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初中作文,错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16:23 作文素材
初中作文,错位作文素材

篇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错位论文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错位及对策之我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一直在低谷徘徊,质量不尽如人意:语言贫乏,主题肤浅,素材平庸;空话、假话、套话、大话充斥全篇。严重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静心想想,则会发现,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发生了错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目的错位。长期以来的作文训练缺少目的性、系统性。教师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升学而写作;学生则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而写作。

2.方法错位。作文教学课堂封闭,割裂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奉命写作,近似于考场作文;命题上具有随意性,不能切合学生实际;指导上只注意对技法的讲解,总想寻找一套固定的模式;讲评上也只是读几篇习作了事。同时又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忽视了例子的作用,未能组织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思考:我该怎么写?

其实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思考、表达的过程,写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长期以来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由于目的上的错位,方法上的错位而失去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叶老说:“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老这番话,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因为写作是写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判断。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就应紧贴生活。翻开人类文学史,无论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来源于生活。而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一直割裂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命题不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再加上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写作,不给学生参与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就逼着学生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写出来的文章也只能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无病呻吟。

作家王蒙说:“读书,也可以触发你写作的冲动,很可能你写的东西与读的东西并无紧密的联系,但你读的书中某一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打动了你的心,于是您拿起笔。”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深厚的文化素养。这是各种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础。它不仅可以提供写作素材,还可以触发灵感,加深你对生活的认识,还可以从中借鉴写作方法、技巧等。

既然生活对于写作如此重要,那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前命题,约期写作。针对当堂命题,奉命写作存在的弊端,我们提出“提前命题,约期写作”的做法。即根据作文题的特点,提前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布置学生的作文题。师生

共同讨论写作重点或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放学后、星期天或节假日,有目的地观察、参与、体验生活;或者是阅读、收集相关资料。如写作文《我学会了_____》,在提前一周命题时设计了如下问题:①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重点应放在哪儿上?②你是怎样学的?是一下子就学会了呢,还是经历过失败才学会的呢?学会了你有怎样的心理,失败了又有怎样的心理?③你从这件事中是否能悟出一点道理来?④为了写好本文,你还去阅读相关的文章了吗?若阅读,其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或对你有启发?

学生有了任务,明确了写作重点和观察要注意的事项,都能饶有兴趣地参加实践。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或个人或合伙,有的学会做饭,有的学会讨价还价,有的战胜害羞,还有的学会做人。他们悟出的道理主要有:原来学会做一件事竟如此容易;失败了并不可怕,只要我有耐心,我总能学会;贪得一时便宜,你会被大家唾弃??

(2)教给方法,引导阅读。前文已经谈到,阅读是间接感受生活,是弥补中学生接触社会少的一条重要措施。但让学生漫无目的阅读,又不导以方法,这也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之效。即使有的学生摘抄了一些名言警句、优美语言、典型材料等,但用起来也是半生不熟、缺乏自然朴素的气息,有时又是一种戴着崭新的皮帽子,脚下穿着破棉鞋的不协调。其实阅读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的体验过程。只有入乎其中,全身心认同、领会、感受,才能在思想上、感情上产生共鸣,并进而唤起学生对该文章的技巧、结构、语言上产生顿

悟:既 “知其然”——怎样写,又“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灵活应用。就不至于出现“戴着皮帽子穿着破棉鞋”的不协调。

(3)课堂交流,加深认识。艺术家罗丹所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例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把一片糖纸放到垃圾箱中,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想到环保教育,而有的人却能从中悟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个深刻的主题。这就是不同的人对生活留意的程度和认识的层次不同所造成的。朱德从家庭琐事中感悟出母亲平凡而又伟大,朱自清有感于瞬间的背影而写成散文名篇《背影》,茅盾从傲然屹立的白杨树而联想到团结、质朴、力争上游的北方军民。其实学生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有趣味的、有价值的或激动人心的事,是可写的,就是因为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未能闪出思想的火花,捕捉不到有价值的瞬间,才认为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因此光放手让学生走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是不够的。这种“放羊式”的观察方法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课堂交流,加深认识”的做法,即要求学生把前一周布置的题目,经过观察、体验后写成初稿,拿到课堂上交流,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评判。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读,然后可以补充未尽事宜,可以设想还可能出现的情况,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与作者争辩,也可以评判初稿在选材、立意、手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得失。教师作适时的点拨、疏导或帮助学生总结经验。

当然,教无定法,以上只是本人在平时作文教学中点滴经验的积累,还有不完美之处,但是只要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能认识到位,扎扎实实地搞好作文教学,我们农村的孩子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大幅度提升的。

篇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错位及对策之我见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错位及对策之我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一直在低谷徘徊,质量不尽如人意:语言贫乏,主题肤浅,素材平庸;空话、假话、套话、大话充斥全篇。严重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静心想想,则会发现,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发生了错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目的错位。长期以来的作文训练缺少目的性、系统性。教师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升学而写作;学生则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而写作。

2.方法错位。作文教学课堂封闭,割裂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奉命写作,近似于考场作文;命题上具有随意性,不能切合学生实际;指导上只注意对技法的讲解,总想寻找一套固定的模式;讲评上也只是读几篇习作了事。同时又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忽视了例子的作用,未能组织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思考:我该怎么写?

其实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思考、表达的过程,写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长期以来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由于目的上的错位,方法上的错位而失去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在方法上,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忽视了写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即朱熹在《论诗》中所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老说:“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老这番话,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因为写作是写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判断。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就应紧贴生活。试想,一个人如果不亲临高山,怎么会产生“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又怎能感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翻开人类文学史,无论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来源于生活。而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一直割裂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命题不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再加上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写作,不给学生参与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就逼着学生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那么即使技法如何高明,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出来的文章也只能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无病呻吟。

当然,由于诸多原因,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机会较少,这就需要通过阅读来补充。阅读是第二生活,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的源泉。鲁迅说的好:“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叶老历来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而产生感悟,由感悟而创造。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意思。作家王蒙说:“读书,也可以触发你写作的冲动,很可能你写的东西与读的东西并无紧密的联系,但你读的

书中某一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打动了你的心,于是您拿起笔。”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深厚的文化素养。这是各种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础。它不仅可以提供写作素材,还可以触发灵感,加深你对生活的认识,还可以从中借鉴写作方法、技巧等。

既然生活对于写作如此重要,那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前命题,约期写作。针对当堂命题,奉命写作存在的弊端,我们提出“提前命题,约期写作”的做法。即根据作文题的特点,提前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布置学生的作文题。师生共同讨论写作重点或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放学后、星期天或节假日,有目的地观察、参与、体验生活;或者是阅读、收集相关资料。如写作文《我学会了______》,在提前一周命题时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重点应放在哪儿上?

②你是怎样学的?是一下子就学会了呢,还是经历过失败才学会的呢?学会了你有怎样的心理,失败了又有怎样的心理?

③你从这件事中是否能悟出一点道理来?

④为了写好本文,你还去阅读相关的文章了吗?若阅读,其中有

哪些地方值得借鉴或对你有启发?

学生有了任务,明确了写作重点和观察要注意的事项,都能饶有兴趣地参加实践。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或个人或合伙,有的学会做饭,有的学会讨价还价,有的战胜害羞,还有的学会做人。他们悟出的道理主要有:原来学会做一件事竟如此容易;失败了并不可怕,只要我有耐心,我总能学会;贪得一时便宜,你会被大家唾弃……

(2)教给方法,引导阅读。前文已经谈到,阅读是间接感受生活,是弥补中学生接触社会少的一条重要措施。但让学生漫无目的阅读,又不导以方法,这也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之效。即使有的学生摘抄了一些名言警句、优美语言、典型材料等,但用起来也是半生不熟、缺乏自然朴素的气息,有时又是一种戴着崭新的皮帽子,脚下穿着破棉鞋的不协调。其实阅读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的体验过程。只有入乎其中,全身心认同、领会、感受,才能在思想上、感情上产生共鸣,并进而唤起学生对该文章的技巧、结构、语言上产生顿悟:既“知其然”——怎样写,又“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灵活应用。就不至于出现“戴着皮帽子穿着破棉鞋”的不协调。为此,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给学生制订一个卡片。形成资料库,卡片如表1:

当然并非每阅读一篇都能找出表中的各个项目,只要求学生填感受较深刻的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力不断提高,那时他们就能从多方面鉴赏一篇佳作了。理解了、掌握了,写作时才好灵活应用。

(3)课堂交流,加深认识。由于受到知识、阅历、方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毕竟有限,有的流于肤浅,有的捕捉不到有价值的东西。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例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把一片糖纸放到垃圾箱中,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想到环保教育,而有的人却能从中悟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个深刻的主题。这就是不同的人对生活留意的程度和认识的层次不同所造成的。朱德从家庭琐事中感悟出母亲平凡而又伟大,朱自清有感于瞬间的背影而写成散文名篇《背影》,茅盾从傲然屹立的白杨树而联想到团结、质朴、力争上游的北方军民。而学生写作文总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其实学生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有趣味的、有价值的或激动人心的事,是可写的,就是因为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未能闪出思想的火花,捕捉不到有价值的瞬间,才认为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因此光放手让学生走人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是不够的。这种“放羊式”的观察方法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课堂交流,加深认识”的做法,即要求学生把前一周布置的题目,经过观察、体验后写成初稿,拿到课堂上交流,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评判。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读,然后可以补充未尽事宜,可以设

篇三:一次有趣的作文课—错位

一次有趣的作文课—错位

今天作文课上,张老师向大家发问说:今天我们将要玩错位比赛,大家喜不喜欢?我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紧接着,老师宣布游戏规则:第一个人拿到纸后,写上一个人的名字,第二个人拿到纸后,写上一个理想的地方,第三个人写想干什么事,第四个人上台读前三个人写的字。

说完,连忙准备纸张,发给第一排的每一个同学,向后传。我们拿到纸,静静地等待着老师宣布开始。终于,老师宣布比赛开始,教室里寂静无声,同学们都认真写起来,结果,只有两组正确,所以,老师宣布错位失败。我们垂头伤气的。老师说:没关系,还有第二次机会。我们立刻群情振奋起来。

第二轮开始了,老师给我们发过纸后,宣布开始,教室里立刻又安静下来,同学们都在动脑筋。第四个人拿到纸后,就是想笑,又不敢,只有把笑声压到心里。结果出来了,有人写周星宇在大海里造火车,吴金在白云上吃肯德基把同学们逗得开怀大笑,喜笑颜开。老师也笑了。教室里传出了一阵阵笑声,这笑声传出了教室,传到了操场,传到了家里,也许传到了爸爸妈妈的单位,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快乐的一天。老师宣布错位成功,我们欢乐极了。 这节作文课真有趣!

篇四:错位

昨天 今天 昨天 今天

昨天女儿没有 义务 今天有了义务 财产

篇五:错位的作文教学与矫正方略

1

作文教学的缺失与应对方略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中学 闵 文

邮政编码:641312 E-mail:minwen-zywh@tom.com

当下,中学作文教学功利色彩太过鲜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文训练在“依样画葫芦”中演变成一种机械重复的仿制活动,所谓高考优秀作文为蓝本的训练框架,使得中学作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阶段性和有序性,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都在“齐过独木桥”,以致学生与其享受写作的诉求渐行渐远。

浮躁急进的作文教学让中学作文训练错位而行,热衷于作文的“升格”与“发展”等级的价值导向,让无数中学生作文成了一种包装豪华但质量低劣的产品,非但算不上“美文”,就连“作文”也不像了。

一、缺失四重奏

1、弱化文体意识

学生是个性化的,学生作文的文体也应是多元化的,高考作文试题“自选文体”的写作要求体现了这一特点。但在日常的教学中,部分师生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选文体”就是淡化文体,甚至不要文体,弱化对日记、书信等基础性文体应有的训练,重作文内容的表述,轻视作文外在形式的的表达,影响了学生作文多元化发展,导致作文“非驴非马”“四不像”现象严重:有的学生写议论文时,常把议论文写成纯粹的记叙

文或带有议论性的哲理散文;有的学生由于分不清夹叙夹议类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结果把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写的议论文常常是前半部分叙事描写,后半部分议论说理,结果把议论文写成了既非说理又非叙事的四不像文章。

2、淡化主观体悟

学生作文应该也必然是学生个人对人生、生活和社会的真实体悟的表达,但凡优秀的作品,无一不是作者主观感受的酣畅淋漓的表现,优秀的文艺作品如此,高考优秀作文亦然。张耒在《东山词序》中说:“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性情之至道也。”反观当前的作文教学,老师以拔高的社会主流文化高强度地改造学生认识,学生在考试分数的“引导”下,不断丧失自我的主观体悟,学生作文为主题而主题比比皆是。有的说大话、套话、空话、废话、假话;有的伪伤感、伪抒情、伪天真、伪深沉,甚至是伪叛逆。

3、虚化思维培养

新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有明确规定:“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我们知道,作文训练就是对人的思维训练,作文过程就是人的感知、思考、想象、感悟等能力提高的过程。

2

3

4、曲化语言添彩

社会呼唤并期盼听到一种真诚、率性、自然的声音,而这种声音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凸显四病态

1、细节不细

细节一般存在于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其实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些同学不注意对细节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在人物说话时不会对神态、动作进行相关的描写,使得文中人要么只会说话,要么只会眨眼,不会边说话边眨眼。考场佳作应不忽视生活中的细节,让细节生动自己的文章。

2、技巧不巧

写作技巧主要包括详略、表现手法、体裁安排、顺序、点题、过渡、照应等。运用写作技巧是一门艺术。平时,我们往往注重技巧所产生的效果——如能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这只是表层的技巧。其实,要让我们的考场作文文质兼美,我们应注意的是如何做到整体上的把握,将各种技巧在无形中化入字里行间,力争能写出考场佳作。

3、语言不靓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初中作文,错位)

考场作文语言失格主要表现是:语言粗糙、乏味,口头语充斥字里行间,语句不通,词不达意,语言表达逻辑性有误,语言缺少文采,甚至是生造词语 、乱用方言等等。这些都是语言方面的不足,要想使考场作文的语言更为靓丽,我们应在平时多读多练多积累,多思多写多借鉴,创造出有新意、有实感、有真情、有个性、有奇效的语言。

4、感悟不真

“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考场作文在感情方面的主要失格表现在:一是感情虚无、自我缺失。二是感情虚假、内容空洞。比如文中反复讴歌亲情,却言之无物,言之无事。如通篇引用故事,在后面加上一段评价或心得感受。三是感情错位,情不对题、情不对题。如中心句说的是“深爱”,事例表现的是“美德”,感情与主题脱离。

二、应对四策略

对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他们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写出大众化的文章,相对高考评分标准而言,这些同学都是在不达标准的失败和失望中写作,它已经抑制了部分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为此,我们要对高中作文教学作出客观、科学的定位,在作文的根本点上做文章,还作文以本色,走自然朴素、真情实感之路。

1、让作文有性别

这个“性别”,就是文体意识。高一作文教学着重进行记叙

4

5

类文章的写作训练;高二作文教学着重进行议论类文章的写作训练;高三作文教学着重进行综合性的高考类文章的写作训练。高一阶段,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记叙文的各种要素和写作的不同顺序,并分别进行写人、叙事、写景类记叙文的写作训练;高二阶段,让学生明确议论文三要素、论证的多种方法、论点的提出如何切中肯綮、论据如何做到充分有效、论证过程如何严密而有逻辑性,各种训练要做到一丝不苟;高三阶段,进行综合性训练。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准文体的脉,写出规范的议论文,不仅要引导学生加强审题能力训练,弄明白文体自选并不是淡化或不讲文体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记叙文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状物等表达方式,追求以情动人,而议论文则主要采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追求的是以理服人。

2、让作文有骨架

这个骨架,就是有完整的结构和一定的布局技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详略处理要得当。详略的安排取决于立意,要学会以中心定取舍,依中心布详略。二是表现手法要适当。三是体裁选择要恰当。四是顺序安排要合理。五是点题过渡要自然。六是前后题文要照应。记叙类文章叙事、写人、写景要如此,议论类文章怎样立意,如何展开论述,观点的提出如何与材料、方法相吻合,论述的基本结构如何,都要有“走向”。高考作文,如何审题,怎样立意,如何选择叙述角度,怎样选择叙述内容,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