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清末枭雄txt下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28:33 作文素材
清末枭雄txt下载作文素材

篇一:三个晚清知识分子的从官之路

三个晚清知识分子的从官之路

饱读儒家经典的徐世昌、陈夔龙、荣庆,在青年时何尝不愿为天下社稷、百姓民生贡献才智,然在专制制度下,权力黑洞之能量过于强大,几乎吞噬了一切,他们三人焉能幸免?

1886年6月11日,盛夏初至,骄阳似火,偌大个京城,居然无一丝清风。这一天,朝廷放榜,将公布殿试名次。湿闷的暑气令焦急盼望的士子们内心愈发躁动难耐。

苦苦等了一天,直到日头偏西,朝廷的喜报才姗姗来迟。天津籍考生徐世昌(1855~1939年)恰外出拜客归来,于客栈门口见到上谕:“徐世昌,第二甲五十五名,着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十年寒窗苦读终有回报,徐自然百感交集,热泪盈眶,于当天日记中写道:“君恩高厚,受宠若惊,益当努力有为,以期报国承家也”。与此同时,在房中枯坐了一天的贵州籍考生陈夔龙(1857~1948年),也接到上谕。点儿背的是,他考卷以一字之误,竟置三甲,以主事用,签分兵部。而一同中式的贵州老乡赵以炯、李端榘等,均入翰林院,差事清闲而补缺甚快,这着实令陈情何以堪!他不禁捶胸顿足,慨叹上天不加眷顾。要说反应最淡定的,尚属蒙古正黄旗考生荣庆(1859~1917年)。听闻榜单,此君既未喜极而泣,也不愤愤不平,而是悠闲地倚在枕上翻看历代名人字帖。

按照清代仕宦惯例,若不出意外,二十年后(1906年),这三位“50后”士子应能位居要职,成为新世纪清廷倚仗的栋梁之才。果不其然,这三位科举同年日后皆腰金衣紫,出任朝廷高官。只不过,一入官场深似海,也许连他们都没预料到,几十年后的自己,居然蜕变为自己当初最厌恶的那类人。 贫寒与无奈

这三位士子,都是出身贫寒,毫无背景之人。

据说徐世昌呱呱坠地之际,“其状貌端秀,头角峥嵘,长老皆许为大器”。然而他的脑子似乎并不灵光,尤其是应试能力较差,科考每每积极参与,成绩次次名落孙山。白驹过隙,一转眼徐世昌已近而立之年,往日的那股锐气消磨大半,他也感到入阁拜相的理想似只是一个白日梦。一次,徐乡试结束,几位挚友相邀聚于相国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人问徐世昌将来有何志向,徐醉眼迷离,举杯苦笑道:“他日或大祧,或议叙,或幸成进士为即用令,若分省得河南,除杞县、太康,必师孟尝君广纳食客。”河南旧有“金杞县、银太康”之称,堪为各州县中之上等肥缺。可见徐世昌此时颇为务实,在他看来,能管辖一县、衣食无忧已实属难得,什么声名显赫、位极人臣之类是绝对不敢奢望的。陈夔龙亦然。八岁那年,陈父病逝。有人劝陈家三兄弟弃学经商,陈母应曰:“一息尚存,不忍使廉吏之子沦于驵侩也!”于是陈母以“纺绩得赀,藉供馆谷,往往机杼之声,与余兄弟诵读之声彻于达旦”。虽生活艰辛,陈夔龙倒也安之若素,日复一日挑灯勤读,希冀通过科考改变命运。起初陈之文运颇旺,连战连捷,19岁便高中举人。孰料好运却忽而戛然而止,“南宫累次报罢”,眼看就要迈入三十岁的门槛。与徐、陈情形相似,虽是旗人,但荣庆七岁丧父,家境凄凉,“陋巷逼迫,非复阀阅矣”。不过他天资聪颖,少年得志。要知道,27岁便高中进士,这在清末满蒙权贵中堪数凤毛麟角。

既然这三位既不是出自官宦世家,亦非坐拥金山银山之富豪,故他们唯有从基层做起,期盼凭真才实学来为朝廷效力,谋得升迁。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很骨感。按照清制,每三年都要对翰林院庶吉士进行甄别考试,成绩优等者授编修,次等者授检讨,合格者改任各部主事或知县。如果成绩不及格,不好意思,那就请您继续学习,再等三年。徐世昌不通古学,文笔一般,自然不受时任掌院学士的翁同龢老爷子待见。徐在这个清水衙门一待就是六年,竟未曾获得过一次外出主持地方乡试的差事,甚至连当副手的机会都没有。好不容易结识了天津老乡王文锦侍郎,徐请他帮忙介绍新差事。王为人倒也通融,打算将徐推荐至南书房,孰料大学士潘祖荫认为徐不学无术,难堪此任,不予接纳,又将他撵回翰林院。当时翰林院有所谓“八红八黑”之称,“红翰林”自然是官运亨通的那一类,而“黑翰林”则是指仕途坎坷的官员们,徐即位列“八黑”之一。最令徐无奈的是,熬到第八个年头,他终于可以外放河南,谁成想还未等朝廷颁发委任状,母亲突然病逝,徐只得暂弃升官念头,回家奔丧,其霉运可谓冲天。

荣庆也好不到哪儿去。供职翰林后,荣庆之生活似乎未见任何起色。有清一代,京官最为清苦,他们时常入不敷出,只得借贷度日。彼时之荣庆,便是这般境况,于是便成为京城当铺(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清末枭雄txt下载)和钱庄的常客。如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初八,他“以马馆百五并贽银百五还大德通。己丑(1889年)八月初一借款,其余二百,另为立据付息。负债累累,今始清二十分之一也。”同时,荣庆之仕途亦颇艰涩。据《清史稿》载,自高中后,他“迁转迟滞。荣庆当引见之时,或讽以乞假。谢曰:?穷达命也,欺君可乎。?”要钱没钱,要权无权,十载京官,荣庆着实惨淡。

当然,最悲催的莫过于陈夔龙。这位老兄自从赴任兵部主事后,简直如坠入苦海而难以自拔。兵部在六部中堪称最差,按“京师习惯,以吏、户二部为优选,刑部虽瘠,补缺尚易,工部亦有大婚、陵工保案,以冀捷获,唯礼、兵二部为最苦。礼部尚无他途杂进,依然书生本色,最次莫如兵部员司,以常年测之,非二十年不能补缺。”这就意味着,即使再出色、再优秀,陈熬到五十岁,充其量还是个六七品的小官。

残酷的现实虽无声无息,但却告诉这三人一个铁一般的道理:书读得好,不等于官做得大;志向高远,也必须安全落地。十年转瞬即逝,徐世昌、陈夔龙与荣庆,已接近不惑之年,仕途的黄金年龄渐行渐远。要么改变自己,要么继续沉沦,人生的岔路口就在眼前。

1886年6月11日,盛夏初至,骄阳似火,偌大个京城,居然无一丝清风。这一天,朝廷放榜,将公布殿试名次。湿闷的暑气令焦急盼望的士子们内心愈发躁动难耐。

苦苦等了一天,直到日头偏西,朝廷的喜报才姗姗来迟。天津籍考生徐世昌(1855~1939年)恰外出拜客归来,于客栈门口见到上谕:“徐世昌,第二甲五十五名,着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十年寒窗苦读终有回报,徐自然百感交集,热泪盈眶,于当天日记中写道:“君恩高厚,受宠若惊,益当努力有为,以期报国承家也”。与此同时,在房中枯坐了一天的贵州籍考生陈夔龙(1857~1948年),也接到上谕。点儿背的是,他考卷以一字之误,竟置三甲,以主事用,签分兵部。而一同中式的贵州老乡赵以炯、李端榘等,均入翰林院,差事清闲而补缺甚快,这着实令陈情何以堪!他不禁捶胸顿足,

慨叹上天不加眷顾。要说反应最淡定的,尚属蒙古正黄旗考生荣庆(1859~1917年)。听闻榜单,此君既未喜极而泣,也不愤愤不平,而是悠闲地倚在枕上翻看历代名人字帖。

按照清代仕宦惯例,若不出意外,二十年后(1906年),这三位“50后”士子应能位居要职,成为新世纪清廷倚仗的栋梁之才。果不其然,这三位科举同年日后皆腰金衣紫,出任朝廷高官。只不过,一入官场深似海,也许连他们都没预料到,几十年后的自己,居然蜕变为自己当初最厌恶的那类人。 贫寒与无奈

这三位士子,都是出身贫寒,毫无背景之人。

据说徐世昌呱呱坠地之际,“其状貌端秀,头角峥嵘,长老皆许为大器”。然而他的脑子似乎并不灵光,尤其是应试能力较差,科考每每积极参与,成绩次次名落孙山。白驹过隙,一转眼徐世昌已近而立之年,往日的那股锐气消磨大半,他也感到入阁拜相的理想似只是一个白日梦。一次,徐乡试结束,几位挚友相邀聚于相国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人问徐世昌将来有何志向,徐醉眼迷离,举杯苦笑道:“他日或大祧,或议叙,或幸成进士为即用令,若分省得河南,除杞县、太康,必师孟尝君广纳食客。”河南旧有“金杞县、银太康”之称,堪为各州县中之上等肥缺。可见徐世昌此时颇为务实,在他看来,能管辖一县、衣食无忧已实属难得,什么声名显赫、位极人臣之类是绝对不敢奢望的。陈夔龙亦然。八岁那年,陈父病逝。有人劝陈家三兄弟弃学经商,陈母应曰:“一息尚存,不忍使廉吏之子沦于驵侩也!”于是陈母以“纺绩得赀,藉供馆谷,往往机杼之声,与余兄弟诵读之声彻于达旦”。虽生活艰辛,陈夔龙倒也安之若素,日复一日挑灯勤读,希冀通过科考改变命运。起初陈之文运颇旺,连战连捷,19岁便高中举人。孰料好运却忽而戛然而止,“南宫累次报罢”,眼看就要迈入三十岁的门槛。与徐、陈情形相似,虽是旗人,但荣庆七岁丧父,家境凄凉,“陋巷逼迫,非复阀阅矣”。不过他天资聪颖,少年得志。要知道,27岁便高中进士,这在清末满蒙权贵中堪数凤毛麟角。

既然这三位既不是出自官宦世家,亦非坐拥金山银山之富豪,故他们唯有从基层做起,期盼凭真才实学来为朝廷效力,谋得升迁。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很骨感。按照清制,每三年都要对翰林院庶吉士进行甄别考试,成绩优等者授编修,次等者授检讨,合格者改任各部主事或知县。如果成绩不及格,不好意思,那就请您继续学习,再等三年。徐世昌不通古学,文笔一般,自然不受时任掌院学士的翁同龢老爷子待见。徐在这个清水衙门一待就是六年,竟未曾获得过一次外出主持地方乡试的差事,甚至连当副手的机会都没有。好不容易结识了天津老乡王文锦侍郎,徐请他帮忙介绍新差事。王为人倒也通融,打算将徐推荐至南书房,孰料大学士潘祖荫认为徐不学无术,难堪此任,不予接纳,又将他撵回翰林院。当时翰林院有所谓“八红八黑”之称,“红翰林”自然是官运亨通的那一类,而“黑翰林”则是指仕途坎坷的官员们,徐即位列“八黑”之一。最令徐无奈的是,熬到第八个年头,他终于可以外放河南,谁成想还未等朝廷颁发委任状,母亲突然病逝,徐只得暂弃升官念头,回家奔丧,其霉运可谓冲天。

荣庆也好不到哪儿去。供职翰林后,荣庆之生活似乎未见任何起色。有清一代,京官最为清苦,他们时常入不敷出,只得借贷度日。彼时之荣庆,便是这般境况,于是便成为京城当铺和钱庄的常

客。如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初八,他“以马馆百五并贽银百五还大德通。己丑(1889年)八月初一借款,其余二百,另为立据付息。负债累累,今始清二十分之一也。”同时,荣庆之仕途亦颇艰涩。据《清史稿》载,自高中后,他“迁转迟滞。荣庆当引见之时,或讽以乞假。谢曰:?穷达命也,欺君可乎。?”要钱没钱,要权无权,十载京官,荣庆着实惨淡。

当然,最悲催的莫过于陈夔龙。这位老兄自从赴任兵部主事后,简直如坠入苦海而难以自拔。兵部在六部中堪称最差,按“京师习惯,以吏、户二部为优选,刑部虽瘠,补缺尚易,工部亦有大婚、陵工保案,以冀捷获,唯礼、兵二部为最苦。礼部尚无他途杂进,依然书生本色,最次莫如兵部员司,以常年测之,非二十年不能补缺。”这就意味着,即使再出色、再优秀,陈熬到五十岁,充其量还是个六七品的小官。

残酷的现实虽无声无息,但却告诉这三人一个铁一般的道理:书读得好,不等于官做得大;志向高远,也必须安全落地。十年转瞬即逝,徐世昌、陈夔龙与荣庆,已接近不惑之年,仕途的黄金年龄渐行渐远。要么改变自己,要么继续沉沦,人生的岔路口就在眼前。

官运与国势

身居高位,权倾一方,拥有如此绝佳之政治平台,正值五十出头的当打之年,这三位“50后”完全可以施展其年轻时的宏大抱负。殊不知在威权体制下,权力场中之辈,由于屁股决定脑袋,他们往往眼光向上,更多从统治者的“最高指示”出发,其立足点无非四个字:“领导满意”。这在三人的政治行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906年夏,围绕是否预备立宪之问题,京城内新旧两派针锋相对,势若水火。一派引袁世凯、端方为头领,力主学习西方,推行立宪;一派则以铁良、荣庆为魁首,极力抵制立宪,横加阻挠。然而极富讽刺意味的是,慈禧最终却将草拟立宪懿旨的重任交予荣庆。这期间,袁世凯频频私下拜访,以期凭私谊影响荣庆。孰料之后面世的懿旨,无非以“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为由,堂而皇之地将立宪步伐无限期顺延。想必荣庆当时费尽心机、搜肠刮肚,完全是揣摩老佛爷圣意而已。

徐世昌之手腕,也十分高明。宣统元年,以载沣为首的那一批年轻皇室贵胄上台,他们对西方的武器、建筑、工艺、科技等颇为推崇。当时徐恰恰担任东三省总督,于是揣摩皇室心思,大搞形象工程。据曾在东北任职的丁士源爆料,“徐世昌赴东三省总督任时,携中央款二千万两,两年以来铺张颇甚”。单单建造奉天公署大楼一项,就消耗白银三十余万两,所盖“西式楼数十楹,缭以复廊,其中簾幔几榻,灯屏皆用舶来品”。同时采购各种西式物品又花费十余万两,因而其办公场所之华丽宏伟,其他省份无能出其右者。一次载涛自欧洲考察归来,途经奉天,“见马路电灯军警无不备具,及驻宿公署,俨然欧式”,使他“直把沈阳作巴黎”,于是对徐世昌的市政工作大加赞赏。等他回京后,更是在载沣面前表扬这位“市政建设标兵”。当然,徐如此大张旗鼓的透支财政搞城建,自然有人看不下去。当时载泽掌管度支部,曾派人细察徐世昌的账目,发现其财政收支上存在巨大漏洞。于是几次上书载沣,请求彻查。此时载沣已把徐世昌树为全国学习的典型,相信“徐世昌是个好同志”,并未予以追究。

1909年,陈夔龙出任直隶总督。下车伊始,便自我标榜曰:“所可以自慰者,厥有三端:一不联络新学家;二不敷衍留学生;三不延纳假名士。”可见其政治倾向极为保守。然清末局势已至不改革必死的地步,像陈这种官员,敌视新学,拒绝革新,只会激化矛盾,令问题愈加恶化。面对天津绅商学生之国会请愿运动,陈表面安抚,私下命军警强力弹压。一面极力“维稳”,他却一面上书中央,报喜不报忧,声称直隶一片安靖祥和。民怨得不到及时疏导,革命便喷薄而出,眼见大势已去,陈只得告病去职,清廷最后一任直督便如此黯然离场。

辛亥之后,这三位高官被迫“提前退休”,化身遗老。除了徐世昌于短暂隐居后再度出山,继续在政坛打拼外,陈、荣二人则躲入租界,依靠多年宦海经营下的丰厚积累,过着饶裕悠哉之寓公生活。当然,吟诗作赋、饮酒唱和之余,他们不忘叹一声前朝可惜,骂几句民国黑暗,却从不曾反省己过:难道唯权力马首是瞻的恶果,不恰恰是国势日颓,终致倾覆吗?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以《圣经》中堕落天使路西法的寓言为例,指出人在具体而特殊的社会情境与权力系统之中,往往会走向恶的一面,此之谓“路西法效应”。该理论似对了解这三位“50后”士子的人生轨迹颇有启示。饱读儒家经典的徐世昌、陈夔龙、荣庆,在青年时何尝不愿为天下社稷、百姓民生贡献才智,然在专制制度下,权力黑洞之能量过于强大,几乎吞噬了一切,他们三人焉能幸免?

或许,在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位天使与撒旦的合体,它名叫路西法。

篇二:穿越、重生小说(隋唐、宋明、清末、民国、都市、异能、体育竞技)推荐

隋唐穿越:

江山美色,完;

拯救大唐MM,完;

大唐房二,完;

资本大唐,待续;

天下,完;

天下枭雄,完;

大唐小郎中

至尊驸马;

大唐盗帅,

宋朝穿越:

大宋私生子,待续;

大宋海贼,完;

一品江山

明朝穿越:

回到明朝当王爷,完;

顺明;

官居一品,完;

明朝好丈夫

锦衣当国

锦衣夜行

清末、民国、抗日穿越:

大清拆迁工,完;

草清,完;

祸害大清

篡清,完;

斜风,待续;

重生之抗日悍将

重生之红星传奇

卫国大军阀,待续;

驻马太行侧,完。

小军阀,完;

铁骨;

重生之征战岁月

远东之虎,待续;

民国投机者;

民国枭雄,

裂土美利坚,完;

国破山河在,完;

重铸国魂,完;

我的民国生涯,待续。

调教太平洋;

高科技军阀;

辛亥大英雄;

辛亥军阀;

超级中华帝国;

1908钢铁雄心,完;

1908大军阀;

1908远东狂人;

东北之虎;

唯我独裁;二十世纪新帝国;重生之大科学家;中华第四帝国;新纪元1912;爱国军阀; 龙起苍茫 回到1920 新军阀1909 1911新中华 1900翻云覆雨 民国败类 我是军阀 重生我是土匪军阀 重生之北洋巨擘 重生之北洋新军阀 甲午之华夏新史 龙起1924 北洋1917 中华大帝国 游戏民国 唯我独裁 代号猛虎 决战朝鲜

其他穿越:

极品家丁,完;

活色生枭,待续;

天下枭雄,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马踏天下

楚汉争鼎

穿入聊斋

枭臣

都市重生:

重生之官商风流,完;

重生之妖孽人生,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重生1998;看完

极品太子爷

重生九七

重生1991,看完

重生1990

重生1978,看完

《重生之十全九美》

《重生之妖孽人生》

《重生之意外人生》

《重生之数字生命》

《重生之刑天》

《重生志》

《回到85年》

重生之极品学生 重生之极品男人 重生之名流巨星 重生之神龙传人 重生之官场风流 重生之投资大鳄 重生之贼行天下 重生之1970 重生之大涅磐 重生之1993 重生之资源大亨 超级能源强国 重生传奇 重生之完美一生

重生1990 重生1998 重生万岁 重生之青涩1978 重生之1976 重生1978

工业霸主 轮回1984 重生1985

重生1991 重生之纵横四海 重生之猎艳天下 重生之完美人生 重生之无悔人生 重生之金融战争 重生之纵横校园 一世辉煌 改写人生 重筑人生 改写一生 一世彪悍 重活了 重生之全能大亨

都市异能:

都市透明人;超级电能;透视眼;黄金瞳、很纯很暧昧、间冰器

体育竞技:

下一秒天王 看完;冠军传奇 看完,绿茵巨星 看完,

绿茵之王;带刀后卫;禁区之雄;胜者为王;一球当千,重生之控卫之王

重生之足球神话 篮球燃烧的岁月 我踢球你在意吗,我们是冠军,冠军教父 绿茵全能王 我是后卫我怕谁 《凶兽足球》 篮球之神 超级守门员 独步千军 天才门神 我的教练是死神 车手

篇三:追梦

追梦

人因为一颗心而活着,心因为有方向而执着。方向因为有我而飞翔。这就是------梦!

我是生命的动力,我为科学家创造奇迹,我为诗人唤起灵感。我是幸福的祭奠,我是伟大爱情的前提。因为有我,才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千古佳话;我是奋斗者的坚强后盾,因为有我,才有无数伟大的诗人与成功者!不信,你听!一代枭雄曹操大声对天吟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是曹操的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是诗仙李白的梦!“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那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梦!是梦,铸造了千千万万的伟人与千古佳话!

我是音乐家的创作源泉。因为有我,贝多芬才会用心灵去感知音乐的神奇魅力;我唤起诗人的灵感。因为有我,才有超凡脱俗的桃花源与庄周梦蝶的浪漫;我是汗水后的清凉;我是欢乐者的支持者;我是十年寒窗后的精神支柱;我是成功者的奋斗力量!

一切的一切,让我很光荣。但有时我也很伤心。我无法让心死的人重新燃起对生命的渴望。我无法让虚度光阴的人实现他们伟大的幻想;我也无法让没有方向四处逃窜的人找到回家的路。唉,原来我也有这么多的无奈。面对抛弃我的人,我已无力重新拥有他们的心。因为在他们的生命里早已没有生命最初的那份美好与欢乐。没有梦,他们将失去生活的方向,失去信念的罗盘。也许当他们忙忙碌碌地走完人生道路时,才发现他们不该抛弃梦!

有梦,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会让你拥有一份生命的欢乐与希望。 没有梦,那你注定是一位失败者、平凡者。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你是会站在这十字路口蠕蠕独行还是跟随梦之冀勇往直前?我想,智者会选择后者,因为那才是引导你精彩人生的正确道路!

湘潭县八中 九年级 141班 胡靓 指导老师:彭芬芳老师

篇四:一代枭雄张作霖的东北王之路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他投到宋庆毅军当了一名骑兵。那年,他20岁。他喜好马匹,“以精骑击,得名擢哨长”。甲午战败,他逃回了辽西。1895年,他21岁时同赵家庙地主赵占元的二女儿赵春桂结婚。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的生母。

张作霖是个不甘寂寞的人,甲午战后的辽西是个三不管地区。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难民遍野。官府腐败,土匪横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1900年,张作霖在岳父赵占元的帮助下,在赵家庙成立了一个民团,有二十多人,他当上了小头目,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张作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因此,在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他的声名由此鹊起。后来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

在赵家庙的西北,也有个民团,团主叫金寿山。金寿山收罗了一批地痞流氓,组成了一百多人的民团。民团的总部设在中安堡,其周围地区是他的保险区。金寿山在保险区内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比胡匪还凶残。百姓被逼得实在无法,就去请名声较好的张作霖帮忙。张作霖率众驱走了金寿山,占据了中安堡。他的队伍增加了,势力扩大了。

但金寿山并不甘于服输,在1901年腊月三十夜半率部偷袭了张作霖。张作霖携带妻女率众突围,逃到了姜家屯,继而又逃往八角台。八角台(今属台安县)是个大集镇,商号有五十多家。本来张作霖是想从八角台借道投奔辽南的绿林冯德麟(即冯麟阁)的,但是到了八角台,他的四十多人就被留下了,借以保护地面。这都得益于张作霖的名声好,不扰民。

后来,八角台的头目张景惠主动让贤,甘居副职,张作霖做了团练长,地方的绅商也表赞成。从此,张作霖就在八角台落了脚,这里也成了他的发家地。张作霖为人机敏、长于计谋,在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的帮助下,张作霖以弟子身份叩见了新民府知府增温,从此“改邪归正”,被政府收编,使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他就是依靠这支民团武装,巧使手段,占新民进奉天,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1912年,张作霖被任命为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袁世凯称帝后,又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袁死后,张作霖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1918年9月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

张作霖,字雨亭,北洋军阀。1875年3月19日(清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生,自小出身农家。张作霖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称“东北王”。1928年被蒋介石战败,退回东北途中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时年53岁。

史学界关于张作霖祖籍主要有两说:一为山东说。《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行状》中写道:“公讳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远祖居山东,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祖发业农,称素封。”“行状”是过去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世系、籍贯、事迹的纪念文体。

该文称“远祖居山东”,主山东省说。一为河北说。河北中又有大城、高阳、河间三说。在《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雨亭神道碑》写道:“公讳作霖,字雨亭。其先为直隶人,清末迁奉天海城。”这通碑文是督军署参谋长臧式毅领衔,又有8位处长署名的,载于《张大元帅哀挽录》。

文中明确地说“其先为直隶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说。从有关历史记载看,张作霖的祖籍是诸说并存,多数学者主河北省说。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多次自称祖籍是河北省大城县。据《大城县志》记载及当地老人记述,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张作霖曾回到河北省大城县南赵扶冯庄认祖,但由于族中老人反对(族人认为其年轻时当过“胡子”,有辱门风,担心奉系失败牵连族人)而未能归宗,张作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关于这两种说法均无确切文字记载。但《河间县志》记载:在明清时期河间为府衙所在地,管辖着大城、任丘、肃宁、献县等县,所以大城是河间府属地,才有了河间之说。对于大城说,笔者详细查阅了《大城县志》和大城堤北冯庄《张姓家谱》等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据《张姓家谱》记载,在清道光年间大城因遭水患,子牙河南赵扶段决堤,大水淹没数百里,造成房屋倒塌,农田颗粒无收。因生活无着,张作霖的曾祖父张永贵携带着儿女,闯关东谋生,一路乞讨,来到了辽宁的凌海立身,开荒种地,养家糊口。

张永贵勤劳耕作,善于经营,到了张作霖的祖父张发的时候,家境富有,称“素封”。所谓素封,就是指虽然没有官爵封地,却和受封者一样富有的人家。张发有4个儿子,其第3个儿子就是张作霖的父亲,名叫张有财。张发死后,张有财就带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财产来到了海城。

张有财先是开了一家杂货铺,几乎赚不了什么钱。后来,杂货铺倒闭了,他又不愿意干活,因此欠了人家许多赌债,被仇家债主害死。张有财死后,家庭生活更加困难,无奈之下,张母王氏只得带着4个孩子投奔镇安县(黑山县)小黑山附近二道沟的娘家。娘家生活也是非常困难,又添了五张嘴,简直没法继续生活下去。张母王氏只得含泪带着四个孩子改嫁当村李兽医。那年,张作霖才13岁。开始张作霖好奇随继父学些兽医,后嫌脏没前途,就开始游手好闲。

张作霖本来没钱念书,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师帮了他的忙。这位老师名叫杨景镇,那时教私塾。有一天,他看到窗外有一个小孩偷偷听他讲课。杨先生感到这个小孩想读书识字是好事,就免费让他上学,还赠给他纸笔。张作霖读的这段私塾为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础。

篇五:一代枭雄袁世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一代枭雄袁世凯

学生姓名: 杜泽杰

学 号: 01009043

所在院系: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所在年级:2010级

任课教师:侯馥中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

一代枭雄袁世凯

摘要:我们不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简单化。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其实他都是充满了各种矛盾的一个生命体,那我想这当中应该也包括袁世凯。袁世凯死后.人们均认为其悲惨结局乃袁氏咎由自取,这就不客观。评价袁世凯,这里有两个问题蒲要解决:一是袁世凯执政期间.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与以前相比,是有所进步还是倒退;二是对袁世凯遭受批评甚至唾骂的三件事,即戊戌期间的告密案、接受“二十一条”和称帝如何评价。如果我们能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得出合理的科学的结论,那么对袁世凯也就能作出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建立在人云亦云或个人感情的基础上。

关键词:袁世凯 二十一条 告密案 称帝 暗杀事件

总论: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被推翻。他的一生中有功也有过,但他任然不失为一代枭雄。

袁世凯执政期间.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发展情况

一、 袁世凯是中国共和体制的主要缔造者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此时,战争决胜负,也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无论哪种结果,广大黎民百姓都会遭受重大灾难。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是袁世凯促成了南北和谈,清廷退位,不费一兵一卒而实现了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和体制。

二、在政权变革之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孙中山捡起朱明王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陈词滥调以煽动汉人仇满情绪之时,无疑已经给蒙疆藏满辽阔地域之各民族带来极大恐慌,各民族地区掀起排汉高潮,分离倾向日益明显,一些地方实力派也反对推翻满清政权,如东北的张作霖就说“如果皇帝退位,成立共和政府,本人即不听从指挥。”清王朝总理大臣袁世凯出任民国总统,使各族上层人物感到有了安全保障,旧日的地位利益仍可维持,加上北洋军坐镇,国家才没有四分五裂,混乱局面迅速得以平息,社会回复稳定,顺利完成了政权的过度和新旧制度的变革。 民国初期,革命党人十分激进,不少人提出了分省自治的提案,如果当时没有袁世凯坚持维持一个强权的中央政府,中国很可能就要分成几个国家。

三、袁世凯维护国家利益,保障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清末朝鲜内乱,袁世凯奉命平乱,在朝鲜十二年,阻止和延缓了日本对朝鲜的吞并,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民国初年,外蒙古在俄国的唆使下独立,并造成内蒙局势的不稳定。袁世凯一直对蒙古问题极为重视,软硬兼施,使内蒙王公们放弃了分裂的图谋,诸多已逃往外蒙的蒙族同胞遂陆续返回,后来,经过袁世凯立场强硬的谈判,外蒙于1915年6月7日取消独立,俄国只得承认外蒙为中国领土.

袁世凯竭力主张的清帝优待退位意味着清朝政府拥有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地移交给民国政府,保持了主权和领土范围的延续性,这是孙氏革命推翻清廷所不可能做到的。

四、推动教育制度改革。在1905年袁世凯提出永远废除科举,并得到实行;建立以“北洋六镇”为首的现代化陆军及“保定陆军学堂”、“军医学堂”等一大批军事院校;创办北京、天津两市的现代化警察部队(民初京津两市的治安曾享誉世界);创办山东大学,兴办新式学堂。

五、推动 政 治 体 制 改革和建立新的社会管理体系方面。①中国首次地方选举是1907年的天津市政选举(属于袁世凯所管辖的直隶)。②、袁世凯是中国警察制度的创始人。③袁世凯在执政的第一年,就制订了《国会组织法》,接着又依法进行选举,并在1913年初召开了国会。④1913年1月9日公布《文官考试法》,为建立现代国家机关做出重要贡献。其中规定文官高等考试,以国法学、刑法、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经济学和财政学七种为主科,一定要考。商法、政治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通商约章等五种为附科,应试者自择其

一。⑤、他推行军民分治,规定督军不得兼任省长,一再下令军警不得干预政治,。为削弱地方军阀的权利防止国家分裂起到重要作用。

六、在经济领域,发展工商企业也用力很勤,成绩显著,有的至今仍在继续发挥作用。①袁世凯发起和筹建了中国人今天仍热情传诵京张铁路(詹天佑修的那条),在②民国后,为鼓励制造业和加工业各民营公司,由政府出资建立保息制度。③改革厘金制度。到处设卡,征收厘金是晚清留下的弊政,十分不利于经济发展。袁世凯政府没有彻底废除,但对颇为大宗的土布免征厘金,亦不失为做了一件好事。④纠正清政府混淆垄断与专利的错误。 ⑤整理和健全财政税收制度,民国三四年间(1914、1915)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约计每年可余二千万”。⑥整顿金融秩序,收回各地乱发的纸币(如广东),统一铸造银币(袁大头),奠立了统一币制的基础⑦创办或改革邮传、无线电报、招商轮船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电灯厂,使电灯走入中国百姓生活,第一个自来水厂,第一辆电车等等。

七、创立了中国近代化军队。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就是要在中国建立一支近代化的陆军,不仅在武器装备上的近代化,同时在军事编制、后勤保障、兵种划分向西方学习,创建了一支近代陆军,设立一大批军事学堂,大力北洋军事指挥人才,实行西方军队的演练方法,实行征兵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八、创立了近代司法体系。

袁世凯依靠各地商会,充分听取工商业家意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完善了市场机制。执政的第一年,就制订了《国会组织法》,接着又依法进行选举,并在1913年初召开了国会。1913年1月9日公布《文官考试法》,表明他有意建立现代国家机关。之后,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创立了近代司法体系。如:《公司条例》、《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证券交易所法》、《证券交易所法施行细则》、《物品交易所条例》、《破产法草案》、《商事公继处章程》、《铁路收用土地章程》、《验契条例》、《契税条例》、《公司保息条例》、《所得税条例》、《国有荒地承垦条例》、《征收田赋考成条例》、《征收厘税考成条例》、《清理不动产典当办法》、《会计师暂行章程》、《征收所得税考成条例》、《不动产登记条例》等。 戊戌期间的告密案

对于袁世凯告密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如果一场改革运动仪仅由于某个人的所作所为而失败.那么这种政革的基础就显得太薄弱了。袁世凯的告密并不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传统观点认为,袁世凯1898年9月20日请训后回天津,立即向荣碌告密,荣禄即进京向慈裤告密,遂发生政变。这完全是想当然。根据袁世凯《戊戌日记》称,9月21日(八月初六)晚,他的告密情报尚未送到慈禧手中,政变即已发生。八月初六清廷颁布训政书,慈倍全面掌握政权,而当时只是捉拿康有为、康广仁兄弟,并术下令逮捕谭嗣同,可见清廷当时未得到天津的密报。清廷如果得到督搬,则必首先捉拿“谋乱要犯”谭嗣同,冈

为正是谭嗣同去策动袁世凯起兵勤王、杀荣禄包围颐和园的。此外,戊戌政变发生的实际日期为9月18日(八月初三),当天御使杨崇伊上密折请慈禧“训政”,打功了慈禧的心。从这天

①起,光绪即丧失了亲政以来极为有限的独立处理政务的权力。由此可见,戊戌政变的发生与

袁世凯的告密没有因果关系。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就是谭嗣同是否夜访过袁世凯.劝其起兵勤王?台湾学者高阳认为不会,“陈非谭嗣同是白痴才会说这样的话。”只有7000人,而北洋大臣、直隶总陆军”能够到达京师,自永定门至颐和园,将节节遭遇拦截,就算能够到达颐和园,“但太后未遭劫制,皇帝先已被幽”,起兵不可能成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袁世凯告密,也许基于某种个人感情,并不可信。

“二十一条”事件

人们还认为,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接受”二十一条”,其实在当时,中国国力太弱根本无法与日本交战。那么,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唯一能做的,那就是用艰苦的谈判,用艰苦的够挣扎一点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在这样一个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说换换别的势力,换换别的人当政,当时也只能这样了。所以最后二十一条被迫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接受了。 “二十一条”共5号, “二十一条”五号又有所区别,因为第一号是要求中国既成事实加以承认,而第五号是企图火亡中国,完全将中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袁世凯于5月9日声明,除第五号“容日后协商”外,接受了日本的要求。为了与日本交涉“二十一条”,中国政府与日本公使举行会议20余次,时间长达3个多月。袁世凯指出:“日本不谅,强词夺理,终以最后通牒迫我承认。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回避不谈;凡侵及主权及自居优越地位各条,亦经力争修改,并正式声明将来胶州湾交还中国;其在南满内地虽有居住权,但须从我警察法及课税,与中国一律。比初案挽回已多。”事实确实如此。在中国古代不也有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以及唐王李世民向匈奴屈膝求和吗?他们不都是在自己的实力强大后再将敌人消灭的吗?

称帝

中国施行君主专制政体已2000多年,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其和同,但也只是有了共和的外在,并不具备共和的内涵。袁世凯在有了相当于封建皇帝的地位、权力,以为“皇袍加身”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加之各类人怀着各种目的劝说袁世凯即皇帝位。最终铸成大错。所以袁世凯不如曹操。曹操终其一生不敢称帝,当孙权劝曹操称帝时,曹操认为孙权要把他架在火上烤。曹操明白一旦称帝必将成为众矢之的,落时,已经太迟了,局势已无可挽回。而袁世凯没有看到这一层面。袁世凯称帝以前,完全能够控制全国政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阔发生分裂,兵连祸结,国无宁日。 暗杀事件

1913年2月,依据临时约法,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国民党所得议席最多,按约法精神应由该党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3月20日,宋教仁却在上海遇刺身亡,全国大哗。革命元勋孙文、黄兴等均指袁氏授意暗杀,袁世凯则予否认;当时之证据指向时任国务总理赵秉钧涉嫌教唆杀人,并无袁世凯本人授意之直接证据,而宋案凶手武士英则是共进社成员,属国民党阵营。当年7月孙文组织了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遭到失败。二次革命开创了民国武力解决争端的先例,也开创了民国军阀混战的先例。

袁世凯功过辨

袁世凯乃一代枭雄,一生经历跌宕起伏、多姿多彩,晟后以身政名裂告终,对哀氏的评价似乎早已盖棺定论。其实不然,袁世凯1912年3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6年6月病死,在位4年零3个月。袁世凯执政期间,由于政局比较稳定,加上第一次世界_犬战的爆发,中国

经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被誉为中国冗族资本土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913——1920年,全围织布机山2016台增至4310台,纱厂由32家增至69家。缫丝厂山1913年的170或180家增至1918年的433家。此外,火柴、卷烟、造纸、采煤、等工业在袁世凯执政时期也有了长足的

②发展。由辛亥革命揭开的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仍在继续,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如设置社会保障机构,由内务总长管理赈恤、救济、慈善及等事务,1915年12月设立游是习艺所“教养不良少年之感化”等事项,以获得知识、谋生技能为宗旨”。袁世凯还下令查禁烟毒,等等。在袁世凯统治下,辛亥革命爆发后一度出现的权力“真空”及国家政治的无序状态结束了。

纵观袁世凯的一生,他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实力,对中国作出很大贡献,但也犯下一些错误。他如同古代的曹操,但又不如曹操,曹操终生不敢称帝,而袁项城称帝。他如同法国的拿破仑,但中国的社会基础不如法国,所以袁世凯称帝失败了。不可否认袁世凯是一代枭雄。

注释:

①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近代卷》,山东太学出版社,2001年.第144—145面 ②王雏礼主编:《中国现代史大事记事本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第90-92页 参考书目:

1.《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近代卷》,山东太学出版社,2001年。

2.《中国现代史大事记事本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3.《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三联书店,1981年。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修订本。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