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7:20 字数作文
九方皋相马有删改字数作文

篇一:湖北孝感语文--2014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2014年孝感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

温馨提示: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上指定的位臵。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臵,在本卷上答题无效。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宽恕(shù)胚(pēi)芽阔绰(chu?) 风雪载(zài)途 ....

B收敛(liǎn)愧怍(zu?) 慰藉(jí) 妇孺(rú)皆知 ....

C彷(páng)徨沉湎(miǎn) 繁衍(yǎn) 颔(hàn)首低眉 ....

D哺(bǔ)育告罄(qìng) 馈(kuì)赠粗制滥(làn)造 ....

2.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瞻望深遂陨落翻来覆去

B疮痍伎俩迁徙沧海桑田

C嶙峋荒谬涟漪忍俊不禁

D点缀骸骨蓦然天伦之乐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细细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A品尝绝妙意境浓情厚谊独特感受

B品赏浓情厚谊绝妙意境无限乐趣

C品赏浓情厚谊闲情逸致无限趣味

D品味闲情逸致浓情厚谊独特感受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武汉大学在今年樱花盛开期间采取措施控制游客数量。

B近年来,全省各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C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启的“不打烊书店”,成为人们夜间休闲阅读的主要方式。

D我市鲁峰和聂品华两位先进分子在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5.古诗词默写(6分)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③电视文化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再次激起了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极大兴趣,让我们不禁感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主人的盛情,也让我们由衷赞叹“,”(李白《行路难(其

一)》)中饮食的精美。

④“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话题引起了人们对珍惜时间的深深共鸣。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示珍惜时间的相连

的两句:

6.名著阅读(4分)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①》,该书中主人公因②而在12岁的时候就被迫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做起了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别人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所选文段是写主人公因伤病接受手术的情景,体现了他③的性格。文中“一条道路”具体指的是④。

7.综合性学习(7分)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①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

②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3分)

③仿照例句写话。(2分)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二、阅读理解

(一)古诗词鉴赏

8.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

B“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

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 ..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三)现代文阅读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

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臵,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3.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2分)

14

4分)

15.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

果)

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16.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字以内,2分)

17.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3分)

18.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3分)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

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 2014年4月)

19.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4分)

20.第②段划线句子起什么作用?(2分)

21.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3分)

2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3分)

三、写作表达

23.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50分)

①请以“藏在中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以从“书本”“故事”“诗词”“竞争”“节日”等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请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能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孝感雕花剪纸艺术家徐惠斌12岁就迷上雕花剪纸艺术,经过反复观摩和刻苦学习,他用一把小剪刀在普通的一张纸上就可以剪出玲珑生动山水云霞、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他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剪纸作品多次在全国剪纸大赛中获奖。近年来,他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作品被选送到国外展览,让孝感雕花剪纸艺术走向了世界。

参考答案

1、 B

2、 A

3、 D

4、 C

8、C

9、B

11、D

5、①赢得生前身后名 ②深林人不知 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④例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示例一:补考时,他把烟末撒在神父家的面团里

示例二:与神父闹矛盾

示例三:反抗神父对他的不公正待遇

篇二:2014试题分类汇编: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4年中考真题汇编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曹刿论战

(一)(2014丹东市)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

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肉食者鄙 ⑵神弗福也 .. ③②①

⑶而齐不听 ⑷苏秦谓齐王曰 ..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一)文言文(共10分)

19.⑴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每词1分,共4分)

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分)

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2分)

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

二、马说

(2014孝感市)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

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9、B

11、D

10、①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

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

12、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二)(2014济宁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

7.答案:D

评分:共3分。答对得3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8.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 是因为他相信 ▲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6分)

9.答案: 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

然规律。

评分:共6分。每问3分。填空1分,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

三、愚公移山

(2014达州市)(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23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 D 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3.【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二)(15分)

16.(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17.(2分)D

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21.(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22.(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23.(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四、湖心亭看雪

(2014徐州市)(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一白( ) (2)从武林门而西( )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B. 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篇三:《马说》2003---2014中考题精编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A级

1、选文作者为 ,是 代(朝代)文学家(1分)

2、给文句中粗体字字注音。 (2分)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标在原文加点字的上面)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D.策之不以其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B.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6)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划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

说这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8、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

以“食马者”寓 。 (2分)

9、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10、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1、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答: B级

1、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

2、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能不被发现,完全可以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

任用人才也应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另外至少写出两个带马的成语 。

3、文章借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作 而以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

是 。

4.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答:

5.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3分)

答:

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答:

7.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简要阐述。(2分)

答:

8.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2分)

答: C级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2)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或王命急宣 ..

C.①才美不外见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D.①执策而临之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B.①马之千里者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D.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其马得胡骏马而归 ..

10.翻译。(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 ..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喻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14.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

①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义:_________ (1分)

②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义:_________ (1分)

1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 ..

D.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

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

17.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 策之不以其道 (2)之 虽有千里之能 ..

属予作文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 ..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18.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中考试题汇编

一、(2014孝感市)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 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

③牝(pìn):母马。 ④牡:公马。 ⑤骊(lí):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

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篇四:2015年秋季九年级期末文言文课内外阅读复习练习

文言文课内外阅读练习

一、《三峡》

1、《三峡》选自《 》, 作者 是 朝的 家、 家。

2、文中写三峡的山,突出了什么特点?写出相应的原文语句。

3、用原文回答:

①描写夏季水势的句子是 。 ②描写春冬之景的句子是 。 ③描写秋季之景的句子是 , , , , 。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阙( ) 襄( ) 曦( ) 溯( ) 素( ) 巘( ) 良( ) 肃( )

空( ) 属( ) 引( )

绝:①沿溯阻绝( ) ②绝巘多生怪柏( ) ③哀转久绝( )

以:①不以疾也( ) ②可以为师矣( ) ③不以物喜( )

5、翻译句子: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7、简答: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8、请你试着自选角度对文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几句简短的评析。

9、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10、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比较阅读:【甲文】《三峡》

【乙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

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画横线词的意思。 ①或王命急宣( ) ②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 ③天宇晴霁( ) ④久之不散( )

2.翻译。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马说》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 一食或尽粟一石( ) 2. 才美不外见( ) 3. 不以千里称也( )4.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 故虽有名马( ) 6.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7.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8. 不以千里称也( ) 9、策之不以其道....( )( ) 10. 其真无马邪( ) .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通“ ”,解释: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解释:

3. 才美不外见: 通“ ”,解释:

4.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解释:

(三)填空。

1.本文是一篇 性质的杂文,文章采用 的手法,借 的故事,提出了“ ”的见解,通篇以千里马比喻 ,而伯乐比喻 ,以千里马“ ”的悲惨遭遇比喻封建社会中杰出人才的受屈辱、被埋没。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表现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

3、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4、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比较阅读:【甲文】《马说》

【乙文】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家族。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2.翻译。(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乙文〕九方皋高超的相马技术,他能够识别千里马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

5、〔乙文〕运用 的写法,既赞扬了九方皋高超的相马本领,又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又使故事生动有感染力。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选自《 》;孟轲是我国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 ,后世并称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百里奚举于市( )衡于虑( ) 征于色....

( ) 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 ) 所以动心忍性( ) .....

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 )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

曾益其所不能 同 ,意思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 ,意思是

4、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降大任于是人——生于忧患 B、人恒过——国恒亡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重而道远 D、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5、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所以动心忍性。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8、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

9、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 ,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

10、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11、孟子在两千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12、孟子在选文第1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 )(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比较阅读【甲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乙文】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必先苦其心志( )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 )

11.翻译: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12.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3.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四、《与朱元思书》

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 和 ( )

A. 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B. 寒: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C.负:负势竞上,互相轩邀——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D.反: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易如反掌

E.蔽: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词的词意。

(1)从流飘荡( ) (2)急湍甚箭(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 (5)负势竞上( )(6)在昼犹昏( )

3、翻译: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争高直指,干百成峰。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5、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 之美,概括为“ 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 ”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比较阅读【甲文】《与朱元思书》

【乙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篇五: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2014年中考真题汇编

2014年中考真题汇编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高新校区 崔景第

一、曹刿论战

(一)(2014丹东市)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

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也,..

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肉食者鄙 ⑵神弗福也 .. ②③①

⑶而齐不听 ⑷苏秦谓齐王曰 ..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一)文言文(共10分)

19.⑴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每词1分,共4分)

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分)

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2分)

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

二、马说

(2014孝感市)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

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1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w W w .x K b 1.c o M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9、B

11、D

10、①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

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

12、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二)(2014济宁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

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

7.答案:D

评分:共3分。答对得3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

8.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 , .

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6分)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 是因为他相信 ▲ (填写一个成

9.答案: 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评分:共6分。每问3分。填空1分,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

三、愚公移山

(2014达州市)(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23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 D 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3.【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二)(15分)

16.(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17.(2分)D

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21.(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

意赅。各1分)

22.(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23.(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四、湖心亭看雪

(2014徐州市)(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

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

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4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一白( ) (2)从武林门而西( )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B. 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一)(16分)

5.(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

6.(3分)D(得到 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 B. ①抬起②发动 C. ①来得及②和)

7.(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

(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8.(3分)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附译文:

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 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 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拢业降艿苄⌒薰プ〉纳俊S卫懒肆拧⒃婪亍⑹短恋染暗愫笞呋乩础:艽颐Φ亓炻粤苏庑┚爸拢挥凶邢腹凵汀5搅耸湃眨盏搅颂帐竦那胩诙煸缟希裥值苜赏鹧Ь邮客蹙残槔吹搅苏饫铮煌紊酵嫠暮糜岩皇奔涠季奂揭黄鹆恕?/p>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5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