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史记,项羽本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43:25 字数作文
《史记,项羽本纪》字数作文

篇一:读《史记·项羽本纪》

英雄何必论成败

——试论《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2007213074 牛杰

内容摘要 《史记》中,司马迁专门将项羽列入“本纪”,表现了作者对项羽的独特感情。历史学家与文学家对于项羽的是非功过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通过对项羽这个文学人物的形象分析,展现出一个活出“真我”的英雄,阐发出笔者对项羽这个人物的观点。

关键词 史记 项羽 司马迁

他“有一张粗线条的脸庞,皮肤微黑,阔大、坚毅的方下巴,那高傲的薄薄的嘴唇紧紧抿着。那黝黑的眼睛虽然轻轻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轻纱,但当他抬起脸来的时候,那乌黑的大眼睛里却跳出了只有孩子的天真的眼睛里才有的焰焰的火花。”他,“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在张爱玲的笔下,他英武帅气,充满柔情。在司马迁的笔下,他阳刚十足,充满霸气。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永远被人们作为审视的焦点,人们或褒或贬,或抑或扬,他像一个文化符号,永远置身于文字的氤氲里。他就是项羽,我最为欣赏的本色英雄。在各家对项羽的研究评论中,对项羽的评价无非两种,一种是评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成功,另一种是其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失败。

《史记·项羽本纪》揭示了这位悲剧人物悲剧结局的两大内在成因:政治幼稚与军事被动。项羽的失败首先是政治上的幼稚无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大秦帝国未亡之时,秦帝国就是所有反秦武装的共同敌人,此时的刘邦、项羽是并肩作战的友军毫无悬念。但是,刘邦入关后,秦王子婴一出降,大秦帝国画上了句号,刘邦、项羽的关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友关系变成了敌我关系。这个历史性变化谁认识得早谁就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动权。可是项羽没有认识到。函谷关的麻痹大意,鸿门宴的错失良机,轻视齐地田氏的分封,都是他政治幼稚的表现。至于军事上,纵使项羽武力过人,但是刘邦集团运用统一战线,攻其必救,战备包围三招致项羽于死地,重用了三个军事家:韩信、彭越、黥布。和他们结盟,最终在军事上消灭了强大的对手项羽。 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段,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立体多视角的项

羽形象。《史记》高度的写人艺术,在《项羽本纪》表现尤为集中和突出,具体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 选择重大历史事件,突出项羽“才气过人”的特征,塑造英雄人物形象。 司马迁在著述《史记》时并不是有事必录。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紧紧围绕项羽“才气过人”的个性特征 ,即他力大无比 ,武功超群 ,集中一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来充分突出他的形象。

项羽一生亲历七十余战 ,司马迁只精选了那些事关反秦斗争的成败与项羽兴亡的重大事件,加以集中描写,把人物放在当时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展现其优点和缺陷 ,从而使人物形象突现出来。

二、 运用间接描写从侧面渲染衬托主要人物形象。

采用避实就虚的表现手段写巨鹿之战的项羽就是个成功的范例。作者写巨鹿之战,目的是想突出项羽具有一往无前的决心,奋不顾身的勇气,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捕捉战机的指挥艺术。然而正面对此着笔的,不过是“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三十一字而已。但读者依然仿佛见到项羽在巨鹿城下,秦军阵中摧坚破锐、纵横驰骋的英姿。其秘诀就在渲染衬托之功夫。会战开始前,司马迁先用诸侯救兵“十余壁,莫敢纵兵”来渲染秦军的强大,从而为以后战斗的激烈,楚军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做好铺垫。

三、 运用互见法 ,完整地塑造人物形象。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写作中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所采用的材料处理方法,即把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写,而移置到其他人物传记中去写。这一方面避免了重复,另一方面也避免损害篇中人物形象性格的一致性,同时也保持了这一历史人物性格的完整性。例如,《项羽本纪》集中了许多重要事件突出项羽的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司马迁对他的行为在传赞中虽有所贬责,但热情的歌颂,深切的同情却是主要的。这样,就体现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司马迁在本纪中没有过多的去批评项羽个人的缺点和政治上军事上的错误,而把它放在《淮阴侯列传》中,借韩信之口道出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这样既不至于损害项羽的英雄形象而又显示出韩信非凡的才能和过人的见识。

但在我看来,无论是英雄何必论成败,一代豪杰的项羽,他活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在自己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故事,这就足够了。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道:“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当作帝王看待,可见是对项羽有所偏爱的 项羽在他

心目中也绝不是毫无谋略,优柔寡断的草莽英雄。司马迁以人性荐历史,以真情颂英雄,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态度和勇敢大无畏精神刻画评析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把《项羽本纪》排在《高祖本纪》前面充分显现了他对项羽的一种态度。 读过《史记·项羽本纪》后,我便坚定了一个看法:无论成败,项羽都是个英雄。其实每一个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都未尝不是英雄,那些为自己活过,为自己的信念、信仰,努力过、活过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毕竟“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司马迁的《史记》的伟大之处也在于此。

参考文献:

[1 ]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第1册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 ]徐中玉 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蔡伟 书屋 千古一宴,尽显英雄本色 2006 6

[4]董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 项羽不杀刘邦是为人不忍吗 2004 5

[5]司马迁 史记(十卷本)中华书局 1959

篇二:《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 【原文】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①,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③。项梁尝有栎阳逮④,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⑤,以故事得已⑥。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⑦。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⑨,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⑩,族矣(11)!”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12),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3)。

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②去:放弃,丢下。③竟学:学到底。“竟”,终于,完毕。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⑤请:求,要。书:信。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⑥以故:因此。已:止,了结。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都不如项梁。⑧繇:同“徭”。⑨阴:暗中。部勒:部署,组织。宾客:“指客居吴中依附项梁的人。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⑩妄言:胡乱说。(11)族:灭族,满门抄斩。(12)扛:两手对举。(13)虽:即使。惮:害怕。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①,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②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③。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④。”是时桓楚亡在泽中⑤。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⑥:“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⑦。门下大惊,扰乱⑧,籍所击杀数十百人⑨。一府中皆慴伏⑩,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11),谕以所为起大事(12),遂举吴中兵(13)。使人收下县(14),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15)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16),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17)。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18),徇下县(19)。

①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②会稽守通:会稽郡郡守殷通。 ③“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大约是当时成语。“先”,在前边;“后”,在后边。④将:带兵。⑤亡:逃亡,避匿。⑥眴:目动,眨巴眼,使眼色。⑦印绶:指印。“绶”,穿缚印纽的带子。⑧扰乱:乱,混乱。“扰”也是乱的意思。⑨数十百人:一百来人。⑩慴伏:因惧怕而屈服。“慴”,恐惧。“伏”,同“服”。(11)故:从前,原先。(12)谕:晓喻,告诉。所为:等于说所以。(13)举:发动。

(14)下县:指会稽郡下属各县。(15)部署:安排,布置。(16)公:对对方的尊称,等于说您。主:主管。(17)伏:同“服”,敬服,佩服。(18)裨将:副将。(19)徇:带兵巡行占领地方。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①,未能下②。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③,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④。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⑤。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⑥,称为长者⑦。东阳少年杀其令⑧,相聚数千人,欲置长⑨,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⑩,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11),异军苍头特起(12)。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13)。今暴得大名(14),不祥。不如有所属(15),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16)。”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17)。我倚名族,亡秦必矣(18)。”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19),军下邳(20)。

①于是:在此时。②下:用兵力威服,降服。③矫:假托。④以:率领。西:向西,西进。⑤使使:派使者。后一“使”字旧读去声,是使者的意思。与连和:跟陈婴联合在一起。⑥素:平素,一向。信谨:老实谨慎。⑦长者:忠厚老实的人。⑧其令:指东阳县县令。⑨置长:推举首领。“置”,设立。⑩谢:推辞。(11)便:立即。(12)异军:与众不同的军队。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又《集解》引如淳曰:“魏君兵卒之号也。《战国策》魏有苍头二十万。”特起:独起,就是独树一帜的意思。(13)先古:祖先。(14)暴:突然。大名:指称王之名。(15)有所属:有所归属,意思是去依附谁。(16)“非世”句:意思是因为你不是世人所指说的人物。“指名”,指着称名。(17)其人:项氏的人,指项梁。(18)必:一定,必然。(19)凡:总共。(20)军:驻扎,扎营。

这时候,广陵人召平为陈王去巡行占领广陵,广陵没有归服。召平听说陈王兵败退走,秦兵又快要到了,就渡过长江假托陈王的命令,拜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召平说:“江东之地已经平定,赶快带兵西进攻秦。”项梁就带领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进军。听说陈婴已经占据了东阳,项梁就派使者去东阳,想要同陈婴合兵西进。陈婴,原先是东阳县的令史,在县中一向诚实谨慎,人们称赞他是忠厚老实的人。东阳县的年轻人杀了县令,聚集起数千人,想推举出一位首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来请陈婴。陈婴推辞说自己没有能力,他们就强行让陈婴当了首领,县中追随的人有两万。那帮年轻人想索性立陈婴为王,为与其他军队相区别,用青巾裹头,以表示是新突起的一支义军。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做了你们陈家的媳妇,还从没听说你们陈家祖上有显贵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名声,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依我看,不如去归属谁,起事成功还可以封侯,起事失败也容易逃脱,因为那样你就不是为世所指名注目的人了。”陈婴听了母亲的话,没敢

1

做王。他对军吏们说:“项氏世世代代做大将,在楚国是名门。现在我们要起义成大事,那就非得项家的人不可。我们依靠了名门大族,灭亡秦朝就确定无疑了。”于是军众听从了他的话,把军队归属于项梁。项梁渡过淮河向北进军,黥布、蒲将军也率部队归属于项梁。这样,项梁总共有了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pī,批)。

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①。项梁谓军吏曰:“陈王先首事②,战不利,未闻所在。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③,逆无道。”乃进兵击秦嘉。秦嘉军败走④,追之至胡陵。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景驹走死梁地。项梁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章邯军至栗,项梁使别将朱鸡石、馀樊君与战⑤。馀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项梁乃引兵入薛,诛鸡石。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⑥,襄城坚守不下。已拔⑦,皆阬之⑧。还报项梁。项梁闻陈王定死⑨,召诸别将会薛计事⑩。此时沛公亦起沛往焉。

①距:同“拒”。②先首事:最先领头起事。③倍:同“背”,背叛。④败走:战败而逃。“走”,跑。⑤别将:与主力军配合作战的部队将领。⑥别:另外。⑦拔:攻下。⑧阬(kēng,坑):同“坑”,活埋,坑埋。⑨定:确实。⑩会:会聚,集合。

这时候,秦嘉已经立景驹做了楚王,驻扎在彭城以东,想要阻挡项梁西进。项梁对将士们说:“陈王最先起义,仗打得不顺利,不知道如今在什么地方。现在秦嘉背叛了陈王而立景驹为楚王,这是大逆不道。”于是进军攻打秦嘉。秦嘉的军队战败而逃,项梁率兵追击,直追到胡陵。秦嘉又回过头来与项梁交占,打了一天,秦嘉战死,部队投降。 景驹逃跑到梁地,死在那里。项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队,驻扎在胡陵,准备率军西进攻秦。秦将章邯率军到达栗县,项梁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去迎战章邯。结果余樊君战死,朱鸡石战败,逃回胡陵。项梁于是率领部队进入薛县,杀了朱鸡石。在此之前,项梁曾派项羽另外去攻打襄城,襄城坚守,不肯投降。项籍攻下襄城之后,把那里的军民全部活埋了,然后回来向项梁报告。项梁听说陈王确实已死,就召集各路别将来薛县聚会,共议大事。这时,沛公也在沛县起兵,应召前往薛县参加了聚会。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①:“陈胜败固当②。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③,楚人怜之 至今,故楚南公曰④‘楚虽三户⑤,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蠭午之将皆争附君者⑥,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⑦,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⑧,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⑨。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①说:游说,劝说。②固:本来。当:应当,应该。③怀王入秦不反:楚怀王熊槐被秦昭王骗至武关会盟,结果被扣留,死在那里。“反”,同“返”。④南公:战国时一位善预言的老人,《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南公十三篇”,属阴阳家。⑤虽三户:意思是即使只剩三户人家。“三户”是极言其少。一说“三户”为地名。⑥蠭午:等于说蜂起。“蠭”,同“蜂”。“午”,纵横交错的样子。⑦然其言:以其言为然,认为他的话对。⑧心:熊心,楚怀王之孙名心。⑨“立以为”二句:立熊心为楚怀王,是为了顺从民众的心愿。“怀王”本是熊心祖父的谥号,立心为怀王,于理不当,但这是合于“楚人怜之至今”的心情的。

居鄛(cháo,巢)人范增,七十岁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计,他前来游说项梁说:“陈胜失败,本来就应该。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罪的。自从楚怀王被骗入秦没有返回,楚国人至今还在同情他;所以楚南公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有,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如今陈胜起义,不立楚国的后代却自立为王,势运一定不会长久。现在您在江东起事,楚国有那么多将士如众蜂飞起,争着归附您,就是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一定能重新立楚国后代为王。”项梁认为范增的话有道理,就到民间寻找楚怀王的嫡孙熊心,这时熊心正在给人家牧羊,项梁找到他以后,就袭用他祖父的谥号立他为楚怀王,这是为了顺应楚国民众的愿望。陈婴做楚国的上柱国,封给他五个县,辅佐怀王建都盱台(xūyí,虚宜)。项梁自己号称武信君。

居数月,引兵攻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赵。角弟田间故齐将,居赵不敢归。田荣立田儋子市为齐王。项梁已破东阿下军①,遂追秦军。数使使趣齐兵②,欲与俱西。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发兵。”项梁曰:“田假为与国之王③,穷来从我④,不忍杀之。”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于齐⑤。齐遂不肯发兵助楚。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⑥。西破秦军濮阳东,秦兵收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邕丘⑦,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外黄未下。

①东阿下:东阿一带。“下”,表示属于某一范围。②数:屡次,多次。趣(cù促):同“促”,催促。③与国:互相联合的国家,即盟国。④穷:困窘,走投无路。⑤市于齐:跟齐国做交易。“市”,买。⑥屠:屠戮,毁灭。⑦略:夺取。

过了几个月,项梁率兵去攻打亢父(gāngfǔ,刚甫),又和齐将田荣、司马龙且(jū,居)的军队一起去援救东阿,在东阿大败秦军。田荣立即率兵返回齐国,赶走了齐王假。假逃亡到楚国。假的相田角逃亡到赵国。田角的弟弟田间本来是齐国大将,留住在赵国不敢回齐国来。田荣立田儋(dān,担)的儿子田市为齐王。项梁击破东阿附近的秦军以后,就去追击秦的败军。他多次派使者催促齐国发兵,想与齐军合兵西进。田荣说:“楚国杀掉田假,赵国杀掉田角、田间,我才出兵。”项梁说:“田假是我们盟国的王,走投无路来追随我,我不忍心杀他。”赵国也不肯杀田角、田间来跟齐国做交易。齐国始终不肯发兵帮助楚军。项梁派沛公和项羽另外去攻打城阳,屠戮了这个县。又向西进,在濮阳以东打败了秦军,秦收拾败兵退入濮阳城。沛公、项羽就去打定陶。定陶没有打下,又离开定陶西进,沿路攻取城邑,直到雍丘,打败秦军,杀了李由。然后回过头来攻打外黄,没有攻下。

项梁起东阿,西,(北)[比]至定陶①,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②,秦兵日益③,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④。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⑤。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⑥。”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⑦:“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①比(旧读bì,庇):等到。②少(shāo稍):稍。此句“卒少惰”实际是说“将骄”,即说项梁骄傲了。这是一种委婉说法。③益:增加。④使宋义使于齐:派宋义出使到齐国去。⑤论:推断,预料。⑥疾行:快走。及:赶上。⑦相与:在一起。

项梁自东阿出发西进,等来到定陶时,已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因此更加轻视秦军,渐渐显露出骄傲的神态。宋义于是规谏项梁说:“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有点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心啊!”项梁不听,却派宋义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道:“你是要去见武信君吧?”回答说:“是的。”宋义说:“依我看,武信君的军队必定要失败。您要是慢点儿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会赶上灾难。”秦朝果然发动了全部兵力来增援章邯,攻击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沛公、项羽离开外黄去攻打陈留,陈留坚守,攻不下来。沛公和项羽一块儿商量说:“现在项梁的军队被打败了,士卒都很恐惧。”就和吕臣的军队一起向东撤退。吕臣的军队驻扎在彭城东边,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彭城西边,沛公的军队驻扎在砀(dàng,荡)县。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栗①。陈余

2

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钜鹿之比,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②,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①甬道:两旁筑墙的通道。输之粟:给王离、间涉输送粮食。②之:往,到……去。

章邯打败项梁军队以后,认为楚地的军队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渡过黄河北进攻赵,大败赵军。这时候,赵歇为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为国相,都逃进了钜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陈余作为赵国的大将,率领几万名士卒驻扎在钜鹿北边,这就是所谓的河北军。

楚军在定陶战败以后,怀王心里害怕,从盱台前往彭城,合并项羽、吕臣的军队亲自统率。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任命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统率砀郡的军队。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①,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②,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③。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④。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⑤,我承其敝⑥;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⑦,必举秦矣⑧。故不如先斗秦、赵⑨。夫被坚执锐⑩,义不如公;坐而运策(11),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12),贪如狼,强不可使者(13),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14),饮酒高会(15)。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16),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17),士卒食芋菽(18),军无见粮(19),乃饮酒高会(20),不引兵渡河因赵食(21),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22),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23),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24),非社稷之臣(25)。”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26),即其帐中斩宋义头(27),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28)。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29)。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30)。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①征:征兆,兆头。②说:同“悦”。③卿子:当时对人的尊称。冠军:《汉书》颜师古注:“言其在诸军之上。”④“夫搏”句:“搏”,抓取,这里指叮咬。“虻”,牛虻。“虮”,虱卵。全句意思是能够叮咬大牛的牛虻并不能破牛身上小小的虱子,比喻钜鹿城虽小,但很坚固,秦兵不能马上攻破它。(参用王伯祥《史记选》说)又:《汉书》颜师古注:“言以手击牛之背,可以杀其上虻,而不可以破其内虱,喻今将兵方欲灭秦,不可尽力,与章邯即战,或未能禽,徒费力也。”《索隐》:“邹氏搏音附。今按:言虻之搏牛,本不拟破其上之虮虱,以言志在大不在小也。”⑤罢:通“疲”。⑥承:趁,利用。敝:疲惫。⑦鼓行而西:敲着鼓行进,向西攻秦。⑧举:攻取,占领。⑨斗秦、赵:使秦国和赵国互相争斗。⑩被:同“披”。坚:指坚甲。锐:指锐利的兵器。(11)运策:运用谋略。(12)很:同“狠”,不听从,执拗。(13)强:倔强。(14)身;亲自。(15)高会:大会宾客。(16)戮力:合力,并力。“戮”通“勠”。(17)岁饥:年荒,年成不好。(18)芋(yù,遇):芋头,这里指薯类。菽:豆类。(19)见:同“现”,现成的,原有的。(20)乃:却,竟然。(21)因赵食:依靠赵国的粮食来食用。“因”,凭借。(22)新造:刚刚建立的。(23)埽:同“扫”,尽,这里是全部集中的意思。专属(zhǔ主)于将军:都托付给你了。(24)徇:谋求。(25)社稷之臣:指名副其实的国家大臣。“社稷”,本为社稷坛,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后来代指国家。(26)朝:参见。(27)即:就在。(28)枝梧:本指架屋的小柱与斜柱,枝梧相抵,引由为抵抗、抗拒之意。(29)假:代理。(30)报命:复命,回朝报告。

先前,宋义在路上遇见的那位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军中,他求见楚王说:“宋义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没过几天,就果然战败了。在军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能事先看出失败的征兆,

这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用兵了。”楚怀王召见宋义,跟他商计军中大事,非常欣赏他,因而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宋义说:“我认为并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虮虱。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于是通令全军:“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一个个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艿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凭着秦国那样强大去攻打刚刚建起的赵国,那形势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到那时,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再说,我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怀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个人,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可是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次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都说:“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家。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境内,把他杀了。项羽又派桓楚去向怀王报告。楚怀王无奈,让项羽作了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①,救钜鹿。战少利②,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③,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④。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⑤,莫敢纵兵⑥。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士,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⑦。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⑧,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①河:这里指漳河。②少利:胜利不多。③釜:锅。甑(zèng,憎):做饭用的一种瓦器。④冠诸侯:在诸侯军当中居第一。⑤壁:壁垒,营垒。⑥纵兵:出动军队。“纵”,放。⑦惴(zhuì,赘)恐:恐惧。⑧辕门:即营门。古时军营用两辆兵车竖起车辕相对为门,所以叫辕门。⑨膝行而前:跪着向前走。“膝行”,有膝盖行走。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慄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3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①。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②。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③,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④,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⑤,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⑥;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⑦。”陈馀亦遗章邯书曰⑧:“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⑨。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⑩,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11),而诸侯并起滋益多(12)。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13)。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郤(14),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15)。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16),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17),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18);此孰与身伏鈇质(19),妻子为僇乎(20)?”章邯狐疑(21),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22),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①让:责备,责问。②请事:请示有关事情。③司马门:皇宫的外门,常有武官司马把守,所以叫司马门。④出故道:走来时所走的路。“故道”,原路。⑤用事:掌权,擅权。中:指朝廷。⑥疾:同“嫉”。⑦孰计:仔细考虑。“孰”,同“熟”。⑧遗(wèi,畏):送给。⑨赐死:赐剑令自杀。⑩戎人:指当时的匈奴。(11)以十万数:拿十万来计算,言其极多。(12)滋益:更加,越发。(13)更代:替代,接替。(14)多内郤:朝廷中有怨仇的人多。“郤”,裂缝,裂痕。(15)无:无论。(16)孤特独立:就是孤立。“孤”“特”“独”三字同义。(17)从:同“纵”,合纵,指联合攻秦。(18)南面称孤:就是称王。“南面”,面朝南。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孤”,古代帝王的自称。(19)孰与:表示……跟……相比怎么样的意思。身伏鈇(fǔ斧)质:即身遭刑戮。“伏”,趴。“鈇”同“斧”,斩人用的刑具。“质”,同“锧”,斩人时所垫的砧板。(20)为:被。僇:通“戮”。(21)狐疑:犹豫不决。(22)度:同“渡”。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这时,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说:“白起身为秦国大将,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灭了马服君赵括的军队,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蒙恬也是秦国大将,北面赶跑了匈奴,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被杀害于阳周。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个人都予以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他们。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庚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让别人来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将军您在外时间长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而且,上天要灭秦,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谁都明了。现在将军您在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支撑着却想维持长久,难道不可悲吗?将军您不如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南面称孤,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相比,哪个上算呢?”章邯犹疑不决,秘密派军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和约没有成功,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项羽率领全部军兵在汙(yú,于)水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huán,桓)水南岸的殷墟上会晤。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封章邯为雍王,

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①,章邯见项羽而流涕②,为言赵高③。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使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④。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⑤,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⑥,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⑦,轻折辱秦吏卒⑧。秦吏卒多窃言曰⑨:“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⑩,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11),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12),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①盟:立誓约。②涕:泪。③为言:对项羽说。④前行:先锋,先头部队。⑤异时:从前。故:从前,这里可译为曾经。繇使屯戍: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⑥遇:待。无状:没有样子,不像样子,指无礼。⑦奴虏使之:像对待奴隶一样使役他们。“虏”,也是奴隶。⑧轻:轻易,随便。折辱:屈辱,侮辱。⑨窃言:私下说,偷偷说。⑩诈:欺骗。吾属:我们这班人,我们。(11)即:如果。(12)微闻:访察到。“微”,通“覹(weí,维),窥视,探察。

部队到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驻守边塞,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等到秦军投降之后,诸侯军的官兵很多人就借着胜利的威势,象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随意侮辱。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了诸侯军,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yì,益)进入秦地。”于是楚军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

行略定春地①。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②,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③,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④,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史记,项羽本纪》)

①行:行将,将要。②旦日:明天。飨:用酒食款待,这里指犒劳。③幸:宠幸,宠爱。④气:预示吉凶之气。汉代方士多有望气之术,认为望某方云气即可测知吉凶。

项羽带兵西行,要去夺取平定秦地。到了函谷关,关内有士兵把守,没能进去。又听说沛公已经攻下了咸阳,项羽非常生气,就派当阳君等攻打函谷关。这样项羽才进了关,一直到戏水之西。当时,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跟项羽相见。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为相,珍奇宝物都占为己有了。”项羽大为愤怒,说:“明天准备酒食,好好犒劳士卒,给我把沛公的部队打垮!” 这时候,项羽有兵卒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有兵卒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项羽说:“沛公住在山东的时候,贪图财货,宠爱美女。现在进了关,财物什么都不取,美女也没亲近一个,看这势头他的志气可不小啊。我让人觇望他那边的云气,都呈现为龙虎之状,五色斑斓,这是天子的瑞气呀。希望您赶快进攻,不要错失良机!”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①。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

4

见张良,具告以事②,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③。”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④,不可不语⑤。”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⑥‘距关,毋内诸侯⑦,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⑧?”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⑨,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⑩?”张良曰:“秦时与臣游(11),项伯杀人,臣活之(1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13)?”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4)。”张良出,要项伯(15)。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16),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17),籍吏民(18),封府库(19),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0)。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1)。”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2)。”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①善:“亲善,跟……要好。②具:全部。③毋从俱死: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又王念孙认为“从”当作“徒”,意思是白白地。④亡去:逃离。⑤语(yù,遇):告诉。⑥鲰(zōu,邹)生:浅薄愚陋的小人。“鲰”,小。⑦内:同“纳”。⑧当:挡住,抵挡。⑨固:固然,当然。⑩安:何,怎么。有故:有旧交。(11)游:交游,交往。(12)活之,使之活,使他免于死罪。(13)孰与君少长:跟你相比年纪谁大谁小。(14)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事”,侍奉。(15)要:邀请。(16)卮(zhī支):酒器。为寿:古时献酒致祝颂词叫为寿。(17)秋毫:秋天动物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18)籍:登记。(19)府库:仓库。(20)非常:指意外变故。(21)倍德:就是忘恩负义的意思。“倍”,同“背”。(22)蚤:通“早”。谢项王:向项王陪罪。“谢”,谢罪,道歉。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正跟随沛公,项伯连夜驱马跑到沛公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想叫张良跟他一起离开。项伯说:“不要跟沛公一块儿送死啊。”张良说:“我是为韩王来护送沛公的,沛公如今情况危急,我若逃走就太不仁不义了,不能不告诉他。”张良于是进入军帐,把项伯的话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为吃惊,说:“该怎么办呢?”张良说:“是谁给您出的派兵守关这个主意?”沛公说:“是一个浅陋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您就可以占据整个秦地称王了。’所以我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您的兵力敌得过项王吗?”沛公沉默不语,过了一会说:“当然敌不过,那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前去告诉项伯,就说沛公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沛公说:“您怎么跟项伯有交情呢?”张良说:“还是在秦朝的时候,我们就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免了死罪。如今情况危急,幸好他来告诉我。”沛公说:“你们两人谁的年龄大?”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您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请项伯。项伯进来与沛公相见。沛公捧着酒杯,向项伯献酒祝寿,又定下了儿女婚姻。沛公说:“我进驻函谷关以后,连秋毫那样细小的东西都没敢动,登记了官民的户口,查封了各类仓库,只等着项将军到来。我所以派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我们日夜盼着项将军到来,哪里敢谋反啊!希望您详细转告项将军,我是绝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对沛公说:“明天可千万要早点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吧。”于是项伯又乘夜离开,回到军营中,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接着又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如今人家有大功反而要攻打人家,这是不符合道义的,不如就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①,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②,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③。项王、项伯东向坐④,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⑤,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⑥,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⑦,若入前为寿⑧,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⑨,若属皆且为所虏⑩。”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11),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1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4),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15),哙遂入,披帷西向立(16),嗔目视项王(17),头发上指,目眥尽裂(18)。项王按剑而跽曰(19):“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20)。”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2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22)。”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23)。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24),刑人如不恐胜(25),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26),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27),因招樊哙出。

①从百余骑:带领随从一百多人。骑:骑兵。②不自意:自己想不到。③即日:当天。④东向坐:面朝东坐。这是表示尊贵。⑤目:用眼色示意。⑥玦(jué,决):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三:这里是表示好几次。⑦忍:狠心。⑧若:汝,你。⑨不者:不然的话。“不”,同“否”。⑩若属:你们这班人。且:将。为所虏:被他俘虏。(11)翼蔽:遮蔽,掩护。“翼”,用翼遮盖,保护。(12)与之同命:跟沛公共生死。一说:“同命”,拼命。(13)拥:抱,持。(14)交戟:把戟交叉起来。(15)仆:倒下。(16)披:分开。(17)瞋(chèn,嗔)目:睁大眼睛。(18)眥(zì,字)眼眶:(19)跽:长跪,挺直上身跪起来。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臀部压在小腿上,挺直上身就显得身子长了,叫长跪,就是跽。(20)参乘,即“骖乘”,古代主将战车上居于右侧担任护卫的武士,又叫车右。(21)斗:古代盛酒器。《会注考证》引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字。(22)彘(zhì,秩)肩:猪腿。生:当是“全”之误。(23)啖(dàn,淡)吃。(24)举:尽。(25)刑人:给人用刑。胜:尽,极。(26)细说:指小人的谗言。(27)如厕:上厕所。“如”往。 第二天一清早,沛公带着一百多名侍从人马来见项王,到达鸿门,向项王培罪说:“我跟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却没想到我能先入关攻破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现在是有小人说了什么坏话,才使得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嫌隙。”项王说:“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日就让沛公留下一起喝酒。项王、项伯面朝东坐,亚父面朝南坐。亚父也就是范增。沛公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着。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啦。”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那好。”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见此情景,张良走到军门,找来樊哙。樊哙问道:“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他一直在打沛公的主意呀!”樊哙说:“这么说太危险啦!让我进去,我要跟沛公同生死!”樊哙带着宝剑拿着盾牌就往军门里闯。交叉持戟的卫士想挡住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盾牌往前一撞,卫士们仆倒在地,樊哙于是闯进军门,挑开帷帐面朝西站定,睁圆眼睛怒视项王,头发根根竖起,两边眼角都要睁裂了。项王伸手握住宝剑,挺直身子,问:“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护卫樊哙。”项王说:“真是位壮士!赐他一杯酒!”手下的人给他递上来一大杯酒。樊哙拜谢,起身站着喝了。项王说:“赐他一只猪肘!”手下的人递过来一只整猪肘。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肘放在上面,拔出剑来边切边吃。项王说:“好一位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在乎,一杯酒又

5

篇三:从《项羽本纪》看《史记》的传记文学特色

论《史记》的传记文学风格

——读《项羽本纪》

系 别: 中 文 系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08级中本4

姓 名: 王 志 东

学 号: 201001201118

任课教师: 黄 桂 凤

完成时间: 2010年12月10日

论《史记》的传记文学风格

——读《项羽本纪》

[摘 要]《史记》是传记文学的鼻祖,它第一次将史学与文学熔于一炉,开辟了史记文学的新天地,成为无数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借鉴和模仿的典范。司马迁《史记》传记文学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面描写、语言技巧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成就主要有:一、形象化地反映历史内容,使历史传记具有强烈的文学性。二、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典型传神感人。三、锤炼个性化语言,用笔繁简祥略以人物刻画需要为主。四、善于结构篇章,组织编排生动感人的情节 。另外,《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描写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而且《史记》的传记文学风格特色在《项羽本纪》中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关键词]《史记》;传记文学;风格

司马迁开创我国历史著作纪传体的先河,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以人物为中心进行历史研究著作《史记》。《史记》首先是历史著作,并不是纯文学创作,而尊重事实,坚持实录,是中国史官自古以来的记史传统。它的写作必须忠实于历史的事实,也就是“实录”,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它所叙写的故事情节,都是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即使没有文献记载的部分,司马迁也是根据流传记录下来的。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史记》的写作目的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此,他在写作过程中忠于史实,“不虚美,不隐恶”。司马迁在充分把握史料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多种文学手法来刻画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司马迁面对浩如烟海的写作材料进行了鉴别与使用,塑造了富有个性化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并能够着重表现所描写人物形象的不同性格特征及其复杂性,叙述一个人的生平活动。有些历史事件涉及到的多个人物,人物重复的现象也在所难免。比如,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鸿门之会”,就先后出现在《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中,然而作者却能精心设计,剪裁史料,结构文章。这就充分显示了司马迁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卓越的写作技巧。另外,从一篇篇单独的列传、本纪来看,也能够看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政治和文化心态。《项羽本纪》就能充分地反映了司马迁传记文学的艺术成就。本文就此,以《项羽本纪》作为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着重探讨司马迁《史记》

传记文学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面描写、语言技巧等方面的风格特色。

一、形象化地反映历史,使历史传记具有强烈的文学性。

《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鼻祖,代表着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高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描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的活动、事迹及其为人、性格,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广大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因此,《史记》不仅是历史学家修史的典范,而且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范本。

文学是人学。司马迁《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反映历史内容,它和我们所说的文学有着更多的一致性。作者禀承着“实录”精神,通过对人物生平活动加以描绘,用人物的言行,活动场面,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生动面貌,塑造了富有个性的史人物形象,而不是对历史人物的简单叙述和逐一罗列,这种对历史人物做具体、形象生动地描写,从而增强了《史记》的文学性和人文性。

《项羽本纪》的“鸿门之会”是楚汉相争的一场尖锐斗争,也是项羽由胜逐步转败的关键环节。在“鸿门之会”的叙述中,司马迁对事件的过程,活动的环境,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众多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用细腻的笔调进行了描写和刻画。项羽的不谙机谋、没有长远眼光,刘邦的心细奸滑,项伯的忠厚善良,谋士范增和张良的足智多谋,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正如研究《史记》的日本人斋藤谦在《拙堂文话》中所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事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咋喜咋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是子长叙事入神之处。”[1]这决不是溢美之词。后代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也无法超越《史记》这座高峰。其实,如果是为了记载史实,是可以做到更加简炼的。比如《高祖本纪》中对“鸿门之会”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作了简要叙写:“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候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 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立诛杀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2]为了记载历史事实,这段话用一二百字来叙写“鸿门之会”的整个过程已经够明晰了。但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却用一二千字来谱写华美的篇章,并成为妇

孺皆知的历史故事。

二、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典型传神感人。

司马迁《史记》中的人物传记,不仅是每一人物传记都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同一人物传记中的篇章,也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故事性强。另一方面,他不只是叙写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塑造一个真切感人的人物形象。为此,司马迁在充分涉猎历史素材的基础上,全面抓住历史人物主要性格特点,进而根据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发展的需要,选材精当,剪裁合理,精心制作,巧妙设置文章结构,塑造了富有个性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形象,从而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3]这些描写虽大多属于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抓住人物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作浓墨重彩的渲染,但却是司马迁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史记》区别于《汉书》、《后汉书》等史学著作的独特风格。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他是楚国贵族的后代,在秦末风起云涌、诸侯并起的战争风火中,他勇敢善战,叱咤风云,推翻了暴秦的统治,成了令天下诸侯俯首称臣的霸主。但是,他却在后来与刘邦争天下的过程中失败了。项羽的一生经历了由成功到失败、从兴盛到衰弱的过程。项羽的性格也在战场上的当机立断转变为在政治斗争舞台上的优柔寡断。要表现出时空跨度如此之大,性格变化如此复杂的项羽形象,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却独具匠心,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从项羽一生经历的重大事件中选取了三个既能显示项羽一生由盛而衰的转折过程,又能够充分表现项羽性格性格变化的典型的重大历史事件:“巨鹿之战”、“鸿门之会”、“垓下之围”,通过对三个典型事件的叙写,通过对项羽在这三段故事中的各种行动的直接描绘,成功地刻画了项羽这一传颂千古的英雄形象。

巨鹿之战是灭亡秦国、奠定项羽霸业的关键性重大战役。秦将章邯在大破楚军、杀了项羽叔父项梁之后,命令王离、涉间以数万人的兵力包围赵城巨鹿,有势不可挡之态,巨鹿危在旦夕。当时,各路诸侯都驰兵救赵,但最后却都望而不进。楚怀王也命宋义、项羽率军救赵。项羽在宋义胆怯不前、坚持观望的关键时刻,于“晨朝上将军宋义”时,当机立断,“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然后“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粮三日,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归。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

大破之,杀苏角,掳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2]文章通过对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直接描绘和诸将侧面的烘托哦,项羽那勇敢决断、叱咤风云、威震天下诸侯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真切感人。

鸿门之会是楚汉相战的一场激烈斗争,也是项羽由盛逐步转败得关键环节。鸿门之会前,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勃然大怒,曰:“但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粗犷直率、性如烈焰的性格如在眼前。鸿门之会过程中,与刘邦以见面,项羽就心无防备地直言:“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把透露消息给他的曹无伤和盘托出,显示出政治斗争上的幼稚。当“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暗示其杀了刘邦时,他却“黯然不应”。这一描写,既表现了项羽光明磊落、不搞阴谋的英雄本色,也揭示了项羽在政治斗争方面“妇人之仁”的寡断。正是由于项羽这一性格上的弱点,使刘邦能从“鸿门之会”上从容溜走,脱身而去。项羽的这一“放虎归山”,就确定了他最后失败的悲剧结局。鸿门之会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又思怀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在这里,项羽残暴的一面,“霸天下而臣诸侯”后的狭小心胸,都一并得到了揭露。“鸿门之会”的叙写,充分体现了项羽性格的转变及其复杂性。

垓下之围是项羽一生中的最后一战,也是项羽的最后失败。项羽被“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于垓下,面临四面楚歌之时,尚“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一描写,项羽慷慨悲歌、愤激悲壮的特点跃然而出。最后,项羽在绝境中的一场“快战”,“溃围、斩将、刈旗”的三胜汉军的描绘,特别是乌江自刎一幕的描写,更充分地表现了项羽的威武神勇、激越壮烈的特点。

在《项羽本纪》一文中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悲壮、苍凉的气氛。项羽自刎乌江可说是虽死尤雄,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他的形象却得以延续,成为后世历代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典范。[4]从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中,不难窥见太史公笔法之雄奇与精湛。

三、锤炼个性化语言,用笔繁简祥略以人物刻画需要为主。

《史记》人物传记的语言丰富多彩,准确生动,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性格的一部分,因为各人都只能凭自己的语言习惯来说话,而各人的语言风格又体现了其文化教养、生活经验和性格特征,也就是说,每个人说话的内容、口

篇四:《史记·项羽本纪》英译

《史记·项羽本纪》英译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Xiang Ji, whose other name was Yu, was a man of Xiaxiang. He was twenty-four when he first rose in arms. His uncle Xiang Liang was the son of Xiang Yan, a general of Chu who was killed by the Qin general Wang Jian. For many generations the heads of the clan had been enfeoffed in Xiang as generals of Chu; hence Xiang became their family name.

As a lad Xiang Yu studied to be a scribe. Failing in this, he took up swordsmanship. When he failed in this too, Xiang Liang was angry with him, but he said:

“All scribes do is make lists of names, and swordsmen can only fight a single foe: that is not worth learning. I want to learn how to fight ten thousand foes.”

Then, to his great joy, Xiang Liang taught him military strategy. But once he had a general grasp of the subject, Xiang Yu again refused to study to the end.

Xiang Liang was arrested at Yueyang, but procured a letter from Cao Jiu, gaoler of Ji, and presented this to Sima Xin, the gaoler of Yueyang, who thereupon let him go. Later Xiang Liang killed a man and fled from vengeance with Xiang Yu to Wu. As all the local figures lacked his ability, Xiang Liang generally took charge of large labour conscriptions or important funerals. And in secret he trained his followers and young men in the arts of war, to test their abilities. When the first Emperor Qing crossed the River Zhe on a visit to Kuaiji, Xiang Liang and Xiang Yu looked on.

“Why not take over from him?” exclaimed Xiang Yu.

“Don’t talk so wildly!”said Xiang Liang, stopping his nephew’s mouth. “Do you want our clan wiped out?” But this sent Xiang Yu up in his estimation.

Xiang Yu was over six feet tall and so strong that he could carry a bronze cauldron. He was more brilliant and ambitious than others, so that all the young men in the district stood in awe of him

篇五:《项羽本纪》教师i答案 (1)

中山一中2011-12学年高二级语文科《项羽本纪》资料

编号

高二语文备课组 编写 使用时间 12周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课时安排】 3课时

【知识链接】

文体知识:

1、什么是传记文?

——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 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 (2)艺术性 (3)相对完整性

课文节选了《项羽本纪》中几个章节,包括“少怀壮志”“叱咤风云”“垓 下悲歌”等内容。《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少怀壮志

㈠预习及自我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王翦﹙ ﹚ 扛﹙ ﹚鼎 惮 ﹙ ﹚ 栎阳﹙ ﹚ 蕲﹙ ...

﹚ 狱掾﹙ ﹚ 乌骓﹙ ﹚ 自度﹙ ﹚ ...

瞋﹙ ﹚目 翳﹙ ﹚ 重瞳﹙ ﹚子 苗裔﹙ ﹚ ....

自矜﹙ ﹚功伐 .

2、 诵读第一部分,解释下列词语意义(用法)。

学书 学万人敌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才气过人 ....

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①项籍者,下相人也。 ﹙ ﹚

②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 ﹚

③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 )

④谕以所为起大事。 ﹙ ﹚

4、试简洁概括“少怀壮志”“叱咤风云”“垓下悲歌”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项羽的身世和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介绍几次战争,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威猛。

第三部分:写垓下之战的经过和结果,表现项羽的英雄气概。

(二) 探讨与提高

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用意? 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②祖父为秦所戮。

用意: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2、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毫迈不群

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三)总结、归纳、反思

项羽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参考:毫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四)课后作业

翻译下列句子。

1、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翻译:

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翻译:

第二课时

叱咤风云

㈠预习及自我检测

1、从“叱咤风云”这一部分找出一个状语后置句。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

2、至少找出两个通假字

“罢”通“疲” “匈匈”通“汹汹” “ 被”通“披”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

丁壮苦军旅 .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

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

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

闻之皆争下项王 .

(二) 探讨与提高

1、“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这一做法,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残暴 意气用事 鲁莽

2、这一部分塑造项王形象的方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三)课后作业

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C ) 例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屡次、多次) .

B.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技艺、方术) .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几、几个) .

D.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计算) .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 ) 例句: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 就) .

A.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 才) .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只、仅仅) .

C.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 竟、却) .

D.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于是,就) .

第三课时

垓下悲歌

㈠预习及自我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项王军壁垓下 骑能属者 ..

田父绐曰:“左。”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吾)身七十余战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项王亦身被十余创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

2、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 )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

③ 汉骑追者数千人。 ﹙ ﹚

④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

3、翻译重点句子。

①是何楚人之多也。

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二)探讨与提高

(1)《垓下歌》的引用对塑造项羽形象有何作用?

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是一种末路英雄穷途之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运用细节刻画是必需的。作者从传主的性格,实际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出发,进行合理的虚构,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 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

(三)总结、归纳、反思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

1、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

——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2、项羽本欲东渡乌江,为何又拒绝亭长的好意?你怎么看待项羽的选择?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