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阴差阳错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0:26:15 体裁作文
关于阴差阳错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阴差阳错的奖状

“阴差阳错”的奖状

前两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英语周活动。五六年级展开了英语手抄报大比拼。作为办报“高手”的我自然不甘示弱,也画了一张精美的手抄报,交了上去。

星期一,升旗仪式尾声,令人激动的英语周颁奖仪式开始了。随着老师一个个念获奖同学的名字,我的脑海里不仅浮现出一副幸福的画面:我走上升旗台,接过奖状,荣幸地站在升旗台前??

老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五年级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是??”我屏住呼吸,仔细聆听。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子,砰砰地跳着,好像就要跳到我的嗓子眼了。

哎,念到最后,也没听到我的名字。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慢慢地憋了下去。我真想冲上升旗台,大声说:“我做的也不错,为什么没有我的呀?”

升旗仪式结束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室,坐回自己的座位上。快要上第三节课的时候,念到名字的一等奖的同学回来了,只见她手里拿着两张奖状。啊,一获奖就获得两张奖状,不可能吧。

只见她向我走过来。我正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呢,她先说话了:“你的奖状。” 接过奖状,我嘴里嘟囔着:“可怎么发奖时没念我的名字呢?”

她说:“我也不知道呀。”

呵,真是“阴差阳错”的奖状。

篇二:阴差阳错的跟我女朋友在一起了

阴差阳错的跟我女朋友在一起了

有一种缘分叫做阴差阳错,也就是这种冥冥中的能量,将我跟我女朋友连接在了一起。

话说我们今年是三月认识的,当时我去A地复试,住的学校旁边的一家青旅,她是那里的前台,刚见到她的时候,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女人,再没有其它复杂的认知。

到了房间以后,拿出微信一搜,一百米之内只有一个人,其它都是五百米以外的(这是无人区吗),我便顺手加了她,最后才发现她是我们青旅的前台(照片和真人果然有差距)。也就这样我们慢慢就聊上了,开始我还比较害羞

只跟她微信上聊,后来慢慢去前台点一些喝的东西,趁机跟她聊上几句,再后来熟了以后,我点完喝的东西顺便调戏她几句:“奶茶里不要加洗衣粉。”她会瞟我一眼,然后奶茶做好以后会坏坏的跟我讲:“洗衣粉里加的奶茶,请慢用。”

记得她那时脸上贴了一片创可贴,我就问她,你的脸怎么了,“痘痘弄破了。”她回答,当时我回她:“那我的脸怎么办(因为我那时满脸痘痘)。”由于紧张,我说话含混不清,她很疑惑地看着我:“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清。”我就记得当时我脸红了,一时间不知所错,小心脏通通地跳着,好像马上就要跳出来了,于是又把刚才的话慢慢地重复了一遍。

当时我还是太嫩了,如果现在让我回答,我会说:“要是把我脸上所有的痘痘都挤破的话,满脸的创可贴让我看起来一定会像一个木乃伊。”

由于当时每天在忙着复试,早出晚归,所以很少有机会跟她接触。而且在我看来,我们的交集也仅仅就是我在A复试的那几天中所发生的事情而已,一切的联系,都会在我离开A之后被无情的距离所隔断,剩下的也许仅有脑海中存留着的我们打趣的”照片“。不过,她的出现,点缀了我那几日繁忙的工作,我也感觉到很开心。

果真,我复试完回家以后,我们也不怎么联系了,中途有过两次聊天,主题也都局限在我们那几日所发生的事情上,不能很好的进展下去。

等到了今年九月开学的时候,由于我提早到了一天,学校的宿舍没有安排好,我只能接着住在那家青旅了。当时我在心里预演了再次见面后的各种版本,然而,多情总被无情恼,她已经离开了那家青旅,我心中也感觉到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在那家青旅工作的员工,都是与我年龄相仿的人,而且跟他们交流起来,有时候会有那种与久别的朋友重逢的酣畅淋漓,于是我很快就跟他们成了好朋友。而且,由于我独处异乡,很快我就把这里当作了我第二个家。

我经常参与这里举行的活动,以缓解在实验室的孤寂与无聊,而且我还经常会和这里的姑娘们互动聊天,一个方面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女人,另一方面则是练习学习到的惯例,并且培养那种无需求感,那种友好而无所谓的心态(有时候我会感觉自己很人渣,把学习到的东西都用来了朋友身上,但当我发现我准备的那些惯例逗得大家都很开心的时候,我的心灵才

会有一丝的慰藉)。

我享受着跟大家在一起的快乐,也在慢慢的成长。不过,我在这里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先跟这里的男人们搞好关系,具体原因我想导师已经强调了不止一次了。

我经常会参加这里的举行的活动,顺便跟mm们一起合影,然后传到我的朋友圈里,只是想让我的朋友或者家人知道我在这里过得很开心,并没有其它的什么目的(我想大家都知道,跟MM的合影起到了预选的作用)。

无心插柳柳成荫,她(我现在的女友,也就是三月多在这里工作的妹纸)开始给我发的照片留言了,说我又在店里勾搭妹子什么的,我也会很骄傲自大的回复她:“我不仅在你们这里勾搭,我还在学校勾搭。”而且,随着泡妞的学习,我身边的妹子也越来越多了,对她的需求感也随之降低了,跟她聊天的时候,很少会那么诚惶诚恐地去措辞。

有时候甚至会把我操蛋的本性暴露得“衣不蔽体”,不过,我发现这样之后跟她聊天变得顺畅多了,也有趣多了,经常会聊的很开心,我也渐渐的发现她慢慢地对我感兴趣了,然而,因为我约会学的火候还不到位,我担心姑娘喜欢我我又因为那些半生不熟的技巧伤害到她,在一次的聊天中,我说了乱七八糟一大堆东西(请各位牛油自己脑补),不过确实把人家姑娘弄伤心了。。。。。。

有些东西,你越是想逃避,它越是会靠近你;有时候,你越是拼命抓住什么,它反而流失得越快。我很奇怪的发现,我们的关系居然比以前好了。然后再她生日的那一天,也就是11.16,我突然感觉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是一辈子的事情(舞步学院,专研追女生技巧和方法的学院,教你让你喜欢的女生爱上你)

于是我向她表白了(我相信很多牛油看到这里立刻会想到“表白死”),还是通过电话表白的,可惜我并没有“死”,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她很爽快的答应了。(我后来告诉她我在学习泡妞,然后很操蛋的对她说:“知道为什么你在电话里问我怕不怕你拒绝我,我说不怕?”她摇了摇头,我嘿嘿一笑:”因为我知道你已经喜欢上我了。“)

从此,我们便在一起了,在众多牛油看来,这是一件多么喜大普奔的事情啊,然而,对我来说,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因为学艺不精,并且之前所练习的内容都是怎样吸引一个女人并且让她成为你的女朋友,然而当我有了女朋友之后我就不知所措了

我用的很多东西,都是A阶段的,而且,由于我对废物测试和服从测试太过于敏感,把一些生活中很正常的事情视为废物测试和服从测试,这为我引来了不少麻烦。我开始和女友闹别扭,我也不知所措,而且自己也非常懊恼,好端端的一件事情就让我弄砸了。我发现,除了技巧的建设,心态方面也应该加强了。

刚好,在我疑惑的时候,导师晚上在YY讲了把妹的十大心态,让我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我也越来越感觉到,把妹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心态方面的东西)。在冷战的日子里,我故意显得很正常,也很平常,其实我心里有千万只草泥马在奔腾(因为我决定把我在学习泡妞的事情告诉她,是因为这些火候不到的功力,才会导致了我们之间的隔阂

所以我感觉我应该坦诚一些把这些事情说清楚,其实我本来就是一个坦诚的人)我告诉她:”我不知道我告诉你这么多的后果是什么,但是我只想说,我是因为很在乎你很尊重你才会这么讲,我只是希望以后不要再因为这些东西伤害到你,也不希望这些东西在我们之间引起误会,如果我哪些举动会有异常,请你告诉我,我绝对是无心的。我只希望我们的爱情是在美好中度过,而不是永无止境的冷战和争吵。(舞步学院,专研追女生技巧和方法的学院,教你让你喜欢的女生爱上你)

出我意料的是,她并没有生气,反而面带微笑(希望这不是暴风雨来临之际的平静)。而且我们现在的关系越来越好,从我跟她讲了这些到现在只有半个月,但是我们感觉在一起的时间已经好久了(我相信很多人可以反应上来这是转场所带来的好处),但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我们双方都对对方敞开了心扉,我对她很真诚,她对我也很真诚

我们很享受在一起的时光,虽然很短暂。

这不是一篇FR。仅仅是对我们这段经历的回忆而已。我极尽所能,在故事中必要的地方加上我的观点以及我认为应该使用的技巧,一方面是为了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或者批评;另一方面,如果让我有一丝小小的奢望,那便是本文可以为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指明道路。

如何真正掌握追女生的技巧?约会核心?

当你学会了这些核心技巧,你便可以让你从前搞砸的许多妹子起死回生,因为你比以前更懂得女人心!而这些方法之所以管用,因为这都是我们从无数的情感案例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而这些实用的技能,已经成功帮助10000名舞步学院的学员过上了情感自由的生活,更多的技能将会在我们每周的内部课进行全方位的详细解析。

同时,每天晚上9点在舞步学院直播间也会进行免费公开课,学习专业约会可以参加舞步学院《魔鬼训练营》课程,帮助你彻底从外到内的改变。

篇三:满分作文

梅花香自苦寒来 河南一考生

我是一棵梅花树,我生活在一个叫勾践的人的院子里。我听别人说他是一个国王。我却一点也不相信,哪有国王把茅草当作床铺,哪有国王每天都要舔苦胆的呢?

我在这里已经呆了三年了,听妈妈说,我今年就要开花了,我高兴得不得了。春天到了,我拼命地发芽生长,我要开花了,我想。迎春花开了……桃花谢了……我依然没有一个花蕾,炎热的夏天晒得我头好晕,我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呢?我往屋里一望,我的主人正在尝苦胆,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太苦了吧!

秋天到了,我的叶子飘落了,唉,看来我的花是开不了了。

一天,我的主人走到我身边,他在我身旁伫立良久。我看到他那深邃而坚毅的目光,不禁心里一颤,他似乎要从我身上看出些什么呢!

北风劲吹,雪花纷飞,我站在院子里直打寒颤,我要死了,我想。我还没有开花就要死了。梅花是世界上最好的花,她温文尔雅,徐发暗香。多美好的花啊。可是我却永远不能拥有她了,这难道就是我的命运吗?我就这样了此一生吗……不,不,我决不能这样,我不能就这样去了。我一定要开花。

院子里进出的人突然增多了。每日每夜,主人都和他们谈论着什么,夜深人静时,主人躺在茅草上,直瞪瞪地看着我。

天越来越冷了,我真的快支撑不住了。

一天夜里,主人又一次尝了尝苦胆,他走到门外,站了一会儿,突然他仰天长啸:"我一定要复国!"啊!他真的是国王,一个国王竟然尝苦胆,卧茅草,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也不禁想大喊:"我要开花!"

几度风雪,我硬挺了过来。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的主人不见了。又过了几天,我惊喜地发现我身上长出了几个花蕾,并且越来越多。一场大雪,我开花了,我开花了!缕缕清香,令人如痴如醉,我不禁陶醉了。这时,一身黄袍的人走进院子,是我的主人,他走到我面前,用深邃而坚毅的目光盯着我。"我勾践立誓,不铲平吴国,誓不生还,出发!"我听见院外万马奔腾的声音越来越大,然后又越来越小,逐渐消失了。 整个院子充满了香气

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在我心中的沙滩上,有美丽的贝壳,也有凶残的水蛇。沙滩上我独自前行,捡起一枚贝壳,打开它,

里面有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绿树村边全,青山郭外斜。”我家在农村,有一个哥哥,比我大一岁,他壮如一头牛,平时沉默寡言,极少见他笑。娘待我极好,对他却平常之极,跟我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我心中茫然道:“莫非哥是捡

来的?”

“几处草青青,新燕乱啼鸣。”春姑娘来了,

关于阴差阳错的作文

我们要上学。但是家里穷,只够一个人上学的费用。我和哥哥互相推让,自己要辍学。但是娘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她含着泪对哥说:“娘对不起你,让妹妹上吧。”哥强忍着泪笑着说:“好,好―――”此时,我心中更加坚定了:“哥是捡来的!不然娘怎么会对他那样呢?”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夏小伙来了,割麦的时候到了,我也准备为家出力,但是娘拒绝了,让我坐在家中吊扇下扇着,西瓜吃着。然而,哥一定在无边无际的麦浪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地卖力苦干吧。此时,我的心愈加坚定了:“哥一定是捡来的!吃苦耐劳的活都由他干,哪里有亲娘对自己的孩

子如此呢?”

“自古逢秋秋悲寂寥。”秋风萧瑟,心中凄凉。一天,一辆高级轿车停在我家门口,全村围着观看。我心中暗喜:“哥的好日子来了,他的亲生父母来接他了!”然而,阴差阳错,被接走的不是哥,而是我!

因为大爱,娘冷落了哥娘付出了许多;因为关怀,哥牺牲了自己,为了我。蝶恋花,蝉恋树,那么

我呢?我爱我的那个家―――有哥和娘的家。

唉,那个故事的主角为什么是我呢?要是哥多好呀!

我听懂了那首歌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首歌,每首歌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至今,仍有一首歌盘旋在

我心底,每每忆起,都会感到莫名的惆怅。我,听懂了那首歌。

假期我去了丽江。我坐在飞机上憧憬,憧憬这片我心中的世外桃源。这里的文明

与风景那么古老,一定能找到一份最初的淳朴。

我们先在古城最边缘处落了脚,那里住着一户最古老的纳西族人家。我们刚到,就听见屋中传来歌声。奇怪的歌词,奇怪的调子,却有一种奇异的忧伤。我伫立在外面,听得怔了。待歌声稍止,我们敲门进去,主人慌忙站起来,客气地请我们坐下。我问主人:“那首歌是什么意思?”主人愣了一会儿,摇摇头:“挽歌??”我不明所以,却见那位纳西老太太的脸上,奇异的悲哀充斥在她的每一道皱纹

间??恍然间,似又听见她在哼那首歌。

漫步丽江,却发现,找不到我心中的感觉。那个应该静静坐落在世俗的烟尘外的古镇,那个应该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古镇,那个应该飘荡着悠远驼铃声的古镇,现在,却被拥挤的人群踏在脚下。我站在一家店前,那家店,很偏僻,但让我停住的理由,却是这家店的主人也在唱歌,而且唱着同一首歌。我走进店,店里挂满了奇怪的符号。一个个安静的符号,明明是静止的,却又仿佛是有声的,在诉说着什么。“这些是纳西古文字,除了我,没几个人真正会写、真正能写出字的

风韵了??”平静的话语下,我隐约听出了一种惆怅与悲哀。

走在拥挤的街头,我的心中一直回响着那首歌,似乎突然懂得了那首歌的含义。

那是惋惜,是在为一段失落的文明惋惜。

前面有一排古屋,却几乎没有人参观。我走了过去。那是一排用瓦片盖成的古屋,我抚摸着那些瓦片,那粗糙冰冷的感觉是在诉说一段正在逐渐被遗忘的文明吗?现在的街上,还有多少房屋上留有瓦片的痕迹?我抚摸着、抚摸着,触动了一片瓦片,发出的那声清脆的响声,带着一丝颤音,竟与那首古纳西人唱的歌的旋律

合在了一起??

回程时,我心中一直回响着这首歌,奇怪的歌词,奇怪的调子,我听懂了那奇异的忧伤。是的,这是一首挽歌,在为一段失落的文明惋惜。我喜欢这首触动了我心底的歌,尽管我不知道为什么,正如我不懂为何抚摸着那些瓦片时,心中会涌

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哀一样。

时间,将会带走一切。这首歌的旋律,终将消失。那历经沧桑的古文化,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到那时,我们该拿什么来证明那段蹒跚走过的岁月,来悼念那段失落的文明?有一个女孩,曾因这首歌而有了悲喜,她听懂了这首歌中诉说的几

世沉浮,与这首歌的背后,那古老的文明。

那令我感动目光

阳光掠过时间的长河,在记忆的贝壳上刻下道道印痕;波浪翻滚冲刷,真金慢慢沉下,阳光在长河里最终映照出一道道令人感动的目光。

专注的目光

“刘翔……刘翔……”赛场上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站在起跑线上的刘翔似乎并没有听到,他边凝神边做着准备工作。一位政府要员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了些什么,刘翔竟毫无反应,更没有抬头看别人一眼。见此,电视机前的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难道刘翔今天的状态不好?”

发令枪响了,刘翔似离弦的箭一般冲出去,奋力跨越一道道栏杆,眼神似鹰一般专注。最终,“12秒88”,刘翔打破了世界纪录!

赛后,记者采访了刘翔:“你跨栏时知不知道有人就快要赶超上你了?”刘翔微笑:“比赛时,我只看到终点。”

锁定目标,专注于此,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击败敌人。飞人刘翔的精神令我钦佩,他专注的眼神更令我感动。

坚定的目光

“背着妹妹上学”的洪战辉是个相貌普通、衣着平凡的青年。在他还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孩子的时候,命运就让他失去温暖的家庭,一个稚气的孩子竟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可他没有泄气,咬紧牙关,微笑面对,他用稚嫩的双手撑起支离破碎的家庭,用坚定的目光告诉世人,好日子就在前头。当同龄人还在父母怀中嬉笑时,男子汉的气节已在他心间发芽。

类似的故事也许还有很多,或许更加令人感动,可是,洪战辉的眼神告诉所有的人,再苦再难我也会坚持的。这样执著的信念,如此坚定的目光,感到了中国所有的人。 避让的目光

萨科齐先生选法国总统后,曾来中国纺问,并来到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与那里的学子亲切交谈。会上,萨科齐温文尔雅的气质与谦逊的态度让人难忘,尤其是他的睿智更让我想起了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那睿智的避让。

竞选法国总统时,萨科齐面临的关键环节就是与另一位候选人罗琳女士进行电视辩论,这将最终决定两人的胜负。

开始时,萨科齐一改咄咄逼人的态度,而是一味避让,让罗琳的高雅形象尽失,于是,他获得了更多的选票。可以说,是他那睿智的避让,使其成功。

他的目光让我感动,因为避让的目光背后,隐蔽的是智慧。

思绪飞回,眼前家人的目光同样令我感动。当我有病时,有母亲温柔的目光;当我茫然时,有父亲鼓励的目光;当我无助时,有外公慈爱的目光……

我知道,不论何时,这些令人感动的目光都会伴我成长,让我的人生常存感动。

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

泥泞留痕,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题记

人生正是在面对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人生路上,留下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这是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时的启示。

当竞赛成绩后,我得知名落孙山,心情就犹如当时的天气,阴阴沉沉,被一层阴霾笼罩着,久久平静。

回到家后,吃过晚饭,父亲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便说带我到家后的田野走走。我无精打采地答应了。刚刚下完雨,空气清新,周围的稻穗和山峦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显得生机勃发。我望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这时,父亲说:“你能找到走来时的脚印吗?”我低下头望着地,很快就找到了,并指着给父亲看。父亲又问:“在平时天气晴朗的时候,你能找到脚印吗?”我马上回答,父亲问我为。我说道:“下了雨,土地变得泥泞,留下了痕迹。”父亲边走边说:“这不正像是人生吗!”“人生?”我猛地醒悟,是啊,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在人生之路留下痕迹,才能人生的价值。我望着父亲踏下的个坚定的脚步,仔细地思考着这过程中收获的智慧。

挫折是人生路上的风雨,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留下生命的痕迹,才能生命的价值,才能书写生命的意义。

我振作了,我充满斗志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与父亲走泥路时收获的智慧,我将踏出个展示价值的脚印,用我的行动为书写一条之路。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初三的一年,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春去冬来,充实而紧张的时光匆匆而过。

刚进入初三,时值夏季,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入我心里,使我内心充满热情,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我要努力: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墨绿的树叶在热风中微微摇动,好像也在为我呐喊。

篇四: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题目: 作文教学的尝试

作者:

单位:

XXX XXXXXXX学校

作文教学的尝试

XXX

早在学生时期,我就比较喜欢写作文。可能和我坚持每天写日记有关系。那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同村的一位大哥,他是初中没有毕业的学生,在家种了几年地,我们村小学缺少教师,就将他招进学校,当了一名乡代课教师。或许是因为刚从一个农民摇身变成我们灵魂“工程师”的缘故,这位大哥在教学上很努力,但教的还是很吃力。尤其作文课堂,是我们班同学最为害怕的时间段。老师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安排同学们:写吧!那时候,不像现在,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两本《作文选》之类的书籍。我们手里只有课本,无处参考,感到无从下笔。我呢,由于之前就坚持每天写日记,我就像写日记一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到作文本上。然而,就这样的作文也是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很羡慕我,经常借我的作文本抄写。越是这样,我对作文越是爱好,当时甚至定下了奋斗目标:长大后当一名语文教师,好好教学生写作文。

事有凑巧,后来我竟然阴差阳错的成了一名教师。心中自我安慰:小时候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二十年来,我一直处在教学的第一线,也一直担任初中语文课。或许是对写作感兴趣的缘故,学生的作文课我总是格外认真,想尽一切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多少年

的积累和改进,我在作文教学上有了一些独特的方法,不管能不能被所谓的专家和高手认可,毕竟我教的学生在写作文方面还比较给我撑面子。

我的作文教学,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我从素材积累、作文命题、写作要求、作文批改、作文点评几个方面进行了一点点所谓的改进,虽不甚成熟,但我用起来自我感觉还比较顺手。

让学生平时多积累素材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积累素材的必要性,这是常识性理论无需多说。关键是怎样让学生积累素材。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一种好方法。我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但不要求学生每天都写日记。那些流水账式的日记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强制学生每天都写日记,没有内容记流水账也要写,那样一来,学生写日记就成了一种负担,慢慢地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一失,动力就没有了。

我安排学生,如果对某个人、某件事或某种想法有了较深的印象,认为可以写一写,有必要写出来你就写出来,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可以,以其他形式写出来也行。如果感到当天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可写,宁可从课外书籍里面摘抄一些好的片段来欣赏,也不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此种做法,使学生对写日记就有了兴趣。一个日记本里面既有日记,又有随想,还有摘抄。所以,我任课的班级,每位学生手里都有

厚厚的几本日记本,都被他们视为宝贝。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

在作文命题上,我从不用一个命题让大家来写文章。

我认为,同一个命题,有可能对学生的发挥造成束缚。我总是结合本单元那些课文的类型,给学生提供一些文字资料,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根据资料去想、去写,最多也只能进行一种比较笼统的命题。这种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最重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来。

不让学生打草稿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项试验。

学生写作,包括我们成年人写作,总是先把文章写在草稿本上,几经修改之后定稿。有人边写边修改,有人写完再修改,但前提就是写在草稿本上。大家都知道,写作是需要灵感的,没有灵感的时候,是写不出好文章的。灵感一来,滔滔不绝,一气呵成。我感觉,写写一篇文章,如果边写边修改,必然写作思路受影响,甚至被打断。思路一断,灵感一失,再写下去,味同嚼蜡。一口气把文章写出来,接下来修改,最后誊写在作文本上,这当然好,一直以来,多数人都在使用这种方法。问题是,我所教的是学生,他们的写作时间大受限制,倘若在平时还好,这一节课修改不完,下一节课接着修改;今天修改不完,明天继续修改。如果在考场上,时间一到,立即交卷,哪来的明天。因此,我要求学生,见到作文题,不要急于写,要先想,想好了直接写在作文本

上,中途不要停,一气拿下。或许这就是前人所说的打腹稿吧。

在作文的批阅和点评方面我是比较“懒”的。

我接手一个班级,也就是将前两次的作文进行一下亲自批阅,之后的作文,每期我只批阅两三本,甚至一本也不批阅。学生的作文不批阅能行吗?不是不批阅,是交给学生批阅,这也是为作文的点评做准备。前两次,我把学生的作文批阅了,发到学生的手里,让他们不要急于看评语,先读自己写过的这篇文章,度过三遍之后,回味回味,自己有了一定的想法和看法,然后看我写的评语是不是符合实际,和他感觉到的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哪个地方不一样?还有哪些需要补充?两次下来,学生就学会了评阅文章。从第三次开始,我把学生的作文发还到学生手中。多数人拿到的不是自己的作文本,也有拿到自己做文本的,只是巧合。接下来,让学生读自己手中的文章,先通读,略读,再细读,分段读。这样读上三五遍,学生对这篇文章就有了自己的看法,写出来,那就是评语。我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个人偷懒,这是一种提高学生鉴赏、评析文章的方法。由于大家写的是同一类作文,评析别人文章的同时,必然比较了自己的文章,对自己的写作是有很大改进的。

我的做法,最初不被学校主任认可,也遭到同事的非议,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成绩给予了我肯

篇五:中外的高考作文比较

【日 期】2012.06.05 【来 源】呼和浩特晚报

您咨询的该报纸正文为:

SAT全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在美国已经有110年的历史,据说最早是为了在美国军队中消除种族歧视而设。如今SAT已经演进成为美国大学招生时的重要标准,在中国人眼中,则被认为是“美国高考”。

SAT被认为是进入美国大学的必经之路,像美国最优秀的“常春藤盟校”8所大学,全部要求提供SAT成绩。不过,SAT虽号称“美国高考”,但与中国高考的“一考定乾坤”不同,SAT无论是成绩要求、题型设置还是社会认同度上,都比中国的高考要灵活得多。

我国的高考恢复33年来,已经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与我国不同的是,尽管大部分美国学校都要求SAT的阅读、写作、数学三门科目考齐,但康奈尔大学就不要求学生提供写作成绩,而有的学校像哈佛却要求学生在这三门之外再提供SAT2成绩。

所谓SAT2,类似于我国某些省份高考“3+综合+X”模式中的“X”,即从多门备选科目中选择一到两门考试。不同的大学对选择的科目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大学更是把科目的选择权下放到院系一级,比高考中的X更灵活。

根据SAT的组织者、美国大学理事会的观点,SAT考查学生们在大学阶段所必需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大学理事会称,SAT会测验学生们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运用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知识在大学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新东方北美考试部项目主管李楠楠接受采访时表示,就考试设置体系而言,美国的SAT/ACT考试是“Qualified”考试,即我们说的智力,侧重于学生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考查,而中国是基于知识水平的测试,即基于给学生分等级的一个“优秀”的概念。

李楠楠指出,仅以作文为例,SAT作文直译叫做“批判性写作”,其目的是分析、评价、说明和说服。比如说写一个有关闯红灯的文章,理性的思维侧重于闯红灯动机分析、结果分析、面临的法律惩罚等方面的考量。

同样是一个有关闯红灯的文章,中国可能注重于一个外表打扮如何的人,如何闯红灯,结尾可能是呼吁或感慨。基本上如果作文中出现几个复杂的句型或不常用的词汇,可能就会得高分。

6月2日刚刚结束的SAT考试中,亚洲和北美考区采用了不同的题目。亚洲考区的题目是“人们是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点,还是应该站出来反对自己认为错误的观点?”北美考区的题目则是“解决一个问题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

北京新东方学校北美考试部SAT项目教研负责人张霄今天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的作文题目属于SAT写作中较为规矩的命题,体现出SAT写作考试的一些特点,如基本上不考虑考生观点的正误,而是考查其论证能力,也就是说,只要对给定话题进行论证,做到自圆其说即可。

张霄指出,这次SAT考试的题目,与高考的考题,无论是语文作文还是英语作文,都“交集不大”。

张霄认为,SAT是学术测试而非语言测试,它假定考生拥有足够的英语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SAT的写作实际上要比高考更简单。高考语文作文要求学生在归纳和概括之后,就一个论点进行论证,而SAT写作则略过了第一步,只考查论证能力。所以,两个考试在考查学生的论证思路上是相近的,不同点则是高考作文的难度更高。据《法制晚报》

美国高考 大学自己定考题 类似3+X

就在中国的高考考生们进入考前的最后冲刺时,6月2日,号称“美国高考”的SAT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考。

虽然都叫“高考”,实际上SAT的形式和内容都与中国高考有些不同。北京新东方学校的专家称,如果和中国相比,

美国高考的作文比中国高考语文作文难度要低,只要自圆其说,论证逻辑正确就好。

中美对比 SAT重逻辑 高考测水平

最新作文题

对比分析

美考查论证能力 重在自圆其说

【日 期】2015.05.15 【来 源】忻州晚报

您咨询的该报纸正文为:

民国时代的高考,特别是国文一科,发生过许多令人始料未及的趣事。

民国的国文科目,就是如今的语文。不过,看民国时期的高考试卷,我们便会发现,民国高考的题量很小。尽管民国的高考有自主招生、联合招生和统一考试等多种形式,但在很多时候,国文试卷的题目往往就几道成语解释,加上作文题。甚至,有时候,整张国文试卷只有一道作文题。所以,很多考生往往不到半个小时,就答完交卷。 而在当时,对于高考,多数人都还是抱着摸石头过河的态度。而在作文的批阅上,更是见仁见智,因此常常会产生一些趣闻。

胡适当年参加高考,阴差阳错地因为一篇满分作文,而成了高考的幸运儿,被选送到美国的康奈尔大学。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题目,照理说在理解题目的意思上,并没有什么困难,无非是要考生回答规矩的重要性。

可有考据癖的胡适,看了这个题目,却不禁手痒了。胡适对于考据,一向有着很深的兴趣。后来,胡适常说,有九分证据,就不能说十分话,这便是在考据中培养出来的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而当时,胡适决定从考据学的角度,来写这篇作文。

可想而知,胡适的整篇作文,都是围绕“规矩”二字进行考据,讲述了这两个字的历史渊源以及演变。可不管写得再好,这篇作文最终是跑题了。幸运的是,胡适碰到了一个同样对考据学深有研究且对胡适作文极为赞赏的阅卷者,于是给了这篇作文满分。就胡适而言,当时未必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是跑题的。不过,胡适参加考试太过匆促,照常理来说,本来考上的机会就微乎其微。可能也正因如此,胡适的心态反而彻底放开,觉得既然没希望了,就照着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答题。结果,误打误撞,反而因为这篇满分作文,而搭上了末班车,这倒是胡适始料未及的。 与胡适有类似经验的,还有一个人,就是诗人臧克家。当时国立青岛大学自主招生,国文试卷是由当时担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出的。整张卷子,也只有两道作文题,且二选一即可。第一题是,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而第二题,更是简单,只有四个字:生活杂感。任何对生活的杂感,都可以写入作文。

臧克家选择的是第二题,但答案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那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句话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无非就是一句话——神马都是浮云。就是这三句话,让臧克家得到了九十八的高分。

可就是这样,臧克家其实也是考不上的。因为,他的数学成绩是零分。两科相加,也还不到一百分,平均分都还没及格。但就是那三句话,打动了闻一多,最终被文学院破格录取,成了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的学生。

在提倡标准答案的如今,这些民国名人的趣事,读起来顿觉趣味横生。

【日 期】2011.12.04 【来 源】法制晚报

您咨询的该报纸正文为:

SAT全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在美国已经有110年的历史,据说最早是为了在美国军队中消除种族歧视而设。如今SAT已经演进成为美国大学招生时的重要标准,在中国人眼中,则被认为是“美国高考”。

根据SAT的组织者、美国大学理事会的观点,SAT考查学生们在大学阶段所必需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大学理事会称,SAT会测验学生们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运用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知识在大学是至关重要的。在美国,学生一般会在10、11或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参加SAT考试。此外,大学理事会还表示,SAT成绩和平均成绩点数(GPA)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让大学招生部门了解一个学生的水平。

SAT被认为是进入美国大学的必经之路,像美国最优秀的“常春藤盟校”8所大学,全部要求提供SAT成绩。不过,SAT虽号称“美国高考”,但与高考的“一考定乾坤”不同,SAT无论是成绩要求、题型设置还是社会认同度上,都比中国的高考要灵活得多。

没有绝对

考了高分照样会被刷掉

在美国大学的招生部门看来,SAT是美国大学审核美国国内申请者的依据之一,但所有美国大学都不会将SAT作为

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外国申请者更是如此。有研究称,SAT成绩在美国大学的整个录取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只有25%,在一些学校,甚至不如体育特长的分量重。

因此,SAT能考高分固然是好事,但绝不是保证录取的护身符。相反,高分者被大学拒录的现象屡见不鲜。

记者统计了美国常春藤盟校8所大学的2010年的录取情况后发现,不少SAT考高分的学生同样没有被录取。以耶鲁大学为例,SAT考满分2400分的学生被拒录的其实不在少数,相反,在被录取的学生中,SAT最低的其实只有1400分。哈佛大学甚至招进了一名只有1100多分的学生。这种情况,倘若发生在中国的高考中,一定是爆炸性新闻。

可以说,与我国高考的“一考定乾坤”不同,优秀的在校成绩、高标准的论文、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有分量的推荐信都是申请者走进顶尖大学必备的资本。

不同组合

组合多变比高考更灵活

我国的高考恢复33年来,已经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与我国不同的是,尽管大部分美国学校都要求SAT的阅读、写作、数学三门科目考齐,但康奈尔大学就不要求学生提供写作成绩,而有的学校像哈佛却要求学生在这三门之外再提供SAT2成绩。

所谓SAT2,类似于我国某些省份高考“3+综合+X”模式中的“X”,即从多门备选科目中选择一到两门考试。不同的大学对选择的科目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大学更是把科目的选择权下放到院系一级,比高考中的X更灵活。 目前SAT2分为数学、科学、语言、英语、历史与社会科学五大类。其中数学类有数学一和数学二两门,科学类有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语言类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文、日语、韩语、希伯来语、拉丁语等十二门,英语类只有英语文学一门,历史与社会科学类有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门。以上加起来共计二十门考试。当然,语言类考试中,外国学生是不能选择自己母语的考试的。因此中国学生在参加SAT2考试时,一般选择数学类或者科学类的几门考试。

重逻辑思维 作文看分析

从考试本身来看,SAT与高考在题型设置上也大不相同。北京新东方北美考试部项目主管李楠楠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就考试设置体系而言,美国的SAT/ACT考试是“Qualified”考试,侧重于学生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考查,即我们说的智力,而中国是基于基本水平的测试,即基于给学生分等级的一个“优秀”的概念。

仅以作文为例,SAT作文直译叫作“批判性写作”,其目的是分析、评价、说明和说服。比如说写一个有关闯红灯的文章,理性的思维侧重于闯红灯动机分析、结果分析、面临的法律惩罚等方面的考量,最后得出闯或不闯的结果。 而中国英语高考作文一般是看图作文居多,会考查想象力、描写能力、语言等。同样是一个有关闯红灯的文章,可能注重于一个外表打扮如何的人,如何闯红灯,结尾可能是呼吁或感慨。最常见的就是中国学生如果作文中出现几个复杂的句型或不常用的词汇,可能就会得高分。

2010年美国

常春藤盟校

SAT平均录取成绩

(中间50%的考生成绩)

布朗总分:1990-2300

阅读:650-760/数学:670-770

写作:670-770

哥伦比亚 总分:2050-2320

阅读:680-770/数学:680-780

写作:690-770

康奈尔总分:1290-1500

阅读:630-730/数学:660-770

(康奈尔大学不要求SAT写作成绩)

达特沃斯 总分:2000-2320

阅读:660-770/数学:670-780

写作:670-770

哈佛 总分:2070-2350

阅读:690-780/数学:690-790

写作:690-780

普林斯顿 总分:2090-2360

阅读:690-790/数学:700-790/写作:700-780

宾夕法尼亚 2020-2290

阅读:660-750/数学:690-780/写作:670-760

耶鲁 2100-2370

阅读:700-800/数学:700-780/写作:700-790

认可度高

意义不仅在校园里

如果单纯从大学录取的角度来说,高考比SAT的分量要重得多。高考在大学录取中位于最高地位,考高分自然能上好大学。不过,高考成绩的意义往往也仅限于此。在学生的整个大学教育期间,几乎不会再用到高考成绩,毕业之后更是把这个四年前的分数抛到了九霄云外。

SAT则不同,除了大学录取之外,从奖学金到实习机会再到申请读研,甚至是毕业后的工作就业,SAT的辐射力能延伸到学生日后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

而且,在就读大学期间,良好的SAT成绩是申请荣誉奖学金的必要条件。

如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阿灵顿分校规定,对SAT成绩总分达到1150分以上和1250分以上的外国学生,除了分别给与每年1500美元和2500美元奖学金外,还给与减免国际学生学费的待遇。以该州学生的待遇为参照标准,每名学生每年只要交学杂费5300美元,扣掉奖学金,每位外国学生实际只要交3800美元或2800美元,与没有获得奖学金,每年需要交14360美元的外国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每年可以节省1万多美元的巨大开支。

影响力辐射社会

SAT不仅在美国大学中得到认可,在社会上也被认为是评估智力的一项指标。美国的一些高智商俱乐部,如门萨和三九高智社等也将SAT作为入社的评判指标。比如,三九高智社的“录取标准”为:1450分(1995年4月前的SAT考试)和1520分(1995年4月到2005年2月的SAT考试)。SAT有时也用来辨别13岁以下高智商儿童。

此外,不少美国大公司在招收实习生和正式工作人员时对SAT成绩也会有明确规定。SAT考高分除了是申请大学的敲门砖外,还是找工作、读研的“金招牌“。

质疑声音

带有明显文化歧视

如果说SAT与高考还有怎样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二者同样不乏大量的批评。

SAT在文化方面的公正性一直饱受争议,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oarsman-regatta”的单词类比题。

这个题目的题干给出的是:runner-marathon(跑步的人-马拉松),而选项中的两个词“oarsman-regatta”(划桨者-帆船赛)是和一项在富人阶层流行的体育运动有关的。

想要正确回答此题,学生必须懂得帆船赛的规则和词汇,这就是明显的文化歧视。

据统计,53%的白人学生回答正确了此题,而仅有22%的黑人学生回答正确了此题。

这一问题也促使大学理事会在2005年SAT改革中将单词类比题换为了短文章阅读。

类似的,2009年高考某地作文题目为“弯道超车”,当时就有网友指出,一些农村的考生连赛车都没见过,何谈“弯道”和“超车”?

评分标准不一引质疑

此外,麻省理工学院200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SAT的作文评判标准存在“文越长分越高”“话越绕分越高”的误区,调查分析了50份SAT作文答卷,研究人员仅仅通过文章的长度来打分,得出的结果居然与这50份答卷获得的分数有90%以上的重合度。

研究报告指出,SAT的作文评判标准是在诱导学生“不好好说话”。

文/高小娟 记者 杨铮

【日 期】2015.06.04 【来 源】新疆都市报

您咨询的该报纸正文为:

又是一年高考时。在中国,从来没有一种考题,能像高考作文那样,年复一年引起公众的关注。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高考作文即将走过38个年头。这期间,一年又一年大学生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一道又一道的考题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高考前,中学语文老师挖空心思猜测高考作文题,高考后,社会各界又各抒己见寻找其背后的社会含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高考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有关高考的记忆和情感。今天,让我们分四个阶

段一起来回顾一下这38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文/图 据《晶报》6月2日报道第一阶段:(1977年-1979年)命题作文为主 政治色彩浓厚1977年8月6日,北京。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还在进行中,除了来自全国的33名科学家和学者,邓小平也在场。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站起来说,他已经几年没有上过课了,他历陈已经持续7年的“推荐录取”招生方式的弊端,提出应该尽快恢复高考。这个话题引发在场学者和专家的普遍赞同。邓小平表态:“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1977年12月,在中断了11年后,高考的大门重新打开,全国570万人抱着希望涌向考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是当年高考北京的作文题目,对于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抓住机会的青年来说,那一年他们的确是在“战斗”。从高考消息披露到正式考试,考生们只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其间他们还需要应付严格的身体检查、政治审核和地市初选。1977年是我国第一次分省自主确定高考作文题:北京的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上海的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黑龙江的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西藏的是《我的革命理想》,山东的是《难忘的一天》,山西的是《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广东的是《大治之年气象新》,河南的是《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1978年的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考题提供了一篇很长的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材料。1979年,高考作文题是将《第二次考试》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因为命题人在试图摆脱“文革”前的作文命题追求政治性倾向的影响。第二阶段:(1980年-1989年)材料作文为主 转向社会热点步入上世纪80年代,一些关注社会热点的作文题目渐渐出现并成为主流。1981年是《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1985年是给《光明日报》写封反映环境污染的信;1986年是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的文章,也跟环境相关;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注的是个人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一定程度上,高考的作文题也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从1980年开始,因为高考作文题视角和方向的变化,中学语文教学也开始转向关注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引发了关于“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讨论。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习惯》。这次被认为是高考作文命题方向又一次变化的坐标。这一次是继1977年全国绝大部分省市以命题作文为主,到1982年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命题作文之后的第二次全国范围内的命题,并且第一次提出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大大地拓展了文体范围,使考生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在考试的背后,为公平起见,一般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评阅,彼此给分差异若超过5分,就需重新评阅。有争议的作文都会被提交到阅卷仲裁小组。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王光祖记得,2001年上海高考作文写“文化遗产”。有一个考生写了老上海人使用的马桶,认为它虽是市井之物,世俗,乃至“卑微”,但打上了浓厚的生活印记和文化烙印。每日清晨,涮马桶的妇女们相互交谈,形成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因此它是文化遗产中的一种??但有阅卷老师认为,马桶不登大雅之堂,这样写不妥。怎么办?仲裁。最后仲裁小组认为,这篇作文理解独到,逻辑缜密,自成体系,文字漂亮,给予高分。第三阶段(1990年-1999年)材料作文为主 关注道德修养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社会热点。1990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1991年的小作文是“描写圆的想象物”。1997年的作文是根据材料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并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这个时期的高考作文体裁多为议论文。从1991年的“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到1998年关于心理承受能力的话题,无不关注考生的品格素养。这一时期的高考作文,大多提供一则生活化的材料,要求考生就事论理,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些作文题目无不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关联,关注社会道德,关注修养品行,关注精神世界。有学者还注意到,1994年高考作文试题《尝试》,似乎暗合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精神。1996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让考生写出说明文字,然后谈谈自己更喜欢哪一幅。这一阶段的高考作文题除了关注社会热点之外,在命题形式的探索中,既有大作文又有小作文,既有材料作文又有命题作文,体现出作文形式多样性的特点。高考作文,押题与出题一直都在暗战中。上世纪90年代的议论文体也让考生们更多趋向押题准备。有位老师说自己找了三个名人——季羡林、霍金、苏东坡,让考生背熟这三人的名言,经过排列组合,可以应对15个题目。这是一个出题人与应试者之间斗智斗勇的过程。第四阶段:(1999年-)贴近学生实际 提倡真情实感卢子恤在博客中留下了1999年那一年的高考记忆。考试前,他背诵了《青年文摘》上的多篇“美文”,以为准备充分。但是面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道高考作文题时,他还是傻了眼,准备的“美文”一篇都用不上,硬着头皮写了一篇有关亲情“记忆”的文章,结果那年满分150分的语文仅得93分,他估计自己的作文可能写跑题了。在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中,该年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被多次提及。在当年高考命题的操盘手张雄看来,这是最不容易押题的作文题,因为这个题目考生非得自己去想象不可。这个题目来自广东一位教授的建议。1999年被认为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如果说,1998年以心理承受力的命题立意,在关注学生实际等方面已初露端倪的话,那么,1999年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则向话题作文过渡。作文考题的变化跟考生的个性特征变化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高考考生多是80后,他们张扬个性,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更加追求特立独行。从2000年起,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发生了新的变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快乐幸福与思维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