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偷懒的结果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2:30:29 作文素材
偷懒的结果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偷懒的结果

“偷懒”的结果

汉斯是个德国农民,他因爱动脑筋,常常花费比别人更少的气,而获得更大的受益。当地人都说他是个聪明人。到了土豆收获季节,德国农民就进入了最繁忙的工作时期。他们不仅要把土豆从地里收回来,而且还要把土豆运动到附近的城里去卖。

为了卖个好价钱,大家都要先把土豆按个头分成大、中、小三类。这样做,劳动量实在太大了,别人都只有起早摸黑地干,希望快点把土豆运到城里赶早上市。汉斯一家与众不同,他们根本不做分捡土豆的工作,而是直接把土豆装进麻袋里运走。

汉斯一家“偷懒”的结果是,他家的土豆是最早上市,因此每次他赚的钱自然比别家的多。

一个邻居发现了汉斯一家赚的钱比自己多,但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于是就悄悄地跟踪,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原来,汉斯每次向城里送土豆时,没有开车走一般人都经过的平坦公路,而是载着装土豆的麻袋跑一条颠簸不平的山路。二英里路程下来,因车子的不断颠簸,小的土豆就落到麻袋最底部,而大的自然留在了上面。卖时仍然是大小能够分开。由于节省了时间,汉斯的土豆上市最早,自然价钱就能卖得更理想了。

【风行小语】大自然中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平时不留意,根本意识不到。但是,如果注意观察,用心分析,巧以利用,就能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农民汉斯这种巧妙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逻辑想象的方法,看起来并不惊天动地,但却能开启我们的大脑。如果你能够激发自己的逻辑想象能力,就可以在自己的成功过程中做得更好了。

【适用话题】观察 用心 用脑 想像

篇二:偷懒的下场

偷懒的下场

大鹏新区葵涌中心小学 曾佩君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牛和一头驴,每天主人都要牵着牛去犁地,而驴却躺在窝里休息。

有一天晚上,牛对好吃懒做的驴说:“驴,你看你多懒呀!我多勤劳啊!”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骄傲地说:“干活多累呀!你看看我,每天休息,主人照样给我最鲜嫩的草吃,多好呀!”牛想了想,问到:“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我和你一样?”驴说:“只要明天早上你装着生病,主人就不带你去干活了。”牛听了,觉得是个好办法,决定明天早上就装病,看好不好?

第二天早上,牛就装病,真像病得很严重,连站也站起来。主人看见了,心痛极了,连忙拿了些鲜嫩的青草给牛吃,也没有带牛去犁地。这时主人看见了一旁的驴,就把驴带去犁地,当沉重的犁拴在驴的身上时,驴一下子摔倒在地上,站也站不起来,主人生气地说:“你吃了那么多青草,却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我为什么要白养你”,于是,主人把驴给杀了,驴在死前想:我真不应该告诉牛这好办法,可是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听说驴不能干活所以被主人杀了,牛立刻吓得站了起来,也不装病了,免得跟驴一样的下场。于是,牛即使再累也变得精神抖擞,每天跟着主人在地里干活,从不偷懒了。

篇三:知乎“努力与懒惰”-作文

他也不认为以贾母为代表的那种世俗的价值不对,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内心,不愿意选择那种世俗的努力,你不能因此而否定贾宝玉的生命毫无价值。

实际上,人生的方向是多样的,在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外,还可以有道家的宁静无为;在有意义的人生之外,还可以有有意思的人生。而世人却往往坚执于外在事功的努力,追求看得到的可以考量的所谓进步,却忽略了内在心性的宁静与满足,忽略了生命内在的圆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而这种思想认识的误区又导致选择的单一,选择的单一使得这个社会失去了圆融与包容的气度,只要出现价值背离的选择,马上异口同声地挞伐,这无异于是对生命的一种蔑视。

【考场类文】

与其放纵惰性 不如脚踏实地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理性和情感的内战。”诚如斯言,理智和进取常常指引人走上康庄大道,而内心的情感偏好与主观私欲的作祟又让众人与理想背道而驰。

为何芸芸众生皆知道懒惰的危害却放纵其律动?为何人们深明努力的优势,却鲜有人为此践行?一如古语所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放纵自我的惰性总是比克服欲望坚持不懈来的洒脱。

或许有人感慨人生自有天意,无论自身努力与否都无法与富二代匹敌,于是自怨自艾,放纵内心的惰性。且不说其悲观的人生态度,也不说其静止地看待人生,缺少对未来的张望能力,单就其片面的看待努力与结果的关系,将富贵与否视为努力的全部意义之所在,不免有失偏颇。

放纵惰性者,或是坐拥父辈钱财,拒绝奋斗的富二代,或是渴望投机取巧上位的蝇营狗苟,或是不思进取自怨自艾之人??孰不知努力后的美丽才足以颠倒众生,摘得人生的彼岸花。

努力,不是人靠衣装马靠鞍,倾力于形式与外貌的倒饬,也不是为满足物欲,放下尊严的愚笨,而是怀着脚踏实地之心,追随内心美好本初,不断走向卓越。

君不见孔圣人一生奔走各国,凭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担当,努力将个人价值涅槃至民族未来的高度,君不见开普勒于穷困潦倒中,仍然奋发图强,探索宇宙的奥秘,试想倘若他们被现实击倒,放纵内心的惰性,倘若他们仅仅着眼于现实利益与一己苟安,怎能丰满生命,又何谈开创文明进步之先河?

因此,一如哲人所言:“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悲。”面对与生俱来的惰性,圣人能够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并且时刻反省,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实为明智之举。

然而,现实是如此的不堪,多少运动员以体能极限而放弃突破,多少学子以考研超出自己能力范围而停止前行,多少企业以天意不可违为借口,放弃机遇的同时也拒绝了进步。 或许,当芸芸众生能够少一分对惰性的放纵,多一分脚踏实地的进取,少一分对自我能力的怀疑,以及对个体生命的自怨自艾,多一分对本初之心的努力果敢和执着,当众生皆然之时,开明大同的未来还会远吗?

摒弃懒惰 奋勇努力

花散清芬,是它越过磨难而努力绽放的结果;鹰击长空,是它凭借奋勇努力飞翔的结果。人亦然,摒弃懒惰而奋勇努力后的人生,必为绚烂而夺目。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是世人均晓懒惰的可憎,然而终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依我之见,世人所需要跳出的懒惰并非行动上的不作为,而是知难而进,安于现状,临渊羡鱼的惰性,是思想麻木,灵魂困厄的困顿。

尼采曾言:“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的话,那只是努力的另外一个名字。”的确如此,摒弃懒惰而奋勇努力方能造就奇迹。

然而现实总不能尽如人意。人存于世必然要接受磨难。正如芥川龙之介所言,人若要微妙的享乐,必然要微妙的受苦。而只有知难而进,克服惰性,才有享乐之可能。由于人们仅仅看到成功人士光耀的表面,从而将其成功归结于幸运,而正是这种侥幸心理,使得彻底忽视那不为人知的努力。

由此观之,最可怕的不是我们行动上的不作为,而是心理上的懒散和目标的不笃定。我们相信努力便可以进步,胡适曾言:功不唐捐。然而在克服懒惰之后,努力能否真的有所收获?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不存明确的目标与坚定的方向,那么所有的努力仅仅是原地打转和所谓的徒劳,最后画地为牢,陷入嫉妒恐慌与无助之中。

因此,摒弃懒惰,朝着正确目标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突围的可能。孔子一生为匡世于既倒,救民于水火而不懈努力,即使不为当时承认,却化为永恒的文化符号引领后世。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而不断努力,将毕生心血凝聚其中,使得人们在感动的同时接受心灵的滋养。博尔赫斯虽然双眼失明却仍然努力进行诗歌创作,终成文学巨擘,为人所传颂。

因而今日正确的大努力,必然有将来的大收获,今日的不付出,当然有明日的大悔恨。 杜伽尔认为人最大的弱点是轻视自己,而摒弃懒惰便是拥有相信自己的满满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的强大内心。在此基础上的奋勇努力,亦需要我们恒定的毅力和潜力的释放,不惧困难,敢于超脱现状,方可走出人生的困顿。实现心灵的丰硕于成功的欣悦。

辛波斯卡曾言:“我为自己分分秒秒疏漏万物而向时间致以歉意。”人生之短暂与易逝引发哲人的反思,而我们也应当于短暂的人生之中,摒弃懒惰,奋勇努力。

弃天才之谬,创努力之风

《后汉书》曾道:“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的确,努力成就人生,这一命题本应具有超越疆界的普适性,然而“知乎”网上的讨论带来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人为什么仍然不努力呢?”

究竟是人们对自我认同的失衡,还是因理想的遥不可及而导致的自我放逐?追本溯源,其实不良的社会舆论诱导方为原罪。一方面,社会思潮中涌现出一批“天才”论,通过传媒的渲染使错误的观念涟漪向四周扩散,使人们相信成功靠天分;另一方面,缺乏励志典型使整个社会世风堕落沦丧,转而成为一个全民颓废的时代:既知懒惰不对又拒绝努力。事实上,社会风气若能弘扬“努力成就人生”的主旋律,人人将努力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那么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定会为我们洞开一扇大门。

巴赫金曾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年代,形形色色的言论,亦正亦邪的倡导。”诚哉斯言!当世风之流弊混入诡谲人心之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便易崩塌。中学未毕业的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被懒惰者当作放纵自我的挡箭牌,《最强大脑》的奇人异事错误地引导学生们一味挖掘天分却忽视努力。这一切在媒体的鼓吹之下,竟演化成“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的谬误,其误人子弟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应努力建设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弃天才之谬误,创努力之新风。

然而,端正世风之下,每个社会个体也应端正自己的思想,一味依托于世风改善无益于心灵的拔节成长。我们看到,当世人惊艳于爱因斯坦超人的智商时,爱因斯坦强调所谓

天才是建立在99%的汗水之上,以此引领努力之风。同样的,钱钟书面对举世赞誉,只是默默回到书斋,以实际行动纠世风之流弊。二人奉努力为圭臬,终成大家。将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相结合,用“努力”之血液焕发社会之生机,社会之舟定能行得更快更远。

令人遗憾的是,时人予以“努力”的关注尚显菲薄:成功人士四处兜售着人生秘籍,“公知们”以颟顸执见破坏着价值体系。当天才之论肆意散布,当努力之风消磨殆尽,当理想信

仰近乎扭曲甚至被抛诸脑后,“懒惰”是否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

史铁生《病隙碎笔》中写到:“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的确,当我们仰望努力之时,当社会崇尚奋斗之时,仲永的悲剧便不会再上演,目之所遇即为天堂。

怀老庄之心,行孔孟之道

当代作家许锡良说过:“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就在于人们对于不幸怀着类似的理解和同情,而对幸福的追究往往是复杂多元的。”也正源于此,人类社会的选择不尽相同。少部分精英奋斗一生,成就了自我。而庸庸大众,却在平淡中走到时间的尽头。

世人皆知生命在努力中才可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懒惰者却如一潭死水。然而浮世之中真正拼尽全力燃烧生命热情者总是寥寥。窃以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享乐主义与虚无主义乃是元凶。

李太白一句高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于是盛唐的享乐之风似乎刮过了千年流光,现代人依然笃信“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的原则,灯红酒绿,快意恩仇,欲于有限的时间中尽力拓宽享乐的范围。当代人的奢靡成风,醉生梦死,就如马致远笔下的“密匝匝蚁排兵,闹嚷嚷蝇争血”,只留下无尽喧嚣,毫无益处。

虚无主义则是一个极端。这或许与华夏文化中举足轻重的禅宗哲学有关。崇慧禅师云:“万古长空,一朝风日。”修身养性之语却成为了群氓逃避现实的借口,这些人往往是经不起打击的弱者,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如余华所写:“只为活着而活着”,终流于滥觞。

但回过头来看,享乐主义与虚无主义也不应全盘否定。过分努力的人往往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在与世俗的碰撞中伤痕累累,他们可能为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困于一方囹圄,忽视了身边点滴的美与风景,活的既痛苦而单调。

由是,我以为,一个人当怀老庄之心,行孔孟之道,方可平衡懒惰与努力的关系,藉此走向人生的高境界。

何谓“怀老庄之心,行孔孟之道”?诚如作家张云广所言:“在天做飞燕,落枝成麻雀,收放自如,高下皆宜,既有隐士般的逍遥自在,又有君子般的坦荡进取。”我们当在努力中践行心中的理想,成就自我的高度,但也不忘“潇洒走一回”,在人生旅途中“行到水穷处”,便“坐看云起时”。行孔孟之道,我们当侠骨柔情,于红尘中勇于担当。怀老庄之心,我们又童心慧眼,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日。因此,有李叔同看遍浮生百

态,前半生努力拼搏,后半生便赋歌别俗,遁入空门,这当然不是“懒惰”,是成功之后重拾心中最初的宁静。也有战国名相范蠡,助勾践成一方霸业,成就自我后悄然隐退,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通过经商富甲一方,成就了自己后半生的快乐。

谁言懒惰与努力无法平衡?当你怀老庄之心,行孔孟之道,便终将走向弘一法师所言的“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之境。

篇四:批改(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偷懒的结果作文)作文巧偷懒

批改作文巧“偷懒”

湖口县第一小学 史文娟 刘洁琼

语文老师的工作很繁重,批改作文更是劳心费神。成堆的作文批改下来,老师往往是视线模糊。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与老师的付出很不相称。其实老师也很惧怕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减轻作文批改的负担,但是怎样才能既“偷懒”又高质呢?

1. 学生是主角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诚然,但这里的“改”不是教师改,而是学生自己学会修改。细心的老师发现,即便是我们批改十分精细,煞费心思,大动手术,学生往往是看看分数就往书包一放,至于批语写的是什么,老师是如何修改的或给出什么修改意见,他们并不感兴趣。再加上作文批改工作繁重,老师的批语难免套话浮想连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重点不具体,都是千人一面的话语,学生看了也似懂非懂,也不知具体修改的方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当甩手掌柜了。在甩手前得手把手教会学生修改的方法。教师先做示范,学生学会自改方法。让学生明白要批改些什么,怎样批改,为什么要这样批改。引导两三次之后,放手让学生依照基本方法,独立批改自己的习作,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是能掌握其中的要领的。

⑴自评自改。

璞玉需要反复打磨。“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指导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时,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刚写完的文章出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凭借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找出用得不准的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第一遍朗读着重修改语句。第二遍朗读注重段落安排,看段落间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严谨。若上下段间读起来觉得突兀、不连贯,则需适当增加过渡性语句,开头结尾安排照应性的段落。第三遍朗读进一步思考文章的主题,看主题是否明确、深刻,所选材料是否能准确地表现主题。否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补充或修改。修改后指导学生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作文,找出自己作文中的

成功与不足之处。

⑵互改。

往往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一般很难发现不足。学生也一样。发动学生互改这很重要。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喜欢读同龄人的作品;另一方面,学生在批改同学习作的过程能够悄然无息地学习同学遣词用语、谋篇布局、立意选材的方法和技巧。这比老师煞费苦心,大动干戈修改出来的内容更有影响力。童心换童心,儿童之间更有相同的体验,更多的共同语言。

学生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可以是小组内互改,也可以是好朋友间互改,还可以是请班级中写作高手帮忙改。每次习作后,可以变换不同的形式,借以增强学生互改的积极性。

⑶精批细改做拐杖

不是说有了学生的自评互改以后就不需要教师的精批细改了,教师主导在作文教学中还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毕竟写作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批改肯定不够细致,这就需要教师的批改和指导。

如我们班的徐思如同学在日记里是这样写的:很快发书了,当叫到了我的名字时,我紧张地走到讲台领取课本。又转向黑板,我好想看看那里面的白板。这是写开学第一天。这样的文字缺少感染力。我在旁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发书时你心情怎样?其他同学又有怎样的反应?你的紧张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拿到书后你的心情又如何?经过修改后她是这样写的:很快就发书,多么期待新书啊!不知道这学期的知识难不?看到其他同学领到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阅着,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终于听到我的名字了,我接过崭新的书,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书中还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哈哈!里面的内容真有趣。但我以为,老师的批改没有必要篇篇精细,因为老师批改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有的放矢。

2.批语实现美丽转身,赏识学生的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被赏识、被激励的需要。”许多老师深有体会,写篇下水文也要查阅一大堆的资料,也绝非小菜一碟。老师如此,更何况学生。小学生作文本身就是一件并不轻松的劳动,我们老师应十分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用得精彩准确的词,一句具体生动的话,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教师应当特别留心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神,那是充满着渴望受人肯定的眼光。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对于佳作我有时会这样说:“这真是一篇上乘之作。”“新的童话大王诞生了。”“你又没让老师失望。”学生存在着差异,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我有时会这样写到:“你的构思真新颖! 如果你再仔细观察观察,会更吸引人。”“你的语言真优美!”“如果你再加些心理活动就更好了。”对于写作困难的学生就放低要求,勾画出好词好句。作文的批语未必需要多长,但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努力让学生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亲近作文,然后喜欢上习作。但是,也不能一味赏识激励,在激励的同时适当的指导、引领、甚至是委婉的批评也是必须的。 总之,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的主导地位都不可忽视。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赏识的眼光激励的语言对待他们的劳动成果,可以寻求一条“偷懒”而高质之路。

篇五:小学作文:我学会了偷懒

我学会了偷懒

从小到大,妈妈和老师教导我不要偷懒。但是,渐渐地,我却学会了偷懒。

一年一度的跳绳比赛就要开始了。老师让我们每位同学回家后跳绳六百下,收到老师的信息后,我和妈妈就拿着绳子,去楼下跳绳。我跳完四百下后,妈妈让我一人在这儿跳绳,边跳边数,跳完六百下后,回家洗澡。一听见这个消息,我的脑海中紧接着浮现出“偷懒''两个字,但是,我又想起他*的教诲,可是我又想早点睡觉,于是就少跳了五十下,逃过了他*的法眼,并且也欺瞒了老师。

不仅在体育上偷懒,还在学习上也偷了懒。

星期天上午,妈妈陪我在我预习功课,突然,妈妈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去三姑家拿自行车,让我在家认真预习课文,一开始,我答应了妈妈在家认真预习课文,妈妈一走 ,我就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动画片来,忘记预习课文这件事,把他*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半个小时后,听到他*的脚步声,知道她回来了,我立刻把电视机关掉,摆出一副正全神贯注地看书的样子,换取了他*的表扬。

现在再回过头来想想那些陈年往事,觉得当初真不应该偷懒,更不应该欺骗了妈妈对我的信任。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慢慢地改掉这个坏习惯,做一个听话、诚实的好孩子。

1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