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放飞思绪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14:04 体裁作文
放飞思绪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放飞思绪 自由作文

放飞思绪 自由作文

——浅谈如何把自由作文归还学生

麦埔小学 蔡永红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大概是广大师生共同的心声吧!反思这种心理,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依托教材、照参宣读,教师缺乏个性化教学。

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是按照教参,来完成教材中编写的习作练习,要求学生的作文达到教参规定的几点教学目标,过分重视学生作文技巧的机械掌握,导致感情的抒发不够真实。记得我小时候在写到有关家乡变化的作文时,开头总是这样写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而事实上什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当时真的一无所知,只因为老师说这句话好,当时作文选里也经常出现这句话,我就学着用了。还记得有一次考试时,老师特地交代:“作文一定要写正面的人和事,否则分数不高。”你说,这样的禁锢教学,学生的作文能多姿多彩吗?

二、指导过细,学生失去了个性化作文的空间。

作文教学先教后学,这大概是大部分老师一贯的教学步骤吧。正因为如此,教师总怕学生不明白作文题目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这个题目怎么写,于是给学生定文章结构,定文章体裁,说文章结尾要点题升华,甚至给学生提供范文,提供老师的下水文,这样的帮法,导致学生的个性创作消失了,写出来的只是些文辞浮躁,情感虚伪的习作罢了。你说,这样的文章效果能好吗?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吗?

三、作文内容单一,缺乏真情实感。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某老师让学生写一件别人帮助自己的事,结果该班70%的学生写自己落水被人救起。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写作亦然。不是我们学生的生活不够精彩,而是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帮助学生长成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颗能感受的心灵。一些老师教学生写人要品德高尚,写事要意义重大,写物要天下无双。试问:人中之龙能有几个被学生碰见,惊世之事能有几件被学生巧遇,稀世之宝能有几件被学生观摩?如此写作,只是教会

学生说假话,做假人。

存在这些诟病,我认为主要是我们老师不重视学生的作文自由,不相信学生的自由作文能力。课改之下,该把作文自由归还给学生了,相信学生,他们会给我们惊喜的!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1、 先写后教,自改后老师改

老师给学生题目,让他们自行理解、写作,老师阅读后再进行指导,犹如百川东流复归大海。这样给以自由,学生对题目的个人感悟与写作灵性展露无疑,反而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这一题材的理解,对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褒奖,不足之处进行对症下药,并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时候的集中指导是有的放矢,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与修改能力的促进是具体可行的。

最近,我让学生以“我家在漳浦”为主题自由练笔。孩子们有的介绍了漳浦的变化,有的介绍了学校的变化,有的写了家人为新漳浦建设作出的贡献??体裁上有记叙文,有童话,有诗歌等,视角广阔,内容丰富。其中有一篇短文给我的印象很深,他是这样写的:“??漳浦将来一定很美,但我现在是个小学生,不能为家乡的建设做大贡献。于是,我就每天从家里带一颗种子撒在上学路上,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种的树长大后,就可以给工地上的工人叔叔和其他过路的人乘凉了??”这种童真童心感人之处不尽言表。当然,让他们先写,偏离主题之作也有,这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实践之下,我认为这种先写后教的办法,可以让我们看到更丰富的、更真实的心灵之作,所以教师何必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呢?

2、妙用课文,二度开发教材

语文教师一直把课文当作阅读理解的材料,而忽略了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练笔的作用。比如,有些课文中有很多空白,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理解与想象进行写作,使文章更完满;如有些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我们可以让学生续编等。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在了解了乌鸦的聪明后,我让学生与乌鸦比聪明,说说还有什么其它喝水的好办法?这时学生的办法可为是无奇不有,有说用吸管吸的,有说在瓶身啄个洞的??孩子们各显神通,既激发了兴趣也进行了练笔,一举两得。再如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我让学生续编课文。有的写道:

“养蜂人听列宁说了蜜蜂引路的事,连连称赞:‘列宁同志,不是蜜蜂给你引路,是你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你引的路。你真不愧是伟大的领袖。’”你瞧,该生把列宁的品质写出来了。还有的写道:“养蜂人看到列宁,惊奇地问:‘列宁同志,你怎么来了?’列宁说:‘以往派来找你的人到莫斯科去了,我只好亲自来了,’‘那你快进来坐。’‘哦!’列宁大叫一声,‘我都忘了,我是来找你谈谈怎样养蜂的。’”你看,该生把课文中简单交代的伏笔进行拓展了。

以课文为起点进行自由作文,既给了学生创作的自由,又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内化程度得以反馈,同样便于教师及时对症下药。

3、发现生活,把真实引入作文

鲁迅曾说,写作不是凭空的,也不是实打实的,只是把在这个人身上发生的典型事例移栽到那个典型人物上。一句话,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丰富的感性积累才会有精彩的文字空间。这精彩可以来自间接的阅读,但最有意义的应该来自生活见闻。所以我认为让学生写实事,说真话,抒真情,才是小学作文教学之务。

写作的生活源泉可以是校园、家庭、社会生活的剪影,也可以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实录。如,我曾经让学生家长进行阅读比赛,请学生写一篇练笔。在练笔中学生的字里行间真情流露,兴致昂扬。一位学生说:“爸爸一听说父子阅读比赛,不无得意地说:‘这可难不倒我,我学生时可是朗读能手,’我一听不服气,直说:‘爸爸吹牛。’比赛结束了,我不由对爸爸佩服得五体投地,看来爸爸还是我的朗读老师。”又一位学生写道:“爸爸的普通话真差劲,根本没有我读的标准。看来,我应该好好教教爸爸说普通话了。老师说,普通话是全中国都在说的,我可不能让我的爸爸说不好中国话,那多丢脸呀。”你瞧,通过实地感受,学生怎么可能无话可写,无真话可写,不情动于衷呢?

写实是作文的基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实,我认为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实之事,真实之情,从有意义的小事写起。譬如亲情,不是生死相别才感人,父母给你送衣裳,给你夹菜也是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细处写人,从小处着笔,“滴水见太阳”,其内涵同样动人。

学生对写作是否感兴趣,教师的评价也是关键之一。我认为评价时要注意:

1、强调言之有物

新课改的理念让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渗水了。曾有一则消息让人感触颇深:一学生写道“星期天我吃了两大碗饭。”当时讨论中很多人评价说:真情实感,好。我认为喊好到此就够了,别再生发出别的大义,否则我们学生的作文恐难深入了。所以,我认为教学时,让学生写实、求真是必须的,但是更要言之有物。反之只是帐本,无多大看头。简单地说,写了一大堆,想表达什么意思要能让人看明白,至少也要自圆其说。否则只是文字垃圾,不写也罢。评价作文时,一定要以是否言之有物为首要。

2、重视写作时的想象

作文中如果尽是实录,则太满了,像无味的菜肴。作文要留适当的空白,以供读者自省。因此,作文评价时,要权衡作文是否让人读了有回味,至少要看是否有作者的思考。特别是小学生的作文,我觉得他们的想象力之丰富奇趣让成人惊诧不已,他们的思辩同样让人不可忽视,这才是孩童之作的神韵。

3、珍视童心童言

童眼看世界,自然有很多不同之处。老师评价时一定要保留其童言之妙,切不可以成人的文辞去修改。记得有一学生在习作中写家电:小狗狗洗衣服。我看了,顿时大发其火:怎么连洗衣机都不知道,小狗怎么会洗衣服!于是我连忙给他改正,并写上评语:要写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不要想象未来的家电。可事后才得知那是洗衣机的造型。想及此事,我就不由为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而汗颜。所以,孩子的童心世界在作文中的反应,我们要保护。

4、关注学生作文中的细微长进

不管如何教,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无法平衡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关注学生作文中的细微长进。如学生小王的作文,我真的读不懂她所言为何物。但后来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她是运动员),过后她写了一篇练笔:“快要我跑了,我很怕自己跑不了第一,就想:我要冲啊。我真的跑了第一名。好高兴。”细读该文,会读出语法的不规范,用词的单一,但是这是孩子的真实之作,更重要的是她终于表达清楚了一个意思:做运动员要冲刺,为班级争光。为了激励她,我高兴地连忙把她的这篇练笔放在了学生每次习作的“佳作园”里。

5、让学生在规范的舞台上自由作文

给学生作文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语法规范,句读规范,用词规范,这些还

是必须让学生正确掌握,使用的。所以在评价作文时,这要作为基础进行批改与强化。“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语文规范,学生的作文只是汉字的堆砌,毫无意义。

对于作文教学,我的尝试与思考就是:老师要把作文的自由归还孩子,同时要引导孩子在正确的文学之路上前进。作文教学要放得开,又要收得回,恰似一只风筝羽飘长空,但绝不是兴翅乱飞。

篇二:以生为本放飞思绪超越生命

以生为本放飞思绪超越生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83-02

《两只鸟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整篇课文采用自诉的形式,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教师要有以生为本的理念,准确地解读文本,教学方式的设计要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依托。在教学时我尝试巧解课题引发思考、善抓文眼诵读探究、精创情境想象导航等策略。重心理还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重感情感悟,促进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一体化;重读说结合,在语言的运用中加强思想内容、语言情境、语言情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进入”行为漂亮才算美,爱心流露才是真,读出味道才到家”的理想境界。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交流展示时,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片段一:

师:小朋友,请让我看到你可爱的脸,好吗?(环视学生) 生坐正,抬头,微笑着看老师。

师:看到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很开心!老师送你们一样礼物,请仔细看,认真听!(出示小鸟正在唱着欢快的歌,梳理蓬松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

师:细心的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茂密的树林,许多鸟儿在林中飞来飞去。 师: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鸟儿。

生:我看到了非常快乐的鸟儿。

生:我看到了非常可爱的鸟儿。

生:我看到了机灵的鸟儿,它们在林中找虫子吃。

师:认真的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许多鸟儿在唧唧喳喳地叫,好象唱歌一样。

师:大家可真会观察!你是否知道鸟妈妈是怎么把这么机灵可爱的鸟儿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生:我知道,鸟妈妈先生出鸟蛋,再孵几天,鸟儿就出生了。 教师出示鸟蛋图,领着学生写”鸟蛋”,并说说自己见过的鸟蛋,认识”蛋”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鸟蛋的故事--板书”两只”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读出你对鸟蛋的感觉。

生:两只鸟蛋。

生:两只鸟蛋?

生:两只鸟蛋!

师:聪明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两只鸟蛋在哪里?

生:两只鸟蛋怎么啦?

生:两只鸟蛋后来怎么样了?

师:你们可真会思考!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反思] 以生为本,巧解课题引发思考

浓缩的都是精品。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目”。因此,文题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众所周知,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学策略不适合他们的学习心理特征,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意识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以生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教师只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意境、搭建平台,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育人氛围。在本课课题的导入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五彩缤纷的”小鸟”和”山林”,借助活泼可爱的小鸟之口得出课题--《两只鸟蛋》,然后,在不同语气的朗读中感悟课题的内容,并根据自己对”鸟蛋”的感觉,读课题:两只鸟蛋。两只鸟蛋?两只鸟蛋!--两只鸟蛋在哪里?两只鸟蛋怎么啦?两只鸟蛋后来怎么样了?学生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结合自己的朗读,发挥想象,很快地提出了质疑,并恰到好处。这样,朗读、感悟、提问,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也让课题内容更丰富,更有思考价值。 片段二:

师:细心的你,从哪儿读出了鸟蛋和鸟儿的关系?

生:我是从”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看出来的。

师出示: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师提问:鸟蛋是圆圆的、自己不会活动的,鸟儿是会飞的,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生:鸟儿生了蛋,然后孵几天,小鸟就从蛋壳里钻出来了。 师:你看见过?

生:没有,我看见过我家的母鸡是这样的,我想鸟儿肯定也是这样的。

师:你不仅会观察,还会思考,真了不起,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资料,边观察教师边介绍,引导学生感受鸟儿破壳而出的全过程。

生:我看到了鸟儿从鸟蛋里钻出来了??

生:我看到了鸟儿破壳而出,过了一个月后,长成了一只漂亮的小鸟.

??

师:是呀,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啊!可是此时---(板书:取下鸟蛋)如果你是鸟妈妈,你的小宝宝被别人拿走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我会很焦急,很担心.

生:我会焦急不安.

[课件出示: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师:感叹句要读出强烈的语气。谁愿意把这句话读读?

师:孩子们。你们有着急的时候吗?着急的时候说话的速度怎样? 生:有,说得很快,很急.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句话?

(多请几位学生读,目的是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小节。

师: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好,邹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这一小节。(教师引读)

师:请女同学带头”焦急不安”的心情读给男孩子听听。

[反思] 以生为本、善抓文眼诵读探究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读书更为重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只有让学生理解了,学生才能在读文本时心有所动,灵魂受到震颤。因为学生在诵读感悟中,生成越来越多的阅读期待,发现文本本身蕴涵的美,感受到课文平淡语言下的真:因为”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所以”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教师创设不同情境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通过多种形式,有层次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

篇三:放飞学生思绪,引入源头活水,提高作文质量

放飞学生思绪,引入源头活水,提高作文质量

作者:郭成军

来源:《教师·下》2013年第01期

摘 要: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是初中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写作,可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提高创造性表述的能力。本文从放飞学生思绪,引入源头活水的操作层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作文质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源头;活水;作文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如此要求的实践和实现都需要我们从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乃至实际的教学现状去充分地考虑而又认真地实施。

一、让学生通过多读去放飞思绪,引入源头活水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读文80篇(段)。”这样的阅读要求既有它的实践基础,也有它的根本目的。其实践基础是初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且绝大部分学生好于课外读物;其根本目的是广泛的阅读可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进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和口语交际打下基础,进而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基础。当我们的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不但对汉语言中字、词、句、段、语、修、逻、文有了清楚的了解乃至于熟练的把握,而且能够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当他们有了这些良好的认知感后,那么我们初中学生则可能在古今文学作品的影响下,运用语言文字去进行正确的表达和交流,在表达和交流中综合体现其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创造性表达的语文素养,那么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写作效果会更佳。

二、让学生通过多看去放飞思绪,引入源头活水

由于生源的锐减,初中学生全部食宿于校已是普遍,这种封闭式管理致使初中学生近乎全部与外界隔离,他们看不到禾田,看不到飞虫,看不到学生以外的人群,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已然的事实都是过去的,现在进行时不能不让我们的学生去顾及,所以笔者提倡要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学生走向自然、走入社会,去多看看流动着的水,生长着的庄稼,以及周围的人情世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似乎认为雷锋比过去少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似

乎在竞争中相对消失了,但事实并非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糟糕,中国人不是捐献骨髓给韩国人了吗?如果让学生们多去见识这些内容,我们的学生则极有可能在耳濡目染中获得正确的观念、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还能获得赞美、颂美的源头活水。平时的习作学生之所以不能或者不再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他们的眼里就未曾看到过真事、善事、

放飞思绪作文

美事,因此只能是说假话、说空话,甚至于说套话。看来让我们的学生去看自然、看现实、看社会是何等的重要啊!

三、让学生通过多辨去放飞思绪,引入源头活水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要求我们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在平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与辩论,有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对所阅读的内容的理解则变得更为完善、准确。例如一次一学生从一篇优秀作文中看到上海一学生写了题为《大光明电影院并不光明》的作文,说的是大光明电影院门前一乞丐求乞的事,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有学生说不能因为一乞丐的出现,就说大光明电影院不光明,也有的学生说,写文章就是要用事实说话,还有的同学说写文章要求真实,并不等于不能反映全面事实的真实就不是真实。

总而言之,放飞学生思绪,引入源头活水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基础、途径,也是我们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 惠.行万里路:生活积累与写作[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

[2]王桂云.作文的积累[J].语文教育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12).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八路中学)

篇四:放飞思绪彰显个性——浅谈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放飞思绪彰显个性——浅谈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作者:王利娥

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5期

摘 要:孩子们的想象力往往是从好奇心和动手中产生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通过一些比如 拆玩具. 卸钟表,拆自己玩过的小汽车等一些“破坏性”活动中产生一种奇怪的想法和思维,而这些思维和想法会对以后的发明创造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放飞思绪;培养想象力;彰显个性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小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某电视媒体看到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某家电视台记者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试,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O,让不同层次的被测者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大学生都没有回答。问到一位初中生,回答是数学中的零。一个调皮的学生大喊是英文字母中的“O”,却遭到了班主任老师的白眼。最不同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们异常活跃地举起小手回答:“是月亮”、“是太阳”、“是乒乓球”、“是老师唱歌时的嘴巴”、“是教师发脾气时的眼睛”。从上面的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文化程度的提高,想象力越来越贫乏,越来越苍白。

我认为孩子缺乏想象力的主要原因:

一是生活范围狭小,学生在封闭的校内,很少能接触到火热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在加上教师如果不注意想象力的培养。其想象力可想而知。

二是大部分学生以求万无一失,还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师讲,学生听,作业照模式套,答案老师讲,产生依靠老师的心理。学生被动,严重缺乏想象力。

三是否定了孩子们的选择。都喜欢“温顺”“听话”的孩子,孩子的选择不能出格。必须与父母意志相一致,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压抑了孩子们个性的张扬。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呢?我认为;

一、让孩子多接近大自然

自然是智慧之源。鲁班锯的发明是从一种草的形状上得到启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从苹果落地现象中受到启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也是从热爱小昆虫开始。如今我们的孩子特别是城里的孩子们与大自然的接触少,他们变得孤独了。有位小学老师对班里的学生做了一次测验,得出一组数据,不知道棉花可以做衣服的学生有45%,不知道糖从哪来的占55%不知道白面从哪来的占35%。我认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更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到大自然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去广阔的大自然空间去放飞思绪,去彰显个性。 我在一次踏青的活动中,我有意识的把孩子们带到山坡下,小河边,让孩子观察周围的自然美景。半小时后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我说;“有一个小毛毛虫,它一心想淌过这条小河,同学们想一想,这条毛毛虫可能吗”?这时孩子们非常活跃而且为毛毛虫想出很多办法。 一个孩子说:“它可以坐在一片树叶上,风一吹不是就可以过去了吗”?另一个孩子说:“它还可以拜青蛙为师,让青蛙把它背过去不也可以吗?”。还有的说:“也可以爬在一根木棍上不也能过去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异常活跃,各抒己见,我一一赞同和肯定。这时,又有位同学说:老师,以上同学说的都是给毛毛虫想出的办法,我们没有为毛毛虫自己想一想,它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呢?老师我刚才看到一只蝴蝶从我眼前飞过,蝴蝶一开始不是也没有翅膀吗?在生活的所逼下,自己不是也想出了过河的方法吗?“好”、“好”,顿时有一股欣慰感涌上我的心头。这不正是我想要的结果吗?这位在班上不起眼的“笨”学生,能回答的如此奇特与完美,我感到惊奇与激动,我当即给予肯定和表扬。同学们也同时投来佩服的眼光。

二、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来源于好奇心和动手实验,爱迪生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喜欢玩拆卸破旧的钟表,玩具,拆卸自己玩过的小汽车等一些活动。对此,大多数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而非打即骂。认为是“瞎想”、“胡闹”、甚至是“破坏”,于是便扼杀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的想象力。有这样一个例子我认为值得我们去深思:有位父亲带孩子外出踏青,路过一片草滩,孩子看到一群蚂蚁便好奇地蹲下来,父亲在前面等好长时间孩子还是一动不动地蹲在那里好奇地看着,并且挥动着小手让父亲也过来一起听蚂蚁唱歌。父亲有些不耐烦了,说;“别胡扯了蚂蚁怎么会唱歌,快走吧!”这时孩子不高兴了,当即回答父亲说,你不是蚂蚁怎么会知道蚂蚂蚁不会唱歌呢?孩子的反问,父亲一时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这个事例说明大人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尽量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才行。

三、鼓励孩子们玩游戏

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许多发明家的发明创造就是在游戏中产生的。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在<<我们怎样发明飞机的>>一书中,耐人寻味地回忆了他们从儿童时代用玩橡皮筋弹出的玩具开始,引发了制造飞机的想象。我国最著名的铁道大师詹天佑先生就是从和她妹妹拉手做游戏中,悟出了火车挂钩的原理来。因此鼓励孩子们玩游戏能激发出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充分放飞思绪,放飞想象,能彰显出孩子们的个性,使其个性在游戏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擎起驰骋想象的天空,让想象跨越时空,遨游在神奇的世界。为学生拓宽彰显个性的空间,充分张扬孩子们的个性特长。

总而言之,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不要把成人的“规则”强加给孩子们。成人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行为规则,但这些“规则”不一定对孩子们有好处,有效果。有时反而对他们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起阻碍作用,如果强行让孩子们用成人的“规则”去思考、去做事,就会伤害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们当老师的和家长们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多想,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娱乐环境,只有在欢愉舒畅的自由氛围中,学生才能够尽情去想象,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使孩子们心中的想象之树健康成长。

篇五:迎接春天的作文

迎接春天的作文

迎接春天的作文

迎春

冬天即将过去,迎接春天的脚步;想那草长莺飞、杂花生树,丝绦拂堤、碧波涟漪;盼望她胸怀里兰馨草碧,一夜开尽花千树,更盼望那润物如酥的春雨浸润一段又一段的日子。

春大气凌然地在风的掌声中闪亮登场,它是悠然白得吗?“春水碧于天,隔船听雨眠”,春水粼粼,凝波不兴,朦朦胧胧的烟波之上,神游四海的主角在画舫里伴雨而眠,是不是若轻云般怡然散淡,跟着风一样缱绻般的惬意呢?肯定不会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那样,踮起脚尖般的焦急。

是生机盎然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鸭子入水了,岸上桃花点头颦笑;还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里的燕子呢喃声;想啊,鸟鸣山涧、幽谷传声,落红重上枝、浅绿归大地,是如何装饰春天这幅画呀!

还是不解风情呢?“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扑面的春风,怎舍得一夜之间将这幅画残得绿肥红瘦?明媚的春光,为何留不住这娇柔的美丽,让落英如蝶飞舞,使春的土壤忧伤满怀!

我心中的春,婀娜,温柔深深诱惑着万物复苏的冲动,春风努力地呼唤着熟睡的大地,轻轻摇拽着大树的臂膀,希望早日看到它们的妩媚,早日吸吮它们的芳香。

融人到心中春的怀抱,你是否已经感受到春的蓬勃,春的萌动,春的诗意和春天生命包含着芬芳的美丽。放飞思绪吧,让豆蔻梢头二月初的美丽捉住我们的心情,跟随每一个脚步;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春天,也许它不完美,不会诗意,可我们不能缺少对美的向往;也许不能创造美,却不能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屈指可数的历程,如果没有了想像,没有了向往,一具躯体架着一个空洞的脑袋多可惜,真的对不起上帝的良苦用心,暴殄天物多心痛啊;茫茫宇宙也许能造出一模一样的自己,却永远造不出与自己思维完全一致的人!

我的春天我做主,也许会有数不尽的悱恻,却更愿让缠绵的心思绵延,让如诗如画的春天意境深远,余韵悠长;让它的气息流芳飘逸,深沉真挚;让我们一起去迎接每一个冬日后的春天吧。

《迎接春天的作文》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