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珍惜点滴高中优秀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6:33:16 高中作文
珍惜点滴高中优秀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幸福——高中语文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栏目策划了一个采访全国各类职业普通百姓“你幸福吗”的连续报道,九天时间里记者在各地调查采访了3500余人,有人回答“幸福就是没有后顾之忧”,也有人回答“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一位售货员的答案是“幸福就是快乐,幸福不光是挣钱。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一对年轻夫妇被问及“幸福是什么”时,回答得很简单:“幸福就是两个人相爱。”还有一位中年妇女则回答:“是否幸福,是由一个人的心态决定的。”节目当中展现了老百姓五花八门的幸福观,从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

幸福在哪里 ◆陈 琢

幸福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让你可望而不可及;幸福不是徜徉于对他人的无尽羡慕中,因而忘了自身的梦想;幸福是每一次成功后绽开的笑脸,是坦然看生活后的那份宁静,是平凡生活中积累的琐碎快乐,是了然于心的那份微笑。

幸福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背着轻轻的仰望”,这是周杰伦《蜗牛》中的一段歌词,也是他梦想的真实写照。怀着对音乐无比的热爱,怀着这份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周杰伦踏上了为梦想而拼搏的漫漫长路,即使在生活最艰苦、意志最消沉的时候,他也不曾放弃对梦想的这份坚定。终于他寻找到自己的幸福,专辑的不断热卖,电影票房的不断攀升,他的幸福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幸福也许渺小,但只要你执著、坚定,幸福就在不远处。

幸福在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当社会逐渐涂抹上功利主义色彩时,我们是否也该反省一下自己:我真的幸福吗?留心观察垂钓者花了一天的工夫在河边垂钓,而夕阳西下归家时他们却鱼篓空空,但他们踏着轻快的步伐,嘴里哼着小调,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旁人也许会认为他们一无所获,可他们会说鱼不咬钩那是它的事,而我却钓上了一天的好心情。终于释怀,幸福就在坦然看生活的那份心境中,不去争名夺利,不去明争暗斗,坦然对待生活,这就是幸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幸福就在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

幸福在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幸福来敲门》,讲的是一对平凡夫妻的平凡生活,就在这平凡的生活中却蕴涵着温馨的小甜蜜,即使再微小,汇集起来也足以明亮一个人的心灵。再看看父母,也是平平凡凡地过着日子,却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对对方的关爱之情。幸福不需要海誓山盟的承诺,幸福不需要天荒地老的传说,幸福就在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

不要为苦苦寻找幸福而哀怨,不要为得不到的幸福而苦恼,蓦然回首,无论是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还是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抑或是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你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点评】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自己的幸福,然而幸福,看不见也摸不着,现实生活就像卞之琳《断章》中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形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 1

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美国作家威廉〃杜朗说:“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那么,幸福到底在哪里?本文作者告诉我们:幸福在为梦想而拼搏的路上,幸福在坦然看生活的心境中,幸福在年年岁岁平凡的日子里。这三个分论点让文章主体部分结构清晰,并且作者扣题的意识非常强,文章的主旨一目了然。

本文素材积累方面也值得同学们借鉴,歌词内容、电视剧情节等生活素材信手拈来,为“我”

所用,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增强了文章语言的魅力。 (陈新国 点评)

幸福随想 ◆苏欢欢

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在可以追逐的未来,海市蜃楼般缥缈诱人,流水落花般零丁飘落。于是,在追逐的路途中,我毫不犹豫地将一切舍弃,历经万水千山,一身风霜,一身沧桑,却在蓦然回首之际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它一直行走在生命的旁边,随时播种,随时开放,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幸福很纷杂,也很简单。高高在上,众星捧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幸福;但当你在绝望的路口黯然伤神时,能有一双为你温柔拭去脸上泪水的手也是幸福。叱咤风云,一呼百应是幸福;默默无闻,闲云野鹤般轻松自由也是幸福。我曾无数次想象华美衣装包裹下的幸福,却直到现在才明白,那些曾经唱过的歌,牵过的手,流过的泪,爱过的人,就是幸福了。

幸福很抽象,也很具体。幸福是乡村的黄昏中,那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就像爷爷烟斗里腾出的烟圈,温温的,暖暖的。幸福是在日复一日地辛劳耕作后,终于听到种子奋力顶破生命坚壳的声音时的心情,欣喜的,骄傲的。幸福是年幼的儿子用稚嫩的小手抹去疲惫不堪的父亲额头上汗珠的情景,温馨的,动人的。幸福是雨夜落寞无眠时,展开在书桌上的那封寄自远方的信,真实的,长久的。

幸福很短暂,也很隽永。幸福是情人别离之际,那深深的凝视,瞬间的对视,流露出长存于心的感动,苦涩,又甜蜜。幸福是离家孩子的手心中,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叮咛,无私,又悠长。幸福是漫长的黑暗中,那一盏为你亮起的纤细灯影,微弱,却不可磨灭。幸福是寒冷冬季里,那轻轻为你披上寒衣的关切,贴心,又真切。幸福就是这样一刹那的划过,留下永恒的印痕。尽管人生没有永恒的幸福,但只要圈出一个对自己有意义的时间定义域,幸福便会在心里长久地留痕。

幸福,就是这样简单,具体,永存于心,使行走在生命的长途上的路人,踏着荆棘,却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因为悲凉。

【点评】

本文语言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幸福是乡村的黄昏中,那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就像爷爷烟斗里腾出的烟圈,温温的,暖暖的”,这样的语言,使读者面前不由浮现出一幅真切而温暖的图画。作者善于用诗歌的语言不断为幸福下定义,不断解读属于不同人内心的幸福感受。

本文抒情自然真切,有哲理诗的美感。在抒情散文中,一般大段的抒情容易流于空泛,让读者 2

觉得感情苍白虚假,但本文语言却诚挚热情而又充满感性,读起来很能引发内心的感动。 (陈新国 点评)

珍藏幸福 ◆何柳仪

“幸福”是2012年的一个热点词。建设“幸福广东”“幸福东莞”的口号不绝于耳,但践行的又有多少?国庆期间,央视对民众进行采访,访问了公民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想。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趣味丛生。

幸福,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全家和睦便是幸福;有人认为生活有保障便是幸福;有人认为两人相爱便是幸福??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幸福都要靠自己去摸索。

你可曾发现你身边的某个幸福瞬间?

在你还没有记忆的时候,躺在母亲的怀里,满足地享受着那份属于你的温暖,这份专属的幸福母亲替你珍藏;当你穿着新鞋在草地上肆意奔跑的时候,父亲将你拦住,弯下腰去替你系好松了的鞋带,这份专属的幸福印在鞋带上,刻进你心里;当你上幼儿园时,每天下午牵着妈妈的手走过一段熟悉的路,你的小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妈妈分享在幼儿园里与小伙伴发生的趣事,这份专属的幸福融入迷人的黄昏,深深印在你的脑海;当你再长大一些,开始为难题而苦恼,父母会给你鼓励,他们会耐心地、不厌其烦地为你解答,这份专属的幸福便流溢在言语中??

你成长的过程中总有父母忙碌的身影,这些片段绘成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我把这些难忘的瞬间命名为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第一次手工课上,你用尽心思做成的手工作品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便是小幸福;你的第一次测试,不论成绩好坏,父母都会给予鼓励,这便是小幸福;与朋友经历了许多仍彼此珍惜,这便是小幸福;在你面对挫折时,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帮助,这些点滴汇聚成幸福?? 幸福,这个简单的词,包含着深刻的情。

不是所有好运都涌向你才是幸福,或许那些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的点滴幸福让你更加感动。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每个人收藏的幸福瞬间融汇的是不可复制的画面,那是专属于你的、独特的幸福。

幸福不全是溢于言表的,或许藏在生活的点滴中,等待你去发现,将其绘成一枚独一无二的邮票,由你独家珍藏。

【点评】

本文将“幸福”这个抽象的题目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这归功于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幸福,并成功地把幸福用画面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立意善于从低处挖掘,把握住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所以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在不断追问中,读者不由得认真思考自己的幸福观,以及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这样,本文的思想内涵也深刻起来。

题记“幸福是一枚值得珍藏的邮票”,新颖形象,并且巧妙点题。结尾段回应题记,开合自如。

(陈新国 点评)

3

4

篇二:2013高考优秀作文10篇

优秀作文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珍惜点滴高中优秀作文)

58分 “愚蠢”的权力

台湾作家刘墉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去一个熟人店里买水果时问店主儿子哪个苹果好,小孩指了一种却被父亲打了一下“笨”,刘伯伯是常客,要说实话!”

刘墉本人的感受我无从得知,但想必是有辛酸的。若小孩撒谎了,那他是否“聪明”得太早了?可若小孩说了实话却挨了打,那岂不是更大的悲哀?

然而我们还来不及悲哀,却转身发现了假唱的林妙可等人。天真无邪已荡然无存,仅存的,是那一点“聪明”。

相比他们,我们在童年时学到的“不撒谎,要友好,分一半好东西给同伴”就愚蠢多了。

其实也不怪他们,教导他们诚实的成年人也处处学习“处世心经”,偶然的一点儿传授也显然顺理成章了。

可我一直想问他们:他们快乐吗?这看似天使般的笑脸背后到底有几分真实的情绪? 答案大抵是否定的吧。

而正是被丢废在一边的“愚蠢”,也许才是通向快乐的途径。

因为“愚蠢”,所以我不需要想做这件事却做了那件事,因为“愚蠢”所以我的眼光是直的,不会也不需要转弯;因为“愚蠢”,所以我不需要把未来的伙伴当成未来的假想敌。

也许受伤,也许遇挫,哪怕当年的伙伴已经大红大紫,我依旧可以红着眼睛,撅着嘴唇,底气十足地说:“我什么都没做错。”

而这,才是真正的孩童,才是每个人都有权拥有,且在拥有过后不断怀念的孩童时代。只有这样的眼睛,才是清澈到了底子里,乃至让大人不敢直视的。

这就是被“聪明”的人们嗤之以鼻的“愚蠢”的力量!

从来不许提起,也不曾忘记,因为这是每一个灵魂的向往。如今的人们只是为蝇头小利所惑,自以为有了一条通向道的捷径,本着从娃娃抓起的原则,便教导他们子辈要“聪明”些,更早领悟“处世之道”,少吃些亏。偶然这张幕布本就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揭开后,放出被“聪明”之布所囚禁着的“愚蠢”,重新赋予每一个孩童“愚蠢”的权力。在这同时,也把遗失了许久的快乐一并还了过去。

其实,说到底,有了“愚蠢”的权力方才真正看到了道的影子。 所谓道法自然,这道本就不是求来的。我便顺了本心,尽孝“愚蠢”的权力,从不求道,道却自然来了。

58分 愿赤心长留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的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有更纯洁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却是如此,其珍贵亦在此。

然而这关爱、这歆羡恰恰暴露了我们的尴尬与不堪:我们的心,我们的千回百转计谋频出的心,已经不能被唤作“赤子之心”,亦无法成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说的“少男少女的心灵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们自然将走向沉沦。

不必费尽心力去寻找什么例证了,整个社会就是最好的例证:看着老者的无助,我们的视线是不约而同地弯着的;看着旁人无视信号灯穿梭于车流之中,我们的心肠是硬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何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当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写下这句振聋发聩之语,他是否已经预料到了物质的洪流将不由分说地卷走我们珍贵的纯净的心?他是否相见了失去赤子之心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敬畏而充满了算计、无聊的沉沦之地?

是的,我们如此珍视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样的纯洁的心灵,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东西该如何在社会中,在这个肮脏的大漩涡中保持独立?不是人人都想叶芝一样,有勇气说出“我就要去了”的脱离世俗之语,有足够澄澈的心去“无论是车行道还是灰暗的人行道”却能听到远方的海浪。叶芝是幸运的,他呵护着自己的童心,也守护了一方的净土。可是谁会来守护我们的心,来柔化我们的心呢?请先自己行动起来,拂一拂心上的尘埃吧!

我不能免俗,不能夸耀自己的心仍是纯净的,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妹妹,看看姐像所有孩童一样,直率地向世界发问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看着她依旧敬畏着这个世界,我无疑是惭愧的。我们不需要更多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试图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如果无法改变世界运行轨迹,就请守护身边的童心吧!它们的单纯与柔软,不设防备却拥有最好的感化力量,仿佛星星点灯,终会照亮黑暗。

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真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挨斯蒂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于你我心间。

60 遗失的童真

当暮霭沉沉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声,渐行渐远,消逝不见。

“孩子从卖气球的人手中牵走了一个心愿。”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在冻结。本该童真的年纪,却一脸愁苦,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抱怒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故,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

反观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了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位近千名利所奔波时,当与孩子们共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盈时,试想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与此同时,将大人的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

记得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钩心斗角忙碌中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情绪。

在一个鼓吹神通的媒体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的,不会转弯,也正因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这份童真,这份初心,倘若一直坚守,如同守护一株鲜红欲滴的玫瑰,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间,现实让人们知道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但为什么现实让人们害怕得连一个梦的开端也不肯轻易地为孩子许下呢?

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支离破碎。最好的成长,不是小小年纪就考上名牌大学,不是小小年纪就深谙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纪就挥毫千里、琴声悠扬。我更愿看到“最喜小儿无赖,村头卧剥莲蓬”的无忧闲适之景。未来或许残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创造,便不畏惧。

有些事重要经历,那边到时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为何不好好珍惜?遗失的童真,带给我们惆怅,但愿这番醒悟能让天真无邪的笑声在风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58分 童心之殇

蒋勋先生在《不忍伤害》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去公园玩,妈妈欲熟人攀谈起来,小男孩蹲在桐花树下,不一会儿身旁便飘落成桐花的海洋。母亲叫儿子过去,小男孩却无法挪动脚步——只因不忍伤害满地的桐花。

童心是如此的纯洁与美好,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都不忍舍弃。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溥仪回到昔日的皇宫,眷恋的并不是金碧辉煌的大殿抑或是万人称臣的壮观,而是龙椅下藏着蝈蝈的笼子。孩童的眼睛里看不到权力与名利,有的只是对自然的流连。

拥有一颗童心,不仅仅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擦亮了人们发现世界的眼睛,对他将来的创造奠定了基础。譬如沈从文儿时在湘西的学堂里读书时,便喜欢和小伙伴们爬上树枝捉蟋蟀,辨别各种植物,甚至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自然里学到的东西比在学堂里多得多。”是啊,如若没有这段经历——看似闲玩,无意义的经历,又怎会有《边城》中弥漫着水雾的湘西山城,又怎会写出那挤得出水的青春?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变了。十几岁的小女孩作为车模在人们面前搔首弄姿,毫无纯真可言。有些孩子恃宠而骄,对长辈大呼小叫,出言不逊。但更多的却是情感上的麻木,不懂得交流,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创造。

在文章开头的小故事中,妈妈对小男孩吼道:“死小孩,快给我过来。”破坏了男孩呵护美好的愿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每个大人却都在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时,又怎能以身作则,带领孩子走向美好的明天?

有人说,老鹰将小鹰从悬崖上抛下,小鹰面临着死亡的危险便会努力学会飞翔,这种说法很美好,有一种坚韧的品质。但当父母争做老鹰、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过多地输入成人化的教育,只会让小鹰因不适合生长环境,输在终点线上。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说:“人生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与希望。”等待孩子点滴的成长吧,切莫剥夺那美好如珍珠的童心,用自己的行动带给孩子们希望吧,他们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明天。我们正饱含希望地等待孩子成长,莫出现童心之殇。

55分 守住人世间的清灵烛光

天上群星璀璨,星星眨着眼,从天枢到摇光,到处是明亮心灯,如万家灯火;门前小桥流水,小鸭扑翅而过,从桥头到桥位,到处是一二三四,如歌中音律。每一缕童真在初始时包容万千世界,为何时间流逝之后,便只有一个人间?

记忆似乎仍停留在儿时仲夏夜中,奶奶摇着蒲扇告诉我:天上的星星都会发光,那里每一颗星辰都是神仙的琼楼玉宇。而现在声音已经沉睡,只有生硬的书本无声地告诉我:天上的星星都不会发光,此时心里便寂寥万分。科学时代能个人启迪就罢了,为何荧屏前孩子们的幻想已被街舞摇滚和不符合年龄的着装取代?聚光灯下还稚嫩的少男少女却彰显着伪装的成熟,幼小天真的心灵却受着真理无情的烧灼。

一粒种子,破土而出到木秀于林是需要过程的考验的。催促孩子们成熟不应成为当代父母的追求。龙应台在花店愿用一下午的时光静静地等待一个孩子慢慢将花用细绳束好,述说“孩子,你慢慢来”的企盼。丰子恺笔下的小人儿稚嫩的童真,叮咛着“孩子的眼光是直的,不会转弯”的话语。世界给予孩子的应是一个守护童真的盾牌,而不是成为戳穿幼小心灵薄膜的利剑,世界便不再安宁。

极具讽刺的是,我们在幼小的心灵上抹去童真,一些智慧的老人在晚年却在渴望童真。 老年和童年是一样的,孩童心性的老人会为一只蝴蝶的翩然起舞而喜悦,会为一抹阳光划过指尖而激动。孩子的纯真便是这个星球上最安静的动作,一个孩子所表现出的好奇与天真便是这个安静的姿态。我曾经见过一只雏鹰在树干之间静卧,见过一条小鱼在水中潜游,

这些生命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却保持一颗静默的心。因为童真,便不受世界浮华的打扰,于是便安静祥和。

我们正在失去原本巨大的孩提王国,因为我们没有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们严重的“星星”。我们看星星,从古到今,驶船的舟子,眦目辨认南极的星蒂;飞天的太空人,去看星辰的运动轨迹。孩子们看星星,看酋长的迷信,看祭祀的占星,看生命的美丽。

不妨长作少年人(59)

经过书店的时候,我总看见小学生手上或多或少地拿着习题集;去学琴的时候,我总看见各自不到我胸口的孩子,或熟练或生疏地招架手下的乐器。他们的表情微微茫然又似乎痛苦,像是认识世界之后感到格格不入而恐慌。

世界正在丢失孩提王国,不是吗?我们曾经对世界怀有好奇和信赖,愿意用直线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但后来,不知是什么时候,我们变得麻木坚强,一如赫胥黎所言的提前硬化。 成人们自以为是的爱是一个起因,但我们也同样需要承认,自己对世界的妥协才是根源。世界不需要批量生产成熟,在这个创造缺失、私彩匮乏的年代里,我们更需要找回失落的童真。 童真是神仙的金手指,点化一片清明,一片明亮。它是杨子笔下彩羽小公鸡的一声引吭鸣啼,是马克思17岁为自己职业奉献的无私与纯洁。它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等待着我们的呼唤。

做一个纯真的人,过滤世界给予的伤害。我们无法去选择,亦无法去改变世界的面目,它有它的规则。但我们可以坚持回避它恶意的一面。在信息芜杂的当下,我们更应懂得筛选的重要性,让自私冷漠欲望的罪恶退散,拥抱温和善良刚强美好。

做一个富有童趣的人,同世界握手言和,铜雀并不拘泥于时空,只要你愿意,何处无趣?夏日蚊虫烦恼,学沈复喷烟为鹤就是一种童趣;文怀沙八十岁仍穿红着绿,自诩青年诗人插科打诨也是一种童趣,宫崎骏为五岁的儿子画一部电影,让女孩在浪尖上奔跑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让自己的心变年轻,世界就是你的游乐园。

做一个少年人,最重要的是打开心灵。在汉语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轻松为少年下定义。但真正深入才明白,它是我们心灵的一处所在,所以不打开你的心灵,你是无法到达的。驾一叶心舟宰波澜而去,看云是你的衣裳,看水是神的一滴,看山是巨人的肩膀,看自己是分花拂柳而来的少年。

成熟是一种美,童真是另一种美,它不聒噪却生机勃勃,它不圆润却棱角分明。它是上天赐给大地的彩灯,妆点黑夜与白天。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少年是华章,是烟霞,让我们长作少年人,长伴童真行!

遗失的美好(57)

月明星稀,风铃不再作响。

坐在窗前,并未欣赏这般良辰美景,而是疾书于苍白的灯光下,浩瀚题海,早已无声,只是眼眸中的天真与柔和正随着笔尖悄然流逝,只是那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早已尘封离案,无人寻问。

突然忆起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而不知何时起,我们稚嫩的心田中早已寸草丛生。

寸草丛生,遗失了什么?

我们每时每刻,都仿若是在受生活的压迫,在这压迫中自以为是地绝处逢生,忘记了哭,忘记了笑,张望着那看似使人起死回生的利益明灯。然众人大多不知,在积习已久的生活中,失去了敦厚沉稳,生活也就因此失去了价值。

“姐姐,你还欠我一颗糖。”无知觉的,妹妹伏在了我的腿上,抬头仰望着一颗天真清澈的眼眸,而我,却好像在这双两岁大的眸子中发现了一点光,这束光没有日月璀璨,没有明珠无瑕,有的,只是一抹无邪的笑。我突然记起一个《请你直接告诉我我欠你5元》的故事,因为区区5元,而各自憋屈在心里,自私与怀疑早已将瞳孔染色,区区5元,导致了最终的不欢而散,而真正失去的,是人性的天真、美善。

我想,寸草丛生,我们遗失的大概就是寸草下这片原本纯朴无邪的热土。

捧着一颗心来,这是上帝赐予我们的赤子之心,它是柏拉图所说的遗忘之原,它流淌着天真无邪的忘川之水,教我们怎样去拥怀纯朴之心,不动如山,心如止水。教我们一眼望至天际,拥怀无邪之心,领悟海阔天空,山高水远。

我们必须要找回、拾起这份遗失的美好。虽然它产生于孩提时代,但它不意味着思想退步,它是开垦,在现代嘈杂的社会中,整理出一片沃土,它是气象的升华。

我放下笔,牵起妹妹的手踏在路上,沐浴着如水的月光,耳畔仿佛又回响起那儿时的童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愿这份美好,不离不弃,永驻于心。

57分 温暖你的目光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孩子的眼睛一定是最明亮的那扇窗。然而,当我望向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时,有些孩子的目光依然澄澈无暇,而有些却已经过早地蒙上混浊的阴影。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不会转弯的,对于孩子来说,尚未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的他们,还只是一匹洁白的素绢,简单、纯洁。

现在还是六月初,前几日刚刚过了儿童节,一个儿童的盛会。回想起过去,一颗七色的糖果,一场游园活动都会让我们兴奋不已。早早期盼着六一的到来。现在,一辆电动小汽车,一个精致的洋娃娃,一顿美味大餐都换不起孩子们的幸福。我不禁疑问:是过去的我们太容易满足,还是他们的确不幸福?

曾经乘坐一辆公交车,一位年轻父亲怀抱着孩子,孩子看着司机手握着方向盘便兴奋地对父亲说:“爸爸,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司机。”父亲笑着嗔怪儿子:“司机有什么好,多累,工资又少。”孩子沉默了,我不知这位孩子在多年后是否仍记得他曾经想要当司机的愿望。正如当年六七岁的我们曾经许下要当老师、当医生,甚至要当科学家的愿望。这些愿望在我们日渐懂事的过程中,如同柳絮一般被风吹散了。而我却希望那小男孩在他多年后的一个清晨,仍能够记得他稚嫩的愿望。

繁忙的工作使父母不得不用物质来弥补亲情。物欲横流的社会也渐渐侵蚀着孩童的心灵。年轻的人用世故的见解标榜着自己的成熟,却不知自己落入了世故的圈套。世故、老成并非成熟,而恰恰是因为这使我们的心变得僵硬,使我们的目光变得冷漠。习主席在探望青少年时,鼓励地说道:青少年要有梦。可是,若心变得僵硬,若目光变得冷漠,梦又能到何处去寻找呢?

篇三: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 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 P3、M 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 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点评]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反映出作者平时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令人咋舌”、“黯然离场”、“方兴未艾”、“势如破竹”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侯新)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我们处在黑白胶片时代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照片任意拍,却又萌发“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感慨。但是,数码技术的时代,人生的可贵记忆不会被稀释,反而会加固、加深。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而数码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让人随意地照相,不受时空之限制,唯需一台数码相机而已。人们记录下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从出生的满月酒到幼儿学步,从幼儿园取得“好孩子”称号到中学获得荣誉时的留影纪念,数码时代下更能保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人生变得更加厚实,更加充满韵味。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又一重要原因,便是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当我们把自己满意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与朋友分享时,我们可能会收获他人的赞美,让自己倍感有所成就;抑或将我们至亲的人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我们可能会收获别人的祝福,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幸福感而铭记在心,更容易保留彼此之间美好的印象与感觉,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之中的情谊,收获亲情、友情之美好。

或许由于数码时代的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照片能够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以致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了,怀念起黑白胶片时代。但是,由于数码技术具有黑白胶片技术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够摄影、保存、分享等,而且永不泛黄,永不模糊,因而它更能唤起人们珍贵的记忆。

数码技术的时代,同样能够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让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点滴。

[点评]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讲述材料和一些人看法的基础上,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文章从两个方面,一是数码技术便于细致记录生活的过程,二是网络的双向性,便于人们分享和加深交流,阐述了数码技术比黑白技术时代的照片更能唤起和加深人们的情感和交流。由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具体的描述,增强了对读者的说服力。全文值得肯定的是,观点鲜明,论述较有力,思路较清楚,语言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倒数第二段论证不够,全文中个别语言还欠推敲如第四段??“收获情感的充盈??”。(邹蓬)

用心观察与记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点评]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作者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举了一正一反两个生动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拍照“真正目的”的领悟过程。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邓环)

阿锦的黑白记忆

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父亲吃力地抱着微胖的自己,欢悦地指着照片的人儿给自己辨认,阿锦眨巴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摇摇头,转向一旁的毛绒玩具,父亲微微嗔怒,却也无可奈何。阿锦还小,无法将家的概念一针一线地纳入她的心底,这时刻的阿锦对于黑白照的第一抹印象,尚未在她的心里撩拢出动人的涟漪,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小的照片,牵绊住了往后的岁月,绊住了那颗敏感的心。

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亮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相馆,倚在父母怀里,照上一张全家福。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父亲皱了皱眉,照上一张相,就该意味着这个月的饭菜无法合乎阿锦的心意,倘若她眼泪涟涟,嚷着要吃肉的话?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搂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星星给自己。那个周末,阿锦如愿拍下自己想要的全家福,她的笑靥如花,被定格在那个黑白岁月,即使日子艰苦,父母愿付出一切去爱她的岁月。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锦渐渐长高,父亲的背更驼,母亲眼角的皱纹也愈深,可唯一不变的是,每一年,父亲总要全家去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阿锦的眼里色彩日渐丰富,黑白的照片也逐渐褪去它夺目的光彩,被一沓沓的彩色照片替代,可阿锦分明看见,父亲粗糙的双手,抚摸黑白全家福的专注与慈爱。

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点评]文章以黑白全家福照片为线索,娓娓叙述阿锦幼时生活的温馨记忆。全文表面叙写的是阿锦对黑白相册的翻阅和回忆,实际上是表达阿锦对那些日子清贫艰苦却充满父母疼爱的岁月的怀念和感慨。文章首尾呼应,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细腻。当然,文章在内容上还显得不够充实,立意也较浅显,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还十分稚嫩。(张坪)

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棵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销蚀早已摧毁了那张黑白的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纸片上。

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爷爷已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诚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美好的记忆。是这张泛黄了的纸张,给了奶奶情感的寄托与依靠,而不至于觉得空虚、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回到里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丽的数码相片,回忆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时光,幸福之花亦心底悄悄开放。我终于明白,其实什么照片并不重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诚地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贯穿你的一生,给你的心灵带来贴心的温暖与快乐。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全文紧扣材料,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进而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深化了主题。文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行文流畅,构思巧妙。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发自内心的抒情,还有画龙点睛的议论,文体特色鲜明。语言表达有文采,有意蕴。(周元)

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介绍,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比去年的38.38分略高。且套作少了,原创多了。今年作文评卷的导向是鼓励学生原创,对套作扣罚较严格,一经发现就给很低的分数。

今年低分作文的问题主要在于文章存在空白和抄袭。黄友文说,也有考生作文交白卷和极个别考生立意偏差,因此出现了极少数零分作文。黄友文表示,从今年发布的优秀作文来看,学生在切题方面表现不错,但是作文的思想性、关注生活和社会的深度还有一些欠缺。即便是向社会发布的优秀作文也多是就事论事,思路上显得放不开。而往年的优秀作文中不乏有兼具思想深度和社会关注度,同时有个人独特思考见解的佳作。

黄友文表示,今年的语文作文评分情况给接下来的中学教学、备考指出了新的方向:不能为了应试而套作,应更加注重思维训练,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表达形式。

篇四:高考满分作文

2014年最具影响力的10篇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永州一中 刘小忠

1.处在悬崖边上的文化

北京一考生

谈到文化,都会联想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那些深刻的思想如一幅幅壮丽的景象,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近观这些年来,让人惊叹的是,祖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被众多不肖子孙们遗弃,深深地被现代化给湮没。

走进祖先的世界,翻开历史的画卷,蜿蜒坚固的长城正舞弄身姿,富丽堂皇的故宫正在向我们招手。微笑,孩子般的纯情依旧让人向往,无论是汉魏唐宋,还是元明清的文人骚客们,书写怀才不遇的作品让人感慨,盛唐时代的歌韵至今还让人沉醉其中,百姓辛勤劳作,与远亲近邻和睦相处是何等幸福?每年过着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个家族的人一起做饭菜,围桌而坐,就算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也其乐融融。

那些美好的画面是曾出现过,但是对我们来说,似乎那只是一种回忆,一种让人觉得很虚渺的幻想。因为,现代的人早巳被现代文明所俘虏,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穿梭在现代社会的城市里,散发出一种令人可怕的气息,城市化建设是我们的追求,搞好经济是我们的追求,人民富裕是我们的追求,难道继承传统文化就不是我们的追求了吗?

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付出代价的是一片片良田被毁,一道道名胜被摧。推倒的是一座座传承建筑,损失的是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至今令人叹惋,难道也要让后人为我们叹惋吗?保护好中华精髓的文化,不应发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恶性循环。这些已经够严重了,让人担忧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西方化。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各种节日蕴含了特殊的含义,比如五月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壮志,春节是为了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分享一年的收成,诉说来年的打算。辛辛苦苦地劳作了一年,组织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或节目,让大家欢欢乐乐过大年,那是一种不一样的韵味。可是,似乎现在过年的节目都被一台“春晚”所包容,没有了更多的期待。难怪很多人都觉得过年已经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要让我们在某一天羞于再提及这句话。纵观眼前,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正站在了悬崖边上,作为中国人,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名师点评:考生从材料中的“老规矩”这相对比较小的问题切入,放开思维,联想到了中华几千年古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使这篇作文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立意的着眼高远,气势宏大。从主题思想的表达方面来说,作者先肯定中华古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辉煌,但这不是目的,只是为下文蓄势,目的是为下文批判现代人忽视古文化的行为做法作铺垫,有了前一内容,后面的批判就显得既有依据又有必要了。本文的语言也很有力度,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又如“作为中国人,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等语言

有演讲稿般的气势,能让人感到其中的慷慨激昂之激情。

2.穿越的姿态由你定

上海一考生

你会不会在某个瞬间觉得眼前的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会不会感到有一只名叫“青春”的小兽在内心日益膨胀,在夜晚肆意狂奔?

反正,我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并且当一张张习题卷纷至沓来的时候,当夜晚梦见考试时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这种念头格外强烈。

我听见那只小兽在咆哮——我要逃离!我要自由!

苏轼曾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可是我们的年华到底是奉献给了梦想,还是葬送给了应试?我们每日戴着厚厚的镜片,手上的老茧被笔磨出了一层又一层,各种要奋斗的训诫不绝于耳。每每需要呐喊的时候,却被什么钳制住了咽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痛斥这如同八股取士的教育,痛斥应试教育这片似乎荒无人烟的沙漠让多少学子不堪重负、疲意不已。

可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没有高考这座“压力山大”的独木桥,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到达自己的远方。郑渊洁说过:那些拼命抱怨应试教育毁了一生的人,即使没有应试教育,他们也会一无所成。拼命想逃出某个牢笼到最后很有可能发现,自己进人了更大的牢笼。

事实是,你必须要去穿越这片沙漠,这或许不是抵达梦想的唯一出路,可它是必经之路,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刹,必定失声痛哭,或喜极而泣,或庆幸解放了自己——为自己,也为这段穿越的年华。

可是,当真正迎来这一刻的时候,总会有人感到自己的生命被风干成一张张薄薄的纸,有些人可能会开始无限制地沉迷于学习之外的娱乐与无为。

这时我们渴望的自由已经到来,但一些人此时即使真正地将青春推下断崖,连叹息都不会复有,终有一天,那些追求到所谓“自由”的人会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被禁锢,自由,终究拋弃了他,而有种种羁绊与限制。这时,他会猛然醒悟,回忆起那些叫嚣着要逃离的日子,那,才是在不自由中最自由的拼搏。

因为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注定是要受时代背景制约与做出选择的,可你不得不承认:选择权归根结底还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你要去浪迹天涯,你就该学会扬帆掌舵;你要飞翔于天际,你就要丰满羽翅;你要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要有自己的方向。

哪怕你必须去学奔跑,也不能忘却飞翔。穿越,是必然的,以怎样的姿态穿越,即是你的自由。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秀佳作。可以说,逆向思维、辩证说理、立意深刻、语言老到是本文取胜而被评为一类卷的最大亮点。该考生以一只“青春”的小兽的口吻,讲述因学习苦累而发出“我要逃离!我要自由”的呐喊作为引子,从反面论述了假如没有了这样的学习与生活,看似自由了,实则正是陷入了不自由的深渊而无所作为,视角新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本文引用了苏轼与郑渊洁的话作为道理论据,不仅增强了说服力和论证性,同时也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文中多处提炼了富有哲理的语句,如“可是我们的年华到底是奉献给了梦想,还是葬送给了应试”,以及文末的排比句、点题句等,无不是文章的采分点,这也是值得其他考生借鉴的长处和优点。文章跳开一般常用的套路,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宕开一笔,由现实生活说起,自然而然地引出材料所要阐释的观点和论题,采取正反论证,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记,说理独到、精辟,使中心论点水到渠成。

3.用心记录生活

广东一考生

好的照片在于情感的深度,而非景深。——彼得?亚当斯

——题记

“头靠近一点!”快门一按,画面便永远定格,每个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一刻,他们不仅是用照片,更是用心去记录了这精彩的瞬间。

在黑白胶片的年代,拍照可谓是一种奢侈。许多人究其一生恐怕也只有一两张但是却值得一世珍藏的照片,可能是亲人照,也可能是结婚照。而有的人什么也没留下,就轻轻地走了。正因如此,每一张老照片背后都有它不为人知的往事,或许是一次精彩的瞬间,又或许是一段曲折离奇的历史。然而每次翻开,总能唤起许多用心记录的记忆。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拍照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中,人们迎来了“数码时代”。各类数码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虽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却使他们能够随时记录生活的点滴。人们喜欢“分享”,拍下来还不够,一定得上传晒给大家看,汇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手机也自然成为了最方便的拍照工具。

但是胶片留不住变迁时代,像素不能重塑当时的温馨。曾经定格在照片中的古建筑群,如今大多已遭拆迁,它们往日的雄姿只能借助相片来想象。人生的瞬间虽能被拍下,但当时的温馨真能重温吗?

也不知从何时起,手机似乎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帮助人们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美国演员查勒妮曾拍摄一部关于手机的短片,片中记录了女主角没带手机的一天,也因此她才得以看到人们对拍照甚至是手机的病态迷恋。朋友聚会期间,没说两句,其他人就开始拿起手机拍照并上传,完全忽视她的存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

在你的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这是许多人的心声,也反映了社会的一种世态炎e:科技拉近了人们,也疏远了人们,拉近的是距离,但疏远的却是感情。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用其记录生活,人的惰性也恶性蔓延,越来越懒于思考。路经一处美景,还没顾得及欣赏便草草用手机拍了下来并发到朋友圈,等后来翻看却连自己是否拍过也不记得了。更有甚者,一次拍个几十上百张也不在话下??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黑白照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瞬间,彩照的出现虽然让瞬间更完美,但让许多的美好被我们忽略了。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时代,我们彼此却遗失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不仅仅只是用照片印刻,更要学会用心去体验生活,去记录生活。重新重视生活中的美吧,用心记录,并让美好的记忆永存心中。

名师点评:文章开头以彼得?亚当斯的名言为题记,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作者对于好照片的理解,起了提纲挈领之功效。之后,再以黑白肢片时代和数码时代的照片不同做对比,诠释了关键在于“用心”。最后再次点明“用心记录,并让美好的记忆永存心中”,顺理成章,有佘音绕梁之感。文章善于利用多样素材来提升文章品质,比如美国演员查勒妮的故事,“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的新解,一步一步,都让人愈发信服作者的观点。标题点明主旨,为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句“但是胶片留不住变迁时代,像素不能重塑当时的温馨”尤其令人眼前一亮,“像素”和“温馨”的对比,仿佛是科技与人文的分野与鸿沟横亘在眼前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4.啊!我不要

天津一考生

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不可以,不可以。

我不想知道智慧芯片的来龙去脉,我也不想知道现在这个处处都是所谓智慧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既然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事都了如指掌,这还怎么发展?高科技的世界虽然是我们所向往的,但人类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创造,事情到这个地步,我们的精神生活却被科技所替代。不要,不要,我不要!

人的意识来自于人的本性,哪怕是当一个人在濒临死亡时,也只能依自己的顽强意志去为活着而努力。如果一切只依靠科技,那只能是帮助人身体生理上的新陈代谢,支持一段时间而已。可现在,每个人连说一句话都要经过程序,而不是人自己的意识,这不全都成了机器人了吗?

不可否认,高科技的确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那永远只能是辅助功能,人类不能把自己主动变成科技的奴隶,一切还得让自己来掌控。可现在,人类的意识全都要被科技替代,我反对!我需要保持我的人性!

意识的力量我们都见过,一个爸爸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可以举起几吨重的卡车,当儿子被救出来以后,记者叫他再举卡车时,他觉得那卡车重如泰山。也许,被植人芯片的智慧人,也可能爆发出那么大的力量,但是,他的力量中,能包含着无与伦比的亲情吗?

机械的运动、机械的反应真的好吗?机器地说出口的一句话,没有情感,没有意识,而且每个人都一样,每个人都像被复制了千千万万的复读机,我们走到哪儿,听到的都是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内容,会有舒服的感觉吗?

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诗的韵味怎么可能从一个不懂诗的卖冰棍的老太太口中吟诵而出?怎么可能用机械的话语来表达?诗中的感情,必须来自于诗人和热爱诗歌的读者心灵上流出,而且每个人对这种韵味的感觉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可现在却变成硬邦邦的几句话录人芯片,这样的诗歌,还有什么诗的意味呢?我真的无法忍受啦。

人的情感表达,怎么可以复制?人的智慧怎么可以相同?“智慧”这个词,只有相对于“愚蠢”时才可以存在,每个人的智慧都一样了,那就不能叫智慧了,那还拿什么芯片来炫耀其智慧呢?

我们常常期待与人交流中,能听到对方的真心话,能感觉真心话中的真情实意。可是,现在,人人都说一样的话,还有什么真心话存在了呢?就拿谈恋爱来说吧,每个男人都有一样的“智慧”,都说同样的“甜言蜜语”,女孩还会有选择的必要吗?没有选择,那恋爱还有什么让人感到幸福美好的呢?不要,不要,我真的不想要!

总之,人的行动,人的意识,人的思维,不可以机械化。我们不能丧失人类原有的本性,不要,我不要,我真的不要!

名师点评:芯片是高科技的产品,对于生活在现代科技生活的人们来说,期待智慧机器人代替一切劳动,而人自己只管享受生活是长久的期待,智慧芯片听上去觉得这种期待即将变为现实。可是,考生直接在标题上就鲜明地对智慧芯片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不要”。然后,在正文中,从多个角度表明自己对智慧芯;片的态度,说明了自己的理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此文不是典型的记叙文,也不是典型的议论文,而是用随笔的笔法,看似随性而言,但一直围绕中心句“我不要”行文,散漫中却紧紧围绕中心论述,;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正因其作者:没有把此文写成典型的议论文,所以,他在讲述道理中,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又将自己的感情注入文字中,读来不枯燥呆板,而且全文有理有情,理情相生。

5.世界因你更温暖

重庆一考生

人生千姿百态,因为有你,这个世界不寂寞。

你并不富裕,每个月靠国家给的200元贫困补助过生活,但你却并不满足每天只吃稀饭、馒头和!泡菜。自己过着极其拮据节俭的生活,同时天天拄着拐杖捡废品,外出拾荒,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十八!位贫困少年撑起一片天。

篇五: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 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 P3、M 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 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点评]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反映出作者平时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令人咋舌”、“黯然离场”、“方兴未艾”、“势如破竹”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侯新)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我们处在黑白胶片时代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照片任意拍,却又萌发“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感慨。但是,数码技术的时代,人生的可贵记忆不会被稀释,反而会加固、加深。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而数码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让人随意地照相,不受时空之限制,唯需一台数码相机而已。人们记录下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从出生的满月酒到幼儿学步,从幼儿园取得“好孩子”称号到中学获得荣誉时的留影纪念,数码时代下更能保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人生变得更加厚实,更加充满韵味。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又一重要原因,便是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当我们把自己满意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与朋友分享时,我们可能会收获他人的赞美,让自己倍感有所成就;抑或将我们至亲的人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我们可能会收获别人的祝福,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幸福感而铭记在心,更容易保留彼此之间美好的印象与感觉,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之中的情谊,收获亲情、友情之美好。

或许由于数码时代的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照片能够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以致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了,怀念起黑白胶片时代。但是,由于数码技术具有黑白胶片技术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够摄影、保存、分享等,而且永不泛黄,永不模糊,因而它更能唤起人们珍贵的记忆。

数码技术的时代,同样能够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让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点滴。

[点评]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讲述材料和一些人看法的基础上,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文章从两个方面,一是数码技术便于细致记录生活的过程,二是网络的双向性,便于人们分享和加深交流,阐述了数码技术比黑白技术时代的照片更能唤起和加深人们的情感和交流。由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具体的描述,增强了对读者的说服力。全文值得肯定的是,观点鲜明,论述较有力,思路较清楚,语言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倒数第二段论证不够,全文中个别语言还欠推敲如第四段??“收获情感的充盈??”。(邹蓬)

用心观察与记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点评]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作者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举了一正一反两个生动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拍照“真正目的”的领悟过程。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邓环)

阿锦的黑白记忆

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父亲吃力地抱着微胖的自己,欢悦地指着照片的人儿给自己辨认,阿锦眨巴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摇摇头,转向一旁的毛绒玩具,父亲微微嗔怒,却也无可奈何。阿锦还小,无法将家的概念一针一线地纳入她的心底,这时刻的阿锦对于黑白照的第一抹印象,尚未在她的心里撩拢出动人的涟漪,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小的照片,牵绊住了往后的岁月,绊住了那颗敏感的心。

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亮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相馆,倚在父母怀里,照上一张全家福。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父亲皱了皱眉,照上一张相,就该意味着这个月的饭菜无法合乎阿锦的心意,倘若她眼泪涟涟,嚷着要吃肉的话?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搂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星星给自己。那个周末,阿锦如愿拍下自己想要的全家福,她的笑靥如花,被定格在那个黑白岁月,即使日子艰苦,父母愿付出一切去爱她的岁月。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锦渐渐长高,父亲的背更驼,母亲眼角的皱纹也愈深,可唯一不变的是,每一年,父亲总要全家去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阿锦的眼里色彩日渐丰富,黑白的照片也逐渐褪去它夺目的光彩,被一沓沓的彩色照片替代,可阿锦分明看见,父亲粗糙的双手,抚摸黑白全家福的专注与慈爱。

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点评]文章以黑白全家福照片为线索,娓娓叙述阿锦幼时生活的温馨记忆。全文表面叙写的是阿锦对黑白相册的翻阅和回忆,实际上是表达阿锦对那些日子清贫艰苦却充满父母疼爱的岁月的怀念和感慨。文章首尾呼应,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细腻。当然,文章在内容上还显得不够充实,立意也较浅显,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还十分稚嫩。(张坪)

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棵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销蚀早已摧毁了那张黑白的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纸片上。

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爷爷已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诚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美好的记忆。是这张泛黄了的纸张,给了奶奶情感的寄托与依靠,而不至于觉得空虚、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回到里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丽的数码相片,回忆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时光,幸福之花亦心底悄悄开放。我终于明白,其实什么照片并不重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诚地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贯穿你的一生,给你的心灵带来贴心的温暖与快乐。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全文紧扣材料,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进而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深化了主题。文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行文流畅,构思巧妙。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发自内心的抒情,还有画龙点睛的议论,文体特色鲜明。语言表达有文采,有意蕴。(周元)

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介绍,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比去年的38.38分略高。且套作少了,原创多了。今年作文评卷的导向是鼓励学生原创,对套作扣罚较严格,一经发现就给很低的分数。

今年低分作文的问题主要在于文章存在空白和抄袭。黄友文说,也有考生作文交白卷和极个别考生立意偏差,因此出现了极少数零分作文。黄友文表示,从今年发布的优秀作文来看,学生在切题方面表现不错,但是作文的思想性、关注生活和社会的深度还有一些欠缺。即便是向社会发布的优秀作文也多是就事论事,思路上显得放不开。而往年的优秀作文中不乏有兼具思想深度和社会关注度,同时有个人独特思考见解的佳作。

黄友文表示,今年的语文作文评分情况给接下来的中学教学、备考指出了新的方向:不能为了应试而套作,应更加注重思维训练,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表达形式。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