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母亲的十大恩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9:13 小学作文
母亲的十大恩情小学作文

篇一:母亲十大恩情

2012母亲文化与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将于5月13日举行

祝贺:2012母亲文化与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武大圆满举行!

媒体报道:

湖北省人民政府:彭珮云出席母亲文化高峰论坛强调家庭教育以德育人

湖北卫视:新闻联播2012母亲文化与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举行

长江商报:发3000元补贴把妈妈还给留守儿童

楚天金报:母亲文化高峰论坛在汉举行

新华网:彭珮云: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以德育人

相关链接:关培兰教授接受长江商报专访,将举办《母亲文化与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祝贺2011《母亲文化与女企业家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母亲节 畅谈母亲文化

母亲的十大恩情

汉网-武汉晚报

本报讯(记者 屈建成 通讯员 鲍瑰)昨日,由湖北省人力资源学会母亲文化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母亲文化与女企业家发展论坛”在武昌举行。

来自湖北、广东、浙江和湖北省地市州的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女性学者、干部、企业家和女性管理者520多人,大家聚集一堂,共同讨论母亲的责任,事业的发展,性别的平等,成功快乐的人生等。

论坛策划和组织者武汉大学关培兰教授指出,武汉大学提出“母亲文化”的概念已经将近10年了。母亲是养育人的人,先进的母亲文化是勤劳、诚实、奉献、正直,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是良好的修养,平和的态度,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是爱,是温柔和宽恕。

母亲是养育人的人,先进的母亲文化是勤劳、诚实、奉献、正直,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是良好的修养,平和的态度,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是爱,是温柔和宽恕。

弘扬母亲文化

高尚的道德情操、

完美的教育艺术

伟大的人格修养

孟母三迁

陶母训子

苏母勉子

岳母刺字

“陶母训子”是教子

1、孟母教子

在中国古代,许多母亲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教育艺术和伟大的人格修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硕学鸿儒与清正廉洁之士。比较有名的母教故事有“孟母三迁”、“陶母训子”、“苏母勉子”、“岳母刺字”等等。“陶母训子”是教子为官之道,“苏母勉子”是教子效仿先贤,“岳母刺字”教子忠君爱国,而“孟母教子”却是一种比较系统全面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母教文化的根源在孟母教子发生之地——邹城。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母亲仉氏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直到“真可以居吾子矣”。“孟母教子”在传统母教文化中,影响最深远,内容最丰富,最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的模范母亲,属于典型的中国良母。

孟母的教育思想重环境教育、重言传身教、重教育方法、重教育养成,对孟子的教育贯穿于孟子的一生。据《韩诗外传》记载,孟母怀孕时,就深深体会到胎教的重要,她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母教子”重以身垂范。孟母教育孟子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孟母三迁之前,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东邻有人杀猪,孟子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随口漫应:“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肘的生活费中,拨出一部分钱买了一块肉。

“孟母教子”重环境育人。孟子6岁左右时,孟母发现这是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阶段,环境十分重要,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开始了漫长的迁居活动,留传下“孟母三迁”的美谈。

“孟母教子”重教育艺术。孟母三迁后,孟子有一天逃学,孟母“断机教子”,以此教育他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留下了“子不学,断机杼”的佳话。“断织督学”的一幕给孟子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他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孟母教子”重思想引导。春秋战国时代,学术风气蓬勃发展,诸子百家争奇斗胜,使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孟母无视于老庄的玄虚,不屑于杨朱的功利,惟独醉心于孔子的忠恕之道,在孔门诸子中为孟子找到启蒙老师——孔子的孙子子思。从此,孟子在子思门下埋头读了五年,学问德业,突飞猛进,终于继承了孔子的衣钵。

“孟母教子”重自省其身。孟子成亲之后,孟母仍不忘对儿子的教育,据《烈女传》记载:孟子因其妻由氏在卧室内裸袒身躯走动,勃然不悦,竟有意休妻。孟母对儿子晓以大义:“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心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所以恐见人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袒而在内,踞而视之,是汝非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省孟浪,与妻子和乐相处。

“孟母教子”重学以致用。孟子学术有成后,理想的去处是宋国,但为了奉养老母而一再迁延。光阴荏苒,转眼孟子到了知天命之年,整日长吁短叹,闷闷不乐。孟母问明原因,又对儿子说出了一段千古名言:“夫妇人之礼,精五味,擅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三言两语就把孟子心中的积虑一扫而空,于是孟子再次周游列国,受到了空前的尊敬与欢迎,而正当孟子的学术思想处于顶峰时候,孟母溘然长辞。

作为一位女性,孟母的伟大在于能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按阶段给予不同程度的教育,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儿子的前程。《韩诗外传》卷九说:“贤母使子贤也。”孟母作为贤良母亲成就了孟子的圣贤之实。汉代刘向感叹说:“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孟母“善以渐化”,也许就不会有著称于世的儒家圣贤。如何将母教中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教育好未成年的子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应吸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充分重视母亲的教育作用,在为儿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同时,培养孩子积极的上进心,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注重培养他们健康、坚强、善良的品格及道德修养。

2、有感于《陶母训子》

《陶母训子》:陶侃做官时,曾差人送了一陶罐腌鱼给母亲。陶母把陶罐封好后交送来人,并写了一封信,责备陶侃:“你当个小官,就用公家啊的东西送人今天送我腌鱼,明天送我鲜蟹,这样对我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使我更加忧虑不安。”从此,陶侃牢记母训,有人送礼,一定追根到底,来路不正严厉斥责,并立即退礼物。

古人教子,有很多名典,这是其中之一。看今日为官之人,不知母亲都以何种方式施教。我没有为官之子,但我身在官场中,虽不当官,但能看得见官员们的为人。现实真的有一些官员确实是私心重了,并且由于行为不检点,还要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掣肘,他们活得好累呀。老百姓需要真心为民的父母官。不唯上,不唯书,但唯实。这是做人的准则,亦应该是为官的准则。脚踏实地,看轻名利,真心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做良田,百世耕之有余。我真的希望我们的为官者,是老百姓的真正的衣食父母。

3、

陶母训子、苏母勉子

古代母教佳话

--------------------------------------------------------------------------------

在教育后代的过程中,许多母亲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教育艺术和伟大的人格修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硕学鸿儒与清正廉洁之士。

孟母三迁 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母亲仉氏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孟子幼年时,住处靠近墓地,平时游玩常到墓地去,说的多是“墓间之事”。孟母见状担心儿子这样下去会碌碌无为,于是就迁居到街市附近。孟子又常到街市上游玩,接触一些做生意的人,又学“炫卖之事”。孟母见儿子还是不思学业,随后又迁居到一座学堂旁。孟子听到读书声,也跟着朗读。孟母见儿子再也不到处玩耍,一心钻研学业,十分高兴。她对孟子说:“真可以居吾子矣。”

陶母训子 晋朝名将陶侃任县吏时,一次利用职务之便,弄来了一些官家的咸鱼送给母亲。陶母写信训斥他道:“你当了官,拿官家的东西送我,这不但不能使我得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受母训之后,深明此理,并举一反三,经常检查自己的为人,终于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受民爱戴的清官。这一良好的遗风还熏陶了他的曾孙陶渊明,使其成为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有骨气的诗人。

苏母勉子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母亲程氏,经常鼓励儿子多读名人传记,以激发他的上进心和爱国精神。一次苏东坡读到东汉范滂因忠于国家而殉难的故事时深受感动,他问母亲:“儿子长大后若学范滂为国殉难,母亲允许否?”程氏深明大义,对儿子说:“孩儿能学范滂,我就不能学范滂的母亲吗?”

岳母刺字 岳飞出生不久,家乡遭遇洪水,父亲被淹死,母亲带他寄居在别人家里。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国家处在战乱时期,少时的岳飞一边劳动,一边由母亲教他读书写字。有一天,母亲叫来岳飞,语重心长地说:“你父亲早年丧生,咱家就你这一根独苗。眼下母亲年岁已大,身体欠佳,你要勤奋读书,练好武艺,长大为保卫国家出力。”岳飞听后频频点头:“母亲的话,孩子一定牢牢记住。”为了永志不忘母亲教诲,他请母亲在自己背上刺上字。在岳飞的执意要求下,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岳母逝世后,岳飞忠于母亲的遗愿,奋勇抗击金兵,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英雄。

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和孟子的母亲仉氏的家教故事 (2011-06-06 06:37:28)转载▼标签: 孟轲中国孟母三迁孔子颜征杂谈 分类: 引用经典

孔母颜征在的家教故事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母亲教子故事鲜为人知。其实,孔母颜征在在孔子幼年教育及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她称得上孔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一位圣母。

择良而居

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颜氏母子在家中便失去了依靠。大家庭中关系复杂,矛盾甚多,这对孔子的成长与教育显然不利。于是颜征在便带着儿子离开夫家,前去鲁都。娘家是鲁都的大姓,大家对于这位丈夫早死的本族姑娘是会照顾的,更主要的还因鲁都是鲁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典籍丰富,名师众多,让儿子日后成长能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兴趣

颜征在深谙学习的最好导师在于兴趣。由于孔子住的地方与宗府相离不远,所以每到祭礼的时候,颜征在都会想办法让孔子前往参观。所以,孔子自小就对祭礼看得烂熟,受此影响,他常常利用一切可利用之物来模仿祭礼过家家,还模仿着上香、献爵、祭酒、行礼、读祝等。颜征在还让儿子学习周朝的各种礼仪,以便将来从政治国,辅佐明君。其实,小小年纪的孩子,很少会互动喜欢上祭礼这种枯燥无味的活动,这主要是母亲让他经常观察贵族习礼的活动,培养他从事这种活动的兴趣,才使他耳濡目染,养成这种习惯。

亲临授教

颜征在的父亲是以为饱学之士,自幼受父亲的直接传授,她积累了丰富的见识和学养。回到鲁都后,颜征在把三间房子中的一间作为书房,准备在孔子满5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并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这足以养活母子两人。在教几个小孩习字、算数和唱歌的同时,她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子不到6岁开始跟班学习。由于孔母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小孔丘还不到10岁,已经会完全部发蒙功课。孔母这一段家教生涯,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外傅佳堂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10岁就要外傅(跟别的老师去念书)。孔母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堂,学习诗歌、典籍、历史等功课,即后世称为《诗》《书》《礼》《乐》等内容。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庠”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

孔子17岁时,其母颜征在仙逝,终年不过三十四五岁。孔母颜征在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与孟母教子相比,孔母虽然少了些经典的范例,但是作为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能够择良而居、亲临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孟子的母亲仉氏

篇二:父母的十大恩情

父母十大恩情

第一恩 怀胎守护恩 颂曰:

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母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 体重如山岳。动止劫风灾。罗衣都不挂。装镜惹尘埃。 第二恩 临产受苦恩 颂曰:

怀经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沈。 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含悲告亲族。惟惧死来侵。 第三恩 生子忘忧恩 颂曰:

慈母生儿日。五脏总张开。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 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第四恩 咽苦吐甘恩 颂曰:

父母恩深重。顾怜没失时。吐甘无稍息。咽苦不颦眉。 爱重情难忍。恩深复倍悲。但令孩儿饱。慈母不辞饥。 第五恩 回干就湿恩 颂曰:

母愿身投湿。将儿移就干。两乳充饥渴。罗袖掩风寒。 恩连恒废枕。宠弄才能欢。但令孩儿稳。慈母不求安。 第六恩 哺乳养育恩 颂曰:

慈母像大地。严父配於天。覆载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无怒目。不嫌手足挛。诞腹亲生子。终日惜兼怜。 第七恩 洗濯不净恩 颂曰:

本是芙蓉质。精神健且丰。眉分新柳碧。脸色夺莲红。 恩深摧玉貌。洗濯损盘龙。只为怜男女。慈母改颜容。

第八恩 远行忆念恩 颂曰:

死别诚难忍。生离实亦伤。子出关山外。母忆在他乡。

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如猿泣爱子。寸寸断肝肠。 第九恩 深加体恤恩 颂曰:

父母恩情重。恩深报实难。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 闻道远行去。怜儿夜卧寒。男女暂辛苦。长使母心酸。 第十恩 究竟怜愍恩 颂曰:

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与随。 母年一百岁。长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

篇三:父母十大恩情和

父母十大恩情和《报父母恩咒》:

第一恩、怀胎守护恩;第二恩、临产受苦恩;

第三恩、生子忘忧恩;第四恩、咽苦吐甘恩;

第五恩、回干就湿恩;第六恩、哺乳养育恩;

第七恩、洗濯不净恩;第八恩、远行忆念恩;

第九恩、深加体恤恩;第十恩、究竟怜愍恩。

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读音:南(na)无(mo)密(mi)栗(li)多(duo)

哆(duo)婆(po)曳(yì)娑(suo)诃(he)

诵咒回向文 愿此报恩经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

四生六道与含灵,皆共同登圣觉岸。

回向时,心要至诚,也可自己添加些言语。

念咒时莫要特意去数数,心更要至诚,用丹田深吸口气,念至不能再出气为止,然后再吸气。

篇四:十大恩情

十大恩情,你知道几个?

1、父母养育之恩

十月怀胎,冒险分娩,精心喂养,呕心沥血,养育成人,望子成龙,极尽财力精力。儿行千里母担忧,冷暖成败均在父母惦记之中。父母大恩终身当报。切莫做不孝子孙。

2、遇险救命之恩

天有不测风云,遇险时的救命恩人,无论是意外险,病险还是危及生命的天灾人害的救命恩人,都应终身相报。

3、良师培养之恩

一个人所受教育,从启蒙开始,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无论学文习武,还是士工农商影戏科研,如遇良师导引,终身受益或决定方向前程。恩师之恩当衔环相报。

4、伯乐推荐之恩

被人发现,被人推荐,使自己无法展示的才能大放光辉,有功于人类。发现自己才能的伯乐有大恩与己。

5、指点迷津之恩

小至迷路,学无方向,课题阻滞,大至人生迷向,若有人给以指点,施以思想火花,茅塞顿开,端正方向,避免走上歧途陷入绝境,从而前途一片光明。指点迷津之恩当加倍相报。

6、急难相助之恩

遭遇急难之事,处于绝境,有人倾囊相助,使己绝处逢生,此恩莫大焉!

7、上司提携之恩

被开明上司不嫉能不妒贤关键时刻提拔,得顺利发展,以展鸿图。此恩一生不可忘却,终生相报。

8、夫妻体贴之恩

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来时互扶持。每个成功的人士,都离不了另一半的支持奉献。夫妻共同经营家庭,生儿育女,赡老哺幼,同苦共甘。一日夫妻还百日恩。夫妻之恩切莫被功利社会之俗所吞。

9、兄弟手足之恩

兄弟如手足,同是父母的血脉,同是父母基因遗传,同一家庭成长,同是父母的希望。同样的亲情同一个根。被钱权利色毁灭的手足情虽是极个别现象,不可不引以为戒。兄弟情深,手足之恩。

10、天地精微之恩

人在天地之间,衣食靠天地之精华,使之健壮成长,享度一生。应报天地之恩,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创造良好环境。

篇五:父母的十大恩德

感念父母的十大恩德

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最原始、最深厚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我呱呱坠地开始,父母便无私地抚养我成长,对我的爱从未中断,即便是我们曾伤害过父母,他们依然用宽恕和包容的心对待我。虽然我自己认为已经长大成人,但是我想在父母眼中,我永远都只是个孩子罢。通过上网,我了解到在佛教中,有一部专门论述父母恩德的经典——《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虽然我没有读过《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但是我了解到,经文指出了父母的十大恩情: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乾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愍恩。(摘自《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诵念此段经文,大约能够体悟出佛家所说父母十大恩德为:

一、怀胎守护恩,即是说怀胎时百般关爱保护的恩德。从母亲怀孕开始,对我的保护就已经开始,连走路都小心翼翼;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种恩德,同时,母亲因为怀孕,还吃了不少的苦。

二、临产受苦恩,即是说母亲分娩时受尽极大苦楚的恩德。母亲怀胎十月生下我,一朝分娩,却为此吃尽苦头。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也没有听母亲提起过,但是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和影像资料中咬牙切齿撕床单的镜头,还是大致能想象到母亲的痛苦。

三、生子忘忧恩,即是说虽然为我受尽折磨,却忘了为我所受一切忧苦的恩德。这里要提一提我弟弟,母亲生我弟弟时,我已十多岁,那时我已记事,所以她所受的苦我是知道的。但是当弟弟出生后,母亲像是完全没有经历过那种苦难一样,有的只有喜悦,我想母亲生我时也是一样的。

四、咽苦吐甘恩,即是说为哺育我,尽以美味喂养我的恩德。这一点以前没有体会,直到上了大学,虽然每次回家饭菜照样很丰盛,但一次“突击”式的回家,却发现父母的饭桌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小菜。那一刻,心中顿时波澜起伏。

五、回乾就湿恩,即是说为使我安睡,宁可自己受潮受冻的恩德。又一次要提起我的弟弟,弟弟小时候尿床,母亲通常会把弟弟换到干的地方,而自己睡湿的地方。这让我想到我小的时候,所不同的是,我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张床。

六、哺乳养育恩,即是说以乳哺我,我肥母瘦的恩德。《发菩提心——知恩报恩》(根据《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白话解》集体编写)中说:“每个小孩大约要吃母乳八斛四斗,即4200斤。母亲的乳汁是由心中的血液变的,母亲以心中的鲜血抚育了我们,我们欠着母亲的血债。”我想这就是对哺乳养育恩的最完美诠释。

七、洗濯不净恩,即是说为我洗涤不净,不惜玉手污染,不怕皮肉冻裂的恩德。且不说小时候父母为我洗尿布,就是长大以后,母亲也是天天为我洗脏衣服。我的衣服净了,可是母亲的手却粗了。

八、远行忆念恩,即是说我有远行,母亲倚门遥望,流泪想念的恩德。“儿行千里母担

忧”,父母总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网上有人说,父母在家惦记子女的感觉,就像失恋的那种感觉,惦记着,放不下,日也思,夜也想。再一次说到我弟弟,幸亏有他的陪伴,我在外求学的四年之中,父母才不会过于孤单。

九、深加体恤恩,即是说愿代我受苦,无限体恤爱怜的恩德。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见子女对父母的爱总是狭隘的。与此相对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却是无私而伟大,当我生病时,父母比我更难受。或许其他同学需要加以论证,可是我觉得我不用,我深有体会。

十、究竟怜愍恩,即是说父母爱我怜我之心,永无休止的恩德。从母亲怀孕开始,父母亲对我的爱就从未停止过。《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白话解》中有一句话:“若问此情何时尽?唯有阴阳两路行!”我想,这句话就是对父母一辈子的爱最浓缩的概括。

父母的“十大”恩德写完了,但是父母的恩德是永远也写不完的,更是无法包报答的。我还是觉得,对于父母的恩德,说一万句顶不上做一句。而如何报答,是不应该拿来谈论的,而且谈论也无法效仿,因为每个人的做法都不尽相同。

只是希望,天下每个做子女的都能懂事??

思政081班

陈 锋

08095103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