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失去了一切还有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6:28:23 优秀作文
失去了一切还有爱优秀作文

篇一:写给所有想爱的,在爱的和失去爱的人

不要相信日韩肥皂剧中所谓的:因为不能让彼此幸福而离开。。

是否想过,你们正是对方的幸福所在。

爱不是逃避,是努力。

不是逃避着给彼此幸福的责任,而是努力的实现让彼此幸福的义务。

当你说离开是为了不让对方受到伤害的时候,你已经给对方造成了最大的伤害。

爱就是要努力在一起。

不要因为害怕彼此分开而体谅。

体谅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恐惧。

让你为离开而恐惧的人,算不上爱人,就算付出再多,要离开的人,终究是会离开。

爱是一种责任,不可以轻易的离开。

不要觉得不了解也会有爱情。

在不了解的时候,我们仅仅是喜欢,这远远达不到爱情。

当彼此的缺点暴露出来以后,很多时候这喜欢也就会结束了。

爱上不了解的人,或许,你爱的只是他的新鲜罢了。

爱是宽容,爱着彼此的一切。

不要相信对你说不介意你跟异性过于亲密的人。

这样的人不是骗你就是在玩你,或者根本就不在意你。

你会不介意你的爱人和异性亲密到忘记你存在的地步么?

想想就知道了。

或者,他本身就不介意在几个异性之间周旋。

要看清一个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要只是付出。

不要在几个异性间周旋。

爱情是二个人的空间,容不下第三个人。

凡是觉得可以左拥右抱的,无非是网上言情小说看得太多的人。

爱情是专一的,请一定要记好。

不要给彼此太多的压力,适当的和异性保持距离,对你们的爱情是有好处的。

过近的距离,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做出让彼此难堪的举动,最终伤害了你自已的爱情。。

远离诱惑,保卫爱情。

不要去欺骗你的爱人。

记得,若你没有骗他一辈子的把握,那么便对他说实话。

当谎言一再被揭穿的时候,有可能一切都结束了。

真诚的对待你的爱人。

篇二:一个人拥有的越多越害怕失去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想和大家一起看一下今天的辩题。“一个人拥有的越多越害怕失去”,拥有便是指得到,失去即是不再拥有的意思。一个人会拥有物质、情感、能力等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拥有的越多,不能舍弃的、害怕失去的就更多了。我方坚信,一个人拥有的越多越害怕失去,下面请允许我从以下三点进行论述。

第一,纵横古今中外,人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都保护有加,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保护及防范意识逐渐增强。公元前405年,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雅典人就知道用密码来传递国家重要情报;1407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管理人们的资产的银行;位高权重或品质高洁者,更加珍视自己来之不易的名誉财产和人格,曹孟德将匕首放于枕边入睡,尾生期女子后竟抱柱而死,哪一件事例不是说明这些流传千古的人物对自己拥有的来之不易的东西珍惜有加呢?再到现如今,每个人的每个账号都有密码,瑞士一个国土面积只有我国240分之一的国家竟凭借其绝对的安保系统管理着全球总储蓄额的1/3。对方辩友,难道你不害怕失去自己的全部资产?难道你不害怕失去自己的亲人?难道你不害怕失去自己现有的一切吗?

第二,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在拥有也在失去,随着拥有的越多,这种害怕的情感也愈加猛烈。少不更事时,我们拥有自己的小小世界,这时我们害怕父母的责怪,害怕小伙伴们的疏远,害怕小动物的死亡,害怕得不到别人的赞扬;风华正茂之时,我们又拥有了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时,我们害怕自己不能蟾宫折桂,害怕父母双鬓的斑白,害怕地沟油玷污了我们的理想;成家立业以后,又拥有了一个幸福的人生,可恰是此时,我们再没有年轻的资本去失去我们视为珍宝的一切。理想,责任,还有爱,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赖以生存的东西,哪怕他们压弯了我们的腰,升高了我们的血糖,染白了我们的头发,我们也会为了所有我们不想失去的一切而咬牙前行。

第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随着时间积累,我们将情感注入到万物的内部,致使我们很难割舍出自己拥有的东西,并且量变引起质变,拥有的越多越难以割舍。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中这样描述过“隐喻”一词:你的外部和你的内部互为隐喻,你外部的东西就是内部东西的投影,你内部的东西就是外部东西的投影我们通过屡屡通过踏入外部的迷宫来涉足自身内部的迷宫。换而言之,我们和外部环境是一体不可分割的,外部和内心互为照应,当内心足够丰富之后,外部的一切随之充实起来,若是失去拥有的便意味着失去了自我,我想这是谁都不愿意面对的情况。相反,若是拥有的少,隐喻不强烈,那么若是失去少数的拥有定不如失去多数的拥有来的对人更具有毁灭性。

白朗宁夫人曾经说过:我爱,我被爱,都是幸福的。我爱着这个世界,也渴望被这世界爱着。他给了我太多太多,责任、亲情、阳光和一颗寻求真理的心,我相信在座各位与我一样,不想失去这么多来之不易的拥有。而这,也正是我方坚信 一个人拥有的越多越害怕失去的原因。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各位。

篇三:一切从爱自己开始

一切从爱自己开始

——什么是“爱自己”?

——我们不爱自己时,

——就需要大量的金钱、权势地位、表面的幸福??

——我们爱自己时,

——就可以觉知到空气、水、食物??

——一切万物中蕴藏的爱。

译者简介

郑明德:一九六六年生于台北省中和市。童年邻居们唤他作“阿傻”,他以沉默表抗议。十六岁立志当神父,两年后被修道院审判出局。十八岁患霍普金氏症,治疗途中主动判西医出局,回家过凡人生活。大四那年执意结婚,心灵出走。五个月后,再度被判局,恢复独身。经历长年内省反思,自忍“教育”才是改变自己与世界治本之道,故现任毛毛虫亲子实验学苑驻教师,坚信:万恶“无爱”为首。业余翻译家,译有《学校问题一罗筐》(旺文社)等。

译序:一九九二年春,我在名古屋市看到这本《一切从爱自己开始》,顺手取来爱不释手。当时的我正值婚姻失势,全力换回却又力不从心。到底是哪里出错,我一直疑惑着。在飞回台北的客机上,我一口气读完,一面读一面情不自禁地落泪。

原来我总是在伪装自己; 原来我总爱自责和不安; 原来我从来没有好好活过;原来我正需要自己的容许与接纳。仿佛是生命死胡同里亮出的曙光,我觉知、我领悟。我轻轻抬头望向机外的蓝天白云,我的心早已飞走,飞去我的心灵故乡,我要自由,我是自由的。

随着世事的辗转弓诡,如今我仍以为“爱”是得从自己开始的,不论是恋爱中、婚姻里,抑或是生活中的一切人际动。或许您也和我一样,狂傲地以为坊间厚着脸皮谈“爱”的书早已汗牛充栋,读多了只学会打高空、伤身体,倒不如去看更实用、更富营养的来得有益处。说服别人是件很辛苦事,我不爱做。不过我倒想再说服自己一次:实用、营养都是相对的,人,随时都会由一个唯物论者转成一个唯心论者,就好比如果有缘,你我终会相见。谢谢生命潜能文茹姐和诸位同仁的支持与成全。也谢谢我自己。

一九九三年五月三十一日(于新店山中)

爱自己,就是爱绚烂的太阳、爱茂绿的树木和四季的变化。

爱自己,就是爱每天的三餐,清风和气,爱雪、爱雨。

爱自己,就是爱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生存的方式。

爱自己,会出现在不知不觉中为路人祈愿幸福的时候。

爱自己,就是爱家人、情人和朋友。

爱自己,就是懂得人间处处充满爱的道理。

当不会爱自己的时候,我们是不幸的。因为不幸,所以必须掩盖它。掩盖不幸,需要别人的好言相向、需要金钱、需要房子、需要名声地位、需要表面的幸福。但是不管怎么样,世界没有改变;不论在我们是幸福的时候,亦或不幸的时候,世界还是一样充满着爱。空气、水、食物??万物的本质就是爱。存在凭靠着本质。一切的一切原来都是爱。

一九九三年春Mademoiselle。

爱愿与那个一直以为呈现真实的自己时就会不再被爱的你,同在一起??

不安的人不会去爱

情为何物:一般来说,爱情绝不会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我们似乎都将大半的注意力集中-----在学校里,就要取得好成绩;在社会上,就要拥有崇高地位;甚至一心想挣取大量钱财,好让自己变得更丰富。然而,如果没有爱情、没有真心去爱人与被爱,就算获得了再好的东西,恐怕仍不免会为自己感到空虚??我想,在青春年华时刻谈情说爱,是一件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事。你谈过恋爱吗?有人说,近来不谈恋爱的人越来越多了。原因之一据说是:我不愿意被伤害。我相信,爱情有时候的确会伤人。但是,这也正可以出,爱情对我们是多么重要。书读得不好,我们可以骗自己:我只不过是不读罢了!钱赚得不多,我们可以说服自己:金钱乃是身外之物;在社会竞争中落后了别人,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人说:我只是因为一时没抓到绝窍??但是,如果问题是:想谈爱却不知如何去谈?那么我想,即使再怎么辩解,任谁也不可能蒙骗得过自己。因为,爱情这东西原本就是我们生命中强而有力的本能。表面看来,我们与钟爱的人相遇、相知,然后结婚、生子,创造出新一代的生命。然而,更深一层地看,这些过程其实实在在都是和我们传宗接代的本能紧密连结着。和爱情比较起来,我们对金钱与名利的欲求,确实更为强烈,但是他们也仅限于自己这一代的物质需求。另外,爱情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特质,那就是,可以从完全接纳自己当中,获得最直接的喜悦。爱情是一种别人无法取代的经验。你的爱人爱你,任何人都绝不可能取代你在他/她眼中的位置。即使你有什么缺点,或是你正被某些过去的经验所牵制着,你的爱人还是会爱你,爱你的全部,包括你所有缺点。所谓恋爱,就是自己的全部,包括个性中的缺点部分,被全然地接纳、全然地爱。所谓爱情,就是从完全的接纳自己当中获得的一种最真实的狂喜,一种前所未有、全然的容许、全然的爱的验。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某人不喜欢自己的长相。每天一早起来一照镜子,心中一定会产生一股不可言喻的沮丧情绪。但是尽管如此,只要爱人的一句:你长得真好。那张原本连自己都厌恶的脸蛋,就已经被无条件地接纳了。容许一切缺陷的存在,近而为它们赋予正向的价值与意义,这就是爱情。然而,问题也就出在这儿。正因为爱情具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所以一旦我们想到,或许哪一天会失去这份爱,或者担心那一天会被心爱的人所定、遗弃??,这时候我们反而会对爱情和爱人采取一种防卫性的姿态。那些因为害怕受伤而不愿意谈恋爱的年轻人,或许就是这一类人。对爱情的体验,我想主要有两种式。一是:恋爱、生命全然的喜悦、了解爱,自我成长。一种则是:恋爱、生命全然的喜悦,害怕失去爱,自我防卫。如果是前者,当然再好不过,倘若是后者,那原本应该为我们带来生命狂喜的爱情,反而会搅得我们愁云惨雾、身心俱疲,甚至还可能误将爱情视为一种毫无价值、危害彼此的经历。

害怕失去爱情的不安:嫉妒,就是从“害怕失去爱、自我防卫“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情绪。心爱的人称赞其他异性。心爱的丢下自己一个人去做其他的事。心爱的人身边出现了魅力十足的异性。知道心爱的人的过去而心生动摇。在这些情况下,我想一般人是最容易产生嫉妒情绪的。稍微深思一下,这些情绪多半与“害怕失去爱情的不安”有关聊。更简单的说,不安的内容是:他(她)是不是不再喜欢我了?是不是有条件比我更好的人现?难道是因为我没有为这段爱情尽心尽力?一段和千载难逢的恋情,为什么到头来会演变成防卫与痛苦的结局?我相信,除非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否则我是绝对找不到爱情的正确意义。当然,借由各种形式,男女之间的长期交往是可能发生的。就像世界上有许多将不安与愤怒厌抑在心里,而维持数十年之久的夫妻们,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形式而已。但是,你我所衷心向往的,我想是一种更简单的、与一个自己真心所爱的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从嫉妒中走出:我们要如何才能脱离像嫉妒之类,会危害爱情的那些痛苦情绪而重获自由呢?其实,嫉妒就是一种不愿意改变自己,而又试图要对方依从自己的期待的不满意状态。除了我,不准你去关心其他的人!或许,向对方的自由意识挑战,一心想要改变对方,这就是嫉妒。嫉妒是:不求自我的改变,而对对方抱以期待的守候姿态。相反地,如果能够使出全力,尝试各种方法以提升自己,我们应该可能走出嫉妒的情绪,获得充分的自由。我们可以这么说,当我们正苦于嫉妒的时刻----几乎没有例外,也就是我们正好不愿意付出心力去提升自己的时刻。因为我不可能改变自己,因为我不可能提升自己,更明白地说,因为我不相信我自己,所以才会嫉妒。不论是谁,都会因为被爱人接纳而拥有自信。但是,那只是恋爱初期,随着交往时间的增长,就不得不去面对原本的、真实的自己。到了那时,一些原来就对自己心存怀疑的人,就会渐渐忘却被爱人所接纳的喜悦,而开始产生:他/她厌倦我了吗?他/她不再重视我了吗?他/她爱上其他的异性了吗?等等许许多多的担心、疑惑。原因是,他们原本就为自己感到不安,对自己缺乏自信。如此一来,他们的意识就会经常朝着不安的方向走,不自觉地对心爱的人爽约??对心爱的人说话态度变得有点冷谈??对心爱的人兴奋地谈论其他异性??这之类的事,视为天大事。然后还会不停地质问爱人的真正想法,而且心情不再开朗,有时生气,有时躁虑,完全像是进

入了一种极度不安的状态。让我们想想看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关系,还称得上是爱的关系吗?对于一个正深陷在嫉妒情绪之中的人而言,最重要的已经不再是俩人的爱情系,而是自己是否安心,如此而已。而且,此处所谓的安心是指----当得到对方永远不分离的承诺、当确认对方对自己完全倾心时,也就是只有在自己相信自己是站在优势的时候,才有的一种非常粗糙的安心。我想,那些为自己感到不安、缺乏自信的人,为了让自己安心,他们内在所需要的人际关系或许只是一种类似主仆之间的从属关系。这样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爱情的关系了。

不会爱的人:这么说来,所谓的爱,原本是一种能力;有的人会,有的人不会。我向为认为,我们之中的任何人都有能力去体验恋爱、爱人与被爱,但是,原来当我们陷入嫉妒、当我们开始企图制造一种从属关系,然后好从中获取自我安心时,我们就再也不能爱人了。为自己感到不安的人,只会想让自我安心,根本无暇去付出爱。同时,也因为他不会爱自己,所以他会怀疑对方的爱,而无法安安心心的接受这份爱。为自己感到不安的人,因为不会爱自己,所以也不会爱别人。而且,当怀有这样不安的人坠入情网时,他们只会想要将对方的爱转变成某种能让自己安心的东西。但是,又因缺乏自信,使得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清楚表达出自己的希望与需求。譬如说有一天心爱的人晚上晚回家,这种情况任何人都可能想说:他?她到底在外头做了什么?如果是一个对自己有信心的人,通常他/她会心平气和、清清楚楚地说出自己的请求。请你下次早点儿回来。或者是先问明原因,然后再告诉对方自己真实感觉,原来如此,这个理由我接受。但是,若是一个不安的人,可就不会清楚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了,他/她会用一些类似这样的说法:人家某某的男/女朋友每天都会去接她/他??好先让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然后再试图改变对方的行为来迎合自己。不仅如此,在对方的行为还未改变得如己所愿之前,他/她是不会善罢干休的,他/她会不断续那种拐弯角的要求,让对方倍受压力。苦于嫉妒的人,似乎经常在设计一种情况:不把自己的需求以自己的需求形式来要求对方,而是把自己的需求转换成----因为对方希望,所以我才这么做。夏天时,其实心里真想去海边吹吹凉风,可是却不对心爱的人说:“我想去海边”!反而说:“只要你喜欢,到哪儿都好”!于是,在谈话中开始试着促使对方选择去海边,最后再以对方决定的形式来达成自己的愿望。这么做是因为一旦责任全落在对方身上,自己既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又可以达成心愿。为自己感到不安的人,谈恋爱时似乎也采取相同的态度。我想他们绝对不会甘愿冒险、做出爱的告白。害怕受伤而不愿意恋爱的年轻人,他们的恋情只有唯一的一种模式,那就是----被要求(邀请)然后回应。悲哀的是,他们总误以为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重要程度,以为我很爱欢迎嘛!他们的安心则来自于被要求之后的受重视感,然而,因为他们只是将别人的爱当成自己的工具,所以总有一天,他们会为了要守住这份安心,而开始警觉所有大大小小的不安,而弄得无暇休息、陷入苦恋。

两败俱伤的恋情:漩入嫉妒之涡的爱情,通常没有两败俱伤是不会结束的。如果俩人的爱情是彼此真实的相遇,就算分手时有多么悲惨,对这俩人而言,终究不会留下任何悔意。但是人类真的是一种悲哀的动物!因为,就连与一个接纳自己的爱人之间的自然关系,最后居然也有可能演变成一种时时警戒的关系。不过,若是谈恋爱时能够将自己的感觉,真实、而且直接地表白的话,这段感情想必会近展得更顺畅、更快乐。这样的说法,我想是任何人都能明了的。与其用那些毫无意义的嫉妒来困扰对方,倒不如,将所有内心的想法与期望一一表白来得好些。譬如,当对爱人产生不安、担心时,例如:他/她是不是爱上别人了?这份不安,在恋情中可能会演变成一个极大的疑心,但是我想,对任何人来说,它都是最真实的感觉。像这样的情况,如果在疑惑发生的同时,就直接地问明白:你是不是爱上了其他的人?或许对方会哧一跳,但是,一定不会不高兴。提出这样的询问既单纯又无其他恶意,在多数情况下,既不会伤害彼此,甚至还能加深俩人的感情深度。但是,如果当疑惑发生时,只因害怕这种不安而将它藏入心中,胡思乱想一番,然后为了解开这个不安而开始拐弯抹角的质问,最后,可以想见,当然是造成互相攻击、两败俱伤的局面。前者是询问对方的真实感觉,然后相信对方的回答而获得解决。后者则是在询问之前,心理先暗下结论:不可以爱上其他人。因为那样我会受伤??之后再以这个结论做前提,为解除自己心中的不安才去探问对方。当然,不论怎么询问,这个问题都是难缠的。一个嫉妒的人,自始至终会沉溺在一种情绪的欺骗当中,他/她会企图歪曲或闪避任何可能会伤及自己的事实。我绝对不接受任何他/她拒绝或者伤害到我的事实!此外,一向相信自己、爱自己的人,则因为能够同时容许并且接纳对方拥有自己的情绪,所以他/她能够认识到恋爱是建立在俩人的自由意识之上的一种微妙关系。而且,当其中任何一人变了心意时,尽管难受悲伤,但是仍会去接纳眼前的事实;说得夸张些,他/她拥有一股敢于面对生命的勇气。嫉妒是会使人疯狂的。因为嫉妒的人会不断企图去追求一些对自己好的幻像,却无视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事实,结果越是追求,也就越与现实脱节了。之后呢?可能是一方放弃了擅妒的一方,或者是转变成那种表面上全无问题的形式恋爱。

嫉妒招致的悲哀结果:既然我们都知道过分的嫉妒可能会招致破坏性的结果,但是为什么我们都无法制止这样的情绪发生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对嫉妒的人而言,比起嫉妒所带来的羞愧、悲惨,那种担心可能受伤害的心情要来得更强烈。不过,我们仔细想一想,那些苦于嫉妒的人,似乎在他们谈恋爱之前就已经受过伤了。他们在谈恋爱之前,似乎原本就不懂得去爱自己。因此,受伤的自己根本再也受不了二度伤害了。所以只要他们有预感认为爱人的心跑到别人身上,这个预感就会立刻掀起他们“不再被爱”的情绪,而痛苦难耐。所谓嫉妒,就是尽管自认为有许多说不过去的理由,却又欲罢不能的一种防卫手段。我认为我们绝对不应该去责备那些嫉妒的人。因为,最最痛苦的就是嫉妒的人自己,最最不幸的也是他们本人。而且可悲的是,嫉妒心越强烈,恋爱之路就会越挫折。如果不对他/她说那种话,事情就不会弄成今天这样??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之后,后悔不已、一再自责的也是嫉妒者本人。然而,最后一个重头戏是,对任何人都毫无益处的嫉妒情绪之所以会被掀起的原因,并不在于个人的罪行或个性上的问题,而是在于他/她的成长环境里;曾经在某些重要的关系中发生过问题才会变成如此。其中最大的部分,就是与自己父母的关系。每一个人出生时,都是赤裸裸且无求生能力的,都是一个没有保护、没有帮助就活不下去的存在体。因此,如果那些原本应该照顾孩子的父母只是热衷于自己的事情上,而没有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温暖、关心和保护,那么想想看,孩子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小孩们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不知道法律也在保护他们,他们不知道他们最终必定还是会受到自己父母的照顾。所以,理所当然,当孩子们一再受到心情不好的父母所惊哧时,孩子们自然会信以为真地接受父母所说的每一句话。出门在外,如果父母生气的说: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然后就丢下孩子自己离开,小孩子不了解,他们当然不知道父母不会真的就一走了之。前些天,我才被路上的一幕景像给震慑住;一个不害摇摇学步的孩子,被母亲以大人的速度拖拉着大步走路??。小孩平常是走不了那么快的,偶而就算走得快,只要看到什么好玩的,也会立刻停下来磨磨蹭蹭。用大人的速度走路的孩子就像在拚命。会演变成这样,想必他是伴随着这个歇斯底里的母亲无数次的叱责快点!快点!长大的。小孩子为了生存,不得已,只好拚命加快脚步步。或许你会认为我是言过其实,但我却真的以为这孩子全身充满害怕的情绪。但是,真正令人担心的,则是连那小孩子自己也说不出来的那种害怕。小孩子快步走路,对那个母亲来说,是件好事,一旦母亲心情转好,或许又会说:口渴了吧,来,喝点果汁!于是,这个对爱饥渴的孩子会立刻抓紧这个满怀爱心的母亲,而且毫不记恨地放弃那死命狂步的母亲。然而,小孩表面上平静了,也明白了自己走路不可以太慢,但是他却已经将先前的不满与捻隐藏到心底。只要我不快走,就不会被接纳。只要我不去迎合母亲的心情,就不会被爱。这些想法,虽然已经被完全隐藏到潜意识里,但是等长大以后,在我们觉知到它们之前,它们会阻挡住我们的成长,造成绝大的影响。就算有些人自认为自己是被最优秀的双亲所抚养长大,然而只要是心中曾经隐藏了某种情绪,总有一天,在某一个最重要的时刻,它就必定会再度出现。单就这种情绪的影响力而言,我们可以说,这正是人类悲哀的地方。苦于嫉妒的人,不会爱自己这样的人是不幸的。因为在能够安安心心地接受被爱之前,他们在一些重要人物面前是,只会扮演对方所喜欢的自己。一个不能安心接受爱的人,长大恋爱时,又怎么可能会不去怀疑爱人的爱呢?他会一再地警戒、不断地质问,造成这种情况其实是有理可循的。我认为,苦于嫉妒的人有必要先了解几件事。了解自己当真有多么地不幸,就是使自己心情放轻的第一步。第一步万一走岔了,恐怕就会落入一个混乱的世界里。无知之知、自知之明、悲者幸也、这第一步就是,时时刻刻,在辛苦当中发现自我、接纳自己。如果看不到自己真正的本来面目,又如何改变得了自己呢?

伤害自己于事无补

努力假扮开朗的人:几年以前,根暗、根明、还是常用的里语。(根暗,意生性忧虑;根明,意生性开朗——译注)我想,或许是因为社会潮流不喜欢根暗而喜欢根明的关系,许多人为了能让自己被视为根明的人,似乎一向都在竭力使自己活泼,使自己看来是很开朗的。那时候,一位女学生的自我介绍就令我“惊讶不已”。“我平常会让人以为很根暗,其实,我是很活泼、外向的”??这孩子似乎是在努力希望自己的性格不要被误解,但是,她那以自己的外向来做介绍的举动,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看看时下的年轻人或学生,他们不都非常在意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吗?只要从美容沙龙的大发利市减肥、节食的普遍程度,我们就不难了解,现代人最关心的就是:别人是怎么看我的?其他例如想让别人如何看待我,想让别人以为我是怎样的人,这些同样都是他们共同关心的事。但是,这个潮流,其实只是晚近的事,当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还有不少女性感觉肚子突突、胖胖的男人“够酷、够帅”,恐怕你们很难接受,但这是事实。而且,这也仅是二十五年前的事。在那个年代,或许是因为不像现在这般富足,但依我的记忆,比起骨瘦如柴、弱不禁风的男人,那些丰满福态的男人可是更大受欢迎的。而现在呢?甚至还有人视身体肥胖、头发稀疏是一种羞于见的事。像我就因为母方的遗传,而为自己头发的未来感到不安,但是不安又能怎样?(我妈妈那边的男性都是头发稀疏。读者可以注意到,我的笔名是女性名,

但我其实是个男人。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希望得到一些女性部分的补赏。(作者笔名

——Mademoiselle。爱(法文),意Miss爱——译注)从前认为别人福态、发疏,是对那人部份个性上的积极接纳,而现在,为了想让人看到自己的好、让人以为自己是不错的,而演变成被夸赞的,只是自己的一个理想模样。

假扮开朗者的内心世界:我感觉到现代人期望让人看到自己的活泼、开朗,期望自己被认为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的这种心态,是相当根深蒂固的。不过,我个人的想法是,刻意要让人看到自己的开朗,让人以为自己是活泼外向的这种心态,不正好说明了自己的性格其实并不开朗。因为如果自己真是一个开朗外向的人,只要表现出当下的自己就好了,应该没有理由再刻意去想、再刻意去期望别人能看到自己的活泼,或者以为自己是一个外向开朗的人。穿着红色衣服的人,哪里会有必要去向人说:“我啊,今天可是穿着一件红色的上衣哟!”听到没有,红色的上衣哟!穿红色上衣,别人一看就知道。那么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非得告诉别人自己正穿着一件红色上衣的必要呢?或许是在以下这样的情况吧!首先是当自己认为穿红色衣服才是理想的时候,而自己穿着的却不是红色,比方说是红褐色。虽然本人自己知道事实,却又无论如何都希望自己正穿着的不是红褐色,而是红色的衣服。于是,这时候就有必要对人说:我穿着的可是一件红色的上衣哟!我想,每个人会想要让人看到、让人以为自己是个开朗的人的心态,也是大异其趣的。自己认为开朗的人,才是理想的人,但是实际上,又隐约感觉到自己和理想之间有些差距,然而却还是希望自己无论如何就是一个理想的人??于是,就开始刻意将自己表现得开朗活跃,同时,也渐渐变得在意他人是否把自己看成一个开朗的人。一个让人感觉是正向、明朗的人??或许他/她的确是一个颇具魅力的人。但是,如果那并不是真实的自己,而只是一个架空、虚构的自己,难道他就真的能因此而得到满足吗?就算是很顺利成功地扮演了一个架空的自己,就算是周围所有的人都以为自己是个正向开朗的好人,其结果就真的能够令人满足了?我对此抱持相当大的疑问。希望大家都能认为我是这样的人。如果我们心中,这样的期望越是强烈,我们所处的环境与人际关系,不就都成了一种威胁了吗?

持续的紧张:如果我们希望大家都认为自己是个开朗的人, 那么一定会为必须时时表现得既轻松愉快又活泼自在而经常紧张不已,同时也必定会极度在意别人对自己一切言行举止的看法。然后,若是对方对于自己的言行有些微的不悦,或是自己稍稍地感觉到被对方忽视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一定会立刻为之动摇。我想,在人际关系当中,若是有一种周遭人都手持机枪、守待在后的感觉,那种关系想必是令人疲倦不堪的。那么,我们就来思考一下,这种假扮开朗的游戏的心理,它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我认为,有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孩童时期的家庭环境。家庭的环境与亲子的关系给予我们性格形成的决定性影响,这一点是不由分说的。我想,一个感觉到自己没有真正被爱的小孩子,为了获得关怀,所以才会想要扮演一个理想的自己。小孩子早已看穿,只要是活泼外向,父母亲就会欢喜接纳并且称心满意。而长大之后,这样的人自然也会对社会采行同样的态度。但是,不要忘了,这些活泼的孩子们所表现的只是为了求得被爱、为了依从父母的期待而造作出来的假性格、假姿态。孩童时期没有被爱过(或没有感觉到被爱)的人是不幸的。而忙于扮演一个理想的角色。他们身不由己,一再隐藏自己的真心真意。他们希望父母能够接受他们的愿望,希望可以任性说话,可以直言无忌,不高兴的时候,可以表达真实的愤怒,但是却又不得不将这些情绪、欲求厌抑下来。小孩子原本就会将一些无理任性的要求丢给父母去完成,好借以感觉自己是呵护的、无条件被爱的。但是,一个为讨好父母而假扮的孩子,却从来没有体会过这样的安心感与满足感。因此,越是假扮开朗,他/她内在因为积厌情绪而蔓生出的悔恨就会越强烈、越不安、越紧张。所以假扮开朗这样的行为显示出,自己内在仍然残留许多孩童时期尚未充分使用的任性、骄纵,以及孩子特有的气愤。同时也显示出,自己内心深处还埋藏着许多对自己没能获得真正需求而产生的悲伤与无奈。

伤害自己:那么我们试想一下,该如何才能从这样的心理模式中跳脱出来呢?第一个重点是,要了解到之所以会玩起假扮开朗的游戏,其责任绝不是在于自己。因为,生长在一个孕育这样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贫乏环境里,我们根本别无选择。如果能这样来理解,相信应该就不再会任意伤害或批判自己了。伤害自己根本就于事无捕,要伤害自己之前不如冷静下来好好地想一想。首先,所谓假扮开朗,只是自己为了求生存而拥有的一项“武器”。只要表现得活泼开朗,大家就会对我有好感,而不会与我故对。当对真实的自己失去自信的时候,人就会依赖自己所拥有的另一部分力量。头脑好的人依赖自己的智慧,天生丽质的人会依赖自己的美貌,甚至也有人是依赖自己所拥有的钱财。然而,不论是哪种情况,那些都是保护自己的武器。所谓以武器来保护自己,也就意味着,自己已经与四周围发生故对。所以,想要他人看到自己是活泼外向,这样的行为不单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同样也表示自己已经与自己所身处的环境敌对了。其实,越是想表现开朗、想得到他人的接纳,反而越会在他人与自己之间筑起一道墙。因

篇四:浅谈失去信仰的爱情

浅谈失去信仰的爱情

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第一部分遵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情本质的解读,指出爱情是人的自然属性(性爱)和社会属性(情爱)的辩证统一,爱情的本质是其社会属性;失去信仰,爱情的社会属性将会丧失,并得出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的结论;第二部分阐释了现代爱情失去信仰的原因以及当代爱情的特点;第三部分进一步论述了失去了信仰,爱情将经受不起苦难的考验,在世俗化社会中不堪一击。

关键词:爱情;信仰;社会属性;去神圣化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失去了一切还有爱)

爱情和面包你选择什么?——这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人们世代谈论并用它回答着不同时代的爱情观。在物欲横流的当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面包,放弃了爱情,纵使这种回答有太多的无奈,但爱情让位于物质或者说生存,这毕竟是一个事实。纯粹的爱情变成一种奢侈的享受,越来越多的人将爱情抛弃,越来越多的人结婚又离婚,越来越多的人把爱情和婚姻当做换取生存和虚荣的交易,人们不再相信爱情。我们的恋爱自由了,婚姻也自由了,可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轻易说出海誓山盟但越来越惧怕承担?为什么我们不断延续着浪漫但心里的爱情却越来越苍白?为什么我们叫嚣着爱情至上但却越来越不敢去爱?笔者愿意相信这样的答案:失去了信仰,社会病了,爱情死了。

一、爱情本质解读

(一)爱情的内涵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两个永恒的话题:一个是人类世世代代对美好社会的制度的向往和追求;二是人们千百年来对美好的爱情和幸福婚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旋律。”(雷骥《象牙塔中的柔情与理性》)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历代先哲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爱是最古老的最受尊敬的最有权威的神。歌德说,爱情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休莫说,爱情是,“美感、性欲、善意”。萨尔丹说,爱就是无意识的善意,自我的彻底忘却。罗曼·罗兰说,爱就是丧失理智,薄伽丘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在《十日谈》中说过:“人们一旦坠入情网,你便是叫他移山倒海,赴汤蹈火,他也在所不惜。”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支配的冲动——着魔”康拉德语。黑格尔说,爱情是恋爱双方在“高尚品质”、“优美心灵”、“牺牲精神”等方面和另一个人的统一。笔者认为这些定义都有道理,但过于抽象,都没有揭示爱情的本质。就如拉罗什弗科所说:“给爱情下定义是困难的,我们只能说:在灵魂中爱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激情;在精神中,它是一种相互的

理解;在身体方面,它只是对躲在重重神秘之后的我们所爱的一种隐秘的羡慕和优雅的占有。”相比之下,马克思、恩格斯给出的解释更有深度更具体。

(二)爱情的属性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为我们揭示了爱情的本质和特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给“爱情”下了一个比较标准的定义: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指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的内心形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这一定义的基本内涵有五个方面:第一,爱情必须是男女之间独特的好感和眷恋之情;第二,恋爱的男女双方必须有最起码的客观物质基础;第三,恋爱双方必须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志同道合;第四,恋爱是双方各自在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第五,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的伴侣。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的双重本质决定了人的双重属性,人的双重属性又决定了人类爱情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爱情产生和存在的生理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性心理迅猛发展,便产生对异性的向往和追求,我们称之为“性爱”。所谓爱情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对异性的向往和追求中,要受到一定物质条件和社会道德的制约,受到各种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我们称之为“情爱”。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爱情是人的自然属性(性爱)和社会属性(情爱)的辩证统一,爱情的本质是其社会属性,即“情爱”,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失去了信仰的国度,情爱被金钱被世俗剥离,爱情只剩下赤裸裸的性爱,这其实是把“人格”降到了“动物格”。

(三)爱情是一种信仰

与西方相比,中国就是一个缺乏信仰的国度。爱情构成西方人整个生活和生命的全部,爱情就是一切。朱光潜先生才曾对此有精辟的论述:“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最上’的标语”。相反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即使是在中世纪,那个特别“黑暗的时代”,西方的文艺界只能对上帝书写爱,写恋歌是一种罪行,但是中世纪仍然有法国哲学家、唯情论者阿伯拉尔与把李名媛绿依斯冲破重重阻挠,苦苦相恋。而重视婚姻的中国情感悲剧以婚姻悲剧居多。

在西方爱情和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二者常常联系在一起,诗人Richard Crasha在诗中写道:“爱,你是生与死的至高无上的唯一君主”。在英文诗歌中,爱情和死亡如同其他抽象的理念一样,可以作为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独立存在来感悟、思辨、讴歌。英文诗歌《The garden of love》里这样写道“青草地上建起了大门紧闭的殡仪馆,花朵盛开的地方,堆满了坟茔和墓碑······”将爱情与死亡联系起来,本来就是对爱情的神圣化,毕竟死亡不是一件小事,是神圣而庄严的。这种思想是东方所不能理解的,中国人缺少这样一种神圣的感情。

哲人说人类有三种皈依方式:故乡、爱情与信仰。其中最富有诗意的是对爱情的皈依,古今中外,有多少名流士子、俏丽佳人为之心醉神迷。爱情带有神的魅力,能给爱与被爱的人以信仰般的品质与意志。爱情与信仰一样,都寄托着人类对人生的美好的期待和向往,都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两者都是人类自身社会属性中的本质特征,因此爱情和信仰有共同和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爱情产生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陌生男女之间,有着偶然性和脆弱性,信仰给予爱情冲破现实壁垒的勇气,给予爱情度过重重苦难的不竭动力,给

予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信念。古今中外无数的“爱情信徒”凭借着崇高的信仰赐予的力量,为我们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爱情篇章,他们也在爱情中获得了永生。

著名的哲学家罗素在《我为什么生活》一文中写道:“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你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寻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的痛彻肺腑的怜悯·······我追求爱情,是因为他叫我销魂·······我追求爱情,又因为他减轻孤独感······我追求爱情,还因为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提前看到课圣者和诗人曾经想象过的天堂······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往天堂。”罗素就是这样以信仰般的情怀阐释了他的爱情观。

二、当今社会的爱情失去了信仰

爱情自古就被人们视为最唯美最神秘的感情,唯情论者会把爱情当做人类感情甚至是生命的全部,惠特曼就在《神秘的号手》中写道:“······除了爱的思想就没有别的思想了,除了爱的言论就没有别的言论了······”爱情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它又可以集中反映不同时代人们感情世界的迥异。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不再相信爱情,虔诚的“爱情信徒”越来越少,为何愈加开明自由的当今社会,爱情却失去了信仰?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给出解释。

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改造自然掌控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相信人类可以征服一切,获得一切,而不再相信神灵的力量,这样包括爱情在内的一切感情都出现了去神圣化的迹象,爱情不再具有“超越无限残缺性世俗的圣神性”,爱情变得世俗化,变成了在市场中流通的商品。

其次,市场经济推动着社会迅速更新,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无暇打理自己的感情生活,快餐文化迅速蔓延,原本需要慢慢用心品味的爱情也成了一份可有可无的快餐,谈恋爱不再是一种享受,而变成了非必需品的生活用品。一切都在疯狂的更新,包括人们的感情,人们不再信奉世间还有永恒的事物。因而爱人不再唯一,爱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守候终生。

再次,与信仰上帝的西方相比,东方的文化自古就缺少信仰的因素,反映到爱情观上更是如此。对于西方人而言,爱情同死亡一样圣神不可侵犯,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对于中国人则不然,中国以婚姻为重,爱情是可有可无的,两性的选择和结合更多的是出于理性的思考,参杂了太多现实的因素,这样看来,中国的爱情缺少信仰,不够浪漫也是事出有因。

另外,当今的社会崇尚自由和平等。恋爱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发展,希望对方尊重自己的选择,要包容自己的一切。但没有两个完全匹配的男女,恋爱史需要双方做出让步,现在很多人的爱情陷入了双方为自己利益而战的困境。利益稍微受损,就可以带上“他(她)不懂我”“他(她)不尊重我”的帽子,而后理由充分的抛弃爱情、离婚或者婚外恋。其实我们压根就没有给对方了解我们的机会,我们要求别人尊重我们,但是我们根本就没有给感情以尊严。在自由、平等的旗帜下,我们无意识中使用了爱情霸权,信仰早已被无限膨胀的自我吞并。

市场经济崇尚公平交易,爱情也被放到交易的谈判桌上,出现了契约式爱情,当感情掺杂进了铜臭味,人们在乎的不再是恋爱的内涵,而是恋爱这种形式是否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则。给人们力量的是利益,评判事物价值的标尺也是利益,信仰连同真爱被人们搁浅了。

失去了信仰,当代的爱情被现实所羁绊,爱情的社会属性——“情爱”逐渐被剥离,最后只剩下赤裸裸的“性爱”,爱情中所体现的“人格”也就降到了“动

物格”,很那讲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爱情失去了信仰,是时代释然还是人们的感情变迁所致,我们也很难讲的清楚。失去了信仰,现代的爱情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笔者认为现代的爱情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恋爱态度的随意性。雷骥在大学生恋爱调查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喜欢用“无所谓”三个字。“无所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唐美云在《青年“无所谓”心里探微》给出这样的观点,无所谓心态是青年人在试图解决由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各种社会、个人现实问题时所产生的矛盾心态在两难选择中的第三条道路,夹有叛逆、轻狂和无奈。笔者认为无所谓的心态反映了当代年轻人过于随意的恋爱态度,是恋爱中责任感缺乏的表现。爱情随时可以开始随时可以结束,人们不会去考虑爱情有没有结果,而只在乎恋爱这一过程,“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恋爱观就是很好的写照。

第二,恋爱节奏的迅速化。“恋爱”和“爱情”本质上是一致的,爱情是恋爱的名词,恋爱是爱情的动词。爱情分“三大步曲”:谈恋爱——结婚——生育子女,和“三小步曲”:谈(了解)——恋(眷恋)——爱(热爱)。谈恋爱本身是人们从逐步了解对方,到暗暗地依恋对方最后达到强烈的热爱对方的过程。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恋爱不再遵循这样的程序,恋爱的前戏越来越少,相互了解相互试探的环节直接省略。似乎见到貌似有感觉的女生,就可以追上去问一个直白的问题,“要不要谈,不谈我就走”,曾经有人这样比喻,现在的恋爱就如同抢购大白菜,先不管好不好一定要下手快,不喜欢大不了丢掉。其实恋爱前戏的省略为后来爱情急速破裂埋下了隐患,缺少了恋爱前的试探,爱情也缺少了浪漫的色彩,变得乏味。爱情就像燃烧的煤炭,燃烧的速度越快,就越容易燃尽,闪电般的开始注定要风吹般的离散。

第三,恋爱对象的可替代性。恩格斯指出爱情具有专一性。也就是说恋爱的对象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古典恋爱所尊崇的“人的一生只有一次真爱”。但现在恋爱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于爱情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恋爱对象的魅力。也就是说,人们在意是否在恋爱而不是和谁恋爱。当今社会恋爱对象是可以替代的,所以恋爱中人们不会百分百的投入感情,彼此存在保留和戒备,这样就会产生爱情信任危机,另外这种可替代性让爱情有了可选择性,人们也就不会彼此珍惜对方。所以也就会出现“普遍撒网,重点培养,频繁更换恋人”的现象。

第四,恋爱观念及行为的开放性。笔者看到过这样的调查数据,在对洛阳师范学院七个系的2011级新生的调查中得知,新生中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的有19.9%,表示可以理解的有24.1%,表示反对的仅占14.4%,其中有44%的同学表示只要自己有恋人,就希望与恋人发生性关系。象牙塔里的恋情是最纯洁的,但是我们从这些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恋爱观念已经很开放,社会上的开放程度可想而知。性爱成了恋爱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这必将会带来爱情中道德伦理的沦丧。笔者认为这与当今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西方“性解放”和“性自由”盲目崇拜有关。其实我们完全曲解了性解放的本质含义,现代美国人并没有像国人那样崇拜“性解放”,而是理性复苏重新审视性纯洁和性道德。

三、失去信仰的爱情不堪一击

苦难是信仰永恒的话题,同样刻骨铭心的爱情几乎都与苦难相关。著名诗人海子说“在黑夜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夜色》)前者就可解读为爱之艰难,而苦难是爱情品质的试金石。有这样一种说法,每个人都会遇到真爱,真爱可给予我们肉体和精神上双重的愉

悦和享受,但是真爱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在真爱没有出现之前,我们要饱受漫长等待的折磨。只有那些能够耐得住寂寞、心存大爱的人才能得到真爱,大多数的人只能找到肉体上或精神上的伴侣。真爱的不可替代性、忠贞性、无限完美性决定了爱情的自私性、排他性和永恒性,这又决定了爱情是脆弱的、高风险的。

爱情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爱情发生在两个陌生人之间,尤其是在以血缘为纽带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中国,纯粹的恋爱更是缺少保障。这就需要一种同爱情一样超越现实接近完美的但又强大无比、坚不可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信仰。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信仰是“人类最古老、最强烈和最迫切的愿望满足,其威力的奥秘就存在于这些愿望的力量之中”。对爱情的信仰就是一种渴望与想爱的人永远在一起的愿望,以及对这种愿望的实现怀揣的坚不可摧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守信仰,爱情会变得强大“众水不能熄灭,大火也不能淹没”,因为拥有信仰的“爱情如死之坚强”(安迪·威廉斯《爱的故事》)。失去了信仰,脆弱的爱情在苦难面前不堪一击,会被世俗社会溺死,或者化作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终有一天会走向同样地死亡。

爱情悲剧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上演,但悲剧的根源是有区别的。无论是《孔雀东南飞》还是名传千古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爱情悲剧更多的可以归因于吃人的封建礼教,古人为爱而抗争的精神让我们敬仰,悲催中我们看到的是真爱迸发的勇气,世俗社会预设的苦难更增添了人性的光辉,古典的爱情悲剧中有伤感但更多的是壮烈。现代的爱情悲剧依旧在上演,人们依旧会归因于世俗化的社会,但是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人性力量的强大,而是当代人面对感情时的懦弱,因为人们已经不敢去抗争,甚至是失去了抗争的意识,这些爱情悲剧充其量只会引来一声叹息,而后从人们的感情中删除,就如同当今缺乏心意的恋爱前奏,不值得人们去记忆。其实扼杀真爱的不是世俗化的社会环境,也不能责怪市场经济过于物质化,毕竟时代要发展,扼杀当代真爱的是人们对苦难惧怕,而这又源于人们心中爱情信仰的丧失。与其说世俗社会扼杀了当代真爱,倒不如说当代人抛弃了真爱。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案例,笔者的一好友就是这样被世俗社会吓倒,没有反抗便放弃了一段真爱。人们都讲大学里的恋爱是照不进现实的,就如同温室里的花儿,经不起暴风雨的洗礼。好友在大二时遇到了一个很不错的男孩,就如同所有的大学爱情剧一样顺理成章的走在了一起,他们在一起很幸福,很快乐,男孩高大帅气,人品好,有责任心,求上进,可以说是80后的精品。就在他们决定在一起的第二天,好友去北京参加实习,男孩等了一年。第二年好友忙于考研,家里却发生大的变故,父亲去世,她几乎要崩溃,是男孩为她撑起了一片天空,她更加依恋他,就像依恋自己的父亲,在男孩的帮助下好友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但是好友的母亲极力反对这门亲事,理由是他俩属相相克,女孩的父母据说也是属相相克,父亲突然去世,母亲也就相信这是上帝的诅咒。女孩没有挣扎就以属相相克这样荒唐的理由离开了自己深爱的男朋友。她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哭,哭得天昏地暗。同学们都说他们分手的理由可笑,好友只是笑笑,说别人不懂她的苦衷。后来好友告诉笔者,其实属相相克只是个借口,他们的恋爱背后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世俗社会所不能容忍的,那就是男孩并不是个健全的孩子,小时候的一场以外让他失去了右手,纵使他再优秀也是块有瑕疵的美玉,好友来自农村,找这样一个男朋友,舆论的压力她承担不起。其实敢于去谈这场恋爱,好友也算是有勇气的,毕竟她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她缺少对爱情执着的信仰,她没有去挑战世俗,甚至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爱情拿到社会上去经受考验。好友这样写道:

篇五:当你失去一切的时候,你才知道唯一想要的是什么

当你失去一切的时候,你才知道唯一想要的是什么 引导语: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越肤浅单薄的人越浮躁不安。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耐心点,坚强点,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我们最先衰老的不是容貌,而是不顾一切的闯劲。有时候,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预料的包袱,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阳光下也会有阴影,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人生不过如此,要不你驾驭自己的一生,要不被生活牵着鼻子走,该怎么走还取决于你自己。

不是所有的记忆都美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记忆,岁月的河流太漫长,大部分的人与事都会被无情地冲走。

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生不完的闷气,说一说,心境宽广;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尽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还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缓一缓,漫步人生!

最无情的不是人,是时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是情感;最有力的不是老板,是大自然;最可怕的不是灾难,是灾后无援;最拿手的不是专业,是旁观;最可怕的不是失恋,是心身不全;最舒适的不是酒店,是自家。 不去追逐你所渴求的,你将永远不会拥有。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过去,让开始开始。

生命短暂,就几十年,活着是福,健康是福,既然活着,选择快乐是一天,选择痛苦也是一天,那为何不选择快快乐乐,平平淡淡地过完我们的这一生呢?或许生活有些许不仅人意的地方,但还有什么不活着还重要?还有什么比健康重要呢?

如果你还是单身,就好好享受这一切。你单身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说明目前还没有人配得上你。 人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之中。人最愚蠢的,并不是没有发现眼前的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进去。人最寂寞的,并不是想等的人还没有来,而是这个人已从心里走了出去。人最无聊的,并不是随便拨通一个电话号码,而是别人拨错时,他还一直地说下去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理会别人的质疑,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你。

所谓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们却还能保持微笑;总会有一次流泪,让我们瞬间长大。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 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珍惜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实现。世界虽然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看不到美好,是因为你没有坚持走下去。前进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太阳并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

人生在世,总要多个心眼保护自己,并不是心计越高越高城府越深,而是大浪淘沙依然坚强的幸福。 信仰能给一个人的,是内心的平安与依靠,而不是与神明“谈条件、换好处”——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发财;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家庭和睦;我信了你,我就可以从此心想事成。当信仰沦为利益的交换,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

人的一生中需要有这样一个人:即使远隔千里,数年没有联络,见面时仍然轻松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或者,相邻而坐,各自忙着自己的活计,数小时只是恩啊小语,仍然温暖充实;在这个人面前,你可以低眉哀叹,可以恣意张狂,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全身是缺点,这个人就是知己。 人生没有绝望的路,只有绝望的心。绝望的另一端就是希望,危机的尽头就是转机。

有些东西,注定与你无缘,你再强求,最终都会离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期望终究成空。不属于你的,那就放弃吧,大千世界,莽莽苍苍,我们能够拥有的毕竟有限,不要让无止尽的欲求埋葬了原本的快乐与幸福。如果你想什么都抓住,最终只能什么都抓不住。 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学会和自己独处,心灵才会洁净,心智才会成熟,心胸才会宽广。 编后语:当一个人感到很知足,心不烦,身不疲,无所求,心能安的时候,快乐就在其中。当一个人感到吃得下,玩得动,睡得好,没牵挂,很满足的时候,幸福就在其中。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