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海洋生物球怎么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7:56 小学作文
海洋生物球怎么养小学作文

篇一:“养”海洋生物球

“养”海洋生物球

最近,同学们都在养一种花花绿绿的东西,听说他的官名叫海洋生物球――一棵棵彩色的软软的小球。它还能长大、繁殖呢!我也买了一袋,拿回家养了起来。

我拿出一个空饮料瓶,用水冲洗干净后,把一棵棵绿色的柔软的小球放了进去,再到入一些凉白开水,就大功告成了。

我高兴地捧着它,只见瓶子里的小不点儿不停地游动散发出绿色的波纹。过了不大一会儿,那绿色融入水中。小不点儿变成透明的了。在这绿色的水中,它门生活得舒服吗?它们可以长大吗?我便赶忙去换水。

从此以后,我经常给小不点儿换水。果然,一个星期后,小不点儿‘的数量从十八颗变成了三十颗,它们果然繁殖了,一周的时间竟比原来多了十二颗!我不由得欢呼起来,水换得更勤快了。

前不久,我们学了《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让我知道了生命所以能够存活,必须有一个适于生存的环境。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有空气。 我猛然想起了我的海洋生物球,瓶子里没有空气,它们能活下来吗? 放学后,我急忙跑回家。看我的小不点儿死了没有。可它们十分顽强,静静地沉在水底我沉默了,也许它们不是什么海洋生物球,而是小摊主赚钱的橡胶球吧?

篇二:高级物理海洋学综述(刘老师)-陈楚-海生-22320141151324

在开放海域的N2固定的物理-生物学耦合 Physical-biological coupling of N2 fixation in the open ocean

陈楚

前言

氮在海洋环境中是生物生产力的一种限制性营养元素,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占着中心的地位,对于其他的化学元素也施加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碳和磷元素;海洋中氮的主要来源有三种:固氮生物的固氮作用、人类活动产生的活性氮随着大气运输并沉降入海洋、深层海洋有机物再矿化产生营养盐经过混合和环流被输送入上层海洋。生物固氮作用是固氮生物(细菌和古菌)将分子态氮气转化成氨盐的过程,生物固氮被认为是为海洋提供了一半以上的新氮,固氮生物由多种,以蓝藻类群为主,非异形丝状蓝藻、异形蓝藻、单细胞蓝藻等,在它们之间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非异形丝状束毛藻,海洋中发现的丰度最大的固氮生物类群。生物固氮受营养盐调节,固氮生物固氮需要利用海水表层的磷酸盐,而不是利用硝酸盐,海水中的氮磷比影响固氮,海洋中海水N:P约等于16:1,而海洋中浮游植物N:P也约等于16:1,浮游植物利用营养盐也接近这个比例吸收氮与磷,氮磷比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固氮生物的固氮速率,低氮磷比会增加生物固氮速率,海洋环流对于海水营养盐的分布有很大影响,湍流会将海洋底部再矿化有机物产生的无机营养带入上层,供生物利用,在营养盐上升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调节,氮磷比发生变化,对于生物固氮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里大家普遍认为湍流区域是一个富营养区域,该区域氮含量较富足,生物利用湍流带入的营养盐,不需要固氮生物固氮提供营养,也有些科学家提出由于在湍流区域,非固氮生物会会消耗上升过程中的硝酸盐,是高磷酸盐的海水上升到表层,刺激固氮生物爆发,从而加快湍流区域上层固氮。

正文

一、季风湍流混合是怎样影响营养盐的分布结构

受风影响大的区域的表层海水被认为是湍流区域,是营养丰富的区域,因此该区域为氮限制区域,因为固氮生物会优先利用硝酸盐和氨盐而不是消耗能量去

固氮,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东赤道大西洋区域湍流季节也就是夏季季风较大,湍流多发生区域固氮速率会比非湍流季节该区域固氮速率高2到7倍,作者就猜想是由于在湍流季节湍流多发区域会给表层带来低氮磷比的海水,开始出现湍流时,非固氮生物会首先利用硝酸盐爆发,消耗硝酸盐后,上升海水会出现高磷酸盐现象,在表层固氮生物爆发,增加固氮速率。上层海洋为生物生产力较高区域,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随之有机物会沉降进入深层海洋,有机物在深层海洋经过氧化分解和再矿化的过程将无机的营养盐返回到海洋,湍流混合将营养盐带入上层海洋,所以湍流区域上层海洋被认为是富营养区域,但是湍流区域固氮生物活动活跃,丰度大幅度增加,固氮速率也比其他海区高几倍,我们假设可能是因为湍流区域上层海水是N缺乏的区域。

二、营养盐比例结构是怎样影响固氮生物的活动

在20世纪初,研究海洋氮循环的人越来越多。Redfield在1934年,观察到在深海中氮和磷的比例,与海洋浮游生物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浮游植物在透光层中发生光合作用,生物量与平均化学计量碳、氮、磷的比例是106:16:1,这个比值现在称为Redfield比例。结论是,海洋生物決定这些比率,注意到该生物质量形成在透光层再流入到深的地方有机结合再生与释放。他也致力于解决”什么是初级限制养分” 的辩论。当时已知道海洋中,磷的主要来源是从风化和地面径流,磷最终进入海底泥。海洋生物以16:1的比例吸收氮与磷,当海洋中海水的氮磷比大于16:1时,就会引起海洋反硝化或厌氧氨氧化的发生,是固定下来的氮重返回氮气,而当氮磷比小于16:1时,相对磷来讲氮是缺乏的,此时会引起固氮生物的爆发,固氮速率加速,补充海洋中的氮,使比例接近16:1。

三、海洋中的固氮生物的多样性

Trichodesmium erythraeum(生长于红海Red sea),于1830年由德国生物学家Christian Ehrenberg 发现,是蓝细菌的一种。很讽刺的是:当时並沒有科学家发现,事实上她们在研究的生物,是固氮菌。Trichodesmium在海洋中会形成大片的表面黏膜,非常的引人注目,海洋生物学家对如何形成这种表面黏膜非常的好奇,而且开始培养其他海洋中的固氮菌(包含厌氧、耗氧、光合自养、无机自养生物)。

1961年,Richard Dugdale与其同事将Sargasso Sea收集的样本暴露于被

放射性标记的氮气中,来追踪氮的循环。他們发现,有Trichodesmium的样本对氮气的摄取量更高,但这个结果令人怀疑,因为在样本中,还有可以行固氮作用的蓝绿藻。后来有研究发现Trichodesmium确定是固氮菌,才解除了疑虑。

当Trichodesmium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就变成肉眼可以看见,並且很容易从其他浮游植物中纯化、收集,以进行试验。1970至1980年间,科学家利用简单的方式测定氮的固定:乙炔氧化的实验。固氮酶可以将氮气发生还原作用,但也可以使乙炔被还原,变成乙烯。利用色层分析法,就可以辨別出产生的乙烯量。

以上这些研究确定Trichodesmium把氮气固定在地球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相关的研究发现Trichodesmium的固氮作用被低估了,Trichodesmium 对于固氮的作用有相关的。

虽然科学家知道海洋中还有其他的固氮菌,但是沒有人知道到到底有多少固氮菌,或是他们能使多少氮被固定。固氮菌其中的一种为Richelia,属于寄生性固氮菌,会寄生在真核藻类身上产生含矽的细胞膜,固氮菌在某些海洋中非常的多。

近来的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就是在热带和副热带发现有固氮菌大小小于10μm。海洋微生物学家认为有些远洋的细菌,有可能是固氮菌。但因为培养的限制,並不是每一种菌都可以由培养基培养纯化。有些科学家认为10μm这种大小的菌,也許很少量的固氮菌就可以将很大量的氮气固定至海中。他门尝试测量氮的固定量使他们有重大的发现。

nifH固氮酶基因(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化为)的基因。2001年Jon Zehr和其同事成功的将nifH 基因增幅,也将这段基因成功的转录出來。他开始研究三群不同的蓝细菌,在固氮上的作用、之间的多样性、分布、固氮的程度。虽然他们量的多寡相差很多,但是都对将氮气转换成可利用的营养,有很大的贡献。 结论

研究发现大多数的海洋湍流区域是一个富营养盐区域,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上升的海水营养盐的比例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海水在上升过程中,非固氮生物会利用硝酸盐,是海水氮磷比降低,相对磷含量会增加,固氮生物会爆发,从而引起固氮速率的增加,增加海洋的氮储库。近几年研究发现以上现象是科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从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几个交叉学科方面研究海洋

生态过程,更能全面深入的了解具体的生物机理及过程,科学研究就需要由开阔的思维,这样才能有突破。

这个实验仅在大西洋有发现,在其他大洋是否有这种现象还需要不懈努力探讨,因为不同海区为不同营养盐限制。

参考文献

[1] 任玲杨 军. 海洋中氮营养盐循环及其模型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15(1): 58-64.

[2] 侯建军, 黄邦钦. 海洋蓝细菌生物固氮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20(3): 312-319.

[3]王勇, 焦念志. 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上行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00, 24(10): 30-33.

[4] 李兆龙, 李兆龙. 海洋环境中的固氮作用[J]. 海洋科学, 1983, 4: 012.

[6] 非, 湍流. 湍流 {,} 间歇性与大气边界层[M]. 科学出版社, 1995.

[7] NITROGE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2nd Edition

[8] Subramaniam A, Mahaffey C, Johns W, et al. Equatorial upwelling enhances nitrogen fixation in the Atlantic Ocean[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3, 40(9): 1766-1771.

[9] Rahav E, Herut B, Mulholland M R, et al. Heterotrophic and autotrophic

contribution to dinitrogen fixation in the Gulf of Aqaba[J].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2015, 522: 67-77.

[10]Tyrrell T. The relative influenc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n oceanic primary production[J]. Nature, 1999, 400(6744): 525-531

[11] Gruber N, Deutsch C A. Redfield's evolving legacy[J]. Nature Geoscience, 2014, 7(12): 853-855.

[12] Tait R V, Dipper F. Elements of marine ecology[M]. Butterworth-Heinemann, 1998. [13] Weber T, Deutsch C. Oceanic nitrogen reservoir regulated by plankton diversity and ocean circulation[J]. Nature, 2012, 489(7416): 419-422.

[14] Luo Y W, Doney S C, Anderson L A, et al. Database of diazotrophs in global

ocean:abundance, biomass and nitrogen fixation rates[J].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2012, 4(1): 47-73.

[15] Church M J, Mahaffey C, Letelier R M, et al. Physical forcing of nitrogen fixation and diazotroph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gyre[J].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2009, 23(2).

[16] Shiozaki T, Nagata T, Ijichi M, et al. Seasonal dynamics of nitrogen fixation and The diazotroph community in the temperate coastal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North Pacific[J]. 2015.

[17] Luo Y W, Lima I D, Karl D M, et al. Data-base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trols on global marine nitrogen fixation[J]. Biogeosciences Discussions, 2013,10: 7367-7412. [18] Hauss H, Franz J M S, Sommer U. Changes in N: P stoichiometry influence

taxonomic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Peruvian upwelling[J].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2012, 73: 74-85.

[19] Sohm J A, Hilton J A, Noble A E, et al. Nitrogen fixation in the South Atlantic Gyre and the Benguela upwelling system[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1,38(16).

[20] Foster R A, Subramaniam A, Zehr J P. Distribution and activity of diazotrophs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Atlantic[J].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9, 11(4): 741- 750. [21] Montoya J P, Carpenter E J, Capone D G. Nitrogen fixation and nitrogen isotope abundances in zooplankton of the oligotrophic North Atlantic[J].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2002, 47(6): 1617-1628. [22] Subramaniam A, Yager P L, Carpenter E J, et al. Amazon River enhances diazotroph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tropical North Atlantic Ocea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8, 105(30): 10460-10465.

篇三:第十二课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海洋生物>>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最后一个课时。学生在本单元前几个课时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昆虫类与鸟类、两栖类与鱼类、爬行类与哺乳类等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标准,还了解了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对大自然中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充满了探究的兴趣,但这几个课时的学习都只限于陆地上的动植物,照顾到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探究情趣,本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转入学习海洋生物。

在活动的选择上,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习观,安排了动手画,动眼辨,动口说,动手写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图片资料,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材料的观察和记录,提高探究能力,增强热爱环境,保护海洋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 解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2、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能力培养

1、培养观察,判断的能力。

2、用图画表达想象中的海洋世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各种美丽的海洋生物。

2、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和动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3、增强热爱环境,保护海洋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辨认海洋植物的真假,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准备

1、教具:海带,珊瑚,贝壳等实物;演示课件。

2、 学具:海带,贝壳的实物和探究活动记录卡。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1、教师操作,多媒体课件显示香港海洋公园的海豚表演,海狮表演等画面,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后,谈话: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海豚,海狮都是海洋里的动物,除此之外,海底还有哪些生物呢?你所了解的海洋是怎么样的呢?认得老师手上的物品吗?(出示海带,珊瑚,贝壳等实物让学生辨认。)

2、学生自由作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交代本课探究任务: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精彩,说明你们平时都能留心身边的事物,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完成活动一“画出想象中的海洋世界”。(学生合作操作“金山画王”画自己现象中的海洋世界,教师随堂巡视。)

4、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点评。

a)师: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想象丰富,合作无间,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个神奇的海洋世界,并从中发现了不少“想象大王”和小画家,现在请这些同学给我们谈谈他们的构思。(指名个别学生描述自己笔下的海洋世界,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

b)小结:在这个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请填好自己的活动探究记录卡。

5、 指导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进行辨认活动

活动二:海洋植物辨真假

a)导言: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的神思妙想让老师大开眼界。实际上,在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占了四分之三左右。在广袤的世界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现在我们进行活动二“海洋植物辨真假”,看谁能当“孙牾空”——火眼金睛辨真假。(电脑屏幕显示活动2中的五种水生植物。)

b)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平时见闻,初步辨认。

c)各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c)小结评价:上述五种水生植物中,王莲是生活在水面的,而其它四种则生

海洋生物球怎么养

活在水底,从这个生活环境来说,王莲不是海洋植物。

d)为了加深对海洋植物的认识,请同学们再辨认以下几种植物。(课件显示课前收集的植物图片,学生辨认。)

e)活动小结,师:通过刚才的辨认活动,我们知道了辨别海洋植物的真假,可以从它们的生活环境入手。今后同学们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参照此法,灵活运用。而在这个活动中,你学得怎么样?请继续填好活动探究记录卡。

活动三:海洋动物知多少

a)导言:海洋里除了种类繁多的植物,还有很多可爱的动物。请根据你在语文课文<<海底世界>>中的所知或平时见闻,写出一些海洋动物的名称。

b)学生自由讨论,完成。

c)组织学生表达与交流:根据刚才海洋植物的辨别方法,我们可从中了解海洋动物的生活环境。(课件显示教学资料“海洋动物”)

e)结合学生汇报情况,小结评价。(通过自评和他评,填好活动探究记录卡。)

6、 知识扩展,开阔视野,谈收获

a)导言:海洋植物与海洋动物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世界,而海洋动物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尤其令人叹为观止,同学们有兴趣跟老师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显示资料:奇特的海洋动物)

b)师:海洋生物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秘密,今天我们了解的只是沧海一粟。同学们如果有兴趣想知道更多的课外知识,可以上“小学科学网”去自由浏览,还可以跟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呢。

c)学生谈本课学习感受,教师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激发热爱环境,保护海洋的情感。)

篇四:各种海洋生物的介绍

海龟:海洋里生存着7种海龟:棱皮龟、蠵龟、玳瑁、橄榄绿鳞龟、绿海龟、丽龟和平背海龟。所有的海龟都被列

为濒危动物。海龟是存在了1亿年的史前爬行动物。海龟有鳞质的外壳,尽管可以在水下待上几个小时,但还是要浮上海面调节体温和呼吸。海龟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龟壳。它可以保护海龟不受侵犯,让它们在海底自由游动。

海螺: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产于沿海浅海海底,以山东、辽宁、河北居多,产期在5~8月。海螺贝壳边缘轮

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壳口内为杏红色,有珍珠光泽。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

海马:海马,属于硬骨鱼。头部像马,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

组成;尾巴像猴,尾端细尖,能卷曲握;眼睛像变色龙,还有一条鼻子,身体像有棱有角的木雕,这就是海马的外形。尾部细长呈四棱形,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之间;臀鳍短小;胸鳍发达;无尾鳍;雄鱼尾部腹侧具育儿囊。

海狮:海狮是一种应用价值很高的动物,无论在科学还是军事上都占有重要的角色,但海狮也是一种濒危物种,是国

家二级保护动物。

海豚: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十分乐意与人交往亲近是人类的朋友,主要以小鱼、

乌贼、虾、蟹为食。海豚的听觉十分灵敏,在水族馆中的海豚听到的声音对他们的损害非常之大。

红蟹:红蟹又称红地蟹,是生活在东南亚的紫蟹的变种,大多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属于杂食性动物,平时以软体动

物为食,平均寿命35年。

金枪鱼:金枪鱼是一种大型远洋性重要商品食用鱼。

鲸鱼:鲸虽然外表像鱼,但并不是鱼,而是一类哺乳动物,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

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

鲨鱼: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四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鲨

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但鲨鱼中体型最大的鲸鲨却以小型海洋生物为食物,和须鲸差不多。

珊瑚: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

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由于珊瑚虫具有附着性,许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会附着大量的珊瑚虫。

水母:水母,是海洋中重要的大型浮游生物,属于刺丝胞动物。水母寿命很短,平均只有数个月的生命。水母是无

脊椎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中的一员。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过两百种的水母,它们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域里。水母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水母的触手可以延伸约十米远。

乌贼:乌贼,本名乌鲗,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的动物。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

墨”作为逃生的方法,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其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乌贼会跃出海面,具有惊人的空中飞行能力。

小丑鱼:小丑鱼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又称海葵鱼。带毒刺的海葵保护小丑鱼,小丑鱼则吃海葵消

化后的残渣,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鲟鱼: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亿万年前

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鲟鱼喜欢的食物随不同种类而有变化,主要食物是水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等。

鳐鱼:鳐鱼体呈圆或菱形,胸鳍宽大,由吻端扩伸到细长的尾根部;有些种类具有尖吻,它们的身子扁平,尾巴细

长,有些种类的鳐鱼的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鳐鱼的眼睛和喷水孔长在头顶,口、鼻底侧,由颅部突出的喙软骨形成。

章鱼:章鱼,又称石居、八爪鱼、坐蛸、石吸、望潮、死牛,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Octopoda)。章鱼有8

篇五:海洋是地球上生物的故乡

资源信息表

注:请认真填写资源信息表,避免由于资源信息表不完整而无法及时上传网站。

十四(一) 海洋与生物(2)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是地球上生物的故乡

上海市民立中学 彭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海洋生物的丰富多彩,初步了解生命发展的历史,认识海洋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

场所。

2、收集海洋生物的照片、图片或实物,对海洋生物进行分类。通过观看生物进化的的录象或相关图片,探究海洋与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关系。

3、意识到演化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自然界的复杂性。关注生命起源这一科学难题,初步建立正确的科学观点,自觉抵制非科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的海洋生物资源。 【难点】海洋与生命起源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活动一:小组交流:常见的海洋生物。教师提供部分海洋生物图片(多媒体),引导学生对

海洋生物进行初步分类。

活动二:播放"地理环境演化以及生命形成"的相关录象或展示相关图片,学生讨论:原始

海洋与原始生命的形成有何关系?

【资源】部分海洋生物图片,生物演化的视频资料或相关图片。

【活动设计】

活动一:小组活动:交流常见的海洋生物,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它们进行初步分类,

设计海洋生物检索表。

活动二:观看录象:地理环境的演化以及生命的起源或图片。

讨论:原始海洋与原始生命的形成有何关系?

活动目标:明确海洋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场所,了解演化是自然界发展的统一规律。

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源泉。 2、海水能有效防止紫外线以及海底放射物质的射线对生命物质的杀伤,对生物成长起到保护作用。

3、海水中的碳、氧和多种盐类为生物生长提供养分和活动场所。 4、原始生命物质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由海洋向陆地逐渐演化的过程,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设计海洋生物检索表。 【说明】对六年级知识的巩固。

【评价】小组评价

1、 海洋资料收集的情况。 2、 检索表设计的合理性。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