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昆山名人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5:42 初中作文
昆山名人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昆山事件作文素材

昆山事件(论点+评论)

从昆山事件看,工人根本就不知道金属粉尘超过一定浓度后会爆炸,从来就没有进行过安全避险的演戏,而且车间里没有报警等设施。而且浓度高到都快要爆炸了,那我们想像在如此环境下工作对肺是多么大的破坏,据前员工反映,工人曾经出现过多次矽肺病的情况,但是在政府人员的检查中,工厂都能屡屡蒙混过关。

我们看到,在这个事件的过程中,包括企业管理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基本都没有把安全生产当一回事,他们关心的是利润和企业的经营,而工人们则在极为弱势的情况下,无声的消耗着生命。

一.珍惜

1. 马航事件、高雄事件、昆山事件、云南事件告诉我们,不一定会有明天!人活着是偶然,逝去却是必然。所以,除了生死是大事,其余都是小事,只要健康地活着,就是幸福!大家好好儿地珍惜每分每秒,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爱你和你爱着的人!

2. 每当起床晚点,眼看就要上课而自己还在路上的时候,不经意间加快脚步,这种行动叫做“珍惜”;当亲人逝去,后悔没和他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拿着他的遗物难以释手,这种感觉叫做“珍惜”;独自漫步在初冬的林荫道上,看着瑟瑟寒风吹下最后一片黄叶的时,拾将起来细细端详,不忍看其在手中凋零,这种情怀叫做“珍惜”。活在这个世上,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

例文:人生,且行且珍惜

花香四溢,鸟鸣啾啾,清晨的公园里,微风荡漾,不时传来一阵阵清爽和惬意。喜欢在晨曦微露的时候,于满目苍翠的林荫道上,闲庭散步般走个来回。明明暗暗的树影,铺满了一地的斑驳光阴。一路上,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松柏荫郁,秀若天成。穿过短篱与长亭,一边静静分享着季节的唯美与绚烂,一边在心中编织着一襟情怀的恬然。

书上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路上的行人,在眼前匆匆地一晃而过。“缘”来如此的相遇,就这么惊鸿般稍纵即逝。缘浅缘深,缘生缘灭,都在不经意间各自了却。有缘是缘,无缘也是缘,人生就像一次长途跋涉的旅程,只有起点,不知道终点。只能向前,不能后退。一季又一季纷飞的雨,冲走了太多的红尘梦影,等到百转千回后,那一场如梦的青春,又会是何种况味?

时间就这么悄然流走,谁还在风中浅吟低唱,一曲流年?谁还在月下伏案疾书,一枕执着?谁又在雨夜里泪眼朦胧,一腔幽怨?时光就像握在手中的水,不管你握得多么紧,它都会慢慢消失。珍惜眼前时光,珍重以后漫漫长路,别让“不忍秋来花谢去”的因,凌乱了你柔若的心。我始终相信,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不断地忘记过去。不要把自己绑在从前的记忆中,舍不得放下,与其在太多的回不去里沉沦,不如在意想不到的未来里给自己一个期待和惊喜。所有的回眸,也只是今生的擦肩一过,隔世的邂逅不过是今生的一次随缘,世间的过客那么多,没有几个能给你一个过目不忘的理由,也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演绎成一段佳话。所以,我每天都在提醒自己:“人生很短,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计较和纠结那些琐事,今天是

你往后日子里最年轻的一天,请用心好好过”。

人生亦如歌,或激昂或悠扬,或轻盈或曲达。每走一步就是一个美妙音符,每一次起伏就是一个主旋律。有的人,喜欢在别人的故事里,唱着似懂非懂的忧伤,演绎着无名的爱恨缠绵和荡气回肠;有的人喜欢沉浸在不肯老去的青春里,听一曲流年渐行渐远,任思绪飞扬。岁月悠悠,寂寞如歌;人生辗转,歌者自知。自己的路,终究要自己走下去,与其在别人的歌里悲伤着莫名的悲伤,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着自己的精彩。

人生,且行且歌且珍惜。

二.责任

1. 承担责任是一种品质

事例:

A、1920年,美国一个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下蛋的母鸡,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说:对过失负责。可他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还给了父亲12.5美元。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我不知道,没有经历这件事里根还是不是现在的里根。但我知道,他父亲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让他懂得:犯了错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拥有了至高无尚的灵魂和坚不可摧的力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别人心 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挪移。渴望成功,那么,就先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

B、.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C、.钟南山,这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这位在天冷时要把听诊器焐热了才给病人诊听的仁爱长者,当致命的疫病袭来时,毅然挑起重担,站到了抗击病魔的第一线。当有关部门宣布“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钟院士站出来说:疫情是得到有效遏制而不是控制,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传播途径搞不清楚,疫情怎么能得到有效控制呢?现在病情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而当民众谈“非”色变时,钟南山又一直呼吁大家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从2002年底开始,钟南山这个名字就与非典型肺炎联系在一起,他曾经抢救病人,开

会研究病情……一连38小时没合过眼!作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他参与会诊了第一批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将这种不明原因的肺炎命名为非典型肺炎,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而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他主持起草了《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并提倡国内国际协作,共同攻克SARS难关。作为一名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从接触第一例非典病例开始,67岁的钟南山就以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战士形象出现在民众和媒体面前。

D、74岁的军队医学专家、解放军302医院原专家组成员姜素椿,因年事已高,而且曾患癌症作过手术,医院领导要求他只在室外坐镇指导抗击“非典”。然而,姜素椿在治疗现场,感到问题严重,情况危急。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始终站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那些日子里,人们在病房、手术室总能看到这位老专家忙碌的身影。他连续参加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总结,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然而,由于体力严重透支,他终于被感染了。姜素椿建议,立即到广州采集“非典”康复后患者的血清,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大家清楚,输注任何血制品都有一定的风险,是试验就有失败的可能。但在无私无畏的姜素椿的执意要求下,经医院紧急论证,于3月22日,在姜素椿身上注射了这种血清。同时,医院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姜素椿患病23天,就奇迹般康复出院了。姜素椿又回到工作岗位,为攻克防治“非典”难题做贡献。

E、据《羊城晚报》4月19日报道,2003年3月24日凌晨,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殉职,终年46岁。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2. “缺乏责任感”是一种病症

篇二:昆山历史名人列表

昆山历史名人列表

news.ks.js.cn 2011-03-29 13:04 点击: 217 昆山新闻中心

春申君(?—前238)战国时楚国贵族,门下食客三千,昆山属于他的封地。 陆 机(261—303)西晋文学家,他写的《文赋》是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 陆 云(262—303)西晋文学家,文才与其兄陆机齐名,时称“二陆”。

祖冲之(429—500) 著名数学家,南朝宋孝建年间,曾任娄县(今昆山市)县令。 朱 燮(?—613)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范成大(1126—1193) 著名诗人,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刘 过(1154—1206) 南宋诗人,以“诗侠”名震文坛。

卫 泾(1159—1226) 南宋文学家,昆山第一位状元,官至参知政事。 朱德润(1294—1365) 元代画家,善诗文。

顾 瑛(1310—1369) 元代文学家,家世豪富,轻财结客。

沈万三 江南第一豪富,明初助筑南京城墙三分之一。

卢 熊(1331—1380) 知识广博,善诗文,撰《吴郡广志》,是现存明志中较早的府志之一。

王 履(1332—1391) 元末明初著名的医学家、画家。

顾 坚 元代戏曲家,昆山腔的创始人之一。

夏 昶(1388—1470) 明代著名书画家,擅画墨竹。

费 信(1388—?) 明代航海家,曾四下西洋。

叶 盛(1420—1474) 明代著名藏书家,官至吏部左侍郎,为官清廉。

毛 澄(1460—1523) 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封太子太傅和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 卢 志 医学家,曾任御医。

方 鹏(1470—1540) 官至南京太常寺正卿,修《嘉靖昆山县志》。

顾鼎臣(1473—1540) 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建议昆山筑城获准,昆山得以免遭倭难。

魏 校(1483—1543) 明代哲学家,“南都四君子”之一。

魏良辅 明代著名戏曲家,昆曲创始人之一。

归有光(1507—1571) 明代著名散文家,工诗文,“唐宋派”代表。

俞允文(1513—1579) 明代书法家,善诗文。

梁辰鱼(1520—1590) 明代剧作家,昆剧创始人之一。

郑若曾 通晓天文地理,佐戚继光抗倭。

郑若皋 医学家,任太医院吏目,因弹劾严嵩父子被害。

郑若庸 (1490—?)明代戏曲家,善诗及古文词。

葛 成(1568—1630) 明代反税监斗争领袖,世称“葛将军”。

王佐才(?—1645)明代武进士,领导昆山军民抗清,后力竭城陷不屈而死。 归 庄(1613—1673) 工诗文,善书画,顾炎武好友,人称“归奇顾怪”。 顾炎武(1613—1682)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爱国学者。

叶方蔼(1629—1682) 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清廉。

龚 贤(1618—1689) 清代著名书画家,“金陵八家”之首。

徐元文(1634—1691) 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徐乾学(1631—1694) 官至刑部尚书,建“传是楼”,藏书极富。

朱柏庐(1627—1698) 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所著《治家格言》广为流传。 吕 熊(?—1680) 清初文学家。

徐秉义(1633—1711) 官至吏部右侍郎,与兄乾学、弟元文都以一甲登第,称“同胞三鼎甲”。

王鸣盛(1722—1797) 清代史学家、经学家,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王学浩(1754—1832) 善诗,精书画,又工医术。

潘道根(1788—1858) 通诗文经史、音韵训诂,以教书行医为生,遇贫苦人家则不收酬金。

王韬(1828—1897) 曾为英国传教士翻译中国经书,主编《循环日报》宣传变法维新。 赵元益(1840—1902) 向国内传播先进科学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又收集罕见书籍加以刻印。

徐兆卿(1877—1930) 善治臌胀病及中医伤外科,医名远扬。

余天遂(1882—1930) 工书画擅治印,通医学,南社社员,曾任孙中山秘书。 方 还(1866—1932) 著名教育家、书法家。

郑伯钧(1890—1934)名医,医术精湛,积劳成疾而卒。

邱 樾(1860—1936) 学问渊博,藏书极富,热心公益,乐善好施。

钱鸣球(1866—1936) 好学能文,博通经史,又研习中医学,医誉斐然。 胡石予(1868—1938) 教育家,南社社员,“江南三大儒”之一。

朱文鑫(1883—1938) 天文学家,加入同盟会,参与讨袁革命。

闵采臣(1877—1939) 蜚声吴中的名医。

李肖白(1895—1940) 擅书法,学识渊博,志行高洁,拒入仕途。

钱 复(1902—1940) 组织游击队进行抗日活动,被捕后坚强不屈,英勇就义。 陈定达(1902—1940) 参加地下抗日工作,被捕后坚决拒写悔过书,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吴粹伦(1883—1941) 教育家,博学多能,精理科,为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沈详骥(1898—1941) 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被捕后严守党的秘密,壮烈牺牲。 戴轶凡(1872—1942) 名医,擅长儿科,医名远播。

王德森(1856—1943) 名医,精内、外、妇、幼各科。善诗文,分篡《昆新两县续补合志》。

俞时骧(1918—1945) 陈纳德空中飞虎大队飞行员,执行任务时英勇牺牲,时年26岁。

张志和(1914—1945) 参加新四军江抗部队,后来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上海浦东牺牲。

叶楚伧(1887—1946) 文学家,南社成员,国民党元老。

汪盛年(1917—1947) 爱国科学家,在冶金领域有卓越成就。

王慰伯(1894—1948) 悬壶济世,勤于著述,名振一方。

费公直(1880—1952) 南社社员,留日学医,发展组织周庄红十字会。

黄佩林(1931—1952) 抗美援朝中,用炸弹绑身,与敌军坦克同归于尽,可歌可泣。 邬俊才(1900—1954) 精于中医内、妇科,创设新生联合诊所,留有《济庐医案》。 王文显(1886—1955) 留英归国,致力于戏剧教学,桃李满天下。

俞楚白(1889—1955) 土木工程师,工商界爱国人士。

陈香涛(1897—1956) 名医,精于妇科,擅治不育之症。

庞调侯(1891—1958) 名医,献出祖传秘方,为血吸虫病患者带来福音。 陈秀英(1891—1960) 女,奥灶馆创始人,擅长刺绣和烹饪。

朱文熊(1883—1961) 汉语文字改革的先驱。

徐士浩(1899—1961) 民国时最著名的律师之一。

吴秀松(1889—1966) 昆曲艺人,被誉为“神笛吹师”,于格律音韵造诣极深。 陆修棠(1911—1966) 著名二胡演奏家。

陈华鼎(1897—1967) 图书馆学专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陆瘦燕(1909—1969) 名医,擅长针灸,著作极多。

王国秀(1895—1971) 女,我国妇女界知名人士。

陶一球(1905—1973) 创建昆山受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陶一球部队”。

俞启葆(1910—1975) 著名棉花专家、农学家。

沈体兰(1899—1976) 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

于景让(1907—1977) 爱国学者,致力于植物学和遗传学,兼及文史哲学。

徐祖正(1894—1978) 文学家,从事教育工作,将珍藏多年的中外藏书捐给图书馆。 陈大衡(1901—1979) 名医,创办昆山第一所私立西医医院——昆山医院。

沈锡麟(1899—1980) 著名技师,他的技术革新成果在国内和亚非地区推广运用。 陆曙轮(1900—1980) 著名书画家,擅围棋,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者所重。 陈其鹿(1895—1981) 经济学家。

蒋 英(1898—1982) 植物学家,为中国植物区系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严雪亭(1913—1983) 评弹表演艺术家,人称“弹词皇帝”,自成一派“严调”,名震书坛。

王纪音(1934—1984) 女,著名钢琴家。

陈正飞(1906—1986) 历史学家。

徐景达(1934—1987) 著名动画艺术家、漫画家,代表作为《哪咤闹海》、《三个和尚》。

王 安(1921—1990) 国际著名科学家、企业家,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篇三:作文:做个行走的人

做个行走的人

无为县昆山中心学校901班阮雅瑄

人的一生都在行走。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生活姿态,更是一种精神历程。我所说的行走意为领路,走在路的最前端,很多人都在为他人;为国家行走。我也一步步地踏着他们的足迹行走。

一、行走在汩罗江边

我行走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边,这就是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地方。我伫立在江边,仿佛还能想像的出当年楚国上下昏庸,屈原是怀着如何悲壮的心情抱石投江,他为民殉国难,为国捐躯的精神永远被后人缅怀,他在为国行走。

我又想到了当代中国第一位领导人——孙中山,他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当他留学国外归国时,看到了清朝腐败的统治,便决心去英国学习先进的思想来改变中国的现状。在国外的学习使他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回国后,积极提倡三民主义,并多次进行革命,虽然过程十分曲折、坎坷,但最终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使中国迎来了一丝曙光。不得不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除了屈原和孙中山,中国还有很多的爱国人士,他们都在为中国而行走。在抗战时期,有很多人为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现在如此富强的中国,我们的生活也变得美好。我敬佩他们将国家放在首位,我也要学习这种爱国的精神,长大了沿着这条路行走下去。

二、行走在实验田边

我又行走到了一片实验田边,田里的稻谷压弯了腰,一片丰收的景象,这就是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实验田,他用了大半生时间投身于研制新型杂交水稻事业,他一直都在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而行走。袁隆平说过:“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因此他一丝不苟地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他那埋身于水稻之间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对于事业的敬与乐也让我折服。在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后,他终于如愿研制出了产量很高的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很多地区的饥荒问题。但成功后他也没有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更加敬业都投入到了水稻研究工作中。我相信,袁隆平如此敬业,在以后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敬业是一种品德,只要做一件事,不分心,就是敬业了。每个人都要敬自己的工作,也是对自己的敬。梁启超说:“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每一个敬业的人都是在为他人、为国家行走。我作为学生,也要好好学习,好好在我的路上行走。

每个人都在行走,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中国行走。希望人人都能做到爱国和敬业,让中国的路行得更远更长。我也要做个行走的人,使中国这条船因我们的行走而一直驶向前方。

评语: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充满着全身心为国家而奋不顾身的英雄。小作者用一双明亮的眼睛观察古往今来的人物,感受伟人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对祖国的爱。文章引用名人名言从多个侧面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文笔流畅,语言逻辑性非常强。

指导老师:黄玉梅

篇四:作文素材(名人)

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大画家徐悲鸿买画的故事

昆山名人作文

一次徐悲鸿在一家画店发现一张很有名的画,便想把它买下。他问店主此画卖多少钱,店主回答说300元大洋。徐悲鸿认为贵了些,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画店。 回去后越想越觉得此画画得好,实在想把它买下,便又去画店问此画能否便宜些,店主不同意。徐悲鸿很失望的回家后,认为此画实属珍品。便又第三次去画店,最终以300元现大洋将此画买下。心中十分高兴。

这天,张大千到徐悲鸿家作客,徐悲鸿兴奋得对张大千说买了一张珍品画,边说边取出这张画让张大千欣赏,张大千将此画反复观看后,对徐悲鸿说此画是仿制.徐悲鸿听后很是不快,张大千即用水将画的右下角浸湿轻轻撕开,上面就显露出大千仿制字样。徐悲鸿不禁惊呆了,张大千执画哈哈大笑遂用三百元将画买回

名人故事:落水者和负重者

拿破仑年轻的时候,一次到郊外打猎,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

这河并不宽,拿破仑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道:"你若再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那人见求救已无用,反而更添一层危险,便只好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来。

拿破仑当了皇帝后,一天清晨,在花园中散步,迎面被身负重物的士兵挡住去路。这时宫廷女卫士长忙喝令士兵赶快给大皇帝让路,拿破仑却忙阻止说:"夫人,请尊重负重者。"并给负重士兵让开了一条道。

拿破仑拿枪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诉他,自己的生命本应该是自己负责的,唯有负责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请尊重负重者",在拿破仑看来,地位的高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肩头的分量。

名人故事:该低头时就低头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

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他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了我的大忙。”

话外语:做人不可骨气,但做事不可能总是仰着高贵的头。

名人故事:数学只考了15分的钱钟书

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1929年夏,钱钟书高中毕业,报考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就在入学考试时,钱钟书拿到数学试卷,一道道数学题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他几乎都不会做,但迫不得已,就硬着头皮做了几道题,也不知对错。

发榜的时候,钱钟书看到自己的数学只考了15分。而按照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他的数学考得这么差,应当说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可是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满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看到钱钟书的英文、中文成绩俱佳,高出一般考生一大截,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

正是罗家伦的这一次破例,成就了学贯中西的一代学者。

名人故事:达尔文观察趣事

达尔文是一位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他有时爬到树上,看怎样孵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蝴蝶呀,蜻蜓呀,他都采集来做标本。

达尔文每天工作以后,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就是在这休息的时候,他还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也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著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他们,他一动不动在树下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著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名人故事:韩信受胯下之辱

韩信是汉初著名军事家。他年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熟读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韩信以项羽帐下执戟卫士的低微身份,几年内登坛拜将,屡建奇勋,终至成为左右楚汉战争的一方诸侯。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名人父亲:列夫·托尔斯泰_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尽管自己的写作时间相当宝贵,但他常常将部分时间分给孩子们,给他们讲故事,为他们绘画,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不过,托尔斯泰从不给孩子强行灌输知识,而是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为他们服务。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对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很感兴趣,托尔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讲给他们听。

后来,他发现《环球旅游80天》这本书没有插图,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鹅毛笔亲自为该书描制插图。托尔斯泰的时间是宝贵的,但是他认为,把时间花在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方面是值得的。

名人父亲:戴高乐:坚决避免特殊化

20世纪50年代末,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他进入爱丽舍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叮嘱主管礼宾事务的官员:“我跟你们约法三章,今后你们最多只能安排我的孩子参加两次招待会。”主管礼宾的官员对此很不解,戴高乐耐心地解释说:“这样做可以避免特殊化,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在戴高乐执政的11年间,他的家庭成员从来没有因他的缘故得到过任何例外的提升,他的亲属子女也没有一个人被安排在政府部门任职或谋取利益。戴高乐还不准孩子们抛头露面,搞特殊化。

戴高乐鼓励自己的子女说,必须从小就抛弃“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观念,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而不是依靠父亲去取得特权。

塑造007人物的作家伊恩-弗莱明

1964年8月12日,伊恩-弗莱明由于心脏病发作于今日在他儿子卡斯珀12岁生日里逝世,终年56岁。他塑造了英国特务工作局007号间谍詹姆斯-邦德。在他写的12本书中,除2本以外全都是写的邦德。这些书销售量超过1800万册,被译成10种文字,弗莱明收入280万美元,其中3本书成功地被搬上银幕。 他在伊顿和桑德赫斯特受过教育,立志要当外交家,却成了一名记者,于1929年任路透社驻莫斯科记者,1935年他成为证券经纪人,战争年代他从事情报工作,以后任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国外部经理,并利用假节日写小说,有人认为多少是根据他自己塑造了邦德这个人物,一个既善于玩弃武器、又喜欢开快车、打高尔夫球、爱赌博、讲究品尝美食的人物。

海伦-凯勒 残疾人的骄傲_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

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1、1926年,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发现一个大沙漠中有一个叫比赛尔的小村庄。它紧靠一片绿洲,从这里走出沙漠只要三天时间,可是奇怪的是,这里却没有一个人走出过沙漠。肯?莱文问那里的人:为什么不出去?得到的回答是:走不出去。原来他们尝试过多次,无

论向哪个方向走,每次都是回到原地来。肯??莱文当然不信,他雇了一个叫阿古特儿的当地人,让他带路,走了十天,果然又回到了原地。他由此弄清了他们走不出去的原因:原来他们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里没法准确地判断方向,所以他们走的路线实际上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弧线。肯?莱文告诉阿古特儿,你白天休息,晚上朝着那颗星星的方向一直走,就能走出去了。后来,阿古特儿就成了那里第一个走出沙漠的人。如今那里成了旅游胜地,那里树着一座阿古特儿的铜像,铜像的底座上刻着这样一行文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感悟: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上,也有这样的沙漠,很多人走不出去,并不是因为沙漠太大,大到我们根本无法走出去,而是我们没有选定方向。人要改变命运,创造新的生活,除了需要一种勇于追求的精神,还应该选定人生的方向。

2、宋代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他两岁便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无依,就改嫁到长山一位姓朱的人家。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别了慈母,到南都学舍不分昼夜地苦读,5年中间竟没有解开衣服好好地睡过觉。有时困倦已极,便用冷水冲洗一下头脸。他连稠粥都不够吃,所以常常忍饥挨饿熬到下午才吃饭。就这样,他勤奋地学习,《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之旨,便都领会并精通了,从而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不仅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而且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篇五:家乡名人作文

1 我家的“名人”——奶奶

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我要说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来岁,个子不算高。脸上布满了皱纹,一笑起来皱纹就更深了。虽然奶奶长得并不出众,可她扎出的扫帚把却个个漂亮得很。 扫帚把在我们这儿几乎家家都在用,它可以用来扫面板上的面,也可以用来刷锅,也可以扫炕,或是打扫别的脏物。奶奶每年都要种几颗高粱,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吃高粱面,而是用高粱穗来扎扫帚把,反正这东西平时经常用,多扎几把放着也很好,也有一些人也想扎扫帚把,奶奶就会毫不吝啬地教她,直到教会为止。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你奶奶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其实,奶奶的这个手艺并不是跟谁学的,而是她年轻时看别人扎,自己也感到好奇,便慢慢自学,后来就学会了。

其实,做扫帚把也不是很难。先把高粱穗子晒干,去掉高粱籽,并打磨干净,然后用绳子把它扎成一连串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点,一定要扎紧,否则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发奇想,问:“奶奶,你刚开始学扎扫帚把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呀?”奶奶说:“有啊。一天,我正在扎扫帚把,突然,右手的十指一下子被高粱杆刺破了一个口子,鲜血顿时流了出来。但是,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跟本就没在乎。”我听了,真是佩服奶奶。

这就是我家乡的“名人”——奶奶。

2 单县好人——孟昭良

孟昭良是我们单县莱河镇刘饭棚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民,由于家境贫寒,人又憨厚老实,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一个,所以连个媳妇也找不到。整日里在单县县城以蹬人力三轮拉客谋生。2001年12月一个寒冷的下午,他在单县县城遇到双腿高位截瘫被人弃之路边的苦命女田云。田云的老家在湖南张家界,当时有家难回。好心的老孟二话没说,将田云接回家,一住就是半年。可是,这样在自己家呆着也不是个办法呀,孟昭良思来想去,下决心要将其送回湖南老家。2002年5月6日至6月12日,孟昭良行程1700多公里,一路乞讨,脚蹬自己的人力三轮车将田云送回了湖南老家张家界,受到了湖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此事经众多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孟昭良的生

活也由此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先是被湖南常德市科农公司聘为苗木管理员,后又通过好心人的介绍,找了个湖南媳妇。11月16日上午,孟昭良带着这位远方媳妇回到单县老家探亲,家乡数百名父老乡亲在单县湖西宾馆敲锣打鼓,举行了热烈的仪式,欢迎孟昭良荣归故里。

据说,已有多家影视单位,将孟昭良的故事改编成了电视剧、广播剧、戏曲等。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但愿我们的单县好人孟昭良以后的生活平平安安,但愿出现越来越多的像孟昭良一样的好心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3 羊城英雄——牛作涛

牛作涛,是土生土长的山东单县人。18岁那年,他怀着对军队生活的美好向往,报名参了军,在广州空军某部服役,并曾经在海南岛等最艰苦的地方守卫祖国的海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屈服,不退缩,部队锻炼了他的顽强的意志,增强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2011年10月19日晚,31岁的牛作涛和一位朋友在广州二沙岛南侧江边散步,突然听到“扑通”一声,有人喊道“快,有人跳江自杀了!”牛作涛听到喊声,立即把手机和钱包塞到那位朋友的手上,迅速脱下皮鞋,说了句“我去救人”,就一跃跳入水中。可是,牛作涛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的水性并不好,当时,由于救人心切,竟没来得及想这些。此时周围大约有十几个人,他们也在想法救人。有市民脱下外套希望伸到江面将两人拉起,但距离太远。还有不少人试图向往来船只呼救,最终也没有效果。等附近餐厅服务员拿来长水管救人时,牛作涛和那名跳江自杀的女子都已沉入江中。

据目击者说,当时那名女子被江水向东冲了约10米远后,已经沉入江中。此时,牛作涛看到自己已无能为力救人了,便向岸边游动,他几次伸出手,想抓住岸边石壁,却无法抓稳,最后也沉入江中。

约20分钟后,搜救艇赶到。 晚11时许,又有两艘搜救艇先后赶到现场搜寻失踪的二人。 搜索行动持续了4个小时,却无进展。最终水警在凌晨1时许撤离。

20日中午,牛作涛的遗体在广州大桥东侧200米处水域被捞起。此时,已经得到消息的弟弟牛作东已从老家山东单县赶过来,他亲眼看见哥哥的遗体在水警的打捞下,浮出水面。出水时,牛作涛的手还保持着弯曲的姿势。牛作东痛不欲生,几乎跃入江中,被身边的人紧紧拽住。瘫坐在江边的他,抱头失声痛哭。此时,守候在江边的战友、老乡们早已哭成一片。

牛作涛的妻子陈女士是湖北襄阳人,此时她正带着女儿从武汉驾车往广州赶。一路上,陈女士一直在抽泣,得知丈夫出事只感到天昏地暗,一夜未睡,对女儿什么都没敢说,陈女士只说小牛是个热心肠,乐于助人,敢做敢当。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真有个好歹,这个家可咋办呀!

可是,当陈女士感到广州时,她最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无情的出现了。

此时,远在老家单县的牛作涛的母亲得知儿子去世的噩耗时,哭得几乎昏了过去。平时有说有笑的儿子突然间就从这个世界上永远的消失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过半百的母亲哪里能经得住这沉重的打击呀!

山东汉子牛作涛救人牺牲后,在广州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广州市民、牛作涛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友,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敬意,近万人参加了牛作涛的追悼会。

2011年10月25日,牛作涛被追认为烈士,他的亲人也将享受烈属待遇,牛作涛的骨灰被安放在单县烈士陵园内。从此,这里又多了一位将受到后人世世代代敬仰的英灵。

牛作涛,你是咱单县人的骄傲,人们会永远记住你那毫不犹豫的一跳,会永远把你的英勇壮举铭刻在心。

我的“笔记本”叔叔

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泥人张”,“赖汤圆”,“张小泉剪刀”, 这些民间艺术能手,人人皆知。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我的叔叔,他是一位电脑维修工程师,在我的心目中,他可是一位“名人”了。

叔叔维修的是现在市场上流行的笔记本电脑。说起来他搞这一行,还有一段经历呢:1995年,叔叔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应用,被分配到淄博的一家塑料厂,管理全厂的电力供应,这与他学的专业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更糟糕的是,他每月工资只有600元,刚刚能勉强维持生活。叔叔在这家工厂干了三年,终于耐不住了,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前途,他依然辞职,只身一人来到省城济南闯荡,当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笔记本电脑,但价格非常昂贵,平均每台2万元,如果笔记本出了毛病,都找不到维修的地方,叔叔看到了商机,他认为笔记本电脑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急需大量的维修工程师,他下决心要搞笔记本维修。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在整个济南几乎找不到一个真正会维修笔记本的,拜谁为师呢?求人不如求己,他自己在网上查阅资料,那些资料基本上都是从国外的一些网站上查到的,全部是英文,不会的单词还得查找意思,还好,他学过计算机应用,电子学方面的知识是难不住的。原理虽然懂了,没有机器实习怎能行呢?这时正好有一家维修公司招笔记本维修工程师,叔叔就去报了名。到了那里一看,才知道老板只是有几台机器等着修,可他自己一点也不会,招来的几位维修人员中,只有叔叔一人敢操作,因为那些机器的价格太贵,弄坏了一台谁也赔不起。从此叔叔就在这家公司出了名,他的维修技术也日益熟练了。

后来,叔叔离开了那家公司,自己也建起了一家笔记本维修公司,并命名为“先锋电子”,因为我的叔叔名字就叫“现锋”,取的是谐音。

如今,一年到头,他所收到的要维修的机器,根本修不完,房间里总是堆了厚厚的几排笔记本。他在技术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开机不加电,加电不显示,开机电流大,光凭这些表面现象他就能十有八九判断出机器的毛病在哪儿;拆装机器,他都是用电动螺丝刀,30秒内拆掉整台笔记本上的40多个螺丝,5分钟内能把拆分的笔记本重新装好,而且大小不同型号的螺丝一个也不会装错;有人惊叹他的速度这么快,他只是笑笑说:“没什么,熟能生巧。”的确,有的型号的机器他已经拆卸过几千遍,难怪即使有点细微差别的螺丝他也一眼就判断出该上到哪个位置,万一上错地方,有可能导致穿透主板,造成整台机器报废;他的焊接技术更是不可思议,在一个只有2平方厘米大小的正方形的显卡上有1000个左右的焊接点,密

密麻麻,一般人用肉眼都看不清,更别说拿着烙铁在上面焊接了,可是,他能不用放大镜一眼就看清哪个焊接点是虚焊了,有很多人拿着放大镜也不能判断出来。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叔叔高超的维修技术,有不少年轻人都慕名而来,跟着叔叔学习这门技术,叔叔就毫无保留的把技术传授给他们,他总是说:“现在找工作难,我也深深知道创业的艰苦,人不能总是光为了自己呀!”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也佩服我的叔叔了吧。是的,他的确是我心中的一位“名人”。

初中作文