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年三十火车上的春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9:15 初中作文
年三十火车上的春晚初中作文

篇一:看春晚三十年之变迁

我看春晚三十年之变迁

时间:2012-01-13 15:10 来源:千龙网

2012年春节,央视春晚将迎来30华诞。作为当代最引人注目的大众文化景观,央视春晚曾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更经受了种种风雨与无奈??依循大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节拍,可将春晚大致划分为三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开创的央视春晚,是央视在大众文化生活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这一年起,中国老百姓过大年添了一件新鲜事:喜看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春晚自此成为当代生活的“新年俗”。上世纪80年代是洋溢着理想主义激情、爱国主义热情的催人奋进的时代。在理想主义光芒照耀下,各行各业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忘我工作,反映到春晚舞台上,就是涌现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相声、小品节目。歌曲《我的中国心》、《冬天里的一把火》,此外还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回娘家》、《大海啊,故乡》、《小草》、《外婆的澎湖湾》、《思念》、《阿里山姑娘》、《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血染的风采》、《那就是我》、《万水千山总是情》、《龙的传人》、《爱的奉献》、《我们是黄河泰山》、《明月千里寄相思》、《歌声与微笑》、《难忘今宵》等,年年都有优秀歌曲从春晚舞台飞向四面八方。这一时期,也是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大发展的时期,以马季、姜昆为代表的80年代相声《宇宙牌香烟》、《虎口遐想》、《电梯奇遇》,以陈佩斯、朱时茂为代表的小品《吃面条》、《羊肉串》、《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等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远难忘的美好记忆。

从创作心态看,从1983年到1993年间,央视春晚深入生活、深入百姓,倾情创作,使除夕舞台能够层出不穷、源源不断地推出精品佳作,因而成为那一时期最具创作冲力的大众文艺。

第二阶段: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意识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成长。在各种消费需求中,对于文化产品尤其电视节目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数量庞大的电视节目面前,老百姓对央视春晚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如果春晚节目没能超出日常电视文艺的水平,老百姓就会感到不满意、不解渴。

90年代的中国电视已经如日中天,在灿若星河的电视节目中,央视春晚又在老百姓最最看重的除夕时间段播出,自然如众星拱月般成为央视节目中最耀眼的明珠。在这种背景下,某些春晚导演变得越来越浮躁,某些节目变得越来越难以切中老百姓的情感。

此外,大众文化产品中工业化、模式化、跟风克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反映到春晚节目领域,就是个性缺乏、节目同质化严重。这一时期,虽然也推出了像《打扑克》、《打工奇遇》、《卖拐》等一些思想内涵深刻的精品节目,但是与80年代精品迭出的盛况相比,这一时期的精品数量大大减少。实际上,对坐拥全国顶尖级创作表演人才的央视春晚来说,如果能够潜下心来,是完全有能力搞好节目创作、多出精品的。

第三阶段:伤了心的春晚观众在最近的五六年,慢慢变得不再跟春晚较劲了。一方面,是由于年俗方式的悄然变迁。对于“80后”“90后”,春节期间可能更喜欢选择外出旅游的方式过大年,“看春节晚会”不再是除夕守岁必须履行的过年仪式,央视春晚业已确立近30载的“新年俗”地位正在遭受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央视春晚长期未能满足部分观众的审美渴求,前几年就有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了民间办春晚的尝试。随后,各种民办春晚、网络春晚、草根春晚风起云涌。

中国老百姓的春晚心态也发生了悄然改变。老百姓对待春晚的心态渐趋平和,“节目好了我接受,节目不好我也习以为常”。但是如果广大观众不再把春晚当回事,那么对于央视春晚来说,将是一种潜在的危机。

于是,近年来,《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等节目涌现的草根明星越来越多地登上春晚舞台。让春晚回归人民、回归艺术,才有可能重新树立老百姓对春晚的信心,才有可能重现当年春晚的辉煌。

篇二:春晚三十年

春晚三十年

【摘 要】自1983年以来春晚陪伴观众至今,与改革开放的历

程相伴而行。然而春晚并不是仅仅是一台文艺晚会,在除夕这一天

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并且年年创收视率新高使得它成为了一个国家

话语宣传的特殊媒介。本文拟通过对春晚过去30年发展与变化的

回顾,总结春晚背后意识形态特点及不足并比较分析哈文执导的春

晚在这一方面的改变。

【关键词】春节晚会;国家话语;意识形态;哈文

一、国家话语的华丽镜像

春晚作为国内收视率最高的晚会,从一致叫好到骂声一片再到如

今的改革,它已深深映入观众的视野,成为了节庆生活的背景。尽

管骂声一片甚至传过停办传闻,但是央视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春晚

的性质就是“央视春晚要表达央视的主流文化的意志,而不是全国

好看的节目的大杂烩”。[1]这揭露了春晚的本质。正如麦克卢汉说,

媒介即讯息。电视带来的“信息”,并非它传送的画面,而是它造

成的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庭和集团传统结构的改变。[2]作为

电视话语主体的国家宣传部门,早已将春晚舞台变成了主流文化宣

传的阵地、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它是国家话语的华丽镜像。

二、春晚传统宣传主题及方式

1. 党国一体式宣传

春晚所宣传的新意识形态融合了党国一体、民族团结、人民生活

和谐为一体,党国是其宣传重点。它需要宏大叙事极力渲染,故而

春晚舞台上也充斥着对祖国赞美抒情的作品。如《难忘今宵》中的

歌颂对象实质为祖国,“今宵”也由于其特殊性成为了一个国家事

件。再如《我的中国心》,歌词内容与春节祥和的气氛毫无关联,

却由于春晚舞台流行传唱,其歌词中暗含的隐喻也渗入观众思想。

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并不是公开的,而是隐蔽的,我们内化了意识

形态,因此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和效果。[3]传统的年俗在这场晚

会中难寻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藏在背后的新意识形态。“就其基本

层面而言,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构建我

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 [4]春晚对于党国话语的宣传

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即使大众心知背后的隐喻,仍然愿意沉浸其中

为其喝彩。

2. 民族团结愿景

由于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特殊国情,春晚除了表达党国思想外,

还表达出一种民族团结愿景。历届春晚,不论节目如何调整,少数

民族节目一直都是保留项。春晚舞台需要用它来烘托出各民族一家

亲的美好愿景。方式多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如杨丽萍的《雀之

灵》,有利于增加少数民族的国家归属感与自豪感,藏族歌曲《吉

祥三宝》红遍大江南北,增加了民族文化和睦包容的氛围。不论是

政治宣传还是民间呼声的需要,1984年港台明星开始加盟春晚,代

表性作品有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费翔的《故乡的云》,刘德华

的《中国人》等,从个人叙事角度抒发了对祖国的情感,引起观众

共鸣,正迎合了“两岸三地,共结一家亲”的和谐愿景。1997年前

后,港台明星加入春晚舞台更甚,不得不说是晚会的有意策划。再

如宋祖英的《爱我中华》,由五十六个民族升华到爱我中华,仍然

是政治宣传语的不断重复,民族团结被顺利替换成了国家主义。

3. 人民团圆和谐

祥和团圆是年的味道,春晚作为春节联欢晚会,自然少不了营造

欢乐和谐的气氛。这些主要是通过歌曲、小品方式呈现,主要目的

是教化民众。而这些往往都是通过微观叙事表现,如歌曲《常回家

看看》、《好日子》等,歌颂了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并宣扬了一种

知足常乐、家和万事兴的思想,把个人幸福归到党国的领导之上,

隐藏在个人话语之后的正是国家话语。再如经常出现的军人形象,

它具有有双重含义。这是因为军人不是一个普通的参与国家建设的

群体,他们是国家的保卫者,是作为民族国家基本组成要素的一个

国家机器,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5]军人形象甚至渗入爱情题

材,表达一种为国家牺牲个人幸福的思想。奥运健儿则是作为国家

荣誉的象征出现。央视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如王宝强《有

钱没钱,回家过年》所代表的农民工,《千手观音》所代表的残疾

人群体,这是其亲民化体现,然而其本质仍然是用具有迷惑性的包

装来达到对人民进行意识形态规训的目的。

4.树立中国品牌

春晚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春晚在新意识

形态被表达为全球华人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受众分

布于海内外,这是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的绝佳机会。国家形象的宣传

主要依靠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符号,如长城、长江、黄河、北京、

笔墨纸砚、春联灯笼、油条豆浆、唐诗宋词、风筝皮影、旗袍汉服、

书法国画等,均能营造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氛围。优秀的中国特色

节目也能走出国门,在各大视频网站上为外国观众所熟悉,如轰动

一时的舞蹈《千手观音》、《雀之灵》等,均对中国文化有了很好的

宣传。

三、以往的不足

1.民间话语的缺失

春节晚会是这样一个地方,国家取向僭代了民间取向,集体话语

篡改了个人体验,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期望也取代了传统的民众

对于个人与家庭幸福生活的期望。[6]当这些特点愈加明显时,春

晚受到了观众的炮轰。华丽的舞台设计,灯光布景,以及演员的精

湛表演并未能给受众真正带来年的感受,观众愈是看到电视面前的

华丽镜像,愈是发现发现它与生活的落差。春晚完全成了政治宣传

的机器,充斥着对国家民族的歌颂,欢声笑语掩盖了社会矛盾。这

些“伪民间话语”使得其与观众之间产生了更大的距离感,而非贴

近百姓生活。

2.传统艺术的缺席

以往的春晚中,传统艺术的缺失着实是个遗憾,表现为相声艺术

的缩水,戏曲节目的减少等。中国传统艺术中有足够的题材挖掘,

然而却往往在春晚的舞台上缺席。2012年龙年春晚,只有一个戏曲

类节目亮相,那就是由刘佩琦、李明启等6人表演的《戏迷一家亲》,

人均表演时间仅为65秒,而这竟然还是最近四年以来表演时间最

长的一次。[7]而作为主要语言类节目的小品,也被央视春晚总导

演哈文成为已经没市场。2012年龙年春晚也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

了汉服,这让人不得不为传统文化在春晚舞台上的失语而担忧。

3.商业性愈演愈烈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年三十火车上的春晚)

观众所见的春晚是一个片面化的舞台,观众完全是跟着镜头去看

春晚,这就为其商业性创造了可能。晚会上经常有意无意扫过的观

众、商标都有着浓烈的商业氛围,央视为这些广告的植入费劲了心

思,导致春晚成了“大家找广告”的晚会。而零点报时、插播广告

的竞争则更甚,商家竞拍取得广告时间,一些硬性规定使得主持人

对于某牌的多次重复,这些常常引致观众反感。

四、经哈文改革后的春晚

1. 几处改变

哈文改革的2012年春晚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零广告,不论

是硬性广告还是软性广告都消失无踪。其次,舞台是2012年春晚

的秘密武器,强调了舞台的灵活性,华丽的3d效果为节目增彩不

少。宣传方式上增加了网络新媒体的运用,创立了专属网站,开设

篇三:央视春晚三十年历届央视春晚主持人

1983 王景愚 刘晓庆 姜昆 马季

1984 赵忠祥 卢静 黄阿原 姜昆 姜黎黎 陈思思(香港)

1985 马季 姜昆 张喻 朱苑宜(台湾)斑斑(香港)

1986 赵忠祥 王刚 姜昆 刘晓庆 方舒 顾永菲

1987 李默然(朗诵)王刚 李小玢 姜昆

1988 孙道临 王刚 姜昆 侯耀文等

1989 李默然 赵忠祥 姜昆 阚丽君 李扬

1990 赵忠祥

1991 赵忠祥 倪萍 张洪民 李瑞英

1992 杨澜 赵忠祥 倪萍

1993 梁雁翎(香港) 李庆安(台湾) 张永权(新加坡) 赵忠祥 倪萍 杨澜

1994 倪萍 程前

1995 许戈辉 赵忠祥 倪萍

1996 赵忠祥 倪萍(北京) 程前 袁鸣(上海)张晓 周涛(西安) 1997 赵忠祥 倪萍 程前 周涛 朱军 亚宁

1998 赵忠祥 倪萍 朱军 周涛 亚宁 王雪纯

1999 赵忠祥 倪萍 周涛 朱军

2000 牛群 冯巩 杨澜 姜昆 周涛 朱军 赵薇 白岩松 文清 赵琳 曹颖 李小萌 鞠萍 崔永元 文兴宇

2001 周涛、朱军、曹颖、张政

2002 倪萍、朱军、周涛、王小丫、文清、李咏、曹颖、张政

2003 倪萍、朱军、李咏、周涛

2004 倪萍、朱军、周涛、李咏

2005 朱军,周涛,倪萍,李咏

2006 李咏,周涛,朱军,董卿

2007 董卿、朱军、张泽群、刘芳菲、李咏、周涛

2008 李咏、董卿 尼格买提、方琼 李嘉明、李雨菲 朱军、周涛 杨帆、张蕾

2009 白岩松、董卿、朱军、周涛、张泽群、朱迅 2010 周涛 朱军 董卿 张泽群 任鲁豫 欧阳夏丹

2011 周涛 李咏 朱军 董卿 张泽群 朱迅

2012 朱军 李咏 撒贝宁 李思思 董卿 毕福剑

2013 朱军、李咏、董卿,毕福剑、撒贝宁、李思思

篇四:2014“携手十年”春晚三章节(1稿)

“我们的十年”2014上海师范大学 中外学生新年晚会三章节设计

第一篇章 峥嵘岁月

汉风起兮云飞扬, 忆往昔,自难忘, 三阳开泰耕沪上。 创业难,情满腔, 鬓微霜,又何妨!

第二篇章 今朝风度

春华秋实,十载纪功, 揆往卓今,贞雅以方, 桃李天下,五洲四洋, 有勋有荣,封侯马上, 德学明明,炳焕弥光。

第三篇章 再谱华章

前行切, 薪火传递中华月。

中华月,

长乐未央,丹书史册。 东学西传汉语热,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精进为本,众志成铁。

解读:过去,难忘创业艰辛。现在,欣慰油然而生;未来,任重道远励行。用汉赋和唐宋词二体衬托辉煌、豪情与怀旧的情怀。

第一章,来自刘邦和苏轼的诗词。 峥嵘岁月豪情满怀,达观,嵌入部分前辈名字,彰显功绩以致敬。三为多,阳谐音羊,创于2004,大量耕耘工作在2003年(羊年)。

第二章,汉代大赋写法,学院纪功,有金石味,创意来自《石门颂》。 →会通古今,贞洁文雅,行为端庄。 2004(猴年),2014(马年) →小猴遇到马,有功勋又有荣光。 →品德学问明明白白,光芒万丈。

第三章、路漫漫其修远,再续辉煌。 来自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以“中华月”喻中国优秀文化。 学院事业薪火相传,团结精进,吻合汉语国际推广、中学西传、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宏大潮流。

篇五:记忆中的春节——观绍兴莲花落《大年三十》后回味春节

宁波大红鹰学院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二○一四年六月

记忆中的春节——观绍兴莲花落《大年三十》后回味春节

【摘要】安昌腊月好风景,家家户户忙不停;搡年糕,裹粽子,新酿的米酒香喷喷;扯白糖,扎红灯,乐坏了一班小后生。河埠头,欢声笑语一串串;桥脚边,生意闹猛人挤人。你看那,鱼干腊肠腌猪头,酱鸡酱鸭酱鹌鹑。真是屋檐下面看年成,挂的都是好心情。看那边,锣鼓响,脚底痒,社戏唱的是穆桂英;看这边,乌篷船儿载嫁妆,谁家的阿囡要结婚。一年辛苦不容易,辞旧迎新闹盈盈。但愿天下保太平,丰衣足食福寿增。

【关键词】传统节日 春节习俗 大年三十

正文:

为了回忆更完整的春节习俗,我特地又看了一遍绍兴莲花落《大年三十》①,下面我就按时间顺序并结合《大年三十》中提到的习俗娓娓道来我家乡的春节习俗。

一、腊月初八——腊八粥、菜泡饭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有关腊八粥的来历众说纷纭。在我们这,老百姓把它叫做“邋遢粥”,说是要用剩菜剩饭去做,让人记住以前生活的艰难。不过在我们上虞,吃“邋遢粥”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在我家,这个时候吃的更多的是菜泡饭。每年这个时候,奶奶都会在大灶烧饭,把饭烧焦,但是焦的那部分又不会黑掉,而是白白的脆脆的米粒连在一起却又不粘锅,我们把它叫作锅焦,不是锅巴。从小我就觉得在大灶烧饭烧出锅焦是很厉害的一项技术活,很考究火候的掌握。然后把那些锅焦单独弄出来放到另一个大锅里面煮,一直煮到锅焦变成浓稠的白粥,再放青菜一起煮,有时候犒劳家人,还会放螃蟹进去,那味道极其鲜美。

二、腊月十一、二——搡年糕、裹年粽、酿米酒、扯白糖

腊月十一二,家里会组织搡年糕,裹年粽,酿米酒,扯白糖。《大年三十》开头就有提到。这些东西我都吃过,但没亲手做过。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经历下。

(一)搡年糕

以前的搡年糕是没有机器的,听爸爸说是把米放进一个大缸里,然后用木锤子不停地锤,直到把米锤成一团白白的“肉团”,再一块一块敲出小的年糕来,寓意人们生活质量一年比一年高,记得刚做好的年糕是软软的,特别烫,把刚搡的年糕放到灶下火堆里烤,香香的,脆脆的。特别有趣的是爷爷还会把软软的糕制作成惟妙惟肖的年糕手工艺品,如“十二生肖”和“如意元宝”。

(二)裹年粽

一提到裹粽子,想的更多的是端午,我小时候也问过爸爸,为什么过年要吃粽子,爸爸说这个叫年粽,跟端午的粽子裹得馅不一样,涵义不一样,这个粽子是要请菩萨请祖宗的,祖宗吃完我们才能吃。

(三)酿米酒

以前还看到过大人酿米酒,有一个很大的工具,不知道是怎么运行的,总之,米放进去流出来的就是白白的米酒了。

(四)扯白糖

还有一个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的就是扯白糖。扯白糖不仅是一个动作,还是这种糖的名字。小时候,当门外响起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我和我的小伙伴就会收罗家里不要的烂铁或是塑料出去换扯白糖。卖扯白糖的老先生总是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箩,箩里就是用白沙布遮住的扯白糖,远看像卖豆腐。老先生收下我们的交换物后,会用像敲开水泥地的那种迷你锤子和铲子敲下一小小块扯白糖。我已经记不起扯白糖的味道了,但我永远记得含着扯白糖时的开心不已。

三、腊月十七、八——掸尘(打扫卫生)

十七十八,掸掸发发。

到了农历十二月十七八,便是掸尘的日子了。也有在送灶神之后掸尘的。这是过新年前的一次卫生大扫除。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

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我也会帮大人们一起打扫,感觉一家人一起打扫也是一种幸福。《大年三十》中也有提到,师母也有唱到“里里外外掸了尘,洗罢了盐灌汰油瓶”,就连苏先生回到家要进家门的时候,师母也要拉住先生掸身上的尘。

四、腊月廿三——送灶神上天(大年三十请回来)

廿三夜要送灶神上天,灶神要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功过得失。 听奶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妻老老实实地做人,可是家里没什么钱,到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都大鱼大肉供灶神,想灶神上天在玉皇大帝那边说些好话时,两老夫妻买不起鱼肉,就把家里最好的菜臭咸菜②拱了上去给灶神享用。结果灶神在其它家吃得嘴吧油油腻腻,在老夫妻家吃到了爽口的臭咸菜,顿时觉得人间美味,无比欢喜。于是向玉帝说明两老夫妻做了一生的好事可年迈还一贫如洗,生活拮据,然后玉帝派人就在当晚赐了两袋黄金放到老夫妻家的灶灰里,并托梦叫他们去领。

故事虽然有点神话,但教会我的是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五、腊月廿五至廿九——祭祖、祝福

在这几天,家里会变得异常忙碌。像《大年三十》里唱的“鱼干腊肠腌猪头,酱鸡酱鸭酱鹌鹑”,还杀鸡宰鹅的准备五牲,为的是一年之中最大的祭祀——祝福。

(一)祭祖

先说祭祖。每年祭祖我都会起早早的帮奶奶准备,所以祭祖的菜我差不多清楚。第一碗是白鲞红炖天堂肉;第二碗是油煎鱼儿扑鼻香;第三碗是香荀蘑菇炖豆腐;第四碗是白菜香干炒千张;第五碗是酱烧胡桃浓又浓;第六碗是酱油花椒醉花生。然后是12盅酒4碗饭1 只调羹和1对蜡烛。同样的菜、酒、饭准备3份,共请3次祖宗。大人小孩都需要跪拜。

(二)祝福

虽然祝福每年都有,但我对祝福却不熟悉。每次祝福都神神秘秘的样子,要在凌晨三四点举行,并且女孩子不允许在场。不过我还是偷偷瞧过几回。也偷

偷问过爸爸祭的是什么菩萨神仙,令我意外的是爸爸也不能确定的说应该是地藏王菩萨,反正是很大的菩萨,只有有家里的男丁才能参与。

值得骄傲是,家里祝福的红纸元宝每次都是我剪的,奶奶说我剪的元宝最像,菩萨最喜欢。至于祝福桌上具体的东西以及一些规矩我就不说了,第一我不清楚,第二百度可查到,我就不啰嗦了。

六、大年三十——春联、分岁、爆竹、点灯

(一)春联

引用《大年三十》的三段事例就知道贴春联的习俗了。

1、苏先生教书的东家让苏先生在回家之前写好春联等苏先生一走就拿去卖钱。

2、一听到儿子笑着跑来说苏先生已经走出学馆,丈夫便叫在褪鸡毛的妻子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开始磨墨,润毛笔,准备请苏先生帮忙写几幅春联。

3、妻子说:“侬写的春联真当吉利,去年我讨了你几个字,头痛病到今年都没有发过。”苏先生还开了个玩笑说:“难道我在人人头上写几个字,药店都可以关门了!”

(二)分岁

这一顿年夜饭十分丰盛,圆桌上有十来碗各式荤素菜肴。不过那一天有几样菜基本上是上虞人家里都会有的,如粽子、年糕、藕脯、八宝菜、鲞冻肉、东坡腐、元宝鱼、鱼皮饺子等。而且粽子、年糕、藕脯、八宝菜等在祭祖和迎灶神时都会用到。

在我家,一般分岁要分好几天,今天大伯家,明天二伯家这样轮流吃,白天请祖宗晚上吃分岁饭。到大年三十晚上还会一起看春晚,放鞭炮,一起守岁,并点亮家里所有的电灯,远远望去,整个村子灯火通明,寓意新的一年明天会更好。

七、大年初一至十四

(一)寺庙拜佛

大年初一是不去做客的。凌晨去寺庙烧香,去的越早表示心越诚恳。去完寺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