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观《铁血》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4:24 小学作文
观《铁血》有感小学作文

篇一:《铁血》观后感

观《铁血昆仑关》有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卢沟桥的枪声,日本浪人的狂笑,激发了一代青年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

星期二《文艺传播》选修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铁血昆仑关》,我的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推出的战争巨片《铁血》,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昆仑战役的悲壮场面。选修不同班的同学观看了这部电影,放映结束后,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长期以来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科书对国民党及其军队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丑化蒋介石在抗战中的形象,把国民革命军描绘成“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似乎他们在抗战中的所作所为无关紧要,甚至还阻碍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我们对国民党爱国官兵所作的贡献总是轻描淡写,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官兵家属得不到应有的抚恤。曾在抗战中立过功勋的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得不到应有的的尊重,甚至遭到不应有的歧视,乃至迫害。以上种种,亵渎了历史事实,亵渎了抗日战争的伟大成果,令每一个爱国者心寒,也令我们民族的外部敌人耻笑。

事实上,国军不但抗日,而且也是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铁血》还大家一个真实的历史,也为告慰那些为了民族的独立与尊严而牺牲的亡灵,向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致敬!

昆仑关,位于桂中宾阳县和邕宁县的交界处,关道深长险要,东西两边峰峦对峙,绵亘不绝,邕宾公路沿着古道由南向北,盘绕其间,

自古以来成为南宁北面的天然屏障,有“南方天险”之称。

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欧洲战争已经爆发。侵华日军派出精锐的第五师团,在华南突袭登陆,妄图切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威胁重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奉命南下,抗敌于昆仑关。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师长戴安澜、邱清泉、郑洞国都是黄埔系青年将领。桂林行辕主任白崇禧动员各路大军15万人,发动以昆仑关战役为核心的桂南会战。第五军200师在南宁市郊与日军展开激战,初战不利,日军抢占昆仑关。青楼女子桂花的爱女被日军炸死,董排长发誓要杀死12个鬼子为她报仇。在向昆仑关发起总攻前,戴安澜师长处决了强奸民女的光头连长。老百姓用祖坟上的墓碑填平公路,让装甲车开上战场。敌我双方在昆仑关四周展开殊死争夺,阵地数次易手。日军第12旅团长中村正雄率部增援,被杜聿明部署部队将其包围。决战前夕,董排长抱定牺牲的决心,派人为已相爱的桂花送去信物。总攻开始了,中国士兵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敌人施放毒气,中国军队没有后退;敢死队把手榴弹捆在胸前,冲向敌阵;戴安澜师长被炮弹炸伤,依然临前指挥??1940年元旦拂晓,随着火红的日出,中国军队潮水般猛扑敌阵,日军头目三木大佐见大势已去,剖腹自杀。中国军旗终于插上昆仑关。被毒气熏瞎眼睛的士兵凭感觉向军旗、向军长敬礼!杜聿明悄悄弹去一滴热泪。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场英勇壮烈的战争,他嘱令在昆仑关山顶建立烈士陵园,上刻所有第五军一万余名阵亡将士的名字。昆仑关之战歼灭日军5000人,是中国抗战期间攻坚战取得的首次胜利。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从这一年春由防御阶段转入了相持阶段。

当然,为了消灭凶残的日军,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不算牵制、警戒及防守重要交通线、据点的各路参战部队的损失,仅担任主攻任务的第5军就伤亡2万余人(牺牲 5500 人、负伤及失踪 15000 余人,其中主攻部队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全师13000人,仅余700余人)。

日军第5师团21旅团长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

皇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顽强的军队。部队经过休整以后,杜聿明在巍峨的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第五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并亲笔写了四百多字的悼念碑文。 和其他许多抗日战争作品一样,《铁血昆仑关》中始终充满的是一种愤怒,凄凉,惆怅,充满着战士的勇猛,日军的残暴。 影片中,战士们当昆仑关被日本所攻破时,主动请战。他们仅仅凭借着最差的武器和敌人的精良装备对抗,竟没有一个退缩!这时一场生死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是战士们毫无畏惧,把生死置之度外,视若等闲。不顾一切地冲上前线撕杀。 随着与日军的最后决战,我看得热血沸腾。枪声、炮声此起彼伏,或刺刀的对决,或身躯的扭打。一下子血肉横飞、尸横遍野,地面简直被染成了一片鲜红的海洋。鲜血染红了天空,染红了大地,染红了我们的眼睛;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它不仅弥漫于天地间,也弥漫于我们的心中。一抹残阳停留在天际中,一座城池孤立在地面上,昆仑关终于被夺回了!但是却听不到一点笑声,换来的只有比死更可怕的寂静,因为这个代价太沉重了,没有一个人能够承受:战士们或死或伤,仅活下来的几个战士或残或废,或断臂或瞎眼。那个双目失明的小同志,由于看不见,对首长一敬军礼就没有放下?? 突然间,我仿佛看到死去战士们的一张张笑脸,听到他们阵亡后的笑声,“昆仑关夺回了!”那是他们的希望,也许,他们的生命已和昆仑关同在,和昆仑关永存,和昆仑关一起,不被中国遗忘?? 我们将永远铭记着这段历史,铭记着伟大的英雄!昆仑关战役遗址北出口牌坊,历经半个多的世纪的风风雨雨,虽然已是杂草丛生,但陈诚题写的“气壮山河”四个大字依然告示后人,不要忘记当年抗日勇士们的英雄壮举!

《铁血》包含着伟大的爱国之心。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

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用现在的话讲,是说:“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全在于我们年轻人的肩上,年轻人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年轻人富有,国家就富有;年轻人强盛,国家就强盛;年轻人独立,国家就独立;年轻人自由,国家就自由;年轻人进步,国家就进步。我们年轻的中国,跟青天一样不会衰老!壮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同国土一样万寿无疆!”

在我们重温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是面对历史,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篇二:五(1) 作文《观铁血》有感--王维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孟山中心小学---五(1)班 朱芳林

星期日的晚上,王老师组织我们五(1)班的同学观看了一部爱国

影片——《铁血》。我看完影片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虽已时隔几周,但影片里的场景还时刻在我的脑海里萦绕,让我辗转反侧回味无限。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1939年冬,侵华日军派出

号称“钢军”的精锐部队第五师团,在华南

观《铁血》有感

北部湾沿钦州一带突袭登陆,攻占南宁,妄图切断当时中国大后方唯一畅通的国际交通线。这时,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支机械化部队--陆军第五军,在杜聿明的指挥下与日军王牌机械化部队激战近一个月,终于夺回地处西南国际交通线咽喉地带的昆仑关。

《铁血》这部片子里正包含着伟大的爱国之心。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五连长接到命令后,向杜司令保证说:“如果我不把这颗该死的“虎牙”拔掉,你就拿我人头!”他一面命令战士们往前冲,一面做着最坏的打算,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日军的碉堡炸掉,打通我军的南北交通线。他指挥部队拼命地往前冲,有的战士手里拿着一根木棍,上面捆着五颗手榴弹,有的抱着炸药包,有的做掩护,向敌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当冲到近处,就快成功时,又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一个个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五连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当看到平时的战友一个个倒在日军的抢下,他心如刀绞背起炸药包一把夺过战友手中的一挺机枪,对着日军的一阵猛射,并大声地吼道:“为了中华民族,冲啊!”五连长说着就冲了上去。当快接近碉堡时,他身中数弹,最后他艰难地把炸药包抛向日军的碉堡,最后与日军

同归于尽了。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没有这些革命烈士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壮举时刻在激励着我们。因为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做生活的强者,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不断熔铸中华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愿“我以我血荐轩辕”。

指导老师:王维

篇三:铁血教练有感

电影观摩——《铁血教练》

《铁血教练》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体育励志片。影片讲述了一位高中篮球教练带领自己的校队拼搏的故事。卡特执教后使一支屡战屡败的篮球队最后成为无人能敌的长胜王。他用自己行动证明:是学校的教育塑造并指引队员走上了正确的人生之路,而不仅仅是篮球比赛。片长136分钟。

里士满高中篮球队原本从未在任何比赛中获胜过,是一支屡战屡败的队伍,这一切在卡特教练执教之后发生了变化。他相信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可以成为最优秀的篮球队,所以他要求队员和他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如果队伍不团结或是成绩不佳就不再继续参加任何比赛。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开始走上了上坡路,最后成为无人能敌的长胜王。但是在1999年举行的国家锦标赛上,队员们的表现却十分不尽人意,这让卡特教练沮丧不已,他真的关闭了训练馆,禁止队伍继续参加任何比赛。 教练措施

1.首先把不愿意签订合同的两个人赶出去了(好处:留下的都是绝对服从的)

2.签订协议明确规则,全程领导。(原因:因为一开始队员不想动没有积极性,处于不成熟阶段,必须要具体指导应该干什么,如何干,和实干,必须注意直接指挥、好处:目标一致,体现了命令式的领导方法)

3.制定合适的方针:第一项训练就是跑动(背景:看了一场比赛教练就知道他们投篮都没问题但是在球场的跑动都有问题),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他们的体质、技能。 惩罚的规则也明确说明。

4.生动形象的教育手段

教练激励

1.目标激励:获奖;奖学金;考上大学。(一开始签合同就有人问签字能拿到什么奖励么,教练的回答是:是的,你会成为赢家。这不是激发了动机么,多自信的回答啊)

2.情感激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沟通思想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3.其它激励:找美女去图书馆引导他们学习

(这些方法要遵循目标一致;因人而异;物质和精神激励同步;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结合;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的原则(如:通过获奖以后带来的荣誉等的正强化和避免犯错被惩罚的负强化相结合))

教练说

1.只要你们肯练肯学你们就会是赢家,

2.在这里赢是在外面赢的关键。

3.一切成就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切改变都是渐入佳境,而前提是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恒心。

4.冠军的气量,即使赢了也不羞辱对手

教练行为

1.时常与学员谈心,不只是他们的教练

更间接充当了父亲这个角色.

eg:

队员跑别人家参加party被抓回来了

他问过队员:你们最害怕什么?

克鲁兹:我们最怕的不是别人看不起我们

我们最怕的是我们前途无量

我们真正怕的是我们光明的一面,不是我们阴暗的一面

2.也曾在队员无助害怕的时候给予队员温暖的拥抱

3.一视同仁,不特殊对待,即使是自己的儿子

观点

教练其实还是挺任性的,也很有自信,请他任教就特立独行的做,受到非议、误解的时候仍然坚持,到了后来投票没通过就准备辞职不干了的样子,没想到反而是队员们被征服了,体育馆打开了也仅仅是坐着学习,这应该就是激励的最高境界了吧,不是强制性而是自觉性,我想这时候的命令方法也不会再是命令式的了。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认识到一个团队需要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一个团队要想成功需要协作、团结、有凝聚力,我们做事情要想成功必须付诸努力并坚持。

篇四: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

今天下午在上海观看了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铁血》──一部正面

反映国民政府军与日寇浴血战斗并战而胜之、但拍摄完毕却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

见天日的抗日战争电影。

笔者对《铁血》一片持肯定的态度,虽然个别情节明显地是为了戏剧性而“编

造”出来,但并未影响故事主题的发挥,把杜聿明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第五军视死如

归、英勇抗战的事迹如实地再现在电影观众眼前。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审批核准的一批历史教科书,肆意美化日本皇军

侵略亚洲各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歪曲历史,无视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

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纷纷大声疾呼:历史不容篡改! 今年适逢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中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借此机会,提醒国民毋忘国耻,奋发图强。在众多的庆祝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国

内媒体上出现了谨慎但毫不含糊的文字,确认“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日寇英勇

战斗”的形像。

回到正题,来看看《铁血》是如何向观众展现中国军人在正面战场血战日寇的

吧。

故事发生在1939年冬天。自从日本人两年前在北京芦沟桥点燃战火,中国经历

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血战(告捷)、武汉大撤退、长沙会战等重大事

件后,日军突然从东北战场抽调曾经重创俄罗斯军队的第五师团,挥兵南下,开辟

桂南战场,妄想对中国大后方形成一个南北钳制的军事布局。

中国全民抗战进入严峻时期。

保家卫国,乃军人天职。电影开始的一个场面,是雨中的国民政府第五集团军

军长杜聿明率领全体官兵在南方某火车站向乘专列经过的“校长”(北伐期间蒋中

正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请战,其心之诚,其志之刚,浩然正气,气吞山河。

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听见过“蒋介石”三个字,但从火车上已经下寝的“校长”到

战役胜利后颁发嘉勉令的“委座”,这位战时中国领导人、中国军队最高统帅的影

子却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

与很多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电影不同的《铁血》,没有八股,没有光环,却

着力去描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军人,描述他们的生活、感情、缺点,描述战争

的惨烈,描述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杨振宁的岳父、国共内战中败在刘、邓大军手下的杜聿明将军,在《铁血》中

率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团,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更不惜立下军令

状,以“个人愿意承担所有责任”来向“校长”请战,充份展现视死如归、顶天立

地的黄埔军魂。

电影中的其他国民军将领戴安澜、郑洞国、邵师长、董排长等,也是一个个身

先士卒,勇猛无比。

电影开始有一幕老百姓拦截国军开往战场的情景。因为广西老百姓和这些来自

河南的子弟兵语言沟通上有困难,以为他们是逃兵,不让走。最后通过一位本地兵

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解释之后,团长带领全体官兵向老百姓下跪,发出了“消灭日寇,

保我山河”的誓言。

共产党军人建立军纪靠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国军整顿军纪,则靠铁

面无私和钢的纪律,靠棍棒杖罚。对于后者,《铁血》通过两个情节作了生动的描

述。在第一个情节里,某日,在广西巢宁县安营扎寨的第五军团某部驻地发生了一

宗士兵强奸民女的事。某部团长面对痛不欲生的民女发誓:“姑娘,我一定要给你

还一个公道。”他立即召集全团官兵:“你们哪一位干的,站出来,我邵某人给你

叩头了!”结果没有人站出来。他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裸露出上身,同时命令所

有人脱衣。结果被民女抓伤上身的某连长无所遁形。面对这位战功显赫的爱将,团

长含泪摘下了他的军徽和勋章,送上一碗酒,然后把他送上了黄泉之道。 在另一个情节里,与日军激战后回防休整的间隙,董排长发现几名士兵违反军

纪,出去抽大烟和赌博,立即召集全排集合,严辞斥责违纪士兵,并当众狠刮耳光。

这时团长出现,训斥违纪士兵之余,也批评长官教导无方,责令要与违纪士兵一道

受罚,每人军杖二十大板,直把众人打得皮开肉绽,眼冒金星。

黄埔军人就是这样“打”出来的。

《铁血》是一部充满血腥的电影。面对优势装备的敌人,中华将士以血肉之躯勇

挫敌人锐气,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昆仑关战役的最后胜利。由杨光远导演的这部电

影,没忘了渗入一段儿女之情,把国仇家恨加以人性化。《铁血》中对董排长这位

小人物用了最多的胶卷。电影摒弃了传统正面人物的脸谱化,董排长的扮演者乾瘪

瘦削,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有点鼠目獐眼,活像一名瘦皮猴。然而,正是这样一

位满身旧军人习气的小长官,却在电影中表现出一位有血有肉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

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些都是通过董排长与桂花的一段儿女之情表现出来的。美貌

如花的桂花本来是县城里的青楼女子,赎身从良后,带着一位女孩回到家乡生活,结

果女孩在日寇空袭中被炸死。悲痛欲绝的桂花,把女孩的一顶小花帽挂在自己大门

外的门梁上,从此闭门裹足,谢绝一切访客。董排长从其他难民口中听了桂花的故

事后,启开了桂花的大门,发誓要杀掉一打鬼子,替桂花报仇,然后再回来迎娶她。

最后董排长带领敢死队摸黑对昆仑关发起攻坚战,为国捐躯,实现了自己给爱人许

下的诺言,也给桂花留下了无尽的痛楚。

笔者还留意到,《铁血》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任何中国近代史中关键

人物的名字,既没有提蒋中正和国民党,也没有提毛泽东和共产党。战场上的军队

是中国的军队;昆仑关上百孔千疮、弹孔累累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是中国的国旗,

迎风飘扬,向日寇、向世界宣扬国威。信息再明显不过,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的

事,是全民族的事。

电影中,国军将士前赴后继,为国牺牲,其壮烈场面,其动人之处,催人泪下。

在这方面,电影的镜头对第五军团的英雄事迹一点也不吝啬:在日寇机枪扫射之下

一排排倒下去的优秀中华儿女,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民族的新生。在敌人

堡垒枪眼前那一捆捆扎在竹竿上的炸药和手榴弹,让笔者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国共

内战时期解放军英雄董存瑞的形像,都是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啊?? 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面对历史,

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是《铁血》这部电影带给我们

的积极意义和启迪。

篇五:观《亮剑》有感

豪气万丈,荡气回肠,抒中华儿女亮剑精神!

————观《亮剑》有感

第一次看《亮剑》是在高三的时候。

那时,每日中午回到家里,家中早已备好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着大多重复的电视节目。后来,一部叫做《亮剑》的电视剧吸引了母亲的目光。母亲每日中午一定守着中央一套看《亮剑》。如果哪日中午没有播,还会好生失落。

于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在高三各种考试、各种压力的缝隙之中,每天中午都会和家人一起看《亮剑》。本以为只是一部普通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但是只看了两三集,就被跌宕的剧情和剧中人物豪迈的气概深深地折服了,那种油然而生的爱国豪情和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丑恶侵略的谴责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深刻的感受到了。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笑过哭过,仿佛也回到了那战争年代,为八路军们打仗咬牙紧张过,为他们的胜仗喝彩过,为那死去的同志心痛过。一句话,《亮剑》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而现在,通过在课堂上老师对于抗日战争进一步慷慨激昂的介绍,我对昔日看过的《亮剑》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将沾满鲜血的魔爪伸向了华夏大地,一场空前的浩劫在这片文明而古老的大地上蔓延。电视剧《亮剑》以29师386旅独立团的团长李云龙(李幼斌 饰)为主要人物,通过讲述了其在抗日背景下的一个个故事,为我们勾勒出属于那个时代独特的图景和面貌。

李云龙是个敢想敢干,不按规矩办事的愣头青,他脾气火爆,性格直爽。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独立团也呈现出敢于拼杀的不要命劲头。在他面前,不可一世的坂田连队、山崎大队、山本部队接连败下阵来,李云龙名声大噪,却也因屡次犯规而遭贬斥。

永远忘不了剧中的那一幕:天空,很晴,晴得一望无际。亮得刺眼的阳光艰难地撑开天际一两片略带血色的云彩,淡化了晚秋的寂静与清冷。巍峨的山脉绵延不绝,在九州大地上延伸开去;一块匀称的平原被巧妙地置放在它们中间,广阔而平坦。密密的枫树林里静静地躺着八路军独立团骑兵连全体将士的尸体――凌乱而悲壮。

这是一个在战争中都会存在的场景,但却因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而显得越发悲壮!当外国的侵略者踏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当敌人无耻的暴行充斥于华夏儿女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之中之时,当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占领中国,灭亡中国!难以想象,有多少义愤填膺的中国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这支英勇的骑兵虽然仅是庞大的抗日队伍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是一个铁的印证,印证了中华民族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的坚强不屈,印证了中华儿女勇于为民族利益牺牲一切的大义凛然,更印证了华夏子孙是决不会向罪恶的入侵者屈服!《亮剑》中,骑兵连为了掩护百姓与部队的顺利转移,即使在装备、人数等都与敌军相差甚巨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义不容辞地踏上了这条壮烈成仁的道路。他们那哪怕只剩一名战士也要战斗到底,他们那誓死扞卫国家尊严,他们那死也要死在英勇杀敌战场上.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的责任感,体现了他们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赤胆忠心;体现了他们永远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自己的事业的崇高灵魂!

比起时下很多抗日题材电视剧及影片片面强调渲染爱情故事,”阳刚之气”不足,且缺乏对抗日战争中人物的生动刻画,《亮剑》的好看,一方面是节奏紧凑的剧本和生动形象的主角形象,另一方面在于这是一部很男人的电视剧。在表现军事的影视剧中鲜有这样有血有肉的男人形象,也鲜有这样传奇色彩的故事脚本。只是故事仅仅讲述到1955年将军授衔,在这之后的故事就戛然而止了。但是从后面的一些情节里我们不难看到人物命运的发展。在李云龙和赵刚二人最后的见面中,赵刚这个革命理想主义者不由得表达了对于解放后党内风气

的不满,而冯楠和田雨的对话更预示了赵刚的耿直性格使其面临的危机。

在网上搜索《亮剑》的小说原著才发现小说中是有交代个人的命运,不出所料,除了孔捷,几乎都不得善终。而电视剧为了合法的播出身份和“和谐”的需要,不得不将这悲凉的结尾腰斩。

《亮剑》中我最喜欢的,毫无疑问就是李云龙了。喜欢他并不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而是我真正被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是一位真正的具有亮剑精神的铁血军人。他好战、善战、直率、蛮横,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性格多面、打仗勇猛、鬼点子特多、不按照战争游戏常规作战、敢于抗命、尊重战场实际、有点歪邪的主角,也是一个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人物,更是一个精忠报国视死如归赤胆忠心的真实的中国军人形象的再现。

战场上,他是个果断凶猛的战士;战场下,他又是个“油腔滑调”,带着匪气的幽默的领导。在李云龙身上是有一股“匪气”和“霸气”,他酗酒、骂娘、脏话常挂在口头,“老子”不绝于耳,这看上去不符合革命军队军人的作风行为,可他不失为一个真正的军人,这都是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产生的一个军人的毛病。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高大、完美”的眼光来审视电视剧中的主角人物是可笑的,电视剧也应该尊重现实生活,更要尊重人格的发展人性的张扬。李云龙身上的缺点只是玉之瑕疵,并不会暗淡他身上熠熠生辉的中国军人之勇猛智慧爱国的光芒。

最让我感动的,是李云龙特别重情重义,有仇必报。他带的独立团都有个规矩——绝不落下一个兄弟!赵刚受伤,他背着赵撤离;杨秀芹被山崎抓走,他不顾个人生死去救她;和尚被土匪害死,他抄起家伙,就进攻匪窝,砍死了二当家的头(放了无辜的人)。全剧他哭了两次,第一次为秀芹,第二次为和尚。他对赵刚说:“你住院一趟,我李云龙丢了三样东西。老婆老婆被鬼子杀了,生生死死的兄弟被土匪多了脑袋,再加上,你这个昏迷了二十三天的政委,就算是块石头,

揣在我李云龙的胸口,也该捂热了不是?我不是铁打的,我也有心,我也有肝,我也有感情!”

李云龙办事果断,说话也直爽,快言快语,妙语连珠,攻打平安县那一仗,他就直说这次我李云龙就是为救老婆,而不是什么高尚的理由。追求田雨,包括后来解决三角关系也是,十分坦率,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值得学习。

同时,全剧也着重描写了李云龙善于统筹,善于沟通交流的领导人风范。剧中他的士兵说,每次大战前,团长都要亲自视察前线,让大家觉得团长就在身边。他的话很有气势,很有号召力,一点也不让人觉得狂妄,因为他李云龙有这个本事,有这个自信!

这部电视剧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李云龙打动观众。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

比如骑兵连连长孙得胜,在被日军包围得只剩自己一人了,依然朝敌人喊着:“骑兵连,进攻!”连那日本军官都禁不住赞叹,下令厚葬这些骑兵战士。这是让我记忆十分深刻的一幕,面对悬殊的实力对比,面对必死的生死时刻,中国人依旧没有折腰半分!而是毫不犹豫的呐喊着向着敌人,向着自己国家的侵略者进攻!!这一幕让我感动,让我深深地敬佩!

这是《亮剑》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壮烈,在于军人的胆识和骨气,在于充盈其中的英雄气,也就是剧中所说的“亮剑”精神。《亮剑》的热播的确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不用论人物的真实性,可能是一个人的身影,也可能是多个素材合成的人物,不必深究。无论怎样毕竟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的硬汉形象,为这个人感动,为这个集体感动。《亮剑》这部片子所塑造的李云龙有血有肉,棱角分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视作品。毫无疑问,《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一个不好管理的角色。但是这个李云龙,对国家、对民族有着无比的忠诚。

个人感觉,这才更像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相反,如果一味要

照顾什么“高级干部的整体形象”,采取了与此相反的处理方式,那么,这部电视剧的魅力至少会降低一半。

在抗战时期,战场上敌我双方战况瞬息万变,对于在那个血雨腥风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军人们来说,没有强大的精神来支撑是不可想象的。这种精神一方面是强烈的爱国主义,另一方面,就是全剧着重描写的亮剑精神。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李云龙在片尾道出的这句话将亮剑精神和剧中抗日军人们的气概展现的淋漓尽致!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内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

“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这就是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是的,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这不是一个新时代的赞歌,这不过是陈旧的历史里的尘埃而已,它带着血,带着不能看透世间的疑惑,带着遗憾,带着愤怒,带着我们难以理解的深刻。但是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仅仅是一群军人为了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而一无所惧。这不是历史的描摹,更不是真相的艺术化,这整个电视剧不过是抹去了悲哀和愤怒的奴隶的欢歌。有多少经历了峥嵘岁月的革命者在新中国的暴力专政下被伤害、被谋杀。他们离开我们不过几十年,但却如此遥远。不,不是遥远,而是渐渐被今天的人们遗忘。新时代的孩子们不再知道大跃进,文革,一切如此和谐。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