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2:24:51 优秀作文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优秀作文

篇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高中语文教师 于红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

师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确实这样,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种人格魅力。

二、文本激趣,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荷塘月色》一课,在指导朗读写景段时,让学生演一演荷花,教师配乐,再让学生来读读小诗,“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轻柔、舒缓的语调将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学生就会乐学、好学。

三、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首先,在校园中拉起竖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在橱窗中出 “新书推荐”板报。其次,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于图书室,并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另外,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三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四、让学生置身其境,去“演绎”文本。

教材上不乏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段落句子(物别是记叙文)。以前上课对于这些段落句子总是一读了事,然后再引导同学们运用“想象”去体会一下课文语言的精彩。美其名曰

“想象”,其实,仅靠想象是难于体会其妙处的,充其量只能算是隔靴抓痒,并且这样也给一些思想懒汉以可乘之机,长此以往就会使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消失殆尽。现在对于这些段落、句子的处理方式是采用“演”的方式,让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情节扮演其中的角色,再现课文的情境。例如我在上《鸿门宴》的时候,对于文中鸿门宴中樊哙闯帐一节,我叫同学们去表演一下这幅场景的内容。同学们在台下即刻行动起来。大部分同学能够很好地再现场景的内容,并且有些同学还有一定的创造性,加进樊哙的表情,不时地引发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同学们的表演非常幽默,不用教师多讲,同学们表演过程中就充分体会到了樊哙的形象。同学们再现了课文的情境,成为文中的角色,实现了人本对话,大大增强了语感能力。同时通过表演,满足了同学们的成就动机,使他们觉得语文知识可以在表演中去体会,去感悟。

五、让学生去“争”,在“争”中体会乐趣。

这里的“争”是争论的意思。苏东坡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西方俗语有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大多如此,你站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当然也就大相径庭。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叫同学们针对课文的这一题目想象一下,假如是你来写,你们会写些什么内容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内容各异,就是没有一种和作者想的是一样的。然后,开始学习课文。学完课文后,我再问学生:“课前你们所说的内容和课文内容完全不一样,是不是作者跑题了?你有没有更好的题目?”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趣,各抒己见,这些都是同学们积极思考的思想结晶,对于他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如果又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生发出来。

六、运用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习兴趣。

简笔画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运用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单调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教师有一手漂亮的简笔画不仅可以提高在学生心目中地位,让学生觉得你很有本事,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我在教《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荷花,让学生看,学生一看这美丽的图画,就兴奋起来,兴趣立刻激发起来,不少同学高兴地说:“这幅真美,真漂亮”。我看看学生的兴趣很高,赶紧就说我们今天来学习 《荷塘月色》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七、从作业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尊重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不是笼统的“一刀切”,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要从布置作业的方式、形式入手,让学生爱写作业,比如我们学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就可以让学生搜集材料写关于淡然处世的话题作文,学生有了积累素材的意识。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可以以做课件、写论文、办手抄报等形式来完成作业,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可以发挥他们的长处,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写作等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的动力,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求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篇二: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也许有许多教师都眼这样的困惑:目前有相当多的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总感觉学习语文枯燥无味十分困难.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且愉快地进行学习.他们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而且积极完成作业;课后还会主动进行预习、复习、收集有关资料,语文成绩自然就会突飞猛进.相反“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教育家乌申斯基)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下面结合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 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只要喜欢某个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二、教师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动力作用。教师对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活动有饱满的激情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则会被感染、被激励,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学习。如果教师对语文和语文教学活动毫无兴趣,只是敷衍了事、毫无热情,长年累月机械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或教案,没有探索和创新,学生也就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他们渴望了解一切的热情将逐渐冷淡,甚至厌恶语文学科的学习。

三、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 目的的意义。

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才能激发起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从而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师若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四、课堂教学情景化、趣味化、多样化和游戏化,让轻松活泼的气氛充满课堂。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首先要在活跃课堂气氛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包括“思” 的活跃和“言”的活跃。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思维,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教师既要为学生的“思”和“言”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也要适时地加以引导。而要活跃课堂气氛,就得使课堂教学情景化、趣味化、多样化和游戏化。

五、巧设问题,设置悬念。

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对老师所提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感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而在课文结束时设置悬念,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六、更新教学方法,讲究授课艺术。

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和发展他们的求知欲。而更新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无论什么样的课文,如果教师长期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必然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减。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让每篇课文的教法经常有变化,经常有新意,才能使学生有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内容难度合理,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的体验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成功,就会学习产生莫大的兴趣。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管怎样努力总是得不到成功的体验,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日递减甚至消失。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问题或出的练习题难度要适中,要使大部分学

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获得成功的体验。心理学也认为,适当的难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学习难度太大,无论学生怎么努力都学不会,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如果学习难度太低,毫不费力就可学会,也不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八、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布置少而精的作业。

作业作为教学反馈的手段,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过多过滥的作业,特别是惩罚性的作业,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厌恶学习。因此,语文作业的布置一定要科学合理,少而精。

总之,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我们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发掘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爱上语文教师,爱上语文课,学好语文。

篇三: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题目:《浅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作者:刘夫珍

单位:江苏赣榆县青口第五中学

地址:赣榆县青口镇黄海路木器厂综合宿舍楼1单元302室

邮编:222100

联系电话:0518-82620297

浅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目标激励,

二、情感激励,三、质疑激励,四、竞争激励,五,成功激励。

【关键词】 培养 学习 兴趣 激励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教师要想教好自己的学科,光靠渊博的知识、威严的外表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教学中得心用手,教有所获,就像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成功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本人近十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出一点门路,在这拿出来以便抛砖引玉,那就是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一、目标激励

学习语文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也就是说要懂得从语文学习中得到什么。我们需要通过语文学习去认识五彩缤纷的社会和人生,需要在语文学习中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在阅读中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确实“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但是,从语文学习的目标来看,这只是一个方面,除了增长知识,丰富感情,我们还需要语言的积累,还需要增长理解和表达能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我们不满足于对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感知。语文学习不同于的文学鉴赏,它要求我们不满足于对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感知,还要求通过“语言的艺术”学好语言。如果读了文章只记得故事情节,只知道一个大致内容,在语言学习方面没有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什么痕迹,等于闲逛宝山空手而回。读文学作品是这样,读其它文章也是这样。

因此,我在教学生第一堂课时,首先要问学生有什么理想,有什么目标。学生就会情绪高涨 ,各言其志。然后我就会追问他们“你们知道学习语文对你们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有什么帮助吗?” 学生就会从交际的能力、良好的修养、非凡的气质、高雅的谈吐等多方面说出各自的想法。接着再追问他们怎样才

能学好语文,学生就会从多读、多写、多说,还有从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各抒已见。然后我再总结性谈到《语文课程标准》上强调“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是我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第一步,为学好语文奠定一个思想基础。

二、情感激励

㈠陶冶学习情操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即趣味、预期、目的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的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学生情操,产生浓厚的兴趣。

㈡ 优化师生关系

在无数老师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位哲人的话,“亲其师,信其道”。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一起遨游太空: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惊叹古代劳劝人民的智慧;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高兴后的记忆永不忘”这是至理名言。

反之对老师产生厌恶,这种情绪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注重培养师生间的感情。一方面,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摘下“有色眼镜”,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密切和他们的交往,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鼓励他们不断地进取,也才能培养起他们健全的人格。

㈢科学评价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是多元的发展性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语文学科评价的重要内容之

一。以往甚至现在的语文学科评价,还只是一张考卷,至多加上简单的面试,很少能把语文学习兴趣作为重要评价内容的,很少能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作为评价目的的。

新课程要求评价要“立足过程”,通过评价发展语文学习兴趣,主要还是靠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过程性评价。如当学生对写作文感兴趣并写得比较通畅时,老师肯定他的兴趣,表扬他写的文章,这是对写文章的兴趣肯定和成绩的评价;当学生写得不好却很努力去练习时,老师褒扬他的勤奋,这是对其联系过程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得到发展。平时,课堂上老师“珍贵”的一句赞扬,一句引导、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是一种好的评价,都是学生期待和重视的评价。如果说,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小火星,那么这种评价就是助燃的氧气,其作用是相当大的。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考试虽然无法取消,但在考试中,我们应注意不能让试卷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中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文章的题型中,老师们在试卷命题一定要考虑到命题的科学性,多设想一些答案;在批改和评讲时,也要对合理的想法和观点予以充分的肯定,对有创造性的想法甚至要予以高度的表扬。那种让学生灰心丧气的题目出不得。切不可让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语文学习兴趣被一张考卷“毁于一旦”。

三、质疑激励

俗语云“好奇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还可以通过爱迪生的“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的“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莱特史弟

的“人为什么不能像鸟儿飞上天呢?”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质疑,调动他们质疑的兴趣。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 的形式,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失为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中,有学生提出“既然‘处处志之’,又为什么‘不复得路’呢”的疑问,讨论解决这一疑问就能让学生明白本文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有学生问“皇帝自己没穿衣服怎么会不知道呢,哪有这样的愚蠢皇帝?”而讨论的结果又让学生明白童话的夸张艺术手法,增强讽刺效果。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疑,就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 课堂是一个多维互动的过程,学生智慧的火花就在这一过程中进发。这一互动过程必须是宽松和谐的。某外国名牌大学人才辈出,校长戏言他们的秘决在于“老师面对着学生抽烟”,师生之间无拘无束,创造的火花才能生成。因此也有调侃:中国人最具创造性的时刻是在酒桌上。和学生一起创造这样宽松的互动氛围,孕育智慧的氛围,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这是交流平台的预设。 当学生踊跃地发表独立的见解,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大胆地对名篇提出不同的看法,向老师表达自己意见时,老师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时,教师不仅组织讨论,而且张贴示范。这样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就会越学越有兴趣,从而产生学好语文的愿望。

四、竞争激励

流水只有撞击岩石,才能形成壮观的浪花。要想刺激学生努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竞争机制。如:演讲竞赛、说话竞赛、写作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竞赛等多种形式,这正是“石本无火,相击而发光”。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之后,就让学生开展写作“我爱我妈(我爸)”、“我爱我师”这一竞赛活动。在学习《幼时记趣》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看谁说得生动有趣。还有让学生写读书笔记,看谁写的形式美、内容丰富、实用性高。对竞赛的结果,老师还给以评价激励,评出优胜者适当给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学生在这种竞争激励中提高学习语文兴趣,给他们一个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和非常的成就感。

五、成功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

篇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内容摘要】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兴趣是可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但是好奇心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得到满足,并常常在满足之后很快地消失。而兴趣有较为明确的目标,一旦得到满足,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浓厚。所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语文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在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上不作计较。

【关 键 词】语文学习兴趣:激发 提高 巩固 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或一样东西感兴趣,我们就会想尽办法去了解它、拥有它。其实,学习语文

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便能产生强烈参与意识,把学习语文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好;反之,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就会厌烦它、抗拒它,学习效果固然就差。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好的导语,因为导语是每节课的开场白,学生对每篇文章、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新鲜感,所以一个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活跃其思维,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我十分注重一堂新课的导入环节。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雷雨》这一课时,我采用的是音乐法导入,根据学生爱唱爱跳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演唱他们熟悉的儿歌《小雨沙沙》导入,设置悬念,让他们想象雷雨时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从而让学生想去了解课文内容。在上《纸奶奶的生日》这一课时,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先问学生: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天吗?生日那天你开心吗?为什么?然后说今天有一个人也很开心,她就是纸奶奶,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她的许多子孙都从不同的地方赶来为她贺寿。最后质疑:他们是谁呢?这几个问题的设计由学生的生活转向课文内容,学生听后立刻对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自己寻找答案了。如教学《黄继光》一文,.我才用创设视听情景法导入,播放一段描写战斗场面的录音,将学生带入战斗场面的情境之中;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我让学生听一听钟表的“嘀嗒、嘀嗒”声,这样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此外,我还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即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这样既能丰富了课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巧妙地设计导语能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基础,活跃氛围。

二、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等心理特点,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一直平铺直叙地讲,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变换各种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三年级学生学习生字时,发现让学生难记的不是生字的字形,而是这些生字的拼音,通过调查了解这些学生拼音基础很差,对拼音不感兴趣,于是,我在教生字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先把不注音的生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些“客人”和我们一起上课,这些“客人”我们都不认识,怎样才能认识它们呢?(给它们注音),你们愿意上来帮帮它们吗?这时就会有许多学生争着上来给这些生字注音了,而且因为自己是去“帮助”别人,所以当然不能出错,于是学生平时写拼音、读拼音就更加认真了,而且课前也能自觉去预习下一课的生字,其实孩子们都是渴望去“帮助”别人的。

变换教学方法时,应注意:1.教学方式要生动而富于变化。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预设要力求使课堂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但老生常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便一开始学生很感兴趣,久而久之,趣将不趣。熟知的教学模式,要合理地间断地使用,还要常变常新,敢于突破,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总是那么有新意。这是教学方式方法的预设。2.教师要有富有魅力的教学风度。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要具有风度。语文老师,首先要是“语言大师”,课堂语言要体现智慧,要机智幽默有风趣,要准确、精练、优美,富有文学性、感染力。这样的语言学生听了是享受。老师还要注意态度的和蔼亲切,有亲和力。学生总不喜欢一脸严肃的老师的课吧?另外,语文老师的教学风度还应体现在“治学”态度的严谨,处理课堂问题的大度等方面。严谨是一种工作学习的态度,学生必须具备,老师要身体力行“传染”给学生;宽容大度,对学生尊重,自然赢得学生敬爱,自觉向老师靠拢。这是教师素质修养的预设。3.营造宽松的互动氛围。课堂是一个多维互动的过程,学生智慧的火花就在这一过程中迸发。这一互动过程必须是宽松和谐的。某外国名牌大学人才辈出,校长戏言他们的秘诀在于“老师面对着学生抽烟”,师生之间无拘无束,创造的火花才能生成。因此也有调侃:中国人最具创造性的时刻是在酒桌上。和学生一起创造这样宽松的互动氛围,孕育智慧的氛围,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这是交流平台的预设。

三、开展适当的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般好奇、好胜,乐于表现自己。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与愿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也正如卡耐基说过:“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影响人,就是激起他的需要,并让他知道怎样去获得。”一个人的语言学习兴趣是一种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知情绪,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教学法,如游戏法。从而引入一些课堂组织方式,让学生动口,动脑,活动起来:如竞赛、猜谜、画画、表演展示、配乐朗诵等等。比如,我在〈〈从现在开始〉〉内容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学生自己找朋友,自由组成几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自由讨论、组织安排进行角色表演;最后进行小组比赛展示,并给表演最精彩的小组颁发一些小奖品。在整个环节中,学生们都表现得异常活跃,主动,兴奋。不时听到一些笑声,讨论声,争辩声;不时看到一些小创造。这个设计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他们的组织、协调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把语文的学习融入了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再如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在了解一定的文本信息之后,充分发挥个人的体态语言功能,把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成课本剧,生动、形象地再现文本的信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会摇尾巴的狼》这则童话故事时,先让两个表演能力强的同学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并准备一些道具,两个同学把狼的狡猾和善于伪装;以及老山羊的聪明表现的惟妙惟肖,在场的观众拍手叫好,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想进入角色,进行表演。兴趣就这样被激发起来,学生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获得了知识。

四、融洽师生关系,巩固学习兴趣

在无数老师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对老师产生了厌恶,这种情绪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注重培养师生间的感情。一方面,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摘下“有色眼镜”,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密切和他们的交往,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鼓励他们不断地进取,也才能培

养起他们健全的人格。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50年代就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爱”的教育,她经常说:只有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在这个群“星”璀璨的社会,孩子们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偶像”,小小的自我空间里充斥了明星照片。如果教师有魅力,充满激情,品德良好,做事公正,真正做孩子们生活学习的朋友,做关心爱护他们的朋友,那是任何缥缈的明星都无法和他竞争的。师生间形成真正的感情交流,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师应关注、激励学生的学习,对其点滴的进步都应表示赞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位老师引借阿基米德的话说:如果有一个支点可以撬起一个地球,那么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将会撬起孩子的一生。教无定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也不胜枚举,只要老师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相信一定能帮助孩子们把握这个“支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有效的方法获取最必要的知识。如果课堂上能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使其感到成功的快乐;就能极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就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增长知识,形成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爱学、更会学,最终学有所成、终生受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 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

2.《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3.《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 王义堂主编 中国言实出版社

篇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浅谈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浅谈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兴趣,观察就会细致,反应也就会灵敏,创造性思维和各种智力活动也最活跃。但是在学习活动中,小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课程都感兴趣,例如语文课。小学语文是学生生活的基础,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兴趣越浓,学生的注意力就越集中。那么,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发;兴趣

自主创新、互助平等,爱心教育是语文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学过程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过程,达到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形成过程。可是传统教学中,小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纠其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单一化。众所周知,社会在飞速发展,教改在日益深入,教师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必然造成学生厌学这种情绪,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会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关键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得以发挥,语文课才能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 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 , 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探究, 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 《翠鸟》 —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 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 “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 学生很快找出 “难以逃脱” 、 “锐利” 、 “像箭一样飞过去” 、 “叼起” 等词句, 但不一定能找

出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 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 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看到翠鸟活了、飞了, 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 “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 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 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 生动 、精炼。

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 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 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也不能不加理睬, 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 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 再予以肯定。这样, 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 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 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 也是最可亲近, 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 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 感觉不太舒服, 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 齐诵一句口号, 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 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 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 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 他依次表演, 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 竟成为一个亮点!

二、设疑诱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而思则源于疑。学生的求知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方法。“疑”设得好,就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悬念,使学生形成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习兴趣。如在教《跳水》一文时,我先出示课题《跳水》,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是怎样想的?这一课中的“跳水”是不是跟我们

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运动员跳水一样呢?他们有什么不同?那么这个小孩为什么要跳水呢?这样通过设“疑”,吊起了学生的学习胃口,产生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三、大胆想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是科学发现必备的心理条件,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应从不同的角度选准想象点,展现想象,如组织学生观察插图,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利用教材提供的语句,想象生动的画面抓住教材省略部分虚构故事情节。想象时还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想象来激发想象。我读书期间看过这样一段教学视频,老师在讲解《荷花》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默读.体会,老师朗读并播放了一段《春江花月夜》。在富有情感的朗读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花的动态美。接着,老师又让学生在音乐中把荷花的动态美用形象的动作给演示出来。此时,老师和学生们仿佛都成为了一个个美丽的荷花仙子,在优美的旋律中,在徐徐的晨风中翩翩起舞,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随后老师又请了一位头戴荷花头饰的小女孩上台表演,小女孩活泼可爱的形象,优美动人的舞姿,甜美清纯的声音仿佛再一次把我们带到了荷花池边,目睹了满地荷花的美,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又如在讲解《狼和小羊》一课时,当狼扑向小羊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小羊最后被吃了吗?”给故事加个结尾。同学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几个学生也举起手来。大多学生想象小羊急中生智,想出种种逃脱的办法,没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同学设想到小羊太善良了,跪在地上求饶,结果还是被吃掉了。总之,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脑子里诞生了。教师点评、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幽默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放松心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要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心情舒畅,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而且,语文本来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课程,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由喜欢教师进而到喜欢上语文课,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风趣幽默,会使学生感觉与教师拉近了距离,学生会积极响应,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五、热情鼓励,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个力量。”学生的自尊心使之希望展示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激励学生,巩固学生对语文课已有的兴趣。不吝啬一句轻轻的赞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赏识的动作。这样,成功的喜悦会化作一种动力,使学生增强自信,更爱老师,更爱听老师的话、老师的课。他们会感到老师的课趣味无穷。如一堂作文评讲课上,我在总结后让写得好的几个同学当堂朗读,他们的朗读是充满了自豪的。成功的喜悦激发起他们写作的乐趣和热情,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觉得作文并不难且很有趣,因而会越写越好。兴趣决定了学习的效果,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并巩固下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感受语言之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以语言的丰富意义及内涵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富有无穷魅力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浓郁的语言氛围,切身体会到语言的美。如《桂林山水》一文,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节奏明快,把漓江水的独特之处写得惟妙惟肖。通过对这优美语言琅琅上口的反复品味,学生可以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美,情感美,而这美又能如涓涓细流泌入人的心脾,培养学习兴趣。

七、利用竞赛,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是儿童的一项心理特点,根据心理实际证明,一组有竞争意识的学生,要明显地高于另一组无竞争意识的学生。竞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向上的进取心。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

各种智力竞赛活动。如:词语积累、朗读、演讲、习作等多种多样的竞赛。看谁的积分最多,给予鼓励。这样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兴趣。

八、提高自身修养,改变学生兴趣

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的兴趣亦然。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语文,对语文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只有自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才能用自己充满激情自己的教学去影响学生。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是一条奔腾的河流,因此必须热爱读书,博览群书,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给学生一种博学多才之感。同时,在新课改的旗帜下,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转变角色。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得好:“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热爱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关心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课堂上,鼓励学生敢疑、敢问、敢说、敢辩,多从赏识的角度去评判学生,多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不对学生求全责备,更不能嘲笑、挖苦、讥讽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多给学生表现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在教师的关心、鼓励、帮助下,获得成功的喜悦,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就会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参与学习。

总之,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只要教师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能够培养起来,进而使学生由“要我学” 变为“我要学”“我爱学”,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