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15:49 小学作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小学作文

篇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的,然而我们则需要怎样做呢?

古往今来,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有很多的。他们的荣誉和成绩,往往令人敬佩与羡慕,我们也会常常渴望着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然而,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这个问题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回答的了。每个人的理想有所不同,有的远大,有的现实,但无论哪个有志者,都应该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始于足下”,首先得有千里之行的理想作为它的原动力。一个人如若没有远大的志向,那他就会只是为了生存而存在,就会盲目地听任生活的摆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生活不仅没有乐趣可言,就连他们自己也会失去自我。还有人同样拥有美好的理想,却没有去实现今天干这,明天干千那,最后一无所获,美好的理想也变得可望而不可即。

我们应该怀有远大的梦想,并脚踏实地去行动。如果没有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的采集整理,怎么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如果没有曹雪芹十载披阅,增删数次的呕心沥血,又如何有鸿篇巨制《红楼梦》的问世;如果没有洪战辉十数年对不是自己亲生妹妹的照顾又何来感动神州赤子热泪盈眶;如果没有606次的研究,梅毒早已夺去数万人的性命。个人的飞翔,同样需要脚踏实地。他们所留下的不只是成就,还有他们所传承的精神深深的刻画在我们心中。 其次,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做事不可能一步登天,每天的努力与积累会带给我们很多成就。达芬奇画出的鸡蛋不是一次次乱涂鸦,在他很失败时,他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练习,忍受寂寞,坚持得住,懂得审视自己的不足,苦练基本功,最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画家;越王勾践在遭到失败后并没有心灰意冷,他明白成功不会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作风,于是才有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的神话,吴王阖闾败就败在缺少越王勾践那股脚踏实地的作风上。他们都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最后才取得了很高成就。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学习任何知识、技艺,都要注意打好基础,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技艺是一招一式进步的。怕吃苦、不务实耽于幻想,想一个早晨成为行家里手、成为闻名遐尔的发明家是不可能的。好高骛远、一曝十寒学不到真本事

人生路遥,请先不要急着上路,盲目的去行走!首先要确定梦想的“远方”,从梦想起步,然后向着梦想前进,这样,人生之路便会无限延伸,直通你的梦想。你将粉碎一切障碍,直至梦想,给人生之路的千里之行划上圆满的句号。

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远方”,成于足下。

篇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暑假里一天,妈妈给我读成语故事,读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妈妈告诉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要走一千里路的话,也是要从迈第一步开始,并一步一步走完的,不能一下子就达到的。这个故事比喻我们做任何事情,不管事困难还是简单,都是要从头做起,并且是一点一滴积累,逐步进行最终才能完成的;也告诉我们每个人不管自己心里都多么伟大的理想,人生有多大的目标,都要靠自己努力奋斗,通过自己每一天、每一件事的努力奋斗积累起来的,不能靠别人,也不能靠父母,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由量变带来质变,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

另外,爸爸还查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故事的来源: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的第64章。全章内容“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最后爸爸告诉我,我们读成语故事,不仅要知道成语的意思,还要知道成语的来源和出处,这样才能更准确的理解成语的含义,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记住成语的内容和意思。

每一个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以后要多学成语、多读故事。

篇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演讲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许 友 老师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经说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地,认真地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懈的积累造就胜利,平凡的积累才能造就不平凡。再复杂的机器都是由一个个零件组装起来的;再厚的书也是由一个个字写出来的;再高的楼也是由一块块砖砌起来的。只有从身边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翻开历史,我们便知道,每一位成功人士,无不是吃尽千辛万苦,经历了无数失败的考验,一点一滴的积累才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李时珍花了27年编出了《本草纲目》,马克思用了40年写出了《资本论》,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寻找灯丝尝试了一千多种材料等等。他们无不具有坚强的毅力、踏实的作风,无不是从最小的事情做起,从第一步做起,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是,不少同学虽然也有学有所成的美好愿望,但却把握不住自己,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我们有的同学好高骛远却又患得患失,在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同学把学习作业一推再推,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有的同学自认为聪明,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更有甚者他们把家长的良苦用心和希望、老师的谆谆教诲统统忘到脑后,缺乏应有的责任感,视学习为负担,能逃避则逃避,这样,不但会荒废学业,也虚度了大好的青春年华,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志向是与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努力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宏伟的目标迈进,就像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随手关水关灯;听到上课铃声后立刻安静下来;上课的坐姿端正自然;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写好每一份作业;集合做操时整齐有序等等。这些事情虽小,但却能影射出一个人、一个班、一个学校的行为习惯,甚至是道德品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人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成功的方向。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鼓起勇气,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终究有一天,当我们积累得足够多,当我们的力量足够充足,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抵达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获得我们想要取得的成就。

千里之行,从今天开始!

2012年3月19日

篇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方程问题,都可以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函数知识来解决,这类题目充分说明了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例1 同学们都知道,一次函数 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可以表示许多实际意义,比如下图中,x表示时间(小时),y表示路程(千米),那么从图(1)上可以看出,某人出发时(x=0),高某地(原点)2千米,出发1小时后,由x=1得y=5,即某人离某地5km,他走了3km。

在图(2)中,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的运动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t表示时间,y表示路程,那么甲、乙两人各自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式: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2)甲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_______ km/小时。

(3)两人同时出发,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______________千米。

解:(1)甲:y=4t( )

乙:y=3t+5(

(2)4 (3)5 )

评述:本题是199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本例并不困难,但是着重检查了同学的识图能力,以及待定系数法的简单应用,不失为一道好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3)小题,相遇这个实际问题在图像上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值得同学仔细考虑。

例2 (行程问题)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8公里的 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以4公里/时的平均速度步行,乙以每小时比甲快1公里的平均速度步行,相遇而止。

(1)求甲、乙两人相距的距离y(公里)和所用的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式。

(2)求出函数图像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画出函数的图像,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求当甲、乙两人相距6公里时所用的时间。

分析:这是一道应用题,比较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依题意,显然甲的速度是4公里/时,乙的速度是5公里/时,A、B两地的总路程减去甲、乙两人所走的路程即为两人相距的距离了;而在画函数图像时,应注意这里面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所画出的图像不能是一条直线,而只能是线段。

解:①y=18-4x-5x=18-9x

②在函数表达式 y=18-9x中,在x=0处得y=18,在y=0处得 x=2,

∴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2,0),

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18.0),其函数图像如下:

③在 y=18-9x中,

令 y=6,得6=18-9x,∴9x=1

即两人出发 小时后相距6公里。

例3 甲每小时走3千米,走1.5小时后,乙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追甲,设己行走的时间为t(时)。

①写出甲、乙两人所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②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像。

③求出图像中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并写出它的实际意义。

解:①

②采用横、坚点法,其函数图像如下图:

③由图像知交点坐标为(3,12.5)成立方程组

得 t=3

从而得S=12.5 令 ,

∴ 从图像上看出交点坐标为(3,12.5),证明了乙追上甲用了3小时的时间。 例4 图中的曲线表示一辆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骑车者9点离开家,15点回家。根据这个曲线图,请你回答下列各问题: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

(1)骑车者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

(2)第一次休息时,离家多远?

(3)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多少时间?

(4)11:00到12:00他骑车骑了多少千米?

(5)他在 9:00-10:00和10:00-10:30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6)他在何时何地停止前进并休息、午餐?

(7)他在停止前进后返回,骑了多少千米?

(8)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9)11:30和13:30时,分别离家多远?

(10)何时距家22千米?

分析:这个曲线图,与课本上的函数图像的不同点在于:横轴表示的时间不是从0开始的.而早从9开始。横纵轴上的数值代表不同的实际含意;曲线上每一点的坐标(t,S)中,t表示时间,S表示离家的距离。

解:(1)骑车者离家最远的地方的时间是中午12点,离家30千米。

(2)10:30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半个小时。

(3)第一次休息时离家17千米。

(4)11:00到12:00,他骑了13千米。

(5)9:00-10:00的平均速度是10千米/时;10:00-10:30的平均速度是14千米/时。

(6)从12:00-13:00停止前进,并休息、午餐,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7)返回骑了30千米。

(8)返回30千米共用了2小时,故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15千米/时。

(9)首先确定直线D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设其为:S=kt+b,将D(11,17),E(12,

30)的坐标值代入,得:

解得

所以S=13t-126。

当t=11.5时, S=23.5故11:30时,离家23.5千米。

(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13:30时,离家22.5千米之后,你是否想出较为简便的方法?)

(10)由(9)的解答可知,直线 DE的方程应为:S=13t-126,将S=22代入得,t=11.3,即11点18分时离家22千米。在FG上同样有一点离家22千米。下面我们可以这样考虑:13点至15点的速度是15千米/时;从F点到22千米处走了8千米,故需时(即32分钟),故在13点32分时同样离家22千米。 小

说明:题目中的图像有生动的实际生活背景,必须细心观察曲线的特征,联系实际问题的背景知识,才能一一解答题中的若干小问题。大家可以自己尝试提出问题加以解决。如;“何时离家13千米?”“什么时间范围内的速度最快?”等等。

例5 给出某种运动的速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以下运动中选出一种,其速度变化最符合图中的曲线,就作的判断作出解释。

A钓鱼; B掷标枪; C 100米短跑; D 10000米跑;

E跳高; F射箭; G高台跳水; H桌球游戏

解答:本题答案为点C。

这是因为100米短跑中,起跑后速度能有较快的提高,随后进入途中跑阶段、冲刺阶段,速度仍然提高,但提高幅度明显下降,并一直持续到达终点,随后速度则较快地降了下来。

说明:本题显然是100米短跑的各个阶段的过程说明,显然要求同学们不但要有较踏实的识别函数图像的能力,而且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有较敏锐的观察力,用心去体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实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例6 已知长途汽车开始两小时行驶的速度是46千米/时,以后的速度是40千米/时。列出显示汽车行驶路程S(千米)时间与t(时)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并画出图像。

分析:有些函数关系中,随着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不同,在整个变化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时要加以讨论,列出分段式函数。

解:如图所示示意图:

①在AB段(前2小时):

S=46t(0<t ≤2)

②在BC段(2小时之后):

S=AB+BC=2×46+40(t-2)=40 t+12(t≥2)

综合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

其函数图像如图所示: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