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24:43 体裁作文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体裁作文

篇一: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作者:王芳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2015年第05期

摘 要: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务必要追求精致化教学. 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做到“三精”:即教学内容精选,讲授语言精练,教学结论精辟.

关键词:精致化;内容精选;语言精练;结论精辟

众所周知,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增多,但对学生的逻辑推理以及探究创造能力的要求却仍然较高. 于是,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了高中教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作为抗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思考与探究,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务必要追求精致化教学,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做到“三精”:即教学内容精选,讲授语言精练,教学结论精辟. 下面通过一些典型实例作一一剖析.

[?] 教学内容精选

在教学内容上,选题力求针对性强,考察知识点广,具有代表性.

1. 挑选基础性例题

我们知道,课程目标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双基是发展能力的前提,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双基”,能力的培养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题时,必须要思考如何选择能增强“双基”教学有效性的好题目. 案例1 设a,b是两个共线的非零向量(t∈R).

(1)用k表示a·b;

(2)求a·b的最小值,并求此时a与b夹角θ的大小.

这类题目属于平面向量与函数性质、解不等式求解知识点交汇,依托向量把函数增减性、奇偶性、解不等式等知识很自然的融于一体,既考察了向量的长度、角度、数量积等知识点,又考察了函数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等重要知识,而学生在适当的方式下进行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能把基本技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秀枝一株,嫁接成林”的效果.

2. 设计多解性例题

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旨在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多解性例题,引导学生对多解题从各种不同的知识侧面,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广泛探索与求解,比较各种解法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克服单纯做题的机械呆板模式,转变为:做一题,明白一串道理,巩固一串知识,培养一串能力,掌握一串方法.

案例3 在△ABC中,已知tanB=,cosC=,AC=3,求△ABC的面积.

解法1:设AB、BC、CA的长分别为c、a、b,由tanB=,得B=60°,所以sinB=,cosB=. 又sinC==,应用正弦定理得c==8,所以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 所求面积S=bcsinA=6+8.

解法2:同解法1得c=8,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A,而cosA=-cos(B+C)= -cosBcosC+sinBsinC=-,所以a2=22+8. 因为a>0,所以a=4+,故所求面积S=acsinB=6+8. 解法3:同解法1得c=8,又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所以a2-8a+10=0,解得a1=4+,a2=4-. 因为B=60°,0°·sin30°=3>3,所以a2=4-(舍去),故a=4+,所以所求面积S=acsinB=6+8.

这类题目属于一题多解型题,以一道典型例题作为载体,有机地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基础知识进行了串联,达到解决一道题,复习一系列知识点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 设计多变性例题

在教学中,对设计的例题不但要进行一题多解训练,而且还要引导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题引申,尽可能引申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读题思考、做题思考、做完后再思考和联想的良好学习品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案例4 (苏教版必修5第90页例3)过点P(1,2)的直线l与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当△ABO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

预想通过此例的教学,实施一题多变的训练,其中设计了三角换元法、判别式法等多种方法求最值,从而确定出直线斜率求出直线方程,将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渗透入内. 如果我们对此例题只停留在解法的探索上,似乎兴犹未尽,继续对此例进行挖掘引申,于是将此题设计成开放题:过点P(1,2)的直线l与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当________时,求直线l的方程. 此题一出,学生的思维便活跃起来,补充的条件形形色色. 有:

(1)直线的斜率为-2;

(2)直线的倾斜角为120°;

(3)S△ABO的面积等于10;

(4)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

(5)S△ABO最小时;

(6)△ABO的周长最小时.

通过此例台阶式的情境设置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个探究高潮,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的学习状态下,为学生提供了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

[?] 讲授语言精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语言精练,精心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问题情境,从而生成紧凑、自然、高效的教学过程. 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引出递进式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如:

案例5 在讲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我选择了下述的授课方式:

老师:谁来总结一下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学生A: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它就与这个平面平行. 老师:这样的回答是否完整无缺呢?

同学们纷纷讨论,多数学生没有发现问题.

老师:大家请看教室的门,当门关上时门边所在直线与门所在墙面平行吗?

学生B:不平行,而是在墙面内. 我明白了,刚才那个定理应该改为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通过大家逐步完善,总结出定理.这里经历了实验、观察、举例、猜想、完善的过程. 老师:一个数学结论的得出仅仅靠猜想是不完备的,它是需要经过严格的推理论证. 那么,如何来证明这个定理呢?请看下题:

平面外的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直线b.

(1)直线a与直线b平行,它们共面吗?

(2) 直线a与平面α有可能相交吗?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没有困难,那么我们怎么运用这个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C:既然直线a、b共面,那么就可确定一个平面.

老师及时鼓励:非常好,我们不妨设这个平面为β,那么,平面β与α有什么联系? 学生D: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

老师:看第(2)个问题,我们不妨设直线a与平面α相交,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E:和平面α交于一个点.

老师问:这个点会落在哪里?

学生回答:只能在直线b上.

老师:为什么?

学生F:因为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而直线a在平面β内,交点只能落在直线b上.

老师:那么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F:这样就得到了a与直线b相交,这个结论和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相矛盾. 老师: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F:说明直线与平面相交是不可能的.

老师:这用到了数学上的一种什么思想方法?

学生们:反证法.

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复习了反证法这一重要的数学方法. 所以作为一线的教师应及早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精致化教学的改革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问题情境,通过精炼的问题,切实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样的讲授方法不仅解决了课堂问题,并且还让学生高效的掌握了数学思想和方法.

[?] 教学结论精辟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经验总结出某些精辟的数学结论,用简单易记的方式归纳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口诀法

比如在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会遇到大量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机械记忆相当困难. 如诱导公式就有六组16个等式,另外还有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降次公式,平方关系公式,倒数关系公式,商数关系公式等等,不胜其烦. 但我们经过总结,归纳出不少宝贵的结论. 如诱导公式总结为一句话“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再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图像又各不一样,为了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它的图象以及它的性质结合起来,我们编了口诀:“抛物线有四条,正向正数要记牢. 左平方右一次,焦点要看一次项”. 还有如:“函数零点方程根,数形本是同根生”等等.

2. 图象法

某些公式,可以制成一个图或一个表,借此,可较为轻松地记住这些公式.如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平方关系可以归纳在一副“八卦图”上.(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3. 统一法

数学本身是追求简洁与优美的. 初等数学中有许多公式,依靠数学手段,数学工具的发展,可以将原来较为复杂难于记忆的公式变为简单易记或较为统一的公式.

例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的)如下:+=1(a>b>0);-=1(a>0,b>0);y2=±2px(p>0)

如果说前两个公式还有相似之处,那么后一公式实在与前两公式大不一样,但在引进 “极坐标”后,三个方程居然可以完美的统一为:ρ= .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公式,记住一个,等于记住了三个.

篇二:大处着眼 细处着手 扎实推进班主任工作

大处着眼 细处着手 扎实推进班主任工作

时间:2012-10-09 15:17来源:43小学 作者:刘君 点击: 246次

10月8日下午,东风43小学班主任例会在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德育主任刘君主持。

刘君主任首先对近期班主任的辛勤付出表示肯定和感谢,接着布置了近期工作任务,重点布署了43小学学生形象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王小红书记针对近期学生的表现以及班主任的工作做了发言。她强调抓好常规工作管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尽管43小学新的教学楼仍在施工,现有活动场地狭小,但也要确保师生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要开动脑筋,创新方法,科学管理,在有限的场地上组织师生进行有效的活动,使大课间活动有章、有序、有效开展。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要以活动促德育,要以“纪念少先队建队63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感受你的爱”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树立广大少先队员的组织观念,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激发学生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爱护校园,关爱他人的情感,进而推动43小学学生形象工程建设。

周邳勤校长给班主任提出了“三好”要求:一、跟好:班主任要及时跟好班,认真扎实组织好班级各项工作,制定班规班纪,督促学生严格遵守,组织好学生们整队离校,更好地配合“女子交警护学岗”的工作,确保学生安全。二、查好:班主任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及时检查,对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督导。三、教好:班主任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人格成长的导师,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文明行为的养成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班主任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教学生不乱扔纸屑,及时捡起地上的垃圾,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他人,要从小事、从细节入手,抓实际、收实效,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

本次班主任例会,拓宽了班主任工作视野,使班主任明确了工作目标、职责和方向,为做好本学期班

主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三:程琼心得文章《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学习《习总书记在北师大讲话原文》有感

程 琼

2014年9月,教师节之际,一篇《习总书记在北师大讲话原文》(以下简称《讲话原文》)的文章在从教二十六年之久的我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非常有感于文中的观点——做好老师,必不可少的特质包括“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读着文章,想着工作,油然而生一股动力和一种自信,在静静回味和细细梳理中,整理成以下四点。

一、理想信念在曾经,更在当下,需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讲话原文》中讲道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的确,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三尺讲台为我们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成为他们实现理想的引路人;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传道”放在第一位,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

本学期,我在学校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执教六年级十个班的书法学科教学,为此,我在自己曾经已有的人生观、教育观的基础上迅速确定了书法学科的具体理念——“书法教育对中国人来说首先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国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由此清楚地认识到“书法教育,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修炼,精神的陶冶”,再由此努力地做到引导学生“在书法的习练之中去体验、去践行、去感悟——将规矩、内修、审美、养性、怡情融为一体。”我在实实在在的学科教学工作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从大处看,老师和他们一起成长在书法学科的课堂内外;从细处看,老师和他们一起落实了书法学科的常规管理。

在书法课堂内外,我和学生们交流、实践和感悟,越来越多的学生真诚地写下了《写给书法学科程老师的一封信》,认真地记录了课堂书法格言、典故和基本笔画的笔记, 用心地完成了书法练习作业。这一切,使我感悟到——教师在接受新任务之后,要从教育大局的大处着眼,坚定地秉持素质教育的理想信念;同时要从具体工作的细处着手,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的理想信念。

二、道德情操在曾经,更在当下,需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讲话原文》中讲道“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的确,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学生对老师不仅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好老师首先应该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老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也就是要有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平和心态,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守自己的观点——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是道德内容课之外的另一种道德教育。于是,我要求自己通过爱护、维护学生的成长空间的一些正面行为,起到在学生的认知领域和心灵世界中输入一些角度别样而能量积极的感染和引领。我认为,老师爱护、维护学生的成长空间可以表现在传授知识、把控纪律,也可以表现在学生是否发挥了学习能动性和身处的公共环境是否整洁有序。曾经,我遭遇了一个逆反到极致、失控到极点的班级,在最是举步维艰的阶段,我要求自己坚守作为教师的道德情操,在接纳不可理喻的现状的同时确保让孩子们每天在一个地面干净、桌椅齐整的空间迎接新的一天,尽管一天下来,环境被肆意地破坏成狼藉一片,但是依旧确保下一个新的一天在一个地面干净、桌椅齐整的空间开启。面对学生的乖张、宣泄,我坚信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科学,要耐心地“三分教,七分等”,学生什么时候清醒,什么时候明白,什么时候觉醒,都有自己的规律。

在单元作文中,有学生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因为我那次被老师感动了,那次那位暴力女生在与老师的僵持中流下了眼泪,然后老师搂住这位女生的肩膀共同走出课堂,??”回想那段奇特的经历以及期间的一些暖心之语,我感悟到——我们要从大处着眼,牢记“好老师要有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

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要从小处着手,尽可能做真、做实、做善一件件、一点点平凡甚至琐碎的日常事情。

三、扎实学识在曾经,更在当下,需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讲话原文》中讲道“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的确,好老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同时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教师不应只是一桶水,应是一股不断涌出新水的清泉,永远新鲜、充满活力,才能保证在知识迅速变更的年代不落后,交给学生丰厚有用的知识。

本学期,我告别熟悉的语文教学,进入书法学科教学的领域,我要求自己迅速夯实自己的学科知识,整合书法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理念,让自己既处于学习输入状态,也处于实践输出状态,与学生一起成长于书法学科的运行道路上。于是,我潜心练习毛笔书法,认真地临摹书法字帖;精心搜集课堂内容,真诚地提供给学生。我练习过得书法内容除了有基本笔画,还有楷体“永”字,楷体作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万紫千红总是春”。课堂上,我提供给学生的既有书法技能指导,还有书法文化的感悟,有书法格言、书法典故等诸多内容。

有人说,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这提示我们驾驭自己的人生从改变心态做起,然而改变心态后还要有足够的底气,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人生,底气就是来自足够的智慧、扎实的学识,这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才能水到渠成、愿景达成。由此,我感悟到——我们要着眼于干好教育事业、写好人生答卷等大的方面规划自己的学识积累,着手于日常阅读学习、课堂实践探索等小的方面完成自己的学识积累,从而逐渐扎实相应的学识。

四、仁爱之心在曾经,更在当下,需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讲话原文》中讲道“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我们应该永怀仁爱之心,自觉爱护、尊重、宽容学生,把真情、真心、真诚贯穿管理育人全过程,成为有爱心的好老师。积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

在课堂教学中,我一方面用热情的赏识,促成学生变现潜能;一方面用厚重的唤醒,等待学生走出困境。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可呈现三种情况: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对于积极型的学生,我总是及时给予热情的赏识,比如;一位学生尝试着回答对一段关于书法古语的理解之后,我倾听她的回答之后,对全班同学说了如下内容:老师要赞赏并致谢这位勇敢的同学,因为她的发言使得课堂打破了冷场的僵局;老师还要赞赏并致谢这位回答错误的同学,因为她的回答错误让我们在对比中清楚而深刻地记住了正确的答案;顺便提一下,在没有学过的知识面前出现理解错误是正常的,学习的作用之一是通过学习而把知识弄清弄懂而告别错误。这样的点评传递了老师热情而真诚的赏识,学生由此更有学习情趣了。对于消极型和对抗型的学生,我会给予必要而适度的建议、提醒甚至批评,也许那种建议、提醒和批评带着些许苦痛之感,但是一定是基于鼓励和期待他们做出调整。

有人说,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这话,更使我感悟到——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仁爱之心应当生成于这个大理念之中;同时,还要展现于日常教育教学的细节之中,可以是在学生的一次发言、一次笔记、一次劳动等成长细节中。

《习总书记在北师大讲话原文》如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流淌,润泽着稍有疲惫的我。我深思着原文的这段话——“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这里,有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这里,有我们的力量和卓越。

2014年11月6日

篇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评价的实施策略

□ 东阳中学 楼美霞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尤其是对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过程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更重要,意义也更深远。在刚刚过去的一轮新课程实验中,一线教师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以实现评价的目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评价目标理解上的偏差,或是在评价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再加之评价时机把握不当、方法不妥等,都会导致评价出现低效甚至无效。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新课程所提的三大评价内容为切入点,在解读评价目标、分析评价误区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提出若干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策略,希望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和讨论,为探寻一条有效的评价之路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有效评价 策略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三大评价原则:评价对教学应具有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显然,像基础会考、等级考试、期末考试之类的总结性评价无法全面地体现这些原则。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一最终目标来看,过程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的意义更为深远,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评价理念、体现评价原则,才能更充分、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在刚刚过去的一轮新课程实验中,一线教师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以实现评价目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诸多的主客观因素会阻碍评价的顺利开展,例如:对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致使评价出现方向性失误;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方面的挑战,而使评价出现“半拉子工程”;或者是由于所采取的评价方式不妥、评价时机把握不当而致使评价低效甚至无效等。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而发展的内涵则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和谐发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正是促使这一发展目标达成的助推器。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高屋建瓴,为我们从大处指明了评价的方向,即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那么,围绕这三个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与方法,从小处、从细处对评价目标加以落实?

一、捕捉细节,多管齐下,综合评价推进信息素养的养成

在平时交流中,不乏有教师感叹:信息素养太过理想化,要想真正实现困难重重。的确,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根本宗旨,也是我们教学的最高目标。既然是“最高”,似乎总给人以遥不可及的印象。其实,从信息素养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的简单定义来看,所谓的信息素养就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同深受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去做;我们与学生交流互动,探讨学习成果与学习感受等等,所有这些无不浸润着信息素养的气息,无不折射着信息素养的光芒。所以,信息素养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尽在咫尺、触手可及。

如果把信息素养比作一座房子,那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每一次参与就是这座房子的一砖一瓦,显然,建成这

座房子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急功进利、流于形式、遇难而退,甚至置之不理都会延缓或者阻碍积累的进程。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参与,留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将其捕捉为评价所用,以评价促教促学。

1、 观察留意,把握时机,适时言语评价

言语评价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配部分注意力去观察学生,通过言语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和学习水平,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态度、纠正学习行为,校正知识,提高技能,树立榜样,同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计划。

例如,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立刻送上肯定和鼓励的言语,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期待;当发现学生的作品中有值得赞赏的元素时,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一两句由衷的赞美也许能够扭转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这门非主要科目的态度;当学生开(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小差神游在外时,不听之任之是一种职业道德的体现,当然,柔中带刚、严肃又不失风趣的言语也许更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当学生跟老师捉迷藏偷偷玩游戏而影响正常教学时,控制其屏幕,通过适当的言语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关爱和负责。

2、学习动态,及时记录,综合汇总评价

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的任务需求,确定信息的类型和来源,选择合适的工具,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这是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动态地加以把握,及时引导,并结合一定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值得一试的做法:为每个班级建立一张综合评价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例如,听课认真与否、技能掌握的快慢、任务完成的速度与质量、在合作与互动中的表现、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随手携带班级学生名单, 将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下来,课后汇总至综合评价表,并将结果于下一次课反馈给学生。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方式至少有三大作用:一、警示和激励作用。一目了然的评价表让表现良好的学生倍感自豪,也让表现欠佳的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二、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都可以从评价总表中反映出来,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和点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适合的发展;三、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该综合评价表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表现与学习结果,从而为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和备课提供了重要依据。综合评价表的应用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动态地、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打下有效的、扎实的基础。

3、制订标准,指明方向,学生自我评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评价则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概括地说,学生的自我评价具有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反馈和自我认识的作用。当然,自我评价不能是随意的、主观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评价目的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使之发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一般而言,综合性较高、没有统一标准、发挥余地较大的作品类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设计和制作一个主题网站、完成一副平面艺术设计作品、创作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等等,对于此类学习任务,一个全面、精炼、可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能使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内容、了解学习的目标,从而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由于学生很难客观公正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因此,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学生自我评价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升信息素养。

4、 依托平台,创造条件,组织生生互评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我评价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

势和不足,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而生生互评,则是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一个基于网络的、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强有力的支撑,它为新课程理念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为生生互评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平台。

在学习成果展示阶段开展生生互评,有助于学生反思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从而发现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被评价者接收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反思自我的过程,促使自己想方设法进行改进和完善。有时,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还会碰撞出意料之外的灵感与火花,这无疑又是一种收获与提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情,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接受来自更多渠道的认可,这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必然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创造条件,课堂渗透,人文评价引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相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言,具有抽象性、无法量化、很难考核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其理解为信息技术学科层面的德育教育和文化渗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利用课堂环节、尝试多种途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并借助适当的评价方式随时把握、及时引导。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文化,通过间接评价考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信息技术的学科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因信息技术自身的特征而存在的文化和借助信息技术而延伸的文化。学科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内容,它需要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设计蕴含德育教育的任务、组织自由表达观点的活动等形式,都是有意识渗透学科文化的行为。除此之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在课间或新课前安排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跟学生聊一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新闻、人物、数字化生活等话题,尝试模仿语文学科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形式,安排学生轮流介绍,这种方式不仅能促使轮到介绍的学生主动去了解更多跟学科相关的信息,而且还能让其他同学分享信息、开阔视野。无论是完成蕴含情感教育的学习任务,还是了解涵盖IT的动态信息,必要的、适当的评价是促使并确保其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在评价任务是否完成的同时,也间接地评价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养成度。

2、设计分层次的学习任务,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其真实自我,最富有个人特色,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有些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基础,给他们增设一些挑战性较强的学习任务,能够将他们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变学有余力为个性展示;有些学生学习成效不够明显,则为他们设计一些基础的、过关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将学习的自信与愉悦迁移至方方面面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以学习基础为参照,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养成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留意课堂中的点滴细节,及时评价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映,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习的成效,而且还将影响其一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细节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例如,学生的坐姿、卫生习惯、爱护设备与否等上机行为;学生听课是否投入、有无记笔记习惯、能否主动提问;对待新内容能否迎难而上、融会贯通;作业提交是否按时、有无复制作业行为;对搜索到的信息能否按需整理、正确评价;生生互评或在网上发表观点时的言语是否文明恰当; 能否遵守规范自觉与不良信息隔离等等。细节无处不在,及时的言语评价或书面评价能让积极的细节产生辐射效应,让消极的细节止步于萌芽。

4、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提高评价权重引导学生关注合作、学会合作。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的人才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客观开放的良好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锻炼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养成尊重、倾听的习惯,这些都是学生日后立足社会的宝贵财富。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实际困难,出现了流于形式、合而不作、效率低下、虎头蛇尾等现象,但是,合作学习的种种优势和所肩负的职业使命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动力所在。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内容,适时适当地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动态观察,及时介入,并提供有效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无论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还是学习新知识时的互帮互助,为了确保合作的有效性,科学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提高对小组合作的水平和能力的评价权重,能够引导和促使学生去关注合作、学会合作。

三、上机测试,纸笔测验,总结性评价考察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检验学生利用所学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结果有助于教师分析、诊断和调控教学。然而,总结性评价与生俱来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如何有效考察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存在许多有待研究之处。客观地说,从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而言,总结性评价在提升学科影响力、促使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味地放大总结性评价的缺点毫无意义,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总结性评价的有效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总结性评价显然我们无法左右,但自行组织的总结性评价,只要定位准确、方法得当,同样能够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1、上机测试,重点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必过多拘泥于细节。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上机测试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评价方式,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受历年会考的方向性引导以及机器阅卷的局限性所致,上机测试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且固定,会考的指挥棒作用又使得教师在平时的任务设计中下意识地朝着会考的命题方向靠拢,于是,把学生培养成能正确操作却不知为何要这样做、何时需要这样做的熟练工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们自行组织总结性评价时,要尽量避免步入低效的轨道,遵循考察学生信息素养这一基本原则,通过适当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去设计一些能够有效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题型和试题。例如,在Excel测试中,不必给出详尽且答案唯一的操作要求,而是提供一个跟学生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的表格,如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操作计算自己一天的营养摄入量并判断能否满足身体所需;如果是网页制作,可以考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最终效果,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搜集素材完成网页空缺部分的制作;又如Photoshop测试,对图层的名称顺序、颜色的RGB值、对象的形状样式等,不必像会考要求那样严格和整齐划一,只要能够做出类似的效果,都可算达标。课堂中的细节能够为教学和评价所用,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如果规定过于死板、标准过于统一,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2、纸笔测试,命题质量要把握,考察三维目标是准绳。相对于上机测试而言,纸笔测试在效率和公平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然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使得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在内的许多人,对于通过纸笔测试来考察学生的信息素养这种评价形式潜意识里都会有所抵触,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印象,缺少高质量的试题是症结所在。正如李艺教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所指出:只要试题质量好,在考察三维目标方面,纸笔测试应该更具优势和可操作性。所以,适量的纸笔测试应该成为我们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的试题可以称之为高质量呢?三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试题的涵盖面要比较广,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学科常识、动态信息均可涉及,重在考察学生对信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二是试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即使是那些需要学生在头脑中模拟操作过程的试题,答案也不必完全统一,给学生留有思考、发挥和展示的余地;三是题型不必局限于客观题,半客观题和微型主观题在考察学生信息素养以及阅卷可操作性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虽然纸笔

测试是目前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但大多还仅停留在研究和尝试的阶段,可供借鉴参考的试题屈指可数,如何设计能够有效考察三维目标的书面试题应该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和行动的方向。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学科的生存与发展。无论何种评价方式都有其优劣之处,综合运用、扬长避短、相互补充是正确的选择。我们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思考、多积累、多总结,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促进学科健康发展、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评价之路。这一课题值得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长期去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2、 余文森: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http://eblog.cersp.com/userlog/406/archives/2006/54347.shtml,2008-7。

3、郭凤广: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学生自我评价的认识与实践,

http://xkwq.e21.cn/content.php?id=55396,2006-12。

4、徐继红:《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提升有效性》,载《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

篇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评价的实施策略

□ 东阳中学 楼美霞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尤其是对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过程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更重要,意义也更深远。在刚刚过去的一轮新课程实验中,一线教师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以实现评价的目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评价目标理解上的偏差,或是在评价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再加之评价时机把握不当、方法不妥等,都会导致评价出现低效甚至无效。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新课程所提的三大评价内容为切入点,在解读评价目标、分析评价误区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提出若干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策略,希望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和讨论,为探寻一条有效的评价之路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有效评价 策略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三大评价原则:评价对教学应具有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显然,像基础会考、等级考试、期末考试之类的总结性评价无法全面地体现这些原则。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一最终目标来看,过程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的意义更为深远,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评价理念、体现评价原则,才能更充分、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在刚刚过去的一轮新课程实验中,一线教师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以实现评价目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诸多的主客观因素会阻碍评价的顺利开展,例如:对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致使评价出现方向性失误;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方面的挑战,而使评价出现“半拉子工程”;或者是由于所采取的评价方式不妥、评价时机把握不当而致使评价低效甚至无效等。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而发展的内涵则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和谐发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正是促使这一发展目标达成的助推器。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高屋建瓴,为我们从大处指明了评价的方向,即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那么,围绕这三个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与方法,从小处、从细处对评价目标加以落实?

一、捕捉细节,多管齐下,综合评价推进信息素养的养成

在平时交流中,不乏有教师感叹:信息素养太过理想化,要想真正实现困难重重。的确,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根本宗旨,也是我们教学的最高目标。既然是“最高”,似乎总给人以遥不可及的印象。其实,从信息素养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的简单定义来看,所谓的信息素养就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同深受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去做;我们与学生交流互动,探讨学习成果与学习感受等等,所有这些无不浸润着信息素养的气息,无不折射着信息素养的光芒。所以,信息素养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尽在咫尺、触手可及。

如果把信息素养比作一座房子,那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每一次参与就是这座房子的一砖一瓦,显然,建成这座房子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急功进利、流于形式、遇难而退,甚至置之不理都会延缓或者阻碍积累的进程。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参与,留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将其捕捉为评价所用,以评价促教促学。

1、 观察留意,把握时机,适时言语评价

言语评价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配部分注意力去观察学生,通过言语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和学习水平,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态度、纠正学习行为,校正知识,提高技能,树立榜样,同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计划。

例如,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立刻送上肯定和鼓励的言语,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期待;当发现学生的作品中有值得赞赏的元素时,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一两句由衷的赞美也许能够扭转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这门非主要科目的态度;当学生开小差神游在外时,不听之任之是一种职业道德的体现,当然,柔中带刚、严肃又不失风趣的言语也许更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当学生跟老师捉迷藏偷偷玩游戏而影响正常教学时,控制其屏幕,通过适当的言语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关爱和负责。

2、学习动态,及时记录,综合汇总评价

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的任务需求,确定信息的类型和来源,选择合适的工具,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这是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动态地加以把握,及时引导,并结合一定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值得一试的做法:为每个班级建立一张综合评价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例如,听课认真与否、技能掌握的快慢、任务完成的速度与质量、在合作与互动中的表现、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随手携带班级学生名单, 将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下来,课后汇总至综合评价表,并将结果于下一次课反馈给学生。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方式至少有三大作用:一、警示和激励作用。一目了然的评价表让表现良好的学生倍感自豪,也让表现欠佳的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二、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都可以从评价总表中反映出来,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

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和点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适合的发展;三、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该综合评价表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表现与学习结果,从而为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和备课提供了重要依据。综合评价表的应用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动态地、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打下有效的、扎实的基础。

3、制订标准,指明方向,学生自我评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评价则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概括地说,学生的自我评价具有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反馈和自我认识的作用。当然,自我评价不能是随意的、主观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评价目的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使之发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一般而言,综合性较高、没有统一标准、发挥余地较大的作品类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设计和制作一个主题网站、完成一副平面艺术设计作品、创作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等等,对于此类学习任务,一个全面、精炼、可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能使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内容、了解学习的目标,从而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由于学生很难客观公正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因此,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学生自我评价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升信息素养。

4、 依托平台,创造条件,组织生生互评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我评价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而生生互评,则是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一个基于网络的、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强有力的支撑,它为新课程理念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为生生互评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平台。

在学习成果展示阶段开展生生互评,有助于学生反思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从而发现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被评价者接收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反思自我的过程,促使自己想方设法进行改进和完善。有时,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还会碰撞出意料之外的灵感与火花,这无疑又是一种收获与提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情,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接受来自更多渠道的认可,这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必然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创造条件,课堂渗透,人文评价引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相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言,具有抽象性、无法量化、很难考核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其理解为信息技术学科层面的德育教育和文化渗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

逐渐形成的,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利用课堂环节、尝试多种途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并借助适当的评价方式随时把握、及时引导。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文化,通过间接评价考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信息技术的学科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因信息技术自身的特征而存在的文化和借助信息技术而延伸的文化。学科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内容,它需要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设计蕴含德育教育的任务、组织自由表达观点的活动等形式,都是有意识渗透学科文化的行为。除此之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在课间或新课前安排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跟学生聊一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新闻、人物、数字化生活等话题,尝试模仿语文学科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形式,安排学生轮流介绍,这种方式不仅能促使轮到介绍的学生主动去了解更多跟学科相关的信息,而且还能让其他同学分享信息、开阔视野。无论是完成蕴含情感教育的学习任务,还是了解涵盖IT的动态信息,必要的、适当的评价是促使并确保其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在评价任务是否完成的同时,也间接地评价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养成度。

2、设计分层次的学习任务,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其真实自我,最富有个人特色,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有些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基础,给他们增设一些挑战性较强的学习任务,能够将他们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变学有余力为个性展示;有些学生学习成效不够明显,则为他们设计一些基础的、过关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将学习的自信与愉悦迁移至方方面面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以学习基础为参照,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养成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留意课堂中的点滴细节,及时评价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映,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习的成效,而且还将影响其一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细节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例如,学生的坐姿、卫生习惯、爱护设备与否等上机行为;学生听课是否投入、有无记笔记习惯、能否主动提问;对待新内容能否迎难而上、融会贯通;作业提交是否按时、有无复制作业行为;对搜索到的信息能否按需整理、正确评价;生生互评或在网上发表观点时的言语是否文明恰当; 能否遵守规范自觉与不良信息隔离等等。细节无处不在,及时的言语评价或书面评价能让积极的细节产生辐射效应,让消极的细节止步于萌芽。

4、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提高评价权重引导学生关注合作、学会合作。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的人才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客观开放的良好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锻炼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养成尊重、倾听的习惯,这些都是学生日后立足社会的宝贵财富。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实际困难,出现了流于形式、合而不作、效率低下、虎头蛇尾等现象,但是,合作学习的种种优势和所肩负的职业使命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动力所在。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内容,适时适当地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动态观察,及时介入,并提供有效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无论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还是学习新知识

时的互帮互助,为了确保合作的有效性,科学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提高对小组合作的水平和能力的评价权重,能够引导和促使学生去关注合作、学会合作。

三、上机测试,纸笔测验,总结性评价考察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检验学生利用所学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结果有助于教师分析、诊断和调控教学。然而,总结性评价与生俱来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如何有效考察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存在许多有待研究之处。客观地说,从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而言,总结性评价在提升学科影响力、促使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味地放大总结性评价的缺点毫无意义,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总结性评价的有效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总结性评价显然我们无法左右,但自行组织的总结性评价,只要定位准确、方法得当,同样能够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1、上机测试,重点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必过多拘泥于细节。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上机测试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评价方式,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受历年会考的方向性引导以及机器阅卷的局限性所致,上机测试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且固定,会考的指挥棒作用又使得教师在平时的任务设计中下意识地朝着会考的命题方向靠拢,于是,把学生培养成能正确操作却不知为何要这样做、何时需要这样做的熟练工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们自行组织总结性评价时,要尽量避免步入低效的轨道,遵循考察学生信息素养这一基本原则,通过适当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去设计一些能够有效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题型和试题。例如,在Excel测试中,不必给出详尽且答案唯一的操作要求,而是提供一个跟学生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的表格,如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操作计算自己一天的营养摄入量并判断能否满足身体所需;如果是网页制作,可以考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最终效果,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搜集素材完成网页空缺部分的制作;又如Photoshop测试,对图层的名称顺序、颜色的RGB值、对象的形状样式等,不必像会考要求那样严格和整齐划一,只要能够做出类似的效果,都可算达标。课堂中的细节能够为教学和评价所用,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如果规定过于死板、标准过于统一,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2、纸笔测试,命题质量要把握,考察三维目标是准绳。相对于上机测试而言,纸笔测试在效率和公平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然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使得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在内的许多人,对于通过纸笔测试来考察学生的信息素养这种评价形式潜意识里都会有所抵触,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印象,缺少高质量的试题是症结所在。正如李艺教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所指出:只要试题质量好,在考察三维目标方面,纸笔测试应该更具优势和可操作性。所以,适量的纸笔测试应该成为我们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的试题可以称之为高质量呢?三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试题的涵盖面要比较广,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学科常识、动态信息均可涉及,重在考察学生对信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二是试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即使是那些需要学生在头脑中模拟操作过程的试题,答案也不必完全统一,给学生留有思考、发挥和展示的余地;三是题型不必局限于客观题,半客观题和微型主观题在考察学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