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无力拯救这一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6:12 作文素材
无力拯救这一切作文素材

篇一:罪与罚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目: 善与恶之间的挣扎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Subject: The struggle between good and evil

-Dostoevsky "crime and punishment" in college students' crime psychology analysis

教学单位 _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__

姓 名 ______何梦婕_________

学 号 ____200830401089_____

年 级 ______2008级_________

专 业 ____汉语言文学_______

指导教师 ___ 李欧

职 称 ___ 教授

2012年05 月01日

善与恶之间的挣扎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摘要】:拉斯柯尔尼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在善与恶之间挣扎,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本文从犯罪心理情境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心理变化,全面探究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善恶间如何抉择,并透过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的现象探究他犯罪的原因,及其著作《罪与罚》的社会意义及文化内涵。论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简述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过程,其实质就是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善与恶之间的心理对话;第二章从犯罪心理情境角度分析拉斯科尔尼斯科夫在犯罪过程中的不同心理状态:合理化、比拟、投射、恐惧、紧张、焦虑心理等;第三章从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方面重新审视《罪与罚》,从社会、贫困两方面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的原因,从宗教角度出发,引出东正教才是适合俄国的本土教义,这也正是著作《罪与罚》最终要表达给读者的精神内涵;联系当今社会,思考对于有弊病的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拉斯柯尔尼科夫 大学生 犯罪心理情境

Abstract:

Raskolnikov, Dostoevsky's a insulted and be impaired, his struggle between good and evil, and finally to the way of crim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rime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Angl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askolnikov in crime, crime, crime before the psychological change, comprehensive explore Raskolnikov in the struggle between good and evil, and through

Raskolnikov crime phenomenon explore he the cause of the crime, and the book "crime and punishment, soci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Paper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Raskolnikov crime mental process, its essence is Raskolnikov between good and evil psychological dialogue; The second chapter from the crime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perspective Russ cole radio in the process of crime in nic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state:

rationalization, the match, projection, fear, tension and anxiety, etc.; In the third chapter from social significanc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reviewing "crime and punishment", from the society, poor two aspects analyzes Raskolnikov the cause of the crime, from a religious Angle, out of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is the suitable native doctrine, this is book "crime and punishment, ultimately to express the reader's spirit connotation; Contact today's society, thinking for the social ills, how we should deal with it.

Keyword: Raskolnikov undergraduate Crime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目录

引言………………………………………………………………………………………………………………… 4

第一章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过程……………………………………………………….5

第二章 从犯罪心理学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8

第一节 犯罪前的心理………………………………………………………………………………….8

第二节 犯罪过程中的心理………………………………………………………………………..10

第三节 犯罪后的心理……………………………………………………………………………….11

第三章 作为个案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无力拯救这一切)……………………………………………………..14

第一节 作为个案的大学生犯罪的原因……………………………………………………..15

第二节 小说《罪与罚》对当时社会的意义………………………………………………….16

第三节 小说《罪与罚》对当代社会的意义…………………………………………………17 结语……………………………………………………………………………………………………………….19

参考文献………………………………………………………………………………………………………..20 致谢……………………………………………………………………………………………………………….21

引 言: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下简称“陀氏”)的《罪与罚》(1866年)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小说,因此对它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学者们主要从四种角度切入。其一,从社会历史观点切入。作品发表的次年, 1867年俄国批评家皮萨列夫就指出作品表现了“生存竞争”。20世纪苏联的学术研究中依然注重这部小说对当时社会历史的深刻描写,“家庭联系的崩溃,堕落,犯罪,卖淫,野蛮,酗酒,凶杀,告密,对人的尊严的各种形式的压制和侮辱,这一切在陀氏的这部长篇小说中,是作为盛行着‘人对人像豺狼一样’的法则的社会生活的必然表现来加以反映的” 。美国学者也关注《罪与罚》所反映的当时俄国的现实危机,如酗酒、卖淫、犯罪、贫困、新一代的观念、城市等问题。中国学者也有从这个角度来概括《罪与罚》的主题的,如刘翘、彭克巽等。其二,以作家传记为基础来研究该作品,如格罗斯曼的《陀氏传》。其三,从宗教文化学的角度切入,德国学者劳德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罪与罚》,中国学者也多有从这个角度切入的,如何云波、赵桂莲、王志耕等。其四,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切入,关注《罪与罚》中包含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等问题,如马·琼斯的《巴赫金之后的陀氏》。这些研究无疑直指作品要旨,富有启发性,但是《罪与罚》犹如富矿藏,它依然诱使学者携着新的工具走近它,去发掘它的新的层面。

我从犯罪心理学方面分析《罪与罚》的主人翁拉斯柯尔尼科夫,从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心理变化全面探究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善与恶之间的挣扎。

他是被侮辱、被损害的贫穷阶级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大学生,他有着良好的教育和知识素养,却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着自己的理论,并且尝试着用行动验证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他一直处于矛盾冲突中,不知怎样才能走出来,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第一章 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心理过程

拉斯柯尔尼科夫本是善良的化身,他曾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帮助过一位患肺病的穷苦同学,还照料这位同学年老多病的父亲,并为老人料理后事。还曾从一套已经着火的房间里抢出两个小孩,自己反倒烧伤了。当自己也吃不饱的时候,把身上仅剩的二十戈比给了警察,让他送喝醉的少女回家。又把母亲高利贷借来的二十卢布给了卡杰琳娜料理丈夫的后事。他同情所有苦难的民众,做了很多好事,但是同时,他也是一个杀人犯。在漆匠承认自己杀了人之后,拉斯柯尔尼科夫完全可以逃走,但是他明白:即使逃了,他也永远逃不出良心的拷问。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因为贫困上不能继续学业,因为自己的眼高手低不愿为学生补课赚取少额的生活费,也不愿跟别人打交道,只喜欢把自己关在“棺材”一样的房间里胡思乱想。他一次次地计划自己的“伟大事业”,并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聪明的罪犯总是让人觉得可怕,回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过程,他走的每一步都是有计划的,而有的时候又带有随机性。

他首先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胡思乱想。

“嗯??对呀,事在人为嘛,只因为他胆小就错失了时机??这是一条无可置疑的真理??我很想知道,人们最害怕的是什么?他们最害怕的是新措施、新言论??可是我废话太多。因为我金说废话,所以我什么也不干;但是话又得说回来,或许正因为我什么也不干,所以我尽说废话。我是在这一个月里学会说废话的,因为我整天价躺在这间斗室里胡思乱想??甚至想到远古时代。现在我去干什么啊?难道我能干这样的事吗?难道这不是开玩笑?完全是开玩笑;那么我是为了逗自己开心而想入非非;这是轻而易举的事!对,这或许是轻而易举的事吧!”①

文中的“这样的事”便是代指的“杀死老太婆的事”。两个声音在他的耳边争论,而这两个声音一个出自“善”,一个出自“恶”。最终,“恶”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占了上风。

他开始行动了。

“他不必走很多路;他甚至知道,从他的房子大门口到那儿有多少部路:总共七百三十步。有一次,他在胡思乱想中,竟把这段路一步一步地数了一遍。当时,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些幻想有变为现实的可能,只是这些幻想中那个荒唐的但却富于魅力的大胆行为打动了他的心。现在隔了一个月,他开始有新的看法,尽管他独个儿自言自语着,嘲笑自己的无能和缺乏决心;但他不知怎的甚至已经不由得习惯于把这个 “荒唐”的幻想当作自己的一个计划,虽然他还是缺乏自信。现在他甚至要去试试这个计划,他越往前走,心里越发慌。”② ①

这次试探让他进一步熟悉了环境,也让读者跟循主人翁看到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丑恶嘴脸。

从老太婆那里出来后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不断地谴责自己。 ①

①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岳麟译:《罪与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第2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岳麟译:《罪与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第3页

篇二:唯有我们能够拯救自己-2012

作家杰克逊《告别亚特兰蒂斯》诺亚和莉莉 医生戈登 原来你就是我要等的人 男:我从未离开 莉莉 爸爸,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 只要我们在一起 哪儿都是家 别害怕 塔玛莎 我一直想要有自己的家 飞行员萨沙,一个英俊硬朗的俄罗斯男人 俄罗斯人尤里 瑞得里安博士和劳拉 萨特南 再见我的朋友 唯有我们能够拯救自己 走出影院,冬季夜晚的凉风吹在脸上,猛然间感到了脸上的热度。影院空调的功能良好,而 我血液比往日快速的多的流动,更是身体热量增加的原因。这热度,就来自刚刚看完的美国 大片《2012》。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的呼吸几乎一直在绷紧。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 动中感动。 对美国,不是很有好感,因为自己的父辈曾经与美国人在朝鲜战场血肉相拼,无数中国军人 在那场战争中流血,牺牲。也因为从自己青春时期起,就见过太多美国对中国的羞辱。 但这不代表自己对美国的一切都拒绝,如果是美国的优秀的一面。 2012》,就是这样一部可以代表美国优秀一面的电影。 影片是灾难片,这是美国人早就拍的烂熟的一种电影,我也看过别的美国灾难大片。但这部 片子,确实从内心深处打动了我。这部片子,几乎集中了灾难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级火山,超级海啸,毁灭整个人类 的大洪水,陆地的下沉与崛起,地球磁场的倒转,城市的毁灭,无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见闻 有限,反正能把这么多灾难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灾难大片,记忆中好像没有,大概上世纪八 十年代的日本电影《日本沉没》,灾难元素的集中度稍可与《2012》相提并论,但也远远 不及,场面与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语。看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静观看的时候,眼睛里随时 都是惊天大灾难,所有的思维都在随着影片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在转动。 但这些,只是让我激动的理由,而不是让我感动的理由 我的感动,来自于片中的那种人性的光辉。人性,这个词用于评论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多到 了泛滥,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动的,是人性。这种人性,是博大宽广,是勇 于付出,是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狭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为 己天诛地灭。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的脆弱,那么健美的身躯,那么精美的建 筑,那么温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在 地震、火山、海啸、超级洪灾面前,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我也看见,无论是在什么样巨大 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或者说作为人类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还有那些上到国家领导人 下

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人类的尊严。美国总统在灾难注定来临的时刻, 选择留在美国与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后时刻,“船长不愿丢下正在沉没的船,这是他高 贵的选择”,影片中那位美国官员对总统的评价,我完全赞成。在超级洪水袭来的最后时刻, 那些掌握着方舟外几万人命运的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领导人们,在瑞得里安博士“我们都是人 类的一份子,人类的文明就在与互相帮助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放弃他们,那 么即使我们生存下来,我们怎么去面对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又怎么去面对他们的孩子”的激 切演说下,一致同意打开方舟大门,无数人欢呼着冲进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么人,不 管是什么政治立场,我想,都会在心中刻下一丝温馨。而那些普通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奋斗和努力,更值得我们投以尊敬的目光。男 主角杰克,为了让自己的一家人得到进入方舟的船票,驾着车疯狂地跑,从黄石国家公园跑 到了拉斯维加斯的机场, 在漫天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的巨大烟火中找到沉迷于要和地球共存亡 并且快死了都不忘记自己是第一个宣布地球完蛋的那个疯狂家伙, 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缝后爬 出来追上正在起飞的飞机, 经过了飞机原本说要在中国南海迫降最后却在中国西藏降落的戏 剧性经历, 终于在那位好心的中国方舟工作人员天庆的帮助下全家进入了方舟。 当杰克在影 片最后, 终于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机械故障使得方舟顺利开动, 一家人悲喜交集拥抱在一起的 一刻,我想,作为平凡人的杰克,在这样的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同样巨大的勇气,应该 说不上是为了什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这点)。他和瑞得里安博士 不同,博士确实是一个全人类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义人物,而杰克,在寻常时期在一个为 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险来临时,他的无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但谁 能说,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他的这一切举动就不值得我们感动,并且值得我们向他致 敬呢?又有谁能说,他的一切举动,不是博大宽广、勇于付出和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生 命的光辉人性呢?我喜欢杰克, 理解杰克, 因为我是一个和他一样的父亲, 一个和他一样有着自己孩子的父亲。 当儿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时, 他不准儿子和自己同去; 而当儿子悄悄跟来被他 发现后,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要让儿子活下来,他已经没有 了别的选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排除故障,否则,他活不成,儿子也活

不成。可以让 自己去死,但绝对不能让孩子去死。因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亲。 这一幕,也出现在俄罗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浑身充满着铜臭味。但就是这样一 个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处。尤其是那种临危不乱的风度,颇有“带头大哥”的气质。飞机迫 降西藏, 几个人为了是否等待飞行员米沙而在豪华车里争执不休, 眼看着再不将车开出飞机 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声大吼“闭嘴”,压住所有人,随后大家将车开出迫降中的飞机,结果 虽然飞行员萨沙遇难,但绝大多数人的命却保住。从事态发展的结果看,尤里的做法虽然对 萨沙不公,但却是正确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尤里的当机立断无可指责。在方舟大门即将关 闭,几万人将被抛弃的一刹那,看着两个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声“跟我来”,带头冲击方 舟。当方舟大门打开后,尤里不是自己先进方舟,而是拼命的先把两个孩子送了进去,最关 键的时刻,眼看大门即将关上,而自己还有一个孩子却爬不上门,尤里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他用尽全力,举着孩子的脚奋力往前跳跃,孩子的手终于抓住了方舟的门板,而尤里的的跳 跃之后,脚下就是无边的悬崖。。。。还有那位飞行员萨沙,一个英俊硬朗的俄罗斯男人。在飞机迫降的最后时刻,他拒绝了别人 要他一起撤离的劝告:“我必须等飞机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飞机再走”!“那你呢”?“我没事”!他 几乎是吼着说出了这句话,他也果真做到了。当所有人都撤离飞机后,他驾驶着的飞机,没 能停住,滑下了悬崖。。。。飞机上,有将他的爱人夺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救 了飞机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敌。萨沙,一个俄罗斯男人,真正的男人!当生命即将结束 的最后时刻,他的嘴角,应该是带着一丝微笑吧----自己的爱人吧,还活着。。。。。。在杰克排除故障,和儿子紧紧拥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奋力一跃,将儿子送上方舟的那 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想到了在自己双脚骨折的那一天,女儿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零食 带到医院,还给我带来了《读者》,说,爸爸最喜欢看这本杂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 那几个月,女儿每天早上起来给自己煮好面条端到床头;想到了因为受伤后脚冷,女儿端着 对她来说太重的一盆热水给我烫脚的一幕幕。。。。。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坏力前,我们都是无力的,唯一能拯救自 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天性中光辉灿烂的人性,是为了亲人和朋友 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切,我们

篇三:拯救自我与拯救天下(爱国诗词选讲课程论文)

拯救自我与拯救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儒学先贤们用简洁的话语阐述了自己修身济世的人生梦想。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首先我们应该反思,当下的我们,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感叹于人世的不公,人心的浮躁,社会的淡薄,信仰的匮乏,其实这些社会问题,莫不是出自于每一个浮躁、淡薄、自私、怨怼的“自己”。只有静心修身,反复自省,树立信仰,我们才能拯救自己,进而拯救天下。

拯救自己,首先要摆正心态。安逸的生活会钝化信仰,让我们太容易相信了“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表现在每个生活细节里的心态,恰恰是我们如今懦弱、浮躁的源泉。危机感的缺乏让我们忘记了奋斗,信仰的缺失让我们忘记了勇敢。当许多年轻的人可以貌似“勇敢”地为所谓的爱情而放弃了生命的时候,他们却不曾将这勇敢中的一分化作对街边穷人的悲悯。我们如今的心态处于自卑和自大的矛盾中,尤其是我们大学生,一方面满足于甚至骄傲于考上了如今这所还算不错的大学的现状,纵容自己挥霍青春,放弃奋斗;另一方面又惊恐于如今严酷的就业升学现状,不得不去努力。在这样的矛盾中许许多多的时间被浪费在了纠结、犹豫和停步不前中。这样的心态下,自己尚不能活的洒脱漂亮,又何谈关心世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唯有调整心态,“心似明镜台”,才能遍览世间菩提花树。拯救自己,摆正心态,我们应该通过阅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通过学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对世界的更加客观、真实的感知,同时也用更新更犀利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让自己用平静的心态对待社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让那些因为无知而带来的无谓少一些,出于客观的分析和冷静的预测而产生的勇敢多一点。

拯救自己,其次要培育善良。现在许许多多的人渐渐地走向了自私、刻薄、冷漠和无情,前些年“小悦悦”在路边的惨遇、“彭宇案”带给人们的震惊和叹息还犹在耳边,世情的淡薄,每每被提起。“感动中国”、“道德模范评选”等一些节目向人们批发般地倾倒着主旋律式的感动,而我们真正因感动流泪动容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如今并无国难当头,似乎不需要为国家的破碎、民族的崩裂而哭,但整个社会的冷漠难道就不是新的“国难”么?我们在死死将自己的温柔善良封住的同时,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却在为此无声地流泪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神州,不仅仅是我们祖国繁盛、富强的外表,更是我们民族内心谦和的、热忱的、乐于助人的精神血液啊。也许太多无情的事实让我们不敢再行善,但还是留下心底那一丝温暖和善良吧,那是曾我们的先贤们饱满的血肉啊。我们并不是主张社会倒退回“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但我们真的不希望看到邻里之间因为一道阡陌间的麦苗就大打出手,或者因为一只鸡犬的归属就恶语相向啊。佛家之善心、儒家之仁心,都在我们的历史中闪闪地发着光,而我们却自顾自地活在由利益挡起的阴影中刻意地忽视那份仁心善心。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做好培育民族善良精神的先锋,将善心付诸行动。

拯救自己,不仅仅要从内心出发,“内秀”是基础,“外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有跑800米时晕倒的,有爬楼梯猝死的,有摔一下骨折的。许多年轻的身体都由于体质的问题成为了衰老的躯壳,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设想外敌入侵,我们跑都跑不快,躲之不及死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又如何扛起枪承担起拯救祖国的重任?因此,拯救自己,也要落到日常的饮食睡眠锻炼上来,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像入团宣誓中说的一样,“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铮铮绝响的横渠四句,勖

勉了多少仁人志士一生的奋斗。拯救天下高于每个人的自我拯救,也基于每个人的自我拯救。天下一系,生民一脉,绝学一继,万世一统,莫不来自于每个人的付出与努力。我们在修身自省,拯救自己的同时,更要要继承传统,结合实际,开拓创新,为拯救天下做出自己的努力。

拯救天下,首先要顺应时势。孙中山观钱塘江大潮而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一声叹,道出了多少民族英雄、革命先辈倾尽一生热血却无力回天的无奈。晚清重臣李鸿章,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活动了整整四十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所做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在军事上,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业,为中国工业打下最早的基础。在经济领域,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李鸿章一个人就办了前面三个,后来他还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并且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可以说他在洋务活动中,创办最多,成效最大。洋务运动所采用的洋为中用的模式,甚至一些具体的组织生产的方式,一直为后来的民族工业所袭用。洋务运动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早的火星。然而此般“救世”之举却不曾为李鸿章换来好的名声。他多次作为中国的政治代表签订不平等条约,当时民众多赋予他“卖国”的骂名。李鸿章的思想核心仍然是为清王朝服务,仍然希望保留封建统治和现有的政治结构,不顺应近代时间民主化的潮流,他所倡导的现代化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梁启超谓李鸿章“只懂洋务,不懂国务”,可谓一语中的,这就是他思想中最最落后的一面,也是他个人悲剧性人生的来源。梁启超对于李鸿章的一生用“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作评。最后李鸿章也自我评价“做了一辈子的事,不过是纸糊的老虎”。他有大见识,更有大作为,然而却未能将自己拯救天下的努力顺应时代潮流,我们也只能对这样的民族英雄道以些许悲凉的敬意。 拯救天下,其次要注重精神价值的创建。如今的“天下”,并不是国难当头山河破裂,问题却在于世事沉浮人心不古。以史为镜,欧洲近代化的历程就是思想先行。自文艺复兴时期就兴起的反封建思潮,发展延续到19世纪,成为资本主义发起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强大思想支撑。思想发展为思潮,普及于人心,就能成为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可以说,精神价值和人类一样古老但历久弥新。正如一个城市人性与伟大的标志,不在于看得见的高楼大厦之密集、街灯之华贵,而在平时看不见但一下雨就会现形的下水道系统之宽敞通畅;一个社会人性与伟大的标志,也不在于有多少看得见的秀丽山川、丰裕物质,而在于有多宽敞、多通畅的精神或心理管道系统。我们要重新伸张生命、精神、人性和心灵的价值,重建爱、信任和尊重等社会资本。用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橘子,总数仍只有两个。而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以心传心”,社会总的精神价值就会爆炸性增长,并不受物质形态的牵绊。而最大的问题正在于我们社会中的精神价值和社会资本是太稀缺了,系统性的社会紧张、焦虑和压抑的蓄积,不过是这种极度稀缺的必然结局。

通过10节课近代爱国诗词选讲的学习,透过近代文人志士饱含着血泪的词句,我们领略了他们高尚的个人品格和心系天下的灼热情怀。通过摆正心态、培育善良、增强体质来拯救自己继而拯救天下,是我们向先贤学习、为社会贡献的途径。抒己之志,惟愿天下安。

篇四:拿什么拯救我的过错·随笔

拿什么拯救我的过错 每天总是有着很多说不出的烦恼。却又不知何时开始,已渐渐的麻木了这种心理。

曾有人告诉我:失败与成功仅是一念之差。那么是否,成就这一切的好与坏也仅是一念之差呢?

是否我真的那么无知?会因为,其实并不复杂的事,因耿耿于怀、纠结自己,开始有着甚多莫名的不安与恐慌… 一切只因,自己从未想过会有那么一天! 即便过去,曾有过很多很多的假设,有过很多很多的如果…却终究在面对现实之际,免不去那忐忑的心在胸口沸腾、免不去那原本热乎乎的身体,瞬间冰凉的感觉…

飘忽不定的情绪,让人忘却了最初的想法。

期待着,那个期待;幻想着,那个憧憬的未来,才发现,在面对现实,一切都是那么无力,那么可笑!

聚焦着某一景、某一物,直到焦点开始不断扩散、放大…

在这繁华、而又喧嚣的城市中,徒步前行,才发现,每一个脚步下的印子,都隐藏着自己对人生最真实的写真。

总是让自己坦然的面对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却忘记告诉自己:如何停下前行的脚步!

人的一生总是会遇到很多、很多的诱惑。然而在面对这些诱惑的背后,则是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着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

未知的旅程,却是通向天堂和地狱的选择。兴许是幸运的开始,兴许是不幸的结局…

古人云:船到桥头自然直,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希望与失望的边缘徘徊。反复的看到希望——反复的失望——以至于最后,绝望。这就是人生,一个不断在希望与失望;在幸与不幸;在成功与失败;在天堂与地狱边缘徘徊的人生!反反复复

的人生!!!

总想忘记痛,是什么?、忘记泪,是什么?——才发现,那只是自己一厢情愿。 无形的压力充斥着空气,唤醒着那早已沉睡的细胞,流窜在身体的每一根神经。累、便由此产生。

穿梭在手指尖的岁月,还来不及捕捉它的美好,却被“一带而过”。迷迷糊糊的自己,总是忘却:今——是何时?

笑着、笑着~~~直到面部失去知觉,内心开始麻木…想着、想着~~~直到大脑一片空白,内心开始翻腾…

现实、生活,强迫着我成长。

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自己是多么微不足道。

生活撕碎了原本它该有的面具,而我却看到了,它那惨不忍睹的一面。

在还未准备好,该如何面对的时候,冥冥之中,故事却开始为我铺上了一条极端的路。

是否,只有小心翼翼的活着,一切才可以得以平复?

我该拿什么来拯救自己的过错???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