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老师领进门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21:49 初中作文
老师领进门ppt初中作文

篇一:老师领进门教案

课文教学设计

1、老师领进门

【教材分析】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语的田老师每

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

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课文先简略地写“我”读小学时遇到了田老师,再详

细写田老师讲课的精彩,“我”听得入了迷。最后写田老师为“我”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

础,“我”很感激他。文章中有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悟透又不露痕迹,是教学的难

点。整篇文章叙述平实,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在写作上也很有特点: 1、选材有点有面,

详略得当,详写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四年受业一笔带过。2、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例

来写。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而作者只具体写出了其中一个故事,没有面面俱到,通过这

一个故事就能感受到田老师的精彩,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除了通过“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等词句直接写出田老师讲故事的精彩,还通过我沉醉其中的反应来衬托,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3、运用谚语增强表达效果。这些写作方法三年级很多课文的学习

中都已经涉及,需要唤起旧知在学习新课、拓展阅读、模仿性习作中再次重构。通过本课的

学习,使学生能借助预习,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积累相关描写描写老师上课精彩,

“我”专心听课,尊敬老师的词句。进一步感悟记事写人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预习要求】

1、给多音字组词 正 zhèng ( ) 喝hē ( )

Zhēng ( ) hè ( )

2、读一读、写一写

我学会了这些字(三个以上):

3、查字典理解“红摹纸、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这些词语中带......

点字的意思。(写在书上)

4、读课文,填空

“我”的启蒙老师姓( ),他是一位( )的老师。他用

( ),把“我”领进( )。他的( )之恩,

让我( )。

5、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选其中一个写下来

我的问题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尾导入,直奔主题(在预习课文基础上)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作家。(板书:刘绍棠)

课文后面的注释里有他的有关介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文字(出示投影)

刘绍棠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

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

《中国共产党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

家证书。他的作品有《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蒲柳人家》、《蛾眉》、《黄花闺女池塘》

等。

2、看,刘绍棠一生写了这么多的作品,我们可以哪些词语来评价这位作家?(赫赫有

名、才华横溢、闻名世界)

3、这赫赫有名的大作家40年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村边遇到了他的一年级启蒙老师,

他是怎么做的呢?请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投影齐读: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

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读完句子,我们可以想象,刘绍棠先生对老师说的最多的话会是什么?

4、大作家深深感谢这位老师,深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投影读)《老师领进门》

同学们,这“门”指的是什么“门”?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投影齐读: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过渡:田老师用什么绝技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是怎样领进门的?在预习时

还有什么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前,先交流一下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采用不同的方式读正确三组词语

(1)多音字组词 正 zhèng ( ) 喝hē ( )

Zhēng ( ) hè ( )

(2)读准儿化音:衣襟儿 娘儿俩 小孩儿

(3)读词语:正月 后殿 衣襟儿 开窍 大喝一声 恭恭敬敬 拄着拄杖 炊烟袅袅

红摹纸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 娓娓动听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字的读音觉得有必要要提醒一下同学们的吗?请把预习本上

的有关内容读个同桌听听。

2、再读读这两个字:摹、戛,谁来带领大家记一记?

3、说一说带点字的意思:红摹纸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 ......

4、概括课文大意

“我”的启蒙老师姓( ),他是一位( )的老师。他用

( ),把“我”领进( )。他的( )之恩,

让我( )。

板书:田老师、文学创作之门、上千个故事

过渡:田老师的上千个有趣的故事把我引进文学创作的大门。田老师的故事究竟有什么

魅力?是什么样的故事如此吸引着“我”让我走近文学创作的大门?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三、精读深思,研读探究

1、学习第3——8小节

要求:自由读,用浪线划一划故事有趣的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说说这段话具体写

了一件什么事?(学困生可借助填空)

田老师把( ),这些故事( )。我听得( )。他的

故事把我带进( )。

2、交流:这段话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

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一个故事来教),这些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我听得(入

迷/身临其境)。他的故事把我带进(文学创作的大门)。

3、抓住关键语句品读,体验当时的教学情景

(1)田老师当时是怎么把一首小诗编成一个故事来教呢?这样的学习方式有什么特别

的感受呢?你看,这就是当时的那首诗。谁来读?

投影: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这首诗时,田老师把诗念一遍,串读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

事。老师想学着田老师的样,给大家娓娓动听地来说说这个故事,请大家闭眼跟随着故事去

想象一下故事的画面。

(3)你刚才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

第一步:散点式指名交流

第二步:用句式完整地说一说“听着听着,我好象 ,又好象 ,还好象 ”

第三步,理解词语

听着听着,你好象??又好象,还好象??,这就叫作“身临——,引人——”

(4)理解关键句子

田老师的本事真大,通过他合理丰富的想象,自然巧妙地运用诗中1-10的数字,构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入迷了,被深深吸引了,陶醉其中。你找到了什么句子?

投影: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① 指名读

② 这个句子是围绕哪个词写的?哪些内容看出我听得入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 ③ 说明了(体现)什么?(主要写我听得入迷,来说明田老师的故事引人入胜) ④ 小结学法与写法

为了表现田老师的故事引人入胜,作者从自己入迷的程度来写,这种方法叫做—— 回顾一下我们理解关键词语的学习过程,梳理学法:读句子——找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解读——想想句子这样写要说明什么

⑤ 指导朗读

引读:正因为田老师把诗歌编成了故事,讲得娓娓动听,所以我——

正因为田老师把诗歌编成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所以我——

正因为田老师把诗歌编成了故事,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所以我——

4、你如果是当时的学生,你认为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小诗,对你有什么帮助?(使小诗更生动形象,帮助学生记住小诗。/不但学会了小诗,还懂得了不能摘花,美丽的风景要让大家一起欣赏的道理。/从小就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板书:丰富的想象力、懂得做人的道理

5、读到这,你觉得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口才好,循循善诱、善于教学、想象力丰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两遍,选择其中自己认为最难的两个抄写四遍

2、完成书上的造句练习。

篇二:4老师领进门

篇三:1老师领进门

篇四:1、老师领进门

1、老师领进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

2、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重点难点: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最后2节,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过程:

板书:

老师领进门ppt

老师领进门

丰富的想象力

田老师文学创作之门

上千个故事

师恩难忘

篇五:老师领进门公开课

老师领进门

桥头镇中心小学 潘月春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2、在老师引导下,能联系上下理解并说出课文中部分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老师领进门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教师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4、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5、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朗读指导。

二、修行靠自身

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

(学生交流后出示)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板书:

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2004年10月

鸟的天堂

桥头镇中心小学 潘月春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 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制作

说明:课前预习20分钟(1、读顺课文、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 揭题,导入:

1. 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指学生回答)

2. 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让学生说说)

3. 导入(师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二、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 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两次)

2.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作业练习第4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 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 学生读文;

2. 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 齐读。

② 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 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① 讨论分析两个句子的异同:

▲ 句式不同: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 句意不同:一句是“红霞”不只是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红霞”就只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似的。

▲ 韵味不同:二句不如一句读起来有韵味。

② 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 听录音读第二段,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 学生汇报说。

可能出现的情况:①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②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③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师述:大家说得都没错,但那一个更准确呢?

3.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 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 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远——近

树干、枝叶

▲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许多棵?

两棵?

一棵!

▲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指点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

呢?

A.交流讨论:(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师: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学生读文后试画)

c.课件展示几种情况,让学生分析对照明白画的正误。

师: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大榕树的“繁茂”)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 交流汇报:(提示按“读句子、找词语、说意义作用”的顺序交流)

c. 师: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d. 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板书: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a师: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

师: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会有什么感叹呢 b、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c、交流“感叹”

d. 师小结: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的、赞美的)

e.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f.体会“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一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树的高大。

五、总结:

1. 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大家有什么收获?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2.师: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六、完成课堂作业练习第2、3 两题。

2005年4月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