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31:08 作文素材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作文素材

篇一:2013高考总复习苏教版语文必修1: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我心归去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试结合第一段内容回答:为什么旅游景区的美是失血的美,它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旅游景区的美缺乏令人眷顾的“悲”情;它比故乡少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2.画线句子中,(1)“那种失望”指什么?(2)为什么说“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对故乡的“失望”。

(2)因为人对故乡的“失望”其实是对故乡繁荣昌盛的期望,这种期望会成为对故乡奉献的动力。

3.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故乡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②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③只有奋斗、奉献,才会有感情上不可割舍的珍惜,在生命中留下烙印。

4.联系整个语段,概括说明作者笔下的故乡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故乡是人的精神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

二、语言运用

5.请以“故乡的小径”为开头重组句子,可以增删词语。

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故乡的小径常常是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热泪突然涌流时想像到的。

6.请按照本文中下面的句式进行仿写,要求修辞相同,句式一致。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只有奔波游离过漂泊过的人,才真正了解异乡,才真正体会古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散佚 秩序 更迭 卷帙浩繁 铜墙铁壁 .....

B.创伤 悲怆 沧海 跌跌撞撞 灯影幢幢 .....

C.遴选 甘霖 嶙峋 鳞次栉比 波光粼粼 .....

D.恪守 炮烙 格斗 络绎不绝 洛阳纸贵 .....

解析:选C。全读lín。A项,佚yì,秩zhì,迭dié,帙zhì,铁tiě。B项,创chuānɡ,怆chuànɡ,沧cānɡ,撞zhuànɡ,幢chuánɡ。D项,恪kè,格ɡé,烙、络、洛luò。

2.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雅静 惦念 静谧 盖莫能外

B.贫瘠 眷顾 旅泊 肃然起敬

C.城垣 沦陷 粗犷 无与伦比

D.聆听 睿智 恬静 莫衷一是

解析:选A。“盖”应为“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许多人或许没有见过这两位在语言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电影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或朗诵的精彩片断,不少人至今耳熟能详。 ....

B.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

C.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刘宋诗人....

谢灵运。

D.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

解析:选A。 B项,胸无城府:形容坦率真诚,心口如一。C项,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D项,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与后面的“美满幸福”矛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不想移民,好像是缺乏勇气,而是缺乏兴趣。

B.无论人们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

C.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对我感到亲切和激动?

D.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解析:选D。A项关联词不搭配,应该是“不是??而是??”或者“不但??而且??”。B项“无论”挪至“人们”之后,使前后分句主语一致。C项误用介词,“对”应改为“使”。

5.下列句中加点部分语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分钟,下一刻................钟,下一个钟头,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

B.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 ........

C.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 .....

D.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 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

自己。

解析:选A。“下一分钟,下一刻钟,下一个钟头”应为“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

可以形成语意的递进。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害怕回乡

回乡不是回家。

回家是亲切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

未进家,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候你:“娃,回家来看母亲了。” 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

母亲去世后,家就变得缥缈了。但那是我的根,那里有陶冶过我的乡情乡音。在那里,我懂得蒲公英是怎么飞的,蚱蜢是怎么跳的,画眉鸟是怎么唱的,它们都在呼唤我回归。 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故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时,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挚。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

是的,回来看看。看什么呢?流水依旧白,青山依旧青。但自己的目光已不知往哪儿看,脚步不知往哪儿挪了。

“到乡翻似烂柯人”,一颗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起来了。因为随着母亲的去世,没有了依恋的那扇柴门,也没有了那一缕炊烟。

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然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在昨日已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踟蹰复踟蹰。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作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根须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自己树冠的绿阴,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

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脚下的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可曾做过应有的付出?

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

你会感叹自己是一只小鸟,在山外的天地里飞了一圈。感喟自己是一条小鱼,在人生的江河里漫游了一圈。如今日暮乡关,想到故乡厚实的土地,能歇你坎坷多愁的奔波,能抚慰你疲惫至极的心灵。于是你回乡,因为你是从这里赤条条地来到世上,也是从这里背起行囊,携着故乡的期待,开始世路风尘的跋涉。而今倦游知返,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踪是否歪斜?你是否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你坐食的一饭一粥,是否取之有理有节?面对依旧贫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

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往昔,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 回家,也许你会生出丝丝愧疚,但会因亲情的抚慰而释然。

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怵然而惊。

所以,我害怕回乡。

6.文章的开头,作者为什么说“回乡不是回家”?(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先人已渺,故居不存。

7.作者在第四段中说:“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联系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不超过2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出回家的欣慰,对比写“害怕回乡”的心情。

8.作者在第六段中说“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①没有先前回家的自然亲切之感;②容易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③思考可曾对故乡做过应有的付出。

9.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以“害怕回乡”为题,又以“害怕回乡”收束全篇,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在本文中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叙述了对母亲的依恋,表达了对故土的思恋之情。作者以“害怕回乡”为题,醒人眼目,引人入胜;又以此作结,文题相应,结构谨严;更重要的是,作者借助人的心理活动,映衬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无法报答的愧疚,突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深爱之情。

三、语言表达

10.仿照课文原句写几个排比句,写出故乡的特点。

例句: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仿句:但是,我的故乡却有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做这道题最关键的是选取与原句中“都会”“湖泊”“城堡”“大森林”相对的事物来进行描写,以突出故乡的特点。

答案:(示例)宁静安详的村庄 潺湲清澈的小河 田园诗般绿树掩映的瓦房 青得能引发你全部豪情的田野

11.请你为下面这位教授设计几句话,要求既幽默,又能委婉地批评说谎的学生。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课堂上对他的学生说:“今天我们讨论谎言。关于谎言,我不想多讲,因为我已经在我的专著《谎言论》中详细作了阐述,只需要大家看一看就可以了。现在我想问的是,在座诸君有谁读过这本书?”学生们都举起了手,异口同声地说:“我读过!”教授笑了,因为《谎言论》的书稿昨天才送到出版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计的话一是要幽默,二是要对学生进行批评,三是批评要委婉。

答案:(示例)看来大家对谎言的理解和运用比我高明得多,我真不该昨天才把书稿送到出版社。

篇二:苏教版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和详细答案

苏教版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题卷

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案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答题前请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填好相关栏目。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桑梓(zǐ) 粗犷(guǎng) 方兴未艾(ài) 瞠目结舌(chēng) ....

B. 召唤(zhào) 饿殍(piǎo) 按捺不住(nài) 什刹海 (chà) ....

C. 迸发(bang) 慰藉(jia) 恪尽职守(ka) 涮羊肉(shuài) ....

D. 湍急(tuān) 给予(jǐ) 山川相缪 (liáo) 绿林豪客(lǜ)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在数千年来不记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

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B.若要再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蓬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C.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坚辛,也不应该自怨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D.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它悬

挂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

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

C.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

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

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

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B.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C.《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便

重印了七次。

D.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羡慕、崇敬,而在于自己

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5.调整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序,使其前后对应,句式整齐。(3分)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如果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理想就是激越的鼓点,那么理想就是扬帆

的航船;没有理想的人生,犹如没有花朵的春天。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提供的一句话,续写第二句话并仿写第三句话。(4分)

⑴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心情愉快,坏天气不也就和好天气一样吗?

⑵不能预知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

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

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

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

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

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0分)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

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

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

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

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

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

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

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

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

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

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

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

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节选自韩少功《我心归去》)

8.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段中作者所说的“对故乡的失望”和“对旅泊之地的失望”到底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划线的句子“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

让?全民娱乐?变得有?营养?

——?中国达人秀?红火之思考

①东方卫视精心打造推出的文娱节目?中国达人秀?终于在一片叫好声中落下了帷幕。作为电视文娱节目这般?无副作用?地热闹并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在近年的电视荧屏上恐怕是久违了。这次长达3个多小时的直播,把镜头全部对准了一群来自中国天南地北、富有演艺天赋的普通人。成千上万的观众在体育场内为?草根明星?加油鼓掌,比赛不设金钱和物质大奖,输赢早已变得次要,?全民参与?成为当晚活动的真正主题。

②?原来‘全民娱乐’也能变得‘有营养’!?一位上海电视界的资深编导在?中国达人秀?的初赛录制现场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电视娱乐节目的?营养?究竟从哪里来?国家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曾指出,电视节目的营养源泉,无外乎人性中的真善美。

③回顾2010年的中国电视荧屏,可谓?低开高走?,曾经是凤姐、伪娘、兽兽?满天飞?,曾经是?非诚勿扰?引出纷纷扰扰……不过,7月末以来,?中国达人秀?异军突起,令荧屏前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电视观众耳目一新。

④如果说?中国达人秀?是成功的,其原因有三点值得肯定。一是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怀着?达人梦?的?表演者?,他或她尽管作品不一,演技有高低,但都贯穿了一种人心向上、向善、向美的健康主旋律,令人感动,甚至催人泪下。二是节目内容多样,说唱舞逗争奇百艳:有?命运?交响曲的倾述,有令人瞠目结舌的草根特技,有让人开怀大笑的本土故事,更有身残志坚者的不懈追求。三是从评委到主持人的串词,从竞晋到决赛的定夺,从场内到场外观众的互动,尽显与其他综艺类节目形式上的不同。

⑤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娱乐到底意味着什么,一度令很多电视编导迷茫。著名编导金磊坦言,自己也曾非常困惑。难道只有那些虚假、低俗和恶言相向,才能引起观众共鸣,才能带来高收视率?著名剧作家宗福先认为,?中国达人秀?的红火恰恰证明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艺理论,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适用。

⑥雅俗共赏的?全民娱乐?,不是枯燥的说教,不是低俗、媚俗,其实有很多成功的

样本,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也是一例。细心者可以发现,世博会上,伦理、亲情、友谊以及同行协力、与人为善等积极向上的元素,成为各国展示的主线,那些最平凡的百姓故事,往往最能打动参观者。这是中国文艺工作者,需要好好感悟的。

⑦不论中外,不论长幼,?全民娱乐?绕不开?真实??民生?等关键词。对于国内的电视编导及文艺工作者而言,?中国达人秀?红火所引发的思考还将持续。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列举凤姐、“非诚勿扰”等事例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国达人秀”节目与其不同,能够让观众耳目一新。

B.“中国达人秀”节目是近几年来一档无任何副作用的娱乐节目,顺利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C.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注重了“全民娱乐”,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D.一些虚假、低俗、媚俗的娱乐节目或许能带来很高的收视率,但并非是中国百姓追求的全民娱乐。

12.根据文章第四段,请简要概括“中国达人秀”成功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纵观全文,如何才能让娱乐节目变得有“营养”,请作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阅读与默写(共22分)

阅读下面【甲】【乙】文言文。完成14-17题。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篇三: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练习: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苏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语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诠释 出其制胜 瞩目(zhǔ) 人才荟萃(kuài) ..

B.杀戳 宁静致远 莅临(wèi) 鸢飞鱼跃(yuān) ..

C.平添 励精图治 缜密(zhěn) 鹬蚌相争(yù) ..

D.松弛 老奸巨滑 揣度(duó) 深陷囹圉(yú) ..

【解析】 将字音字形结合起来考查,不但可以减少题量,还符合生活语文的规律,应该大力提倡这种命题思路。A项:其—奇,据词义可以推测出来;荟,音“huì”。B项:“莅”音“lì”。D项 “圉”音“yǔ”。

【答案】 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解析】 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

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解析】 D项望文生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对于成语,要用文言文的知识来识记和理解,其中的典故成语如“世外桃源”“目无全牛”“五风十雨”等需要整体把握,切不可肢解、曲解。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解析】 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解析】 B项有歧义“说服”的对象指代不明。C项“满堂灌”是一种方式而不是角色。D项属否定不当,应删去否定词“不”。

【答案】 A

二、阅读鉴赏题。(36分)

(一)阅读韩少功《我心归去》中的几段文字,回答6~9题。(18分)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6.为什么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那里有我们的血、泪,以及汗水,使人心痛,使人怜爱,那是一份绝无矫饰的情怀。

7.作者为了表达对故乡的失望,刻画了哪几个意象?写这些失望的目的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浮粪四溢的墟场;拥挤不堪的车厢;阴沉连日的雨季。人在异乡与故乡的不同感受。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是心痛也是希望,希望故乡不再让人失望。

8.作者为什么说故乡和出生地不是一回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故乡和着游子的血、泪和汗水,只有那片留下了自己的汗水血泪的土地才是真正的故乡。

9.文章标题是“我心归去”,文末哪一句照应了标题?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8分)

彩色的荒漠

□ 雷抒雁

(1)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2)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3)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4)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 ℃~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同沙漠与生俱来一样。

(5)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6)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着的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7)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咝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8)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

10.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分)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题时注意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概括整合。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答案】 (1)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好像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12.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找准相关文段,根据题干要求,即立足文本,又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谈认识。

【答案】 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13.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注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并明确常见的写作手法。思路:判断手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效果。其答题模式是: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答案】 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语言运用题。(共9分)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4分)

中国文人隐居时都希望是这样的:①最好有重叠的山,②无路可通,③在山的白云深处结一个庐,④后面立着百丈松,⑤前面临着深渊,⑥瀑布和怪石分布在左右;他坐在这庐中,啸傲或弹琴,与世人永远隔绝。

(1)把第________句调到第________句的后面。

(2)把第________句表述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显得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答案】 (1)把②移到⑥后 (2)⑥,左边挂着瀑布,右边耸着怪石。

1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博学胡同是北京城内仅存的几条老胡同之一,至今胡同内还保留着工艺精巧、装饰考究的中式模砖对缝古建门楼、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

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古建筑缺乏很好地维护和修缮,胡同内老、旧、危房屋已占到全部房屋的70%以上,房屋漏雨、破损;院内积水,雨季排水不畅,雨水流入居民住房内的现象时有发生。西城区先后启动了博学胡同、温家街胡同和苏罗卜胡同等三条胡同的整治工程,总长度711米。“丝缝碱”“封护檐”“博缝山”等古建筑施工技法的采用以及“停泥砖”和“青水枭混儿”等古建筑材料的使用,使翻建后的房屋整体结构更加合理,外观更显典雅、气派和庄重。施工人员还在建筑配饰上力求完整和精致。砖雕、彩绘、石墩、影壁等构件尽量配齐,突出装饰效果。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北京西城区整修胡同作简要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中心意思,实际上是要求概括出报道内容的核心,属于压缩语段的知识。答题时注意抓住语段的中心事件加以概括即可。这则报道的中心事件是北京西城整理胡同,保护古风貌的情况,在第二段,不难找出。

(2)本题的开放性较强,对西城区整修胡同进行点评实际上是探讨整修价值,核心是学生能否从既改善居住环境。又保留文化的角度作出恰当点评。

【答案】 (1)西城整修胡同,保护古风貌。

(2)整修西城博学胡同等,既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又保护了老北京胡同文化,整修后的北京胡同处处透着老北京的古韵古香,使老北京的街巷风情又得以重现。

四、写作题。(4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请以“向往远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以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700字。

作文思路: 话题提示语中有一句话很值得揣摩:“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它暗示此题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比如写向往某处风景名胜。虚写,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写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可以写迷恋一种人生的寄托,可以写仰慕一种精神的伊甸园,等等。

在形式上,也可以自由发挥,但考虑到话题带有较浓厚的抒情色彩,写成抒情性散文比较适宜。

【例文】

三百六十五里路

看,那是远方!那是李白看到孤帆远去的远方,那是哥伦布遥望茫茫海天的远方,那是朱自清看到父亲背影逐渐淡去的远方,那是张骞手执节杖踏上丝绸之路的远方。那迢迢的未知之旅通向了未知的远方。

远方的人儿,你们何时能回来?新一批的开拓者已准备踏上征途,走过三百六十五里路,走过春夏秋冬,走过艰难险阻,走到那神秘的远方。

远方有什么?是鲜花锦簇还是荆棘丛生,是流觞曲水还是幽壑险滩,是文明开放还是荒夷野蛮?人们带着种种的疑问望着远方的世界。正是这探询的目光,才使远方充满巨大的诱惑,人们也才不断想象着它的美好,将它作为自己灵魂的寄托,久而久之,人们再也禁不住好奇,抑制不住骨子里不安分的天性,按捺不住灵魂里涌动的向往,迈出了走向远方的第一步,勇敢地踏上了征途。

篇四:江苏省仪征市陈集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命题大赛语文试题4)

陈集中学命题大赛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摇曳(yì) 商榷(què) 百舸(gě) 锲而不舍(qì)

B.模样(mó) 不啻(zhì) 矫饰(jiǎo) 熠熠生辉(yǜ)

C.愀然(qiǎo) 跬步(guǐ) 肴核(xiáo) 桂棹兰桨(zhào)

D.枕藉(jiè) 田塍(chéng) 恣意(zì) 绿林好汉(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苍茫 驽马 恪尽职守 挥斥方遒

B.丰腴 元霄 杯盘狼藉 击扬文字

C.惴粟 廖廓 汗流浃背 愁肠百节

D.发韧 蛰居 饮觞满酌 休戚相关

3、选出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陪我来的朋友指着一湖碧水,不动声色地告诉我:“这就是诺日朗。” ....

B、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

C难道我不该与土地休戚与共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

D、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笼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是站在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来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B.最近房价的下滑,造成商品房大量积压,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给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C.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

D.真正的政绩不是靠坑蒙群众、搜刮百姓、违法乱纪、搞歪门斜道弄出来的,而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是否经过集思广益,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实干出来的。

5.语言运用题。(5分)

仿照划横线的句子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成为连贯的句子。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

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选自王灼《碧鸡漫志》)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C.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监狱

D.弄笔者始知自振 振:振作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政绩”的一组是(3分)

①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③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 ④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⑤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 ⑥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9.把文中画横线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答:

(2) 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答: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三、古诗阅读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5分)

四、名句默写 (共8分)

11.(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2) 顺风而呼, , 。(《劝学》)

(3)吾师道也, ? (《师说》)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赤壁赋》)

(5)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我心归去(有删节) 韩少功

①我在圣·纳赛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②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

⑤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⑥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⑦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同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的奉献过的人,才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2.“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中“难耐的冷清”在文中是什么意思?(6分)

13.如何理解“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6分)

14.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是故乡。请写出关于思乡的诗句,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故乡的感受。(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住 所 的 话

郁达夫

自以为青山到处可埋骨的飘泊惯的流人,一到了中年,也颇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近来常常有求田问舍之心。

尤其是春雨萧条的暮春,或风吹枯木的秋晚,看看天空,每会作赏雨茅屋及江南黄叶村舍的梦想;游子思乡,飞鸿倦旅;把人一年年弄得意气消沉的这时间的威力,实在是可怕,实在是可恨。

从前很喜欢旅行,并且特别喜欢向没有火车飞机轮船等近代交通利器的偏僻地方去旅行。一步一步的缓步着, 向四面绝对不曾见过的山川风物回视着,一刻有一刻的变化,一步有一步的境界。到了地旷人稀的地方,你更可以高歌低唱,袒裼裸裎,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大地高天,形成屋宇,蠛蠓蚁虱,不觉其徽,五岳昆仑,也不见其大。偶或遇见些茅篷泥壁的人家,遇见些性情纯朴的农牧,听他们谈些极不相干的私事,更可以和他们一道的悲,一道的喜。半岁的鸡娘,新生一蛋,其乐也融融,与国王年老,诞生独子时的欢喜,并无什么分别。黄牛吃草,嚼断了麦穗数茎,今年的收获,怕要减去一勺,其悲也戚戚,与国破家亡的流离惨苦,相差也不十分远。

至于有山有水的地方呢,看看云容岩影的变化,听听大浪啮矶的音乐,应临流垂钓,或松下息阴。行旅者的乐趣,更加可以多得如放翁的入蜀道,刘阮的上天台。

这一种好游旅,喜飘泊的情性,近年来渐渐地减了;只想不改常态,在家吃点精致的莱,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而每次独坐的时候,只在想着计划着的,却是一间洁净的小小的住宅,和这住宅周围的点缀与铺陈。

若要住家,第一的先决问题,自然是乡村与城市的选择。以清静来说,当然是乡村生活更为适合。可是把文明利器——如电灯自来水等——的供给,家人买菜购物的便利,以及小孩的教育问题等合计起来,却又觉得住城市是必要的了,具城市之外形,而又富有乡村的景象之田园都市,在中国原也很多。北方如北平,就是一个理想的都城;南方则未建都前之南京,濒海的福州等处,也是住家的好地。可是乡土的观念,附着在一个人的脑里,同毛发的生于皮肤一样,丛长着原没有什么不对,全脱了却也势有点儿不可能。所以三年之前,也是在一个春雨霏微的节季,终于听了霞的劝告,搬上杭州来住下了。

……

自从迁到杭州来住后,对于理想的住所的问题,更觉得切身地感到了。地皮不必太大,只教有半亩之宫,一亩之隙,就可以满足。房子亦不必太讲究,只须有一处可以登高望远的高楼,三间平屋就对。但是图书室,浴室,猫狗小舍,儿童游嬉之处,灶房,却不得不备。房子的四周,一定要有阔一点的回廊,房子的内部,更需要亮一点的光线。此外是四周的树木和院子里的草地了,草地中间的走路,总要用白沙来铺才好。四面若有邻舍的高墙,当然要种些爬山虎以掩去墙头,若系旷地,只须植一道矮矮的木栅,用黑色一涂就可以将就。门窗当一例以厚玻璃来做,屋瓦应先钉上铅皮,然后再覆以茅草。

照这样的一个计划来建筑的房子,则是我理想的住宅。但这也只是给我自己的想象以一

顿醉饱,如饥者的画饼,旱天的画云霓。

15.作者说“从前很喜欢旅行”,从旅行中作者找到了哪些乐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在思量之后,为何选择杭州居住?“我”的“理想的住宅”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年轻时“喜欢旅行”的一段似乎是多余之笔,好像与题目“住所的话”无关,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双手在生活的画卷上描绘出不同的风景,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双脚在生活的旅途上走出不同的印记。悠悠岁月中,我们创造着自己的生活,一路前行,一路抉择,一路思索——我们的生活,到底该怎么过?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在题目的横线部分填上恰当的字词或短语,并据此写一篇作文,体裁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篇五:江苏省仪征市陈集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命题大赛语文试题4

陈集中学命题大赛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摇曳(yì) 商榷(què) 百舸(gě) 锲而不舍(qì)

B.模样(mó) 不啻(zhì) 矫饰(jiǎo) 熠熠生辉(yǜ)

C.愀然(qiǎo) 跬步(guǐ) 肴核(xiáo) 桂棹兰桨(zhào)

D.枕藉(jiè) 田塍(chéng) 恣意(zì) 绿林好汉(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苍茫 驽马 恪尽职守 挥斥方遒

B.丰腴 元霄 杯盘狼藉 击扬文字

C.惴粟 廖廓 汗流浃背 愁肠百节

D.发韧 蛰居 饮觞满酌 休戚相关

3、选出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陪我来的朋友指着一湖碧水,不动声色地告诉我:“这就是诺日朗。” ....

B、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

C难道我不该与土地休戚与共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

D、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笼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是站在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来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B.最近房价的下滑,造成商品房大量积压,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给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C.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

D.真正的政绩不是靠坑蒙群众、搜刮百姓、违法乱纪、搞歪门斜道弄出来的,而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是否经过集思广益,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实干出来的。

5.语言运用题。(5分)

仿照划横线的句子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成为连贯的句子。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

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选自王灼《碧鸡漫志》)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C.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监狱

D.弄笔者始知自振 振:振作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政绩”的一组是(3分)

①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③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 ④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⑤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 ⑥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9.把文中画横线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答:

(2) 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答: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三、古诗阅读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5分)

四、名句默写 (共8分)

11.(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2) 顺风而呼, , 。(《劝学》)

(3)吾师道也, ? (《师说》)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赤壁赋》)

(5)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我心归去(有删节) 韩少功

①我在圣·纳赛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②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

⑤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⑥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⑦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同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的奉献过的人,才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2.“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中“难耐的冷清”在文中是什么意思?(6分)

13.如何理解“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6分)

14.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是故乡。请写出关于思乡的诗句,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故乡的感受。(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住 所 的 话

郁达夫

自以为青山到处可埋骨的飘泊惯的流人,一到了中年,也颇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近来常常有求田问舍之心。

尤其是春雨萧条的暮春,或风吹枯木的秋晚,看看天空,每会作赏雨茅屋及江南黄叶村舍的梦想;游子思乡,飞鸿倦旅;把人一年年弄得意气消沉的这时间的威力,实在是可怕,实在是可恨。

从前很喜欢旅行,并且特别喜欢向没有火车飞机轮船等近代交通利器的偏僻地方去旅行。一步一步的缓步着, 向四面绝对不曾见过的山川风物回视着,一刻有一刻的变化,一步有一步的境界。到了地旷人稀的地方,你更可以高歌低唱,袒裼裸裎,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大地高天,形成屋宇,蠛蠓蚁虱,不觉其徽,五岳昆仑,也不见其大。偶或遇见些茅篷泥壁的人家,遇见些性情纯朴的农牧,听他们谈些极不相干的私事,更可以和他们一道的悲,一道的喜。半岁的鸡娘,新生一蛋,其乐也融融,与国王年老,诞生独子时的欢喜,并无什么分别。黄牛吃草,嚼断了麦穗数茎,今年的收获,怕要减去一勺,其悲也戚戚,与国破家亡的流离惨苦,相差也不十分远。

至于有山有水的地方呢,看看云容岩影的变化,听听大浪啮矶的音乐,应临流垂钓,或松下息阴。行旅者的乐趣,更加可以多得如放翁的入蜀道,刘阮的上天台。

这一种好游旅,喜飘泊的情性,近年来渐渐地减了;只想不改常态,在家吃点精致的莱,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而每次独坐的时候,只在想着计划着的,却是一间洁净的小小的住宅,和这住宅周围的点缀与铺陈。

若要住家,第一的先决问题,自然是乡村与城市的选择。以清静来说,当然是乡村生活更为适合。可是把文明利器——如电灯自来水等——的供给,家人买菜购物的便利,以及小孩的教育问题等合计起来,却又觉得住城市是必要的了,具城市之外形,而又富有乡村的景象之田园都市,在中国原也很多。北方如北平,就是一个理想的都城;南方则未建都前之南京,濒海的福州等处,也是住家的好地。可是乡土的观念,附着在一个人的脑里,同毛发的生于皮肤一样,丛长着原没有什么不对,全脱了却也势有点儿不可能。所以三年之前,也是在一个春雨霏微的节季,终于听了霞的劝告,搬上杭州来住下了。

……

自从迁到杭州来住后,对于理想的住所的问题,更觉得切身地感到了。地皮不必太大,只教有半亩之宫,一亩之隙,就可以满足。房子亦不必太讲究,只须有一处可以登高望远的高楼,三间平屋就对。但是图书室,浴室,猫狗小舍,儿童游嬉之处,灶房,却不得不备。房子的四周,一定要有阔一点的回廊,房子的内部,更需要亮一点的光线。此外是四周的树木和院子里的草地了,草地中间的走路,总要用白沙来铺才好。四面若有邻舍的高墙,当然要种些爬山虎以掩去墙头,若系旷地,只须植一道矮矮的木栅,用黑色一涂就可以将就。门窗当一例以厚玻璃来做,屋瓦应先钉上铅皮,然后再覆以茅草。

照这样的一个计划来建筑的房子,则是我理想的住宅。但这也只是给我自己的想象以一

顿醉饱,如饥者的画饼,旱天的画云霓。

15.作者说“从前很喜欢旅行”,从旅行中作者找到了哪些乐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在思量之后,为何选择杭州居住?“我”的“理想的住宅”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年轻时“喜欢旅行”的一段似乎是多余之笔,好像与题目“住所的话”无关,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双手在生活的画卷上描绘出不同的风景,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双脚在生活的旅途上走出不同的印记。悠悠岁月中,我们创造着自己的生活,一路前行,一路抉择,一路思索——我们的生活,到底该怎么过?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在题目的横线部分填上恰当的字词或短语,并据此写一篇作文,体裁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