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如何2小时读完一本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14:31 作文素材
如何2小时读完一本书作文素材

篇一:半小时读一本书

六步法让您30分钟速读一本书

第1步:转变心态

你不是书奴,《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的分析阅读是让你成为书的奴才,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你战战兢兢,细心服侍,生怕错过了任何细节,怕漏掉了作者的真知灼见。你要成为书的国王,书是奴才,你让他从书架上下来给你讲,他就得下来,你挺烦了让他滚,他就得滚。你日理万机,你那有那么多时间听一个奴才絮絮叨叨跟你扯几天几夜?经过革命,你从屯书狂变成了一个阅读国王,他现在已经被你召唤到手上了,然后呢?

第2步:准备番茄钟

番茄钟是一个时间管理工具,一句话说明:就是利用道具让你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专注,阻止外部和自身打断。 第3步:5分钟 预览---看懂书的自我介绍

想象一下你在逛书店,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你会干什么? 利用5分钟的见面时间你可以去看一下内容:

1、封面-封面除了这本书的题目,还有副标题,以及背面的作者介绍或者专家推荐;这是一次很好的文案阅读机会,一般标题高大上吊炸天的,副标题肯定会姥姥告诉你这本书到底想干嘛:

比如:《创新的艺术》-世界顶级设计公司IDEO如何创新、《以图代言》-用漫画讲述产品故事

2、作者自序-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他希望达到什么目的?他觉得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他大概讲了哪些内容?他觉得重点在哪些章节?有的作者甚至会告诉我们不同类型的读者阅读的顺序是怎么的

这5分钟非常关键,通过预览,明白书本的自我介绍,让你明确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性。你是该开始下一步?还是该放弃?

第4步:5分钟 浏览--关键点扫读

扫读的过程有点像飞机在大海上寻找隐藏的活动火山口:你在一望无际的海上航行,从东太平洋飞到西太平洋,然后忽然发现海面上有一缕黑烟,恩,标记下来,这个下面可能是活动火山。然后继续航行。

这个过程非常快,基本上是每页停留的时间很短,那看什么呢?图片,表格,粗体字,段落开头和结束,这些都是你要寻找关键要素,这些都有可能和前面5分钟作者做自我介绍时相关的。

第5步:15分钟 精确打击—用跳读法阅读最重要的两成内容

经过前面两个步骤,你对这本书的目的,内容,重点都有有粗略的了解,你也发现了书中一些你感兴趣的点。那接下来就是精读了。

精读就像是海盗抢宝藏,整个岛都踩过点了,哪有有可以目标你都标记好了之后,你要做的就是利用15分钟的时间,去那几个感兴趣的地点去抢宝藏。对,冲过去,杀光所有的守卫,抢了一个据点再去抢下一个点。

快速阅读的技巧

1、阅读关键词,分为作者的关键词和自己的关键词;

2、找出文章大意;主要在段落上分层,第一句想说该段表达什么意思,第二三句主要是补充。 3、找主题句把握要点;主要阅读标题和引言来实现。 经过15分钟的厮杀,你已经把这本书里面的你觉得是精华的部分全部看完了。恩,30分钟确实可以看完的嘛。那接下来是不是就结束了呢?没有哦,接下来,你需要立马进行回顾和总结。

第6步:5分钟 输出整理

回顾的阶段很简单,就是把前面4个步骤你大脑吸收的东西写出来。你可以用列大纲的方式,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甚至可以用手绘的方式。具体的方法有超级记忆和思维导图法。

(1)超级记忆

快速阅读课程当中要求每次快速阅读完成之后,立马对训练的片段写大纲回顾;写完之后,进行第二次阅读,再回顾。

我实践的30快速阅读一本书也是这种方式:30分钟速读一本书之后,立马写大纲回顾刚才看到的重点。

那你会说,我去,刚看完,我哪写得出来?!

对哦,如果你立马看完立马写都写不出,那几天,几周后让你回顾这本书的内容,你记得多少呢?

所以我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写不出,然后就硬着头皮去回忆,只能写下几句话,作者的一两个观点而已。没有关系啊,因为我们是快速阅读,只要花30分钟就能迭代一次,所以,如果你时间充裕,你可以发起第二次洗劫。快速迭代阅读一本书,重复去整理这本书的要点。

(2)思维导图

上面的超级记忆是写大纲哦,这里有一个辅助写大纲的图示化的工具,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你自己为这本书的做的地图,你整理出来的重点都在这张图上;如果你看第二次这本书,就可以直接在这张图上面进行更新、延展啦。

快速阅读法的优点:用20%的时间阅读80%的内容,事半功倍。

快速阅读法的缺点:使用的范围只局限于商业类书籍。商业类书籍一般都有明确的论点,而且围绕这个论点,作者会利用不同的章节进行阐述。一般都会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叙述方式,要么在章节开头,要么在章节结束部分,会把观点抛出来。

快速阅读法的灵活应用

(1)阅读专业书籍

吉尼斯三段火箭法:

1、预览五分钟;2、跳读十五分钟;3、记忆学习法十五分钟,学是一种输出,透彻理解该记的东西,转换成自己习惯的语言,和其他信息联系起来,默记在心,学以致用。

(2)、准备考试

参照吉尼斯三段火箭法,注意在从预览过渡到跳读时,要在可能会出题的地方做上记号。重点在第三个阶段,记忆学习。

(3)、资格考试

资格王式三圈法,1预览10%,2、熟读全文60%;3记忆学习法(复习)30%。

(4)阅读报纸、邮件

用倒三角阅读法,报道的标题涵盖了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也会放在最前面,越往后面重要度越低,直到细枝末节。

篇二:怎样阅读一本书

怎样阅读一本书

1.如果你能读一本史诗或小说,你就能读一篇抒情诗或短篇故事。如果你能读一本理论的书,一本历史、哲学论述或科学理论,你就可以读同一个领域中的一篇文章或摘要。

2.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只有当你在不同的书籍之间能找出区别,并且定出一些合理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分类时,这个规则才会更简单明白一些。

3.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许多人会忽略书名或序言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要将手边阅读的这本书做分类是毫无必要的。

4.实用性VS.理论性作品: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概括来说,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5.理论性作品的分类:照传统的分法,理论性的作品会被分类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等。

6.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法,任何一个老师都知道这一点。因为课程与教法的不同,哲学老师会觉得以前没有被其他哲学老师教过的学生比较好教,而科学老师却会希望学生已经被其他科学老师有所训练过。

7.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8.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对于“整体内容”这件事,光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只有一个方法能知道你是否成功了。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如果你要说的话太多,表示你还没有将整体的内容看清楚,而只是看到了多样的内容。)不要满足于“感觉上的整体”,自己却说不出口。如果一个阅读者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应该是连自己也骗不过的。

9.第三个规则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这就像是一堆砖头,跟一栋由砖头建造起来的房子是有区别的。一本好书,就像一栋好房子,每个部分都要很有秩序地排列起来。每个重要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10.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写作与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着的骨架。而作者则是以制造骨架为开始,但却想办法把骨架“隐藏”起来。他的目的是,用艺术的手法将骨架隐藏起来,或是说,在骨架上添加血肉。

11.第四个规则是: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这个可以列出简短的公式: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

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性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以上这些都是实用的问题。

总结: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篇三:《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文/明日天地

作者是谁?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是PPT做的很牛的一位大叔——张志老师(网名@秋叶)今年的新作,这本书汇聚了张志老师这几年的读书经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阅读观,干货满满。对于那些自认为读过很多书,但是依然感觉没有什么用的人,建议读读这本书,学习一下张志老师的读书方法,相信收获会很大。

按书中介绍的分类,本书属于经管类,介绍读书方法的书,因此适合框读法。然后我尝试运用秋大的一种框读法来解读本书:

1) 本书想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你老是感觉没有时间读书?(时间管理不好,不够坚持)

为什么你看了许多书,却依然感觉没什么用?(观念不对,方法不对)

究竟应该怎样读书?(阅读观、读书方法)

2) 而现状却是这样的——

首先,大部分人都有一颗求知的心,但大家都战胜不了自己人性的弱点,贪多,懒; 其次,人们普遍缺乏正确的阅读观念;

再次,大家对怎样高效阅读一本书缺少方法;

然后,大家都还不太愿意动手。

3)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大叔写了这本书。下面是我以“书摘+感悟”的形式来解读的笔记。

这本书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序篇+上篇+中篇+下篇。大叔介绍的读书方法都在序篇里,后面三个部分都是大叔围绕前面的读书方法在作实际演示,所以整本书可以大致总结为“理论+实践”的结构。在序篇中他提到很多阅读的观点,在此摘录其精华与大家分享:

1.学会时间管理,再忙一年也能读上百本书。书中多次提到柳比歇夫这个人,谈到这个前苏联大叔的时间管理方法,令人惊叹。给我传达的一个观点就是,一个人如果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就容易做到自控自律,从而可以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给自己的阅读制定一个目标,就可以很好的促进这样的过程。

2.做喜欢的事情就会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考学到的这句格言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带着好奇心,认真的去做,当你在阅读中找到了乐趣有了收获,兴趣就来了。兴趣都是培养出来的,毕竟,没有人他一出生就喜欢做某一件事啊。

3.合理搭配四类书:工具书,专业书,视野书,潮流书。工具书是随时要用到的书,比如词典一类的参考书,不论是语言类还是专业类,这类书不能少;专业书一年总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看几本;视野书可以拓展我们看事情的角度,有助于换位思考,解放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因此各种领域都可以涉猎,权当乐趣消遣就不错;潮流书嘛,主要是一些新书,要保持与时俱进,适当看一些也不错。

4.要清楚自己每个阶段读书的重点,因为一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选书是有侧重的。高中的时候课程任务紧,读的书基本都是课内书籍,枯燥的要死,那除了这些教材书,我课外比较喜欢看的是天星教育的疯狂阅读系列,那个时候选书比较侧重于这种文艺青春类的书籍。刚上大学,开始接触一些国内或国外各类的作家,比如国内的韩寒、三毛,国外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等等,那时就比较侧重于文学散文类。现在的自己,意识到成长的重要性,想要能力的快速提高,专业类和PPT等职场必备技能类书籍就是学习的重点。因此一个特定的时段围绕自己的某个梦想或目标选定阅读的侧重点是很重要的。

5.什么都不懂真不如先看懂一门比较好。这里我想到大叔在另外一本书上提到的一个观点——“在成为通才之前得先在某一个方面成为专才”,这个道理与读书是相通的。

6. 有些书你不喜欢,是缘分没到。别人的经典阅读体验未必就适合现在的你,如果你发现所谓经典好书你读不进去,又不是你的专业必修书,不必强求去读,放一放,等以后缘分到了再读。

7.读书要主动结合现实思考和行动。这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最讨厌只说不做的人一样,只看书不思考不行动的人同样不讨人喜欢。把读到的书中的一些观念马上和现实印证结合,或者主动和自己的经验撞击,做记录,不然的话心得会遗忘的很快,很难成为你的内容。

8.读书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搅拌器,而不是容器。这与批判性思维和海绵式思维相似,搅拌器就是逼着你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读书,而不是一股脑的吸收书籍作者所说的所有观点。作者十分强调读书要联系实践来思考消化,读过的理论知识模型唯有经历现实情境的反复搅拌之后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我认为这种搅拌器的观点是整本书中最有价值的观点。

9.不能过度依赖网络碎片化阅读模式。要读整本书,做书摘,做笔记,做练习,锤炼整体思维能力。

10.不同类型的书,读书的方法也不同。来看秋叶大叔的10种读书方法:

通读法——形成知识框架。

反复通读几本关于你感兴趣的领域的入门经典书,真正读懂读透之后就会形成一套框架,以后遇到新的关于这个领域的内容,有用的,就对应吸收到这个框架里来,而不会成为一个知识碎片。

树读法——专业方向的主题阅读。

秋叶大叔说,好书一定要精读,你对自己加以研究的某个方向一定要学会主题阅读。我觉得很对。那具体怎么做呢?大叔给我们的思路是采用写书的方法,就主题方向,列出问题提纲或目录,然后按照这个目录,把书中读到的有用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到对应的条目下,逐步完善内容。

所谓树读法,书中的解释很形象:就好比养一颗小树,主干枝丫都有了,然后我们就从不同资料里获取养分其浇灌它,让小树长大,长出更多枝丫,如果发现有些枝丫影响整棵树的生长,那就毫不留情的剪掉它。

图读法——啃硬书。

首先,什么是硬书?大叔的观点是指口碑好、内容多、思想含金量高的书,作者在其专业领域名声在外,但要读懂原著或译著,相当困难。我的理解就是指内容自成系统、结构层次分明、经久不衰的经典书籍,比如亚当·斯密《国富论》、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这两本书就非常硬,很难啃。那么,怎样读这类书呢?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作者在写书的时候已经将框架植入了书中,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样的工具尝试着将作者的思维框架画出来,分析其写作思路,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思维成长;另一种就是读完一本书之后为其制作一个读书笔记PPT,秋叶叔叔认为这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一种做法,相对困难。但一般对一本书的观点进行精心提炼和内化重组,做成读书笔记PPT以后,就很难遗忘其中的内容,这是消化一本书核心思想和精华立竿见影的方法。

关于制作读书笔记PPT,大叔从选择的角度总结了5点:第一要选对书,注重知名度和传播潜力;第二要选对人,要考虑书的作者及出版社在如今流行的新媒体上活跃与否;第三要选对路,仔细思考所选书的类型适合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制作PPT?心灵鸡汤类适合做警句摘录,例如特立独行的猫《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专业领域深度研究的书籍适合采用框架梳理图文讲解的形式,例如《21世纪资本论》??;第四要选对势,秋大总结的这个“势”挺绕的,我的理解是在思考时不拘泥于一种思维,要跳出框框主动对照现实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其实这就是把读书的一种态度(前面摘录的第

七点)移植到PPT制作当中,称为“势”;第五要选对法,先Word再PPT这是做PPT的基本法则,先用Word写下每一页的内容要点,顺便构思大概的版式和素材,接着每一页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例如“抄录+点评”就是很经典的方式。先想清楚再动手无疑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框读法——经管类。 对于经管类的书籍,一般其理论都比较难懂,常规的读法很难读懂,大叔建议的做法是先找到一个框架,然后顺着这个框架的每一个小结构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这是带着问题去读书。 上面的图读法也提到框架,和框读法的框架是不是一个意思呢?我认为肯定不是。图读法是从书中发掘并提炼出作者的写作思路,站在作者的角度,通过作者的写作框架思考问题;而框读法则是借助某一个常用的比较大众的读书框架,用这个框架来理解一本书的思想。前者框架存在于书中,后者存在于书外。换个说法应该是,前者的思考方向是作者→读者,后者是读者→作者,中间的连接物就是对应的一种框架。

炼读法——畅销书。 用几句话提炼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加以解释。一般是三句话。所谓炼读,就是把一本书读薄的过程,但是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还得看出作者的思维逻辑才算成功。

逆读法——传道书。 什么是“传道书”?就是作者貌似“大牛”,或者观点很有名但其实有偏颇的书。大叔对这类书的做法是采用逆向思维,和作者作对,反着来:列出自己认为书中错误或在现实中不适用的观点,说出理由,一条条反驳。

抄读法——大牛书。 当我们与作者水平相差太多的时候,比较明智的做法就是老老实实的把作者的观点摘抄下来,或许将来某一天就理解了。

仿读法——工具书。 工具书没什么好说,对照书直接做就是。

如何2小时读完一本书

诵读法——文艺书。 文学类、诗歌类多可用诵读或者鉴赏的方法。大叔通过小伙伴的总结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写诗评的思路。第一步,交代与诗歌的“偶遇”背景;第二步,交代诗歌的基本信息;第三步,表达一下阅读之后的感受;第四步,陈述支撑你观点的依据;第五步,进行客观对比;第六步,友情分享;第七步,模仿学习。

闲读法——快餐书。

所谓闲读就是用来放松的,不必太认真思考,权当消遣。我以为,书也可以分为这么两类,一类是干货类,读起来枯燥乏味,但是很有营养,能给你涨很多知识;另一类呢,没有干货,看似毫无营养,其实它能带给你快乐,这也是极好的。换个角度说,快乐也是一种营养,所以这种快餐书偶尔看看换个脑子也不错。

我是怎么读这本书的?

读这本书时我重点关注两点:第一,序篇的方法论是如何应用于后面的实际拆书之中的;第二,作者拆书写作的逻辑思路。我觉得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这是正确的努力方向。至于后三个部分实际介绍的知识模型,大部分我都不作深入了解,小部分再学习,这个不是重点。 所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不拘泥于一种方式,正是大叔所讲的做读书笔记要选好“势”。在后面的实践篇章之中大叔分享的拆书笔记都没有说是一套固定死的方法,都是在大的框架之内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分析。比如在拆《参与感》和《黑天鹅效应》的时候,大框架都是背景+知识介绍+应用实践+思考建议,但具体在每一个环节,大叔所选的“势”就很

不一样。

《参与感》是潮流书,很火,大叔的逻辑就是先根据互联网背景解释了这本书流行的原因,然后采用炼读法,三句话逻辑鲜明的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消费者的消费模式提炼出来,然后引出核心论点——参与式消费模式,以此结合雷军的七字诀进行分析,非常精彩; 《黑天鹅效应》也是畅销书,但好像没有必要去解释火的原因,因为书名已经告诉我们这种看似罕见但在实际中经常发生并带来灾难性后果的规律对人类影响重大,它揭示的是一个不确定性和随机的世界,而现在的社会人们最在乎的就是“安全感”,因此这种书很有市场。大叔拆这本书的时候是先简单介绍书的作者和大概内容,接着具体介绍“黑天鹅”的历史由来,以此引出这个“黑天鹅效应”,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及特点,然后针对此效应给出几点重要的启示,即人类应如何正确看待黑天鹅效应及应对思路,最后拓展到个体身上,普通人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黑天鹅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这表明,看待一种普遍性的“罕见”事件,最合适的视角是采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背景,原因,应对策略,具体到个体的应对措施。而对《参与感》这种具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模式,应该针对该企业的具体文化,来思考该模式萌芽及生存发展的土壤空间是什么。如果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不合适,因为模式本身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属于解决问题中间的一环,而且只以策略这一环为重点,与其他关联不大,所以好的角度就是研究其适用条件。

点评一下本书,总结一下中心思想

大叔的书基本都是干货,而且是那种超级干的货,我读过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轻松学会独立思考》和本书都属这一类。简直就是大叔阅读观和成长观的影射。对于正处于三观成型的大学生,影响很大。这类书观点非常多,论证说理逻辑非常清晰,很适合用来锻炼批判性思维。

由于不含水分,所以我们读的时候看到的知识很多,视觉冲击强烈,但想要真正学到东西很不容易。因此说这些书适合精读。那消化一本内容比较干的书有四个过程:通读一本书,核心观点及精华摘录,整体内化,高质量输出。具体一点前两个过程应该是同时进行的,在阅读的时候通过做笔记画线条画圈圈的形式将每一篇核心思想标记出来,整体内化就是读完之后写Word读书笔记、写书评,高质量输出则是进阶做法,选定某一个方向制作PPT或者讲给别人听,侧重于分享。

知道一种思维框架不难,在大叔这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框架,因为大叔乐于分享自己总结的思想经验。难的是活用这些框架,真正将其变成自己脑子里的粮草弹药,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大叔说,“读书这件事,看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写下来的文字也未必全是自己的,只有反反复复讲,把看的写的讲到潜意识了,成为一套方法论了,成为自己的习惯了,也许才是自己的。”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将读来的知识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反复的实践和思考,慢慢的渗透进入潜意识,成为自己的习惯了,也许就成功了。本书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阅读观:不动笔墨不看书。这里的“动笔墨”就是思考实践的过程,因此只有经历这个过程,一本书也许才算读懂了。

最后我想说,选择一个哪怕很小很小的方向,深入思考之后,觉得自己思维得到锻炼,消灭了某一只黑天鹅了,那么这本书就帮到了你。

不动笔墨不读书。

光说不做耍流氓。

其实我在这点上一直做的不好,还需要很努力很努力。大家一起共勉哒。

送给大家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加油!

2015/8/17

篇四: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所谓读书,广泛来说我们可以分成两种:主动和被动。而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利用了阅读的技巧和从中不断的思考。

因为读书对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获得资讯,如果目标只限于获得资讯,那根本就不必要读书,因为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已经把很多资讯打包好了,广播,电视,媒体等等都源源不断的把资讯装进我们的大脑。但是如果我们是需要理解,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理解是从粗浅到深入的一个推进过程,需要使用很多的技巧去帮助我们开展阅读。

这里就必须要求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主动阅读者。所谓的主动,核心就在于: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尝试去回答问题。对于我自己之前的一个阅读的通病就在于,我只是读,并不经常提出问题,就算有问题也只是偶尔思考一下然后回答,回答不出来也就算了。

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主动阅读的状态,充其量只是一个伪主动阅读者,造成的一个影响就是在阅读之后只是增长了资讯,并没有加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的资讯也淡忘,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主动阅读者,有四个基本问题是一定要提出的:

提出问题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然后用书写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给写下来,这样才真正的算是拥有这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了很多增进理解的阅读技巧。它把阅读分成了四个层次:

1、基础阅读 这是最基础最初级的一个阅读状态,基本上来说是每个人在小学时候就应该掌握的状态。更简单的说,这就是一个认字和词汇增长的阶段,不要求字字句句掌握的很透彻,但是至少知道作者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检视阅读

如果不精通基础阅读,是没有办法进入检视阅读这个阶段的,这个阶段有助于我们对一本书有一个快速的大概的了解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检视阅读分成了两个部分

(1)有系统的略读或者粗读。

(2)粗略的阅读

3、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分析,需要理解,需要判断。

本书中作者把分析阅读分成了三个部分:

4、主题阅读

这也是阅读的最高层次,在这个阶段,我们读的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类书,需要在不同的书之间做对比,做分析,从而得出相对于的结论

本书中作者把主题阅读分成了五个步骤

从以上可以看出,作者给我们构造了一个完整的读书进阶之路,在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对于不同书籍的阅读技巧,但是总体来说都涵盖在以上内容之中。我们普通人一般能努力做到分析阅读这个层次已经非常不简单,因为如果不是做某种学术性的研究,或者是你真的对某种话题有兴趣,能否进入主题阅读的这个范围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很大的关系,,当然,这个范围也是我们要努力去接近的一个范围,它能让你对一种观点或者一个事件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探讨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典型的实用型的书籍,它告诉了我们非常系统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于读的每一本书是否都必须要这样去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最极致的一种读书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得这样去阅读,一方面太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对于现代人读书有一个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我不仅仅是读和学,我还需要知道怎样运用到我的工作之中,如果我不能运用,那我学来的意义何在。而如何运用,就是拆书帮的《这样读书就够了》给我们带来的方法。

《这样读书就够了》一开始就提出了成人阅读的三大核心难题

1、没时间,没精力——被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没有多余的能量

2、看不懂,记不住——总是以为看书一定要以书为重点,忽略了自我才是重点

3、看不下去——看着看着就觉得看这本书好像没有什么作用,然后就不看

首先:以目前职场上工作的人来说,每天8-9小时的上班时间(加班另算),平均1-2个小时的挤公车上下班时间,6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再减去吃饭等其他活动的时间,实际上一天下来剩下的时间寥寥无几,再让他们去进行看书学习,很多人都会摇头:太辛苦了。。但是如果任何人想在职场上有所晋升,读书学习必不可少,时间和精力不是你不想去做某件事的借口。

再者: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都不是目的明确的,第一很多人呢认为把书读完记住了就可以了,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因为阅读只是阅读,阅读如果不和行动本身联系在一起,那就只是单纯的记忆而已,下次在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更何况,很多人看了书都记不住。

最后一点: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比较贴近实际工作的书就是致用类的图书,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优秀到卓越》等等。但是很多人就算读完了,也没有太多的变化,期望读完一本书之后自我本身就发生巨大的改变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知识如果不联系实际加以运用的话,它就永远只是束之高阁的东西。

比如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那多少人看完之后,能真正的开始积极主动的去联想,去思考,去行动,估计都不会超过10%,因为就算你知道了积极主动这是一个好的习惯,但是你就是不去运用,还不断的给自己找借口去推脱,那就算是再读十本二十本书,也是无济于事的。

拆书帮提出的是一种基于成人教育的读书方式,其实并不算新,因为有部分人就是这样去进行书籍的阅读,只不过拆书帮把这个行为概念化了。人对于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拆书帮提出的读书方式就是RIA:R(阅读)—I(引导促进)—A(拆为己用)。

这里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它颠覆了一些过去读书一定要读完的理念,你不需要去把一本书全部读完,甚至只是阅读一个片段,只要这部分内容是你所需要的,然后把内容联系实际,进而设计行动,从而改善自身行为。那么这本书对你而言就是有价值的。但是这里面的最重要的部分在于行动,否则,再多的阅读和拆解都是无用功。

向学习促进者靠近

阅读者有三种:初级阅读者,高级阅读者和学习促进者

初级阅读者:读死书,死读书,只是读书,几乎不联系实际行动。

高级阅读者:带着质疑进行阅读,会思考知识和实际经验的联系,会规划如何用学习到的新知识改变行为,解决问题

学习促进者:不但自己能做到,还能帮助别人做到。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要学会把这种知识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做出分享,这样才能刺激到他人的学习欲望。还能够促进自我的增值。一举两得

篇五:每天一本书计划

实在很烦,有N多的人来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在这里写个说明吧,大家直接去看吧。有新的问题我再更新。

决定坚持这个计划的原因:

1、我的另一个博客中有二篇文章,以前坚持过80多天,我把这个习惯当成今年的年度目标: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每天一本书部分阅读笔记| 战隼的学习探索

我的目标是每天阅读一本书| 战隼的学习探索

2、想做一个试验,看看坚持“每天一本书”这个习惯一年之后,会给我带来多大的好处。 所有人都说书要精读、要慢一点,我只是部分同意这个观点。对于经典的好书是需要精读,,你要知道以前的“学富五车”,换到现代才是几本书的信息量。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书的含量和数量也不同了,没有必要每本书都要精读,必须要学会在快速阅读和短时间之后吸收一本书的精华,用很少的时间判断一本书的质量。这里你才会有优势。

我还想说,跟我说要精读、慢看的人,自己都没有这样做过或者只做过很少几本书。这句话对95%的人都有效。

3、加强时间管理,不给自己留有遗憾。

我下载的电子书越来越多,有几十个G,按原来的进度,估计到死之前我都看不完了。有很多精彩书,放在那里,总是在想有时间在看,几年过去,一直都没有时间。去年12月一个周末,我在每周的思考时间中,进行反思,决定开始坚持阅读,不给自己留有遗憾。

4、我要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发现自己上网闲聊、聊天和看小说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很难控制这个时间。我绝对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很难强迫自己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我决定用一个好的习惯来代替不好的习惯,每天坚持看完一书本,不看完之后决不睡觉。坚持到现在,效果还不错,原来的无目的上网时间已经大大减少了

5、有很多人都能坚持这个习惯,我觉得我也可以办得到

现在能坚持这个习惯的人不少,我知道的:李欣频、胜间和代、梁文道、本田直之

6、我对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不满意,需要加强一下

我现在经常是看完一本书之后,要花几倍的时间去做笔记,我想强化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决定每天固定找出一个时间来做笔记,进行刻意练习,目标是提升个人能力

每天一本书计划相关问题:

1、计划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从2010年12月28日开始第一天,结束时间暂定到2011年12月31日。有可能以后再调整。

2、你每天要花多长时间看书:

我现在每天看书的时间稳定在1-2小时左右。早上和中午能拿出半小时时间,晚上能有1小时左右。

看完书之后,再花半小时去做笔记,当时经常做笔记的时间要比看书的时间还要长几倍。

3、你阅读的“每天一本书”都是什么类型的书籍?

现在每天一本书主要以畅销书为主,因为这类书籍比较简单,容易理解。过于专业的书籍,很难在一天内阅读完成

4、一本书1-2小时能看完吗?

按80/20法则,一本书中核心的内容只占很少的部分。你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或框架,关注书中的核心要点。

我仔细统计过,市面书的畅销书有6-7成200页左右,平均8-10章,9成的书1章的内容都可以总结成一页,只有极少数会多出一页。同样核心重要内容不会超过20页,你要有意思的培养自己去抓住整本的框架结构,对于80%、90%的畅销书1-2小时足够阅读完了。

5、你看完之后,能记住,能吸收了吗?看的这么快,有什么意义?

(1)我现在坚持每天一本书,是在已有的系统上完善与改进,所以速度快。很多人从来没有有意识的去建立系统,阅读每本书都是从头看到尾,不分析书的结构和重点,当然要花很长时间

(2)每天在微博上记录当天的阅读记录,在豆瓣上发书评

(3)必须培养习惯,有意识的记录你所学到的知识,不管是是用哪种方法,思维导图、笔记。但一定要记录,否则时间长了,就慢慢记忆的。对于一般人来说,记忆并不是十分的可靠。看完的好书都会做笔记,我会在这里和另一个BLOG分享我的部分笔记( 看作者的笔记)

6、你看的书都电子和纸书的比例是多少?

现在电子版和纸的比例是7:3左右,

7、你看的书都是从哪里找来的?

纸质图书来源:

(1)我去图书馆办了两个书证,如果不出差,一、二周左右去借次。

(2)每月(有时会更长一点)在网上买一回书

(3)去书店看

电子书:

(1)VERYCD图书里面下

(2)去新浪爱问、百度文档里面搜索

(3)有几个论坛和豆瓣小组时下载

(4)直接使用搜索引擎来搜

8、最喜欢什么地方看书

最喜欢有一整天时,找个环境好一点的咖啡厅里,带上几本书

9、电子书都使用什么工具来阅读

我平时都用笔记本电脑,这段时间刚买个Kindle3,效果不错,可以随身携带

10、每本书你看几次,定期复习吗?

一般一本书最少要看二、三遍,会定期从新阅读4-5分的书,3分的书一般只读笔记

11、你的评分几分满分

我的评分跟豆瓣一样分为5分,有时过段时间重新阅读之后会调整当时的评分

(1)2分:有用的非常少,只是翻阅就可以。

(2)3分:书中的一个部分内容值得学习。

(3)4分:推荐阅读。对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很好的补充和扩展。会放在待办计划,定下时间进行重复阅读,一定要做笔记的书籍。

(4)5分:对自己目前有较大帮助,能建立或大幅改进某一个部分的框架和知识,需要反复阅读和精读的书籍。

12、你的笔记有哪些类型:

只有二种,思维导图(Mindmange)和读书笔记(OneNote)里

13、想为阅读过的书写读书笔记,却发现写读书笔记的时间比读书的时间还要多,如何是好

(1)我也是这样,只能多作,然后改进,当自己的归纳和分析的能力如果要强一点,速度就会变快一些。一本书如果不做笔记,想当于白读,等过了几个月之后,只留下简单的印象,别的都会忘掉的。

(2)这段时间我到是一直在考虑这件事,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刻意练习,而这个过程会经过时间由长变短,内容由多到少的过程。在做笔记就是一个精读的过程,对书中的内容从新归纳和整理,清晰自己的思想,开始进一步的吸收。在刚开始做笔记时,可能花的时候很长,归纳和整理也非常浪费时间。

(3)每天最少用半小时来做笔记,我对读书笔记的瞎想

14、你的笔记是看完书再做还是边看边作

一般都是看完书再做

15、我现在每周计划看一本书都显得时间紧巴巴的。我现在从事的是比较繁杂的工作,时间相对较少。你是如何保障每天看一本书的?

(1)需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找出自己浪费的时间,用这段时间来看书。最好晚上早睡,我知道这一点很难。

(2)每天早上5:30或6点起床,学完外语后,能有10-20分钟来阅读。中午吃饭之后也有差不多的时间。

(3)晚上先看完书,然后再上网。给自己定下规则如果不看完书,就不睡觉了。

(4)刚开始坚持这个习惯时,有好几回半夜2-3点才看完书睡觉的时候,第二天难受的要死,自己吃到苦头后强迫自己进行管理。

(5)每天早一点去看书

(6)我准备了几本薄一点的书,做应急的

(7)哪天空闲时间多的时候,多读几本

16、你是做什么工作,怎么每天有这么多的时间进行阅读。

我现在的工作是项目管理,实际上时间很紧,而且每年大约有接近200天在全国各地出差。我利用一切的空闲时间,在火车、飞机、汽车阅读或听有声书。每天晚上睡觉前还是可以保证1小时的阅读时间。我把以前上网聊天看小说的时间改成阅读的时间

17、你是如何看待读书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呢?用如此速度读了如此多的书,如何能够切实有效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1)、读书对于自己分为长期与短期。长期来说是需要形成世界观,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而是受他人观点的影响。短期是跟兴趣和实用为主。

(2)、以前已经写了四、五年博客,经常发现没有什么可写的话题了,现在写博客从来不愁没有话题,只是没有时间。

(3)、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我把微博当成知识管理的一部分,每天都有新的话题可以谈,在网络新认识很多以前想认识的人。

(4)、以前的阅读速度也很快,但只是没有时间去读。而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硬性规定,每天读一本书,结果到现在坚持了快3个月,发现哪天都有时间来阅读。

(5)、时间利用效率最高了。我把以前用来上网、聊天、看小说、看美剧的时间改为阅读,每天都能学到新的知识,头一回体验到生活中每一天都有惊喜。

(6)、加强自己的知识管理能力。以前只是有时间才会去做笔记,结果有很多的知识没有总结,看完就忘了。现在我一个月做的笔记要比以前三个月做的笔记都多。同时正在改进做笔记的方法和总结的能力。

(7)、从读书学的知识直接改变自己的以前一些行为。跟老婆减少吵架次数、跟儿子加强沟通关系更好了。跟公司内外的沟通要比以前好一些。

(8)、想办法把获得的知识转成收益。我用网站上的广告费买了一个Kindle,别的还没有看到收益,我要想办法把学到的知识利用在工作上,决定坚持阅读一年之后去跟老板提长工资。

18、怎样能做到每天一本书

下面是几条,有时间我会单独写文章来分享我的阅读方法

(1)、第一步是要先学会看书:去看《如何阅读一本书》

(2)、分析自己慢的原因,做出改进,可以去看看我BLOG中的“阅读技巧”的文章,把有用的建议记录下来,尝试学会到的技巧

(3)、针对某一个专业或方面,精读10-20本书经典好书,做笔记,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完成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图书速度会快很多。

(4)、有意识的,长时间刻意练习,同时需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和进度。

19、怎么在看书时集中注意力,我看一会就分心或想睡觉

(1)利用精力充沛的时间来阅读,我自己早上起床的时候

(2)让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让习惯去推动你阅读。比如每天拿出10分钟来阅读,睡觉前拿本书读上10分钟。

(3)在阅读这前定下明确的目标和数量,比如每次阅读20分钟或每天读20页。

(4)阅读之前集中一下注意力,深呼吸3分钟或桔子法会对你有帮助的。

(5)每次阅读完的,用上几分钟做个笔记,给这次的阅读做个记录,做笔记时会强迫你复习和归纳内容的。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