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孔孟论学原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4:43 体裁作文
孔孟论学原文体裁作文

篇一:孔孟论学全文翻译

孔孟论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说:?我十五岁在学习上立下志向,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不受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孔孟论学原文)

五十岁了解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岁做事随心所欲,不会超越规矩和法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凭借什么被谥为‘文’呢??

子曰:“敏而好学, 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喜欢学习,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不以向比自己职位低,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

止,吾止也!

停下了,我就停下了;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一筐(土), 进,吾往也!” 前进了,我就前进了。?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孟子说:?对大王的不明智,不值得奇怪。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

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

(就)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王的身边, 吾如有萌焉何哉?

我怎么能帮助他(指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现在)下围棋作为一种技巧,(是)一种小技巧;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但不把心思用尽在学习上,是不能领会它的。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闻名的擅长下围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心里面却认为有天鹅将要到来,想着(如何)拿起弓和箭去射击它。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我对于《武成》,采用两三片竹简罢了。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人,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凭借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

篇二:《孔孟论学》原文和译文

《孔孟论学》原文和译文.txt第一次笑是因为遇见你,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孔孟论学》原文和译文.txt19“明”可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 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的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

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书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

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

备课笔记:

魏华中

一、课文悟读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历经千年而不朽。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和孟子,确实是非凡智慧的集大成者,他们独具如炬慧眼,神思澄明如水,他们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他们就像现代的基督徒,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文化传统的力量,相信人与人之间高度的道德标准。

孔孟思想虽然一脉相传,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他们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这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但与他们的个性也不无关联。

读《论语》《孟子》,观孔孟言行,他们的人品、个性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孔子的弟子颜回曾赞美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而孔子自己的描述尤其好。“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生活的快乐、热情及其充实的内心世界。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颊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的独具的风趣,在他挖苦自己时自然流露出来。他们师生间偶尔的玩笑,其中点缀着几处隽永的警语,经常的沟通和切磋,使得他们关系融洽,亲如父子。

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华及曾皙谈志向,轮到曾皙时,他说出一段诗情画意的话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下子把孔子感动得心旷神怡,喟然叹服。

一袭布衫,大袖飘飘,身体的宽舒与心灵的自由相得益彰,几个大人,又配上几个嬉闹无忧的顽童,这气氛活泼而不拘谨,游戏而不功利。这不正是孔子乐观、积极、热情、率性、纯真品性的形象写照吗?程朱理学禁绝人的七情六欲,而孔子竟是这么一个活泼泼的、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啊!

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倡导自省精

神,以身作则,言行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自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为人自信自傲,认为人人都可为圣贤,且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交锋,欲争必胜,揪住君王就讲道理,并且直言不讳,咄咄逼人,指责统治者“望之不似人君”,甚至当面批评当权者不实行仁政,“率兽而食人”,把政治搞得一团糟,主张“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言语坦率,嬉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

二、亮点探究

1.“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柏拉图”分别有什么相似性?作者以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探究学习: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大弟子,也是苏格拉底思想的传承者。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位先知都通过言论而不是亲手写下的著作建立了一种学说,都强调以德治国,并率领门徒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作者以此来说明孟子与孔子的传承关系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2.“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是什么意思?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感情和思想?

探究学习:“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大意是:

邹穆公问孟子:“这次和鲁国的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33个,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死的。杀他们罢,人太多;不杀罢,又太可恨,怎么办好呢?”孟子答道:“当灾荒年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荒野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而您的库房里却装满了财宝,官吏们也不把这种严重情况报告给您,他们不关心人民疾苦,现在老百姓可得到报复的机会了!”

这段话,一方面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认为为政需以身作则,要爱护人民,民贵君轻;另一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统治者毫不客气地指责,毫无隐讳地表达自己的不满,锋芒毕露,具有鲜明的革命精神。

3.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探究学习:《论语·为政》中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15岁有志于学业,30岁说话做事都能够合于礼,40岁(明白了世上的各种事理)能够不迷惑了,50岁懂得了天命,60岁一听到别人说的话,便能了解其主旨,70岁便随心所欲,所想的一切都不会超过规矩。由孔子的这番话,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

4.文章第4段对比了孔孟对“礼”的态度、行为,体现了他们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两人的不同个性。有什么不同?

探究学习:孔子的行为,体现了他对“礼”的重视,他主张“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了礼,他可以委曲求全。而孟子不受“礼”的束缚,率性而为。

5.“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宁静。”从文中的分析来看,当时社会“闲雅”“宁静”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学习:(1)当时,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的原则虽已不再适用,但诸侯间交往还贯以“道德”的名义。(2)当时的作战形式——车战,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有公认的原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3)当时的作战形式决定了交战时间短,参战人数少的现实,战事没有波及全民,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三、选题设计

1.孔盂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的影响。

研究方法:

(1)系统了解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史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思想。

(2)查阅《孔学杂著》《先秦儒学》《孟子译注》等相关资料。

(3)摘取有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梳理。

(4)综合概括,得出认识。

参读书目:

(1)中国哲学网之中国哲学研究之孔子研究。

(2)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3)郭沂《老庄孔孟哲学的底蕴及其贯通》。

(4)黄秉泰《儒学与现代化》。

(5)俞荣根《儒言治世》。

(6)姜国柱《儒家人生论》。

2.借鉴本文比较人物的方法,比较田园诗鼻祖陶渊明与山水田园诗重要代表人物王维的创作内容与风格的异同及原因。

研究方法:

(1)了解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了解人物生平及生活的时代,知人论世。

(3)查阅资料,熟悉其代表作兄及风格。

(4)分析比较二人创作内容与风格的异同及原因。

参读书目:

(1)魏正申《陶渊明评传》。

(2)孙静《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与艺术天地》。

(3)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华中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4)田军《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

(5)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6)王从仁《王维和孟浩然》。

(7)杨海明《孟浩然·王维》。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篇三:孔孟论学

孔孟论学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加点字解释: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不惑:不受迷惑 志:立志 知:知道 从:随从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只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罔:迷惑 殆:危险 何以:即“以何”。以:因为。何:什么。 所:所以 欲:能够 谓:称为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是以:因此

为:堆积 篑: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平:使??平。 虽:即使 覆:倾倒 或:同“惑”,奇怪 暴:同“曝”,晒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弈: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 鸿鹄:天鹅 援:拿 缴:系在箭上的绳子,代箭 与:通“欤” 信:相信 以:凭借、依靠 至:极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

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此处指殷纣王

无或:不值得奇怪

成语解释:

1.不耻下问——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

2.功亏一篑——亏:欠缺;篑:土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3.一暴十寒——暴,同“曝”、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4.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内容理解:

这则语录,孔子自述其进德修业的过程,总结了他人生各个阶段所达到的境界。从少年时“有志于学”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生经验也不断攀升至新的高度。孔子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少年时的“有志于学”将为一生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而终身学习,会使人不断提高,终身受益。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内容理解:

这则语录讲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的后果是“罔”,思而不学的后果是“殆”,两种情况对举,从反面证明了“学”与“思”的重要性,指出了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见,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什么称孔文子为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字为文。‘’ 内容理解:

孔子借为学生解释孔文子谥号的机会,阐释了自己对“文”的理解,阐述了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勤勉好学,不耻下问。从中也可看出孔子本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另外,我们也看到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非常善于把握教育机会的。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

译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就停止了。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了一筐土,但是如果我继续干下去,那就是我主动前进的。

内容理解:

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为喻,论说坚持不懈的重要性。眼看就要成功的事,终究不成,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以致前功尽弃(《尚书》中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句);艰巨的任务虽只刚开了个头,但只要不断前进,终能成功。从中我们可以懂得: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止步不前;而后退和前进,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5.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孟子说:“大王(这里是指齐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能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下围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一定比不上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内容理解:

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又以“学弈”为喻,通过两人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

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6.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内容理解:

《尚书》中有武王伐纣“流血飘杵,赤地千里”的记载,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仁人无敌天下,武王是至仁之人,而纣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仁伐至不仁,不可能出现杀戮无数的血腥场面。虽然这个推断未必符合史实,但孟子的这种质疑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

这六则语录从学习作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不同角度论学,采用比喻、举例、对比等方法,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篇四:孔孟论学翻译

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书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

篇五:孔孟论学

孔孟论学

一.基础积累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5.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6.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根据提示填空:

(1)孔子认为孔文子“ , ”,所以才得到“文”的谥号。

(2)即使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不干,土山也就堆积不成,表达这个意思的孔子语录是:

(3)“ , ”,这则孔子语录将“学”、“思”偏废一方的两种情况对

举,告诉人们学与思相结合才能有所收获。

(4)孔子是终身学习,终身进步的典范,请写出他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分别达到的

境界: , , 。(用孔子原话)

2、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如三十岁称 ,四十岁称 ,

五十岁称 ,六十岁 ,七十岁称 ;耄耋(mao die)则是指 岁的年纪(泛指老年)。(18分)

3、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四个成语并且分别解释

1、

2、

3、

4、

4常识填空

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论语》、《孟子》是怎样一部书?请各用一句话加以

介绍。

孔子:

孟子;

《论语》:

《孟子》:

5★ 拓展研究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后广泛指为书籍,文章等,因而这句话也改作"

尽信书,不如无书".请写出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如三十岁称 ,四十岁

称 ,五十岁称 ,六十岁 ,七十岁称 ;

耄耋(mao die)则是指 岁的年纪(泛指老年)。(18分)

六、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四个成语(12分)

1、 2、 3、 4、

七、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后泛指为书籍、文章等因而

这句话也可以写作“尽信书,不如无书”。请举一两个事例(可以是自己的,也

可以是他人的)来论证这句话。(8分)

八、常识填空(20分)

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论语》、《孟子》是怎样一部书?请各用一句话加以

介绍。

孔子:

孟子;

《论语》:

《孟子》:

孔孟论学课堂练习(答案)

一、词语解释(15分)

1、五十而知天命 知 懂得 .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易 容易 生 生长 ..

3、今夫弈之为数 为 作为 .

4、进,吾往也 进 前进 .

二、句子解释(1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会疑惑而无所得。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三、下列句中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而”字用法相同的是(D)(3分)

A、不学则殆 B、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C、思援弓缴而射之D、七十而从心所欲

四、以下孔、孟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1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五、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如三十岁称 而立 ,

四十岁称 不惑 ,五十岁称 知天命 ,六十岁 耳顺 ,七十岁称 古稀 ;耄耋(mao

die)则是指岁的年纪(泛指老年)。(18分)

六、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四个成语(12分)

1、不耻下问 2 3、专心致志 4、一暴十寒 5、三十而立

七、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后泛指为书籍、文章等因而

这句话也可以写作“尽信书,不如无书”。请举一两个事例(可以是自己的,也

可以是他人的)来论证这句话。(8分)

八、常识填空(20分)

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论语》、《孟子》是怎样一部书?请各用一句话加以

介绍。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人称“亚圣”。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孔孟论学的答案

一(1).吾十有五而志于(2) 不耻下问 (3)学而不思则罔(4)虽覆一篑

(5)不逾矩

2丘,仲尼.春秋 思想 教育,儒 <<论语>> 轲,子舆 战国 仁政

3自立 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迷惑 跟从 规矩 迷惑 危险 喜欢 填平 少.教

4.聪明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号为文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生物,晒一天,冷却十天,没有能够生存下去

即使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

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

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6. 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生长的生物,晒一天,冷却十天,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三.略

黄生借书说

作业目标:1.能够熟练默写

2.掌握篇目所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及重要注释.

3.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

一.基础积累:

1.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物皆然。

余幼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___________________

2.《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_________。 2、“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_____的文体,课题的“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3加点字词解释

(1)授以.书而.告之.

(2)非独.书为然..

(3)若业..为吾所有

(4)庋.藏焉,姑.俟.异日..观云尔.

(5)归而形诸.梦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7)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8)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9)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10)家贫难致.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