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五千年的辉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20:39 作文素材
篇一:华夏文明及其辉煌
重庆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3班
刘德政 20141876
大家皆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我们中国人也一直引以为傲。说起华夏文明,大家马上可以想到炎黄神农,想到四大发明,想到汉字书法,也会有人想到汉服礼仪。不管哪种,这些都是我们华夏文明的象征。
想我泱泱华夏屹立数千年而不倒,辉煌文明传承数千年而不断。长江黄河哺育了智慧的人们,三皇五帝众多人杰开创出华夏文明,后起之秀纷纷树起一杆杆文明的大旗。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礼仪兴盛。而后中国分分合合、改朝换代,也都没能阻挡华夏文明进步的脚步。智慧的儿女们创造出一个个奇迹,让世界惊叹。
华夏文明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理念与制度,是礼仪与道德,是技术与科学。
皇帝作为人文始祖,本着人本主义精神,垂衣裳而天下治,无为而治,用先进的理念开创出一片盛世。后来文明传承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儒家的仁义德政,有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法家的严令治国,等等。虽然说后来秦朝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中央集权,独尊儒道,可是这些精华的思想一直在传承.这些思想在后来的时光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也不止一次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在现代社会里,钢筋水泥也掩盖不了文明的光辉。真正的华夏文明拥有先进的治国理念与社会制度,支撑着这份传承在不同的朝代里经历恒久的时光。至今我们的文明还在,国家复兴,华夏文明的理念制度还在现代社会发挥辉煌的光芒。
中国的文明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礼仪道德。炎黄时期,垂衣裳取乾坤;春秋战国,孔子复兴周礼;大汉大唐,汉服唐装辉煌。汉服更是华夏文明中的集大成者与杰出代表。汉服起源于三皇五帝,历经周朝代代规范,到汉代完善普及。这是我们华夏人民数千年不改的服饰,种类丰富,配饰繁多。汉服通过儒家和华夏体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这正是华夏文明辉煌的证据!而现在我们日常已经不穿汉服,甚至许多人已经将它淡忘,因此汉服复兴必须提倡。在我的家乡的旅游区,汉服等汉文化正是其最大特征。在这里有汉服婚礼,汉文化启蒙等等,这份辉煌的文明正在渐渐地发扬光大。汉服的光芒不能埋没!文明的辉煌不容亵渎!
说到科学,中国古代拥有着令世界震惊的先进技术。想当年,马可·波罗将中国之行写成游记在欧洲宣扬时,欧洲人认为中国的科学是天方夜谭。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恢宏大气;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懂得了炼铁;汉唐盛世,丝绸与瓷器大放异彩;宋元时代,科技高峰,各项成果纷纷现世;明清时期,余响不绝,封建的禁锢阻挡不了技术的进步。我们古代的成就是多元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数学到医学,从农耕到纺织,从航海到探险,中国人在各个领域留下了足迹。四大发明更是影响深远,谁都无法否认它们的价值。
中华民族正在腾飞,华夏文明辉煌的印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在现代社会里重放光彩。传承不会随时间湮灭,就像华美的汉服依旧灿烂,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篇二:华夏文明及其辉煌
华夏文明及其辉煌
摘要: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又以其特有的包容性而绵延至今,没有像其他古文明那样中断。华夏文明的辉煌在艺术、文学和科技上都有体现。华夏文明一直都是世界文明史上重要且光辉灿烂的一部分。
正文:
华夏文明诞生于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绵延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华夏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并成为四大古文明,在世界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华夏文明在其漫长的绵延过程中发展出了其特有的几个地方。第一就是源远流长。华夏文明作为四大古文明之一,几千年来一直绵延不绝,而其他三个古文明却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华夏文明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从已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居民开始定居,能制陶和纺织。此时期重要的新时期文化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的例证之一。汉字由上古时代的华夏先民创造的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在殷商时期发展成熟,演变为甲骨文。后来又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行楷草等几个阶段,一直沿用至今。史书典籍又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一个例证。早在夏朝,就设立了史
官,专门负责修史,后来的历朝历代都设立了史官一职,修撰了大量的史书典籍。不仅如此,民间也热衷于修史和写书,虽一度被禁绝,但仍有大量优秀的典籍涌出,成为了华夏文明悠久历史的力证,为后世的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华夏文明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有着显著的独特性和先进性。中国的文学科技和艺术长期以来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形成其独有的风格。中国的四大发明一直为国人所骄傲,四大发明是华夏文明先进性的一个体现。华夏文明的差异性也很明显。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显著的不同。北方的齐鲁文化,南方的水乡文化,西南的山塞文化,以及西域和西藏独特而神秘的文化虽然差异显著,但都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华夏文明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其包容性。华夏民族自古就有“海纳百川”的大气,华夏文明的辉煌就是建立在不断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比如,中国的一大名片,儒教,孔子就是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下,采众家之长而创立起来的。后来董仲舒吸收法、道、阴阳等家的思想创立了新儒学;宋朝的二程吸收佛道二教发展出了理学;儒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在汲取其他思想的精华,这才使得儒学能够经久不衰。历史上,蒙元和满清虽是异族统治,但最终还是臣服于华夏文明,被中华文明所同化,最终成为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也是华夏文明能够绵延至今,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直到现在,当代的华夏民族仍然秉承着“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收西方文明现今文
化,再创着中华文化的辉煌。
华夏文明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华夏文明的辉煌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中华民族的文学历史悠久且独具风格。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汇聚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接着,楚辞和乐府诗产生。屈原的《离骚》和《孔雀东南飞》等分别是其代表作。汉代,出现汉赋,汉赋辞藻华美,颇有磅礴之势,代表人物有贾谊和司马相如等。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灿烂的一章。这时期大量优秀的诗词和诗人、词人产生。到了明清,小说盛行,中国四大名著就产生于此。此外,中国的戏曲也是不得不提的。中国的戏曲早在元代就产生,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都是不休之作。后来,更是发展出了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不同风格的戏种。另外,民族文学也非常繁荣。例如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维吾尔族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傣族的《召树屯》、彝族的叙事长诗《阿诗玛》、蒙古族的叙事诗《嘎达梅林》等,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天文方面,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记录,而这一记录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数学方面,《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
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周髀算经》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所记载的周公与商高问答的事是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这个事实证明我国古代数学家独立地发现并应用了勾股定理的一般情形,要比外国早得多。医学方面,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遍布于各个领域,都处于当时的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中国的书法以其形体美、意境美、动态美而闻名。行书草书和楷书各具风格,各有所长。中国古代的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著名的画家有吴道子,顾恺之等。中国古代的建筑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也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各地区和各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也创造出了各具风格的建筑特色。
华夏民族的先民们在其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并一直绵延至今,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的华夏后人,我们有责任把他发扬光大,并续写这一文化史的传奇篇章。
参考文献:
《剑桥中国史》(费正清) 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篇三:五千年华夏文明
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古代学者以其丰富的思维智慧提出的各种管理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的企业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于生产实践,同时与世界的先进管理理念接轨,已是目前企业所需要探讨和考虑的问题。
企业管理是在西方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技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尽管中国古代学者并没有正式提出过企业管理这一概念,但其思想却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例如,“以人为本”“贵和尚中”理念等,管理者应将这些积极思想应用于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中,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必然有不适合现代管理的思想,比如平均主义思想,重传统轻创新等管理者需要避免或尽力消除这些消极影响。我国的企业管理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理念,更需要将这些先进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以便为将来形成我国自己的企业管理理论打好根基。
1.儒家文化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而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在强调应该时时能做到适中,既无过,也无不及。
不将文化贯穿其中的管理是一种工具性,机械化的管理,而中国企业注重“情”,因此就需要不仅在技术、制度方面逐步完善,更要融入情感理念,这样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但是管理者更需要把握“情理”的适度。中国有许多企业人情风盛行,岗位的安排设置,职权的大小有很多取决于人情。这不仅揭示了这些企业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也阻碍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适度应用“情理”观念,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本土企业。
儒家思想倡导整体主义理念,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应该基于群体的发展,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该理念恰好是现代企业提倡的“团队精神”,并且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良好效果。然而集体主义观念一旦发展到极端,会对个体产生贬斥作用,对标新立异的个体产生孤立和攻击,从而导致个体对群体的畏惧和依赖心理,其结果是扼杀了个体的创新动力,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其领导者必须从修养自身开始,然后再去影响他人。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念,在众人思想的汇集下,形成企业的价值观,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孟子的这个观点应用于企业中,企业的成功并非领导者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实现的,必须有其追随者的帮衬与努力。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提升自己,获得组织成员信任的同时,也必须重
视“人本思想”,体恤成员,信任自己的成员,管理者需要把企业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让成员认为企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让成员甘心情愿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2.道家文化
3.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4.老子曰:“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局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指出水的具有滋润万物却与其他事物不产生冲突的本性,旨在对领导者提出的要求,这与现代企业管理中提倡的“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人为本,一切管理活动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维持自身人才的竞争优势。
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兵书,其连续不断的军事战争是这个时代的突出特点,各国倾尽人力斗智斗勇,尽显其政治,军事才华,其中的战略计谋堪称为经典。尽管三国时代军事管理与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其中有很多管理思想史通用的,管理者可以将三国时代的战略管理融会贯通于现代企业管理。
管理者要有强烈的求才欲,以及豁达心胸,广纳百言,融汇众智。这种理念在三国时代的军事管理中体现在多处。以曹操为例,其求贤若渴的形象深入人心,他运用各种手段网罗各类人才,委以重任。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管理者要善于与员工进行沟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组织成员能够人尽其才,才能是企业协调运营,各方面共同发展。 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明确目标,并集中于这一点,全力以赴,在实施计划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适当地予以激励,以便更快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就蕴含着保证重点,避免四面出
击的思想。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重中之重,而不能像刘备那样,战线过长,目标太散,必然导致失败。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塞涅卡)。企业管理者应该从各个方面做出榜样,使组织成员心服口服,甘愿追随。例如孙策在战场上一向冲杀在前,士兵纷纷效仿于他,个个奋勇,争先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效的管理其成员,大多时候是因为他的行动不足以服众,没有凝聚力,使成员不能尽心尽力。 由上可知,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两面性。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优点,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又要不断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然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及伦理理念根深蒂固,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如果一味的照搬外国管理模式,必然会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要两者并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
进行创新和改革,以便能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篇四:浅谈华夏文明之辉煌
浅谈华夏文明之辉煌
软件工程2班 20141696葛雯佳
在北京世纪坛的《浮雕中华五千年》的序言里有这样一段话:“大风诀映,大潮谤谤,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末绝者,惟我无双;和大地并存,日月同光。”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人精深,学越辉煌。华夏文明在亚欧大陆的最东边的横亘了几千年,绵延不绝,早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尚书正义》曰:“冕服采章”对被发左衽,则为有光华也。《释诂》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左传》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孔颖达注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此即“华夏”的本意。 可见,华夏族(汉族)是以服饰(汉服)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礼仪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华夏二字在现实中的实体展示就是服饰、礼仪、经典。华夏文明是炎黄血统、诗书礼仪文化和中华疆界统合在一起的实体。
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中心的多民族统一体,几千年来,这个民族统一体不断扩大,形成了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在两千年的历史中,这个民族统一体的执政阶层一直属于汉族。但有两次例外,两次外族
入侵——就是元朝的蒙古族和清朝的满族曾经统治中华,但是蒙古族和满族未能用“蒙古文化”和“满族文化”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恰恰相反,蒙古族和满族却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同化,这两个外来民族融入了中华大家庭。到了近代,虽然西方人用钢船铁炮轰开了中华的大门,但仍然不能使中华民族由此沦为枪口下的奴役,迎着炮火前进的中华民族由重新屹立在世界列强之林。这是一个民族的辉煌传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文明的辉煌。而华夏文明之辉煌在于炎黄血统以及中华疆界已是众所周知,其在于诗书礼仪文化也是不容小觑。
谈及此,首先要提的便是文字,从甲骨文到竹简再到宣纸,文字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记忆。基于此,中华民族创作了抒情言志的灿烂的唐诗,理趣神韵的宋词,亦文亦俗的元曲,辞藻华丽、文采斐然的楚辞汉赋……几千年过去了,人们也许会忘了曾经各个朝代的统治者,但一定会记得“斗酒诗满篇”的李白,面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又是那样天真直率。偶尔会想起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李清照“莫道不消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欣赏《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赞叹《红楼梦》起于言情,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感慨《三国演义》语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
在华夏文明这段由盛及衰再重新雄起的辉煌历史中,外国人曾惊羡其器物;意大利商人马克?波罗曾赞美其富有;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惊叹其出现了“四大发明”……私以为,这便是辉煌的华夏文明的魅力。
篇五:1.1五千年文明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第一课时 五千年文明
一、设计思路
歌曲导入抓住情感,图片展示回溯华夏文明,视频展示回忆文化交流。
纪录片《河之南》升华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是由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认识中华文明曾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懂得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中华文明、升华爱国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查找有关中华文明的资料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讨论法、情感激励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MTV《中国人》)
中 国 人
曲: 陈耀川 词: 李安修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 藏了多少梦
黄色的脸黑色的眼 不变是笑容
八千里山川河岳 像是一首歌
不论你来自何方 将去向何处
一样的泪 一样的痛
曾经的苦难 我们留在心中
一样的血 一样的种
未来还有梦 我们一起开拓
手牵着手不分你我 昂首向前走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 藏了多少梦
黄色的脸黑色的眼 不变是笑容
八千里山川河岳 像是一首歌
不论你来自何方 将去向何处
一样的泪 一样的痛
??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大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映呢?
学生:激动、自豪、振奋人心??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学生:(略。因是课前导入,不必要求学生回答十分准确)
『讲述新课』
板书: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教师:五千年辉煌成就,五千年灿烂文明,五千年沧海桑田,五千年风雨兼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了解历史,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那么,就让我们回溯历史长河,探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吧。
板书:第一课时 五千年文明
………………………活动一(看图说话:教材第二页图)……………………
甲骨文 新石器时代彩陶 马王堆汉墓帛画
地动仪 赵州桥 都江堰
学生:(略)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璀璨的历史,辉煌的成就,让我们感慨颇多。我想请大家针对刚才同学们的描述,对我们的中华文明用成语来概括一下。
学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教师: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我们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五千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板书1: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师:那么大家对中华文明还了解哪些内容呢?
……………………活动二(中华文明我知道,历史知识大比拼)………………………… 学生1:科技类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到:“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经保持了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四大发明”举世闻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生2:文化类:
世界四大古文字唯一发展至今的是甲骨文
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是我们灿烂文化的代表
学生3:工程类:
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桥是隋朝李春建造的赵州桥
世界上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学生4:军事类:
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军事学著作是《孙子兵法》
学生5:教育类:
世界上最早的正规大学是西汉时期的太学
学生6:天文类: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是战国时期《甘石星经》
世界上第一次测出子午线长度的是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
教师:说的好。通过这么多的世界之最,同学们可以总结出来什么结论呢?
学生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学生2:中华灿烂文化有很多优秀代表
学生3: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都曾走在世界前沿
??
教师:很好。的确如此,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板书2: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教师:对于刚才总结出来的结论,大家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呢?
学生1: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2:增强了我们的爱国之情。
学生3:我们要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这么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开放伟岸的品格,我们以博大的胸怀与世界文明进行着交流与沟通。
板书3: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
………………………………活动三…………………………………………
(多媒体展示)电视剧《鉴真东渡》片段
学生讨论:
(1)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学生:唐朝。
(2)这一时期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玄奘西行、日本向中国派遣唐使??
(3)这样的交流与沟通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
学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弘扬了民族文明,树立了良好形象,取长补短也学习了外来的一些先进技术??
教师:西方国家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世界各国曾经纷纷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我们的科技成就尤其是“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经保持了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和知识水平。”马可波罗也把中国描述成一个人间天堂。我们中华民族既有为人类文明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又有吸纳世界文明精华的魄力。
回顾历史长河,祖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璀璨的画卷。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出伟大的文明而感到由衷的自豪。作为后世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文明。那么大家认为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1: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学生2:做文明交往的使者,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学生3:了解家乡历史,热爱家乡,自觉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老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说道就要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让我们把爱国之情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情感升华』
教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可爱的家乡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此,你了解多少呢?
(例)了解河南历史、增进爱家乡之情。
我们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明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活动四(感受河南厚重历史,增强热爱家乡情感)………………… (多媒体展示)电视纪录片:《河之南》片断
卢舍那大佛 汉光武帝陵
教师:厚重的历史,璀璨的文化。中华5000年文明史,其中有3200年,河南一直居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或迁都于河南,留
下了灿若星河的文明成就。同学们对家乡文明又了解多少呢?
学生1:沿着黄河两岸延伸开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制高点。炎帝黄帝的传说、盘古女娲的神话、殷商的甲骨文,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源头。
学生2:南召猿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发现,赋予了中国远古历史更多的细节与佐证。
学生3:郑州、安阳、洛阳、开封等古都,见证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 学生4:甲骨文与小篆等书法的遗迹,诉说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延续。
学生5:中原大地儒道佛三家的汇聚,也见证了这一过程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建构过程。 学生6:依托于这样悠久深远的文化传统,中原地区的书画、戏曲、科技、武术等一代代兴盛不衰。
??
教师:中原地区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文明,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众多的苦难与创痛。中原文化具有强大的吸纳、辐射力。它掀起的,不仅仅是大河文明的滔天巨浪,更是一个民族悠远的背影。大型人文纪录片《河之南》,第一次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中原河南的历史文化风貌,揭示了中原文化在中华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兴衰枯荣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深层原因,并通过对大河沿岸众多历史细节的诠释,演绎了一个个文化故事,为中原大地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作为河南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了解灿烂的历史是我们的责任,建设辉煌的未来更是我们的使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吧。
『课堂小结』
本节课展示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知道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针对同学们中存在的一些哈韩、哈日思想,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并从自己与祖国的关系中激发前进的动力。要特别强调我国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自觉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