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严师出高徒辩论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1:36 体裁作文
严师出高徒辩论赛体裁作文

篇一:辩论材料

严师出高徒(辩论词)正方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1.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祖辈留给我们文化精粹、名言古训一直熏陶、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其中的一句古训说的是:严师出高徒。

2.而当今教育部部长也说过: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

教育一定要严格管理,严师出高徒,这件事情一点都不能含糊。我方认为,“严师出高徒”这一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赋予它新的内涵。

3.严师不等于暴力,我们可不能拿静止的眼光来看

待发展变化的事物。如果对方辩友还把严师定位在板着面孔、独断专行、有错不改、简单粗暴这一类上面,那可是大错特错了。

4.我们所说的严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严中有宽,宽中有乐,乐而不乱。严中有慈,慈中有爱,爱而不宠。

5.严的有理,严中有道,道有道规。它不仅是指对

学生的严格要求,更包含有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严肃的教学态度。它要求教师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中有爱、严中有己。这才是我们所说的严师。

6.“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对学生真正的爱,很大程度体现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上。严格,不同于严厉。严厉,动辄板着脸孔训斥,这种简单的做法不会带来良好的效果。严而有格。此“格”,就是一定的原则,既要给学生指出方向,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

要求。

7.青少年的心理结构尚不够健全。可塑性很强,“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如缺乏正确的引导将会危害其健康成长,因为“绵羊的心一旦被青春所放逐,它将会啃去一切美丽春色”。

8. 车辆没有交通规则的约束,一定会乱成一团;军队没有纪律的约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市场没有交易秩序的约束必定会引起纠纷。

9.现在的学生沉溺于网吧者大有人在,你就忍心让它沉溺下去吗?沉醉于游戏者大有人在,你就安心看着他们沉醉吗?凡此种种,难道对方辩友想让它们像台风麦莎在中国教育大地上肆虐吗?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这一不可推卸的责任。

10.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严师的出现与疏导会转变学生中的不良习气,终使“浪子回头”步入正轨。而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严格的教风酿就优良的学风,端正的学风又感化了有差错的学生,使他们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严师以其“规矩”之严格,方法之得当,一定能造就高徒。

11.严师出高徒,还要求老师严于反省自己,严于要求自己。一位教师,如果对自己“严”,就会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就会不断学习,积极创新,就会对工作高度负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那么他的教学工作也一定突出。

12.教师对自己的严,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在为人师表中,对学生形成影响,使他们从中受益,自觉不自觉的学到严谨的学习习惯。

13.教师对学生的严,无论是优生还是劣生,对他们学习中的问题,严格而不是轻易而过,对他们性格中的问题严肃而不纵容,那么,学生也必定在学习生活等

方面形成严谨的作风,严密的思维,严肃的人格。这样的严师当然能够造就全面进步的高徒。

15.蔡振华严格治军,成就了刘国梁、孔令辉、马林、王励勤等一批世界冠军;徐沛东的严格要求科学的引导,锤炼出了汪正正那荡气回肠的《超越梦想》;苏步青等老师的严格训练,造就了数学家谷超豪;富楼拜的严格要求使莫泊桑为我们留下了不朽名著《羊脂球》。

16.对方辩友一而再再而三地述说了严师的种种不是,是否因为还死抱着早已腐朽的观念,来曲解严师的内涵呢?不要的把孩子限制在你的知识范围内,因为他诞生在另一个时代(犹太人)。我要大声地告诉对方辩友:“严师出高徒”这句话的内涵得到发展,这是学生们的福音,也是教学事业之喜。还望对方辩友内省之、觉悟之、行动之。

17.“教不严,师之惰”,对方辩友是否因为工作太辛苦,有那么一点点懒惰之嫌呢?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8.我们就是要做严于律己、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勤奋的严师。培养高徒是每一个教师神圣的职责,做“严师”,是每一个教师不悔的追求。严师一定能造就高徒。

19.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明显比过去学生弱了很多,严师是需要的,没有严厉的鞭挞和逼迫,没有自觉性的学生是不会成才的。

总结:因材施教不是白说的,一个严厉的老师对于懒散的学生来讲是一剂良药,我们也常见家长对老师说,要严加管理。可见“严师出高徒”大多数人是认同这一观点的。

篇二:严师未必出高徒

“严师”未必出“高徒”

“严师出高徒”这一俗语一直广为流传,然而,“严师”一定出“高徒”吗? 自古至今,

从哲学理论上讲,人的前途和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并且外因最终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在因素是主要的,外部条件是次要的。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都是内在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否成为人才在于其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和“能力决定发展”。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两面性。也就是说,“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本身在逻辑上就是错误的。一个自己主观好学,积极进取,自觉自律的人,即使没有“严师”也能有所成就;一个主观不努力,不求上进,放任自己的人,那不管“严师”、“高师”或者是“能师”都是不经用的。

从现实的角度看,古今中外,有才干的人如同天上的明星,数不胜数,然而他们是否都出自“严师”门下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严师”,然而他们的学生是否都功成名就了呢?是否都能称之为“高徒”呢?在这些“严师”的教育下,又有多少人对学习由爱到狠,有多少人失去了欢笑,有多少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中途放弃,甚至走上不归路了呢?假若“严师”一定能出高徒,那为什么老师们还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个个“严”字当头不就万事大吉了吗?假若“严师”一定能出高徒,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跟着“严师”一起学跨栏,成为第二个刘翔,为国争光呢?我认为,“严师出高徒”是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一种体现,是造成学校中师生关系紧张和诸多矛盾冲突的根源所在。我们承认,有少部分孩子的成才,可能与教师和家长的严格“管教”有关,但这只是在牺牲他们的个性和快乐,牺牲大多数学生利益的前提下所换取的局部的成功,其成功率是很低的,其效率是很低的,而代价却是高昂的。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朋友,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不是敌人。他们之间的感情要靠爱和知识维系,不能靠威严,更不能靠暴力。爱是人类最基本,最美丽的语言,它能化解一切的矛盾与痛苦。而盲目的“严”是利剑,是魔鬼,不但出不了“高徒”,相反,还会出社会败类,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和当今的社会格格不入,由此产生了叛逆的心理,这对学生是很不利的,这对教育更是灾难性的,这样的结局,又何来“高徒”可言呢?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老师的任务是完善我们的心志。对于二十一世纪最值钱的东西,更应该多一分爱,多一分宽容和理解,简单、粗暴的“严”只能激化矛盾,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须知,拔苗助长真是祸,慢功才能出细活!

总而言之,“严之师,教之过”,只有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和适合他的人配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真正的“高徒”。“严师出高徒”是因为“严师”碰上了“高徒”,所以才有“严师出高徒”。其实,“严师”未必出“高徒”。

篇三:名师出高徒辩论赛

名师出高徒辩论赛

总结陈词:

大家好,对方辩友说的好,的确辩论是对语言和文字的玩味,今天我也很欣赏对方同学玩味的能力,但是玩味的前提是什么,是对于基本的概念有一个标准,“名师出高徒”这句成语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主要是强调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我方只需要证明名师在培养学生方面比较非名师而言培养出高徒几率更大一些,我方的观点就可以得到证明。

从古代学生对名家大师的敬重和追随,到今天所有学生都挤破脑袋想上清华北大等这类师资力量雄厚的高校,包括以后如果有同学选导师什么的,肯定是要找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老师,所以名师出高徒这句话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至今而不衰不是空穴来风的。历史是有选择性的,事物是有因果联系的,如果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那么他如何能够在我们的思想观念扎根越来越深,在当今社会表现越来越明显呢?

而对方辩友告诉大家,名师教出来很多不是高徒,这并没有否定我方强调名师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啊,并且反方同学所列举的例子要么是无师自通类,无师何来徒,这与本期辩题无关,要么是名师教的一些学生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就,这只是从个人主观观点来判断的,他只是在某一领域内没有什么成就,谁能肯定他在其他领域没有成就呢,高徒同样是和名师一样,是在某一领域很出色,但高徒并不是全才啊,他在知识技能上不行,但是他在道德水平上有可能很高啊,名师培养人才又不仅仅是培养知识技能,他是培养很多方面的,我们能说我们教科系一些学生以后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发展的不好,就可以说他不是高徒,是失败的吗?

所以对方辩友用一些人在一个领域的不出色从而就断定他不是高徒这很明显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以片面的观点看问题,那是站不住脚的。

的确,同样一个班的学生,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到最后却良莠不齐,但我们所说的好与坏只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谈的,现在对成功的定义是很广泛的,我不能说成绩差的同学不是高徒。名师出高徒,不仅对老师有要求,要求是名师,对学生也有要求啊,高徒本身就具备一些能够成为高徒的内因啊,就像我们不能给一个很有水平很会教育学生的老师一个大脑本身有问题的人让他将其培养成爱因斯坦啊。对方同学一味的出高徒的任务给名师,而没有将学生的内因考虑进去,这在逻辑上明显的属于谬论,是诡辩,是不合理的。

最后,不管是名师出高徒还是名师未必出高徒,我都希望我们在大学里能够发挥自己长处,培养自己的爱好,不管有没有名师,我们是不是高徒,只要我们努力了,没有荒废大学的四年时光,我们就是成功的!

篇四:严师未必出高徒 一辩立论陈词

“严师”未必出“高徒”一辩立论陈词

主席、评委,大家好!

自古以来,“严师出高徒”这一俗语一直广为流传,然而,今天,我们不禁要问:“严师”一定出“高徒”吗? 我方认为:严师,未必出高徒。下面我将从三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哲学理论上讲,人的前途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并且外因最终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都是内在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否成为人才,在于其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和“能力决定发展”。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两面性。也就是说,“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本身在逻辑上就是错误的。一个自己主观好学,积极进取,自觉自律的人,即使没有“严师”也能有所成就;一个主观不努力,不求上进,放任自己的人,那不管是“严师”还是“名师”,都是没用的。 第二:从现实的角度看,古今中外,有才干的人如同天上的明星,数不胜数,然而他们是否都出自“严师”门下呢?古今中外,“严师”也不乏其人,然而他们的学生是否都功成名就了呢?是否都能称之为“高徒”呢?在这些“严师”的教育下,又有多少人对学习由爱到恨?有多少人失去了欢笑?有多少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中途放弃,甚至走上不归路了呢?假若“严师”一定能出高徒,那为什么老师们还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个个“严”字当头不就万事大吉了吗?假若“严师”一定能出高徒,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跟着“严师”一起学跨栏,成为第二个刘翔,为国争光呢?我们不否认,有少部分孩子的成才,可能与教师和家长的严格“管教”有关,但这只是在抹杀他们的个性和快乐,牺牲大多数学生利益的前提下 所换取的局部的成功,其成功率是很低的,而代价却是高昂的。

第三:从师生关系来看,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朋友关系,不是管理者与被管

1

理者。他们之间的感情要靠爱和知识维系,不能靠威严。爱是人类最基本,最美丽的语言,它能化解一切的矛盾与痛苦。而盲目的“严”是利剑,是魔鬼,不但出不了“高徒”,相反,还会出社会败类,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和当今的社会格格不入,由此产生叛逆的心理,这显然是教育的悲哀啊。这样的结局,又何来“高徒”可言呢?须知,拔苗助长是祸害,慢功才能出细活啊!

严师出高徒辩论赛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严师”未必出“高徒”。如果能出高徒的话,那也只能说,“严师”碰上了“高徒”。谢谢!

2

篇五:严师未必出高徒 四辩总结陈词

严师未必出高徒 一辩立论陈词

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先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下“严师”

(1)“严师”本身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教师,他(她)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时时刻刻严格要求学生与自己。严师看不得学生的一丝纰漏,他们凡事要求完美,所以经常让大家返工,时间长了,肯定长生逆反情绪,造成事倍功半!

(2)从学生的角度看“严师”。提起“严师”不只是学生,我们大家也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严师”是那种不苟言笑,成天绷着脸,让人望而生畏的老师。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回想一下,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有几个人从心底里喜欢那些“严师”呢?

学生不喜欢老师,带来的最坏后果就是他不爱学这科。学生都不爱学了,怎么会变成“高徒”?

1.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往往严师会对徒弟的错误直接的指出,当时很少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哪位愿意听别人数落呀!

3.学生们在严师的手下,难免有压力,这样对身体不利!

4为了得到严师的认可,有些孩子弄虚作假,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严师是好的,但高徒未必因此而出。因为即使你严师越严厉,多么认真教,可是一旦学生不学习,或不热衷于学习,教得再好也没用。作为受教育方,不仅要勤奋自律,也得有悟性。靠小鞭子抽着,成不了大器。

美国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就是说,想要把学生培养成“高徒”,也得看学生自身的素质。“白痴”的话,即使是大教育家也没有办法,“严师”可以办到吗?所以说“严师”也不一定出“高徒”呀!

1、教育有其自身规律,不是种庄稼,也不是打铁,手艺高的师傅就能出优质品。教育是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否成材,取决于他自己而不是取决于老师。所谓内因大于外因。相反,不是严师,一样可以有高徒,这怎么解释呢?这里还有一个自学的成分呢?

2、即使是手艺高超的师傅,遇到不好的材料也要犯愁。学生是人,老师也是人,所以既然是人,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老毛说,人有左中右,常言道,

人分几等,智力水平不同,才会有因材施教,但因材施教只是过程,结果是狠难说滴。所以严师也有可能出低徒,这是肯定的。从统计概率来说,任何生产线都可能产生5%的次品。何况教育乎。

3。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小爱说的吧?兴趣这个东西,好像跟严师没什么直接的联系,所以请正方千万不要把严师说成万能的神仙,连这个也包括进去了哦。

综上所述,我认为严师未必出高徒!严师往往要求徒弟严格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思维,如果能出高徒的话,那么这个高徒很可能永远只是一个“徒”!

孔子应该是一个严师,也是一个好的老师。这是大家公认的,可是孔子的弟子有三千,贤弟子,也就是高徒,才七十二人,这也就说明了,需要看学生的天赋,看学生的资质,并不是找到一个好老师就足够的,而且还需要自己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因为人是有三六九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并不是人人都是天才,也不是人人获得一个严师就可以成为高徒,真的要是那样的话,还会有留级生和肄业生吗

1,严师会与学生间产生隔阂,沟通不便,如今注重的是学生与老师间民主平等,而严师却做不到这点,他们只会罚学生,不会理解体谅学生。所谓一切的事情是建立在沟通之上,慈师与严师相比之下更容易与学生沟通,学生有不懂的题目自然会问慈师,谁会愿意问一个整天罚人板着脸跟前世欠了他钱似的老师呢?

2,因为沟通,所以才会产生信任,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是为了他们好,并非害他们。没有人会去喜欢一个不会沟通,理解学生的老师,即使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他们着想,学生也不会喜欢他,因为没有人会喜欢对自己凶的。

3,学生喜欢慈师,便会多问老师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老师不能当场告诉学生听,但他们回去会思考,会去查阅资料,这对于老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老师也会进步,老师上课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学生便可以知道更多知识,更容易有进一步的提升。然而严师却做不到跟学生沟通,没有了这么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他们的讲课质量不会有更

大的提升,就算学生听他们的课,也未必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学来学去永远都是那样,不会有更大的提升。

“严师出高徒”这句话经过无数事实的证明,被不少学生家长和教育界同行奉为至理名言。可是近年来人们发现,以严出名的老师越来越不受欢迎,过去人们用感激眼光看的“严师”,现在有的被学生称为“大魔头”,有些家长也逼着老师当众道歉,甚至与老师对簿公堂。是“严师出高徒”不合时宜了吗?应该说“严师出高徒”步入了一些误区。

信奉“严师出高徒”的人们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是“严师”,我们就从“严师”角度谈一谈。“严师”的“严”,可以从教师的形象和对学生的要求两方面来理解。在“严师”形象方面存在以下误区:

1.为保持“严师”形象,对学生整天板着脸,让人无法亲近。“严师”往教室门口一站,立刻鸦雀无声。“严师”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跟学生开玩笑,更不和学生玩,觉得学生很容易登鼻子上脸,让你以后无法收拾。“严师”批评学生,总是声色俱厉的,不容许学生“狡辩”。“严师”总是让学生站着说话,宁可自己不坐,也不让学生坐下来。“严师”看不惯年轻教师,尤其是实习老师跟学生嘻嘻哈哈,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这还不乱套?到底应该严在脸上,还是应该严在心里?有老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宁愿给好心,不能给好脸”。可见,严在脸上更重要。

2.不懂得尊重学生,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严师”的面孔使得师生间出现了一道鸿沟,“严师”也有意强化这一点,学生毕竟是学生,老师毕竟是老师,决不含糊。“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都高一辈。居高临下,让学生产生敬畏的心理,批评学生让学生害怕,觉得这样好管理。“严师”自重形象和师生间的不平等,决定了“严师”不大可能主动寻求管理方式上的民主。有的人偶尔也想发扬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终究叶公好龙,害怕学生真的发动起来自己反而被动,于是“民主”之后必然“集中”起来,还是自己说了算。“严师”一瞪眼,学生一般不敢去争什么民主。

3.死要面子,有错不改。不可否认老师也会犯错,但“严师”出于维护形象考虑一般不会自己承认错误,觉得承认错误会丢威信,千方百计遮掩过去,有时未免强词夺理。学生也不敢要求老师认错。老师要求学生认错、改错,但老师自

己明明有错,却不认错、改错,这种“身教”给学生造成很坏影响。

对学生的要求方面,有以下误区:

1.对学生严格要求有时脱离实际,要求过高。“严师”讲究高标准,严要求,在高一时就瞄准高考,拿高考要求所有学生,一考试就有大面积的不及格。他不肯降一下标准,并解释说:“我现在把题出简单一些,将来高考谁给你简单一些?”同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层次大不相同。对好学生适当地压一压可以防止他们骄傲,对差学生适当地抬一抬可以给他们以信心,而用一把严尺子量所有学生,未免鞭打快牛,实际也放弃了差学生。差学生跟不上,只能怪他们基础太差,让“严师”放慢速度等他们一程不大可能。

2.严格按规章办事,要求学生“事不过三”,如果过三了,“严师”就失去了耐心了。学生的不少错误涉及到他们的不良习惯,改正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反复复都属正常,可是,“严师”不能容忍,以为容忍就是迁就。“眼里不容沙子”的人,已经耐着性子给你三次机会了,你竟屡教不改,这不是欠收拾么?于是惩戒就成为不可避免。

3.不分场合,一律求严。有的老师不辞辛苦,一有时间就坐在教室里,看着学生学习。上课自不必说,下课时也常常督促学生:“你们把玩的心分一半给学习能有多好!”“看某某同学,人家一有时间就看书,哪像你们,整天就知道疯!”这种严法让学生不胜其苦,有些学生反映,在这些“严师”的眼皮底下,“一点活的乐趣都没有”。有的重点班的学生反而羡慕普通班,他们说:“上?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惭В驴我惭В裁次颐蔷筒荒芾鸵萁岷希俊?/p>

4.“严师”对考试看得过于认真,59.5分不能进到及格,79也不能迁就为80分。有的老师不那么“认真”,当学生提出来要加几分的时候,他和学生商量:“我先借给你几分,下回考试你带利息还我。不过,你要是考到80分以上,这几分就算奖励给你,不用还了。”这促进了学生学习,也加强了师生关系。北京的任小爱在给差生补课时,不着痕迹地把考试题渗透进去,学生成绩进步了,她抓住时机嘉勉鼓励,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严师”看来这都不可取:“随便乱改的话,考试也太不严肃了,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5.方法不当,有时不免激出事端。“严师”们觉得对学生只要严格要求就没有错,只要是严就理直气壮,家长们也都会支持,所以方法上是否欠妥也就不太

在意。有个教师,看到男女生在教室有亲密动作,怒不可遏地冲进去,不亚于捉奸,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破口大骂,羞愧难当的女生回家就喝了药。还有个教师,学生偷了别人一点东西,她就在学生脸上写了“贼”字,还说要扭送到公安局,吓得学生不敢上学。有一个老教师,仅因为学生迟到了几分钟,本来事体不大,她却联系学生相貌长得平平,说人家“连坐台都不配”,结果学生跳楼自杀了。这些“严师”被称为“大魔头”,被家长推上公堂,也不冤枉。

“严师出高徒”确实存在误区,也因此影响了人们对“严师”的评价,有必要跟教师同行们讨论讨论。笔者不反对“严”,但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也应该看对什么人,看在什么时候。严也不一定要气势汹汹,有时候和风细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可能更奏效。

最后补充一点,“严师出高徒”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徒”,“高”不“高”它才是内因;“严师”虽然重要,也不过是外因 过于强调“严师出高徒”容易使学生、家长过多地依赖“严师”,而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