山区,不能简单使用气象站的资料,必须经过海拔与地形订正。城市供水系统建设也要进行防冻设计。

5·3加强交通、电力、供水、供热、通讯等系统气象灾害指标及抢险救灾气象保障条件的应用气象研究。必须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包括能源、食物、御寒物品、医药等,以及破冰除雪机具、车辆、融雪材料等。 要加强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灾害应急机制的建设。特别要重视农民的权利和社会保障,重视农村和新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5·4要全面正确看待气候变化,在冬季总体变暖的同时,极端事件在增加,承灾体的不适应性和脆弱性也增大。

人类社会一直是在与灾害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巨大的灾难必将以巨大的社会进步为补偿。通过从不同的发面研究“冷冬”现象,可以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各种冷冻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相信通过认真总结低温冰雪灾害的经验教训,将有力推动我国的气象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龚道溢,王绍武.近百年我国的异常暖冬与冷冬.灾害学,1997,14(2):22—25

【2】郝志新,郑景云,葛全胜等.中国南方过去400年的极端冷冬变化.地理学报,2011,66

(11):1479—1485

【3】王会军,姜大膀. 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强弱变化之大气环流场差异. 第四纪研究,2004,24(1):19—27

【4】孙淑清,孙柏民. 东亚冬季风环流与中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天气的关系. 气象学报,1995,53(4):440—450.

【5】孙淑清,陈隽. 冬季风异常与环流的隔季相关. 亚洲季风研究的新进展[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99—107.

【6】施能,朱乾根. 东亚冬季风强度异常与夏季500hPa环流及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 热带气象学报,1996,12(1):26—33.

篇五:气候类型的判读

明德实验学校教学案

年级 高二 主备人 陈琛 审核人 刘怀印 第 7 周 2014年 3 月 28日

1

2

3

4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